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美股淘金记
港美股淘金记
公众号:港美股淘金记,发掘价值个股,狙击市场行情。
IP属地:广东
6关注
211粉丝
0主题
0勋章

“救市”信号显现,股市终于发起大反攻!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港美股淘金记 在昨日出现血洗式大杀跌之后,港A两市今日开启反弹。 港股市场大幅反弹,恒指涨2.63%,科指涨3.7%,国指涨2.78%。 图片 主要是政策面上释放了利好,昨日港、A市场相继大跌,引发市场对监管介入的期待。 盘后,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更加注重投融资动态平衡,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加大中长期资金入市力度,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要加强资本市场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打造规范透明的市场环境。 要采取更加有力有效措施,着力稳市场、稳信心。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另据彭博消息,“北京拟推2万亿平准基金等多项救市方案。方案包括筹集规模约2万亿元(人民币)的股市平准基金,用主要来自中国境外机构的资金由沪港、深港通投向A股。此外,当局还考虑通过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或中央汇金公司向A股投资至少3000亿元的本地资金。”这个利好消息无疑重新点燃了市场热情,但具体需要看救市措施是否落地。 港股市场上,对于是否会救市,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早回应称,正密切留意股市波动情况,监管机构很谨慎留意变化,暂时认为市场运作有序,未见不寻常现象。与此同时还表示,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仍充满竞争力和吸引力,香港资金自由流动,且高度透明运作,有完善的监管制度,制度亦与其他金融中心接轨。股市的变化会有起有落,是市场的动态,在市场高度敏感时,希望股民谨慎留意市场变化以作出任何决定。此话可以看出港府也在观望A股救市措施,现在两地市场紧密联系,只有宏观方面的政策利好落地,也可能共同提振市场信心。 相信随着政策利好相继落地,超跌的市场有望迎来反弹。 市场最近普遍调整的主要原因在于“雪球”产品触发较多“敲入”,股指抛压增大形成负反馈。经济及政策悲观预期可能
“救市”信号显现,股市终于发起大反攻!

再爆“大利空”,全球股债遭遇双杀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港美股淘金记 就在市场以为美股将迎来牛市的时候,又遭遇大利空的暴击! 周四美国财政部公布了240亿美元30年期美债标售的数据:这次30年期美债拍卖的得标利率高达4.769%,虽然低于上次10月12日拍卖时的得标利率4.837%,但距离2010年4月时的高点并不遥远。但更重要的是,它比拍卖前市场预期高出了惊人的5.3个基点,这是2016年有数据记录以来的史上最大尾部利差。 投标倍数为2.236,创2021年12月以来最低。 由外国央行等机构通过一级交易商或经纪商参与竞标的间接竞标者获配比例为60.1%,为2021年11月来最低,低于过去六次拍卖的平均值68.6%,也低于上次拍卖时的比例65.1%。这被看作衡量海外需求的指标。 由对冲基金、养老基金、共同基金、保险公司、银行、政府机构和个人在内的直接竞标者获配比例为15.16%,低于过去六次拍卖的平均值18.6%,也低于上次拍卖时的比例16.7%。这被看作衡量国内需求的指标。 一级交易商被迫“接盘”了24.7%,是近期平均水平的两倍,也是2021年11月以来的最高比例。 海外需求和国内需求获配均创新低,这意味美债流动性在变差,由于买债需求不振,长债收益率在拍卖结果出炉后迅速飙升至日高。30年期美债收益率的日内涨幅扩大至近18个基点,随后涨幅略有收窄并回落至4.80%下方。 昨天令美股股债双市遭遇大震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华尔街担忧美债供需失衡的问题。此外中国工商银行的美国子公司遭遇了网络勒索软件攻击。美国财政部和金融市场协会均表示,由于潜在的网络攻击影响,美债市场的流动性可能也受到了波及。 图片 另一方面,鲍威尔的放鹰信号更是“火上浇油”。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议前的讲话中表示,如果需要,美联储将进一步加息,以达到将通货膨胀降至2%的长期目标。 鲍威尔称,美联储致力于实现足够紧缩的货币政策,但是目前
再爆“大利空”,全球股债遭遇双杀

港股Q1回购再创新高!腾讯壕掷千亿再摘“桂冠”

