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朋友在微信上问我对网友“三界老鬼”的拼多多帖子——“百亿补贴,阿里的抗生素,拼多多的大力丸”怎么看,其实就是问我关于补贴大战的看法。$拼多多(PDD)$$阿里巴巴(BABA)$
该网友的核心观点,是认为如果阿里巴巴真投入百亿来补贴,那么,这笔钱对于阿里来说是费用,但对于拼多多来说,就像黄峥多次强调的,这笔钱是投资。
三界老鬼的文章全文如下:
阿里的抗生素,拼多多的大力丸
1)阿里电商的营收以淘宝流量天猫变现为主,给百亿补贴的流量多了,必伤其天猫的核心收入,这决定阿里的百亿补贴,不可能如拼多多彻底和纯粹,这也是为什么百亿补贴的淘宝入口忽隐忽现,用户有时想找都找不到。
2)阿里的品牌电商规模,决定其百亿补贴的选品,不可能硬刚拼多多的选品,拼多多百亿补贴以大牌畅销SKU为主,且不限量,如果阿里这么搞,量绝逼会暴涨,全民薅羊毛,阿里补贴大放血,最最要命的是,这对阿里不会产生任何战略价值,阿里再有钱都不可持续!
3)还有一个很可能的意外,阿里强推聚划算百亿补贴,广告最受益的恰恰可能是拼多多!百亿补贴为拼多多多创造,已被几亿用户所认知,用户听到或看到百亿补贴这个词,不管是它是聚划算还是谁,用户第一反应都会是拼多多,这是认知心理学决定的,定位理论也源于此,不信来一个小测试,听指令:不要去想性感的苍井空、不要去想性感的苍井空!!(怎么样,是不是脑子里还是出现了性感的苍井空?!)
4)用黄峥关于投资vs费用的观点,百亿补贴对阿里是费用,但对拼多多却是投资。拼多多用百亿补贴获取一二线城市用户、继续强化平台的省钱认知、扭转用户信任鸿沟等,这些都是战略性投资,是拼多多的大力丸!
为了和拼多多争抢下沉市场,阿里去年的补贴力度相当之大,如果算上央视春晚,阿里巴巴已经在2019年下半年连砸七台晚会,只为了抢走拼多多苦心经营的“百亿补贴”的心智。
事实上,从2019年双11过后,电商平台突然被拼多多拉入了新的补贴大战之中。阿里、京东、苏宁纷纷入局,一时间,满屏皆补贴。
互联网公司一贯擅长追打补贴战,但事实上,一家的补贴未必是另一家的良药,以至于补贴已经成为了互联网企业的“玄学”,眼看竞争对手在补贴,不跟着补贴怕失去下沉市场,但真补贴了,却有可能是把别人家的蜜糖变成了自己的砒霜。
那么,该如何看待这样的补贴之战?
我先从自己身边真实发生的、感受最深的事情说起,最近我回东北陪父母过年,发现我母亲已经是忠实的拼多多用户,我们家基本上每天都要收两三个拼多多的包裹。我母亲也用淘宝特价版,原因也很简单,给优惠券,如果没有优惠券呢?还是拼多多更便宜。而且拼多多的优惠方式更直接,淘宝限制很多,有时候用起来不方便,我母亲今年70岁,这个年龄的老人能在网络上购物已经比较不错了,但是只要电商平台稍微玩点儿花样,她就用着费劲,然后就会放弃购物,淘宝这几年把营销作为核心增长点以后,太喜欢玩各种各样的花样,在这一点上,拼多多的优惠要直接方便很多。
这是我母亲作为一个下沉市场的典型用户案例反映出来的东西,和我们这些北上广深深度互联网用户不同,下沉市场的用户群和我们有巨大的差异性,而在这一点上,拼多多做的更好,可以说,在下沉市场上,阿里凭借淘宝特价版和聚划算获得了新用户的增长,但是真正占领用户心智的,还是拼多多,这一点从拼多多去年几个季度的增长数据就能看出来。
如果我们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分析,也就是经营战略方面,我们能够看到的是:
第一,聚划算、淘宝、天猫三个体系共同分享淘宝APP的流量,这就意味着,当淘宝流量增长放缓或者天猫需要更多流量时,这三者作为独立产品是竞争关系。我说过因为阿里巴巴将流量倾斜天猫,导致淘宝卖家大量出逃的案例,拼多多为什么能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聚集了400万中小商家,阿里的战略重点不断向天猫倾斜是根本原因。
第二,阿里巴巴现在的核心营收主要来源于天猫的流量广告,电商的广告收入已经是交易佣金的两倍。因此,如果将流量导给聚划算,这也意味着,可提供给天猫变现的流量受到极大影响,随着拼多多体量的不断快速增长,阿里需要拿出越来越多的流量给聚划算和淘宝特价版。
第三,目前,阿里巴巴除了电商体系外,其他业务体系基本上仍然处于亏损状态,包括盒马、大文娱、饿了么等等,这极大限制了阿里巴巴的行动力。由于饿了么去年表现不佳,美团发展超预期,导致美团股价一路飙涨,阿里巴巴同时应对美团和拼多多的压力已经越来越大。
但是从另一方面看,拼多多从“低价”入手来进行差异化竞争,阿里巴巴必须找到办法来抑制其发展,否则,将来拼多多体量增到可以质变的地步时,有可能对阿里形成巨大的冲击。因此,阿里必须制造一个足以和拼多多抗衡的价格和流量洼地,才能正面有效阻挡拼多多。
