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星的财报解读
惠星的财报解读
个人简介:长期关注A股和中概股,能力圈范围:科技股、互联网公司。
IP属地:辽宁
13关注
1302粉丝
0主题
0勋章

快手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旧岁已去,新年已来,新年当然会有一个新气象。在一众中概股公司中,快手表现出色,从年初至今快手股价已经上涨29%,成为表现最好的中概股之一。在一波强势的反弹之后,快手市值3977亿港元,约合509亿美元,外界也表达着对于快手的积极预期。2021年12月,瑞银发布的全球报告指出,中国互联网内容驱动型电商正成为主流。瑞银预测,长期来看,短视频和直播将占到电商商品交易总额(以下简称「GMV」)的三分之一左右。到2025年,短视频和直播产生的电商商品GMV将达到7.4万亿人民币,占总线上商品GMV的28%。目前的直播电商市场已呈现淘宝、抖音、快手的「三强」格局,拥有八成以上的GMV份额。到2025年,快手、抖音两个平台将占到以内容为主的电商GMV份额的55%,淘宝占到28%。摩根大通也称,快手将成为2022年中概股的“逆势玩家”,建议投资机构在四季度财报发布前增持快手。很明显,快手反弹的态势正在形成,作为公司外部的观察者和投资者,我们很难讲清楚这是否和快手去年的管理层大调整有直接关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从去年末开始,快手给市场带来了更多的好消息。借着这个机会,我想再深入地聊一聊快手,本文的标题中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取自赵本山老师1999年的春晚经典小品,因为赵本山老师、快手的创始人程一笑还有我都是铁岭人,算是有一点儿缘分吧。快手的昨天快手的历史其实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但是其中的一些事情我还是想再着重说说。2011年,程一笑创立GIF快手原创APP,供用户制作并分享GIF动图,产品备受用户喜爱,数据量爆炸式增长。晨兴资本的张斐发现这款产品后立即投资两百万换取20%的股份。之后张斐建议程一笑和宿华合作,宿华曾经供职于谷歌和百度,并且有丰富的创业经验,对于当时的快手团队来说这是难得的机会。程一笑做了一个让人相当佩服的决定,他同意了张斐的建议,他和张斐每人各拿出一半的股份给了宿华团队,引入
快手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千亿短剧市场背后:MPU会成为中国文化出海的新范式吗?

$Mega Matrix(MPU)$ 这几年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影响力的提升,关于中国文化出海的尝试与探讨层出不穷。直到最近几个月,一个段子结束了大家的讨论:本以为文化出海是孔子学院,想不到率先征服欧美的是霸总短剧和“科目三”。   诚然,在过去的2023年,中国短剧产业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繁荣,先是国内短剧行业迅速从无到有,再到如今市场规模超过每年300亿元。2023年,市场上线了超过1400多部短剧,连续两年同比增长超过50%。而备案数量也接近了3000部,这一数字连续两年保持在较高水平。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了373.9亿元,同比激增267.65%。而到2027年,这一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000亿元,展现出短剧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 短剧市场的迅速崛起,得益于其独特的魅力——简短而精炼,节奏明快。正因如此,它不仅成功迎合了现代人忙碌生活中对于快速娱乐的需求,满足用户的情绪价值,也能通过生产工业化内容的高运转效率,迅速跟进市场热点,实现创作自由和快速迭代。而这种符合人性的内容载体不仅适用于中国,也同样适合海外市场。随着国内市场的愈发激烈,各大短剧平台开始“向外卷”,行业龙头ReelShort应用横扫全球,下载量一度超越了TikTok,成为各大应用市场的霸主。 而2024年以来,一则消息备受资本市场的关注,纽交所上市公司Mega Matrix(NYSE:MPU)于今年1月8日宣布收购排行第二的出海短剧平台FlexTV母公司60%股权的收购,成为全球首家进军短剧的美股上市公司。信息显示,FlexTV涵盖了英语和泰语剧等多个系列,虽然团队规模不足百人,却凭借其精良的制作,受众遍布欧美和东南亚等一百多个国家。   对于大多数投资者而言,MP
千亿短剧市场背后:MPU会成为中国文化出海的新范式吗?
$每日优鲜(MF)$如今的每日优鲜,会是2016年的京东吗?每日优鲜发了三季报,我简单看了下,发现里头的信息量还是挺大的。先说数据,三季报每日优鲜的财务数据表现超出市场预期。在收入层面,公司三季度收入21.22亿元,同比增长47.2%,超出了此前的业绩指引。而与此同时,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实现大幅提升,毛利率从二季度的7.5%上升到12.3%。这样的业绩表现,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此前投资人对公司盈利能力的普遍质疑。说起来,当下的每日优鲜,让我想起了2016年的京东。那时候,京东刚刚上市两年,尽管业绩增速可观,但迟迟不见好转的盈利情况,让投资人对其模式产生了质疑,甚至一度怀疑京东究竟能不能实现盈利。当然,后来京东用实际表现彻底打消了这个质疑。这是后话了。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同样是主打一二线高价值用户,同样是深耕供应链建设,也同样在上市后面临资本市场盈利能力的质疑。那么,京东的故事究竟能给我们看待如今的每日优鲜带来什么启示呢?在我来看,主要有三点:第一,京东或者每日优鲜模式的本质,是通过对供应链更加紧密的控制能力,来推动生产率的提升。这一模式的弊端显而易见,就是需要在早期更多的投入。而好处则是,深耕供应链能够帮助其在那些强调体验差异化体验的用户那里建立了较强的认知,并且这种认知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强化。一旦这种认知形成,后续高效的变现就基本水到渠成了,比如品类扩张或者推自有品牌等等。回到每日优鲜,深耕供应链已经帮助其笼络了一批高价值用户,且这批用户拥有极强的消费能力。从三季报看到,每日优鲜客单价高达88.4元,远远高于同行业其他公司。第二,毛利率是零售重模式盈利的核心指标。正如上文所说,零售重模式的价值在于对供应链更加紧密的控制能力,而毛利率往往成为观察其模式是否跑通的核心指标。在京东盈利前,有一个现象