本文首发自公众号:港美股淘金记 今年一季度,港股回购额飙升至历史新高,达到了惊人的496.1亿港元,这一数字同比激增两倍,远超去年同期的164亿港元。在这股回购热潮中,腾讯再度夺冠,以148.3亿港元的回购额稳坐“港股回购王”的宝座,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了三倍之多。 图片 在第一季度,互联网与金融领域的领军企业继续引领港股回购潮流,汇丰控股、友邦保险、美团-W、小米集团-W等公司亦在回购榜单中名列前茅,回购金额分别为92.4亿、75亿、36.9亿和31.9亿港元,展现出强大的资金实力。 近年来,港股回购一直保持着高位运行态势。回顾2022年和2023年,港股回购额分别达到了1048.59亿港元和1259.35亿港元,屡创历史新高。众多港股公司精准把握了回购的时机,在估值低位且市场情绪即将转好的关键节点,加大了回购力度,有效提升了市场信心。 作为“港股回购王”的腾讯,今年一季度的回购表现尤为抢眼。其148.3亿港元的回购额不仅远超去年同期,更是创下了新的记录。事实上,2023年腾讯的回购金额已高达490亿港元,占到了当年港股回购总额的近四成,这一数字也创下了过去十年的新高。值得注意的是,腾讯回购的股份均被注销,这一举措有助于减少股本,进而提升上市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 更令人瞩目的是,腾讯在今年的回购计划上更是加码。3月20日,腾讯在发布年报时宣布,2024年度将投入不少于1000亿港元用于回购股份,这一金额是2023年回购额度的两倍以上。同时,腾讯还表示将继续加大股东回报力度,2023年度计划派息每股3.4港元,合计达约320亿港元,同比增长42%。 回购与分红的双重利好叠加,再加上2023年业绩的强劲表现,共同推动了腾讯股价的上涨。数据显示,自3月21日至4月5日,腾讯股价在短短9个交易日内便实现了6天的上涨,成功站上310港元的高位。高盛相继唱多,认为其去年第四季度
港股Q1回购再创新高!腾讯壕掷千亿再摘“桂冠”

比特币春季行情躁动!减半事件有望再迎板块起飞?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港美股淘金记 作为领先的加密货币,比特币在过去一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涨幅,高达118%,其中仅在四个月内就实现了惊人的82%的飙升。预计在2024年4月将发生比特币的下一次减半事件,这是否预示着相关的概念股将迎来新一轮的爆发性增长呢? 比特币的挖矿奖励每处理201,000个数据块就会减半一次,这一机制旨在遏制因高速产币导致的通胀,并为更高的币价提供动力。矿工们在验证比特币交易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来产生新的数据块。为了使昂贵的挖矿硬件和电费成本具有经济意义,币价的上涨成为了关键,否则将面临破产的风险。 图片 迄今为止,这种定价模式已经证明了其可靠性。每次“减半”事件后,价格都会经历一次飙升,这一规律既吸引了热衷者,也引起了怀疑者的关注。尽管这种影响并非立即显现,从每次减半到下一个价格峰值大约需要18个月的滞后时间,但长期上涨的趋势一直保持着无可阻挡的态势。 随着下一次减半事件预计在4月29日到来,市场普遍认为这将为比特币带来另一轮牛市行情。尽管近期价格已经有所上涨,但这次潜在的涨势有望将比特币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正如2020年5月、2016年7月和2012年11月的减半事件一样。 随着主流用户越来越多地接受比特币,并且这种数字资产在机构投资者投资组合中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比特币的市场成熟度正在逐渐提升。现在有基于比特币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问世,这种易于访问且用户友好的投资方式可能会长期改变游戏规则。这意味着许多从未考虑过在加密货币交易服务开户的投资者现在可以通过他们现有的股票交易账户直接投资于比特币的价格。 最近,比特币再次展现出强势,突破了5.2万美元的关口,刷新了两年多的高点。根据CoinGecko的数据,比特币今年迄今的涨幅达到了22%,使其市值自2021年12月以来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这一成就使得比特币已经超越了特斯
比特币春季行情躁动!减半事件有望再迎板块起飞?

恒指失守15000,港股跌到底了吗?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港美股淘金记 今日港股三大指数再度下滑,市场情绪低迷,恒生指数跌破15000点,跌逾2.27%,报收14961.18,恒生科技指数跌逾3%,跌至3035点左右。 市场有传言:演员江疏影雪球爆仓,后已辟谣,但类似雪球爆仓事件引得市场一片哗然,连跌数日的股民再也经受不住了,各大平台充斥着寻底之论,港股的底部到底在什么位置? 当前市场技术指标已接近历史底部极端水平。从估值角度看,恒生指数7.4倍动态PE,仅次于2008年金融危机和2022年10月底的市场底部。风险溢价升至9.9%,与2022年10月底部相当。此外,17.2%的卖空成交占比也仅次于2022年10月底,RSI和成交换手均接近此前几轮市场底部。 图片 从技术位看,恒指月线级别的支撑位在14,600附近。因此,市场在当前水平获得支撑,甚至在恐慌抛售后出现反弹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 要止住当前的跌势,需要哪些有利因素呢?首先,积极的财政支持是关键。有力的财政支持对于重振信用扩张至关重要,这对港股同样重要。例如,2023年10月底万亿人民币国债和今年1月初央行重启PSL都是对症下药的措施。但不论何种形式,都需要足够的力度才能产生总量效果。 中金测算显示,若2024年广义财政赤字脉冲相比2023年持平转正,对应净增财政赤字3万亿人民币左右,大体相当于3万亿人民币特别国债或1万亿人民币PSL。了解这一点后,就不难理解为何自2023年11月以来财政预期减弱下市场再度趋弱,也就不难理解为何美债利率超预期下行也没能起到太大效果。 其次,外部扰动因素企稳也是重要的有利因素。例如,2023年12月美国零售额环比增速超出市场一致预期,削弱了降息预期。具体来说,12月美国零售额环比增长0.6%,高于0.4%的市场一致预期。行业方面,机动车零售额环比增长1.1%、服装环比增长1.5%,百货店环比增长3%,美国经济韧性仍好于市场预
恒指失守15000,港股跌到底了吗?

