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nn Simpson
Dunn Simpson
暂无个人介绍
IP属地:未知
15关注
1粉丝
0主题
0勋章
avatarDunn Simpson
2023-11-14

打明牌了!不再走老路了……

作者丨和卿来源丨米筐资本(ID:mikuangziben)老百姓苦房子久已。最近也发生了很多事儿,让我改变了对救楼市的看法,也让我对接下来的财政政策定位有了新的想法。我认为:接下来,开发商自救仍然是主基调。同时,财政目的也主要用于对冲风险,而非用于把经济刺激多高。所以,放弃幻想,别对刺激政策期待太高。1这种想法还要从最近的一组数据开始说起:2020年以前,房地产行业平均每年吸纳5万亿人民币。然而,从去年9月到今年9月,房地产行业的未偿还贷款总额却开始下降。与之相反,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资金就已经悄悄的加速向制造业转移了。到目前为止,制造业吸纳的资金总量已经相较于三年前翻了一番,至20万亿。光今年前九个月制造业就吸纳了近5万亿,这是2019年之前的10倍。这组数据说明,钱逐渐地从房地产流出,大量的向制造业流入!我们作为以银行贷款为主的投资经济体,银行的资金流向多少反映了高层意志。事实也确实如此,11月7号大晚上官方出来一条消息,内容如下:文件所谓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就是制造业,尤其是半导体和新能源(汽车)等快速增长的行业。这两年我们也看到很多投资和刺激消费政策集中在这些行业。如果这还不够说明问题,那么最近出台的银行资本新规则打了明牌:少给开发商贷款!因为新规对房地产整体下调了风险权重,却单单上调了开发贷的风险权重。这就意味着银行给开发商贷款就需要占用更多的风险准备金,投资成本变高。所以,接下来开发商还要自救为主。2虽然金融会议针对房地产,说要“引导房地产融资渠道稳定”、“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基调是还管。然而,管的方式还是更多地停留在“信心”支持,稳的意味更浓一些。现实是也是这样。面对恒大、碧桂园等开发商多轮重组甚至清算的风险,高层都没有出手,只是行业标杆万科遇到麻烦了,地方才出手了。足见:下面,很急,上面,定力十足!!房地产去杠杆的整体基调仍
打明牌了!不再走老路了……
avatarDunn Simpson
2023-11-04

经济在急速转向!

作者丨十一侠来源丨米宅(ID:MizhaiPlus)这几天,我们见到的最多的现象,是各种各样的矛盾。不管是国际局势,还是国内经济,无一不是如此。今天,我们只说这几天的最新动向。1看空和看多。这几天,地产四巨头已伤其三,龙湖、金地股债暴跌,远洋实质违约后,万科债券也出现了恐慌性的抛售,逼得万科也要自证无虞,接连搬出国资股东背书、薪酬挂钩股价等多项措施,反击做空。但是,几乎就在同一时间,地产开发股开始大涨。11月2日,A股房地产开发板块进一步拉升,中迪投资涨停,信达地产、珠江股份、中洲控股、卧龙地产、云南城投等跟涨。据说是因为,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国家外汇局党组在11月2日召开扩大会议。在这背后,则是认知的剪刀差越来越大。第一个新闻,在地产债券抛售的背后,是国外资本对于国内楼市信任危机的持续扩张。跟直白点说,是国际资本对中国楼市的判断路径已经极度混乱,甚至是已经找不到判断的基础支点。近两年的楼市危机,以及在危机持续蔓延中的信任缺失,已经从最开始的民企→混合所有制企业→国资→央企,终于到了象征意义更为强烈的万科身上。资本对国内楼市的紧张链,从最底层的民企,一步步层级逐渐升高,终于达到了塔顶。第二个新闻,地产开发股集体拉升,背后的实际意义则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所影响下的信心拉升。而11月2号的央行会议,则是对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所做决定的及时反馈和进一步实施措施。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一般五年一次,所以每一次的重大决策,基本都为此后五年的工作做出了详细的指导和明确的方向。本次会议的规格,又全部高于过往五次的规格,是几十年来最重要的一次金融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对地产和国内楼市下一步的发展都做了最明确的表述,结合最近一个月以来的各种政策,一切都很明晰而确定。很显然,这第一个新闻和第二个新闻之间存在着一种巨大的矛盾。2接下来我们说,今年以来的大救市。我们梳理了一份全年的就是政策汇总,就算不说全年的和
经济在急速转向!
avatarDunn Simpson
2023-11-02

房地产的未来,定了!