商业化进入加速期,市场开始重估钉钉

中国的SaaS行业迎来里程碑时刻,钉钉最新公布商业化进展,截至2023年3月末,钉钉软件付费企业数达10万家,其中,小微企业占比58%,中型企业占比30%。这不仅是商业化加速的成果展现,更是其商业模式正确的验证。 钉钉成立于2015年,由最初的服务中国企业的免费在线办公协作、沟通的APP软件,一路发展成为今天的超级企业组织协同办公和应用开发平台。 过去几年SaaS公司遭遇了挑战,我平时关注很多的一家A股龙头市值从当初最高的1800亿元下跌到现在的600亿元,而且公司业绩陷入亏损,让广大投资人极其失望。 如果投资者不能从总体来看清楚整个智能化产业的发展态势,是很容易在这种局面下亏钱的。作为投资者,一定要知道行业正在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哪些公司代表了新的变化。 庞大的用户规模和付费企业数,说明钉钉已经成为超级APP,同时也发展成一个潜力无限的PaaS平台。中国互联网行业有句老话来讲公司估值,“百亿的软件公司,千亿的平台公司”。 那现在该如何正确看待钉钉,以及如何评估钉钉的商业化能力?我们可以与同类或者相似的国内外公司做一番比较。 首先可以确认,钉钉的商业化做的确实不错。我以前面说过的那家A股SaaS龙头为例,这家公司在面对钉钉、企业微信为代表的新一代公司竞争,已经越来越乏力,这几年营收增长停滞,为了维持90亿元的营收规模,企业营销成本和产品成本大幅增长,导致净利润逐年下滑,从当初的10亿元下跌到去年的2亿元,今年上半年更是出现8亿元的巨亏。而这家公司目前的市值是590亿元人民币,约合80亿美元。 说白了,钉钉们不是传统的软件厂商,不是单纯的SaaS软件,更不是以项目制模式发展的公司,他们其实是带有互联网基因的数字化平台。 对比钉钉和这家公司,钉钉商业活力更盛,钉钉现在的付费DAU超过2300万,钉钉ARR(年度经常性收入)远超半人马公司1亿美元评估标准,GAAP收入中仅软件订阅
商业化进入加速期,市场开始重估钉钉

从内容到生态,荔枝迎来价值重估

11月10日,音频平台荔枝发布了三季报。看完之后,我的第一感觉是,荔枝的三季报可谓亮点多多。首先,营收增长稳健。荔枝三季度营收3.6亿,同比增长10%。其次,在非通用会计准则下,荔枝首次实现季度盈利。某种程度上说,荔枝扭亏是其由内容平台升级为生态平台的必然结果。与内容平台相比,生态平台的增长更良性,也更有持续性。体现在供给端,截止到今年第三季度,荔枝累计播客数量达到2.34亿,同比增长46%,其中三季度新增播客数量超过1900万。反过来,海量的内容供给,又给平台带来了更多的用户。自上市以来,荔枝用户增速始终维持在20%以上。随着内容的多样性,用户黏性也显著增强。三季度,荔枝月均互动总次数超过32亿次,创下历史新高。随着内容生态的成熟,使荔枝的运营效率不断优化,比如主播端议价能力提升,营销投入减少,最终实现了首次盈利。于资本市场而言,生态平台成熟的更大意义在于,也将使荔枝迎来价值重估。一方面,荔枝将迎来自己盈利能力的拐点。即走过前期烧钱阶段,盈利能力将逐渐向其他直播平台靠拢。另一方面,荔枝通过内容生态,牢牢把握住年轻人。用户成长,也将成为荔枝业务增长重要逻辑。01内容丰富度提升,月活用户同比增长21%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红利走到尾声,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都存在着流量焦虑。与他们相比,荔枝似乎不存在这个问题。今年三季度,荔枝月活跃用户为5620万,同比增长21%。即使拉长周期来看,自荔枝上市以来,其活跃用户增速也一直保持在20%以上。除了用户高速增长外,更为难得的是,荔枝的用户并不是“买”来的。相比其它互联网公司动辄上百元,几千元的获客成本,荔枝的获客成本(获客成本=营销费用/新增用户数)在3季度只有90元。那么,荔枝如何破解获客难这一互联网公司的顽疾呢?——场景外延和内容丰富度提升。从场景外延看,这几年音频服务场景愈发丰富。根据艾瑞咨询数据,近几年音频行业的用户增长,很大程度上就
从内容到生态,荔枝迎来价值重估

