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值淘金
小市值淘金
专注小市值的中概股研究
IP属地:北京
0关注
17粉丝
0主题
0勋章

阿斯麦股价暴跌16%,跟随制裁中国,砸了自己的饭碗?

$阿斯麦(ASML)$ ,光刻机巨头股价暴跌16.26%,收报730.43美元,市值瞬间缩水到2873.7亿美元。据统计,这是阿斯麦自1998年以来最大的单日跌幅。到底发生了什么,让这位芯片设备界的“王者”如此狼狈? 事情要从阿斯麦的财报说起。原定于周三公布的财报,因为“技术故障”意外提前了。结果一看,第三季度订单额仅为26.3亿欧元,只有市场预期53.9亿欧元的一半!这订单量直线跳水,投资者能不慌吗?更糟糕的是,阿斯麦还下调了2025财年的业绩指引,给市场泼了一盆冷水。  细细一想,这背后的原因耐人寻味。阿斯麦作为全球唯一的EUV光刻机供应商,垄断了高端芯片制造的关键设备。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国和生产国,对光刻机的需求量那是杠杠的。然而,阿斯麦跟随美国的脚步,对中国出口限制越来越严,不卖EUV光刻机,甚至连DUV也要卡脖子。这可真是有点儿“自毁长城”的味道。 $英伟达(NVDA)$ 即使不往中国卖高端芯片,人家照样赚得盆满钵满,毕竟AI算力需求全球都在涨。但阿斯麦不一样,不卖光刻机给中国,这订单量直接砍半。中国的芯片产业虽然还在追赶阶段,但人家可真是在出货,对光刻机的需求是真金白银的。一旦中国在DUV光刻机上实现突破,或者找到替代方案,阿斯麦失去的可不仅仅是订单,还有未来的市场地位。  这次阿斯麦的股价大跌,也拖累了整个半导体板块。毕竟,作为欧洲最大的科技公司,阿斯麦的业绩被视为芯片行业的风向标。如果连他们的业绩都开始下滑,其他芯片企业还能好到哪儿去?  所以说,商业归商业,政治归政治。阿斯麦跟着制裁中国,看似顺应了某些势力的意愿,但最后砸的却是自己的饭碗。中国市场真不是说放
阿斯麦股价暴跌16%,跟随制裁中国,砸了自己的饭碗?

灵活用工风口来了?趣活股价为什么飙升300%

前两天,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中概股, $趣活(QH)$,股价竟然涨了超过300%,而且创下了上市以来的单日最高成交量。三倍涨幅,这可不是每天都能见到的事,特别是对于像趣活这样的灵活用工公司。那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股价暴涨背后,是什么在推波助澜? 趣活的股价在前天夜里疯狂飙升,散户们可能会问:“这是偶然的泡沫,还是趋势的开始?”别着急,我来给你梳理一下逻辑。9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的“延迟退休”议案成为了一个重要信号,延迟退休不仅仅是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更是对人力资源管理行业的巨大利好。随着退休年龄的延长,企业必然要重新审视员工配置问题,尤其是在招聘策略和员工保留方面进行调整。而趣活,作为劳务派遣和灵活用工市场的领跑者,正好站在了这个政策的风口浪尖上。 延迟退休政策的利好是什么? 老年员工需要继续工作,新进员工的招聘计划需要适应新的年龄结构,这意味着企业对灵活用工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而趣活在这方面的业务模式已经具备了足够的灵活性和创新性。趣活在今年5月发布了消息,要将SaaS+服务场景拓展到医疗、长租住宅和养老公寓领域。试点项目将在秦皇岛落地——长租住宅、精品公寓和养老公寓三款产品齐头并进。 试想一下,延迟退休后,老龄化社会的趋势愈加明显,养老服务需求会迎来大爆发。趣活的长租公寓和养老公寓项目正好卡在了这个节点,抢占市场先机。根据趣活的业务负责人透露,2024年第二季度将在河北秦皇岛进行养老公寓和精品公寓的试点。 趣活的新布局在哪里? 再看看趣活的国际业务,最近,趣活又开启了与阿塞拜疆的合作,与本地的电动车经销商Volt Auto和移动出行平台Bolt达成了战略合作。阿塞拜疆是新兴市场,而趣活瞄准了这个市场的新能源汽车需求,结合自身的劳务派遣和生活服务平台优势,推出了综合的出行服务和电动车租售
灵活用工风口来了?趣活股价为什么飙升300%
avatar小市值淘金
2023-12-25

