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风财经
疾风财经
有温度、有态度、有速度的商业新媒体,解读财经事件
IP属地:未知
0关注
12粉丝
0主题
0勋章

2024年A股第一场“敌意收购”始末

青岛海信集团夺走了石家庄科林电气控制权 7月3日,石家庄科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603050.SH,下称“科林电气”)发布公告,称青岛海信网络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信网能”)要约收购公司股份交割完成。此公告发布意味着一波三折的“科林电气股权争夺战”,落下了帷幕。 截至7月8日收盘,科林电气股价报收23.5元/股,今年以来股价上涨59.09%。 1 “门口的野蛮人”or 战略投资者 2024年3月18日下午,科林电气的总部大门外发生了一场争执。把守大门的保安试图把到访的海信集团高级副总裁汤业国和海信网能总经理史文伯一行人堵在门外。 “ 我们去上市公司证券部递交权益变动报告书原件,既是海信网能作为信息披露义务人的基本权利,更是法定义务,但张成锁先生却百般阻挠,命令门卫堵住大门,不让我们进入,禁止证券部工作人员、董秘向交易所递交海信网能的信息披露文件。 ” 史文伯事后接受媒体采访时依旧心绪难平。 争执持续了好一会,科林电气总经理屈国旺赶了过来,把海信一行人带去总部三楼。 于是科林电气当晚发布公告称:海信网能从科林电气副董事长李砚如、董事兼总裁屈国旺手中收购公司3.19%的股份,两位高管还将9.57%表决权全部委托给海信网能。转让后,海信网能持有公司股票的10.07%,合计持有表决权19.64%。 至此,海信网能超过了持11.07%科林电气表决权的董事长张成锁,成为科林电气第一大股东。 海信网能同时宣布,未来12个月内将继续增持不低于6%的股份,还将重新提名新一届董事候选人,然后由董事会任命高管人员。 “对于这次海信网能的‘偷袭’,和所有人一样,我也是看到公告以后才知晓的。”在后来接受石家庄当地媒体采访时,张成锁否认双方在3月18日进行过正式会谈。而他在科林电气总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同样强调海信网能相关举动是“野蛮人”的偷袭行径,在启动收购前没有与其
2024年A股第一场“敌意收购”始末

星巴克正在失去中国

品牌祛魅影响了星巴克在华业绩 星巴克创始人舒尔茨曾说过,星巴克的未来就在中国市场。进入中国市场后,凭借其独特的品牌魅力和高品质的咖啡体验,星巴克迅速成为都市白领和年轻人热衷的时尚消费地标。然而时间流转,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光环似乎已然悄悄褪色。 数据不会撒谎。2024年Q1财报显示,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门店销售额同比下降11%,远超于市场预期的下降1.64%。 01 绿色人鱼的小资神话 1999年1月,星巴克的中国内地首家门店在北京国贸中心正式开业。随着绿色的双尾美人鱼标志首次在中国街头亮起,这个来自美国的品牌,开启了在中国土地扎根,成为都市小资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符号。 回溯星巴克在中国的发展路线,“高端”始终是绕不过的关键词。选址上,星巴克选择经济发达,对国际品牌接受度较高的一线城市为起点。目标人群上,星巴克从高档写字楼的商务人士到高端商场消费者,作为首选的核心用户。 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提出过“第三空间”概念——把咖啡店视为家与办公场所以外的社交空间。简而言之,咖啡+环境+气氛组,共同构成了星巴克“第三空间”的奥秘。 然而“第三空间”的概念和“高端”的定位交织在一起,让中国市场的星巴克变了“味道”。千禧年初,一篇名为《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的文章火遍大江南北。“跨越阶层”的隐喻,赋予了星巴克别样的品牌内涵。 随着中国经济腾飞,中国消费者对于咖啡文化的接受度也不断提高,星巴克开始积极扩张。从2006年2018年,全国星巴克门店数量呈现指数级增长。继续在一线城市开设门店的同时,星巴克也开始向二线和部分三线城市拓展。至今,星巴克在中国总门店数已突破7000家。 长期以来,星巴克在咖啡市场一直是标杆般存在。然而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这一点在星巴克身上,也毫不例外。 瑞幸咖啡横空出世,毫不留情地粉碎了星巴克十
星巴克正在失去中国

