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投研所
港股投研所
暂无个人介绍
IP属地:广东
0关注
50粉丝
0主题
0勋章
avatar港股投研所
2023-05-17

颐海国际(01579.HK)的3个看点

“吃”是人类最重要的基本需求,长期以来,围绕着“吃”,世界各地的人们结合自然环境、文化习俗、市场需求等因素,创造了丰富多样的饮食产品,调味料便是其中一种。 调味料并不是必需品,调味料市场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新时期的中国调味料市场逐渐发展起来。 具体来说,笔者认为中国调味料市场的发展主要有三大驱动力:城市化发展、消费者变化和海外市场开拓。 (来源:自制) 城市化的发展使得众多大大小小的餐厅开始涌现,直接增加了调味料的需求,随后,餐厅连锁化越来越明显,在多方面对调味料供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过去多年的人口持续增长,增加调味料需求的同时,也为近些年消费升级驱动力的出现奠定了广阔的市场基础。另外,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越来越多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形成中国调味料市场新的增长机遇。以上三种因素共同推动中国调味料行业继续朝着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今天我们要聊的颐海国际(01579.HK)是一家中国领先的调味料品牌公司,基于上述关于中国调味料市场发展三个驱动力的逻辑,笔者认为颐海国际有三个看点值得关注,分别是多品牌运营、供应链完善、海外市场拓展。 一、多品牌运营 品牌是公司形象、产品特征和服务体验等多种信息的集合,品牌竞争是高层次的企业竞争,一个广受认可的品牌就是企业坚固的“护城河”。颐海国际推行“多品牌”策略,一方面充分发挥“海底捞”品牌的市场优势,持续扩大市场份额。 另一方面,公司结合消费者对于产品和体验的新需求,不断培育“筷手小厨”、“哇哦”、“悦颐海”等品牌,形成产品类型多样且客户覆盖广泛的品牌矩阵,不断拓展品牌和客户边界。 (来源:公司官网) 其中,“筷手小厨”是颐海国际结合当下年轻群体生活节奏快,但对食物不将就的现状推出的新品牌,致力于为新一代年轻消费者提供趣味多元、快捷方便的烹饪和美食体
颐海国际(01579.HK)的3个看点
avatar港股投研所
2023-08-09

雅生活服务(3319):低估值陷阱OR十倍潜力股?

*本文为港股投研所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物业股大盘点文章中物业股大盘点,重点关注这几只总结到,华润万象生活为业内标杆,但估值最贵;而投资赔率(回报率)为先的话,则重点考虑雅生活服务、宝龙商业、世茂服务等。 本篇为物业股系列第三篇,来扯一扯营收排行业第三(比华润万象高出30+亿元),但市值还不足华润万象生活十分之一的雅生活服务(3319.HK)。 一句话总结雅生活服务:十倍反转OR估值陷阱?都有可能,相信光明在眼前,但前方仍有迷雾。 业绩高增长,盈利能力在下坡 作为首家红筹分拆H股上市的物管企业,上市五年半,雅生活服务有过高光,也有过低谷和至暗。当前,似乎正处于历经至暗后的曙光初现。 雅生活服务成立于1997年,2018年2月红筹分拆在港股上市,是国内定位中高端的物业服务领先企业。翻开雅生活的历年财务报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成长——2017年,营收17.61亿元,2022年,153.8亿元。五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4.3%!而在股东应占溢利上,则从2017年的2.9亿元,增长为2022年的18.4亿元,五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4.7%! 作为永续轻资产行业龙头企业之一,如此高的五年复合增长,且非周期性行业,细看每年都是平均保持一定程度高增长,理应获得高估值,然而事实截然相反,截至2023年7月末,雅生活服务PETTM为3.7倍,PB仅有0.55倍!对比前一篇业内标杆华润万象生活就非常“冥”显,一年营收比人家高30+亿元,净利润也不比人家低多少,但市值却仅有人家十分之一都不到! 图片 吃得和人一样多、甚至更多,然而长得只有人家脚踝高。那就不妨再细看财务报表。 图片 自2020年开始,雅生活服务盈利能力指标,全面下滑。2021年进一步反映到现金流。毛利率上,2019年为36.7%,到了2022年将为22%,每年逐步下降。净利率同样如此,ROE也一样。2021年,雅生活经营现金流净额
雅生活服务(3319):低估值陷阱OR十倍潜力股?
avatar港股投研所
2023-07-03

