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掌柜频道
周掌柜频道认证个人
老虎认证: “趴在弹坑里”,遥望客户香槟举起,为胜利而高兴!
IP属地:青海
33关注
2059粉丝
1主题
0勋章
avatar周掌柜频道
2020-12-04

拼多多的丛林法则

近日,拼多多拼团挑战特斯拉成了大新闻。 一个是全球知名的科技品牌,一个是家喻户晓的低价电商平台,孰是孰非,争议不断。不仅如此,拼多多挑战过苹果,也挑战过茅台,挑战过很多国内颇具影响力的品牌,每次争议似乎都在强化公众对“拼多多产品便宜”的认知,它就是这样热衷于通过群众运动式营销冲击商家的价格体系。方式简单粗暴,一是订单凑数和品牌砍价,二是买断产能低价销售。这种逻辑在城市里参与度正在提高,在广大农村和三五线城市很火热,转发链接找人砍价很容易形成一个基于社交关系的快速传播。这或许就是拼多多挑战大品牌的底气所在。 对此,叫好者认为借用群众的力量挑战权威符合他们胃口,一切高端和贵的东西都应该被打回原形,便宜即正义;而批判者则认为:拼多多身上充满着早期电商行业的野蛮倾向,削弱品牌并没有为社会带来价值增量,如果只有工厂没有品牌会推向中国制造走向低质低价的深渊。 其实,对拼多多商业模式的争论一直这样针锋相对,不绝于耳,争论基本上是“天使”和“魔鬼”的区别,没有折中的空间。这本身就很耐人寻味,作为一家商业企业,让人群意见出现如此分裂。不得不承认,拼多多的价值主张带有一种强烈的思想形态色彩,它致力于引导农村和低收入消费者的认知比任何其他公司都要强烈,但自然也激起持有品牌文化的很多城市阶层强烈反感。 本文,我们将从深度揭秘拼多多产业链的真实情况开始,致力于回答三个犀利的追问,力求展现多面而复杂的拼多多。 追问一:屠刀和慈悲为何同时存在? 调研中我们发现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国内某知名出版社的田经理入行出版近30年,头一次遇到如此让人彻夜难眠的麻烦。作为拼多多的用户,她也曾经也曾在上面拼过很多便宜货,但现在面对拼多多的心情完全不同,灾难突然降临自己头上。领导派她调查拼多多上的盗版情况,当她把所有的证据和链接都摆在会议桌上的时候,能给同事们讲述的只能是一段颇似“秋菊打官司”的抗争故事,这多少无奈和没
拼多多的丛林法则
avatar周掌柜频道
2022-03-31

桥水重磅发声:我们正处于70年代大滞胀的前夜,这意味着什么?

在全球通胀率已达到 40 年来的最高水平之际,乌克兰战争引发了大宗商品供给冲击。当前形势与1973 年的情况类似,当时中东的地缘政治事件引发了石油供应冲击,加剧了已在积聚的通胀压力。1973 年的石油冲击还减缓了经济增长,使决策者在收紧政策以应对加速上升的通胀率时更加痛苦。当前的经济形势与 1970 年代有许多不同之处——大宗商品在 GDP 中的占比较小,劳工工会化程度较低和经济的数字化程度较高使得通胀不太可能加剧。目前各国面对大宗商品供应冲击暴露出的脆弱性也存在很大差异。如今美国是石油净出口国,而欧洲的经济增长可能会遭受更大冲击。但对投资者来说,类比分析 1970年代的情况仍非常重要,因为上一次长期通胀就发生在这个时期。与当前情况一样,当时市场预期决策者的行动会滞后于通胀率的升势——投资者因投资组合的通胀保护有限而遭受了损失。     与当前情况一样,早在 1973 年大宗商品供应冲击造成影响之前,通胀压力已经在持续积聚。1965 年至 1970 年间,通胀率从 1%至 2%升至 6%。这是经济繁荣时期周期性强劲增势导致通胀压力的典型例子。与当前情况一样,当时经济繁荣也得到了货币和财政扩张的支撑——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伟大社会”计划得以实施、越战逐步升级。1960 年代末经济衰退期间,通胀率的升势曾出现过短暂停顿,但由于美联储保持相对宽松的政策(没有“真正”收紧政策),通胀率从未降至 2%以下,而 1973 年石油危机爆发使这种局面雪上加霜。同样,目前通胀率已达到几十年来的最高水平,乌克兰战争导致的任何供应中断都将加剧通胀。 与当前一样,在石油危机的冲击前,工资增长强劲。1960 年代通胀率的上涨遵循了典型的经济周期后期阶段的通胀模式。在 1973 年能源价格大幅上涨之前,名义工资的年增速就已经达到了6%左右,尽管 1969 年
桥水重磅发声:我们正处于70年代大滞胀的前夜,这意味着什么?
avatar周掌柜频道
2022-07-23