妙可蓝多上半年扣非净利润同比暴涨20倍

10元广告换1元利润还能赚这么多钱,真不容易 发布中报业绩预增公告后,妙可蓝多(600882.SH)股价反弹了! 从7月9日开盘价11.95元/股计算,截至7月17日收盘价13.78元/股,短短7个交易日,妙可蓝多股价上涨了幅度接近15%,同期上证指数涨幅不到1.5%。号称“中国奶酪第一股”的妙可蓝多,难道要翻身了么? 在这则公告中,妙可蓝多称“预计2024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500.00-9,000.00万元,同比增长约 128%-21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500.00-7,000.00万元,与上年同期275.72万元同比增加4,224.28-6,724.28 万元,同比增长约1,532%-2,439%”。虽然预增数据还未经会计审计,但一旦落实,对于妙可蓝多的投资者来说,无疑是个难得的好消息。 2021年,妙可蓝多以30.8%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奶酪第一品牌,一时风光无两。然而其股价在2021年5月25日触及84.50元/股后,反转掉头,一路震荡向下。今年2月6日,妙可蓝多股价一度触及11.00元/股,三年股价跌幅超过85%。 股价大跌的背后,是业绩滑坡,是行业整体承压,是“反式脂肪酸”争议,这些都是压在妙可蓝多股价上的“大山”。 01 “奶酪茅”靠广告赚钱? 2018年之前,妙可蓝多在国内奶酪消费市场并不怎么起眼。 彼时,国内奶酪消费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三的品牌均是外来品牌。其中百吉福(法国)28.3%、乐芝牛(法国)7.7%、恒天然Fonterra安佳(新西兰)7.0%。妙可蓝多仅为3.9%,与头部品牌差距明显。 外来品牌虽然占据奶酪市场大头,但对中国市场的营销不够重视,没有太大危机感。对于不太了解奶酪的大众消费者来说,品牌之间没有本质区别,消费者买哪个不买哪个并没有清晰认知。 正因如此,这给妙可蓝多提供了“弯道超
妙可蓝多上半年扣非净利润同比暴涨20倍

顺丰国际化进程加速 再次提交赴港上市申请

6月29日,顺丰控股(002352.SZ)对外公告称已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此前,顺丰控股公告称已收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关于顺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 根据港交所上市规则,企业需在聆讯审批日期至少4个营业日之前需提交“备案通知书”,这意味着顺丰已获得了香港上市聆讯的前置条件,很快进入上市聆讯阶段。 如果进展顺利,顺丰将成为快递行业首家“A+H”的上市公司。目前,顺丰掌门人王卫旗下已有顺丰控股、顺丰同城(09699.HK)、顺丰房托(02191.HK)、嘉里物流(00636.HK)四大上市公司。顺丰香港上市后,王卫将收获第4家港股上市公司。 价格内卷成为出海导火索 顺丰的赴港上市计划起源于去年8月,彼时顺丰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发行6.25亿股股票并在港交所上市。 在去年顺丰控股的中期业绩会上,“国际化”是顺丰创始人王卫提的最多的一个词: “赴港上市是出于国际化的长远考虑,最主要目的是利用全球化资本,实现规模快速扩张。因为很多巨头都是快速扩张形成规模,顺丰要走的路也一样,需要一个国际化的资本平台。” 而赴港上市与国际化背后逻辑,与近几年国内快递行业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 在国内快递市场饱和,同行价格极致的内卷下,快递行业赚钱越来越难。 进入2024年,我国快递业务量依旧稳步发展。根据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320.7亿件,同比增长19.4%。但平均单票收入为9.1元/件,同比下滑4.3%。 通过最近一期上市物流企业单票收入数据来看,快递公司单票收入均呈下降趋势,除了顺丰之外,大多数快递公司一单快递只能赚2块多。 制图:疾风财经 数源:上市物流企业公告 就算主打中高端赛道,以服务和时效称道的顺丰,也在价格内卷竞争中面临增长乏力的困局。 在年报中,顺丰将核心业务分为时效快递、经济快递、快运、冷运及医药
顺丰国际化进程加速 再次提交赴港上市申请

股价创4年新低 隆基绿能独家回应市场争议

6月25日,隆基绿能(601012.SH)股价报收14.44元/股,盘中一度下探14.31元,创下4年新低。2022年5月16日,“隆基股份”正式更名为“隆基绿能”。更名后的隆基绿能,越来越“绿”。如果从2021年11月1日隆基绿能股价高点72.55元/股为起点计算,不到三年时间,该股跌幅高达78.49%,最大回撤80.28%。 隆基绿能股价走势图 6月6日晚间,隆基绿能发布公告,计划公开发行公司债券,总额不超过100亿元。本次公司债券拟在获得中国证监会注册登记后14个月有效期内分期发行。自2012年上市至今,隆基绿能共计募资393.91亿元。 此次百亿融资,为隆基绿能最大规模的单次融资项目。此前,隆基绿能还陷入裁员和停产的舆论旋涡。 “隆基绿能子公司发裁员通知,给员工三种选择:离职,赔偿N+1;每月发2150元*75%”; “公司在马来西亚的组件厂,本周开始逐步关停;隆基在越南电池片工厂的五条产线,已全部停工”。 一面是裁员降薪停产,一面是最大规模百亿融资,隆基绿能究竟怎么了? 疾风财经从隆基绿能证券部工作人员处了解到,上述裁员通知、降薪通知系谣传,主要是子公司内部季节性正常排产调整。而本次发行100亿债券,主要用于“泰睿”硅片、BC二代电池等先进产能建设等,通过新技术加速实现 BC 等新技术的产业迭代。 01 百亿融资为BC先进产能 隆基绿能是一家光伏垂直一体化企业,主营业务包含硅片、电池、组件等全产业链产品。 2023年报显示,公司硅片出货125.42GW,同比增长 47.45%,连续九年单晶硅片全球出货量第一。其电池对外销售为5.90GW;组件出货67.52GW,同比增长 44.40%。 长期以来,光能转换效率是推动光伏产业迭代的重要因素之一,光伏技术路线也是基于此发展而来。从最早的铝背场技术(电池转换率15%-20%)到主流PERC技术(
股价创4年新低 隆基绿能独家回应市场争议