马斯克一年狂赚7700亿,知识永远是赚钱的关键

最近,2023年《福布斯》亿万富豪榜单的发布引起了广泛关注。 其中埃隆·马斯克凭借一年财富增长高达7700亿元,成为全球最赚钱的人。 这一新闻不仅在财经圈掀起轩然大波,也引发了许多人对财富和成功的深思。 那么,是什么让马斯克一直处于财富巅峰呢?或许答案一直在我们眼前,只是我们常常忽视它。 姓马的人似乎命中带有财运,而埃隆·马斯克绝对不例外。 他是当今世界上最杰出的企业家之一,拥有备受瞩目的 $特斯拉(TSLA)$ 和SpaceX两家公司。 在金融领域有一句名言:有钱人让钱为他们挣钱,穷人则需要通过体力辛勤劳动来谋生。 这句话背后的含义是,有钱人通常能够将自己的财富投资到更多机会中,而穷人则不得不依赖体力劳动来维持生计。 马斯克之所以能够赚得如此之多,恰恰是因为他深刻理解财富的增长不仅仅依赖于个人的努力,更需要智慧和知识的引导。 虽然财富在世界上的分配确实不均,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停滞不前。 与其一味追求所谓的捷径和奇迹,不如用时间来积累知识和经验。 世界上很多富豪,包括马斯克在内,都是通过深入学习和积累经验才能够取得成功的。 知识是最重要的资产,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抓住机会,创造财富。 然而,知识并非独立存在,它需要与其他因素相互结合,如经验、胆识和机会等。 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一个人的财富命运。 因此,如果想要成功赚钱,我们不能只关注知识,还需要积累经验、提高胆识,积极主动地寻找机会。 年底了,我给大家提个醒,不要被那些声称有捷径的人所迷惑。 财富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没有什么可以一夜暴富的捷径。 我们应该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知识,创造属于自己的机会,而不是盲目追随他人的建议,特别是那些声称可以一夜暴富的人。 马斯克的成功故事告诉我们,知识永远是赚钱的最可靠途径。 无论你的起点如何,只
马斯克一年狂赚7700亿,知识永远是赚钱的关键
avatar小市值淘金
2023-12-08

谷歌Gemini的浮光掠影,为何GPT-4仍是AI领域的霸主

今天我们来聊聊最近科技界炙手可热的话题: $谷歌(GOOG)$ 的Gemini和OpenAI的GPT-4。 这不仅仅是一场新闻热潮,更是一个深刻洞察AI发展的机会。 让我们一探究竟,为何在这场AI界的“游戏王位之争”中,GPT-4依然牢牢占据着王座。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Google发布Gemini的底牌。 Gemini确实在多模态处理方面有所创新,但是真的能打败GPT-4吗?我的看法是:并没有。GPT-4目前还是AI领域的“权力之巅”。 媒体对Gemini的超越之声,更多是炒作。 事实上,在MMLU官方评测中,Gemini并未能超过GPT-4,这个评测是衡量AI模型实力的关键指标。 再来谈谈开放性。 在这一点上,Google的Gemini也未能超越OpenAI。 开放性对于科技产品的发展至关重要,OpenAI虽有所保留,但在技术公开上还是有一定的开放性。 而Gemini目前还处于预告阶段,很多功能尚需时日才能见真章。 从技术角度看。 有传闻Gemini Ultra是一个超过500B参数的Dense模型,而GPT-4则是超过1T参数的MoE模型。 在成本效益上。 GPT-4可能更胜一筹。这意味着即便Gemini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但其实际应用和推广还面临巨大挑战。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Gemini的进步和Google追赶OpenAI的决心。 这种竞争对AI领域的发展是有利的。 但就目前而言,GPT-4的综合实力和应用范围仍然无人能及。 在这场AI领域的激烈竞争中,GPT-4依然处于领先位置,而Gemini的出现则为AI世界带来了新的活力。 大家可以期待一下这场较量的最终结果,看谁能成为这场游戏的最终赢家。
谷歌Gemini的浮光掠影,为何GPT-4仍是AI领域的霸主
avatar小市值淘金
2023-12-06

马斯克xAI狂揽10亿美元:智能科技界的新宠儿?