我们正在全球性滞涨的阴影里

 文 | 清和  智本社社长近期,“雪糕刺客”,名扬网络。其实,“刺客”无处不在,除了雪糕刺客,还有糖果刺客、水果刺客、麻辣烫刺客、避孕套刺客……刺客语言现象是一种不满情绪的表达,它折射出一个基本趋势:我们正在进入高成本时代,或叫刺客时代。今年以来,全球国际原油、粮食及大宗商品价格大涨,汽车、水果、蔬菜、食用油等日用商品价格也不同程度上涨。过去,商品廉价的全球化时代似乎一去不复返。一般来说,价格持续上涨,不符合市场逻辑。根据需求理论,价格上涨,供应量增加,需求量下降,价格也会下降。但是,一些因素正在影响价格机制的正常运行,导致价格在一定时期内持续上涨。比如,疫情、战争、地缘政治危机、贸易环境恶化及逆全球化,普遍性的货币超发及高负债,过度急切的全球政治化的新能源革命,等等。我们正在进入一个高成本时代。本文逻辑一、逆全球化推高交易费用二、通货膨胀削减家庭财富三、滞胀危机触及生存边界【正文6000字,阅读时间15',感谢分享】逆全球化推高交易费用01今年全球经济迎来了历史性大通胀,这意味着九十年代开启的价格低廉的全球化时代已经结束了。图: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来源:macromicro,智本社这轮全球化的高潮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夕。当时,全球商品贸易占GDP的比例达到52.5%。但是,金融危机引发全球化大退潮,国际贸易条件随之恶化。2018年开始,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陆续对华加征关税,涉及2200多项商品。全美零售联合会主席马修·谢伊说,自2018年关税生效以来,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已向美国进口商收取近1365亿美元。这笔关税对美国物价的影响多大?去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总额约5000亿美元,对华加征关税总额为483亿美元,占其进口总额的9%。不过,加征关税到底由买方支付还是卖方承担,或者双方分摊,这是难以测算的。每种商品、不同时期可能都不
我们正在全球性滞涨的阴影里
avatar周掌柜频道
2022-03-06

科技前瞻|这些公司正在把科幻变成现实(一)

物理学家David Deutsch在他的《无穷的开始(the beginning of infinity)》有一句名言:只要不违反物理定律的想象都是现实。只要人类不再自大,不搞砸生态环境,我相信未来的物质资源会极大地丰富,而想象力才是稀缺资源。 前几天被一位 META 公司现实实验室(Reality Labs) 的产品经理关注了,看到他个人网站的介绍觉得是一类人: “ 对正向影响我们的生物种群/社会/星球感兴趣。” 我被他置顶的文章吸引了,这篇文章是他总结的超过125家公司正在把我们过去认为的科幻变成当今的现实,尤其是那些会对人类文明产生正向影响的技术。 这样一个名单我也想来记录,所以很高兴看到有人用心的做了这个工作(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延伸阅读我之前的这篇文章),我把名单内容翻译过来,并且加上我对这些公司解读的信息,分享给大家。他的视角主要是欧美的公司,国内也有越来越多把看起来像是魔法的科技变成现实的优秀公司,未来这些技术会更快地进入我们普通人的生活。 “我是看着科幻作品长大的。但是现实生活中的科技相比来说却没有那么精彩。但是我最近发现是我了解的还不够。在过去的十年,我一直记录着一个通过前沿科技创造未来的公司的名单。今天,我把这个名单分享给更多人,希望也有更多人可以尝试探索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如何从这篇文章获得最大的收益? 这篇文章会分成两篇(一)(二)发出来,每一个领域我选择了约3家有代表性我也喜欢的公司,未来每一个新的行业都会是多学科的交融,行业的领军人才都会是触类旁通的跨学科人才。所以这篇文章除了找到自己的行业信息,我建议大家可以整体去看一下其他行业先进的公司正在做的事情,可以看看他们的团队是由什么样的人组成,融合了哪一些学科和技术,以及他们网站上对于自己使命的阐述,甚至是创始人的故事。对于我自己,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就是在学习生物科技之外这些前沿领域在发生什么,有
科技前瞻|这些公司正在把科幻变成现实(一)
avatar周掌柜频道
2020-12-08

万字长文解读:百度是否被低估?(一)

李彦宏确实拼了。$百度(BIDU)$ 5月15日晚,这位在互联网行业奋战20年依然前线打拼的老将,开始了自己在百度APP的直播首秀。此刻百度的股价已经从2018年最高的284美金跌落到100美金以下,已经完全与BAT中的AT没有可比性。而这次直播让百度股价一改多日颓势,涨幅一度超越4.3%,这是诸多利空消息之后,投资人看到的最强涨幅。 应该说广大投资者对百度一直是充满期待的。在近期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档口,在国内中小企业大规模面临挑战的时刻,实际上,中国比任何时候都需要BAT这样的超级公司引领创新,驱动生产力换挡向前。而此刻以阿里、京东、百度等科技公司为代表的中概股正在一场关于诚信的纷争之中,能否向全球投资人证明中国科技公司的价值,更是关乎中国所有企业的全球形象。正因如此,公众比任何时候都希望百度能够重新崛起,期待中国的超级公司勇往直前。 百度依然不乏看多者,他们的理由似乎也非常充分,其一,百度拥有天然的技术基因,从2000年李彦宏创立百度开始,以“超链分析”技术引爆的知识检索和互联网流量产业链,这改造了十几亿人的信息检索方式,促进了知识普及,AI智能时代百度实际上有了先机;其二,李彦宏虽然因为诸多事件个人形象受了极大损害,但他一直痴迷于用技术改变商业,这稀少且纯粹,百度也是为数不多长期持续用技术思维引领商业的企业,这对于习惯于价格战、商业模式浅层创新和恶性竞争的中国商业而言,难能可贵;其三,看多的投资者认为百度存在的问题是暂时性、非根本性的,比如对百度企业价值观的质疑,比如很多创新业务陆续失败,高层震荡不断。近期财务高管违纪、爱奇艺遭受做空等等麻烦不断。看多者认为现在股价低于100美金的百度已经具备很好的投资价值,情况不可能更坏了。 但也有分析师认为:百度往往在技术突破后由于管理能力跟不上导致
万字长文解读:百度是否被低估?(一)
avatar周掌柜频道
2022-02-22