美债定锤,“七巨头”财报季收官,美股后市如何布局?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港美股淘金记,发掘价值个股,狙击市场行情 受通胀回落和经济降温强化美联储加息周期终点预期的提振,美股连续第三周上涨,主要股指创下近两个月来的最高水平,风险偏好有所改善。 11月20日,美国财政部进行规模160亿美元的20年期美债标售,备受市场关注。由于本周美国感恩节,全周交易时间缩短,节假日临近的清淡外加20年期美债的市场需求本来就远不如10年期和30年期国债,20年期美债的拍卖被认为是对债券市场的重大考验。 最终结果令市场松了口气,最终的得标利率4.78%,较10月大幅回落,也是3月份以来20年期美债拍卖收益率首次出现环比下跌,还低于4.79%的预售收益率。 图片 海外需求是本次标售的亮点,凸显需求回暖。包括海外央行等官方机构及私人投资者在内的间接购买人获配比率达到74.0%,为今年6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远高于近几次均值的70.1%。 因为美债标售的亮眼业绩,美股全线大涨,标普500指数收涨0.74%,道指收涨0.58%,纳指收涨1.13%。 当前的市场环境比过往都要复杂,潜伏的黑天鹅随时飞出来反噬市场一口。 随着财报季接近尾声,美股七巨头纷纷交出了“成绩单”。受益于人工智能的热潮,科技巨头带动标普500指数今年飙升近19%。但也意味着美股市场的分化效应明显,巨头公司瓜分了大多的涨幅,还有更多的中小型公司股票萎靡不振。 七巨头中最近最具上涨潜力的当属微软。因聘用被OpenAI董事会罢免的原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微软股价涨超2%再创新高,微软的成功在于紧紧地抓住了这股人工智能的浪潮,据悉,当前微软持有49%的OpenAI股份而OpenAI成为仅次于字节跳动和SpaceX的超级独角兽。 此外,建议可以持续关注中概股。受中美关系的影响,近两年超跌的中概股迎来了反弹的时机,最近的中概股的财报季,也为股价上扬提供了明显的积极作用。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周一涨
美债定锤,“七巨头”财报季收官,美股后市如何布局?

游戏利空的“窟窿”怎么填?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港美股淘金记 上周五的一则突发大利空使得大盘“跳水”! 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网络游戏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限制游戏过度使用和高额消费,网络游戏不得设置每日登录、首次充值、连续充值等诱导性奖励;网络游戏出版经营单位在提供随机抽取服务时应对抽取次数、概率作出合理设置;网络游戏直播不得出现未成年人打赏情况。 此文一出,港股游戏板块“重挫”!网易大幅跳水跌超23%,腾讯跌超13%,国内游戏概念港股的市值已跌超5000亿港元。A股方面,游戏行业同样领跌,板块指数跌超7%。吉比特、三七互娱、南方传媒、巨人网络、天威视讯等多股跌停。这个暴雷程度估计早就超出了相关单位的预料结果。 图片 接下来的几天,国家新闻出版署再次进行了表态,想要挽救溃败的市场信心。 12月23日,国家新闻出版署表示,征求意见稿立足于保障和促进网络游戏行业繁荣健康发展,对解决网络游戏经营单位准入等问题作了明确,设立了“保障与奖励”专章,提出一系列鼓励措施。部门规章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是更广泛听取意见、完善规章条款的过程,会在继续听取相关部门、企业、用户等各方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 12月25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官网发布2023年12月国产网络游戏审批情况,105款国产新游戏获得版号,是2023年以来游戏版号发布最多一次。 虽然说相关部门又给除了积极信号,但是资本市场的“余震”犹在!A股网络游戏指数持续下探,巨人网络、三七互娱、游族网络、恺英网络等重要成分股全线跌停。姚记扑克、电魂网络、奥飞娱乐、完美世界等多股大跌,盘中一度触及跌停。可见市场并不太买账。 现在的港股市场就像脆弱的多米诺骨牌,一牌倒万牌塌。之所以发生这种史诗级巨震,重要的原因就是市场信心极为脆弱,在这样特殊的市场环境下,版署在盘中发布行业性文件,就难免让人回想到“教培行业的至暗时刻”,进而引发大规模的踩踏行情。 就今天
游戏利空的“窟窿”怎么填?