眼科医疗服务消费旺季,朝聚眼科(02219.HK)迎双击时刻

   每年暑假,都是青少年眼科医疗服务消费旺季,尤其今年还是疫后首年,线下诊疗量的持续回升已经是肉眼可见。   一、Q1眼科医疗恢复高增长,但股价尚未反映   目前,港A两地市场的眼科医疗服务公司仍相对稀缺,就已上市的几家头部企业来说,第一季度相关业绩均取得了不错成绩。A股爱尔眼科、华厦眼科、普瑞眼科、何氏眼科、光正眼科等5家公司Q1收入增速在15%-39%左右,纯利增速在30%-343%左右。   全国性行业龙头爱尔眼科,23Q1整体复苏明显,单季收入约50.21亿元,同比增速20.44%,当季公司毛利率47.49%,创了近几年同期新高。其他普瑞眼科、何氏眼科Q1收入、纯利增速也均大幅增长,彰显了行业强复苏态势。      港股朝聚眼科虽未披露Q1财报,但在2022年报中也有相关描述:   “23年一季度可以感受到迈向复苏的气息,公司旗下多家主要医院和视光中心的就诊人数开始增加,之前因为疫情而被延迟就医的眼病患者也逐步获得了适当治疗的机会。”   其实,尽管疫情3年多有波折,但眼科医疗头部企业的业绩整体仍有增长。爱尔眼科于2020-2022年收入增速分别19.24%、25.93%、7.39%;华厦眼科期内收入增速分别2.37%、21.86%、5.51%;普瑞医疗收入增速分别14.21%、25.54%、0.91%;何氏眼科收入增速分别12.46%、14.79%、-0.74%;及,朝聚眼科收入增速分别11.14%、25.62%、-0.78%。可看出来,2022年行业增速均有所回落,低基数下迎来2023复苏大年,全年业绩料有超预期表现。   尽管如此,至6月底附近,8家上市公司的股价年初以来有5家仍录得跌幅。爱尔眼科年初以来累计下跌逾20%,并已连跌5个月,表现相当拉
眼科医疗服务消费旺季,朝聚眼科(02219.HK)迎双击时刻
avatar港股投研所
2023-06-06

调研纪要:现代牙科集团领先地位稳固,行业整合和数码化助推增长

长期来看,在医美市场规模持续扩张、健康意识提升以及人均收入增长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全球义齿行业发展空间还很广阔,留给市场参与者大战拳脚的机会还很多,特别是一些行业领先企业,将有机会在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扩大市场份额,实现质和量的双增长,该行业的投资机会值得长期关注。 近日,笔者实地调研了全球义齿领先企业现代牙科集团(03600.HK)东莞松山湖生产基地,并与多位管理人员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对公司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了解,以下为调研主要内容。 资料图片:现代牙科集团东莞生产基地主楼大堂 一、集团基本情况 现代牙科集团于1986年成立于中国香港,2015年在港交所上市,经过三十多年的精心运营,公司目前已成为全球领先的义齿器材供应商、经销商和顾问,专注于为客户提供定制式义齿。其产品组合大致可分为三类:固定义齿器材,例如牙冠及牙桥;活动义齿器材,例如活动义齿;以及正畸类器材、透明牙套、运动防护器及防鼾器等器材产品。 现代牙科集团重视营销网络的建设,公司策略性地收购一系列经销商,建立了一个覆盖全球的销售和经销网络。在整个营销网络中,公司可以直接接触牙医、牙科诊所、医院、经销商等客户群体,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客户需求,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生产和推广。目前,公司在全球拥有超过80间服务中心,以及逾30,000名客户。 随着集团体量的扩大,稳定的供应链变得愈加重要。现代牙科集团在全球拥有三层定位的战略性生产设施,具备先进的技术、严格的质量控制和优秀的牙科技工。在深圳、东莞、越南和马达加斯加,公司分别建有集中生产中心,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在香港、德国、美国、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等地,现代牙科集团布局了区域性的数码化生产设施,减少劳动力需求,提高生产效率,为公司数码化业务提供支持。另外,在欧洲、北美和澳洲的多地,现代牙科集团设立了一些能够近距离靠近客户,满足当地客户需求的生产设施。全球化、多
调研纪要:现代牙科集团领先地位稳固,行业整合和数码化助推增长

调研纪要:AI视网膜影像先行者,鹰瞳科技(2251.HK)积厚正薄发

当下内外部环境多重不确定性积累,市场出现泥沙聚下的情况。相对而言,AI赛道仍不时散发希望曙光,具备一定的安全垫。基于人类对健康的不懈追求,AI+医疗催生出无尽的可能性,叠加人口老龄化加速,慢病早期检测领域越来越受到关注,赛道先行者们也势必将加速崭露头角。  日前,笔者来到全球视网膜影像AI龙头鹰瞳科技(2251.HK),参观了鹰瞳科技位于长沙高新开发区奥托科技第二产业园的生产基地,并与鹰瞳科技管理层进行探讨交流,还走访了鹰瞳科技产品所覆盖的社康、医院、视光中心三大场景,对于其产品的商业化落地情况有了切实的了解。调研期间恰逢长沙罕见大雪,颇有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况味。     一、鹰瞳科技基本情况  鹰瞳科技(Airdoc)成立于2015年9月,致力于为慢性病早筛及管理、近视防控等提供全面和多方位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是全球视网膜影像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者和先行者,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港股“医疗AI第一股”。  鹰瞳科技拥有丰富的软件+硬件产品管线,核心产品为Airdoc-AIFUNDUS (1.0),是一款SaMD(Software as a Medical Device),即医疗器械软件,该软件于2020年8月在同类产品中首个获得国家药监局第三类医疗器械证书,已展开在医疗机构的使用,以协助医生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Airdoc-AIFUNDUS(2.0)产品新增三个适应症(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及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预计今年获批上市,院内科室有望增多。  鹰瞳科技的另一款软件产品为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HRS),无需获证,属于早期检测类,主要应用于一些院外的大健康场景。硬件产品则包括自研硬件设备(不同型号的眼底相机)及治疗类产品(近视光照治疗仪、视觉训练站、远像仪等)。据了解,目前
调研纪要:AI视网膜影像先行者,鹰瞳科技(2251.HK)积厚正薄发
avatar港股投研所
2023-12-28