紧跟时代的BAT(深度分析)

BAT的腾讯、阿里和百度三家巨头,一直是中国甚至整个亚洲创新产业的骄傲,也是中国为数不多具备世界级业务投射能力的科技公司,如今正面对全新的战略再平衡压力。 网上批评者似乎有充分的理由否定互联网巨头的成功。他们说互联网产业已经不代表最先进生产力,说这是一个被国际资本裹挟的食利者;还说互联网公司缺少原创技术,都是基于科技表层的应用层面的成功;更有甚者精确的计算出玩游戏和生孩子的线形关联,将游戏等娱乐产业的未成年管控挑战放大为全年龄道德问题。诸如此类的声音,将互联网行业的普惠性和创新性旗帜加以否定,一种对互联网巨头不友好的气场悄然发酵。虽然很多批评的观点并不严谨,但对全社会看互联网产业的审美带来了影响。 不得不说的是:整个2021年,包括BAT在内的互联网公司股价已经被这种情绪引发的综合反应打入了低谷,2021年腾讯港股从最高755.4港币跌到年底12月31日的456.8,累计跌幅近40%。同样的情况发生在阿里巴巴,从约220港币跌到118.9,累计跌幅近50%。百度同样大幅下跌,还有美团、滴滴、拼多多等互联网公司也几近腰斩。当中国头部的科技公司受到如此打击的时候,反而2020年疫情前几乎市值骑虎相当的美国科技巨头却高歌猛进,谷歌母公司Alphabet股价上涨65%,微软和特斯拉均上涨51%,苹果上涨34%,而英伟达大涨102%。中国科技巨头受到中美两国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在2021年显然被美国同行甩开了一个身位。 这种情况在过去的20年从来没有发生过。自然之前欧美互联网科技公司心里嘀咕的“中国创新威胁”烟消云散了。与此同时,国内看空声音还在继续,某位大V在新年演讲抛出“互联网高度饱和”的论点,论证的数据竟然是所谓内部获得的“阿里673元、拼多多578元、京东384元”的获客成本数据,先不去挑战数据是否真实,任何一个产业快速获取用户之后都会出现增速放缓但营销投入变化较小的情况,显
紧跟时代的BAT(深度分析)
avatar周掌柜频道
2020-12-03

用百度打败百度(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重磅)

小度独立融资、收购YY直播,20岁年龄屡屡重拳出击的百度,还可能大逆转吗?眼下问这个问题,可能多数人先入为主的回答是“不会”!$百度(BIDU)$ 资本市场辩证一些。看空者一般基于高预期,他们认为短期内不到500亿美金市值的百度追赶上腾讯或阿里已经不可能。但做多者同样异常坚定,一位香港投资经理,就乐观的表示:“我告诉投资团队,现在投资百度可以赚大钱!”追问为什么?他拿出厚厚的技术分析报告,半开玩笑的说:“这帮人痴迷于写原创代码,这样的标的全球范围内都很稀缺!” 眼前看百度的观感,全球投资者偏乐观。他们不仅关注搜索、信息流、云手机、直播等移动业务,也会深入研究小度、Apollo和百度大脑这样的底层AI架构,极端一点的甚至认为独立融资的小度将来就值现在百度的市值。然而,公众和媒体对百度的看法依然基于问题导向的悲观预期。这种悲观预期往往有三个假设,其一是品牌决定论;其二是人才决定论;其三就是市值决定论。总而言之,这个视角是带有情绪和意见的。 而从产业的角度看一家企业,显然不能简单判断。应该说目前百度处于新老业务竞争性切换的时间窗口,总体看其长期发展其实满符合S曲线的创新周期,在技术突破周期内百度表现强势,在管理周期内公司进攻性钝化。所以,判断百度大概率面临的是周期性挑战,而非系统性衰退。从百度股价最近半年触底82美金后强烈反弹到144美金也可以看到投资者对其充满期待。 本文,我们超越以上是非争论和围绕市值的多空判断,力求深入剖析百度智能化变革,为百度的投资者提供一个多视角的决策参考,一个灵魂追问是——百度为什么豪赌AI? 看清小度 先从用户更多感知的小度谈起,这是最近关于百度最大的新闻——小度独立融资后可能独立上市。这块业务看起来简单,看清楚并不容易。 那么,小度到底是什么?简单的回答一般会把小度等
用百度打败百度(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重磅)
avatar周掌柜频道
2020-12-08

万字长文解读:百度是否被低估?(二)

