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韬略

向你揭示财富的秘密

IP属地:未知
    • 财经韬略财经韬略
      ·09-26

      成都重庆西安,谁是西部第一城?

      我国西部规模最大的三座城市,成都、重庆、西安,谁是真正的西部第一城?谁的发展潜力更大? 今天我们就从几组经济数据出发来具体分析一下。 01 我们统计了近五年成渝镐三城的GDP、资金总量(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常住人口、小学生在校人数情况。 每个指标都有两个值得关注的点,一是总量,二是增速。 总量看实力,增速看潜力。 截至2023年末,三城中,GDP总量第一的是重庆,达3万亿,成都第二,2.2万亿,西安经济总量为1.2万亿,相对弱一些。 按照全国排名,2023年末,重庆、成都、西安的GDP分别排在第5、7、22位。 同为一万两千多亿GDP但排名在西安之前的城市有福州、济南、合肥、泉州。 从增速看,重庆近五年的GDP增速达48%,成都、西安的GDP增速接近,四舍五入之后约为44%。 再看资金总量。 我们认为,资金总量,是用来考察城市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最重要的单一指标。 因为GDP太重要了,所以往往不太准确。即便GDP准确,也相当于1年财富增量,相当于一座城市1年挣了多少钱; 而资金总量是这座城市账上有多少钱。它是央行系统统计的,没有纳入政绩考核,所以更准确,价值更高。 城市“有钱”,意味着城市的发展能力强,也间接意味着本地居民的赚钱机会更多。 从总量看,2023年末成都的资金总量5.8万亿,位居三城第一,其次是重庆5.3万亿,西安3.4万亿,和成渝之间相差一个福州(2.3万亿)。 全国排名上,成都、重庆、西安的资金总量排名分别为第6、9、12名。 从增速看,近五年,西安的资金总量增速第一,达60.5%,成都第二,达53.5%,重庆第三,为45.2%。 再看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总量上看,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重庆>成都>西安; 增速上看,西安>成都>重庆。 常住人口和小学生在校人数上来看,总量排名都是重庆>成都>西安。 增速上面,成都近五年的常住人口增速第一,西
      213评论
      举报
      成都重庆西安,谁是西部第一城?
    • 财经韬略财经韬略
      ·2023-10-10

      别慌,葛兰卸任不离职,医疗基金仍然在管

      国庆假期时间是真的长,放了8天假,然后再加上周六周日两天,总共熬了10天,盼星星盼月亮,大A今天终于开市。 这个假期,其实发生了很多事情,也有很多消息,比如说美债收益率飙升、黄金价格大跌、巴以冲突等。不过,关于葛兰的离职,是最热门的话题,引发了全网大讨论,毕竟买他们基金的人很多。 在9月28日这一天,中欧基金发布公告称,由于工作调整的原因,葛兰同时卸任了中欧研究精选和中欧阿尔法两只基金。此前,葛兰共管理着五只基金,在卸任这两只基金后,她现在只管了3只产品。 这个消息发布出来后,网上就炸开了锅,相当于是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两颗超级重磅的炸弹,有很多文章和短视频出来,毕竟葛兰作为基金圈的顶流,关注的人很多,本身就自带超级流量。 从管理规模和持有人数量,就可以看出来。在卸任这两个产品之前,葛兰管理基金的总规模超过了700亿元,持有的基民人数也有近300万之多,大家最熟知的中欧医疗健康,基金持有人总数超过了234万。 参与讨论,确实可以吸引很多人的关注,毕竟像葛兰这种顶流,本身就有好几百万的持有人,这些人肯定是每时每刻都会关注。同时,除了自带流量之外,还有其他吸人眼球的嘈点,比如业绩不理想、业绩波动大等。 这种巨大的反差,可以说是获取流量的好时点,因此有很多的人参与讨论,并发布相关的文章和视频,这种讨论的意义还是很大的,可以倒逼行业和基金公司相好的方向发展,也是给基民做一些科普,提升自身的投资能力。 不过,在这些讨论的焦点中,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比如投资时点、基金经理选择等。不过我发现,对于基金经理的卸任和离职,很多人其实是分不清楚的,甚至是将两者混为一谈了,毕竟基金公告的解读也有一定门槛。 写的人不懂,看的人也不懂,就很容易造成混淆和误解。本期,我们就借这个由头,来聊聊关于基金经理卸任和离职这个话题,也算是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基金知识科普。 首先大家要有一个概念,就是“卸任”
      904评论
      举报
      别慌,葛兰卸任不离职,医疗基金仍然在管
    • 财经韬略财经韬略
      ·2023-09-22