「IPO提前看」:AI公司上市难否?“出门问问”递表,冲击AIGC第一股

港交所2023年IPO的生意较冷清,全年完成上市的仅68家。但整个下半年递表的公司合计有56家,最后一个月递表的就有9家。如果再考虑上半年递表的公司因为时效性而选择在后面继续二次递表,则2024年的IPO市场料会有一个回暖行情。  12月初,一家完成了商业化的AI公司,“出门问问”递表,准备主板上市。其实这家在今年5月曾递表过一次,6个月失效期刚满,迅速更新一稿,加上了2023H1的财务数据后二次递表,彰显了上市决心。  参考主板上市的几个要求:1)因为是AI公司,其过往3个财年不出意外的是亏损居多,所以“盈利测试”通不过;2)经营现金流净额也无法满足3年1亿港元,则“市值/收益/现金流量测试”也行不通;3)剩下能选择走的路子就只有“市值/收益测试”了。   其中关于收入的要求是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要至少达到5亿港元,据招股书披露,2022财年出门问问的收入达约5亿元人民币,基本算是满足了要求。  但是,新披露的2023H1收入意外按年下滑了24%,且鉴于有个重头的知识产权收入已在上半年完结,预测23年全年收入可能存在不足4亿元的风险,也就会达不到5亿港元收入要求。   即,若公司在2024年上半年无法顺利实现IPO,继续往后面拖的话,则IPO的计划可能会落空。  另一条关于上市市值至少40亿港元的要求,据招股书披露,IPO前最后一轮的估值是达到了7.57亿美元,按7.8的汇率算,折合约59亿港元,只要保荐人中金公司和招银国际不掉链子,原则上问题也不大。  不过这里也有一个“不过”,出门问问IPO前最后一轮融资是在2019年9月,超过4年没有融资(现金已相当紧张),参考这2年的融资环境,之前7.57亿美元的估值,还能否找到足够的“基石投资者”也很考验上市团队的能力了。  其
「IPO提前看」:AI公司上市难否?“出门问问”递表,冲击AIGC第一股
avatar港股投研所
2023-06-14

医药“真复苏”不会落空,抢反弹康圣环球(9960)特检龙头

今年以来,我国医院诊疗量(门诊+住院)在逐步恢复是毋庸置疑的,大医药板块的上市公司Q1业绩也多数表现不俗。股价方面,板块自去年4季度触底反弹演绎了一波强势行情,但近几个月又明显回调,港股部分18A公司更抹去了全部涨幅。  基本面可预期改善,但情绪面依旧欠佳,短期股价难掩颓势。不过,市场纠偏总会到来,基本面的价值提升必会牵引股价合理回归。  而且,2022年Q2医疗服务受疫情影响较明显,考虑在低基数效应下,今年接下来的Q2业绩高增长将具备较高确定性。中信建投最新研报,预计2023年Q2-Q4医院诊疗量同比增速将有较好恢复。  此前市场期盼报复性反弹,但Q1复苏状况仍多少有点折扣,毕竟心理和习惯上都有一个适应过程。可是,随着常态复苏演进,尤其严肃医疗的刚需效应,医院诊疗量持续释放是大概率事件,大医药板块“真复苏”必然不会落空。  本文聚焦ICL行业(没有集采),过去3年曾受新冠检测量激增提振,头部公司业绩一度大幅膨胀,今年Q1以来这部分的收入开始消退,个别公司业绩腰斩引发非理性沽售。但头部公司的常规业务反而重拾高增长,ICL的成长价值不应该被之前新冠检测所遮蔽光环。   一、国内ICL市场发展空间大  ICL(Independent Clinical Laboratory,独立医学实验室),简单理解就是外包医学检验机构,涉及如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遗传学、血液学等方面的检验。模式有点类似CRO,只是ICL的客户基本都是医院,而CRO的客户多是药企。  另,外包的底层逻辑一般都是基于成本考量(控费),以及质量要求(标准化、专业化),ICL亦然。  1、起步较晚  对比欧美ICL市场(兴起于20世纪50-60年代),发展相对成熟,已然催生出了诸如Quest、LabCorp及Mayo Cl
医药“真复苏”不会落空,抢反弹康圣环球(9960)特检龙头
avatar港股投研所
2023-05-12

梅斯健康:数字医疗板块新人,“线上医师平台”做什么的?

梅斯健康(02415.HK)于4月底挂牌上市,港股数字医疗板块再添一员大将。相较于卖药的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叮当健康,及卖SaaS和大数据服务的智云健康、医渡科技等,梅斯健康的业务是跟2021年7月上市的医脉通大致相同。二者都运营着“线上医师平台”,主要的商业模式均为精准数字医疗营销,且都实现了持续性盈利。   数字医疗产业是近年热点题材,更是一个万亿级市场规模的行业,上下游自然是涌现出了不少杰出的创业公司。虽跑通了商业化模式,而能率先IPO上市的却还不多,但后面紧随有:微医、圆心科技、医联、丁香园、春雨医生、华医网等积极筹备IPO上市的翘楚。   预期后面陆续会有来港股上市的公司,板块的集群效应显现,资金热度提升,整体估值或也有机会大幅提升。参考近年来港股市场的CRO、物业、教育、18A等板块,在上市密集潮前后,估值均相当可观。   而所谓“线上医师平台”,属于垂直细分领域,是服务医师群体的医学信息平台概念。目前梅斯健康和医脉通的营收体量相较偏C端的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相去甚远,二者主要赚的是医药或器械公司B端的钱,2022年的收入分别约3.49亿、3.14亿元。   这种细分领域竞争还不算激烈,行业渗透率也有很大空间,且避开了跟互联网巨头在医疗电子商务、互联网医院等业态的竞争,很好抓住了数字医疗营销这一变现模式,保证了盈利的同时,横向拓展业务的空间也非常可观。但也因为是新的领域,则需要观察业绩的兑现情况。     线上医师平台的模式   先去几家头部的网站看看,比如梅斯健康的梅斯医学网站,里面的内容更新相当及时,阅读内容需要注册会员,部分内容还需要VIP收费。主要提供专业的医学知识,包括多个科室的临床指南、研究文献、医药词典、线上直播等内容。      医脉
梅斯健康:数字医疗板块新人,“线上医师平台”做什么的?
avatar港股投研所
2022-08-05

隐形正畸第一股时代天使,唯一的缺点就是贵?

