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哥解读电商
东哥解读电商认证个人
老虎认证: 电商及新消费领域知名意见领袖,微博、雪球大V
IP属地:未知
4关注
3911粉丝
0主题
0勋章

叮咚买菜2021Q4财报:亏损大降,为何股价没有大涨?

导语:叮咚买菜亏损收窄的真相,是业务全面收缩?$叮咚买菜(DDL)$ 文:lichengdong1984来源:东哥解读电商2月15日晚间,叮咚买菜公布了截至2021年12月31日未经审计的第四季度的财报业绩。本季度营收同比大涨72%,运营亏损大降18%,并在2021年12月实现了上海地区的整体盈利。看起来,叮咚买菜业绩形势一片大好,万事俱备,离全面盈利越来越近,股价似乎应该迎来一波大涨。而资本市场对这份成绩单的反应却相当冷淡:财报公布次日,2月16日收盘价为7.2美元,当日下跌1.37%,仅算得上企稳而已。目前,叮咚买菜市值为17亿美元,相比IPO时的市值55亿美元,已下跌七成。叮咚买菜靓丽业绩的背后有何隐情呢?海豚智库分析细读这份成绩单:Q4的GMV、营收,出现了首次环比下降。而毛利率同比、环比都在提升,说明叮咚买菜在本季度部分放弃了规模增长,收缩了业务,追求效率和盈利。资本看重的从来都是公司的未来和长期价值,以叮咚买菜目前的表现,股价没有大涨,才合乎资本的逻辑。本文将从行业、业务角度详细分析。数据来源:富途牛牛►业绩一览:营收同比大涨,亏损收窄2021Q4叮咚买菜营收为54.8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产品收入为54.1亿元,同比增长72%,主要受订单数量增长的推动。服务收入0.70亿元,同比增长65.6%,由叮咚会员签约客户数量增加拉动。总运营成本和费用为65.2亿元,同比增长47.7%。其中,销售成本为39.6亿元,同比增长46.4%;结转毛利率为27.7%,相比于去年同期的15.1%大幅提升。履约费用为17.9亿元,同比增长47.3%;销售和营销费用为3.6亿元,同比增长38.3%,主要为获取新客户而增加;一般及行政开支为1.3亿元,同比增长22
叮咚买菜2021Q4财报:亏损大降,为何股价没有大涨?

“不起眼”的唯品会为何被高瓴资本重仓?

导言:股价正在低位徘徊的唯品会,为何获高瓴资本旗下基金大举加仓?$唯品会(VIPS)$ 文:李成东来源:东哥解读电商北京时间5月19日,特卖电商唯品会(vip.com,NYSE:VIPS)披露了其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唯品会2022Q1总营收252亿元,Non-GAAP净利润14亿元,连续38个季度盈利。作为国内头部的特卖电商,唯品会一直在不断扩张业务,利润处于健康水平,但是股价却没有随之上行。市场分歧之下,唯品会价值有待重估。数据来源:富途证券业绩一览财报显示,2022Q1唯品会总营收为252亿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284亿元。毛利润为50亿元,去年同期为56亿元。毛利率为19.8%,与去年持平。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归属净利润为14亿元,上年同期为17亿元。整体运营成本为39亿元,与去年同期同的44亿元相比下滑11.0%。履约费用为17亿元,去年同期为18亿元;营销费用为7.593亿元,去年同期为13亿元;研发费用为3.904亿元,去年同期为3.375亿元;管理费用为11亿元,去年同期为9.567亿元。唯品会一季度GMV总额为426亿元,2021年同期为461亿元;总订单数达1.664亿份,2021年同期为1.755亿;活跃用户数量为4220万,2021年同期为4580万。截至2021年3月31日,唯品会拥有现金、现金等价物和限制性现金143亿元,短期投资50亿元。唯品会预计,2022年第二季度总净营收将达到222亿元至237亿元。盈利能力持稳,回购计划彰显信心,获千亿基金重仓尽管一季度电商市场受到疫情负面影响,但唯品会通过精细化运营使公司利润保持在健康水平。由于在当前宏观环境下,非必需消费品的需求疲软,且疫情对仓储和物流网络造成影响,唯品
“不起眼”的唯品会为何被高瓴资本重仓?