鲍威尔放“鹰”,美债风暴一触即发,引发全球股市大跳水

10月19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纽约经济俱乐部发表讲话。这次讲话备受市场重视,被看作美联储11月是否会加息的指向标。 鲍威尔一开始暗示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将在11月1日结束的会议上再次暂停加息。然而,鲍威尔也列举了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包括最近升高的地缘政治风险。鲍威尔表示,通胀仍然过高,抗击通胀的道路可能会崎岖不平且需要一些时间,美联储致力于将通胀可持续地降至2%。要达到这一目标,可能需要一段时期低于趋势的经济增长,以及劳动力市场状况进一步疲软。鲍威尔没排除数据太好会进一步加息,但也强调风险和债市收益率上涨收紧了金融状况。此外,考虑到不确定性和风险,以及已经取得的进展,美联储正在谨慎行事。另外,鲍威尔还指出,债市收益率上升可能意味著无需更多加息。 鲍威尔这番放“鹰”信号,重申应“谨慎”推进政策,既警告了不可对通胀降温过早自满,也印证了“利率在更高位保持更长时间”。与日前的美联储官员的“鸽派”论调不一致,引起了市场恐惧。三大股指收盘集体下跌,道指盘中最大跳水超483点,截至收盘,道指跌0.75%,纳指跌0.96%,标普500指数跌0.85%。欧洲市场也集体走弱,欧洲斯托克600指数、英国富时100指数、法国CAC40指数、西班牙IBEX35指数、意大利富时MIB指数均跌超1%。 美联储加息前景迷雾重重,本周公布的大超预期的美国零售数据,动摇了市场对美联储加息政策临近终结的预期。通胀前景不明,鲍威尔讲话令美国国债市场再度受到猛烈冲击,30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度突破5%关口,隔夜收报5.109%;10年期美收益率也正在逼近5%,双双达到2007年以来最高水平。 本轮“美债风暴”很可能将进一步从影响股市到房地产在内的一切关联市场。因为规模高达25万亿美元的国债市场被认为是全球金融体系的基石,美国政府债券收益率飙升的影响注定将极为广泛。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会收紧金融状况,
鲍威尔放“鹰”,美债风暴一触即发,引发全球股市大跳水

瞬间“归零”!中国天瑞水泥暴跌99%,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港美股淘金记 4月9日,港股市场掀起了一场“归零式”暴跌。临近收盘时刻,百亿市值"民营水泥巨头"中国天瑞水泥的股价突然呈现出断崖式的暴跌,其跌幅之惨烈令人咋舌。 下午3点45分左右,中国天瑞水泥的股价开始急剧下滑,其下跌速度之快仿佛势不可挡。截至收盘,公司股价暴跌99.04%,市值在短短一天内蒸发超过140亿港元,仅剩下1.4亿港元,股价更是低至0.048港元,几乎在一瞬间便沦为“仙股”。 图片 这一罕见现象的背后,无疑是市场的巨大波动和资金的剧烈博弈。一方面,买盘力量的消失使得市场缺乏足够的支撑,股价如同失去束缚的陨石般自由落体;另一方面,货源的高度集中和持股人利益的高度一致,使得任何一方的抛售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市场踩踏。 图片 从数据上看,2400多万的成交额里面,卖盘主要在中薇金融,占了2000多万,而买盘主要是富途,占了2200多万。这意味着,在这场暴跌中,散户成为了主要的接盘力量,他们试图抄底以获取可能的收益。 谈及中国天瑞水泥,它作为天瑞集团的上市公司,拥有深厚的背景和实力。天瑞集团是中国500强企业之一,其创始于1982年,在中国企业和制造业排名中均名列前茅。然而,就是这样一家实力雄厚的公司,其股价却遭遇了如此惨烈的暴跌。 从股权结构来看,中国天瑞水泥的第一大股东为煜阔有限公司,持股比例高达69.58%,实控人李留法更是河南的首富之一。然而,这些都无法阻止其股价的暴跌。 在业绩方面,虽然中国天瑞水泥在2023年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出现了下滑,但这样的表现并不足以解释其股价的暴跌。市场专业人士分析认为,股价暴跌99%且发生在收盘前,很可能是因为股票被质押,而券商要求追缴保证金时,质押人无法提供足够的抵押物进行补仓,因此惨遭券商斩仓。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中国天瑞水泥外,还有浩森金融科技和升能集团等多只股票也在收盘前出现了暴跌。这种连锁反应或许
瞬间“归零”!中国天瑞水泥暴跌99%,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喜相逢首日涨超200%,引爆了打新市场!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港美股淘金记 久违的“肉票”终于出现了!喜相逢以一己之力引爆了打新市场。 零售汽车融资租赁服务商喜相逢公布招股结果,每股发售价1.10港元,为招股价区间1.05港元至1.36港元的偏下限范围定价,募资净额2880万港元,一手2500股,一手中签率6.76%,认购18手稳获一手。公开发售获大幅超额认购,超购数额约14.71倍;国际发售获足额认购,认购数额约1.007倍。 11月8日喜相逢辉立暗盘收报2.12元,较招股价1.1元涨92.73%,每手收赚2550元。富途暗盘收报2.2元,较招股价涨100%,每手收赚2750元。首日开盘涨超200%,这是近来新股行情最好的一只票。 再加上不久前友宝在线暗盘最高涨超40%,首日上市收涨了44%。十一月开启了打新市场的新行情。 喜相逢这次IPO的保荐人及稳价人均为华富建业,无基石投资者参与,并且这是它第七次“递表”才成功上市,且没有基石,一般来说是具有风险的。但这次市场表现确实出乎意料的好,具的原因是整体认购价较低和打新市场的情绪回暖。 作为一支小票,超额认购超过14倍,中签概率认购18手稳中1手,这说明了参与人数非常火爆。虽然说没有国际大行的背书,但华富建业原来担任过迈越科技的保荐人,迈越科技于2023年10月11日上市,暗盘上涨20.24%,首日上涨38.14%。其护盘能力不错。 随着友宝和喜相逢的股价爆发,港股打新市场情绪回暖,十一月份将迎来打新市场的新行情。 最新备受关注的药明合联目前正在招股,这只票具有三大优势: 1.打新环境回暖,市场情绪高涨; 2.背靠“药明系”,资本雄厚; 3.实力强劲,是ADC药CRDMO 赛道龙头。 由此看出,招股质地良好,暗盘和首日应该会有不错的表现。据市场预计,超购预计能达18倍,中签率较低,所以说融资杠杆高就特别有优势。
喜相逢首日涨超200%,引爆了打新市场!