时代天使(06699.HK)于2021年6月上市,招股阶段获市场热捧,公开发售录超额认购逾2000倍。最终发行价173港元,上市首日最大涨幅逾180%,高见488.78港元,市值曾超800亿港元,市盈率超400倍。 高位运行了小半年,最终也跟随大市下跌,今年5月最低见98.78港元,较上市高点跌去了约80%。不过,近2个月触底反弹,升幅最多也超了80%。近期回调后的市值约230亿港元,市盈率约66倍。公司2021年收入和纯利分别录得约12.72亿元和2.86亿元,会不会感觉还是贵? 一、隐形正畸口腔黄金赛道,处于高速增长期 所谓正畸,是指牙科下对错颌畸形进行诊断、预防及矫正的专科,也就是把不漂亮的牙齿修整的漂漂亮亮,偏向于医美属性,治疗方式分为传统正畸疗法及隐形矫治疗法2种。 我们的牙齿生长在牙槽骨当中,而牙槽骨是人体中代谢最活跃的骨组织,具有高度可塑性。所以,由于各种不恰当的习惯,就很容易长出一口乱七八糟的牙齿。但是,通过一定方法持续施加压力矫治,也能把丑牙给整成美牙,给你自信天使笑容。 传统正畸疗法,最形象的感官就是“钢牙妹”,也就是所谓金属牙套,其他还有舌侧矫治器、陶瓷牙套及其他可见的矫治器。这些普遍存在着诸如牙套不够美观且不可摘戴;设计和材料易引发口腔不适;对牙医的技术要求高;后续就诊频率高并耗时长。 隐形正畸疗法则是一种先进疗法,最早1998年出现在美国,国内约2010年前后引进。隐形正畸就外观形态来说,较之传统的钢丝箍牙,采用的是一种透明“塑料牙套”,有隐形作用且口感舒适,主要通过不定期的更换牙套(整个疗程下来一大堆塑料牙套),给予牙齿科学塑形。 隐形矫治器的价格肯定是贵了一些;但是透明隐形的矫治器更加美观;戴在口腔内没有不适感;吃饭的时候也可以摘取下来;也能减少就诊频率和时长;全科牙医就可以操作,能更好地推广开来,不需要专门的正畸牙医。 但也有一点限制,就是隐
隐形正畸第一股时代天使,唯一的缺点就是贵?

前沿科普丨快速读懂芯片产业链,寻找下一个英伟达

图片 近期,科技圈被OpenAI最新发布的文生视频模型Sora刷屏,盛况堪比去年Chatgpt问世之时。 据官方介绍,Sora使用Transformer架构,可以深度模拟真实物理世界,能够根据文本指令、静态图像创建近似现实且富有想象力的场景,生成多种风格、不同画幅、最长为一分钟的高清视频。 从官方发布的Sora演示视频来看,该模型生成的视频画质精美,推进流畅。尽管后续在大众火眼金睛之下,发现了一些构图及逻辑上的不完善之处,但是作为初代产品,这样的成果已经足够震撼。 AI技术的发展速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期,科技对于各行各业的赋能越来越强。因此,尽管近两年港A股多数板块泥沙俱下,人们却展现出对AI赛道的坚定信仰。其中,芯片的角色十分关键,是堪称“大脑”的存在,日前全球AI芯片龙头英伟达(NVDA.US)创下历史新高,市值一度突破2万亿美元,仅用9个月便实现从1万亿美元到2万亿美元市值的跃升。 根据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SIA)预测,由于产业各领域对芯片的需求增加,2024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将大幅反弹13.1%,来到近六千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厘清芯片产业链,了解产业链上下不同环节的价值所在及缺位情况,将成为寻找下一个英伟达的先导要素。 生产流程 首先,需要理清一个概念,半导体≠芯片。 我们日常中提到的芯片,是集成电路芯片的简称,主要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1958年,全球第一枚芯片,由美国德州仪器公司的杰克·基尔比(Jack Kilby)研制出来,将所有的电子组件制造在一个小的硅片上。在此之前,电子设备需要通过连接数百或数千个单独的电子元件来构建,不仅复杂、耗时,而且容易出错。 基尔比的发明促使电子设备向更小巧、高效、低成本方向发展,同时提高了性能和可靠性。为微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这之后仅仅过去几个月,英特尔创始人罗伯特·诺伊斯(Robert Noyce)也独立发明了一种类
前沿科普丨快速读懂芯片产业链,寻找下一个英伟达