1形势突然出现了新的转向。一条楼市的重磅新闻,开始刷屏:8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文件已经于9月1日正式印发。文件提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筹集、保障对象和标准、配售和管理、支持政策等方面的基本原则,具体执行办法由各地城市政府制定。文件中提出了两个“新”:“用改革创新的办法,在大城市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  “推动建立房地产业转型发展新模式”保障性住房地位得以空前提升。这是继7月份重要会议提出“房地产供求关系出现重大变化”之后,又一个关于房地产的重要信号。经济观察网的独家报道甚至给出了这样的标题:显然,这是一个重大表述,中国的房地产模式将迎来转变。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到来。新中国建立之后,全国实行的大都是住房分配制度,能分到房也一度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改革开放之后,市场化因素也逐渐蔓延到房地产市场。但直到1998年,中国的住房分配开始货币化,也就是所谓的住房商品化。长达40多年的房地产浪潮,就此拉开序幕。商品房改革,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分配不公、土地使用一系列难题。但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商品房过度市场化、居民购房负担越来越重。尤其是“高周转”模式下,房企的肆意进击,带来了巨大的债务风险。供求关系已然发生变化,如今要对房地产做的,不再是局部调整,而是大方向上的改变,寻求一种更长期的、可持续的、健康的发展模式。这才有了新一轮“房改”的呼声。2由于这份事关全局的“14号文”并没有公布,但从那篇独家报道中,还是能得出几个关键点。显然,新一轮房改的核心将是保障房。这与文件提出的两大目标息息相关:一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让工薪收入群体逐步实现居者有其屋,消除买不起商品住房的焦虑,放开手脚为美好生活奋斗”;二是推动建立房地产业转型发展新模式,让商品住房回归商品属性,满足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推动房地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房地产的未来,定了!
avatarDunn Simpson
2023-10-27

这1万亿国债砸下去,可不得了

作者丨和卿来源丨米筐资本(ID:mikuangziben)刚开完会,大晚上国家就抛出一个重磅政策——提高今年财政预算赤字,增发1万亿国债。那么这件事儿背后究竟有何深意、会产生什么影响、又存在哪些变数、后续高层又会出台哪些配套政策呢?接下来,笔者将以问答的形式回答上述问题。1一、意义大于实质这个节骨眼增发1万亿国债,高层释放的信号意义大于一切。这里面起码有两大信号,一个是态度,一个是对经济客观清醒的认识。今年三季度GDP刚公布超预期,但是资本市场根本不买账,大A跌个不停。于是,不少人觉着今年GDP目标铁定能完成,那么接下来政策应该就不会很激进了。事实上恰恰相反。三季度的GDP离不开8、9月零零散散密集的经济政策支持,更离不开财政预算本该提前花的钱却集中花在了8、9、10月份。现如今,年末最后两个月子弹所剩无几,保5%很容易。但是,完成GDP5%并不是目的,充分就业、经济回到正常的轨道(潜在经济增速)才是。也正因如此,即便我们三季度GDP超预期,但是房地产流动性困局和化债造成的经济紧缩问题依然存在,国外机构依然把我们明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下调至百分之4点几。现在好了,高层直接打明牌告诉所有人:稳经济的政策还会继续,大家的预期别悲观。并且,这次赤字率提高,政策不再是单纯发文鼓励老百姓买买买,而是自己也愿意掏钱实打实地稳经济增长(缓解地方稳经济压力)。只是这笔钱今年用一半明年用一半,多少还是有些保守了。另外,事件的背面也反映高层清醒地知道后续经济增长的压力依然很大,依然需要出招应对,所以高层才提前出招,意图确保今年并提前为明年经济稳定打个底儿。事实上这次会议不光提出发一万亿国债,而且也提前下达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决定。这也就意味着某些地方明年要花的钱可以提前发债,筹集并使用,像2020年和2022年那样,财政继续超前发力稳经济。这多少也算是给2024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定了基调——明
这1万亿国债砸下去,可不得了
avatarDunn Simpson
2023-10-19

要下猛药了……

1最近,圈子里有消息说打算提高2023年财政预算赤字,额外发行至少1万亿元的国债用于基建投资。这条消息最先是由彭博社报道,随后两天国内第一财经也以券商观点的口吻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并同时驳斥说“不是以坊间说的‘特别国债’的名义,而可能是以‘长期建设’为用途的国债......”意思是说高层有意将年初两会计划的负债额度提高,发更多的债来支撑经济。那么这件事儿会成真吗?我们来看两个信息:一、今年咱们的经济增长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民企和老百姓整体投资、消费热情不高。加之外贸也不咋地,眼瞅着全年就剩最后一个季度,要想百分之一百的完成就必须上份儿保险——财政额外多花些钱。其二,面对“波浪式”复苏的经济增长,我们提前做一些政策预案。正是如此,伴随着8、9月份财政发债提速,预算之内稳经济的财政子弹越来越少,10月以后会进入“真空期”,而这个真空期便诞生了上述传闻(市场预期)。这件事儿不久就会见分晓。2那么这件事儿会产生什么影响呢?笔者认为,如果这件事儿成真,那么它将是一味猛药。之所以说财政主导经济,有两个原因:其一,“前期居民杠杆增加太快+疫情留下的疤痕”让居民资产负债表损伤严重,这个坑必须要花钱修复,可能还要花不算短的时间。可以肯定的说,明年、乃至后年一定还是财政扩张的年份。其二,我们的财政仍然以投资为主导来修复经济。上文也说了,现在的重点是居民收入能够好转,变相地把杠杆降下去。综上,如果提高财政预算赤字还是以基建投资的方式来盘活经济,那么居民高杠杆影响消费对经济的制约的时间就会被拉长。3至于说隐形的财政赤字货币化进一步扩大,主要是因为财政发债的过程往往需要央行配合,而怎么配合将决定财政发债的性质。目前财政发债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公开发行、另一种是定向发行。如果是公开发行,那就没什么问题。如果是定向发行,央行往往就会配合降准、再贷款或者现券买断的方式配合财政发债,而这个过程就很容易涉
要下猛药了……
avatarDunn Simpson
2023-10-10