三代接班,布局大湾,稳中求胜——新世界发展中报详细解读

一:第三代接班,K11前景无限新世界发展有限(0017.HK)于1970年由已故的郑裕彤博士创立,并于1972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其后逐步发展成为植根香港的大型发展商,现为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之一。集团的业务包括物业、酒店营运、基建服务及百货等,集团资产总值约为5935亿港元。众所周知,新世界发展是香港地产四大家族之一,香港商界超过大半的财富都归属于这四大家族。从2012年开始,李嘉诚逐步撤出在内地的投资,转身进军英国等海外市场,引发诸多评论。与其相反,新世界郑裕彤家族却坚定看好中国的长期发展前景,不断在内地市场加码投资,这是深思熟虑后的决定,因为行事稳健、稳中求胜一直都是郑氏家族最为强调的。对于四大家族来说,最重要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传承!长实集团李嘉诚的大儿子李泽钜低调沉稳,但缺乏进取之心,在关键事情上依然要听从李嘉诚的安排,而小儿子李泽楷无论是社会口碑还是行事风格都难以承担李嘉诚庞大的商业帝国,无奈之下李嘉诚只好将李泽钜大儿子李长根作为第三代接班人培养,但是长期被严密保护的李家第三代年轻人缺乏足够的历练,想要承担大任短期也是困难,这是90岁才宣布退休的李嘉诚晚年最大的心病。郭得胜去世后三个儿子皆显露出经商的天赋,可惜一山不容三虎,三兄弟内讧闹得不可开交,成为全香港人差钱饭后的笑话,郭得胜地下若有知,也会哀叹为什么三兄弟彼此之间竟会如此薄情。李兆基的情况和李嘉诚类似,也有两个儿子,但是无论是大儿子李家杰还是小儿子李家诚,他们的商业才能并不算是特别出众,这也导致李兆基91岁才宣布退休,由小儿子李家诚接班。四大家族都急需新的掌舵人,其中的郑氏家族毫无疑问也希望后辈中能有出色的人才让家族事业更上层楼,幸运的是,在郑家第三代中,郑志刚脱颖而出。1980年出生的郑志刚,是郑氏家族的长孙,毕业于哈佛大学的他,很早就被家族作为接班人来培养,郑裕彤多年之前便认为郑志刚是最合适的家
三代接班,布局大湾,稳中求胜——新世界发展中报详细解读

腾讯财报再超预期,已成全球金融风暴最佳避风港

$腾讯控股(00700)$ $腾讯控股ADR(TCEHY)$ 这一周,新冠疫情在全世界各个地区快速蔓延,美股多日暴跌被称进入技术性熊市,全球资本市场陷入恐慌。恐慌过后,是否可以贪婪了?近期巴菲特在1996年接受采访的片段被众多投资者转发,巴菲特当时说,“要想等待最佳的投资机会,需要等等看有没有恐慌蔓延的时候,比如说流感爆发的时候。”眼下,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导致资本市场的深度恐慌,二十四年前的预言终于应验。巴菲特旗下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账上现在多达1200亿美元现金,不用想就知道,巴菲特现在脑袋里可能只有一个大字:“买”!回到港股市场,相对A股,港股受国际股市波动影响更大,不少龙头近期被“错杀”,估值显得十分诱人。昨晚,港股股王腾讯披露了2019年四季度及全年财报,这份财报可谓超预期,四季度腾讯收入1058亿元,而此前彭博的分析师一致收入预测1037亿元,另外净利润215.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2%,Non-IFRS净利润254.84亿元,同比增长29%。递延收入达到创记录的609亿元,同比增长43.6%。去年11月13日,我写了《腾讯,被低估的社交之王》,在文中我这样写道:“腾讯的投资者大可不必过于悲观,腾讯的营收和净利润虽然已经不可能像2017年之前那样超高速增长,但是随着腾讯各项业务潜力在2020年的释放,腾讯股价重回400港元之上没有问题,从腾讯在中国互联网的核心地位尤其是微信和QQ的用户活跃数量以及用户时长占比来看,在2020年,5000亿美元市值的腾讯是我们可以看到的,对应股价410港元,相比当前股价至少有25%的涨幅空
腾讯财报再超预期,已成全球金融风暴最佳避风港

三叶草生物递交招股书 有望成为全球首批商业化新冠病毒重组蛋白疫苗之一

四川三叶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Clover Biopharmaceuticals, Ltd.近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香港主板上市。三叶草生物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全球性的临床阶段生物技术公司,目前有望成为首批在全球范围内商业化新冠病毒重组蛋白疫苗的公司之一。公司今年2月份完成了2.3亿美元C轮融资并获得超额募集,由高瓴和淡马锡共同领投,海松资本和奥博资本参投。按技术路线分类,疫苗分为灭活疫苗、基因重组疫苗、载体疫苗(包括腺病毒载体、减毒流感病毒载体)、核酸疫苗(mRNA疫苗、DNA疫苗)。目前全球范围内上市的**新冠疫苗主要以辉瑞、Moderna、阿斯利康、科兴、国药等公司生产的灭活疫苗和mRNA疫苗为主。而还未实现商业化的重组蛋白疫苗具有高安全性、生产周期短、成本低、不良反应率低、易保存和运输的特点。重组蛋白疫苗是将最有效的抗原成分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在体外细胞中来表达。体外细胞是工程细胞株在生物制品中常用到的细胞,类似于工业发酵的方式,最后制成疫苗。”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研究员严景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介绍,整个生产过程是蛋白表达和纯化的过程,没有活病毒参与,所以生产过程是安全的,也容易大规模生产。作为全球首批商业化的**重组蛋白疫苗之一,三叶草生物在取得SPECTRA的中期数据后,将于2021年下半年向EMA、国家药监局及世界卫生组织提交有条件的监管审批申请,计划2021年年底前推出市场。计划抢占2026年前全球150亿剂**疫苗市场。《柳叶刀》显示,I期临床试验中,SCB-2019(CpG 1018加铝佐剂)诱导诱导高水平的中和抗体滴度及偏Th1的细胞免疫应答,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据了解,三叶草生物计划于2021上半年启动SCB-2019(“S-三聚体”重组蛋白亚单位新冠候选疫苗)全球范围II/III期临床有效性试验和疫苗生产计划,有望在2021年供应数亿剂疫
三叶草生物递交招股书 有望成为全球首批商业化新冠病毒重组蛋白疫苗之一

