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2很火 庆余年的投资方很麻烦

疾风财经
06-03

轻舟难过万重山

翘首以待近五年,《庆余年》第二部姗姗来迟。男主范闲死而复生,可谓否极泰来。然而,《庆余年》的投资方之一*ST明诚(600136.SH)却面临不少麻烦。

5月24日,*ST明城发布公告,对外界提示了公司面临的四大风险。

01

关于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持续为负的风险;

02

关于公司仍将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的风险;

03

关于存在被诉讼或仲裁的风险;

04

关于申请撤销公司股票退市风险警示能否被通过存在不确定性的风险。

五年来,*ST明城经历了破产重整和管理层换血,然而笼罩在头上的退市风险依然没有出清。5月以来,多家券商发布风险警示称,*ST明诚股价涨幅较大,触及特别严重波动情形。上交所将对*ST明诚的异常交易行为进一步从严认定,从重采取暂停账户交易等监管措施。

过去一个多月里,*ST明诚股价出现连跌连涨的剧烈波动:Wind数据显示,4月15日-5月6日,*ST明诚先走出6连板的跌停,紧接着又走出7连板的涨停(*ST股涨跌停限制为5%)。截至5月23日收盘,*ST明诚收于1.71元/股,较前一日收盘价涨跌幅为0。

*ST明诚股价走势

大跌大涨后 仍有退市风险

截至5月22日,*ST明诚年内已出现22次涨停。对其涨停原因,市场分析主要有三点:一是ST板块,二是国企改革,三是一季报增长。

4月12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严格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加大退市监管力度三个方面建立对上市公司全流程、全方位的严监管体制。

受此影响,A股ST板块出现批量跌停,不少ST股前期跌幅较为惨烈。其中,*ST明诚6个交易日内累计跌幅近30%。随后,被套资金开始超跌反弹,包括*ST明诚在内的数十只*ST股开始连续涨停。

市场分析人士阿力向疾风财经指出,*ST明诚股价经历较长的平台期盘整,中间持续跌停进入深坑后反弹回到较高价位,市场资金有急切的脱手需求,此时的盘面属于新老资金的博弈。若票面价值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ST明诚仍存在退市的风险。

疾风财经还注意到,自5月17日*ST明诚股价重新站上1.7元/股以来,已频繁出现开盘集合竞价期间虚假申报的情况,即投资者不以成交为目的,利用大额、频繁申报并撤销申报的手法影响虚拟开盘参考价,误导其他投资者对相应股票的供求和价格走势的判断,诱导其跟进买入或卖出,为其连续竞价阶段买入或卖出提供便利。

违规担保问题 成监管重点关注对象

除了退市风险,公司暴露出的内控问题更令投资者感到焦虑。

去年7月公司发布了“2023年上半年业绩预亏预告”,预告披露了*ST明诚的违规担保情况:累计发生违规担保事项共7项8笔,涉及违规担保金额约为10.19亿元。除大股东和一家非关联第三方的违规担保已经由人民法院判决,其余违规担保事项暂未涉及诉讼或仲裁,未来仍存在被诉讼或仲裁的风险。

今年1月末,*ST明诚发布2023年业绩预告前4天,其聘任刚满一个月的年审机构天职国际就递上辞呈,理由是其审计任务繁重且项目组成人员变动,无法按时完成*ST明诚2023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工作。

业绩预告发出后,监管又要求其核实并补充披露影视业务开展情况、剥离所持有的股权及对应债权具体情况、2022年年报非标审计意见解决进展等多项内容。

2月份,监管又下发一份《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拟对*ST明诚及时任高管罚款合计1550万元。经查明,*ST明诚2020年年报中,披露的担保事项存在重大遗漏;2021年年报则存在回购义务未确认负债、收入确认不准确等多个问题。

4月29日,*ST明诚披露年报,宣布实现扭亏。2023年营收4.00亿元,净利润却高达28.55亿元,出现了罕见的净利润大幅超过营业收入的情况。对此,公司方面的解释是“原控股子公司明诚香港被诉清盘导致的合并报表范围发生变化以及公司重整计划实施完毕”导致2023财年出现了非经常性损益事项。也就是说,*ST明诚2023年扭亏的结果基本和主营业务无关。

然而监管部门并没有“轻轻”放过*ST明城。5月14日,上交所要求*ST明诚及其年审会计师对业务开展情况、影视剧产品收入确认有误、完成内控缺陷整改的具体时间等11个问题进行补充披露和发表意见。

5月24日,*ST明城在公告中承认“公司2023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45,897.28 万元”,“公司自2019年度起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持续为负”。

被迫剥离核心体育业务

*ST明诚原名道博股份,成立于1992年,1998年登陆上交所。公司曾历经多次转型,历史业务涉及房地产、磷矿石贸易、学生公寓运营与管理等。

2015年-2016年间,道博股份陆续收购了强视传媒、华宇时代、双刃剑体育和耐丝国际等公司的股权,同时剥离非文化类业务资产,逐渐形成了“影视+体育”的双轮驱动。2018年8月,公司又将手握英超、欧洲杯版权的新英体育收入囊中,完成了体育板块“营销+版权”的架构。期间随着当代集团入主,公司更名为“当代明诚”,后又申请改名为“当代文体”。

此次转型成效十分显著:2015年-2018年,当代明诚业绩持续攀升,成为传媒和体育行业中风头无两的明星公司。其中,2015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5倍,2018年更是达到顶峰,营收达到26.68亿元,其中体育业务营收占比超57%,影视业务净利润占比超八成。

2019年,《庆余年》爆火出圈。但受投资份额所限,当代明诚所得收益并不多。财报显示,除去成本,当年包括《庆余年》在内的4部电视剧带来的净利润为3216.7万元。

而在此时,前期激进扩张埋下的隐患开始浮现:一方面,公司商誉高企,2018年末商誉金额占净资产九成以上,是净利润的21倍多;另一方面,巨资收购形成了一定规模借款,导致公司利润被财务费用吞噬。

2019年,当代明诚的影视传媒板块营收下滑近八成,并拖累净利润下滑超四成。在观众不停催更《庆余年2》的4年多里,*ST明诚经入了风雨飘摇的时期。

2020年-2022年,当代明诚累计亏损超80亿元。2022年5月,当代明诚被打上ST标签;2023年4月底,ST明诚又变成了*ST明诚。

期间,当代明诚丢失了曾引以为傲的三大顶级赛事版权,巨额商誉减值导致资不抵债。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ST明诚资产负债率高达465.92%,并连续陷入债务违约的深渊,还被列入老赖黑名单。最终在去年11月,*ST明诚进入破产重整,剥离了体育业务。

如今,*ST明诚曾赖以生存的顶级足球版权生意已落空,仅凭影视业务很难驱动营收增长。又因诸多违规行为面临监管部门的惩戒和处罚,留给*ST明诚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