(三)百度大成的希望在于AI场景落地 长期看,百度的基础架构和所处的战略环境依然有机会形成万亿市值突破,百度并不存在赛道的问题。$百度(BIDU)$ 刚刚过去的2019年,对于百度而言,被定义为“关键变革之年”。这样的变革意义、关键影响,在发布的2019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中得到充分体现:报告期内,公司第四季度实现营收289亿元人民币,归属百度的净利润达到92亿元人民币(Non-GAAP),同比增长95%。2019全年总营收为1074亿元人民币,连续三个季度营收超过华尔街预期,而2020年一季度预告每股收益也将有36.6%的增长。这恰恰说明了百度的战略韧性。 更长的眼光看,百度虽然没有在压力下屡战屡胜,但客观上由于搜索为核心的能力沉淀机制,本身是占据一个有护城河的商业模式。从商业周期的角度,百度恰恰体现了极强的抗周期的能力。我们看到:百度即使多次被唱衰,对手都没有在百度核心业务搜索领域获得大的突破,这也说明了百度核心竞争力依然存在,而这个重生大概率是百度长期重金投入的AI能力主导的。所以海外分析师喜欢把百度对标谷歌、facebook这样的“AI公司”。 那么,基于我们对百度现有战略的研究,只要在“战略制高点”、“战略中枢”和“战略基础”上有清晰的定义和突破,应该就有重新焕发活力的机会,不过,百度对外呈现出的战略逻辑并不清晰。如下图: 我们看到百度的所有业务基本都可以划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C端智能云。百度网盘这些年异军突起,但很遗憾的看到百度内部很少人支持将网盘作为百度云B2C的核心突破口,而且似乎有着品牌庸俗化的趋势。这块业务的理想状态是以智能搜索引擎、网盘、知识生态、直播生态,四位一体打造独特的个人智能云服务基础设施,跨手机形成超级云智能,想象空间极大。另外,根据2019年11月的统计数据,百
万字长文解读:百度是否被低估?(二)
avatar周掌柜频道
2020-12-21

辩证审视蔚来汽车

现在几乎是蔚来汽车和创始人李斌最需要成就激励的时刻,这家颇具传奇的公司超越了自己,但正在被现实碾压。$蔚来(NIO)$ 你可以想象:一群本来已经财务自由的成功创业者推着西西弗斯大石推上去又滑下来的那种滋味。但商业的世界就是这样质朴和残酷,贵族和平民在价值创造上有着平等的机遇,没有战士因为满身伤疤而成为英雄,公众只为凯旋鼓掌。这也意味着蔚来“富二代”或“创二代”的出身使它需要经得起更多批判和嘲讽,需要同样用寻常路的跋涉证明自己。 进入2019年,媒体上出现了多篇质疑文章,这些文章犀利但不乏诚恳。很多分析的主基调都是“看懂了蔚来的挑战”以及“感受到确定的风险”,主要从三个角度挑战蔚来的创新驱动战略,其一是其对标特斯拉的领先性。要知道特斯拉价值主要是建立在用“智能”重构电动汽车的新系统,进而拉升了关于百年汽车业互联网化和智能化的想象,但从蔚来身上看,他要在中国承载世界对特斯拉的追捧并没那么容易;其二是对产品力的完美主义探究。实际上几乎每个试驾过蔚来的人都是好感居多,但对其安全系统的质疑一直不乏报道,虽然这些还没有造成严重事故,但背后问题是——经济下滑和资本市场狂热退潮过后的消费心理,正在趋于保守,这对蔚来是一个舆论挑战;其三是挑战蔚来在新一轮竞争中的比较优势。蔚来描绘的智能交通创新、智能终端创新、电动生态创新,本质都是通过智能和互联网重构汽车产业链,但对于大多数消费者都开始显得遥远,也已经在后来者小鹏、理想、威马、零跑,还是上汽、广汽,甚至奔驰宝马等传统巨头眼中,都已经是普遍布道的思维,先发优势的蔚来都没有了一骑绝尘的效果。 没有神话的预期,注定眼前出现的都是材米油盐的问题。用一位业内专家的话来看:智能电动汽车第一圈的长跑已经结束了,蔚来成功脱颖而出,奠定了探索者的地位,但第二圈注定关注制造能力和产品
辩证审视蔚来汽车
avatar周掌柜频道
2020-12-16