说到智能科技界的大新闻,这回马斯克的xAI公司可谓是大出风头,直接拿下了一个亿级的融资大餐——10亿美金! 这不仅仅是一笔让人眼红的投资,更像是对未来智能科技走向的一次大胆下注。 让我们来聊聊马斯克这位总能领跑时代的企业家。 不论是Tesla的电车革命,SpaceX的星辰大海,还是Neuralink的脑洞大开,这位大佬总能让我们惊叹他的超前视角。 现在,他把玩具换成了人工智能,重点是这个神秘的xAI。 来看看这个新星xAI,它的速度可不慢。 不过几个月,就弄出了Grok聊天机器人和Grok-1大语言模型。 虽然和ChatGPT比还差那么一点火候,但它融合了X平台的大数据,这个优势可不简单。 更关键的是,马斯克似乎在通过xAI,探索AI更深的可能性。 好了,来点干货分析: 技术突破的必然:马斯克的每一步棋,都透露出他对科技趋势的独到见解。xAI的迅猛发展,或许是AI领域更多突破的前奏。 中国智慧的闪耀:xAI团队里高比例的华人,展示了中国智慧在全球科技舞台的重要作用。 商业潜力无限:马斯克的公司向来与市场脉动同步,xAI未来的商业应用肯定会在各领域掀起波澜。 投资视角的重要性:作为股市的观察者,洞悉这些技术动向及其市场影响,是我们投资决策的关键。 总结一下,马斯克的这一步,不仅是科技的跃进,也是投资市场的新契机。我们得紧跟其步伐,理性分析,抓住属于我们的机遇。 最后,马斯克再次向世界证明,他不只是技术革新者,更是市场的预言家。 xAI的成功融资,对我们来说,不仅是新闻,更是思考和学习的机会。
马斯克xAI狂揽10亿美元:智能科技界的新宠儿?

特斯拉vs比亚迪:科技巨人的误会,还是估值之争?

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最近股市里炒得沸沸扬扬的话题: $比亚迪ADR(BYDDY)$ 的Q4销量超过了 $特斯拉(TSLA)$ 。 这消息一出,简直比剧本还戏剧化,但让我们来探一探这背后的故事。 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事实:在2023年的第四季度,比亚迪确实登顶为全球最大的纯电动车生产商,这对很多人来说是个振奋人心的里程碑。 然而,特斯拉的老大马斯克回应道:“我们是个AI/机器人公司。” 听着这话,我就想:马斯克这是在暗示,我们可能在比赛的跑道上跑偏了。 重点来了,这里面的玄机在于,我们该如何定义一个公司的业务和前景。 如果把特斯拉仅仅当作一个普通的汽车制造商,那它的市盈率可能就是被大大低估了。 但如果将其视作AI和机器人技术的领航者,那么它的估值自然就水涨船高了。 来说说市场估值的玩法。一般的消费股市盈率大概在20到30倍之间,但科技股就没有这个上限。 举个例子,2012年的士兰微市盈率高达180倍,但是十年后,它的市值和盈利都实现了飞跃。 而普通的汽车股市盈率通常只有10倍左右,但比亚迪由于其技术前景,市场给出了20倍的估值。 说到特斯拉,这家公司的市盈率高达70到80倍,它的定位显然不是普通的汽车制造。 马斯克自然也不愿意看到特斯拉被简单归类。 这不只是关于企业形象的问题,还关系到股权激励计划。 如果按普通汽车公司的估值来看,特斯拉的股价就不那么光鲜了。 但作为一家高科技公司,它的财富增长潜力则大得多。 所以,我们来到了一个颇为有趣的结论:比亚迪和特斯拉,一个是汽车科技公司,另一个则是AI/机器人公司。 硬要比较,似乎真的是弄错了对手。 但作为投资者,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这种差异会如何影响我们的投资决策? 特斯
特斯拉vs比亚迪:科技巨人的误会,还是估值之争?
avatar小市值淘金
2023-11-29

查理·芒格逝世,投资是门技术,也是一门哲学,但千万别过于狂热

查理·芒格的离世引发了一波强烈的反应。 从早上到现在,我已经看见好几位自称已经「皈依」了价值投资的人在表达他们的悲伤之情。 我想强调投资实际上是一门高度复杂的技术,同时也是一门深刻的哲学,但我们不应该把它过度神化。 很多人误解了价值投资,将其简化为一些传统的投资原则,最终变成了一种宗教般的信仰体系。 要记住,查理·芒格和沃伦·巴菲特在70年代初合作时,并没有如今这般广受瞩目。 他们只是众多杰出基金经理中的一员,尽管他们的年化回报率高,但当时并没有人将他们视为投资圣经。 他们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的投资者,因此将他们视为神话是不准确的,毕竟一开始他们有真实的业绩作为支撑。 后来,随着通过保险业务获得稳定现金流,他们开始采用了更加广为人知的投资策略,寻找那些拥有竞争优势且价格合理的企业。 然而,这也有一个前提,即美国在二战后的国家繁荣为这些被投资的企业提供了持续增长的环境。 巴菲特曾表示,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与他们的职业生涯与美国的持续繁荣息息相关。 因此,价值投资不仅仅涉及公司的价值,还涉及国家的价值。 从90年代以后,巴菲特的投资理念逐渐演化,并进入了将价值投资视为宗教的阶段。 然而,巴菲特和芒格也开始涉足更高层次的领域,如对美联储政策和美国政治的深刻理解。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2008年巴菲特在次贷危机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提出的一些政策建议后来被奥巴马政府采纳。 此外,最近几年,巴菲特开始增持日本公司股份,并增加现金资产比例,尽管我相信他有能力做出这样的独立决策,但现在他客观上已经不需要亲自去考虑这些问题。 查理·芒格的离世,以及未来巴菲特的离世,无疑对全球股市投资者来说都是一件重大事件,我们应该以纪念和学习的态度对待。 然而,投资毕竟是一门技术,同时也是一门哲学,我们不应过分神化。 一个人的成功与其所处的时代密不可分。我们不应该忽视时代的影响,也不应忽视个人的
查理·芒格逝世,投资是门技术,也是一门哲学,但千万别过于狂热