「IPO提前看」:“讯飞医疗”递表,科大讯飞拆分业务,港股医疗AI或再添新军

1月底,讯飞医疗向港交所呈交招股书,乃A股AI龙头科大讯飞的子公司,此次属于分拆上市项目。  讯飞医疗定位医疗AI行业,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医疗行业的先行者,是中国医疗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规模化商业落地的领跑者。沙利文数据,公司2022年收入规模在中国医疗AI行业排名第一。  近年,人工智能发展如火如荼,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是最重要的分支之一,医疗AI处于快速发展中。目前港股最纯正的医疗AI概念股是鹰瞳科技,主营业务属于AI医疗影像领域,还有医渡科技、智云健康等,而AI含量相对低一点。  其实,一级市场存在较多优质医疗AI企业,早年的推想医疗、数坤科技也曾递表港交所,只是未能完成IPO。最新的,AI药物研发领先企业晶泰科技,在前阵子也正式递表,加上此次的讯飞医疗,港股医疗AI板块在2024年有机会全面开花。  首先,讯飞医疗此次上市采取H股模式。股东结构方面,IPO前共14个股东,总股本约1.14亿股。科大讯飞仍是最大控股,持股比例超50%。合肥正升是员工持股平台,比例约17%。及还有几个国资背景的机构。  据科大讯飞的分拆公告,讯飞医疗此次初始发行规模为不超过发行后经扩大总股本的15%,即不超过2008.99万H股,算上超额配售权的话,不超过2310.34万H股。  也就是意味着IPO后,最开始的流通盘也就是约0.23亿股,后面会把多少内资股转换成H股?何时启动内资股在A股上市的计划?可以持续关注。  第二,采取的“市值/营收”测试,即5亿收入/40亿港元市值上市标准。招股书资料,讯飞医疗2022年收入约4.72亿元,换算成港元的话,刚好满足要求。考虑到整个医疗AI行业仍处于早期商业化阶段,讯飞医疗录得2022年亏损约2.09亿元,倒是可以理解,主要观察扭亏为盈的时间点。  IPO前估值方面,2
「IPO提前看」:“讯飞医疗”递表,科大讯飞拆分业务,港股医疗AI或再添新军
avatar港股投研所
2022-08-05

中远海能(1138.HK)能否复制中远海控10倍涨幅?

笔者温馨提示:本篇文章主旨在于讨论油运行业的投资逻辑,涉及标的中远海能还有诸多不确定性,仍需观察,并非个股推荐。集运行业这两年处于持续高景气周期,中远海控(01919.HK)业绩高速飙升,持续超预期业绩增长带来的是10倍股价涨幅。正所谓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海运这种周期性行业就是典型的开张即盛宴的行业。当然,海运也有区别,不同海运可能逻辑完全不同,主要分为油运、干散货运输和集装箱运输。2年近10倍股中远海控就是集运龙头。但本次笔者要讲的是油运龙头——中远海能(1138.HK)。该个股自2月低点以来,最高涨幅近90%。近期显著回调,但油运的涨价预期还在,其未来能否复刻集运龙头中远海控走势,值得探讨和关注。油运的上涨逻辑油运,分为成品油运输和原油运输,其中,原油运输占据主要地位,运量占比约67%。成品油指的是汽油,煤油,柴油等,是原油通过炼化厂加工而成的,其运量占比约33%。本轮油运股(主要有中远海能、招商南油、招商轮船)短期快速拉升,主要原因是俄乌战争带动成品油运输价格的快速上涨推动,进一步带来原油油运(VLCC)价格弹性的想象预期。毫无疑问,任何行业景气周期都是回归到供需和量价,油运也不例外。但油运的产品是石油,石油除了经济供需因素外,还有金融和政治需求。所以,石油价格往往是由经济、金融和政治三重因素决定的。而这往往也影响到油运,所以,油运价格的变量是多而复杂的。作为典型的周期行业,供需差是影响油轮日租金的关键因素。油运的供需来说,先说供应方面,供应简单一些,就是油船的供应。目前,油船供应是偏紧的,其一,目前全球油轮船龄大于20年以上的运力占比大于8%,老化严重,在双碳背景下,需要逐步淘汰。其二,目前全球造船紧张,首先会满足集运,油运船目前很难排上号,且油运价格波动较大,容易变化,等其船造好,行情如何充满未知。即新船供应很不乐观。需求稍微复杂一些,要综合考虑出口量、运输方
中远海能(1138.HK)能否复制中远海控10倍涨幅?
avatar港股投研所
2023-12-14

「IPO提前看」:18C公司递表,晶泰科技国内AI药物发现第一股

近日,港股迎来第二只“18C”递表公司,QuantumPharm Inc.(晶泰科技)于11月底正式递表,上市材料已受理,独家保荐人中信证券。   按照《上市规则》18C的条例,符合特专科技公司的可申请上市,应符合:  1)是符合特专科技公司的定义,以已商业化公司或未商业化公司的身份; 2)大致相同的管理层及至少三个会计年度; 3)如为已商业化公司,上市时的市值至少60亿港元;若为未商业化公司,则上市市值至少100亿港元; 4)如为已商业化公司,则经审计的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收入至少达2.5亿港元; 5)研发开支方面(3年至少2年达标或3年合计达标):  A、已商业化公司,研发开支占总营运开支至少15%; B、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收入在1.5亿港元至2.5亿港元之间,研发需占总开支至少30%; C、收入少于1.5亿港元,则研发开支需占总开支至少50%。  6)必需获得资深独立投资者相当数额的投资; 7)未商业化公司需确定拥有足够营运资金,覆盖上市文件刊发日期起至少12个月的所需开支的至少125%; 8)限售期方面,控股股东限售期为12个月(已商业化公司)及24个月(未商业化公司)。  来看晶泰科技,据招股书介绍,公司对自己的定位:“我们是一个世界前沿的基于量子物理、以人工智能赋能和机器人驱动的创新型研发平台。我们采用基于量子物理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先进人工智能、高性能云计算以及可扩展及标准化的机器人自动化相结合的方式,为制药及材料学(包括农业技术、能源及新型化学品以及化妆品)等产业的全球化企业集团和创新公司提供药物及材料科学研发解决方案及服务。”   第一,粗看下来,顿觉晶泰科技十分的高深莫测,人工智能、机器人自动化、云计算什么的还能够理解,量子物理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就显得有点超纲了。但整体而言,就港
「IPO提前看」:18C公司递表,晶泰科技国内AI药物发现第一股
avatar港股投研所
2022-09-19