中东火药桶,可能引燃全世界

作者丨钟灏来源丨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这两天中东又发生了暴力冲突,巴勒斯坦的哈马斯组织和以色列之间燃起了战火。这是近几十年来最激烈的一次升级,以色列国防军已宣布进入战争状态,目前没有停火迹象,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这次冲突是什么原因?这个火药桶,会引燃全世界吗?我们先梳理一下巴以冲突的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它。1很早以前的犹太人,就居住在现在的地中海东岸,也就是巴勒斯坦那一块。公元前1世纪,罗马大军踏破耶路撒冷,圣殿被拆毁,犹太人从此流落到世界各地,主要是去了欧洲,因为那儿比较近。后来在一次次战争流变之中,公元7世纪,这块地就变成了阿拉伯人的地盘。而那些流落欧洲的犹太人,信奉基督教的欧洲人把他们视为异类,不允许他们拥有土地,也不允许当军人(骑士),因此犹太人只能经商,却积累了大量财富。“会赚钱”+“异类”,这两者合在一起就有了麻烦——你富裕、却还信仰“邪教”,而且我们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还是被你们犹太人害死的——因此在欧洲大地上经常发生排犹事件。犹太人吝啬爱财,也成为欧洲人经常拿来说事的材料。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主人公就是欧洲人眼里的犹太人形象。因为一再受迫害,犹太人“归心似箭”,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就考虑要建立自己的国家了。1896年,奥斯曼帝国的犹太记者西奥多·赫茨尔就发起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我们还是自己建国吧,不然去哪都遭人嫌弃。建在哪儿呢?因为历史和宗教原因,犹太人对巴勒斯坦最有感情,毕竟这是祖上待过的地方,有自己的圣城在,还能用宗教凝聚人心。巴勒斯坦那块地并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地区名,当时归奥斯曼帝国统治,而奥斯曼不怎么打压犹太人。大家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许多犹太人纷纷跑来这儿定居。第一次世界大战把奥斯曼给肢解了,英国接手了这块地盘,英国发了个《贝尔福宣言》,算是默认了犹太人往这块地跑。到二战结束前这里一共聚集了60万犹太人。2从这时
中东火药桶,可能引燃全世界
avatarDunn Simpson
2023-09-25

重磅政策,又推迟了!

作者丨老船长来源丨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1房地产税,五年内没戏了!最近,《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对外公布。在财税领域,增值税法、消费税法、关税法等将在本届人大常委会任期内提请审议。而最受关注的房地产税立法和个人所得税法修订,并未出现在本次立法规划中。这次公布的立法规划,是本届人大任期(2023.3-2028.3)内的重要任务。这也就意味着,房地产税立法,五年内不会有推进的可能了。房地产税,不时都会传出点消息,甚至有点一波三折。2021年10月份,人大直接公告,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区进行房地产税改革试点。草案中甚至直接确定了试点的期限——五年。一时间,坊间对试点的城市有许多猜测,但并未有官方消息再跟进。直到2022年3月,财政部直接表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今年(2022年)内不具备扩大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城市的条件。这个表态至少透露两个信号:1)高层确实针对房地产税做了调查摸底;2)调查下来发现,这事确实办不成。到了今年初,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发表一篇文章提到:房地产税是最适合作为地方税的税种,在经济转为正常增长后应尽快开展试点。关于房地产税落地的传闻,又开始盛传。而这次人大没有对房地产税立法作规划,算是彻底对房地产税的事情,做了定论。起码,在五年内作了定论。当一件事情,总是不停传出“小作文”,隔段时间就会引起全民热议,也就表明了这件事的重要性。房地产税的落地,意义重大,必须谨慎行事。2之所以这次没有列入立法规划,专家们的解释是:暂缓房地产税立法,则更多考虑到国内经济形势,此时出台任何增负措施都要格外谨慎。房地产税的落地,最关键的问题就在于:时机。国内经济是什么形势?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比上月加快0.8个百分点;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比上月加快2.1个百分点;1-8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2
重磅政策,又推迟了!
avatarDunn Simpson
2023-09-15

一切都终将向经济低头!