阿里2021Q4财报:18年来核心电商首次负增长,拐点已至

导语:阿里电商业务增长疲软,利润大幅下滑。$阿里巴巴(BABA)$ 文:lichengdong1984来源:东哥解读电商前言:2月24日晚间阿里巴巴集团(9988.HK)公布了2022财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下文简称2021Q4)。财报显示,阿里2021Q4营收2425.8亿元,同比增长10%。经调整的EBITA为448.22亿元,同比下降27%。阿里营收略低于彭博分析师预期的2453.76亿元。2月24日阿里巴巴美股市场下跌0.72%,报收108.93美元。阿里目前市值为2953亿美元。阿里的股价自年初以来,股价下降8.3%。►业绩一览财报显示,2021Q4阿里总营收达到2425.8亿元,同比增长10%。本季度阿里调整了营收分类。中国商业部分营收1722.26亿元,同比增长7%,收入贡献比71%;国际商业营收164.49亿元,同比增长18%,收入贡献比7%;本地生活服务营收121.41亿元,同比增长27%,收入贡献比5%;云计算营收195.39亿元,同比增长20%,收入贡献比8%;数字媒体及娱乐营收81.13亿元,同比增长0%,收入贡献比3%;创新业务及其他营收10.34亿元,同比增长63%,收入贡献比1%。图片来源:阿里财报在中国商业收入当中,客户管理(广告及佣金)营收为1000.89亿元,同比负增长1%,收入贡献比下滑至41%。直营及其他营收为679.06亿元,同比增长21%,占营收比例增至28%。阿里2021Q4的成本共计1466.58亿元,占营收比例增加至为61%,结转毛利率39%。费用方面,阿里2021Q4总费用为888.54亿元,同比增长74.9%。其中,营销费用为367.06亿元,占营收比例15%;研发费用157.05亿元,占营收比例0%;
阿里2021Q4财报:18年来核心电商首次负增长,拐点已至

Keep股价破发,比减肥还难的是变现

来源 | 东哥解读电商 作者 | 金珊 耗时一年多,三度递表港交所,运动科技第一股Keep(股票代码3650)终于成功上市了。 为了冲击上市,Keep似乎在估值方面也做出了妥协。在此前多轮融资当中,Keep的每股价格一路走高,最近两轮的价格分别为4.1美元和5.2美元。发行价已经下滑到3.7美元。 上市首日Keep在资本市场的表现“高开低走”,已经徘徊在破发边缘。Keep的开盘价为30.3港元,相比于发行价28.92港元高涨了4.77%。但随着交易进行,第二日收盘价最终下滑到28.9港元,已经低于发行价。总市值最终也停留在152亿港元(约19亿美元)。 最近两年,互联网公司的股价萎靡,也并不是上市的最好时机。Keep是近两年以来首个成功挂牌上市的互联网企业。资本市场也并不活跃,首日的成交量仅189万股。 比起外界的环境,历经艰险在资本市场上市的Keep,或许更应该关注自身的盈利和业务。“上岸”后的Keep还能讲出新的故事吗? 盈利困局 互联网增量放缓,投资者和企业都更注重自身造血能力。在这方面,Keep和它对标的企业Peloton都还没有讲通盈利故事。成立9年,先后获得8轮融资,Keep还处在亏损的怪圈中。 招股书显示,2019年到2022年Keep营收分别为6.6亿元、11.1亿元、16.2亿元、22.1亿元,同比增长了67%、46%、37%。年度亏损分别达到了7.4亿元、22.4亿元、29.1亿元、1.0亿元,分别占营收比例的111%、203%、180%、5%。 造成亏损的主要原因是Keep巨额的销售及营销开支。2019年到2022年,这项费用占总营收的比例达到了45%、27%、59%、29%。2022年全年接近盈利的主要原因也是大幅收窄了营销投入。 重金投入下Keep的月活并不稳定,获客成本持续走高。2021年平均每位新用户的获客成本达到207元,是疫情期间2020年
Keep股价破发,比减肥还难的是变现

财报解读:美团营收增长超预期,是时候抄底了吗?