股价飞天,减肥药赛道为何“一骑绝尘”?

最近减肥药概念股在资本市场成为了当红“炸子鸡”,诺和诺德 $诺和诺德(NVO)$ ,今年已经三次上调预期,股价连连创出历史新高,成为欧洲市值最大的公司。礼来 $礼来(LLY)$ 总市值已逼近5800亿美元,成为全球“身价最高”上市制药公司,也是标普500指数成分股市值TOP10中唯一一只药股。 诺和诺德的核心产品是Wegovy,Wegovy(司美格鲁肽)是一种新型的减肥药,初是用来治疗糖尿病,却因为抑制食欲效果不错意外席卷减肥界。 礼来的核心产品是生产GLP-1类药物Mounjaro,由于减肥药可以同时降低糖尿病和心脏病的风险,随着患者通过服用GLP-1等新型药物来减轻体重,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减少。 今年来,减肥药两大巨头诺和诺德10月16日收盘价价为101.15美元,总市值为4525.35亿美元。礼来10月16日收盘价为616.64美元,总市值为5853.73亿美元。年内涨幅分别高达68%、53%。 根据巴克莱的预测,全球GLP-1用药市场仍存在巨大增长空间,2030年预计突破1000亿美元。诺和诺德和礼来这二者占据90%左右的市场份额。为了抢夺市场,双方最近开始“扫货”:礼来7月买下Versanis,诺和诺德就在8月收购Inversago和Embark Biotech两家公司,这些标的都有着研发减肥药的潜力,可以用来加强自己的壁垒。 全球GLP-1多肽类药物研发的适应症是从二型糖尿病逐步拓展至肥胖病,未来发展趋势将逐步拓展至非酒精性脂肪肝等诸多领域。根据诺和诺德2022年财报,除糖尿病、肥胖适应症等以外,司美格鲁肽在NASH、慢性肾脏病、阿尔兹海默症等领域均有适应症布局,存在巨大产业空间。 国内的创新药企不甘落后,
股价飞天,减肥药赛道为何“一骑绝尘”?

波音面临停飞风波,股价会“一落千丈”吗?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港美股淘金记 周一,美国联合航空公司通报,多架停飞的737 MAX 9飞机上发现松动的螺栓,这一消息引发了行业专家对波音这款畅销飞机生产质量的深度忧虑。此事件无疑加深了波音当前所面临的危机。 上周五,阿拉斯加航空的一架波音737 MAX 9型客机从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起飞后不久,其后舱的一扇应急舱门突然脱落,导致客舱瞬间失压,飞机随即紧急降落。在该事件发生后,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上周六下令暂时停飞由美国航空公司运营或在美国境内运营的波音737 MAX 9型客机,以对该机型进行安全检查。 目前,仅有美联航和阿拉斯加航空两家美国航空公司运营737 Max 9。其中,美联航拥有79架737 MAX 9飞机,成为该机型全球最大的运营商。然而,美联航的安全检查发现多个面板上的螺栓需要拧紧,这一情况加剧了公众对已停飞的737 MAX 9飞机生产过程的担忧。 这次的停飞并非波音737 MAX相关机型首次遭遇困境。近几年来,该机型的事故频发。2018-2019年,波音737 MAX 8客机在全球发生两起致命空难,导致346人死亡,促使全球停飞该飞机长达20个月。自上次停飞以来,波音股价已下跌40%以上。 作为波音最大的收入来源之一,波音737 Max系列一直备受市场欢迎。此次涉事的737 MAX 9是比MAX 8更大的机种。然而,此次的事故对737 Max系列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打击,并可能再度引发波音的信任危机。波音一直努力挽回公众对其737 MAX系列飞机安全性的信心,但接二连三的事故无疑给这一努力蒙上了阴影。 周一,波音公司股价应声下跌8%。在调查结果公布之前,预计其股价还将面临持续的压力。此次危机对于波音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未来其是否能成功挽回市场信心,仍有待观察。
波音面临停飞风波,股价会“一落千丈”吗?