小米的最坏时代和最好时代

本文作者为周掌柜咨询欧洲合伙人顾思·凯德(GuusKeder),周掌柜亦参与了调研和写作。 无论从什么角度看,2019年对于小米而言都是极其重要的年份。 这一年围绕其商业模式创新的争论已经彻底消失,几乎所有厂商都在学习小米生态链和渠道创新;这一年小米果断的用红米替换掉争议中心的小米品牌,小米品牌质感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强品牌意味着更高毛利投研发,意味着可持续竞争力。争议渐渐开始转移到其冰火两重天的国内和国外市场业绩,资本市场对其多空争论更加激烈,但坦率的说:更多人开始在资本市场看多小米。  “最坏时代”往往是时间孕育的结果。Counterpoint发布2019年第三季度线上销售数据表明,华为及荣耀双品牌线上市场份额高达46%,甚至超越苹果及小米OV市占率加总(38%)。以线上玩法起家的小米受到的压力自然不言而喻。可另一方面,小米手机海外发展不仅稳住了印度市场近30%的市场份额,小米电视成为市场第一,在东南亚其他国家也都有较好表现,更重要的是小米在东南亚的本地化程度由于多种原因强于中国其他品牌。而在欧洲市场,据研究机构 Canalys 发布了 2019年Q3 欧洲智能手机市场报告显示,小米的份额达到10.5%,增长了73%。如果去梳理这种趋势背后的大逻辑:小米在华为系、OV系最强大、竞争最激烈的中国市场顽强生存了下来,商业模式创新获得验证,但全球市场与两者有了差异化的竞争格局,开始直面三星和苹果融入高毛利市场。从全球战略环境看,说是小米创业以来“最好时代”并不为过,向后看确定性更强。“最好时代”对小米创新而言也是利空出尽。 本文我们将主要分析小米在欧洲高端市场和中国市场的现状和趋势。 先从欧洲谈起。作为欧洲人,我们对小米中性偏乐观。从欧洲人视角看,小米在欧洲的品牌形象近三五年有了明显的提高,可还缺少一定的连续性和领先性。比如:欧洲人看小米的吸尘器和Dyson有些像,
小米的最坏时代和最好时代
avatar周掌柜频道
2020-12-11

客观评价杰克·韦尔奇 :伟大却不乏遗憾

原创周掌柜周掌柜3月3日 本文为周掌柜在凤凰网财经发表的评论文章,原文请关注凤凰网。 我想:致敬一位企业家最好的方式或许是客观的评价他。企业家作为最真实的在现实世界拼搏的群体,他们应该希望我们这么做。因此,本文不仅细数韦尔奇的成就,也会谈到他带给通用电气的金融化所产生的长远伤害。 可以说韦尔奇是中国企业家的老朋友。作为通用电气最知名的CEO,当然,也许是美国工业历史上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人物,他的离世,让那些曾经受其教诲,并从他的书里汲取营养的我们,有一种师者离去的感伤。从某种程度上,韦尔奇代表了美国制造业最强大的时代,在那个时代里,美国人的奋斗精神创造出无数行业的伟大公司;在那个时代里,美国引领世界前沿科技和高端制造业;在那个时代里,美国企业家慷慨的将他们的知识和价值观哺育世界。韦尔奇的时代是美国人用清教徒精神缔造伟大国家之后,真正向全世界展现其魅力的辉煌时代。应该说大部分中国人在生活中消费的产品和服务中,都点滴感受过那个时代的荣耀。从韦尔奇的自传热销可以看出,全球企业家骨子里大部分都是虔诚学习美国公司的。 同样,韦尔奇的人生轨迹也是美国梦的一种象征。1935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塞勒姆市。1960年毕业于伊利诺伊大学,获化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加入通用电气塑胶事业部。1971年底,韦尔奇成为通用化学与冶金事业部总经理, 1979年8月成为公司副董事长,1981年4月,年仅45岁的杰克韦尔奇成为通用电气历史上最年轻的董事长和CEO。也许这样的职业生涯成就,在美国历史上只有通用汽车第8任总裁阿尔弗雷德·斯隆(Alfred P. Sloan,1875-1966)可以与之媲美。后者被誉为第一职业经理人,用了25年的时间,打造了通用汽车的辉煌时代。一种巧合,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和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两者共同的“通用”(General)这个词,这
客观评价杰克·韦尔奇 :伟大却不乏遗憾
avatar周掌柜频道
2022-06-22

“卷王”英伟达的真面目

GTC 2022过后,广大人民群众纷纷奔走相告,黄仁勋又带着他的新“核弹”来“炸街”了。具体发布的新产品和技术,很多文章都已经详尽地介绍过了,一言以蔽之:牛!其中最炸裂的是H100 GPU,采用了台积电4纳米制程工艺,集成1800亿个晶体管,浮点计算能力相比前一代A100快了三倍,被看作英伟达的新一代“核弹”。一时间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工业界盼到了“算力怪兽”,消费者们也迎来了显卡降价的日子。但冷静下来想一想,英伟达是“为AI继算力,为众人送温暖”的大善人吗?无论粉丝还是看客,都必须承认,英伟达是一个商业奇才。作为最传奇的数字经济股,它的营收远低于英特尔或Meta,但市值却遥遥领先,这显然不是“技术信仰”所能够解释的。用黄仁勋本人的说法,英伟达历史上几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键技术推出,背后其实都是对自家 GPU 技术的发展成果进行了“泛化”(generalize),发现它居然可以做更多不同的事情。究竟是新需求催生了新产品,还是新产品激活了新需求,这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但我们可以从英伟达的行动与结果的相关性中,总结出一个屡试不爽的模板:在主流需求未曾触顶的时候,扩充丰富产品线,哪怕“穿马甲”也要全面布局,将利基市场挖掘到最大价值;而一旦主流需求出现颓势和退潮,超过当前市场需求的核弹级产品就会被抛出(当然功耗也爆炸了),再次点燃大众和华尔街对GPU的想象空间,进一步英伟达的估值推向新高。比起“卷王之王”,英伟达更像是稳坐钓鱼台的姜太公,把全球消费者和产业界拿捏得明明白白。四次供需“反弹”,英伟达的算力霸主之路英伟达的算力霸主地位,究竟是怎么实现的呢?细数历史上的几次里程碑事件,会发现有四次关键“反弹”。第一次反弹:个人电脑的增长风暴。从1993年成立到1999年这段时间里,英伟达在群雄林立的显卡市场中并没有占据太大的领先优势。当时研发显示芯片的厂商多如牛毛,除了IBM、
“卷王”英伟达的真面目
avatar周掌柜频道
2020-12-07