来源:东哥解读电商6月2日晚间,美团在港股收盘后发布了2022年一季度的业绩公告。财报显示,2022年Q1美团实现营收462.7亿元,同比增长25%,高于市场预期的452.99亿元。非国际报告准则下,经调整的亏损净额为35.9亿元,同比收窄了7.8%。$美团-W(03690)$ 6月2日收盘,美团港股报价为180.2港元,同比下滑1.26%。因港股休市,业绩暂时没有反映到股价变动中。业绩一览一季度美团实现营收为462.7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餐饮外卖收入241.6亿元,同比增长17.4%;到店、酒店及旅游收入76.2亿元,同比增加15.8%;新业务及其他144.9亿元,同比增长47%。销售成本为355.3亿元。销售及营销开支107.4亿元,研发开支91.1亿元,一般及行政开支48.8亿元。金融及合同资产减值亏损(拨备)拨回净额为23.1亿元,按共军价值计算且其变动计入档期损益的其他金融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8.0亿元。其他收益净额9.3亿元。经营亏损为55.8亿元。期内亏损为57.0亿元。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下,经调整亏损净额为35.9亿元。交易用户数目为6.93亿,同比增长21.7%。活跃商家数目为900万,同比增长26.6%。疫情加剧餐饮线上化,美团餐饮收入增长17.4%一季度美团餐饮外卖收入为241.6亿元,同比增长17.4%,基本符合市场预期收入。其中餐饮外卖配送服务135.0亿元,佣金收入72.0亿元,在线营销服务26.4亿元,其他服务及销售8.1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财报并没有披露餐饮外卖的交易额。仅披露餐饮外卖的交易单数为33.6亿单,同比增长15.8%。交易额为交易单数和客单价的乘积,而去年一季度的客单价为49.2元。按照过去三年一季度客
财报解读:美团营收增长超预期,是时候抄底了吗?

推出“百亿生态”,拼多多想干什么?

来源 | 东哥解读电商 作者 | 李成东、金珊 开年以来,消费复苏被按下加速键,全国上下卯足了劲,想要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拼多多也已经率先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拼多多于美股盘前发布了业绩公告,财报显示2023年Q1营收376.4亿元,同比增长58.2%,远超市场预期的36%增速。受业绩利好,拼多多股价报收71.42美元,大涨19.0%。 市场担忧的平台低价红利可能吃完、以及价格战和TEMU投入造成净利润暴跌的局面并没有出现,拼多多用实力打脸了唱衰者。与此同时拼多多又宣布了另外一则重磅消息,平台将上线百亿生态,这是拼多多第三个百亿项目。 2019年,黄峥首创了百亿补贴,给平台带来了品牌商品,也打开了五环内的用户。2021年陈磊提出百亿农研,将持续把利润投入到农业中,直至累计至百亿,拼多多已经成为农产品上行阵地。两大项目的轮番助力下,用户从2019年Q2的4.8亿突破到去年Q4的8.7亿;去年的营收和2019年相比也翻了四倍多。 新任联席CEO赵佳臻提出百亿生态,未来也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拼多多迈入发展的新阶段。可以看出,新项目聚焦在商家,设立百亿资金去推动优质商家、品牌及中小企业增长。 拼多多为什么在此时推出百亿生态?将会有哪些举措?营收增速近60%,“杀疯了”的拼多多也是新项目及高质量发展下的成果,百亿生态究竟有何魔力? 营收增长58%,净利润增长2.1倍,拼多多杀疯了 拼多多2023Q1营收376.4亿元,同比增长58%。对比市场预期增速仅为36%,拼多多的表现十分惊喜。同时营收增速也超过Q4的旺季,没有像市场预期那般增速放缓,依然具备成本性。对比电商大盘,Q1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为27835亿元,同比增长7.3%,在消费复苏刚刚开始的Q1,拼多多算是暗淡的财报季中的一匹黑马。 其中,在线营销及其他收入272.4亿元,主要是核心电商广告,同比增长50%;交易服务收入1
推出“百亿生态”,拼多多想干什么?