12023年的荒诞和闹剧还将继续持续下去。我们粗略盘点了一下,就有以下这些:俄罗斯的雇佣军瓦格纳头领突然之间集体阵亡,到底怎么死的,俄罗斯和乌克兰欧洲之间又展开了一场舆论战。土耳其埃尔多安再次赢得大选,从议会制国家转为元首制之后,土耳其下一步的大变革终将是从执行了100年的政教分离,向政教合一发展。中东的千年世仇,出乎所有人预料的转变为世纪大和解。韩国总统竟然亲自为日本的核废水排海站台,连吃一周的生鱼片。两国之间数百年不共戴天的杀父辱妻的血海世仇,竟也可以变为亲密无间。印度要将自己的国名改成巴拉特,因为印度这个称谓是英殖民时期的遗留,有辱国本。但印度又怕自己不用了,巴基斯坦会拿过来将自己改成印度。泰国前总理他信,被泰国王室、军方、资本家集体绞杀,不得不流亡十多年,而就在两周前忽然回国了。更奇妙的是,先是被判了10年牢狱,忽然就被减刑为一年,又忽然因为高血压被保外就医,又忽然间被告知因为医院空调坏了,可以去国际医院。合着回国一共在监狱呆了一晚,十年牢狱就此消散了。过往的你死我活的政党对立,也消弭无形。从常识的角度来说,之所以会发生这一切,一定是发生了什么。在我们看不到的、隐秘的暗处,一定有我们无法察觉的变化在持续生长和膨胀。就像我们的执政基础,一直都是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一样。最终,主导这个世界的最底层逻辑,依然也终究只能是经济。革命导师马克思说过:君主在任何时候都不得不服从经济条件,兵器从来不能向经济条件发号施令。无论是政治的立法还是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导师就是导师,一语中的。从历史深处来说,秦亡于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西汉亡于赤眉军的农民起义,东汉亡于黄巾军的农民起义,大唐亡于黄巢的农民军起义。无一不是亡于完全丧失经济能力的流民。而任何一个新朝,不管是文景之治的均田制,还是曹操的屯田制度,或者南朝两百年的土断,以及大唐盛世的检田括户,甚至新中国的
一切都终将向经济低头!
avatarDunn Simpson
2023-09-13

很多人还不理解,汇率为什么贬值

作者丨钟灏来源丨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大家都知道,今年上半年兑美元的汇率是经历了一些较大的波动,贬值幅度一度达到6%。9月8号,随着美元指数的大幅上扬,人民币汇率又来了一波大震荡。于是大家开始寻找原因:为什么贬这么多呢?背后有什么因素在推动?1巧合的是,就在这时,有报道说阿根廷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方式偿还了一些外债:6月30日阿根廷使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和人民币结算的方式,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偿还了到期的 27 亿美元外债。当天,离岸人民币汇率跌至当时的最低位7.27。而就在6月上旬,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与阿根廷中央银行续签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1300亿元人民币/4.5万亿比索,有效期三年。于是,就有人猜测:货币互换可能沦为一些国家在离岸市场抛售人民币换取美元方式,而这种抛售导致了人民币贬值。不仅阿根廷,还有很多像阿根廷一样和我们进行本币互换的国家,也在抛售人民币,比如俄罗斯,这才使得持续贬值。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不是的。很多人对央行开展的货币互换有误解。2人民币和其它很多国家的货币都有交换,这个目的是为了在外贸中多多使用人民币。这种货币互换具体是怎么用于贸易的呢?过程是这样的:比如我们和巴西之间有贸易往来,每年都有很大的贸易额。他们进口我们的商品,我们也进口他们的商品。为了方便描述起见,我们把中国的进出口商叫做中国商家,把巴西的进出口商叫做巴西商家。我们对巴西商家说,你购买中国的货物的时候你就付给我们人民币就好了,不用付给我们美元了。巴西商家说,我没人民币怎么办?我平时根本没有储存那么多。我们想了一个办法:我们的央行和你们的央行相互交换一下货币,比如说我们给你们一个亿人民币,你们按照汇率的比例给我们同等价值的雷亚尔。这样你们央行就有人民币了,然后你们的商业银行就有了人民币准备金,就可以 以人民币来放贷了,巴西商家就可以去贷到人
很多人还不理解,汇率为什么贬值
avatarDunn Simpson
2023-09-04

王炸全来了!

作者丨老船长来源丨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1疯狂拯救楼市,还在继续!8月最后一天,央妈联合金管局又放了两个大招:降低首付比例、下调存量房贷款利率。两大利好,突然就这么引爆了市场!关于降低首付比例,原文是这么说的:直接划重点:对于贷款购买商品住房的居民家庭,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统一为不低于20%,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统一为不低于30%。  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按现行规定执行,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加20个基点。注意“统一”两个字,这是多年以后的全国层面的调整,而央行对此的解释是:不再区分实施“限购”城市和不实施“限购”城市。这就意味着,全国所有城市的首付比例,得到了再次下调的空间。虽然政策说的是“不低于”,各地执行时,大概率都会参照最低标准。但对一些弱二线和三四线城市,在前段时间早已经降低了首付比例,影响并不是太大。重点对象,依然是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很明显的现象是:总体上城市能级越高,首付比例越高;城市能级越低,首付比例越低。比如北京、上海,首套房的最低首付比例都在35%,北京的二套房最低首付比在60%。而在深圳,实施“认房又认贷”时,如果名下有房且有贷款记录,二套的首付比例甚至高达70%。全国统一调整首付比例,加上“认房不认贷”的落地,着实给这些城市的购房者带来了希望。尤其是改善需求的人,二套房的成本将大大降低。而激活这些有购买力的需求,市场才会活跃起来。2而这次最受关注的,还是第二个大招:确定下调存量房贷利率。划重点:申请人群:2023年8月31日之前已发放的贷款,或者已签合同但未发放的贷款。  申请时间:2023年9月25日以后。  申请方式:和银行协商直接下调房贷利率,或者申请新贷款置换原来的贷款。
王炸全来了!
avatarDunn Simpson
2023-08-31