苹果Vision Pro购买冷静分析,实测揭示细节瑕疵

当地时间周五(2月2日), $苹果(AAPL)$ Vision Pro正式上市,库克强调开创空间计算时代,果粉们夜排抢购,朋友亲身试用后,和大家分享了一些真实感受。 1. 续航问题:官方宣传为2小时,但实际使用中,续航能达到两个半小时左右,仅观影则可达3小时。 对于售价高达3499美元的设备,虽然超出官宣,可续航表现还是令人有些失望。 2.可视角度: 尽管Vision Pro的POV小于Q3的110度,但屏幕周围的彩边和晕影影响了整体可视角度。 这需要改进,特别是对于追求完美虚拟体验的用户而言。 3.重量与舒适性: Vision Pro的重量达到600到650克,超过市面上所有头显,而且重量集中于前脸位置,舒适性堪忧。 这可能会影响用户长时间佩戴的体验,尤其是对于追求舒适感的用户而言。 4. 操作逻辑: Vision Pro的操作逻辑变革需要用户适应,视线和手指成为主要的控制方法。 虚拟键盘使用难度较大,需要用户适应一段时间。 这是否会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值得深思。 5. 软件生态问题: 虽然Vision OS是基于iPad OS的改进版本,但目前软件生态相对匮乏,一些热门应用如Netflix、Spotify、Youtube还在观望。这可能会影响用户的日常使用体验。 总体而言,Vision Pro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色,比如摄像头的画面延迟和视频通话中生成用户面部模型。 然而,一些细节问题如续航、可视角度、重量等可能会影响用户的整体体验。 考虑到3499美元的售价,我认为是否值得购买还需根据个人需求和使用场景来评估。
苹果Vision Pro购买冷静分析,实测揭示细节瑕疵
avatar小市值淘金
2023-12-12

懂车帝冬测风波:揭秘幕后真相与新能源车企的博弈

近期,懂车帝的“冬季纯电续航测试”在汽车界引起轩然大波。 我觉得,这不仅是一场围绕数据的辩论,它更深层地映射了新能源汽车产业与媒体的微妙权衡。 首要问题在于测评的公正性。 华为、 $吉利汽车(00175)$$长城汽车(02333)$ 等巨头对测试结果提出质疑,认为这不符合实际应用场景,可能误导公众。 这提示我们必须更加理性地分析信息,避免盲目跟风。 其次,懂车帝的测试方式本身就是争议焦点。 根据我知道的消息,测试前的“沟通”和“充值”似乎成了行业未公开的规则。 这揭示了媒体与企业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一方面,媒体通过流量优势与企业“交易”,虽普遍但对追求真实信息的消费者构成挑战; 另一方面,这也反映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的加剧。 车企不仅寻求差异化,也在积极解决冬季续航等技术难题,如理想汽车最新的OTA更新即是对此的回应。 这些进展不仅技术层面的突破,也是市场竞争力的体现。 作为投资者,我们更应该关注企业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及其在市场的长期表现。 投资不应仅仅聚焦于短期新闻,而应从更长远的角度评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综上所述,懂车帝的冬测风波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测试争议。 它背后反映的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态势和媒体的影响力。 而我们要做的是多训练自己更敏锐、全面的视角,理性地分析和判断,以识别真正的投资机遇。
懂车帝冬测风波:揭秘幕后真相与新能源车企的博弈

苹果官网降价“玩小心眼”?拼多多才是实惠之选!