与SHEIN争夺“中国版ZARA”,子不语值得投资吗?

来源 | 东哥解读电商 作者 | 金珊 三度冲击港交所后,子不语终于成功上市,借双11热度成为跨境鞋服第一股。 子不语和SHEIN一样同样采用相似的小单快返的供应链;不同的是子不语主要依靠的不是独立站而是亚马逊。在两种不同模式下,两大跨境服饰巨头也面临不一样的经营状况。 根据招股书数据来看,子不语明显出现了营收放缓和利润减半的情况。近三年半的营收分别为14.3亿元、19.0亿元、23.5亿元、12.8亿元,同比增长率为32.8%、23.6%、16%。今年上半年的纯利率跌到4.8%,去年全年的纯利率为8.5%。 和SHEIN同样对标ZARA,子不语还能讲出新故事吗?上市在即,是否值得投资? 渠道焦虑 Wish爆雷后,子不语患上了亚马逊依赖症。 乘着中国的制造业红利的东风,服饰增长迅速,已经成为出海跨境B2C中最大的品类。独立站和第三方卖家也一直是服饰出海的两种主要方式。对于像子不语一样的第三方卖家而言,依赖亚马逊已经是难避免的通病。今年上半年亚马逊的销售额占比高达91%,自营网站仅占6%。 子不语等跨境卖家的亚马逊依赖病,也是由Wish爆雷引发的。其实在2020年前,子不语的各项渠道是比较均衡的,亚马逊、Wish平台和独立站等其他渠道的比例可以达到3:4:3。Wish平台上超过九成都是中国卖家子不语价格带偏低也很符合平台调性,这一渠道的营收贡献最高。但Wish商家的门槛过低消费体验差,随后平台更是因为造假被法国市场封杀。Wish为自保大量封号,口碑再难挽回。爆雷之后,缺乏安全感的子不语等中国卖家转向体量大和体系更完善的亚马逊。 依靠亚马逊,很快子不语的找回了在Wish平台损失的单量,但亚马逊的平台的服务费也很高,在15%到17%之间。亚马逊上卖家竞争激烈,子不语的营销费用投入持续增加,但营收的增速在变缓。 子不语开始重视独立站的建设,在筹集资金的用途中,将有23.3%用于独立
与SHEIN争夺“中国版ZARA”,子不语值得投资吗?

阿里巴巴2021:新零售5年祭,内忧外患(上)