      79元,带出万亿市场

      国货“一哥”茅台在刚刚成功卖出了1000万杯“茅咖”之后,9月16日,再牵手德芙巧克力,推出79元的“茅小凌酒心巧克力”套餐,包含6颗酒心巧克力,每颗含有5%的茅台酒。 而好戏还在后头。 中秋+国庆双节马上就要到了,消费市场即将迎来“狂欢时刻”,想象一下,这连续8天走亲访友,胡吃海塞的日子,对哪个行业最有利。 当然是白酒。 各大酒企已经积极备战抓住这个黄金机遇。以京东公布的《2022礼盒消费报告》为例,在酒类品类上,2022年中秋,京东酒类礼盒全渠道曝光超两亿、核心单品礼盒远超千万量级、销售同比增长超300%。去年已然如此辉煌的战绩,而今年又赶上十九年一遇的大节日,甚至有人预测,即将到来的中秋国庆,以茅台为首的白酒军团可能要迎来一波新的主升浪! 01 囤酒不如买股 买股不如囤基 那我们普通人,碰上如此盛况,除了买白酒礼品之外,还想要在这个万亿市场里赚亿点点钱,该怎么做呢?如果是土豪,建议直接购买门槛十几万的茅台股票。非土豪者,则建议选择食品饮料ETF或者ETF联接基金。 ETF(Exchange Traded Fund),即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是一种将紧密跟踪某种指数的被动基金。ETF联接基金则是投资对应ETF的一种指数基金。两者区别在于ETF为场内交易,起始份额100份,门槛较高,而ETF联接基金为场外基金,1元起购,没有门槛限制。食品饮料EFT或者ETF联接基金便是选取包括白酒在内,乳制品、软饮料、啤酒、酱油等行业的上市公司股票作为成份股的指数基金。 那为什么不直接买白酒ETF基金呢?首先,市场上并没有白酒ETF,根据监管要求,非宽基股票指数的,成分证券数量不低于30只,而已上市的白酒股票只有20只,所以无法成立白酒ETF。虽然有跟踪白酒指数的基金,但由于白酒股票的数量较少,仅投资白酒指数造成的波动和风险较大,无法给投资人一个稳健的回报,所以这里我们更推荐均衡配置的食
      898评论
      举报
      79元,带出万亿市场
    • 财经韬略财经韬略
      ·2023-09-16

      近期,还会有哪些利好?

      今天的话题是:年底之前还可能有哪些利好。 昨天晚上,央行突然宣布:从今天(9月15日)开始,再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 此次降准,大约可以释放5000到6000亿元的基础货币,在当前货币乘数高达8.11的情况下,最多可以衍生出接近4.8万亿元的广义货币M2。 降准,可以继续提升货币乘数。所谓货币乘数,就是市场中每新增1块钱基础货币,可以衍生出多少“可以使用的钱”。 比如我存1万元到银行,银行把其中9000元贷款给甲,则我的1万元就通过银行体系变成了可以使用的1.9万元。而且,还可以继续衍生下去,并按照存款准备金率逐步衰减。 目前已出台的众多利好,足以让经济迈入增长的新周期吗?年底之前还会出哪些利好? 我之前在文章里讲过,最近几年央行无论在降准还降息上,都采取了“一个馒头掰几瓣”的方式,力度比较温柔。 下图是2007年到2015年的降息历史: 可以看出,在LPR改革之前的时代,每次降息一般是27或者25个基点,其中2008年11月全球金融风暴爆发后,央行一次降息了108个基点,相当于4次正常力度的降息。 而我们最近几年,每次降息力度不过10到15个基点,大约相当于之前半次降息。 再看之前的降准: 以前每次降准(或者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往往是0.5个百分点。2008年11月,曾一次性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的降准每次是0.25个百分点,力度比之前小了很多。 迈小步、不停步,边下药边看疗效,随时准备调整治疗方案,是最近2年的“打法”。究其原因,不外乎1个原则、3个避免。 1个原则是不大水漫灌,3个避免是:避免贫富差距拉大,避免汇率显著贬值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避免重走“大基建+房地产”的老路而拖累转型升级。 但由于我们遭遇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内部、外部条件均发生重大新变化,再加上三年疫情,重启经济新周期显然需要更大力度、更长时间的“轰油门”。 所以,在
      880评论
      举报
      近期,还会有哪些利好?
    • 财经韬略财经韬略
      ·2023-08-08

      李嘉诚的“深水炸弹”,影响有多大?