大家好,我们今天聊点新鲜事儿: $苹果(AAPL)$ 在中国官网的降价策略。 这不仅仅是个购物小贴士,更是个深藏市场动向的金矿。 先说事实。1月15日,苹果中国官网宣布春节期间的促销活动,iPhone 15系列降价500元。 表面看,这是苹果的大度,但咱们得深挖一层:为什么苹果要这么做?竞争压力大了吗? 分析一下背后的逻辑。 首先,从价格竞争看,苹果官网虽降价,但比起 $拼多多(PDD)$$京东(JD)$ 等平台的4598元,5499元的官网价格就显得不够诚意。 这里面的奥秘是什么? 很可能是反映了苹果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压力。 据杰富瑞的报告,iPhone在华销量同比下跌高达30%,这背后不仅有市场竞争,还有华为等中国品牌的强劲表现。 再来看股市。苹果股价一个月来下跌6%,市场情绪有所转变。 多家投行开始看空苹果,认为其增长潜力不再。 这对我们投资者来说是个明显信号:苹果的黄金时代可能正在减弱。 然而,苹果似乎还有底牌。 除了降价,他们还有即将推出的混合现实头显Vision Pro。 但市场对新产品的反应如何,还是个问号。 苹果是否能依靠这一策略扭转局面,值得密切关注。 总而言之,苹果官网的降价,其实是市场压力和策略调整的结果。 对比第三方平台,官网的降价显得不够给力。 虽然官网购买享受更好的服务,但在价格敏感的消费者眼中,第三方平台如拼多多无疑更具吸引力。 最重要的是,这一切背后隐藏的市场和股市动态。 苹果的降价策略和新产品发布,对市场竞争格局和股价走势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对我们这些关注股市的人来说,这是个观察和分析苹果公司市场地位、股价
苹果官网降价“玩小心眼”?拼多多才是实惠之选!

理想汽车:从理想到实践,矩阵组织构架的力量

亲爱的朋友们,新年伊始,咱们不妨来聊聊那个在电动车赛道上风头正劲的“黑马”—— $理想汽车(LI)$ 。 大家都看到了,理想的销量数字在飙升,但你可能不知道,推动这一切的,是它那套独特的“矩阵组织构架”。 简单地说,理想汽车不仅仅是在卖车。 在今年四月的一个行业论坛上,李想把理想描述成四个公司:研发、软件、制造、服务。 这听起来就像是在玩高级乐高,每块儿都要精准契合。 那这个“矩阵组织构架”究竟是什么? 它其实就像是一张大网,能够灵活地连接各个不同的业务和人才。 这种架构在理想这样的新能源汽车公司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能促进创新和高效决策。 咱们再看看其他几个造车新势力,比如 $比亚迪(002594)$ 、广汽埃安、 $蔚来(NIO)$ ,他们还主要是跑传统路线。 这种老派的垂直架构一开始可能挺管用,但随着企业壮大,弊端就慢慢显现了。 再回头看理想,它的成功绝不是偶然。 它的组织结构就像是一张精细的蛛网,能够捕捉各种机会和资源。 从它的成绩单看,这张网织得是相当成功。 但话又说回来,任何架构都不是永远有效的。 理想未来能否持续保持增长,关键看它如何应对挑战和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 在这个变化莫测的时代,只有敢于创新、打破常规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
理想汽车:从理想到实践,矩阵组织构架的力量

趣活集团出海记:即时配送的全球征途

美股就是一座矿山,股民靠挖掘出宝藏来赚钱。之前我说过,今年,我格外留意 $趣活(QH)$ 这家公司,最近它们正打算将即时配送服务扩展到海外市场。 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并不少见,但中概股往往面临着生命周期短暂的问题。许多中概股虽然成功上市,但难以长期维持其市值,这背后的复杂原因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那么,趣活这家中概股算不算是一座价值矿区呢?走,且让我给大家梳理梳理。 首先,趣活已在国内即时配送市场立足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储备。它希望将"Quhuo+技术平台"这一王牌重新播撒于全球。 但是,海外市场的复杂性不容忽视。毕竟,想在海外重复国内的成绩,必须先从当地市场实际情况出发,通过与本土合作伙伴进行深度融合,才能逐步破解文化隔阂、法规障碍、营运难题等一系列挑战。 具体而言,趣活集团需在以下几个关键方面集中力量: 1.市场适应性调查:趣活需要彻底了解并适应每个目标国家或地区的市场特性,这包括消费者行为、法律法规及市场竞争环境的全面研究。 2.合作与本地化:通过与当地即时配送服务商的合作,趣活可以共同开发适合当地市场的服务模式。这种策略不仅有助于减少文化和运营障碍,还能显著提升市场接受度。 3.技术与创新:持续利用并升级Quhuo+技术平台,确保在国际市场上保持技术领先,同时通过技术创新来解决海外市场所面临的特定问题。 不过,任何挑战都无法阻止一家敢想敢拼的公司追求梦想。毕竟,机遇与风险往往是并存的。我依然对趣活寄予一线希望。 虽然趣活并不为大众所熟知,但其在国内即时配送领域的经验无疑是丰富的。成功的关键在于如何将这些经验转化为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趣活能否在全球市场上复制其国内的成功,还有待市场的检验。我们可以继续关注其发展,看看这家中国最大的“外卖员包工头”如何在全球舞台上演绎新篇章。
趣活集团出海记:即时配送的全球征途

百亿补贴赚吆喝:京东的未来究竟在何方?