导语:在提出“新零售”5年之后,阿里巴巴却出现了GMV季度负增长,市场份额跌破50%,不再垄断。$阿里巴巴(BABA)$ $阿里巴巴-SW(09988)$ 文:lichengdong1984来源:东哥解读电商-4.8%。经过海豚智库的测算,截止2021年9月30日的2021Q3季度,阿里巴巴GMV同比下滑了4.8%左右。在经济逐渐走出新冠疫情的负面影响之后,阿里季度GMV却是负增长。一家盈利性质的组织,业绩增长趋缓,乃至负增长,就是最大的矛盾和问题。相形之下,蚂蚁集团上市叫停,182亿反垄断罚单,女员工侵害事件,雪梨薇娅被封禁……这些曾一度轰动全网,登上热搜反复发酵的负面新闻,看似是屋漏连夜雨的祸不单行,实际上,更像是多米诺骨牌效应:“业务增长趋缓”这第一张阿里由盛而衰的多米诺骨牌的倒下,继而传导到阿里的方方面面,而引发的连锁反应——增长是解决企业一切问题的钥匙,一旦增长趋缓甚至停滞,那么所有曾经不起眼的细节就都变成了问题。将时钟回拨5年,2016年,马云在云栖大会上提出“新零售”概念,围绕“新零售”,阿里5年来也做了很多改变,包括大力拓展直营业务、线下业务,以及发力直播。然而,5年后的今天,阿里面临的局面,算得上内忧外患:所谓外患,是针对互联网超级平台的一系列“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政策,是线上零售行业增长放缓,还有来势汹汹的竞争对手:拼多多,京东,抖音快手。而阿里核心问题还是自己的“内忧”:商家和用户正在离开阿里,服务商生态有崩塌风险。本文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讲业务基本面、行业格局变化,下篇讲政策趋势和阿里组织结构、人事
阿里巴巴2021:新零售5年祭,内忧外患(上)

赴美六年市值涨三倍,京东回港还能不能买?

导语:京东递交赴港上市招股书,王者归来,还能不能买?$京东(JD)$ $京东-SW(09618)$ 文| 李成东、朱柳香 来源| 东哥解读电商(ID:dgjdds) 6月5日,京东在港交所披露聆讯后资料集,刘强东通过自建物流打造的超级用户体验,坚持成本效率优先,赶走了亚马逊,成为了中国第一大自营b2c电商,2020年gmv超过2万亿。 2014年京东亏损百亿赴美IPO,6年后回归,已经年利润百亿,股价上涨三倍。很多投资人问我,现在是否依然还值得买入?京东现在已经是中国最大的3c数码手机,家电,母婴用品、快销品,酒类零售商,不出意外的话,还有图书,医疗健康产品零售商,这家公司应该值多少钱?还另外送一个200亿美元的京东物流(营收是半个顺丰),300亿美元的京东数科。 京东已经进军东南亚的印尼和泰国市场,投资了越南第一大电商平台,沃尔玛和Google都加持情况下,积极谋划进军欧美市场。这将给京东未来带来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如果说2014年京东IPO的时候,大家还带着怀疑看京东的商业模式。那么经历了2020年新冠状病毒疫情的投资人应该清晰的意识到,京东基于自营模式,加自建物流模式的护城河才是真正不可能短期突破的壁垒。 ► 刘强东15.1%股权,掌握78%控制权 招股书显示:截至2019年末,京东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及受限制现金合计近400亿元人民币;此次全球发售募集资金净额用于投资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关键技术创新,以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及提高运营效率。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刘强东持4.485亿股普通股,占股15.1%,拥有78.4%的表决权;腾讯全资子公司黄
赴美六年市值涨三倍,京东回港还能不能买?