      最近两天,李嘉诚在香港7折卖房的新闻刷屏了。 8月3日,长实集团发布了“亲海駅II”项目的首张价格单,共涉及132套住房,每平方英尺(10.76平方英尺相当于1平方价)价格为港币1.5万元。 其中,最便宜的开放式单位实用面积210平方呎(约合19.5平方米),扣除18%折扣后,折实售价为290万港元,折实呎价13810港元(约合14.87万港元/平方米)。这一售价比周边二手房便宜了三成,相当于7年前的价格水平! 项目俯视图:转自香港房产网 “亲海駅II”,是一个有点奇怪的楼盘名。“II”代表是第二期,“駅”是一个日本汉字;在日语中,“駅”读作eki,相当于汉语中的车站、驿站。在汉语中,读作yi。 所以,“亲海駅”可以理解为“看海的驿站、车站”。 这个楼盘位于九龙东的油塘片区,东源街8号,到启德游轮码头公园的直线距离2.5公里,到香港会展中心的直线距离6.3公里。乘坐地铁2站即可达到港岛的北角,5站到达铜锣湾。该项目部分单位有一线海景景观。 考虑到香港住房没有公摊面积,再加上景观和配套,可能比上海同类地段的房子还便宜些。 那么问题来了:李嘉诚为何突然低价抛售香港位置、配套、景观还算不错的住宅?这个举动对香港,以及内地一线城市的房价,将产生哪些影响? 下图是长实集团(01113)的股票走势图。 “亲海駅”令人震撼的价格公布后,长实集团出现了一个向下的跳空缺口,连续2个交易日维持弱势。 长实集团(01113)是李嘉诚旗下两大最重要的旗舰级上市公司,另外一家是代码00001的“长和”。 2015年到2017年,李嘉诚对两个旗舰公司进行过一轮重组、两轮更名,让不少人对他旗下公司的名称一头雾水,至今辨别不清。 2015年1月之前,两家旗舰公司分别是长实集团、和记黄埔。由于两家公司都有地产业务,有交叉和竞争关系,所以需要重组。根据重组方案: 1、 新成立的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
      1,179评论
      举报
      李嘉诚的“深水炸弹”,影响有多大?
    • 财经韬略财经韬略
      ·2023-03-10

      首家出险房企今日复牌,“不死鸟”佳兆业释放翻盘信号?

      停牌10个多月,终于率先复牌。 3月9日晚间,佳兆业发布2021年度业绩报告及2022上半年业绩报告,达成全部复牌条件。今日上午9时起,其正式在港交所恢复买卖。 要知道,从去年3月开始停牌的内房股达17家,按照港交所18个月停牌期计算,这些房企将在今年9月面临摘牌退市的风险。 这些内房股中,佳兆业是2023年第一家复牌的出险房企,其能成功复牌,说明风险化解已经取得重大突破。 关键在于,佳兆业为何能率先复牌,有没有能力上演涅槃重生?我们来深入剖析一下。 01 这两年,整个房地产行业艰难前行,2月初,武汉将房地产行业归类为“困难行业”算是侧面的一个佐证。 房企的经营状况确实“很难”。据A股上市房企发布的2022年业绩预告显示,有36家预计亏损,约7成房企净利润同比下滑。与此同时,房企债务违约、项目延迟交付等风险频出,对停牌内房股来说,加速处理债务更是急需直面的关键课题。 佳兆业也莫不如此,2022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报告期内,佳兆业营业收入较2021年同期减少55.3%,毛利较2021年同期减少75.1%。同时,2022年上半年,佳兆业金融资产公平值、汇兑亏损,也影响了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 为助力房企纾困,国家相关部门持续发力,出台“金融16条”、融资“三箭齐发”和“内保外贷”等政策,缓解了部分内房股的资金压力。 其中,去年7月,国家设立了一项3000亿房地产基金,用来支持12家出险房企和部分地方政府新近选定的其他房企。据媒体报道,这12家房企中就包括佳兆业。 国家和地方助力之外,最关键的还是出险房企“自救”。比如,在财富兑付方面,一年多来,佳兆业坚持现金兑付不间断,还在2022年底推出实物抵款方案,且是用低于市场价的现房相抵。 值得注意的是,出险房企“自救”并非孤军奋战,在房地产纾困方面,目前以政府、金融机构与房企三方合力的模式居多,被网友形象地称为房企纾困“互助者联盟”。
      2,4336
      举报
      首家出险房企今日复牌,“不死鸟”佳兆业释放翻盘信号?
    • 财经韬略财经韬略
      ·2023-02-28

      15年免费教育,能刺激生育吗?