真正的冲击刚刚开始,形势比我们想象的严峻

作者丨庄主来源丨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信心不足,是我们面临的核心问题么?恕我直言:并不是!真正的核心问题在于二。1其一:就是基层普通百姓收入不足。在高速发展的20年里,多次经济转型和分配制度转型的叠进演化当中,最广泛基层人群的实际收入水平严重不足同时家庭资产配置结构严重畸形,导致家庭负债和家庭收入结构错配。高额的负债和单一的收入结构之间的矛盾,导致在经济震荡时期,负债率无法稀释而收入能力却大受影响。这就形成了一种,想消费但是无力消费的客观现实,也就形成了互联网经济数据与现实目测经济形势发生了完全性的撕裂。基础生活、餐饮服务类、旅游类底端消费大规模繁荣,同比增加超过20%,这就是消费欲望的最直观体现。而电子、工业商品,房地产、金融类商品的萧条,则阐释了无力消费的客观事实。所以问题的核心,不是因为信心不足所以不消费,而是因为收入不足,导致无力或者延缓了普遍性高端消费的发生。2其二:外部环境转变,对国内经济造成的客观性冲击。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以前几次经济危机具有诸多本质性的不同。我拿其中一点,对比98年金融危机与现在的情况举例。IMF数据显示,98年亚洲危机爆发时期,以美国为主的7国集团占有全人类实际购买力平价GDP总和47%,接近50%。具有绝对的世界统治力。爆发初期,所有的风险源全部引爆在新兴经济体内部,新兴经济体实际GDP增速下滑远高于发达国家。1997年,全球实际GDP增速上升0.3%,发达国家增速上升0.6%,而新兴经济体下降0.2%。1998年,发达国家GDP增速下降0.9%,而新兴经济体下降幅度高达2.7%。宏观环境上新兴经济体受创严重,而发达国家安然无恙。那时,强行向欧美发达国家靠拢,同意人民币兑美元不进行贬值,对外大力刺激上层建筑生产提振对外出口,中层进行大规模的基建投入维系工业系统存在,下层裁员减负为欧美提供利润支持和后期的资产支持
真正的冲击刚刚开始,形势比我们想象的严峻
avatarDunn Simpson
2023-08-25

“大核”民族,仙辐永享吧

作者丨庄主 来源丨米筐资本(ID:mikuangziben) 1 我今儿就是来骂人的。 所以先给大家讲个冷知识:人类当中有两个分支类别,一个叫“人”,另一个叫“日本人”。 再给大家讲个冷笑话:日本人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往海里排核污水! 东京时间8月24日下午,在一片反对声中,东京电力公司硬是旁若无人地,将大约200吨的核污水通过管道倾泻进了大海。 根据当时的航拍画面,排污区海水当场就发生了色变。 而且这只是第一阶段的第一天,整个第一阶段将持续17天,累计至少有7800吨的核污水被倾倒进大海里。 但是大家知道日本屁股后面还要往海里倒多少吗? 整整137万吨!而且每天还要再生产150吨以上的核污水。 如果不出意外,这些核污水裹挟着超过64种放射性同位素,在今后30年里源源不断排放到大海。 而且这些放射性同位素,将在接下来的54天里,从福岛出发跟随世界最强洋流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240天后到达我国沿海,3年后到达大洋彼岸污染美国、加拿大海域,10年后蔓延至全球海域。 但这还只是开始,这些放射性同位素还将跟随海洋蒸发进入大气,最终蔓延至全球范围。 日本硬是要拉着全世界为自己造成的错误买单,这已经不是极度不负责任的问题了,这根本就不是人能干出来的事儿! 2 你说日本要脸吧? 他硬是顶着舆论明目张胆的拉着全世界“有辐同享”了。 连牲口都知道死的时候离窝远点,别臭了家门口的地,他日本觍着脸干的事儿连牲口都不如。 但你说他不要脸吧? 明明都“大核民族”了,他还要给自己立环保的牌坊,来回拉着某些没什么卵囊的机构给自己背书,还要拿国际排海惯例说事儿。 把自己家的“核污水”和其他符合排海标准的“核废水”混为一谈。 国际上所谓的“排海核废水”指的是利用海水温在核反应堆外围进行反应堆降温后的含氚水。 氚的半衰期只有12.43年,经过处理后和捕捉后符合标准的含氚水是可以排放进大海并且可以快速衰变瓦解
“大核”民族,仙辐永享吧
avatarDunn Simpson
2023-08-18

香港,遭遇超级反转!