谈谈长城汽车(02333.HK)当下的基本面

本文由雪球“金凤一号”提供,特此鸣谢! 2022年9月下旬,中秋一过,凉意乍起。虽经酷暑,但由于市场一直陷在寒冬,我想大部分投资者都没有感受到这个“夏天”吧……多年后回忆,市场里的老人也许会说,2022,那个消失的夏天。 长城汽车(601633.SH/02333.HK)现在的基本面,今天从“硬”和“软”两方面来谈: 一、“硬”的方面是指技术储备、供应链管理 燃油方面:有3.0T V6发动机;9DCT;9HDCT;纵置9AT,国内登顶了。 纯电方面:电池有蜂巢能源,今年7月,电池装车量稳居第六;电机电控有蜂巢电驱。入股了河北同光,形成自己的SiC生产和封装能力。 混动:两档 DHT 串并联系统,平顺静省,有自主专利。 氢能方面:有未势能源,控股上燃动力。2021年8月,“百辆氢能重卡”投入雄安建设。2022年9月,未势能源氢能基地落户常熟。 智能化方面:自动驾驶有毫末智行,全球第3家、中国第2家量产落地全栈自研智慧领航辅助驾驶系统NOH的厂商。马上以魏牌摩卡雷达极光版为载体,在国内率先上市城市自动驾驶辅助,第一梯队。 其他还有,精工汽车、诺博汽车、诺创科技等企业为代表,覆盖电子电气架构、自动驾驶、智慧线控底盘、智能座舱等一系列智能技术。第三代类中央计算的智能电子电气构架GEEP3.0今年底上市。 总之一句话,在“硬”的方面,不管是燃油、混动、纯电还是未来可展望的氢能源,长城的布局已无短板。硬的方面真的很硬。 二、“软”的方面讲:产品定位、品类划分、竞争战略,产品竞争力 (一)产品定位、品类划分: 1、长城崛起于哈弗H6,高光于坦克300。这两款车型都有一个特点,是品类里走性价比路线的口碑最好的品牌。H6 的成功不是因为它叫 SUV,是因为它大,便宜,皮实。竞争的占位是:同期的合资品牌要么小要么贵;同期的国产品牌虽然大但不皮实。坦克300亦如此,在越野这个品类(功能属性,圈
谈谈长城汽车(02333.HK)当下的基本面
avatar港股投研所
2022-11-25

京东迎来全面盈利重要时刻,京东物流(2618.HK)摩拳擦掌

近日刘强东的一封内部信引发市场关注,包括给高管降薪10%-20%,给员工设立住房保障金拿出100亿,给刚加入的德邦快递的兄弟们买社保,以及振奋人心的那一句“京东终于迎来了全面盈利的重要时刻”。 就京东集团最新的Q3财报来说,确实也超出预期,自今年Q2扭亏为盈以来,三季度继续维持了盈利状态。在经济寒冬下,其实难有作为,但通过卓有成效的“降本增效”居然也实现了盈利,实属不易。 观察阿里、百度、快手等最新财报,基本也有“降本增效”的影子,结果还都表现不错。平台型企业若收敛聚焦,当前业务多是能够赚钱,搞的布局也搭的差不多了,似有步入收获期的感觉,主动收缩更是能摆脱持续亏损的困境,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反而存在新的转机。而联系到资本市场的超跌低估,若真有全面盈利预期支撑,赔率已相当不错。 京东物流(02618.HK)作为京东系的重要一员,新的Q3财报亦表现亮眼,单季实现营收357.7亿元,同比增长38.9%;实现non-ifrs盈利4.5亿,环比大幅提升。公司还首次并表了德邦快递,但全年即使没有德邦的贡献料也能实现non-ifrs盈亏平衡,一体化供应链优势持续发力,京东物流也正摩拳擦掌的寻求突破。 1、一体化供应链服务是核心竞争力 京东物流一直承载着京东商城的“高时效”优势,2007年起作为内部物流服务部门开始运营,2017年独立运营并服务于外部客户,2020年加码供应链一体化业务,至2021年5月港股上市。 2021财年,京东物流营收就做到了千亿规模,2022年前三季度收入达至约944亿。公司收入分为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收入与其他客户收入(快递、快运)。 所谓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收入,即采用了京东物流的一体化供应链服务的客户。在京东商城上直观的表现就是附有“京东物流”字样的店铺,包括京东自营店和其他采用了京东物流服务的POP店铺等。当然,还包括了外部KA大客户群,代表如沃尔沃汽车、小米有品、
京东迎来全面盈利重要时刻,京东物流(2618.HK)摩拳擦掌
avatar港股投研所
2023-10-19

茅台带崩核心资产,市场见底不远?