“药明系”第五子上市,能延续神话吗?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港美股淘金记 “药明系”第五家公司药明合联赴港上市了,于11月7日至10日招股,并计划于11月17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药明合联计划在本次IPO中全球发售1.78亿股股份,其中香港发售股份1784.50万股股份,国际发售股份1.61亿股,发行区间为每股19.9港元至20.6港元。 图片 这是“药明系”的第五家公司赴港上市,大名鼎鼎的“药明系”,到底是何来头? 原药明康德于2000年成立,后面拆分出药明生物后,新药明康德在2018登陆上交所主板和在港交所挂牌,完成了“A+H”的上市模式。药明康德主要负责小分子新药研发服务生产平台,提供临床前的新药研发研发外包服务(CRO)。 药明生物于2015年从药明康德拆分独立,2017年正式登陆港交所。药明生物主要负责大分子生物一体化研发生产服务技术平台,提供合同研究、开发和端到端服务解决方案(CRDMO)。在2022年的化学药CDMO行业中,全国市占率排第一。 药明巨诺是药明康德旗下的联营公司,于2020年在港交所上市。致力于研发、生产及商业化细胞免疫治疗产品,主要负责细胞免疫治疗的综合性产品开发平台,提供合同制造(CMO)服务 科笛集团成立于2019年,于2023年在港交所主板挂牌。致力于在皮肤病的治疗与护理市场开发创新和解决方案。公司的大股东通和毓承是由原药明康德风险投资部门独立出来的。 药明合联2020年12月成立,是药明生物技术集团的控股公司。公司专注于全球ADC及生物偶联药物市场的CRDMO,是全球唯一一家提供综合性端到端服务的公司。据悉,ADC药物是一类新兴的高效抗癌生物药品,通过特异性靶向能力和细胞毒性来消灭癌细胞。 可以看出,“药明系”的子公司已逐渐成长为其细分赛道的龙头,拥有很强的行业壁垒。 图片 盈利方面,药明合联的营收从2020年至2022年,分别为9635万元增长至9.9亿元,复合年均增长达2
“药明系”第五子上市,能延续神话吗?

FINI来了,掀起新一轮“打新潮”

港交所又放“大招”!将于11月22日正式启用IPO结算平台FINI。新制度下,发行人分派股份后才向中介收取认购资金,这意味着理论上新股IPO期间将不会再有大额资金遭冻结。 众所周知,香港IPO期间,投资者需先预付款,并冻结资金,中签结果出来后才会将没有中签的申购新股资金返还投资者。这就造成了打新时,发售的新股会冻结大量的预付资金。    来源:港交所 FINI 制度是港交所为了全面简化和数码化香港首次公开招股结算程序而开发和推出的全新平台,将新股从定价至股份开始交易的时间由T+5大幅缩短至T+2,大大缩短了投资者打新的时间成本。此外,FINI引入全新的公开招股资金预付模式,有助减少超额认购新股所冻结的资金。      FINI制度施行后,对于打新可谓一重大利好,必将掀起新一轮打新热潮。 对于投资者来说, 结算周期T+5缩短成T+2可以减少投资者的孖展利息的支出,这将大大提升投资者的打新的参与度。FINI平台启用后,可以杜绝重复认购,一人多户打新成为历史,那也意味着小散吃肉的概率有所增加。 对于券商来说,FINI施行会使其孖展的利息降低,但一定程度上会带动新客户打新的意愿。此外,FINI引入了全新的公开招股资金预付模式,发行人分股后中介才须缴款,减少了证券行和银行的资金压力,这对券商形成重要利好。 新股IPO方面,上周有6家公司上市,其中乐舱物流、友芝友生物-B、途虎-W、第四范式、东软熙康、中旭未来,其中途虎 $途虎-W(09690)$ 和第四范式 $第四范式(06682)$ 首日表现较亮眼,均收涨超5%,在港股低迷的市场环境下,显现出一定的赚钱效
FINI来了,掀起新一轮“打新潮”

两大巨头Q3财报PK,市场喜忧参半

10月18日,两大科技巨头奈飞 $奈飞(NFLX)$ 和特斯拉 $特斯拉(TSLA)$ 公布了Q3财报,市场喜忧参半。 奈飞三季度营收85.42亿美元,同比增长 7.8%,基本符合预期。营业利润19.16亿美元,同比增长25%,超出预期的19亿美元。营业利润率22.4%,超出奈飞指引的22.2%。每股盈利为3.73美元,较上年同期的3.1美元增长20%,高于市场预期的3.49美元。 奈飞由于三季报好于预期,上调四季度利润率预期,并宣布在美英法涨价,10月18日股价收盘为346.19美元,跌2.68%,财报公布后盘后涨超12%。 作为全球最大的流媒体公司,得用户者得天下。用户方面,三季度全球净新增订阅用户大涨了876万,上年同期为241万,远超华尔街预期的620万,并创下2020年二季度疫情高峰期新增1010万订户以来的最大季度净新增纪录。 这令奈飞的流媒体付费会员用户总数同比增长11%至2.4715亿,优于市场预期的2.4388亿,二季度末其总订阅用户人数曾超过2.38亿。其中,在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的净新增用户接近400万数量最多,其他所有市场的净新增用户数都超越预期,亚太地区新增数同比增长31%。 此外,奈飞上调2023年全年的运营利润率至20%,处于此前预期18%至20%区间的上限,略高于分析师预期的19.8%。公司还上调全年的自由现金流指引至65亿美元,高于此前预估的50亿美元,也显著高于市场预期的52.7亿美元。 得益于强劲的用户增长和利润增加,奈飞此次的财报可谓让市场眼前一亮。 特斯拉三季度营收为233.5亿美元,同比增长9%,低于市场预期同比增长的12%,营业收入增长超预期放缓,为年内最低增速。 每
两大巨头Q3财报PK,市场喜忧参半