美股洞察:说说我们为什么看好ZOOM

2020年,周掌柜咨询多位合伙人及外部顾问关注资本市场多了很多,其一是基金和投资机构客户付费意愿增强,他们希望跳出财报数字从产业角度听到一些战略级别建议;其二是我们判断在全球性经济衰退前提下,上市公司的价值弹性反而很大,也是研究公司抗周期的最好样本,所以陆续会分享一些对上市公司的洞察。$Zoom(ZM)$ 对于ZOOM(ZM.US)这家公司,总体看我们非常看好其长期的战略价值和商业模型的进攻性。根据Apptopia的数据,近期ZOOM的日活跃用户激增了378%,月活跃用户增长了190%。我们给一位机构客户做了详尽的分析,很多信息可能不便于公开发表,但这里简单的呈现一些我们对它的洞察和观点,也回应中美资本市场多重利空之下对其价值的判断: 第一,网络安全问题对ZOOM不会构成长期致命伤害。3月末4月初开始,对ZOOM的利空声音不绝于耳,包括google禁止员工在公司电脑上运行ZOOM,新加坡教育局因为使用中的安全性而禁用,也包括美国参议院、德国外交部、纽约教育局等多个组织宣布禁用。由此,公司被Pomerantz律师事务所发起集体诉讼,听起来纷至沓来的坏消息好像可以击倒ZOOM,但我们判断结果不会那么糟糕。4点原因:1,美国律师事务所一般都是盯着好公司的瑕疵发起诉讼,这在美国和做空机构一样非常平常,但安全这件事上非ZOOM主观故意也没有恶意,最坏的情况就是赔一点钱,这种情况在Facebook早期也出现过,总体风险可控;2,公司积极补救。我们看到ZOOM的CEO袁征道歉并聘请前Facebook首席安全官Alex Stamos担任安全咨询委员会要职,这说明公司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和潜在风险理解清晰;3,从目前公布数据的基本面看,三分之一的世界500强和90%以上的全球大学依然使用
美股洞察:说说我们为什么看好ZOOM
avatar周掌柜频道
2020-12-10

深度 | 小米和荣耀应该彼此学习点什么?

小米和荣耀为什么总吵架?这是很多人的疑问。$小米集团-W(01810)$ 但似乎这个问题也很简单,其他厂家像海尔和海信、格力和美的之间的大论战也是持续了二三十年,凡是充满活力且激烈竞争的行业都有品牌战和舆论战,国外企业表现则是更凶悍的专利战和诉讼战,首先确定这背后有其合理性。但在疫情期间,行业遭受重创的档口,还是有必要冷静下来思考一下:口水战背后是否有充分的必要性逻辑。 雷军有一句话说的很准确:“疫情为行业按上了暂停键”,赵明也早在去年就危机感十足的提出了“疾风之劲草”的观点,并不断强调“产品力”和“战略定力”两个应对风险的价值主张。说实话,两位行业大佬都对全局有很深刻的判断。一季度智能手机市场的销量是断崖式下跌,大概下降往年的40%-60%,这是行业灾难。而消费信心是否持续影响行业对高端手机的需求还是未知数,消费者是否重新评估手机这种耐用消费品的换机周期也不得而知。 而对国产手机的信任,实际上不超过5年时间,也就是“华荣米OV”前仆后继独领风骚的短暂光景,目前还不能100%认为消费者认可国产手机是不可逆的价值判断。刚刚在苹果和三星面前证明了国产品牌能力,这是一个产品力和品牌力长期向上的结果,但从产业链控制力和生态控制力方面中国品牌普遍较弱。疫情之外,今年必然也需要面临苹果历史性降价,以及三星雄心勃勃的中国回归战略。简单说:小米和荣耀均大敌当前,面临的恶劣战略环境前所未有。 带着这份压力,我们再回顾一下这份恩怨情仇。大体把小米和荣耀乃至华为的恩怨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概括为四个字“相互欣赏”,时间范围大体在2011年9月到2014年1月8日。2011年9月是华为在美国发布荣耀品牌的时间点,从某种程度上是借鉴小米的线上和年轻化战略,这个阶段小米和华为相互欣赏,小米多位高管都表现出对华为谦虚
深度 | 小米和荣耀应该彼此学习点什么?
avatar周掌柜频道
2022-05-11

FT中文网:比亚迪成就背后的“刺鼻气味”