作者丨老船长来源丨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时代的转身,就在刹那之间。1房地产万马齐喑的时刻,突然爆出一则大消息!李嘉诚开始7折卖房了!长江实业旗下的一个新楼盘亲海駅(yi)II ,公布其首张价单,其中最便宜的开放式单位实用面积210平方呎(19.5平方米),扣除19%折扣后,售价大概在14.87万港元/平方米。虽然价格依然高达14万,但相比周边的二手房,已经低了30%,甚至回到了7年前的水平。还受到了市民的一致好评:这简直就是用屯门的价格,买港岛的海景房。直接导致认筹的场面十分火爆。截至8月10日,626套住宅的总认购量达到3.06万次,超额认购48倍,相当于每49人抢一套房。而这个价格,更像是一个深水炸弹,把二手房业主的心理防线也击穿了,隔壁的将军澳立马有业主降价5%卖房。实际上,长江实业近年来一直有“向香港楼市投放深水炸弹”的举动。比如今年3月开价的屯门飞扬第2期,当时推出的首批单位,最低价格创周围片区3年新盘新低,同样被形容为“深水炸弹价”。以至于这次又有人发出质疑:李嘉诚,是不是又要跑了?事情或许并没有那么复杂,只不过是香港房地产的形势正在反转。一直以来,香港房价以全球第一高的价格让人望而生畏,在香港工作的人一辈子的愿望,就是买一套房,哪怕只有10平米。但从2021年9月以来,香港房价便一路下跌。2022年,香港私人住宅价格下跌了15.6%,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首次年度下降。市场累计上涨后的调整,疫情对经济的冲击,香港楼市的调控,美联储加息对香港资金的影响,种种因素都导致了资金进入楼市的速度放缓。而今年以来,香港新盘供应飙升,全香港获批未售出楼房达到1.6万户,创出近年新高。降价销售,先量后价,也算是提前的一种应对策略。李嘉诚,依旧老辣得很。2更深一层的信号是,香港人口形势的反转。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伴随着香港的高速发展,“四小龙”也名声鹊起,
香港,遭遇超级反转!
avatarDunn Simpson
2023-08-12

7月存款减少1.12万亿!这个问题要防止…

作者丨米筐老A 来源丨米筐资本(ID:mikuangziben) 前言: 7月存款减少1.12万亿的背后,或将反映一个大问题。 1 昨天,央行公布7月份金融数据。 7月份人民币存款余额277.5万亿,相比于6月份的278.62万亿减少了1.12万亿。 钱去哪了呢? 润出去把钱带走了?买理财暴雷消失了?买股票/基金亏没了? 都不是,是还贷款还少了,比如还房贷、还经营贷、还消费贷、还信用贷等等。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知道了。 你名下有房贷100万元,同时还有存款50万元,此时在央行的统计数据里就会显示贷款余额100万、存款余额50万。 如果你把50万的存款用于还房贷,央行的统计数据里就会显示贷款余额50万、存款余额0,存款和贷款是同时减少的。 那7月的贷款余额减少了1.12万亿么?没有。 7月的人民币贷款余额是230.92万亿,相比六月份的230.58万亿、还增加了3400亿。 什么原因呢? 因为存款准备金率下的纸钞提现。 2 存款是由贷款创造的。 不理解?再举例子。 你去银行办了100万的贷款,你会把这100万再存入银行,此时你既有100万的贷款、又有了100万的存款。 有人会说,这100万会花掉啊。 没关系,你花掉会成为别人的收入、别人也会存入银行的,总之没跑出整个银行系统…整个银行系统会因为你100万的贷款而新增加了100万的存款。 银行有了这100万存款后又可以对外放贷款了,但不能放贷100万、要扣除存款准备金。 按照当下银行系统加权7.6%的存准率来说,你100万的贷款(其实也是存款)能创造92.4万元的新贷款,当然这92.4万的新贷款又能创造92.4万的新存款,之后扣除掉存款准备金后又可以对外新放贷约85.38万(92.4×0.924)、以此无限循环。 这样看新增贷款和新增存款不是一样的么?不是的。 因为总有人会把100万贷款中的一部分、以纸币形式提现出来,这样100万
7月存款减少1.12万亿!这个问题要防止…
avatarDunn Simpson
2023-08-05

央妈的大招,终于来了!

作者丨老船长 来源丨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 1 大会之后,小会不断。 促消费20条、民营经济28条……各种政策纷纷出台,多到你走在路上就有可能被文件砸到。 8月第一天,央行也开了下半年工作会议。 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统筹协调金融支持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工作; 进一步便利境外投资者增持人民币资产,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每一项都是大事。 而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对房地产的政策支持: 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落实好“金融16条”,延长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实施期限,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加大对住房租赁、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金融支持力度。 因城施策精准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继续引导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下行,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指导商业银行依法有序调整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 可以肯定的是,下半年的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还会下调。 目前大多数城市的首套首付比例,都是30%,少数二三线城市最低20%。 下半年,更多的二三线城市或许会把首套首付比例降到20%,二套首付比例降到30%-40%。 但一线城市的下调幅度不会太大,二套首付比例在满足一定要求的前提下,或许能降到50%。 刺激需求侧的政策潮,还在继续。 而人们最为关注的,依旧是存量房贷利率的下调。 7月中旬,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就已经表态: 支持和鼓励商业银行与借款人自主协商变更合同约定,或者是新发放贷款置换原来的存量贷款。 而到了这次会议,用词和态度都有了转变: 指导商业银行依法有序调整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 你可以细品其中的微妙之处。 央妈的态度很明确:存量房贷利率下调这件事,下半年必须办了! 市场呼吁三年之久的举措,终于落了地。 2 2016年,房价暴涨之后,严控周期再次开启。房贷利率也不断上行。 尽管从2019年以
央妈的大招,终于来了!
avatarDunn Simpson
2023-08-02