这个任务交给了聚划算,但可惜的是,聚划算迄今为止,仍然处于“佯攻状态”。
首先,是聚划算的促销规模。迄今为止,聚划算仍然走的是限时限量补贴的路线。根据媒体公布的数据,平均每件商品的补贴数量大约在300份左右。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淘宝APP日活超过3亿,以千分之一的转化率来算,也有300000人同时去抢一件商品。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为什么聚划算处于这样一种“雷声大、雨点小”的状态?答案是聚划算迄今为止都仍然还只是一个阶段性吸引用户提升流量的工具,而拼多多是用户的终点。
从网络上不少淘系商家的发言来看,商家要参加聚划算,还要花费不菲的流量费用。
具体来看,商家报名参加聚划算需要交纳活动费用,根据此前的相关规则,聚划算限量秒杀的收费规则分为两种,一类是基础收费模式,按天数收取固定的1500元技术服务费,另一类则是按照成交额的1%-5%收取服务费用。
如果再加上天猫店的商品佣金为2.5%,这就意味着,想要进入聚划算的阵营,品牌商需要先付出接近4%-8%左右的“租金费用”。
因此,聚划算的定位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仍然是天猫流量体系内的营销工具,这也决定了,聚划算根本没有调动天猫品牌商店铺的能力。
拿出1000亿才能阻击拼多多?
那么,阿里有没有机会在不调整架构的情况下来解决上述问题?
有,烧更多的钱。
首先,拼多多的补贴策略是典型的以小博大。根据第三方数据研究团队“超对称科技”近日发布的跟踪数据报告,仅过去三个月,拼多多百亿补贴就已补贴超过50亿元,平均每一件品牌商品额外补贴至少15%。这也直接带动了350亿元的GMV,业内资深的分析师表示,预测拼多多2019年全年GMV大概率将突破万亿,比我去年初看多拼多多的文章里预测要更乐观一些。
而平台之间打补贴战,比的不应该是绝对数,而是“相对比值”,也就是说,如果拼多多平台补贴了十分之一的商品,那么,阿里巴巴也应该至少补贴十分之一的商品,才有可能改变用户认知。
举个例子,一个每天卖出200单的商店想要让别人对其产生“便宜”的印象,可能只需要对其中20个顾客进行现金回馈就可以了,但是对门另外一个每天2000单的商店想要达到效果,也补贴20个顾客是不行的,至少得补贴200个,才能在理论上打个平手。
从GMV上,阿里巴巴财报显示,2019财年(也就是自然年的2019年3月份),阿里巴巴集团中国零售平台的GMV达到5.73万亿元,而拼多多截至2019年Q1,过去12个月的GMV为0.56万亿元。尽管拼多多目前增长迅猛,但二者的体量之差目前也至少有7-8倍;在人均消费额上,阿里巴巴2019财年的人均消费额为8715元,是拼多多同期1257元的7倍。
那么据此推算,阿里巴巴要达到和拼多多百亿补贴同样的水平,需要至少再拿出800亿真金白银的现金来补贴,才有收获和拼多多一样的市场认知。整体来看,也就是接近1000亿元现金来补贴给消费者。
这1000亿烧得划算吗?
第一个问题,是阿里巴巴烧得起吗?
理论上是可以的,但是代价巨大。
整个2019财年,阿里巴巴集团的收入是3768亿元人民币,按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全年盈利934亿元,自由现金流1045亿元。
如果拿出1000亿来补贴,大概需要耗费阿里巴巴2019财年全年收入的四分之一,或者是整个集团全年的盈利,又或者是整个集团全年的自由现金流。所以理论上可以,但是这个数额是不可能的,别说阿里的股价会大跌,就是阿里旗下几个需要电商收入输血续命的其他业务就先完蛋了。
阿里的所有业务中,只有核心电商是盈利状态,新零售要花钱,云计算要花钱,大文娱要花钱,本地生活服务还要正面迎击美团,和王兴好好地一较高下,过去三年花了将近700亿没有打死美团,如今想要继续竞争,恐怕也得再花上700亿。
所以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
并且,如果真花了这1000亿,因为阿里巨大的体量,消费者只会觉得,“今年的东西突然都好便宜”,而不是认为,“天猫的东西好便宜”,而最差的结果是,消费者会认为“拼多多出现以后,东西突然都变便宜了”。
总的来看,阿里想利用补贴阻挡拼多多前进的脚步,这一招作用不大,未来中国电商行业三巨头并立的局面会持续很多年,拼多多2019年GMV会达到万亿的量级,万亿体量之后的拼多多电商大战会如何进行值得所有人关注。
最后讲个恐怖的小故事:
我家楼下一层底商就是圆通的代收点,我问了一下里面的大姐,大姐说这几个月接近一半的包裹都是拼多多的。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