AI大模型从概念提出到应用落地成效显著,目前逐渐从C端“对话作诗”走向各行各业。 近期,腾讯云公布行业大模型研发进展,其立足不同企业的需求场景,依托腾讯云TI平台打造了行业大模型精选商店,为客户提供MaaS(Model-as-a-Service)一站式服务,助力客户构建专属大模型及智能应用。 无独有偶,在华为开发者大会2023(Cloud)上,华为云盘古大模型3.0正式对外发布,这是一个面向行业的大模型系列,其将围绕“行业重塑”“技术扎根”“开放同飞”三大创新方向,为行业客户、伙伴及开发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腾讯云、华为云等头部云服务厂商领路,各行各业的龙头企业和创业公司跟随,行业大模型一时间热闹起来。不出意外,近几个月行业大模型会迎来一波密集发布的小高潮,大模型产业的垂直化、企业化也将更深入。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转战行业大模型 从市场现状来看,大模型的战争从通用大模型转向行业大模型是大势所趋。 正如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所说的:“通用大模型可以在100个场景中,解决70%-80%的问题,但未必能100%满足企业某个场景的需求”,通用大模型在解决特定场景的专业问题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来,通用大模型有广泛的适用性但缺乏行业深度,在专业和更加细分的垂直领域几乎提供不了高价值的服务。 众所周知,通用大模型需要三大支柱支撑即算法、数据、算力,其中数据决定智能范围,影响数据分析的精准度和全面性,而通用大模型数据大多来自于公开文献与网络信息,专业行业数据积累不足,在医疗、金融等专业性较强的产业,通用大模型提供的服务价值有限。 二来,使用通用大模型需要上传数据到大模型方提供的服务器,存在数据泄露的风险和安全问题。 普通通用大模型并非本地部署也没有用户权限管控,对数据安全敏感的金融行业、G端客户在运用大模型时很难保证数据的安全,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期权50周年:分享你的期权冒险之旅
1973年4月26日,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开始营业,期权交易已经走过50年历程,一起聊聊,你对期权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你印象最深的一笔期权交易是如何发生的?你对期权还有哪些问题想要了解?
+ 关注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