垃圾回报率

作者丨庄主来源丨米筐资本(ID:mikuangziben)不吹不黑,我们来一点正经讨论。1国家放了好多钱出来啊!有多多呢?从去年二季度到今年二季度,大概放出来了29.2万亿这么多。真的是太多了!相比之下08年大刺激到最后也就放了6万多亿而已。但是大家普遍的感觉跟数据却并不相符,毕竟确实没见到能够跟这种规模放水相匹配的财富效应。那么钱去哪了呢?让我们排除掉各种怪、大、惊、奇、恨的奇谈怪论,认真而客观地来理一下这个事情。首先他不可能是憋在银行系统里了,因为这是M2广义型货币,其中大部分是由货币乘数效应的杠杆撬出来的。如果没有新增贷款,没有从银行信贷系统里实际流出的话,那就不会增加这么多。毕竟跷跷板的一端如果想要抬上来,必定是另一边有力量施加,否则不可能凭空往上翘对吧。然后就有一个说法:都被国企拿走了,都被人贪污掉了。怎么说呢……这句话前一半大致是正确的,后一半就比较侮辱智商了。如果有相信某些人能把二十多万亿,神不知鬼不觉地移出中国财政系统,然后落进自己腰包里的朋友,此时就可以关掉这篇文章了。咱们来看个数据: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3%,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大型企业PMI为50.3%,中型企业PMI为49.0%,小型企业PMI为47.4%。从这里来看,7月份最景气的还是大型企业,中型企业依然处于萎缩状态,小型企业萎缩最厉害。然后从成分来看一下,7月中采制造业PMI回升0.3至49.3,而财新PMI数据还没有公布,仅用6月数据来看为53.9。从这个对比我们能看出来,以国有大型基建和国企采购为主的基建性采购已经出现退潮,而以轻工业消费品为主的采购开始抬头。由此,再加上社融口的贷款数据来看,之前放出来的钱很多都被国企拿走了,还是很可信的。2但是国企把钱拿走以后干嘛去了呢?为什么就没见到相应的利润和增长出来呢?咱先看一下用钱的方向,根据国统的数据来看。在基建方面,预计今
垃圾回报率
avatarDunn Simpson
2023-07-26

这次会议,弄明白这3句话就够了

作者丨和卿来源丨米筐资本(ID:mikuangziben)1年初,全世界都认为咱们疫情提前放开后经济会快速复苏。当时,中外各大评级机构和经济学家给出了很高的经济预期,高的给出6.8%,最低的也超过5.4%。然而,三月两会定调只给出了5%的经济增长目标,可以说这是远低于市场预期的。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许多人认为咱们从疫情风控中走出来经济会报复性增长成为今年全球经济的火车头,而高层却给出了一个看似很容易实现的目标(去年基数低)呢?笔者认为,政策考虑到今年要搞跨周期调节(严控地方债、房地产去杠杆)才定了这个目标。因为控制债务增长一直是这几年跨周期调节的核心,而控制债务增长本身也意味着投资和消费活动被抑制。正是如此,今年咱们针对跨周期调节的松紧程度,自然也影响了经济起伏。一季度财政发力明显,经济实现了不错的增长,算是波浪式发展的波峰。但是,二季度由于政策开始收紧地方债务,花钱的动作明显减弱,经济也快速放缓,算是波浪式发展的波谷。现在到了第三季度,这次开会专门提及专项债要赶紧发赶紧把拿到的资金投资出去,同时减税降费继续弄,把民企的投资意愿也搞上去。这都需要财政花钱。毫不夸张地说,今年的财政支出力度和节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今年经济的波峰和波谷,而财政支出力度和节奏又受制于搞跨周期调节的节奏。所以笔者认为,“波浪式、曲折式”不单单是因为“企业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多+外部局势复杂”,更主要是因为财政支出的力度和节奏本身就是一松一紧。现在的问题是企业困难,需要财政发力,可是防地方债务风险又无法让财政背负更多的债务,发太多力。这是一组悖论,而解决悖论与经济波浪式的关键还是要看财政!2这次之所以让我认为会议属于鸽派论调,主要是财政没有额外发力的细节,同时在加强逆周期调节的时候还要注意政策储备。要知道,当前经济遭遇复苏阻力,加强逆周期调节说白了就是加大短期的刺激手段,而注意政策储备则是强调刺激要悠
这次会议,弄明白这3句话就够了
avatarDunn Simpson
2023-07-25

城中村改造,可能会成为新的印钞机

作者丨钟灏来源丨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前天的新闻连播,播报了一条重要消息:7月21日的国常会指出,要在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积极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并指出这是改善民生、扩大内需、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会议上通过的文件叫《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这个意见意味着什么?属于大利好吗?属于传说中一篮子政策里面的一个吗?我们就来拆解一下城中村改造这个事。1其实早在4月28日的重要会议中就提出,要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应该说,这是一个考虑了很长时间的储备政策。只是鉴于当时经济状态还不错、鉴于要保持定力、不大干快上,并没有立即推出——其实整个上半年的财政支出强度都是偏弱的,发债量也是偏少的,这都是定力的体现。直到7月14号才推出了关于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其实,不管是平急两用公共设施建设,还是城中村改造,本质上都是用来托底经济、刺激经济扩张的一种手段。这和当年2008年出台的一系列托底政策没有本质的不同,可能只有规模都差别。这是我们首先要理解的一点。当年,一说基建就是铁公机,现在顶多再加上充电桩、特高压电线这样的新型基础设施。可是当高速公路和大桥都已经修到大山里之后,老三样就没有实际价值了。所以你转着圈儿去想,如今还有哪里需要建设一下子的?想来想去,那就是把城市建得更高大上、更漂亮、功能更健全吧。那首当其冲就要把城中村给改造了。现在各种数据已经明显表现出经济压力大的现状,所以一手出台促进民营经济的意见,一手出台城中村改造的意见。今年一到六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3.3%,这个数字看起来还不小对吧,但主要是因为留底退税的影响,把这个影响去除之后,六月份公共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都降到了负值区间,这个下降更多的是因为经济本身的放缓。由于企业利润增长低迷,所以企业所得税的降
城中村改造,可能会成为新的印钞机
avatarDunn Simpson
2023-07-19