读了招股书,我理解了万店锅圈的三大核心点

锅圈上市了,因为在沈阳和铁岭都看见过它的门店,此外,我还特意在美团上查了好几个城市的锅圈食汇,口碑总体来说都是不错的,用户普遍评价是价格实惠,食材质量好。 周末我颇有兴致地看了一下它的招股书,锅圈的招股书看下来有很多收获,最让我惊奇的是锅圈加盟门店已经超过一万家,但是去年它的闭店率只有3%,这是一个相当优秀的数字,让我眼前一亮,所以我算是比较认真地看完了锅圈的整个招股书。 看完招股书,我总结出锅圈的三个核心点,如果投资者想理解锅圈这几家公司,这三个核心点会有一定的帮助。 一:锅圈的商业模式是优化版的蜜雪冰城 先来看一眼锅圈的收入和盈利数据,去年锅圈全年收入71.7亿元,净利润2.4亿元。今年前四个月收入21亿,同比持平,但是净利润大幅改善,由去年的亏损转为盈利1.2亿元。 锅圈食汇成立于2017年。历经六年发展,截至2023年10月11日,锅圈门店共有10025家,包括直辖市的689家门店、省会城市的2121家门店、地级市的2834家门店、县级市的2693家门店以及乡镇的1688家门店。 当万家门店提出来的时候,大家都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开店速度这么快? 这个问题要用另一个问题来回答,锅圈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锅圈的商业模式和蜜雪冰城有些类似。我们都知道,蜜雪冰城的商业模式是收取很低的加盟费,尤其是对于低线城市的门店数量最大化对于蜜雪冰城的商业模式是至关重要的。 锅圈的商业模式类似蜜雪冰城,同样都是做食材的供应链生意,但锅圈不收取任何加盟费用,这样可以极大地降低加盟商的经营成本,吸引更多人加盟,从而实现门店数量最大化。 2022年,锅圈71.7亿元收入中,有98.4%是食材产品销售收入,只有1.6%是向加盟商收取的综合指导服务费。 不收取加盟费,说明锅圈把公司的发展战略放在长期的目标中。供应链的打造非一朝一夕之事,而供应链的优势一旦形成,不但可以支撑前端加盟商的快速扩张,同
读了招股书,我理解了万店锅圈的三大核心点

详解伊利2021年报:伊利的合理估值应该是多少?

4月27日,乳业龙头伊利发布了2021年的年报和2022年一季度业绩。根据财报数据,2021年伊利实现营业总收入1106亿元,同比增14.15%;净利润87.32亿元,同比增23%。同期发布的2022年一季报显示,一季度营业总收入达310.47亿元,同比增13.47%,净利润35.08亿元,同比大增24.08%。“一超多强”的新格局伊利财报的发布,意味着乳业一超多强的新格局正式确立。从营收来看,伊利营收拉开行业第二名超224亿的差距,绝对龙头领先优势继续扩大;在市值上,伊利是行业内唯一一家市值近2500亿元的乳企,绝对龙头领先势头明显。2021年,伊利的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成为亚洲第一家千亿乳业巨头,今年净利润也肯定会超过100亿元。此外,今年3月伊利完成对澳优的要约收购,正式控股澳优乳业,澳优乳业去年收入88亿元,净利润10亿元,在业绩并表后伊利和竞争对手的差距会进一步拉大。伊利的长期目标,管理层已经提及多次:“2025年进入全球乳业前三、2030年实现全球乳业第一”。目前来看,中国人均乳制品年消费量不足25kg,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13kg(全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布数据),仅占欧美国家人均年消费量220kg的1/10,对比日、韩人均年消费量100kg以上水平,也仍有很大的空间。从人均消费量来推算中国乳业的话,我个人认为市场规模将来翻倍是必然的,而且,长期人均年消费量可以达到70-80KG左右,城市高一些,农村低一些。潜力如此巨大的市场肯定也会给龙头股的增长提供足够的空间,所以伊利未来的增长潜力无限。要想实现可观的增长,背后必须有强大的奶源保证。伊利在奶源方面近几年投入巨大,成效也非常显著,联营企业优然牧业是全球最大的原料奶供应商,奶牛存栏量达到41.6万头;控股的中地乳业在华北、西北地区拥有优质的牧场资源,奶牛年化单产达到11.96吨;此前对新西兰乳企Westl
详解伊利2021年报:伊利的合理估值应该是多少?

业绩双保险的优然牧业,能否迎风高飞?