大家好,咱们今天来聊聊 $京东(JD)$ 。 昨天,这个电商行业的大佬放出了2023年的成绩单,营收达到了惊人的10847亿元,同比小幅上升3.7%。 令人眼前一亮的是,第三方商家的数量竟然翻了将近两倍,增长了188%。 然而,这背后的故事比这干巴巴的数字有趣多了。 众所周知,电商界一直上演着“群雄逐鹿”的好戏,而 $京东集团-SW(09618)$ 似乎在这场大戏中扮演了一个不小的角色。 说到这,我不得不提那句自己编的老话:“百亿补贴,乱舞电商界。” 过去的一年里,京东好似在重演这句话所描绘的场景。 但当我们深入这些数字,真的能看到的是什么呢? 是京东稳健的财务增长,还是它在市场中抢夺的份额? 或者,更深层次的,是背后潜藏的挑战与机遇? 先说说所谓的增长。 10847亿元的营收听起来不错,但这3.7%的增长率与京东过往的表现相比,显然是有所放缓的。 作为对比,2021年和2022年的增长率分别为27.6%和9.9%。即便是在竞争激烈的电商领域,这样的增速也显得有些不尽人意。 但是,如果你认为京东就此止步,那可真是大错特错了。 实际上,在过去一年中,京东的策略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 以百亿补贴为武器,京东不只是在与对手争夺市场份额,更重要的是,它试图塑造一个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增长模式。 从营收结构来看,虽然商品收入增长有限,但服务收入的增长却相当可观。 尤其是京东物流服务对外客户的收入同比增长了30.8%,这一点足以证明京东在多元化经营上的成功。 同时,第三方商家数量的激增也表明了京东平台的吸引力正在上升。 那么,京东的未来将走向何方? 我认为,京东未来的增长不会仅仅依赖于商品销售。 服务业务,尤其是物流服务,将成为其新的
百亿补贴赚吆喝:京东的未来究竟在何方?

贾跃亭造车梦:十年磨一剑,至今只交付12辆车

十年,对于一个人而言,可能是职业生涯的一个巨大跨越;对于一个公司,可能是从创立到上市的完整周期。然而,对于贾跃亭和他的FF $Faraday Future(FFIE)$ ,这十年似乎更像是一场漫长且艰难的试炼。从2013年的高调宣布进入汽车行业,到现如今交付的第12辆FF 91,每一步都充满了波折和争议。 坚持梦想但现实残酷 FF在社交媒体上宣布与资深个人投资者何俊交付新车的消息,何俊的美国分公司首席运营官在洛杉矶总部接受了FF 91 2.0的交付,这似乎是FF重启自去年以来的第二阶段交付的一个标志。但是,仔细想想,从2017年首次亮相到2023年才交付第一辆车,而整个2023年只交付了10辆,这样的速度放在任何一个汽车生产商那里都难以令人满意。  贾跃亭的造车路可谓“道阻且长”,但他所谓的“中美汽车产业桥梁战略”究竟是一种高瞻远瞩的布局,还是另一种“画饼充饥”的自救策略?FF的高端定位和单一车型是否真的能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电动车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站在资金短缺的十字路口 FF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金短缺。历史上的高烧不退的融资资金已经所剩无几,这直接导致生产一度停滞。即便贾跃亭在社交媒体上不断为FF 91造势,股票市场的短期涨势似乎也只是昙花一现,不能解决根本的资金问题。如果不能从战略投资者那里筹集到更多的资金,FF91的生产将再次陷入困境。 消费者的视角:高端定位的真正价值在哪里? 对于消费者而言,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高端品牌的标签,更重要的是产品本身的性能和实用性。FF91的市场非常有限,其产品力是否足够强大以吸引消费者,这是FF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贾跃亭一直强调他对公司盈利的坚定信心,但在当前的市场和资金环境下,这种信心显得格外脆弱。   贾跃亭的坚持更多的是对高科技电
贾跃亭造车梦:十年磨一剑,至今只交付12辆车