懂车帝先走一步

走“KOL路线”的车企老板将对懂车帝形成挑战 近日有消息称,字节跳动旗下汽车信息和交易平台“懂车帝”将赴美上市,并计划在preIPO轮融资7-8亿美元。据媒体报道,本轮融资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领投,股东KKR和泛大西洋资本也将参与。 如果消息属实,这将是懂车帝成立7年来的首次融资,投后估值将达到30亿美元。 若懂车帝顺利上市,这将是字节跳动旗下业务在二级市场的首秀。对于堪称一级市场“巨物”的字节系来说,其意义不言而喻。 01 为什么是懂车帝? 2021年11月,字节跳动重新梳理了业务组织架构。抖音、大力教育、飞书、火山引擎、朝夕光年和TikTok成为六大一级业务部门。3年过去,六大业务部门的发展各有不同。 被美国折腾得欲仙欲死的TikTok自不必说。作为公司营收命脉的抖音也在谨慎前行。朝夕光年经历了业务和团队收缩,还在等待字节高层对游戏业务的最终定位。而大力教育在经历了2021年“双减”新规后,已关闭大量业务,前景不明。 火山引擎作为字节的AI战略的基石,在大模型赛道的表现还需些时日来证明。2B业务飞书在今年3月宣布适当精简规模,基于现阶段企业服务市场的竞争情况,独立融资上市似乎也是遥遥无期。 于是,懂车帝无论从赛道、营收现金流、前景等方面都是最佳之选。早在今年年初,懂车帝就已完成工商信息变更,公司大股东今日头条变更为厦门懂车族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00%。字节跳动表示,成立独立公司旨在支持懂车帝的持续成长和业务拓展。不到半年,独立后的懂车帝就进入IPO倒计时。 懂车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今日头条汽车频道,是字节系元老级人物张利东内部推动孵化的项目。2017年懂车帝作为独立App正式上线;2018年1月,今日头条的汽车频道正式更名为懂车帝频道;2019年10月,懂车帝上线汽车直播。 据网络公开数据显示,懂车帝用户已达千万级别,与汽车之家、易车同居第一梯队
懂车帝先走一步

章子怡:八年弃夫八年杀夫

八年前,《酱园弄》刚刚立项,陈可辛对投资方表示,章子怡是该片女主角的唯一选择。 八年后,《酱园弄》亮相戛纳,业内人士和影迷公认,章子怡确实是女主角的最佳人选。 《酱园弄》改编自民国四大奇案之一的“酱园弄杀夫案”,真实故事中波澜壮阔的时代,命运与鲜活的众生群像交织构成了影片独具特色的传奇色彩。 巧合的是,《酱园弄》从筹备到拍摄历时八年之久,正好覆盖了章子怡的八年婚姻历程。 戏里杀夫,戏外弃夫。“这8年也经历了很多。有趣的、无趣的、有意义的、无价值的,都经历过。”章子怡感慨道。 年少成名情路坎坷 章子怡,1979年出生于中国北京,自幼便展现出了对表演的热爱和天赋。凭借出色的演技和不懈的努力,她初涉影坛便崭露头角,迅速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明星。 1998年 年仅19岁的章子怡出演电影《我的父亲母亲》,凭借该片获得第2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入围金鸡奖最佳女主角。 1999年 20岁的章子怡出演电影《卧虎藏龙》“玉娇龙”一角,凭借该角色获得美国独立精神奖最佳女配角奖、第13届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最佳新人奖等多个奖项,入围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女配角、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金马奖最佳女主角。 2004年 章子怡主演的武侠电影《十面埋伏》上映,凭借该片获得第11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女演员奖。2005年作为颁奖嘉宾出席奥斯卡颁奖礼,成为奥斯卡终身评委;同年凭借电影《2046》获得第2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 2013年 章子怡主演的动作电影《一代宗师》上映,凭借该片获得第5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第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第3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等多个奖项。 和辉煌的演艺生涯相比,章子怡的感情经历却不太顺利。 早年,章子怡与香港霍家子弟霍启山有过一段短暂的恋情。随后,章子怡闯荡好莱坞期间与外籍男友Vivi Nevo相识并相恋
章子怡:八年弃夫八年杀夫

落入增长陷阱的Lululemon

千元瑜伽裤是智商税吗? 靠卖均价千元的女性瑜伽服,Lululemon一度成为备受追捧的运动休闲品牌,市值脚踩阿迪达斯,直追耐克。 可随着本土新品牌崛起,Lululemon北美瑜伽圈霸主的地位正岌岌可危。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Lululemon北美市场营收增速仅为3.5%。 年初至今40%的股价跌幅,让Lululemon成了开年以来表现最差的“标普500”成分股。截至6月6日美股收盘,其最新股价为323.03美元/股,市值为387亿美元。 面对稍显疲软的北美市场,Lululemon CEO选择寄希望于中国等其他市场。 不过,Lululemon在中国市场也面临着山寨、代工和平替的狙击,曾经引以为傲的面料与设计正不断被模仿与复刻。护城河已破,Lululemon如何扭转发展困境? 高端瑜伽裤被围剿 产品方面,Lululemon以凸显曲线的剪裁、透气吸汗的面料绕过阿迪、耐克,成功弯道超车;品牌方面,它是都市炫耀性消费的新物质化象征,是中产阶级彰显个性和身份的文化资本。 Lululemon借此让瑜伽服这一品类完成了从运动向日常、时尚的华丽转身,也催生一波汹涌的购买潮。但当瑜伽服与瑜伽馆、健身房、私教这些场景概念脱离,Lululemon并不亲民的价格便很难覆盖到更广泛的大众群体。 有需求就有供应。一直走高端路线的Lululemon正在被山寨、代工和平替蚕食市场份额。各大电商平台上,百元以下的“原厂、原单”Lululemon同款琳琅满目。很多山寨店铺的商品甚至都没有材质、成分介绍,但依然不妨碍其月销上千,甚至还要限购。如果愿意再多加一两百块钱,你还能从Lululemon“原装代工厂”拿到几可乱真的专柜级产品。 作为一种消耗品,便宜多件的平替远比动辄上千的正版货更能俘获普通消费者的心。在小红书搜索Lululemon,点赞量靠前的帖子不是在分享Lululemon的平替,就是
落入增长陷阱的Lululemon