图片 *本文为港股投研所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茅台终于大跌了! 之所以说终于,是因为茅台很少大跌,尤其是放量大阴线。 截至10月19日A股收盘,茅台大跌5.67%,单日成交121亿元。 受此影响,酒ETF(512690)大跌3.25%,A股核心资产普遍走低,沪深两市半日成交额5011亿元,北向资金半日疯狂出逃超75亿元。 港股在隔夜美股及A股两面夹击之下,也完全无招架之力。开盘后一路下跌,午后持续走低跌幅达2%以上。消费、金融、科技、汽车全面走低,小鹏汽车、蔚来等跌幅达8%以上,招商银行、李宁、京东等跌幅也在5%左右。 茅台为何突然崩盘? 茅台作为价值标杆,是国内诸多投资群体的图腾,更是白酒乃至整个消费品或大白马的风向标。今日茅台突然大跌,市场传言众说纷纭,最直接的一个,是昨日市场传言称贵州茅台下半年业绩低于预期,据闻其四季度增速不到10%。 事实上,茅台近几个月就一直处于舆论风口,最典型的,与瑞幸咖啡的联名合作,为两者带来巨大流量,瑞幸咖啡当然获得了高端品牌加持以及肉眼可见的产品销售流量,可谓营销奇迹。 图片 但与之相比,茅台却陷入了矛盾和舆论。比如,茅台冰淇淋、咖啡和巧克力的营销,是否会很大程度稀释茅台高端奢侈品牌力?另外,产品多元化是否意味着茅台增长乏力?而且,这么多产品品类,更容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如果一旦出现,可能将是毁灭性的灾难。。等等。 再加上茅台近几年高管风波(坐镇几十年的集团董事长出事),市场批价/终端价格的罕见下滑,无一不在说明茅台之变!不得不说,短期业绩不及预期,可能是潜在表象或者只是导火索,真正背后的原因,是一系列的不寻常之变。 当然,没有哪个企业永远一帆风顺,长期来说,茅台产品品质有没有改变?茅台的品牌号召力有没有改变?(瑞幸咖啡事件,其实反向证实茅台品牌力依旧很强,甚至在年轻人中都很强)中国白酒消费习惯和消费趋势有没有变?这三个问题才是茅台的核
茅台带崩核心资产,市场见底不远?
avatar港股投研所
2023-02-13

医疗复苏背景下的投资思考

港股自2022年11月以来上演超级反转,恒指涨幅最高超过50%,其中过去一年跌幅较深的创新医药和科技互联网板块表现尤为亮眼。低位个股成为市场香饽饽,不过短时间的集体快速拉升,也让不少后知后觉者未来得及布局。 春节过后,市场进入调整期,恒指有所回落。宏观环境看,2022年经历了至暗时刻,未来国内聚焦经济复苏,短期很难再有比2022年更糟糕情况。本次港股回调,很可能是2023年最佳布局时期。 2023年,我们将大概率迎来复苏行情。消费复苏、医疗复苏都将助力港股市场优质低个股的估值修复,复苏预期叠加业绩验证也会成为投资此类公司的两个重要阶段。伴随着医院诊疗的恢复,极端防疫政策的取消,积极的政策指引,后疫情时代ICL行业的走向值得关注。 康圣环球(9960.HK)是中国领先的独立专科特检服务提供商,专科特检服务行业技术壁垒高,行业渗透率低,增长空间大。疫情前,康圣环球表现稳健,2018至2020年营收复合增长率为12.35%,同期经调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高达120.88%。康圣环球的特检商业模式使得实验室布局更为精简,在极端防控政策下,受到的冲击也十分明显显著。疫情期间,公司特检业务领域的增速放缓,但公司坚持研发至上,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深耕血液学检测,并积极推进神经、肿瘤等多专科业务。疫情后时代,随着行业复苏及防控政策的取消,公司稳健的经营风格及充足的现金储备将助力公司重拾高增长。 特检蓝海,刚刚起步 康圣环球为专科特检领域龙头企业,是国内最早涉及独立临床特检服务供应商(ICL)之一,拥有最大的特检组合,提供超过3500种检验项目,包括约2300种血液学检验项目,超过1100种检验项目来自于公司自主研发。 ICL指提供临床检验服务的第三方医疗机构。目前,国内ICL还处于发展初期,渗透率非常低。由于我国医疗结构以公立医院为主导,导致第三方医学检测市场规模较小,根据中信建投数据统计显示,
医疗复苏背景下的投资思考
avatar港股投研所
2022-11-15