​2.4万亿,负可敌国!

作者丨老船长来源丨米筐资本(ID:mikuangziben)1十年河东,十年河西。2012年,曾经在全国最重要的会议上露出H牌皮带的许老板,一路小跑躲避记者的追问,满脸笑容,意气风发。彼时,恒大已经冲上全国房企销售额第二的位置,并拥有了郎平执教的恒大女排、进入中超第一年就获得冠军的广州恒大,墙内墙外两开花。但那时的许老板肯定想不到,十年之后恒大的第一名宝座又增加了一个:中国公司负债第一名。7月17日,停牌一年多的中国恒大,终于补发了2021年年报、2022年半年报及2022年年报三份财报。截至2021年年末,中国恒大负债总额总额人民币2.58万亿元。到了2022年年末,恒大的负债总额稳定缩小至2.44万亿元。仅2021和2022两年,恒大就净亏损8120亿元。与此同时,中国恒大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只有43.34亿元,资产总值约1.838万亿元。已经严重的资不抵债。2.44万亿的负债,什么水平?2022年,贵州茅台净利润627亿,恒大的负债相当于茅台40年的利润总额。2022年,苏州GDP为2.39万亿,整个苏州干一年也才勉强填上恒大的窟窿。如果把恒大的负债换算成GDP,2022年能排在全球第44位,甚至能超过葡萄牙。简直“负”可敌国!还有网友调侃,曾经令人咋舌的日入208万的明星,大概要从殷商时期赚钱,才能还上恒大的负债。天外有天,债外有债。当你在第一层的时候,你永远想不到第五层在发生什么。22.4万亿的负债,究竟是怎么欠下的?一切都源于疯狂的高周转。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家开启强刺激,4万亿的大放水,引领基建、房地产建设狂潮。当房地产开启上行周期,以快速销售回款——用资金拿下另一块地——迅速开工建设——快速销售回款为主的高周转模式,加上房企在银行拿下贷款利用高杠杆,整个中国房地产界陷入一种疯狂状态。而以某园和恒大为代表,也一头扎向更广阔的县城市场。2015年,恒大集团账上
​2.4万亿,负可敌国!
avatarDunn Simpson
2023-07-13

​通胀越低,钱会越多

作者丨和卿 来源丨米筐资本(ID:mikuangziben) 目前,资金的堰塞湖还在膨胀,聚集...... 只待经济拐头,开始泄洪! 1 不知道读者发现没有,最近的经济政策似乎都在靠银行系统维系着整个经济,靠放松企业来推动他们扩张稳住经济? 就比如最近高层接二连三的经济政策: 针对产业,央行弄了2000亿支农支小再贷款,各部门也分别对新能源车、新基建、芯片等开绿灯、免税发补贴; 针对地方,国有大行有选择性地给某些省份提供信用额度,河南1万亿,河北不少于2万亿;  针对房地产,延长去年的支持政策,允许商业银行为现金短缺的开发商延长贷款到明年底。 发现没有,这些政策都有一个共同点:以央行为首的银行系统在干一部分财政的活——准财政政策。 这也印证了笔者上一篇文章中所说的《下半年,是“准财政”的舞台》的观点。 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M2增加由财政主动借钱转向银行定向放贷。 而高层这么做的目的有两个: 其一,准财政弥补高层严控地方债务而导致的财政支出不足; 其二,低通胀下的经济压力需要额外印钱来保证经济主体债务支付的链条不会断裂从而引发金融风险。 这两句话理解起来可能有些费劲,咱们一一说明。 首先有一个宏观经济学前提,那就是经济压力很大的时候,都需要财政花钱来疏通,让钱流到企业和居民手里从而开启新一轮投资和消费热潮。 然而,疫情这三年让财政花了不少钱,地产放缓又让财政的收入没跟上,收支缺口扩大让高层很担心债务风险,所以最近针对地方又开启了新一轮去杠杆——一边阻止地方债务总量扩张,一边坚决守住(地方)不发生债券违约底线。 重心转向化解债务而非加大投资的结果必然是财政花钱疏通经济的效果变弱。 没办法,靠银行系统定向放贷的准财政来弥补。 深层次的目的恐怕还是保证经济主体的债务支付链条不会断——市场不会因为缺钱而违约。 要知道低通胀的背后是经济活力低,钱难赚。此刻,部分行业靠收入
​通胀越低,钱会越多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