乐视和汉堡王的“失意者联盟”

一次策略性的跨行业尝试 没有996、不裁员、不加班、提前实行“四天半工作制”……在接连被贾跃亭和孙宏斌抛弃之后,背负百亿债务的乐视逐渐躺平。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贾跃亭创下“股市奇迹”的节点上——5天内法拉第未来股价最高上涨接近100倍,乐视也躺不平了。 近日乐视网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乐视乐嗨将在未来三年内自筹1亿元,以资助国际快餐品牌“汉堡王”在中国市场进一步扩张。 且不说一家科技公司和一家餐饮公司在业务上毫无关联,单单就看国内汉堡市场的竞争情况,“汉堡王”也并不轻松。汉堡王母公司RBI 的CEO Josh Kobza在2023年财报分析会上坦言,“与中国市场的消费潜力和增长前景相比,汉堡王发展得太慢了”。 放弃躺平主动出击的乐视,这次跨界合作能产生多大势能,还是得先打上问号。 乐视不等贾跃亭了 2004年,乐视网成立,在其他视频网站还在鼓吹免费的时候,贾跃亭一度表现出超人的前瞻性,开始大肆囤积版权。也正是这个颇具洞察力的操作,给后来债台高筑的乐视提供一笔稳定的收益。 尤其是不少观众津津乐道的《甄嬛传》,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乐视手中的王牌。数据显示,仅2021年,《甄嬛传》带来的会员收益就占了乐视网母公司总收益的5%。 但在2018年,乐视资金危机加剧,把《甄嬛传》的版权分销给了优酷。倘若一直独占,那么这个收益率显然还要再提一提。乐视视频官微都忍不住感慨,“如果2018年版权不被卖出,乐视现在回的血会更多,乐视视频可以安心养老。” 图源:微博 尽管乐视的版权收入一直未断,但其处境依然难言乐观。乐视的两大经营主体——乐视网视频和乐融致新,时至今天还背负着巨额债务。 据乐视网此前公布的财务数据,2019年至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分别为4.986亿元、4.680亿元、4.178亿元、3.925亿元和2.452亿元。 亏损更是惊人,数据显示,
乐视和汉堡王的“失意者联盟”

孩子王买了实控人汪建国的写字楼

这位南京富豪的百亿帝国正在经受考验 近期,上市公司孩子王(301078.SZ)的一条公告,引来了投资人的激烈情绪。 在公告中,这家主要经营母婴用品的上市公司,计划掏4.9亿元购买位于南京江宁区五星广场两栋写字楼房产,建筑面积一共2.88万平米。最近三年孩子王的净利润合计约4.29亿元,这意味着这笔交易将直接吞噬上市公司过去3年的净利润。 孩子王这次购买房产的单价大概在1.7万元/平方米,而物业所在地江宁区的写字楼平均价格约1.4万/平方米左右。市场方面,根据三方数据平台仲量联行统计,南京商业地产今年第一季度写字楼空置率为28.4%,环比下降2.5个百分点。 而此次交易的卖家南京星仁力,是孩子王实控人兼董事长汪建国实际控制的企业。 巨资买房+溢价购买+关联交易,让市场对此次交易充满了负面情绪。股民用脚投票,在孩子王的股价上实打实地“踩”了一脚。 公告后一个交易日,孩子王当日即跌6.11%,随后连续多个交易日持续下跌,截至6月6日,孩子王收报5.58元/股,已跌破上市日发行价。 01 连续“接盘”关联方资产 为何一家主营母婴产品的上市公司,要花接近5亿元购买写字楼? 按照孩子王公告的表述:由于2023年公司完成对乐友国际收购,为满足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日常经营和办公的需要,所以购买南京星仁力开发的五星广场房产作为办公使用。 而此公告又涉及了孩子王和汪建国的另一项交易。 乐友国际是孩子王在去年6月收购的一项资产。彼时孩子王公告称,将以10.4亿元收购母婴零售企业乐友国际65%股权。以当时的评估价计算,此笔交易的溢价率高达227.93%。 而当时的收购公告显示,乐友国际背后实际控制人为美国华平投资集团的CEO纪杰(Charles Kaye),而孩子王当前的第二大流通股东,同样也是纪杰的华平投资所设立的公司。 同样是溢价收购,同样是关联交易,某种程度上,
孩子王买了实控人汪建国的写字楼