海底捞(06862.HK):安全垫增高,上行空间逐步打开

*本文为港股投研所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结论:海底捞作为火锅行业龙头,市场地位稳固,年度内有望实现盈利,且股价前期下行调整已经较为彻底,在疫情防控措施放松及国际局势缓和等利好因素影响下,股价上行空间已经逐步打开,当前的股价已经具有较高的安全垫,大概率是投资配置良机。 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火锅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不管是家人聚餐,好友聚会,甚至有时候谈生意,一起去吃个火锅,都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火锅热气腾腾的氛围下,在谈笑交流之间,可以增进与亲友的感情,也可以获得生意伙伴的信任。 一提到火锅,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一家火锅品牌,这就是海底捞。说到海底捞,不少人都会对它周到细致体贴的服务印象深刻,在各类网络交流社区,就有不少网友表示,尽管海底捞菜品口味未必比其他火锅好,但是服务周到是他们多次选择在海底捞消费的主要原因。 但在资本市场,海底捞的股价表现却并非一帆风顺,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过山车”。2018-2021年年初形成一波趋势性上涨,但从2021年年初开始至今,又经历了一波趋势性下跌,相对于高点时已下跌约80%,跌破发行价。而近期,海底捞股价已出现约10%的涨幅。 来源:截取自富途牛牛APP 那么,海底捞股价近期的反弹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呢?今天,笔者就从股市投资的角度,和大家一起来聊聊海底捞,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基本情况、供应链优势、行业竞争格局、市场地位、资本市场环境、结论。 一、海底捞基本情况:专注于火锅餐饮服务 海底捞是一家火锅餐饮连锁品牌,主要为顾客提供火锅餐饮服务,餐厅经营收入在总收入中占比超90%。据海底捞2022半年报,上半年,海底捞新开业18家餐厅,关闭26家餐厅,餐厅总数相对年初时净减少8家。截至2022年6月30日,海底捞在全球经营1,435家餐厅,其中1,310家位于中国大陆,22家位于港澳台地区,103家位于11个其他国家。 来源:海底捞半年报
海底捞(06862.HK):安全垫增高,上行空间逐步打开
avatar港股投研所
2022-09-15

SaaS龙头,微盟集团(02013.HK)的定性分析

本文由雪球“思变通达”提供,特此鸣谢! 作为国内SaaS龙头,微盟集团(02013.HK)股价从去年初的高位,已经跌去90%,但公司的基本面,越来越好,并在今年下半年开始出现拐点,加速向上。本文就微盟做一些定性分析。 首先,从战略来讲,微盟聚焦SaaS,终止数字媒介业务,全面对标Salesforce,做中国最好的SaaS厂商。而在经营方面,公司的战略是大客户、生态化、国际化。尤其是大客化,是公司当下最重要的战略,微盟现在聚焦大客户,小客户主要交由代理商负责,公司直销团队只做大客户。目前在大客户这块,基本上没有竞争对手,全国百强客户微盟的市占率40%,处于绝对领先地位。而生态化则是公司确立行业壁垒的重要策略,通过生态化,一方面提高公司产品的丰富度,另外一方面也集合第三方的开发力量,市场力量。而国际化则主要通过ShopExpress,为中国公司出海提供服务。 其次,从产品端来讲,微盟采取TSO+WOS组合,对同行来说是降维打击。在同行还只是提供SaaS工具的时候,微盟提供TSO模式,也就是流量+SaaS工具+运营的模式,这对于大客户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单纯提供SaaS工具,并不能快速见到效益,毕竟私域运营对传统厂商来说,是个新命题,微盟把业界最佳实践,通过TSO模式提供给客户,客户直接冷启动,完成数字化转型。而WOS平台对大客户来说,则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产品套件(微盟自有+第三方套件),另外大客户普遍需要做部分定制化,WOS平台的优势就在这里,可以更低成本,更快速的为大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这是同行不具备的能力,微盟在这块可以说是降维打击,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第三,从市场端来看,大客户的需求是什么?选择供应商的考虑要素是什么?首先是产品能满足其需求,包括已有套件和部分定制化需求(这块对大客户来说,定制化是普遍存在的),其次是公司的综合实力,持续研发的能力,第三是成功案例
SaaS龙头,微盟集团(02013.HK)的定性分析
avatar港股投研所
2023-07-05

创新驱动、技术为基,欧科云链争当Web3时代的先行探路者

图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此言不虚。 近几年,任凭内外部环境如何风云变幻,前沿科技领域的进步总能为大众带来惊喜,并悄然改变人类社会生产及生活方式。区块链、元宇宙、虚拟资产和ChatGPT轮番登上风口,成为热点话题,前沿科技领域的商业价值尽显吸引。 其中,区块链无疑是一项革命性的创新技术。早期,区块链技术更多地与虚拟货币联系在一起,使得许多人陷入“区块链等同于虚拟货币”的误区。实际上,区块链技术的本质在于建立一个去中心化、安全、透明和可信任的数据和价值交换网络,能够为不同领域的创新和应用提供基础,其市场空间和潜力远远超乎大众想象。 作为全球范围内较早涉足区块链领域的科研企业,欧科云链(1499.HK)致力于区块链技术的研发与商用,是走在区块链行业前端的弄潮儿,其业务进展及战略方向具备风向标意义,值得长期紧密跟踪。 短期已见曙光,业绩扭亏为盈 从产业链结构来看,区块链产业大致分为底层技术及基础设施、平台及拓展性技术、综合应用、区块链生态服务几大板块。其中,底层技术与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各类底层公链,当属整个产业链的重中之重,决定了区块链技术商业应用落地的深度与广度。 欧科云链早在2013年便开始投身区块链技术领域,几乎是与海外巨头一同起步的。公司积累了丰富的链上数据与领先的机构化数据处理能力,已形成基于区块链链上数据处理与应用的全链条产品矩阵,相关业务涵盖区块链技术服务、数字资产自主交易、数字资产信托及托管等多个领域,能够赋能“区块链+产业”的发展进程。 随着业务领域的持续拓展与多元化布局,欧科云链的业绩迎来拐点。截至2023年3月31日财年,欧科云链实现总收益约3.56亿港元,拥有人应占溢利约4,350万港元,相较上年同期的亏损约5,810万港元,成功实现扭亏为盈。期内,欧科云链实现毛利约1.55亿港元,同比大增约84.1%;毛利率高达43.5%,相较上年同期提升了21.6
创新驱动、技术为基,欧科云链争当Web3时代的先行探路者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