价格贵100%,为何要选京东物流?我们问了5个行业的10个商家

导读:2020年亏损40亿的京东物流,一举ipo之后,市值超过了中国快递行业市场份额top5中的“三通一达”的总和。这一事实令人啧啧称奇的原因是,京东物流2020年的高市值,是在2020年疫情叠加有史以来全行业最血腥的价格战基础上实现的。同时,京东物流的外部订单收入依然没有超过5成,这也被视为京东物流未来增长的一个隐忧。$京东物流(02618)$ 文| 王雨佳来源|东哥解读电商2020年,在快递这个价格战刀刀见血的肉搏生死场中,京东物流得以逆势增长,为市场所瞩目。同时,前任CEO王振辉上市前的骤然离职,以及40亿的亏损之下,京东物流外部订单收入依然没有超过5成,依然让市场对其未来增长,抱有疑虑。海豚社问了5个行业的10个商家选择或不选择京东物流的理由,从市场的声音中,分析京东物流如何在红海市场中,走出自己的差异化。►刘强东:五年内第三方订单超过自营物流在2018年5月份的一季度分析师电话会议上,美国银行-美林分析师提问:我们知道京东投资于物流业务,不光是为了发展京东的业务规模,也是为了服务第三方的商家,那么我想知道,如果我们看京东去增长和扩大自己的物流网络的话,大体上来讲,你们的发展有多少是为了助力于京东自己的业务的扩张,有多少是为了服务于第三方物流需求做准备?刘强东:我们预计,大概在5年之内的时间里,来自于第三方的物流服务将要超过我们自营的部分。CFO黄宣德:刚才Richard(刘强东)已经提到了,第三方物流服务将在未来五年内占比超过整体物流业务的50%。已经过去了三年,目前实际情况又是如何?从2018年到2020年,京东集团的收入占比逐渐下降,分别为:79%,74%,71%,来自外部客户的收入占比逐渐提高,分别为,21%,26%。29%。显然离外部
价格贵100%,为何要选京东物流?我们问了5个行业的10个商家

2021收官,阿里交出史上最差财报

导语:2021Q4电商传统旺季,阿里巴巴交出了史上最差财报。$阿里巴巴(BABA)$ 文:lichengdong1984来源:东哥解读电商阿里刚刚公布的2022财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本文会将阿里财年都转换为自然年,统称2021Q4),被称为“阿里史上最差财报”。海豚智库对基本业绩已经第一时间做了解读:阿里2021Q4财报解读:成立18年以来核心电商首次负增长,拐点已至。海豚智库认为,这个“史上最差”评价的出现,并非因为经营利润大幅收窄86%——这主要是并购带来的商誉减值;主要原因是,传统电商旺季的Q4,阿里核心业务淘系电商的客户管理(广告及佣金)收入,同比负增长1%。以往,我们说阿里核心业务还只是“增速放缓”,而2021年最后一个季度,有双11这样的国民购物节加持,全民购物需求释放,阿里却出现了负增长。阿里这样的业绩,并非如某些市场观点所说:“主要因为线上消费整体疲软”。而是印证了我们阿里2021文章上篇的结论:“中国电商各行业格局,从阿里‘拿着望远镜都找不到的对手’的绝对强势垄断,转变到群雄割据的局面。阿里GMV、营收、核心业务增长放缓,靠并购的线下业务拉动营收增长,丧失电商行业的垄断地位。”3月4日,阿里港股跌破100港元。我们试图在本文中,深度拆解这份财报几个核心数据背后的本质,以看清2022年的阿里。► 核心电商负增长:阿里牺牲营收增长,保住市场地位有观点认为,阿里2021年GMV和营收增长放缓,是国内线上消费增长放缓背景下必然的结果。确实,海豚社创始人李成东在年度演讲中也分析了电商行业的趋势:2021年,是电商行业20年来,首次迎来月度同比负增长。2021年11月,线上零售总额同比下滑4.12%。确实,在此背景下,阿里Q4营收还有10%的增长。
2021收官,阿里交出史上最差财报

