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吉利联手失败?极越崩盘背后的股东博弈解析

新能源躺赢
12-13

最近,极越汽车的崩盘事件引发了轩然大波。作为百度和吉利联手打造的新兴车企,极越原本被寄予厚望,然而却最终走向了破产边缘。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家曾经备受关注的车企迅速崩塌?百度和吉利这两大股东又为何在关键时刻选择“弃坑”?

极越的崩盘,首先让数千名员工和众多消费者成为最大受害者。12月12日下午,极越CEO夏一平在上海总部被数百名愤怒的员工围堵,员工们要求公司偿还拖欠的工资和社保,甚至有人要求夏一平交出护照。更令人担忧的是,消费者在购车后可能面临售后服务缺失、质量问题无人负责的困境。极越曾高调承诺的“终身三电免费质保”、“终身免费充电”等优惠政策,如今却可能成为一纸空文,消费者权益得不到任何保障。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也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品牌声誉和市场信任度。 

极越自成立以来,凭借百度和吉利的资金支持,月销量从200台飙升至2500台,短时间内实现了惊人的增长。然而,这背后的高速扩张却掩盖了公司在财务和管理上的诸多隐患。

极越在新车研发和市场推广上的巨额投入,使得公司运营成本居高不下。虽然短期内销量猛增,但长期来看,缺乏足够的资金保障和技术支持,难以维持高强度的市场竞争。CFO刘吉宁的突然离职、应付账款的大量积压、对外供应商的拖欠付款等问题,进一步暴露了公司在资金链管理上的严重漏洞。

百度和吉利作为极越的主要股东,最初给予了大量资金支持。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内部问题的显现,双方逐渐失去了耐心和信心。百度在智能驾驶和大模型领域的资源调配需求加大,而吉利则在自身战略调整中,逐步减少了对极越的支持力度。当这两大股东在关键时刻选择撤资或减少支持,极越便失去了维持高强度运营的基础,最终走向崩盘。 

极越的崩盘不仅是企业自身的问题,更反映出百度与吉利在战略上的博弈与失衡。 

百度的战略转移

作为科技巨头,百度近年来在大模型和智能驾驶领域投入巨资,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内部资源分配的压力,其对极越的支持逐渐减少。百度内部资源有限,优先支持那些战略上更为重要和确定的项目,使得极越在资金和技术上的依赖无法得到持续满足。 

吉利的战略聚焦

吉利作为传统车企,近年来也在进行战略调整,聚焦核心业务,减少对非核心项目的投入。随着吉利发布《台州宣言》,强调“战略聚焦”,砍去重复的营销、采购等投入,极越作为其控股子品牌,难以获得足够的资源支持,逐渐被边缘化。 

股东利益的冲突

百度和吉利在极越的战略定位上存在明显分歧。百度更倾向于将极越作为技术供应商,专注于智能驾驶技术的输出,而吉利则希望极越能够在市场上取得更高的销量和市场份额。这种利益上的冲突,最终导致两大股东在关键时刻选择不同的支持路径,极越在缺乏统一战略支持的情况下,难以继续维持高强度运营,走向崩盘。 

极越的崩盘,为投资者和消费者敲响了警钟。在某些车企销量突飞猛进的时候,往往会有其他车企默默承受崩盘的后果。作为投资者和消费者,我们需要从中汲取宝贵的教训,避免踩雷。

警惕新创业品牌的高性价比车:高性价比固然吸引人,但背后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和技术保障,是需要考量的关键。一味追求低价,忽视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往往难以长久。

留意品牌成立时间与销量表现:品牌成立时间短,月销量低迷,说明其市场认可度和竞争力存在问题。这样的品牌往往缺乏稳定的市场基础,存在较高的经营风险。

观察股东结构与支持力度:了解企业的股东背景及其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在关键时刻股东是否愿意继续注资和支持,是判断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极越的崩盘事件,不仅揭示了其自身管理和财务上的严重问题,也反映出百度与吉利在战略上的博弈与失衡。作为投资者,需深入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股东结构,避免盲目跟风投资。作为消费者,购车时应选择信誉良好、售后服务完善的品牌,避免因一时的高性价比诱惑而忽视长期的使用体验和保障。

$百度(BIDU)$ $吉利汽车(00175)$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