小米汽车SU7标价36万?销量为王,其他都是浮云

最近的一个话题热点不减: $小米集团-W(01810)$ 汽车SU7被曝出的价格信息。 根据流出的消息,这款车型的高配版定价为36.14万元。 这个数字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价格标签,更深层次地反映了小米在汽车市场的策略布局。 首先,我们要清醒地看到,这个数字的真实性尚待验证。 据了解,这可能仅仅是内部测试阶段的一个环节,并不代表最终的零售价。 然而,这一价格已经足以引发关于小米汽车的广泛讨论。 我们知道,雷军此前对于低价传闻持否定态度,并声称小米汽车将在性能上能与豪华车型相抗衡。 因此,这一价格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 然而,真正关键的是市场的反应。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市场充满不确定性,而最终的决定因素是销量。 无论技术多么先进,理念多么领先,如果没有销量的支撑,一切都将成为泡影。 在股市中,我们经常观察到,真正能够立足的产品,总是那些能吸引消费者实际购买的。 对于定价36万的小米汽车,市场能否接受,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小米的粉丝群体一直以对高性价比的追求著称。 但这一价格对他们而言,可能略显高出预期。 同时,小米企图进入更高端市场的努力也不应被忽视,这个价格可能正好吸引到那些追求性能与品牌的消费者。 在这个时代,每一次技术的革新,每一次品牌的崛起,都伴随着无数的猜测与讨论。 小米汽车的情况也是如此。 但不管怎样,市场和消费者才是最终的裁决者。 销量是检验一切的唯一标准。 如果没有人真正购买,那么所有的讨论都将是徒劳。 反之,如果销量表现良好,即使是高昂的价格,也总会找到它的市场。 最后,不管是36万的价格标签,还是其他各种猜测,都将随时间烟消云散。 在市场经济中,销量始终是最直接且最有力的证明。 至于小米汽车能否在市场上获得成功,我们拭目以待。市场很快就会给出它的答案。
小米汽车SU7标价36万?销量为王,其他都是浮云

腾讯Q3财报:26岁的腾讯,依旧抗老

腾讯刚发布了2024年Q3财报,数据看上去相当不错:营业收入1672亿元,同比增长8%,毛利和经营利润分别增长16%和19%,这已经是连续第八季实现核心经营利润跑赢营收增速。这样的成绩在宏观经济压力下实属不易。 首先,微信小店作为本季的亮点之一,标志着腾讯在电商领域的进一步深耕。它不仅仅是一个传统的电商平台,更是一个深度整合微信公私域流量的交易生态。通过“视频号小店”和全生态联动,腾讯的目标显然是创造一个更加可信赖的交易环境,这一点有望突破传统电商模式,为投资者带来更多想象空间。 再谈腾讯的广告业务,最近正式更名为“营销服务”,这一变化背后隐含着AI技术和全域营销战略的深度融合。从财报来看,腾讯的广告收入增长了17%,这显示出它在广告投放方面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在利用AI提升精准投放和转化率方面,腾讯已不再单纯依赖流量,而是通过技术提高广告的效益,这种转型对于未来的增值潜力极为关键。 最后,腾讯的游戏业务依然表现强劲。除了《王者荣耀》和《和平精英》等经典游戏稳定增长外,《三角洲行动》也在短期内就取得了非常亮眼的成绩,全球市场的持续扩展更是增强了腾讯在游戏领域的竞争力。 整体来看,腾讯不仅在稳步推进现有业务的同时,还在不断孕育新机遇。无论是从微信小店的电商布局,还是广告与游戏的创新发展,腾讯都在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今年腾讯已经迈入26岁,在互联网公司里算是长寿,现在依然是一个值得长期关注的公司,具备较强的市场潜力和创新动力。 $腾讯控股ADR(TCEHY)$
腾讯Q3财报:26岁的腾讯,依旧抗老

百胜中国的逆势增长,“秘密武器”藏在哪?

在当前这个经济形势低迷的时期,全球各大企业纷纷感受到寒意,尤其是餐饮行业。但就在这时, $百胜中国(YUMC)$ 却二季度营收和利润双双增长——营收增长4%,核心营业利润更是上涨了12%。这是怎么做到的? 首先,百胜中国巧妙运用了AI技术。在它的“聪明厨房”里,AI不仅优化了食品质量,还通过销售预测、人员调度和库存管理实现了自动化,直接提高了运营效率和利润率。这个“黑科技”让百胜中国的营业利润率达到了9.9%,为近年来的最高水平之一。  其次,公司推出了必胜客WOW和肯悦咖啡等新店模式,以更广的价格区间和更贴近市场的定位,吸引了性价比敏感的消费者。新模式不仅让店面保持盈利,还帮助百胜中国在经济寒冬中逆势扩张,继续开拓市场。  另外,百胜中国的成功也离不开供应链的支持,像是在外卖业务方面 $趣活(QH)$ 的高效资源调配,这为公司在激烈竞争中保持了稳健的运营表现。 综上所述,百胜中国不仅仅是一个传统的餐饮企业,更是一个通过技术创新和灵活运营不断成长的现代企业。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它的表现无疑为投资者提供了不少启发。或许,这只餐饮股正处于被低估的边缘,是时候重新审视它的投资价值了。
百胜中国的逆势增长,“秘密武器”藏在哪?