      人口话题,大家一直非常关心。 今天,全国政协委员甘华田建议,为第三孩提供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的免费教育,以更有效地鼓励生育。 应该说,15年免费教育的建议不错,想法的初衷也是好的,但有人认为,其中还有一些bug存在。 比如,鼓励生育应从一胎实行,否则三胎从何而来?愿意生第三孩的,免费教育并不是根本问题。 其中原委我们来剖析一下。 01 根据甘教授的观点,目前,二孩、三孩政策不如预期,人们不愿意生的原因有很多,教育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拦路虎。 此话不假。 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双独二孩”(2011年)、“单独二孩”(2013年)、 “全面二孩”(2015年)和“实施三孩生育政策”(2021年)。 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人口反弹,然而,生育形势仍未能得到扭转。 2017年至今,6年时间全国仅净增1164万人口,不及高峰时期一年的净增人口。 那么,在我国,养娃到底有多贵? 和国外相比,把一个孩子抚养到年满18岁所花的成本相对于人均GDP的倍数,中国是6.9倍。 这个数据,不仅远高于欧美,澳大利亚(2.08)、法国(2.24)、瑞典(2.91)、德国(3.64)和美国(4.11); 还高于人口同负增长的日本(4.26),仅次于韩国(7.79)。 从具体金额看,《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2版》显示,全国家庭0~17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48.5万元,养到大学,再加14万多。 因此,全国家庭从0岁至大学本科毕业的养娃成本平均为62.7万元。 该报告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居民收入、消费支出数据及各种物价来估算各种育儿费用,有一定说服力。 其中,城市家庭平均每年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支出,占家庭子女总支出的76.1%,占家庭总支出的35.1%,占家庭总收入的30.1%。(数据来源: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中国义务教育阶段城市家庭子女教育成本研究课题组”) 可以说,中国家庭的教育支出甚至
      2,3552
      举报
      15年免费教育,能刺激生育吗?
    • 财经韬略财经韬略
      ·2023-02-22

      长江中游城市群:扩容了,座次变了!

      城市群、都市圈的合作年年有,今年特别多。2月21日,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召开了一个重要会议。会上,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四省会城市,签署三年合作行动计划等文件,洽谈了28项跨省合作及12项都市圈合作事宜。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新征程,正式拉开了序幕。四省会城市,力争在基础设施、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公共服务等领域落实一体化发展。关键文件就签了好多个,包括《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合作行动计划(2023-202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一码通域”合作框架协议》《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法律服务异地协作框架协议》等。四省会城市还与十二个观察员城市共同签署《长江中游城市群2023年重点合作事项》。十二个观察员城市为:黄石、岳阳、安庆、九江、黄冈、株洲、铜陵、抚州、咸宁、湘潭、六安、宜春。这些城市,在接下来的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将会优先获得交通、产业方面的利好。01这次四个省会城市开会,最大的看点是什么呢?关键词,扩容。我们都知道,国家批复的长江中游城市群,一直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三核”,以武汉都市圈、环长株潭都市圈、环鄱阳湖都市圈为主体,三个都市圈共同形成一个特大型城市群。而合肥,原属于长三角城市群,地理位置上更靠近沿江发展带。这次四省会城市开会,直接把原属于长三角的合肥加入进来,四个省会都市圈形成一个大的长江中游城市群。这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已实质性扩容。长江中游“龙腰”的地位越来越稳固了,中部崛起大戏也越来越精彩。对合肥来讲,现在它既能和长三角牵手,又能和长江中游省会城市协同,属于灵活运用区位优势,左右逢源发展的典型代表。这也意味着,中部独大的武汉,将面临与合肥的竞合发展。02扩容之后,长江中游城市群各省会城市的座次改变了。从经济指标看,四个城市,孰强孰弱?数据显示,2022年,四市经济总量已达5.2万亿元,资金总量达10.5万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259亿元,社会消费
      2,3536
      举报
      长江中游城市群:扩容了,座次变了!
    • 财经韬略财经韬略
      ·2023-02-06

      大湾区,最大的利好来了!