对优然的研究,其实就是对于乳业研究的一个引申。毕竟占优然总营收6成的原奶业务,基本上都是卖给了伊利这个行业龙头。而剩下的大概4成营收,在财报里面被标注为“反刍动物系统解决方案”,说简单点就是“提供奶牛吃的、用的以及养殖服务”,也就是为社会牧场提供奶牛生长过程中需要的饲料、保健、牧场管理等方面的产品销售和技术性服务。1、优然的原奶不愁卖“不愁卖”,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一大利好,而对优然牧业来说就是一个“长期可持续”的利好。首先,受乳业下游消费需求持续增加的影响,国内上游奶源缺口将长期存在,按照业内权威调研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其预计到2025年奶源缺口甚至将达到约2100万吨。其次,优然牧业与伊利的紧密合作关系,使得优然销售成本低,没有广告之类的费用支出,而且双方互信度高,检验等管理成本随之减少。有了这道“双保险”,优然可以把精力聚焦于“牧场规模和牧场技术”的提升。从今年中报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优然牧场数已经从2018年末的38个增加到2021年中的73个,成母牛(除娟姗牛)年化单产从11.3吨增长到11.6吨,部分牧场年化单产突破13吨,这个水平已经达到了全国最高单产水平。单产提升也就意味着降本增效,从它的净利率表现上也能反映出来。优然的净利率从2018年末的10.29%,快速提升至2021年中期的16.26%。而其ROE表现更是近3年都在15%以上,呈现加速上扬趋势。显然,这种“双保险”模式是一种“一举两得”的战略,优然不仅可以获得稳定的订单,还能借此进一步强化牧场的经营优势。此外,乳制品的高端化、特色化已经成为目前市场上的主流趋势,伊利也正在加速布局“高端乳品”的品线矩阵,而通过优然的招股书我们也可以发现:2020年伊利特色生鲜乳总采购量的90%以上都来自优然,而有机奶更是100%都来自于优然。这意味着,优然牧业是目前最有机会吃到这波“消费升级红利”的牧业企业!1、“
业绩双保险的优然牧业,能否迎风高飞?

拼多多2022财报解读:农业为根,天高地阔

如果从2022年初算起,拼多多的股价从58美元涨到77美元,涨幅33%,如果从2022年3月18日的最低点23美元算起,拼多多的股价上涨了235%。 毫无疑问拼多多是过去一年多时间,中概股里面最靓的仔。 而拼多多的业绩也在证明这一点,根据公司财报数据,拼多多2022年第四季度收入为398亿元,同比增长46%,2022全年营收为1306亿元,同比增长39%,净利润315亿元。 拼多多为什么能够保持稳定增长? 核心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是最重要的原因,拼多多深入扎根于农业,差异化竞争优势明显。 几年前,中国互联网投资风头女王徐新曾经说过,电商的最后堡垒是生鲜,得生鲜者得天下。 在拼多多的业绩电话会议上,管理层一共40次提到农业和农产品,如此频繁地强调农业,说明农业是目前拼多多的核心战略。 了解电商的人都知道拼多多和淘宝用户重复度很高了,那么如何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就是关键。 拼多多从成立之初最核额心战略就是深入扎根农业,为中国广大的农业人口服务,帮助大量农民脱贫致富,同时平台上生鲜农产品的品类极度丰富。在帮助农民实现产地直销后,农产品的价格也极具优势。 民以食为天,生鲜无疑是电商中潜力最大的一个品类,拼多多抓住了农业,抓住了生鲜,也就抓住了平台上的9亿用户,生鲜品类低价、高复购率与拼多多的平台属性完美契合,同时这一战略也让拼多多和其他电商的差异化越来越大。 过去几年,虽然三大电商巨头都提出深耕农业的口号,同时市场上也涌现一批资本催生出来的垂直生鲜电商,但是经过几年的大浪淘沙,现在农业领域持续加大投入的还是拼多多。 农业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行业,谁真心实意帮助农民,谁真心实意分配流量给农产品,这些是不会说谎的,拼多多在提出深耕农业的战略后,基本上每一次业绩电话会议上强调最多也就是农业。 商务部数据显示,农村网络零售额(服装、家具和日用品为主)与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的差距已经从2016年的73
拼多多2022财报解读:农业为根,天高地阔

聊一聊拼多多的三季报和它的投资价值

上周五,拼多多发布了今年第三季度的财报,这份财报,净利润高于市场预期,但是收入低于市场预期。不巧的是南非爆发的新型变异新冠病毒引发全球股市大跌,两个因素结合在一起形成共振,引发拼多多股价暴跌。拼多多的财报真的就那么差吗?我周五晚上看了财报,听了电话会议,周末又仔细看了一遍财报,基本上可以确定,拼多多的财报并不算太差,股价大跌的原因主要在于公司今年经营策略做了调整之后,营收结构也有一些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事先缺乏和资本市场的沟通,导致本季度收入和市场预期差别较大,再加上上周五晚上美股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所以拼多多股价出现了不小的跌幅。这篇文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我还是接着上个季度继续聊一聊拼多多的经营战略,第二部分相对来说比较重要,拼多多跌得这么惨,还值得投资吗?第一部分,先说拼多多的经营战略我们结合拼多多本季度的财务数据可以更好地了解拼多多的经营。本季度拼多多营业收入215.06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在线营销服务的营业收入179.47亿元,同比增长44%;佣金收入34.77亿元,同比增长161%;商品销售收入0.82亿元,同比下降79%。公司收入表现低于市场一致预期,主要是由于拼多多自营商品销售收入下滑明显,同时在线营销服务收入也比市场预期低一些。对于营业收入影响最大的自营商品销售收入,拼多多管理层的说法是,公司主要还是倾向于让第三方商家来满足用户的需求,只有当第三方商家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的时候,公司才会采用自营的方式来填补用户需求的空缺。上季度拼多多自营商品销售收入20亿元,很多投资人和投资机构都认为随着社区团购的竞争激烈,拼多多会像美团一样加大投入,自营销售收入也会大涨,尤其是海外几大投行。但是拼多多三季度自营销售收入只有区区8000万元,和市场预期差距非常大。这是经营方式改变导致的资本市场对营收结构判断出现误差,实际上公司自身的经营仍处于健康增长的状态,所以拼多多三季度
聊一聊拼多多的三季报和它的投资价值