作者|周掌柜  来源|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 最近关于比亚迪环保问题的争论非常激烈,显然这是“人民内部矛盾”,看不到国外IP操纵的影子。但比亚迪强势报警了,并声称将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也就是说写作本文的笔者已经列入了追究法律责任的范围内。 对于普通人而言,比亚迪的表态是足以让人畏惧的,因为老百姓和大公司打官司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儿,何况是一家目前代表了中国制造先进水平的高科技公司。不过,从诸多产业研究或者媒体评论者的角度,比亚迪的强势恰恰激发了探究的兴趣和勇气,这就让事情从一个简单的民事纠纷瞬间升级,被提高为舆论事件的高度,以至于我们这些品牌中立的行业研究者都不得不对此发表评论,目前的连锁反应显然不是比亚迪高层希望看到的。而且,事件正在快速发酵,从中国企业家、凤凰网科技、腾讯科技、新华每日电讯、财视传媒等国内诸多影响力媒体报道看,普遍偏负面。说白了就是比亚迪站在了媒体价值观的对立面。 回到事情本身,因果逻辑并不复杂。据《中国企业家》披露的情况:5月7日晚,长**亚迪工厂周边居民集体来到工厂维权,此前已经连续维权数日。维权原因是居民认为工厂排放的废气对周围小区居民身体健康产生了影响。参与维权的郑女士向《中国企业家》表示,她家所在的中建嘉和城小区距离该工厂不远,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偶尔会闻到焦味臭味等刺鼻味道。今年4月以来,刺鼻味道愈发严重,日夜存在,晚上尤为明显。据说今年4月以来,部分家住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的居民持续受到空气中弥漫的刺鼻气味的困扰,且出现头晕、咳嗽等不适症状,周边小区上百个孩子出现不明原因鼻出血,看新闻图片有大概几十名周围居民在维权。从我们第三方视角看,很难相信这是敌对势力、敌对公司有序组织的抹黑,因为难度太高了。 而这个事情是否存在呢?媒体也披露了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官网上的一份整改公告,这份2021年5月8日群众信访举报转办和边督边改公开情况一览表
FT中文网:比亚迪成就背后的“刺鼻气味”
avatar周掌柜频道
2020-12-17

中国平安的“象群效应”(下):生态组织

本文由以下三位作者联合创作:周掌柜、宋欣、Guus Keder 任何一家企业,外延式高速增长的背后,一定是内生性精细化管理的挑战,平安也不例外。$中国平安(601318)$ $中国平安(02318)$ 一位已经离职的平安员工在访谈中讲述了他看老东家的独特视角:其一,他认为平安文化重人情,重情谊,容易形成友谊圈,这让他在离开高强度工作压力和强KPI管控后充满留恋。回忆以往,印象最深的就是和团队一起拉练中收获友谊,“平安的保险团队特别喜欢极限拉练,最后搞得大家都像一起打过仗的兄弟”;其二,他认为平安管理业绩有点“狠”,对人的能动性要求很高,整个文化会压迫你创造业绩,“业绩不好抬不起头来”;其三,离开后对于平安的激励文化和分配机制很难忘怀,他提到平安内部每个人有唯一的UM编号,一个跨业务的“团金e”IT系统会打通多公司形成一个内部业务分成提取机制,内部用积分的方式跨业务激励业务员销售其他部门的产品和服务,这相当于平安打造了一个“百万众创业”的平台,多劳多得,上不封顶。 放大这些细节,可以感知到180万平安人,特别是业务员群体在为自己打工,在团队中奋斗,在公平下所得。他们体现出平安竞争力最底层的逻辑是——用制度保障梦想可以量化。这和1993年马明哲在深圳荔枝节上把梦想卖给摩根斯坦利和高盛是一个原理,先让别人成功,进而自己利益最大化。 下篇我们将从这个细节开始,在平安生态型增长战略的“未来用户”基础上,继续从内生性的角度审视中国平安。在2019年11月初国务院宣布金融业全面开放的时间节点,这家诞生于中国深圳的混合所有制金融巨头到底能否抵御住欧美先进同行的冲击?答案注定存在于平安内部的魔鬼细节中,这里主要对平安的组织和领
中国平安的“象群效应”(下):生态组织
avatar周掌柜频道
2022-05-29

上海失业殇城:冰冷数据背后的鲜活故事

| 屋漏偏逢连夜雨 于航记得很清楚,那是4月28日的下午六点,一天的工作忙了七七八八,领导发来微信消息,说要打电话“聊聊”。 电话那头,领导诉说了公司的若干个难处,“不容易”、“快倒闭了”,最后于航听到了重点:要裁员,而他是被裁的员工之一。 对此,于航没有一点心理准备,他已经在这家上市家具企业旗下的数字科技子公司工作两年。接到这通电话的时候,因为上海疫情,全公司已经居家办公一个月又十天,而他刚刚在一周之前忙完了一个重要的项目。 一切都“进展”神速,和领导通话之后,包括领导、人事和于航得三人微信小群就建好了,仅仅不到24小时之后的第二天下午五点,人事又和他打电话“聊了聊”。 和领导不同,人事唱得是“黑脸”,不仅语气坚决,要求于航必须在当天下午六点前做出决定:同意离职,拿N+1,由于拟定的交接日距离于航入职两年还有几天,因此N按照1来计算;此外,人事“劝”于航,如果不爽快同意,可能会影响下一份工作的背调。 措手不及的于航进行了短暂的挣扎,他给12333(全国劳动保障电话咨询服务专用号码)打电话,人工客服一直没有人接听。 下午六点,于航在网上发帖求助,但是没有得到有用的信息。 七点半,在专属于航的三人裁员小群,人事和领导先后@他:“请确认是否同意。”纠结了一个小时,他回复了“同意”。 于航提供的微信截图 经历过2020,打工人对“疫情裁员”这件事并不陌生,于航本人就是在两年前疫情时被裁员才入职了这家公司。居家办公不代表可以摸鱼,打工人深知自己走钢丝般的处境,对工作不敢懈怠。 也许正因如此,当裁员还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打工人会有“情理之中”但是“意料之外”的感觉,依旧是手足无措。 5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1%,比上个月上上0.3个百分点,其中外来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6.9%。 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政府工作报告定的“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
上海失业殇城:冰冷数据背后的鲜活故事
avatar周掌柜频道
2022-03-19