逍遥子卸任阿里CEO:要么换思想,要么换人

来源 | 东哥解读电商 作者 | 金珊 阿里巴巴史上最大的组织架构变革还在继续。 6月20日,担任8年多CEO的逍遥子宣布卸任,他在内部全员信中写道,“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讨论并接受了我的请求:自2023年9月10日起,我将不再继续担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和首席执行官,而专心全职做好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工作。” “马云背后的男人”蔡崇信接任成为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吴泳铭信任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同时兼任淘天集团董事长。新上任的两位领导层,也都是阿里的“开国元老”,蔡崇信和马云是阿里巴巴唯二的永久合伙人,吴泳铭则是十八罗汉之一。这也预示着马云可能会回归。 至此,国内两大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和京东“不约而同”都已经将一把手换掉了,并且创始人都有回归的趋势。海豚社创始人李成东,曾说“没有马云的时代,只有时代的马云”。时代变了,要么换思想,要么换人。电商更换CEO的背后有什么样的原因?如果马云回归,能够力挽狂澜吗?阿里巴巴还能回到辉煌的时代吗? 从左到右依次为吴泳铭、张勇和蔡崇信 从消费升级到杀回下沉市场 “一号位”的更换,有迹可循。 早在去年4月,张勇就已经退出了天猫、淘宝两家公司的法人,均由戴珊接任(企查查显示,浙江天猫技术有限公司、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法人变更)。而曾被逍遥子选中的阿里“前太子”蒋凡也逐渐淡出国内的权力中心,奔赴海外。当时市场就有观点认为,逍遥子已经被“架空”,走人是迟早的事情。 近期,据晚点报道,马云召集淘天集团各业务负责人,开了一场小范围的沟通会,参会人员已不包含逍遥子。从2007年加入阿里巴巴到今年9月卸任,逍遥子在淘系电商近十六年的生涯,也是中国国民收入增加,从消费升级到理性消费的缩影。 2007年8月,逍遥子加入淘宝网,担任首席财务官,并帮助阿里巴巴在2009年年底实现盈利。盈利的这一年,逍遥子首创了双十一这个大促节日,当年的销
逍遥子卸任阿里CEO:要么换思想,要么换人

亚马逊Q2七年来连续大亏,股价却为何大涨10.36%?

文:金珊 来源:东哥解读电商$亚马逊(AMZN)$ 北京时间7月29日,亚马逊于美股盘后发布了2022年第二季度的业绩公告。财报显示,第二季度亚马逊实现营收1212亿美元,同比增长7%;净亏损20亿美元,相比上个季度亏损38亿美元的数据有所收窄。从二季度数据来看,亚马逊依然处于通胀的阴影下,整体增速放缓,北美市场复苏和稳健的AWS云业务支撑了营收大盘。赚钱依然靠云业务,北美和国际市场连续几个季度处于亏损状态,叠加投资的RIRIVAN股价下跌,亚马逊最终还处于亏损状态。财报发布后,7月29日亚马逊的股价大涨10.36%,报收134.95美元。股价和业绩表现相背,主要是因为二季度经济下行,市场对消极的业绩早有预期,更关注亚马逊未来的业绩走势。随着财报发布的三季度指引,亚马逊预期Q3营收将有13%到17%的增长。近几个季度亚马逊的增速都在10%以下,这一消息无疑给了投资者很大的信心。股价上涨明显。业绩一览:通胀炙烤下的亚马逊,喜忧参半1.经济下行环境下,营收超预期今年第二季度亚马逊营收1212亿美元,增速7.2%。亚马逊的增速已经连续几个季度大幅下滑,但总体而言,二季度的营收增长来之不易,也超出了市场预期的1195亿美元。第一,高通胀下,消费疲软。在贸易摩擦、俄乌战争的催动下,物价飞升,欧美国家的通货膨胀程度已创新高。美国劳工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三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升8.5%,涨幅之大打破了近四十年来的记录,六月份再超预期同比增长达到9.1%。欧盟统计局的数据表示,六月份欧元区19国的年通货膨胀率达到8.6%,通货膨胀处于自1997年欧元开始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高通胀也造成了美国GDP连续两个季度倒退,一季度环比年化负增长1.6%,二季度环比年化负增长0
亚马逊Q2七年来连续大亏,股价却为何大涨10.36%?

疫情过后,阿里京东拼多多美团,谁吃到最大利好?