阿里要烧多少钱,才能把拼多多的百亿补贴变成良药?

昨天,有朋友在微信上问我对网友“三界老鬼”的拼多多帖子——“百亿补贴,阿里的抗生素,拼多多的大力丸”怎么看,其实就是问我关于补贴大战的看法。$拼多多(PDD)$$阿里巴巴(BABA)$ 该网友的核心观点,是认为如果阿里巴巴真投入百亿来补贴,那么,这笔钱对于阿里来说是费用,但对于拼多多来说,就像黄峥多次强调的,这笔钱是投资。 三界老鬼的文章全文如下: 阿里的抗生素,拼多多的大力丸 1)阿里电商的营收以淘宝流量天猫变现为主,给百亿补贴的流量多了,必伤其天猫的核心收入,这决定阿里的百亿补贴,不可能如拼多多彻底和纯粹,这也是为什么百亿补贴的淘宝入口忽隐忽现,用户有时想找都找不到。 2)阿里的品牌电商规模,决定其百亿补贴的选品,不可能硬刚拼多多的选品,拼多多百亿补贴以大牌畅销SKU为主,且不限量,如果阿里这么搞,量绝逼会暴涨,全民薅羊毛,阿里补贴大放血,最最要命的是,这对阿里不会产生任何战略价值,阿里再有钱都不可持续! 3)还有一个很可能的意外,阿里强推聚划算百亿补贴,广告最受益的恰恰可能是拼多多!百亿补贴为拼多多多创造,已被几亿用户所认知,用户听到或看到百亿补贴这个词,不管是它是聚划算还是谁,用户第一反应都会是拼多多,这是认知心理学决定的,定位理论也源于此,不信来一个小测试,听指令:不要去想性感的苍井空、不要去想性感的苍井空!!(怎么样,是不是脑子里还是出现了性感的苍井空?!) 4)用黄峥关于投资vs费用的观点,百亿补贴对阿里是费用,但对拼多多却是投资。拼多多用百亿补贴获取一二线城市用户、继续强化平台的省钱认知、扭转用户信任鸿沟等,这些都是战略性投资,是拼多多的大力丸! 为了和拼多多争抢下沉市场,阿里去年的补贴力度相当之大,如果算上央视春晚,阿里巴巴已经在2019年下半年连砸七台晚会,只为了抢走拼多多苦心经营的“百亿补贴”的心智。 事实上,从2019年双11过后,电商平台突然被拼
阿里要烧多少钱,才能把拼多多的百亿补贴变成良药?

点评快手2022中报:国内业务终于盈利,快手基本盘稳了

昨天看了快手的2022中期财报,感觉业绩颇佳,可以说是近期中概股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财报中最让人意外的是国内业务扭亏为盈,根据财报中的数据,去年二季度快手国内业务收入191亿元,经营亏损10亿元,而今年二季度国内业务收入216亿元,同比增长13%,并且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1亿元。快手的海外业务去年二季度收入7百万元,今年的收入也只有1亿元,所以快手的国内业务是就是公司的基本盘,国内业务实现经营盈利说明公司从去年到现在所做的调整是非常正确的。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快手由双领头羊转型变为单领头羊,宿华隐退,程一笑开始降本增效的战略调整,这一年的时间里,快手的增长势头没有变,同时亏损大幅降低。去年二季度快手亏损72亿元,今年亏损额大幅减少至30亿元,效果显著。今年二季度的亏损主要是海外业务亏损16亿元,未分摊项目亏损15亿元,未分摊项目的亏损主要是股权激励费用17亿元,加上投资性收益1.5亿元。本季度,快手经调整后净亏损为13亿元,经调整EBITDA 4亿元,公司盈利的目标已经看得到,最快今年四季度,最晚明年上半年,快手就能实现经营上的完全盈利。二季度快手销售及营销开支87.6亿元,同比下降22%,节省了25亿元,但是快手的流量依然实现了强劲的增长,同比增长38.7%。6月25日成龙在快手进行全球首次个人直播,整场直播累计超2.2亿人次观看,总观看人数超1.3亿、互动超3.2亿。7月18日晚,刚刚发布新作品的周杰伦在快手开启直播,直播间累计观看人数1.1亿,最高实时在线观看人数超654万,直播间互动总量达4.5亿。与NBA战略合作的首赛季中,快手平台相关视频总播放640亿,总互动31亿。快手平台欧冠决赛相关直播内容播放量超1.9亿,欧冠决赛相关作品及话题视频总播放量为7.5亿。一系列精彩的内容带来的必然是用户流量的增长。二季度快手平均用户日活3.473亿,同比增长18.5%,平均日活
点评快手2022中报:国内业务终于盈利,快手基本盘稳了