      今天(2月6日)零时起,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全面恢复。 由港澳入境人士,只要无7天国外旅居史,均可免检且没有人数限制。 同时,内地赴港澳出境游同步恢复,两地旅游经营活动将全面正常化。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及连接中国和世界的优越门户,香港既是世界最大的人民币离岸结算中心,又是中国经济跟外部世界之间的超级联络人。 随着全面通关恢复,港澳与大湾区的关系有望出现爆发式增长,同时,粤港澳“9+2”超级城市天团重返世界的时刻到了。 这个区域面积5.6万平方公里,人口7000万的世界最大湾区,迎来大利好。 01 对港澳地区而言,通关恢复后,内地旅客入境人次将逐渐恢复至疫情前,为当地餐饮零售和旅游消费带来巨大反弹动力。 受疫情影响,内地与香港人员往来受限的3年中,通关人数百倍级减少。 来源: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据香港特区政府入境事务处统计,2019年,香港全年的内地出入境旅客人次为1.6亿,2020年开始锐减至270.6万,2021年更是跌至冰点,仅6.57万人。 2019年,澳门全年的内地出入境旅客人次为2700万,2020年内地访澳旅客减少至475.4万,2021年回升至704.5万,2022年又减少至510.5万。 2003年非典,让香港失业率飙升至百分之八,随后中央政府开放内地旅客“自由行”。 赴港旅游人数大幅上升,到访香港的内地人士从2002年的683万人次攀升至2018年的5104万人,香港旅游业迎来十年高速增长黄金时期。 此次疫情对港澳旅游业的冲击远超过非典时期,全面通关恢复后,取消旅游限制,将直接促进内地旅客数量回升,进而带动港澳旅游酒店、餐饮、购物、娱乐等产业发展。 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春节假期中(1月21日至1月27日),入境香港人数超过65万人。 在线旅游平台显示,自全面通关消息发布起半小时内,往返香港机票瞬时搜索量增长7倍,澳门旅游搜索热度上涨324%。 港澳当地政府
      1,857评论
      举报
      大湾区,最大的利好来了!
    • 财经韬略财经韬略
      ·2022-12-02

      用低于市场价的现房抵债,这家房企拿出了诚意

      最近,从 “金融16条”、“万亿级输血”再到“房企A股融资的放开”,密集的利好政策让人目不暇接。 我们可以预见楼市的复苏、信心的恢复和需求端的重振,但,倒下的房企还能自救吗? 在这样的非常时期,一家房企能否自救,最核心的还是能力如何,责任如何,以何种姿态去应对危机。 近期,佳兆业官微连续发布三则公告,加快锦恒财富产品兑付,被解读为用行动释放最大诚意。 11月14日,佳兆业官微发布《关于调整锦恒财富产品兑付方案的公告》,提出推动可落地的实物抵债等多元化兑付方式。 公告称,公司抵债资产以国内住宅、别墅、商铺为主,以相关债权资产包和相关城市更新项目收益权为补充。 11月30日,佳兆业官微发布《锦恒财富产品实物抵款方案》,根据方案,抵款金额为截至本公告发布之日合同约定仍未兑付的财富产品本金,以及截止2022年11月14日已产生相应利息,可冲抵房源尾款。   投资人未兑付本金超出房源尾款时,优先冲抵本金,剩余未抵本金按最新现金兑付方案继续实施兑付,已产生的利息待全部投资人本金兑付完成后另行安排。 投资人未兑付本金及已产生利息抵房后,利息部分仍有余额,待全部投资人本金兑付完成后另行安排。投资人未兑付本金及已产生利息少于房源尾款时,需在网签前补足房款余额。   抵款方式上,投资人可用本人或指定第三方的名义进行抵房。抵房人需具备房源所在地区的购房资格。一份财富投资合同最多可抵一套房源。   允许多份财富投资合同金额归集抵同一房源,允许同一投资人不同财富投资合同资金归集抵同一房源,抵款后剩余未抵金额将归集至一份财富投资合同。 12月2日,佳兆业官微再发布《关于锦恒财富产品实物抵款相关问题的答复》,一些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如下图所示。 并且12月2日已经启动线上登记,佳兆业会积极回应投资人关切,全力保障抵房工作顺利进行。 向下滑动可查看更多 图片来源:佳兆业集团控股微信公众号 佳兆业这份“以房抵
      2,5345
      举报
      用低于市场价的现房抵债,这家房企拿出了诚意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