阿里两大利空暴跌10%,战略调整后能否“涅槃重生”?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港美股淘金记,发掘价值个股,狙击市场行情 这段时间中概股的财报备受市场关注,阿里于11月16日,阿里巴巴集团发布2023年Q3财报。今年第三季度,阿里巴巴实现营收2247.9亿元,同比增长9%;对应的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77.06亿元,而2022年同期为净亏损205.61亿元。 图片 具体收入方面,今年第三季度,阿里巴巴旗下淘天集团实现营收976.54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4%;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合计实现营收245.11亿元,同比增长53%;本地生活集团实现营收155.64亿元,同比增长16%;菜鸟集团实现营收228.23亿元,同比增长25%;云智能集团实现营收276.48亿元,同比增长2%;大文娱集团实现营收57.79亿元,同比增长11%。 此次财报营收数据方面跟市场预期的出入不太大,主要是因财报披露,两大超大利空浮出水面。 图片 第一层利空是阿里暂停阿里云和盒马鲜生的IPO计划。 据财报披露,阿里不再推进云智能集团的完全分拆,盒马鲜生的IPO计划也已暂停。云智能集团不再推进拆分是因“美国近期扩大对先进计算芯片出口的限制,给云智能集团的前景带来不确定性。”盒马则需再“评估市场情况”。 这意味着,阿里巴巴的这场分拆变革进行的并不顺利,今年3月,久违露面的马云主导启动了阿里有史以来最大的组织变革,宣布“一拆六”,在阿里集团控股之下,设立阿里云智能、淘宝天猫商业、本地生活、菜鸟、国际数字商业、大文娱等六大业务集团,都将分拆上市。 第二层利空是马云家族信托减持8亿美元的股票。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披露,马云家族信托全资拥有的JC Properties Limited和JSP Investment Limited拟于11月21日出售阿里巴巴创始人股份,均为500万股美国存托股份(ADS),共涉及股票市值8.707亿美元。 在阿里股价一蹶不振的
阿里两大利空暴跌10%,战略调整后能否“涅槃重生”?

苹果跌跌不休,估值难道触顶了吗?

随着美债收益率飙升,被号称“全球资产定价之锚”的10年期美债收益率接近5%,达到16年来的最高水平,这给美股市场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10月21日,苹果 $苹果(AAPL)$ 股价连续第六天下跌,根据道琼斯市场的数据,这是自2022年1月以来的最长连跌纪录。 众所周知,苹果作为标普500指数最大的成分股,美股“七巨头”之一,居然股价连跌不休,引得市场质疑。 苹果是否估值触顶了?笔者结合了最近市场的大环境以及苹果公司的基本面来进行分析。 近期苹果的股价受挫除了全球资本市场受美债风暴的影响,还有新品销量不达市场预期的因素。 在华为芯片受限的这几年,苹果迅速占领了国内高端手机市场,一度在高端手机市场份额中超过80%。但华为Mate 60在预售期就卖出了1700万台,这对苹果15的打击巨大。从销量上看,华为必定会抢走苹果手机30%左右的高端手机市场份额。在华为Mate 60上线的当天,苹果股价当天暴跌1000多亿美元。 中国目前拥有2.5亿苹果手机用户,成为苹果全球第一大市场。但随着华为强势出击,苹果手机的用户递减将成定局,这将直接影响到苹果的营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业务方面,全球科技巨头纷纷开始布局人工智能领域,随着ChatGPT出现,Siri遭遇着打击。OpenAI近期宣布,计划为其ChatGPT聊天机器人添加语音界面。谷歌推出了类似Siri功能的新版Google Assistant,它将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在Bard聊天机器人上——这一组合将允许Google Assistant(通过“OK Google”召唤)起草社交媒体推文,并且搜索电子邮件和文档。同时,Google Assistant将为Android和iOS两个系统提供服务,意味着一些iPhone用户可以选择它而不是Siri。 此外,高
苹果跌跌不休,估值难道触顶了吗?

港股为啥反弹不起来?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港美股淘金记 最近因为美联储暂停加息定调,美股已连涨多日,相比之下,港股的上涨却略显乏力。 为啥港股反弹不起来了? 第一个原因是无风险收益产品大受欢迎 香港的银行利率是与美元利率一致的,在港股市场的外资不需要把资金汇回美国赚取利息收益,在香港银行就能做到。美元利率达到了5%,这是无风险收益,就导致许多资金不愿意流入股票,甚至直接去定存赚取不错的利息。所以港股的资金流动性减少。 图片 第二个原因是市场对于经济预期的信心不足 股市的表现取决于对经济的预期,经济预期改善,公司盈利面乐观,那么股市反弹就迅速、有力。港股市场的流动性与美元加息和降息有密切关系,美联储的加息风暴延续了数月,市场的信心已经明显被扰乱。现在美元加息周期接近尾声,如果转向降息周期,将会为港股市场走牛提供更好的条件。 第三个原因就是美债利率飙升 美债收益率的狂飙,波及全球金融市场,令全球股市等风险资产承压。美债收益率的持续暴涨背后是美国的海量发债,美债的流动性危机加剧,引发美债的抛售潮。由于美债利率的攀升,标普500指数自8月以来下跌8%;恒生科技指数也是自8月以来下跌13.5%。 图片 港股作为离岸市场,流动性受到美股的影响很大。因此,美债利率下跌会使港股资产吸引更多资金,带动公司的股价上涨。随着美联储暂停加息,以及中美关系进一步发展,港股将迎来反弹的机会。目前市场已有了风向标。 南向资本最近开启疯狂扫货。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11月6日,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合集净流入2976.68亿港元,近期更是展现出“跑步”入场的迹象。南向资金之所以不断涌入港股,主要受多个因素影响:一是港股的估值处于历史低估区间;二是美联储加息周期即将结束,风险偏好改善,全球资本将重返新兴市场;三是近期人民币汇率企稳,贬值压力减轻,港股上涨预期强烈。四是随着后面港股印花税从0.13%下调至0.1%落实,资金“回流”的成本
港股为啥反弹不起来?