股东薅了一把茅台的羊毛

稳住价格是这届领导班子的重大考验 5月29日下午,贵州茅台(600519.SH)举办了一场近几年来规模最大的股东大会。根据媒体报道称,今年茅台股东大会有超过1700人参加,人数超去年的四倍以上。 要知道,最近几年茅台办股东会的参会人数也就是300-600人左右,这次就连茅台自己都可能低估了投资者们的积极性。 临到股东会前一天,贵州茅台特地发了篇公告,称由于登记参会人数超过原定会议召开地点的会场容量,将原定的参会地点茅台国际大酒店调整到茅台会议中心。 而在股东大会人数大幅变动的背后,一些有趣的现象很值得思考。 投资者卖掉股东会伴手礼 茅台的股东大会,称得上是每年A股投资者们的固定节目。有投资者做了一个比喻:“茅台的股东会就像春晚,你知道它总是表现得很稳定,业绩不会有什么岔子,但每年该看还是得看。” 茅台开股东会的那几天,大批明星基金经理、私募大腕、各大二级市场的顶级投资机构、在A股翻云覆雨的牛散都聚集在只有十万人口的茅台镇。 茅台镇不能没有茅台,正如奥马哈不能没有伯克希尔。所以在投资圈内,茅台股东会也被称为“中国版伯克希尔股东大会”。 跟伯克希尔公司不一样的是,大多巴菲特的股东还是想从老爷子嘴里听点最新的投资趋势,为自己下一步的投资方向找找灵感。而很多参加茅台股东会的朋友们脑子里却想着一件事:怎么才能购买到原价的茅台酒。 股东会上买原价茅台酒,可以说是A股市值一哥贵州茅台的老传统了。在2019年以前,茅台几乎每年都会为来参加股东大会的投资者们发放“买酒福利”,可以凭借买酒券原价购买一箱飞天茅台。甚至在2018年召开的股东会上,除了可以平价买一箱飞天茅台之外,还可以以1699元的价格买两瓶生肖茅台,这款生肖茅台曾经被炒到过5000元。 一位茅台股东告诉疾风财经,原价买一箱放几年后一瓶就能涨到2500-3000元,从价值来看就已经翻倍。 后来,茅台自己可
股东薅了一把茅台的羊毛

穿越周期 “二师兄”涨价了

猪肉价格连涨,创2023年8月以来新高 长达一年半低位震荡后,生猪价格开启了超预期的上涨模式。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4年第22周(即2024年5月27日-5月31日),16省(直辖市)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总指数的周平均值为每公斤23.08元,环比上涨9.3%,同比上涨24.9%,较上周涨幅扩大9.8个百分点。 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总指数运行走势图 “猪周期”进入上升通道已成为市场共识。最近一个月,正虹科技自5月20日起“五连板”、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等猪肉概念股价持续回暖。 因猪价下跌导致的巨额亏损正在边际转好。看好猪肉价格后市表现,或许是投资者抢跑的原因。 1 生猪行业的“潜规则” 供需关系决定猪价涨跌。 基于此,生猪养殖行业遵循“猪周期”,即按照:猪肉供给不足、猪价上涨、生猪存栏量过度增加、猪肉供给过剩、猪价下跌、养殖亏损导致生猪存栏量过度减少、猪肉供给不足……周而复始。 在经历3年“最强猪周期”后,2021年猪价开始自47.47元/公斤高点持续下行,最低跌至16.62元/公斤。生猪上市企业陷入全面亏损。 2022年猪价反弹过程中,头部猪企也曾扭亏为盈;但好景不长,随着2023年猪价回落,猪企再次跌入亏损“泥潭”。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23年养殖户每养一头猪亏76元。“养猪大户”温氏股份亏得最多,上市猪企生猪养殖业务占比前三的牧原股份、巨星农牧、天邦食品,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43亿元、6亿元以及29亿元。其中,牧原股份自2014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亏损。 猪肉概念股业绩对比疾风财经制图 能繁母猪是猪价预测中最受关注的指标,猪价的同比变化由能繁母猪数量所主导。 面临行业持续亏损,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自2023年初开始环比下行,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15个月下滑,行业产能去化日渐加深。 农业农村部数据,截至今年3月末,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3
穿越周期 “二师兄”涨价了

靠祖传秘方,这家老字号能否四度敲钟?