逆市增长的快手,究竟还有多少潜力

最近,我的好友,浙商证券的分析师谢晨,写了一份非常不错的报告《互联网行业深度报告:双边市场下的互联网平台竞争》,这份报告很火,强烈推荐各位在网上找来看一下。里面谈到抖音和快手的一段话,观点与我相似:随着短视频行业整体的用户增长趋缓,用户进入存量竞争。虽然抖音拥有更高的内容分发效率,但已经在快手积累大量行为数据的用户向抖音大规模迁徙的可能性并不大。我们判断未来一段时间,抖音、快手的竞争格局已定,营销费用会缓慢放缓,快手的亏损将逐渐缩窄,最终实现盈利。从商业模式上来看,由于无需为用户大量上传的视频内容付出成本,而且这种UGC内容对用户的吸引力超高,无论是快手还是抖音,平均每用户单日使用时长都超过了100分钟,同时,短视频形式的广告转化率无论是比长视频还是图文内容都要明显更加高效,所以短视频依然是时代的宠儿。今年对互联网行业不算友好,多方面的因素让各家互联网公司都面临了不小的压力,但是在这样的局面下,快手前些天发布的今年第三季度财报仍然可圈可点,其中亮点不少。超预期的三季报根据快手三季报数据,快手三季度收入达205亿元,同比增长33.4%,高于市场一致预期的30.6%。其中,线上营销服务收入109亿元,同比增长76.5%;直播收入77亿元,环比增长7.4%;包括电商在内的其他服务取得收入19亿元,同比增长53%。三季度,快手电商实现总交易额1758亿元,同比增长86.1%。广告业务的强劲增长来自于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流量增长,广告主数量增长,尤其是品牌商的认可不断提升,三季度品牌广告主数量同比实现高双位数增长,新一代的广告平台能够实现更加精准的广告投放,从而提升转化率。三季度,快手应用的日均流量(DAUX单DAU平均用户时长)同比增长接近60%,流量的增长来自于优质内容对于用户的强大吸引力,同时优质内容也推动广告主,尤其是品牌广告主的认可,快消品、美妆、电商、汽车、运动服饰、家用电
逆市增长的快手,究竟还有多少潜力

逸仙电商的龙头攻略

3月11日晚间,逸仙电商发布了2020年第四季度和全年的财务业绩,我仔细看了一下,有些心得,正好前几个月写过一篇《3000亿的中国化妆品市场,逸仙电商为什么能先跑出来》,这几个月对化妆品行业多少也关注了一下,今天就再聊一聊逸仙电商。我写上一篇文章的时候,逸仙电商只是递交了招股书,还没正式登陆纽交所,评论里有网友认为逸仙电商上市后市值能突破100亿美元,当时我还认为这有些过于乐观了,没想到逸仙电商IPO后毫无阻力地冲到100亿美元之上。之后我和几个朋友聊了聊,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之前的观点:中国3000亿元的化妆品市场里面,必然会出现一两家市值超过百亿美元的化妆品龙头。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官方数据,2020年中国化妆品行业总销售额3400亿元,相比2019年的2992亿元,同比增长13.6%。(不知道为什么统计局官方数据写的是同比增长9.5%???)虽然2020年经历了严重的新冠疫情,但是化妆品依然是中国增长最好的行业之一,这个行业的潜力无需多言。高速增长的市场背后,是Z世代女性用户的崛起,这一代女性用户以90后和00后为主,在她们的身上,消费习惯正在发生快速迭代。新一代女性用户是成长于互联网的一代,直播购物、小红书、微信朋友圈、公众号和抖音是她们消费信息的重要来源。而对于化妆品行业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品牌,品牌来自于哪里?企业营销后的消费者认知!当营销渠道发生改变之后,新的机遇出现,一批新的国货品牌抓住了这个机遇脱颖而出,逸仙电商是其中的集大成者。逸仙电商最了不起的地方很多文章都做过报道,我在上面的文章里也说过,DTC(Direct To Customer,即品牌直接面向消费者,去掉中间商)是逸仙电商成功的关键,根据公司最新的财报数据,2020年逸仙电商DTC用户数量高达3230万,同比增长38%。逸仙电商成立于2016年,只用了4年的时间,就拥有了3230万忠实用户,这是新一代互联
逸仙电商的龙头攻略