财报盈喜,中概股发起大反攻,但港股却带不动了!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港美股淘金记,发掘价值个股,狙击市场行情 腾讯Q3财报来袭,腾讯控股三季度实现营收1546.3亿元,同比增长10%;净利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为449.2亿元,同比增长39%。 图片 从业务方面来看,增值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至757.48亿元,占比约一半;网络广告收入257.21亿元,同比增长20%;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收入520.48亿元,同比增长16%。 游戏方面,腾讯国际市场游戏收入增长14%至133亿元,排除汇率变动的影响后,增幅为7%;本土市场游戏收入增长5%至327亿元。 图片 此外,外界最关注的便是其AI方面的动作。2023年9月,腾讯混元大模型公开亮相,并开始面向C端用户开放体验。该模型实现了从算法、机器学习框架到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全链路自研,目前已接入超过180个腾讯内部业务测试,为业务的创新增长提供了强大助力。 京东发布Q3财报:京东第三季度实现收入2477亿元,其中服务收入达到524亿元,实现净利润(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106亿元,超出市场预期。 营收占比最大的京东零售本季度收入为2120.6亿元,与去年同期的2119.2亿元涨幅几乎持平。商品收入同比下滑0.9%,其中,电子产品与家用电器商品的收入增幅停滞,日用百货商品的收入同比下降2.3%。综合前三个季度来看,商品收入同比下滑0.4%,电子产品与家用电器商品的收入同比增长3.8%,但日用百货商品收入同比下降6.7%。 京东管理层在业绩会上表示,随着经济和消费的逐步恢复,以及今年一系列在策略上的调整和算法、系统的优化,集团整个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核心优势将不断的发挥出来。今年调整的正面影响将会不断释放,预计明年是可以实现高质量的业务增长。说白了就是前期的利空出尽了,后面股价有上涨的空间。据悉,今年以来,京东港股已下跌了51%,美股跌了48%,市值直接“腰斩”。 图片 两大巨头此次的
财报盈喜,中概股发起大反攻,但港股却带不动了!

特斯拉遭遇多重压力,“价格战”或再掀波澜?

自2024年开始,特斯拉的股价就一路走低,迄今为止已下跌超过11%。这背后,是多重利空因素的叠加影响。 第一层利空是红海危机影响柏林工厂的生产 特斯拉近期表示,1月29日至2月11日期间,将暂停其位于柏林东南部的超级工厂大部分汽车的生产。公司给出的理由是红海危机令许多船只改道南非好望角,运输线路的拉长最终导致零配件短缺。根据投行Baird周四公布的一份报告,该行分析师估计特斯拉在其德国汽车装配厂每周的生产量为5,000至7,000辆电动汽车。受供应链延迟的影响,第一季度的交付量可能会减少1万至1.4万辆。 第二层利空是赫兹宣布“甩卖”2万辆特斯拉 赫兹CEO斯蒂芬·谢尔(Stephen Scherr)表示,公司将出售2万辆电动汽车,并购买燃油车。据了解,赫兹是全美最大的租车公司,曾宣布采购10万辆特斯拉汽车,是特斯拉历史上最大的一笔订单,这也意味着赫兹原先旗下的汽车大部分都是特斯拉。谢尔先前表示,特斯拉推动了电动汽车零售价的整体走低,导致公司资产价值贬值。 第三层利空是特斯拉在欧洲面临着工会压力 特斯拉在欧洲仍面临着极大的工会压力。始于瑞典特斯拉机械师的罢工运动已经演变成至少15个工会参与的共同运动,北欧各国、各业工人及大型养老基金等投资机构纷纷呼吁特斯拉与工会开启集体谈判。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特斯拉选择降价以刺激销售。1月12日,特斯拉宣布Model 3/Y 价格下调。这是新年的第一轮“价格战”,无疑将对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尽管降价可以短期内提升销量,但长期来看,特斯拉需要解决的是其供应链问题、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租车公司需求走软等根本问题。 另外,比亚迪在2023年第四季度纯电动车销量上超越了特斯拉,比亚迪的销量是52万6409辆,特斯拉是48万4507辆。这无疑给特斯拉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为了保持市场地位,特斯拉不得不采取更加积极的销售策略。然而,“价格战”只是短期内的应
特斯拉遭遇多重压力,“价格战”或再掀波澜?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