同仁堂医养,正在谋求港股上市 百年老字号同仁堂,旗下子公司同仁堂医养又要准备上市了。 始创于1669年,如今已有355岁的同仁堂仍在寻求新的突破。沉浮百年,承载着历史沉淀与文化传承,同仁堂只是老字号的一个缩影。不同于全聚德、张小泉等老字号遭遇经营窘境,同仁堂始终在坚守与变化之中焕发着活力。 如若成功上市,这将是同仁堂旗下的第四个上市公司。已经上市的同仁堂、同仁堂科技、同仁堂国药专注于中医药业务,而同仁堂医养则侧重于医药养老领域。 作为中医药领域的品牌代表,同仁堂缘何想涉足养老市场? 布局大健康领域 扩张版图打下上市基础 布局医疗养老大健康市场,同仁堂已绸缪已久。2022年,中国正式进入“老龄社会”,养老是个大难题,也蕴藏了巨大的市场前景。 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同仁堂成立了产融结合平台与新领域培育平台北京同仁堂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布局医疗养老大健康领域。2019年,同仁堂医养集团正式挂牌,重点布局医养大健康领域,这也是母公司同仁堂“1+N”大健康产业版图中的一环。 然而,我国养老领域拥有相关企业36.2万家,仍缺乏成功盈利的范式,其中有持续亏损、靠输血活下去的泰康养老,也有靠药品销售支撑、养老业务贡献微薄的京东健康。对此,同仁堂又将如何打造其养老业务? 从业务来看,同仁堂医养提出以医疗、养老、内购电商、培训、膳食五大业务为核心,计划五年内规模成长到50亿级别。 在商业模式上,同仁堂医疗体系将与社区生活馆、城郊康养中心、城区康复护理中心三大业态相配合,覆盖高中低端不同功能层次。同时实现“居家—社区(社区医院、诊所和康养生活馆、社区养老站)—机构(中医院和康养综合体)”全覆盖医养模式。 早在2019年,同仁堂医养已经开始运营,包括同仁堂粹和康养中心的北京雁栖湖近郊康养中心、吉林长白山旅居康养中心以及北京首师大社区康养中心。 此外,同仁堂医养还通过
靠祖传秘方,这家老字号能否四度敲钟?

恒大汽车,退钱!

对恒大汽车来说,此事无异于雪上加霜 5月17日,恒大汽车(00708.HK)又双叒叕停牌了! 5月22日深夜,恒大汽车公告:被地方政府要求退回奖励补贴19亿元! 来源:港交所公告 这是公司2024年以来第三次停牌。 目前,恒大汽车已资不抵债,总资产为348.51亿元,总负债高达725.43亿元。市场都在关心公司是否能够持续经营,将取决于能否产生充足融资及营运现金流,或执行重组计划。 诡异的是恒大汽车停牌前,股价一度大涨超70%,停牌时收盘涨幅53.23%,市值41.21亿港元。 01 今年1-5月“停牌三次” 进入2024年以来,恒大汽车已经历三次短暂停牌,分别为—— 01 1月8日,恒大汽车公告,当天上午9时起在联交所暂停交易,此举是为了发布涉及内部消息的公告。 02 1月29日,恒大汽车发布临时停牌公告,停牌原因是中国恒大在2024年1月29日被香港高等法院下令清盘。 03 5月17日,港交所发布公告,恒大汽车于当天上午10时56分起,短暂停止买卖。 在量产与交付方面,恒大汽车自2019年成立以来,共推出恒驰5、恒驰6、恒驰7(三款车型),恒驰5已量产交付,后两者还在开发验证阶段。 疾风财经查阅财报发现,恒大汽车接近资金链断裂,亏损进一步恶化。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29亿元,而2022年为2.20亿元。 恒大汽车在财报中表示,目前现金流(1.29 亿元)可支持自2023年12月31日起不少于12个月时间。 更糟糕的是目前恒大汽车的融资活动几乎无法进行,正在进入或拟进入的外部投资相继确定退场。恒大汽车更早前于4月5日晚公告,纽顿集团首笔5亿美元的战略投资终止。 恒大汽车外聘独立审计师的一份报告称,由于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因此其可能无法在正常业务中变现其资产及清偿其负债。 02 恒大一共造了多少辆车?
恒大汽车,退钱!

良品铺子的股东们,变心了

市值蒸发8成的良品铺子,还有戏么? 去年11月,卖零食卖了10多年的上市公司良品铺子(603719.SH)换了新任董事长。 董事长杨银芬刚上任没多久就写了一封公开信。“公司目前遇到了生死考验。不变,我们真的有可能失去在牌桌上的资格。” 半年下来,良品铺子变没变姑且不说,股东们的心,似乎变了。 炙手可热的“零食第一股” 遭遇资本夺路而逃 5月18日,良品铺子连续公布了两份股东减持公告。 按照公告的说法,良品铺子第一大股东宁波汉意,以及第二大股东达永有限,计划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各自计划减持不超过1203万股,占总股本的3%。按照良品铺子现在的股价来计算,两大股东合计将卖掉约3.4亿元的股票。 这里需要提示的是,良品铺子的第一大股东宁波汉意是公司四个创业合伙人的持股平台,四人分别为前董事长杨红春、现董事长杨银芬、现董事张国强和前董事潘继红。 四人亦签署了一致行动协议,共同控制着良品铺子这一平台。 如果说宁波汉意只是实控人想要套点钱花花,那么其第二大股东的减持,可以说就是纯粹地用脚投票了。 第二大股东达永有限则归属著名风投机构今日资本,早在2010年,今日资本就成为良品铺子的“铁杆”股东。 在本次公告之前,达永有限已经多次出手减持。疾风财经统计同花顺数据,2023年5月至2024年3月,达永有限减持数量达到10次,累计减持2907万股。达永有限的持股比例由30.3%降至23.05%。 制图:疾风财经 数源:同花顺 除了今日系减持之外,高瓴资本与良品铺子实控人们的其他持股平台也曾进行了多次减持动作。 而在这一系列减持操作之前,良品铺子也算得上拿了一把“好牌”。 2020年2月,良品铺子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募资总额约4.88亿元,被誉为“零食第一股”。在上市前的股权架构中,今日资本通过达永有限对良品铺子的持股比例为33.75%,高瓴资本通过珠
良品铺子的股东们,变心了