公司洞察|极兔快递:段永平新门徒的快与慢

没有打不完的子弹,即便是会打洞的兔子,也不例外。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刘哲铭 编辑|李薇 头图摄影|曾靖 李杰不算出名,但一贴上“段永平门徒”的标签,会经常被置于聚光灯下;他创业的赛道拥挤饱和,但提起极兔速递的发展,又常被作为研究对象。 因为这只“兔子”跑得太快了。 2015年,OPPO印尼创始人、前任CEO李杰在印尼创办了极兔速递。2020年,极兔速递才姗姗来迟进入中国市场。入场晚,在竞对几乎无视其存在时,却搅动了原本严丝合缝的快递市场。仅用一年时间,极兔就达到日均2000万单。这一目标,申通花了16年,圆通花了18年。 2021年10月份,极兔速递更是上演了一场后来居上的戏码,斥资68亿元收购了老玩家百世快递。据华创证券测算,极兔速递与百世快递整合完成后,日均订单量将达到4000万~5000万,在中国快递市场拿下15.4%的市场份额。更有象征意义的是,此次收购完成后,极兔不再仅与拼多多捆绑,也首次进入到阿里体系。 今年一开年,这只“兔子”又加速跑向更多地方“觅食”。 3月9日,根据极兔国际官方微信订阅号公布的消息,“极兔国际正在对接亚马逊后台承运商服务中”,“计划开通的站点有阿联酋、墨西哥、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 不过,3月15日《中国企业家》再次查询该订阅号时,这条消息已被删除。不管是哪种原因删除了这则信息,都无法掩饰极兔对全球快递市场的野心。 就在半个多月前,极兔宣布正式进驻拉丁美洲市场,并在墨西哥起网运营,墨西哥版本的极兔速递APP将上线;1月7日,极兔宣布正式在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两国起网运营快递,现已在当地建立全国性的自有配送网络和本地化的仓储系统。 这家成立不到7年、起家于印尼的公司,作为后来者开始了一场全新的海外赛跑。极兔官网显示,极兔速递的快递网络已经覆盖了中国、印尼、越南、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柬埔寨、新加坡、阿联酋、
公司洞察|极兔快递:段永平新门徒的快与慢
avatar周掌柜频道
2020-12-17

中国平安的“象群效应”(上):深圳森林

本文由以下三位作者联合创作:周掌柜、宋欣、Guus Keder 深圳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 一篇关于深圳“失速”的文章引发广泛争论:悲观者认为:2019年三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速放缓是一个危险信号,深圳产业空心化正在发生,甚至对房地产挤压实业产生忧虑。而乐观者几乎针锋相对地反驳:深圳的领先企业正在快速攀登科技高峰,从制造业中心到全球创新研发中心的转变已经出现。争论的背后,是诸多光环下对深圳持续高增长的期待。 人们关注深圳,某种程度上也希望从这里找到中国经济通向持久繁荣的钥匙,特别是在中美贸易摩擦下,抗压力测试能否通过势必关系到多方面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在全球格局“秩序重构、竞合重启、合作重建”的大背景下,深圳这艘破冰船一旦停滞不前,后果不堪设想。 而从第三方视角看,深圳“破冰前行”的根本性动能其实并未改变:这里奉行服务型政府,生活中不易感知政府的存在;这里年轻奋斗者聚集,他们在不同岗位上殊死一搏;这里的企业强调用市场准则服务客户和用户,正越来越多走进国际视野。同时,这里的空气永远弥漫着竞争感、危机感,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作为改革开放先锋,深圳有豪迈更有务实,有锋利也有韧性。 何况,所谓增速停滞的背后是“深圳旗舰”的顽强生长。华为,领研发风气之先,2019年3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4.4%;腾讯,微信每天陪伴10多亿老百姓,三季度总收入同比增长21%;体量最大的中国平安,这家全球保险公司市值第一、管理总资产超过7万亿、有着180万员工的超级巨头像象群一样在商业森林中穿行,员工无处不在的为各行各业提供服务,2019年前三季度,其归属于母公司股东营运利润超1000亿元,同比增长21.5%,整个2018年全年在经济低迷中仍保持18.9%归母营运利润增长。 目前鲜有对中国平安战略和发展模式的深度解读。基于此,周掌柜咨询在深度研究华为、腾讯等巨头之后,将目光聚焦于中国平安的生态型增长战略,我们独家
中国平安的“象群效应”(上):深圳森林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