14倍PS Applovin VS 3倍PS汇量科技,肯定有一个是错的

最近一段时间,Applovin在资本市场表现不错,近一个月股价涨幅超过34.9%。Applovin的亮眼表现,让我想到了汇量科技。这两家公司同台竞技,都是第三方移动营销平台的硬核玩家;收入规模上,Applovin更胜一筹,汇量科技胜在增速高。两者也有一定的差异,未来增长上,Applovin偏向广告+游戏,汇量科技偏向广告+SaaS,算是各有千秋。虽然业务各有千秋,但两者市值却相差十万八千里。汇量科技市值只有120多亿港币,而Applovin市值高达280多亿美元,差了快20倍。如果你觉得Applovin的估值(14.22倍PS)合理或者认可华尔街给它的估值,那么,汇量科技就是一个价值洼地。很简单,同样给汇量科技14倍PS,那其市值应该在72亿美元左右。即使按10倍PS计算,其市值也应该在52亿美元左右,是现在的3.5倍,与Applovin的市值差也将缩小到5.4倍。那么,它们为什么会有十几倍的差距,汇量科技真得不如Applovin吗?要弄清楚这一点,不妨把它们拎出来做个大比拼。以下是我对它们的业务、业绩、增长潜力包括估值差等方面的一些看法,欢迎大家补充。一看业务:汇量补齐短板移动营销领域,汇量科技与Applovin的业务大致相同:都是以大数据和算法为核心,高效连接连接广告主与流量主,帮助它们提高广告ROI。从市场地位看,它们都已经成为了第三方移动营销平台的佼佼者。崛起过程也很类似:从广告出发又不止于简单的广告投放,而是为客户提供更多增值服务。比如游戏领域,这两家公司都为游戏客户提供数据分析服务,通过帮助客户提高收入和用户参与度,来赚取技术服务费。即,为客户提供全面的营销服务,是它们崛起的重要因素。但此前,相比Applovin,汇量科技有一定的短板。简单来说,相比Applovin两手抓AdTech(广告技术)和MarTech(营销技术),汇量科技更偏向AdTech。你可以这么
14倍PS Applovin VS 3倍PS汇量科技,肯定有一个是错的

聊聊我为什么加仓快手,也聊聊快手的下一个增长点

快手前几天发布了去年四季度和去年全年的财报,总营收1135亿元,同比增长20.5%,净利润情况大幅改善,由前年的巨额亏损扭亏为盈,净利润64亿元,调整后净利润103亿元,经调整EBITDA为174亿元。 我对快手一向是比较看好的,这次的财报也符合我对快手的预期。 快手作为中国短视频基础设施级别的平台,流量的商业价值已经被市场完全认可。而平台的商业模式也已经得心应手,平台去年全年电商总成交额11844亿元,带动其他(包含电商)收入141亿元,同比增长44.7%,广告收入603亿,同比增长23%。能在去年艰难的经济环境中,实现逆势增长,说明快手平台对商家的吸引力在不断提升。 快手的用户规模庞大而且稳定,月活用户已经达到7亿,日活用户达到3.8亿。商业模式已经打通,正处于稳步增长阶段。管理层这几年做的相当不错,基本上挑不出什么毛病,快手核心的战略和执行都很正确。 好的公司,好的商业模式,好的管理层,这三项快手都具备了,虽然股价这两年一直承压,但是这才出现买入的机会,所以我加仓快手。我预计快手未来净利润能达到200亿规模,也就是去年百度的净利润规模,因为从两个平台的流量的质量对比来看,目前快手是要优于百度的,所以收入规模快手超过百度,净利润追上百度问题不大。 程一笑在业绩电话会议上也对2024年公司利润率的持续提升非常有信心,感觉管理层已经找到了快手发展的最佳模式。 直播业务没什么可聊的,去年全年收入391亿元,同比增长10%,比较稳定,直播业务的价值更像是平台的基建,所以收入一向不是我关注的重点。 电商之后,快手的下一个增长点是什么?这是很多人都在关心的问题。 这次的财报里,快手管理层也给出了答案:本地生活。 本地生活是去年互联网行业最热的关键词之一,原因在于抖音强势切入,对美团形成巨大冲击,直接造成美团股价股价从去年年初的195港元一路下跌到61港元,最近稍有反弹,最新股价88
聊聊我为什么加仓快手,也聊聊快手的下一个增长点

浴火重生的京东,终于迎来第二春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一年半以前,陷入人生低谷的刘强东低调回归京东。彼时的京东,股价跌至19美元,这是京东的至暗时刻,因为在四年前的5月,京东在纳斯达克IPO时的发行价就是19美元,低迷的市场情绪对于京东的管理层显然会造成无形的心理压力。 不在质疑中重生,就在质疑中死去! 无论人们怎样看待刘强东,至少在事业中,他是个了不起的男人。 刘强东是京东的灵魂。当整个电商行业进入到一个巨大的转型期时,京东既要保住核心业务的增势,更要打开创新业务的空间,这背后,涉及到一系列的战略、组织甚至文化的顶层设计。 此时,刘强东必须要从日常纷杂的经营事务中抽身出来。 于是我们看到,京东进行了大刀阔斧变革,把决断权交给前线能够听到炮火的管理者,让合适的年轻人顶上来,重塑企业文化,专注于企业事务。 东哥归位,京东无忧! 一年半的时间,京东股价从19美元一路攀升至50美元,市值突破730亿美元,涨幅163%。 5月15日,京东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整体表现相当亮眼。接下来我分别从业绩、用户及技术层面来拆解京东的一季报。 一、业绩拆解,经营收入同比大涨90% 一季度,京东净收入为1462亿元人民币(约206亿美元),同比增长20.7%;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1亿元人民币(约2亿美元),去年同期为73亿元人民币。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京东去年一季度73亿元的净利润中,包含投资证券的公允价值变动带来一次性收益69亿元,所以净利润较高。 实际上,我认为投资者真正应该关注的是京东的经营收入。经营收入是用营收减去商品和服务成本,以及物流成本、研发费用、营销费用和管理费用之后的净收入,这项数据能够更加准确地说明企业经营状态是否是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今年一季度,京东的经营收入为2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90%。 经营收入的同比大幅增长,除了得益于总营收的持续良性增长外,也得益于公司精益化管理和技术进步带来的各
浴火重生的京东,终于迎来第二春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