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的小作文,特朗普的多变,给散户和小规模资金带来的回水和抄底的激情。然而,高盛等华尔街交易高管指出,上周超预期的关税政策如果持续实施,短期内将不可避免引发六重冲击波: 增长震荡:企业扩张计划被迫急刹车。 盈利震荡:上市公司利润遭全面挤压。 毛利震荡:成本上升吞噬企业利润空间。 模式震荡:数十年建立的全球商业模式面临重构。 地缘震荡:国际关系网重新洗牌。 供应链震荡:从原材料到物流全链条紊乱。 这些已经造成了市场动荡,而我们还在震荡中心打转... 市场现形记 之前把关税当“唬人把戏”的市场现在傻眼了。虽然美国服务型经济基础还在,10年期国债收益率走低预示美联储可能降息,政府债务压力稍缓,消费者长期借贷成本降低,但这些都盖不住“关税解放日”将带来的深度创伤。周末不但没等来政策松口,反而听到“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的强硬表态。 图表1: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 图表2:AAII散户投资人情绪指数 从周一和周二的整体表现来看,现在整个市场就像在玩“希望交易”,市场突然转向,靠纯洁的希望,而等着日本/以色列/欧盟/英国/越南哪个能和美国达成贸易协议,或者关税政策延迟,好让大家重回“把关税当谈判筹码”的幻想里。 老百姓都能看懂的逻辑 关税这魔鬼对短期贸易百害无一利:中国大概率立即实施反制、全球商品库存价格乱套、消费者信心崩盘...哪还有企业敢大干快上?就算关税真的导致制造业回流,企业要重组几十年的生态体系——工厂搬迁、税务重组、工人安置,样样都是烧钱的主。周末的高盛、美银等华尔街研报里全是这类对比:“同样产品在美国造比在越南贵X倍,在中国贵Y倍”。正如我们在昨日直播中提到,美国丧失的60%的产业链,基于对低成本国家的长期毒瘾般依赖,已经难以逆转。 现实困境三重奏 01 物价难题:抢购潮已推高价格,但成本该谁扛? •政府赤字严重没法大额补贴 •美联储降息能缓解债务却兜不了底 •企业咬牙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