庆余年2很火 庆余年的投资方很麻烦

轻舟难过万重山 翘首以待近五年,《庆余年》第二部姗姗来迟。男主范闲死而复生,可谓否极泰来。然而,《庆余年》的投资方之一*ST明诚(600136.SH)却面临不少麻烦。 5月24日,*ST明城发布公告,对外界提示了公司面临的四大风险。 01 关于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持续为负的风险; 02 关于公司仍将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的风险; 03 关于存在被诉讼或仲裁的风险; 04 关于申请撤销公司股票退市风险警示能否被通过存在不确定性的风险。 五年来,*ST明城经历了破产重整和管理层换血,然而笼罩在头上的退市风险依然没有出清。5月以来,多家券商发布风险警示称,*ST明诚股价涨幅较大,触及特别严重波动情形。上交所将对*ST明诚的异常交易行为进一步从严认定,从重采取暂停账户交易等监管措施。 过去一个多月里,*ST明诚股价出现连跌连涨的剧烈波动:Wind数据显示,4月15日-5月6日,*ST明诚先走出6连板的跌停,紧接着又走出7连板的涨停(*ST股涨跌停限制为5%)。截至5月23日收盘,*ST明诚收于1.71元/股,较前一日收盘价涨跌幅为0。 *ST明诚股价走势 大跌大涨后 仍有退市风险 截至5月22日,*ST明诚年内已出现22次涨停。对其涨停原因,市场分析主要有三点:一是ST板块,二是国企改革,三是一季报增长。 4月12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严格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加大退市监管力度三个方面建立对上市公司全流程、全方位的严监管体制。 受此影响,A股ST板块出现批量跌停,不少ST股前期跌幅较为惨烈。其中,*ST明诚6个交易日内累计跌幅近30%。随后,被套资金开始超跌反弹,包括*ST明诚在内的数十只*ST股开始连续涨停。 市场分析人士阿力向疾风财经指出,*ST明诚股价经历较长的平台期盘整,中
庆余年2很火 庆余年的投资方很麻烦

20连板跌停,ST阳光离退市仅一步之遥

20连板跌停,ST阳光离退市一步之遥 5月31日,ST阳光(600220)再度跌停,截至收盘股价仅为0.55元,这已经是第12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退市似乎已成定局。 来源:东方财富网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规定,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均低于人民币1元,将触及交易类退市指标,届时该股票将面临停牌退市的结局。 屋漏偏逢连夜。据公司公告称,工商银行江阴支行以公司财务状况恶化为由,已向法院申请冻结了ST阳光、阳光集团及实控人陆克平、郁琴芬等银行存款9990万元。 目前,ST阳光共有12个人民币账户、5个美元账户被冻结,合计被冻结金额折合人民币约为1752.32万元,占最近一个经审计的会计年度货币资金余额的22.97%。 压死骆驼的,还有此前的天价罚单。 5月初,ST阳光因内幕交易被监管部门处以拟2.32亿的巨额罚单。 来源:ST阳光公司公告 业绩表现亦是差强人意。据ST阳光公司年报显示,2023年业绩同比减少13.86%,归母净利润亏损1亿,同比下降185.35%;扣非净利润亏损8539万元,同比下降180.26%。 来源:ST阳光公司公告 因内幕交易拟被罚,股价连续跌停,再加上2023年业绩亏损1亿,笼罩在ST阳光头上始终是一片阴霾。 不出意外的话,上市25年的江苏阳光即将走完自己的A股旅程。 ST阳光到底经历了什么? 九年前旧案浮出水面 幕后操盘者另有他人 被中国证监会拟处以2.32亿罚款的消息背后牵出了九年前“海润光伏内幕交易案”。 这则旧案的主角海润光伏,成立于2004年,曾是国内最大的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之一,主营太阳能电池、组件、电站等业务。 2014年11月底、12月初,针对海润光伏连续三年亏损的局面,高管们就2014年业绩问题达成共识:尽量把能确认的损失和减值都放在2014年。然而,多位高管在内幕信息敏感期内分别减持了海润光伏股票。 20
20连板跌停,ST阳光离退市仅一步之遥

谁踩雷了中泰化学?

白马国企何时摘帽? 悬在中泰化学(002092.SZ)头上两个月的靴子终于落地。 近日,中泰化学披露立案调查结束:因2022年合计虚增收入42.48亿元、虚增成本42.48亿元;未披露2021年、2022年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合计高达77.18亿元的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的关联交易;相关债券募集说明书信息披露不准确等,中泰化学、其控股股东,以及8名相关责任人被重罚合计1880万元。 此外,中泰化学还将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停牌一天,简称变更为“ST中泰”,股票交易的日涨跌幅限制为5%。 ST中泰股价走势图 5月21日,中泰化学复牌和被ST的当天,股价下跌5.07%,此后的3天均触及跌停,截至5月24日收盘,ST中泰4天累计跌去近20%,收于4.02元/股。 机构:北向、险资皆中招 中泰化学是名副其实的机构重仓股。截至2023年底,机构持股比例约为42.88%。到了今年一季度末,机构持仓比例虽有所下滑,但仍达到37.16%。 ST中泰前十大股东中,鸿达兴业集团持仓份额仅次于中泰集团。 一个月前,鸿达兴业集团已被正式裁定破产。经广州市中院裁定确认,鸿达兴业集团破产清算案债权额为190.75亿元。经管理人审计,截至裁定受理破产申请日,鸿达兴业集团净资产总额为-238.81亿元。此前,鸿达兴业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ST鸿达已经历股债双双摘牌,正式告别A股市场。 第四大流通股东是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港结算”),香港结算是北向资金的代表,北向资金一直被投资者当做判断市场的风向标。香港结算自2018年9月末开始持有中泰化学股份,经历几轮幅度较大的增持,其持仓份额在2021年8月达到峰值4.32%。财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中泰化学净利润暴增7.3倍,达到17.44亿元的巅峰。此后,尽管香港结算多番减持中泰化学。截至今年一季度,其持有比例仍达到1.08%。 今年以来,险资举
谁踩雷了中泰化学?

