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极越汽车的崩盘事件引发了轩然大波。作为百度和吉利联手打造的新兴车企,极越原本被寄予厚望,然而却最终走向了破产边缘。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家曾经备受关注的车企迅速崩塌?百度和吉利这两大股东又为何在关键时刻选择“弃坑”? 极越的崩盘,首先让数千名员工和众多消费者成为最大受害者。12月12日下午,极越CEO夏一平在上海总部被数百名愤怒的员工围堵,员工们要求公司偿还拖欠的工资和社保,甚至有人要求夏一平交出护照。更令人担忧的是,消费者在购车后可能面临售后服务缺失、质量问题无人负责的困境。极越曾高调承诺的“终身三电免费质保”、“终身免费充电”等优惠政策,如今却可能成为一纸空文,消费者权益得不到任何保障。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也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品牌声誉和市场信任度。 极越自成立以来,凭借百度和吉利的资金支持,月销量从200台飙升至2500台,短时间内实现了惊人的增长。然而,这背后的高速扩张却掩盖了公司在财务和管理上的诸多隐患。 极越在新车研发和市场推广上的巨额投入,使得公司运营成本居高不下。虽然短期内销量猛增,但长期来看,缺乏足够的资金保障和技术支持,难以维持高强度的市场竞争。CFO刘吉宁的突然离职、应付账款的大量积压、对外供应商的拖欠付款等问题,进一步暴露了公司在资金链管理上的严重漏洞。 百度和吉利作为极越的主要股东,最初给予了大量资金支持。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内部问题的显现,双方逐渐失去了耐心和信心。百度在智能驾驶和大模型领域的资源调配需求加大,而吉利则在自身战略调整中,逐步减少了对极越的支持力度。当这两大股东在关键时刻选择撤资或减少支持,极越便失去了维持高强度运营的基础,最终走向崩盘。 极越的崩盘不仅是企业自身的问题,更反映出百度与吉利在战略上的博弈与失衡。 百度的战略转移 作为科技巨头,百度近年来在大模型和智能驾驶领域投入巨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