拼多多市值超越阿里,时代变了

昨天, $拼多多(PDD)$的股价上演了一出戏剧性的“过山车”——先是盘前直线下跌近10%,随后又快速反弹,一度飙升超过9%。这种剧烈的波动,和发布财报不无关系。 财报显示,拼多多第一季度营收高达868.1亿元,净利润更是达到306亿元,这一数据远远超过了市场预期。对于一个曾经被不少人质疑为“低端市场”的平台,如今总市值已经超越 $阿里巴巴(BABA)$ 。 拼多多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消费市场结构的深刻变化。曾经有一段时间,拼多多被视为低质低价产品的集散地,但在经济增长放缓的当下,消费者更加注重性价比,这一点从拼多多的崛起中可见一斑。  拼多多的战略聚焦于通过社交机制和团购模式来捕获消费者,这不仅反映了其对市场心理的精准把握,也显示了其在供应链管理和技术创新上的深度布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让拼多多在商品推荐和库存管理上游刃有余,极大提高了运营效率和用户满意度。 然而,尽管拼多多目前的财务表现强劲,但能否持续这种增长速度,众说纷纭。市场对这份财报的反应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一方面,有投资者看好其持续增长的潜力;另一方面,也有声音担忧这种高速增长的可持续性。 我倒是觉得,拼多多的这份财报充分反映出,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如何把握机会,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找和维持自己的独特优势,才是最重要的。
拼多多市值超越阿里,时代变了

趣活引领二手车出海新标准:Carnuxt平台革命性创新

以往都是关注腾讯、阿里、京东等大型中概股。 今年,我格外留意了 $趣活(QH)$ 这家公司。 在二手车出海领域下了一番苦工的玩家。 尤其是它的Carnuxt平台,不仅是二手车国际贸易的一股清新之风,更预示着一场颠覆性的行业革命即将到来。 关注二手车的都知道,这个领域国内的增长非常迅猛。 去年,中国二手车的出口数据比上年增加了一倍多,预计明年将达到40万辆的规模。 要知道这个赛道从2020年才被国家重视,产出也连年暴涨,直到今年初才出台相关文件进行标准化指导,规范行业发展。 而在此之前,趣活已经在全球市场的惊涛骇浪中扬帆远航了一年,成为中国二手车国际化的重要参与者。 而他们自主研发的Carnuxt平台,以“全托管模式”运行二手车辆出口,不仅彻底解决了质量检测、售后服务等难题,更是引入了区块链技术,为二手车交易提供了安全保障。 Carnuxt的设计理念和未来前景也很清晰,就是要为车厂商、经销商、消费客户打造一个三赢的全球市场环境,建设好全球的运营服务商网络。 要真把全球的客户服务好,这家公司的增长不比现在的拼多多差。 但是,朋友们,我在想:Carnuxt平台能否真正成为像Temu那样全球知名的品牌,赢得广泛的认可? 还有待时间去验证,我个人持乐观看法。 当然,投资需谨慎,不过我坚信,那些具有远见的投资者能够看到趣活背后的巨大潜力。
趣活引领二手车出海新标准:Carnuxt平台革命性创新

极氪展车伤人:技术与管理的双重失误

在最近的一场车展惊魂记中,极氪汽车因为没有切换到展车模式而突然启动,造成了5人受伤。 这不禁让人反思:在这背后,是技术的边界被过分推进,还是管理的边界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首先得说,新能源汽车界的技术创新真的让人眼前一亮,极氪汽车也不例外。 那种无需传统启动,轻轻一踩就能悄然启动的设计,确实很有未来感。 但这次事件却像是给了我们一记耳光,提醒我们,技术再先进,也需要有合理的使用场景和严格的安全保障。 车展这种特殊环境下,一个简单的“展车模式”没设置好,就直接引发了事故,这难道不是技术考虑不周的明证吗? 再来聊聊AEB。这东西听起来很美,但实际上,它究竟能不能在紧要关头代替人做决定,还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不过,将这次的事故归咎于极氪车辆自身,似乎有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话说回来,技术问题或许还有辩解的余地,但管理问题就实在难以开脱了。 展车不设置展车模式,车钥匙随便放,这些看似小问题,却直接关系到现场人员的安全。 极氪这次的疏漏,几乎是在告诉我们,他们对于展车管理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这种管理上的松懈,其实在吉利旗下的几个品牌中都不是孤例。 销售流程混乱,通过第三方加价销售的现象,都在无声地说明,问题不仅仅是个别的,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管理漏洞。 因此,对于极氪乃至整个 $吉利汽车(00175)$ 集团来说,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深入反省和全面自查。 技术固然重要,但没有严谨的管理作为支撑,再好的产品也难以赢得用户的长期信赖。 优质的服务和用户体验,才是品牌长久立足的根本。 希望公司高层能真正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仅仅被眼前的利益蒙蔽了双眼。
极氪展车伤人:技术与管理的双重失误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