做直播的前夫们

直播很火,前夫想红 负债出走美国,号称“妻离子散”的贾跃亭,要做直播了! 好好的演员不当,经商失败和天后王菲离婚的李亚鹏,早就在做直播了! 分给前妻90亿,曾被外界怀疑借离婚减持的周鸿祎,已经是直播界的流量担当了! 还有李国庆、汪小菲、贾乃亮……这些“前夫哥”投身直播,嬉笑怒骂,给屏幕前的吃瓜群众们贡献了诸多茶余饭后的精彩谈资。 做直播的前夫们,收获颇丰! 喊完个人IP化还没几天,贾跃亭手里的法拉第未来(NASDAQ:FFIE)五天内股价暴涨近100倍,即使他在美国10年都没造出10辆车。 图源:雪球 李亚鹏也因直播回应前员工讨薪,收获了一波热度。 最成功的直播“前夫哥”无疑是周鸿祎。今夏的北京车展,他随随便便爬个车顶就能收获几个热搜,买车卖车的消息更是连续霸榜,自带流量的体质让一众车企老板艳羡不已。 01 “前夫哥”站在流量中心 贾跃亭对流量的渴望,早在年初他“炮轰”高合汽车时就初现端倪。 彼时高合因濒临破产登上热搜,远在太平洋彼岸的贾老板,先亮出小作文,“炮轰”高合是行业耻辱,随后又通过法拉第未来官微宣布起诉高合。 这还没完,小米汽车发布之后,尝到甜头的贾老板,立马又如法炮制,将炮火对准了小米。 小作文里,贾老板先略作客气称小米汽车的首次发布非常成功,执行力和营销能力值得点赞。但紧接着他就话锋一转,激情开怼——山寨文化、走捷径模式和follower思维却被很多人奉为圭臬,令人担忧。 图源:贾跃亭微博截图 作为古典互联网时代最具战略眼光的男人,贾跃亭吹过的牛,从智能手机到互联网电视,从多屏生态链再到新势力造车,几乎都被雷军一一实现了。 然而两人的境地早已有天壤之别。因财务造假被戏称“贾会计”的贾跃亭,只身赴美,造车十年,如今回国和量产都遥遥无期。凭借小米手机的成功被尊为“雷布斯”的雷军,造车三年即量产,在国内备受追捧,已有接棒商业教父的架势。 于是,贾跃亭碰瓷雷军,让
做直播的前夫们

芯原股份上市三年倒亏2亿

日前,芯原股份(688521.SH)发布年报,2023年营收同比下降12.73%,业绩骤变,归母净利润亏损2.9亿。而自2021年扭亏以来,芯原股份2021年和2022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329万元,7381.43万元,这意味着上市三年,芯原股份不仅没有赚钱,反而亏掉了2亿多。而在上市前4年,芯原股份的累计亏损都没有超过2.9亿。 业绩变脸 主营业务三年内首度下降 芯原股份成立于2001年,于2020年8月在科创板上市,其是一家依托自主半导体IP,为客户提供平台化、全方位、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务和半导体IP授权服务的企业,主要客户包括IDM、芯片设计公司,以及系统厂商、大型互联网公司及云服务提供商等。根据IPnest统计,芯原股份是2019年中国大陆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七的半导体IP授权服务提供商。 上市前,芯原股份持续亏损,但整体营收呈现上升趋势。2017年至2020年,芯原股份累计亏损2.63亿元。 来源:芯原股份2023年年年度报告 从公司的各项细分业务下降趋势,可以看到公司营收下降的原因。 2023年,一站式芯片定制业务(包括芯片设计业务收入、量产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2.13%;半导体IP授权业务(包括知识产权授权使用费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同比下降14.39%。 来源:芯原股份2023年年年度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前两年营收逆势上扬,均实现双位数增长。2021年营收21.39亿,同比增长42%,2022年营收26.79亿,同比增长25%。 然而,2023年营收增速却掉头向下,同比下降12.73%。2023年,曾是百模大战之年,作为AI产业上游的龙头企业,芯原股份却未能坐收渔利,实在蹊跷。 对此,芯原股份董事长、总裁戴伟民表示,全球经济在2023年有较大起伏背景下,半导体行业在下半年处在清库存周期。行业周期下行,年末重新步入健康经营状态。 然而
芯原股份上市三年倒亏2亿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