导语:哪些公司能吃到疫情红利,从低谷绝地逆转?$京东(JD)$ $阿里巴巴(BABA)$ $拼多多(PDD)$ 文:王雨佳来源:东哥解读电商疫情过后,中概股的“抄底时机”已近在眼前。对于2021年至今从高点下跌至今的互联网平台来说,整个消费大盘,外部的地缘政治,国内的政策,以及企业自身的经营预期都已经到了2年以来的最低谷。最低谷,退无可退,转机已经出现。我们认为,外部重重挑战,经济和消费承压,为了拉动消费强力复苏,监管风向已经转向,政策目前正在缓慢“解绑”互联网平台,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国内政策利空慢慢出尽。加之本轮疫情已经尾声,随着物流的恢复,消费大盘也蕴藏上升空间。市场关心的是,疫情阴影散去,政策利好,消费大盘的复苏……这些靴子一一落地,抄底进程中,消费互联网平台包,括阿里京东拼多多美团快手,哪些公司在疫情**现出更强的抗风险性?根据历史经验,市场和环境的不确定,迎难而上的公司更能够披荆斩棘,脱颖而出,比如从2008年金融危机中崛起的阿里巴巴和京东。那么,这一次,哪些平台能真正吃到“后疫情”时代各种利好,从低谷中绝地逆转?疫情下的消费互联网平台:抗风险能力哪家强?今年,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美团,快手,以电商为主营业务的互联网平台发布的2022Q1财报中,都提到了“疫情引起的物流中断”。物流中断、停工停产,直接造成消费大盘疲软,社会零售总额的下降,必然传导到电商平台的业绩上。无论阿里、京东,还是拼多多,快手,2022Q
疫情过后,阿里京东拼多多美团,谁吃到最大利好?

京东2022Q3:消费已过至暗时刻,零售的春天还有多远?

$京东(JD)$ 来源 | 东哥解读电商作者 | 金珊京东的业绩迎来拐点。集团CEO徐雷表示,现在是在准备复苏当中,最坏的时刻已经基本过去。但是不确定的是具体反弹的速度和力度。11月18日,京东集团于美股盘前、港股盘后发布了2022年Q3的业绩公告。财报显示,京东Q3的营收为2435亿元,同比大涨11.4%。相比于Q2只有5.4%的增速,可以看出消费有所回暖。更让人意外的是利润方面。归属于普通股股东非GAAP下的净利润为100亿元,是去年同期的两倍。财报发布后,京东美股盘后股价报收55.97美元,同比下滑0.2%;港股当日股价报收218港元,同比上涨3.61%,尚未反应财报带来的影响。在疫情缓和的Q3,京东的营收增速出现拐点,成本费用控制也让利润大幅释放。京东这个季度让市场惊喜。但降本过后如何增效,或许会成为互联网企业接下来最大的考验。史上最省的京东1.消费复苏,京东的营收出现拐点。Q3京东的营收为2435亿元,同比增长达到11.4%。上个季度收是上海疫情的严重影响,京东的业绩增速仅有5.4%。业绩的增速也证明消费正在回暖。从具体部门来看,京东零售收入2119亿元,同比增长7%,上个季度仅为4%,有所回暖。京东物流收入358亿元,同比增长39%,远超前几个季度增速,主要是德邦物流的部分收入58.4亿元并表。新业务收入50亿元,同比增长6%。社区团购降温,京喜拼拼也被叫停,这块业务陷入停滞。今年收购的达达集团营收24亿元。综上,本季度的营收增量当中,有三分之一是并购带来的,主要包括达达和德邦物流。剔除并购,京东的营收增速仅为7.6%,但依然高于电商大盘。2.优秀的利润表现,很大程度上是成本费用控制严格,也有小部分是出售资产带来的。Q3京东更令人意外是利润,降本
京东2022Q3:消费已过至暗时刻,零售的春天还有多远?

完美日记母公司逸仙电商,到顶了吗?(上)

导语:做品牌一定要有想象力。$逸仙电商(YSG)$ 文| 朱柳香来源|东哥解读电商(ID: dgjdds)在资本市场,平台型企业的价值已经远不如品牌企业的价值。完美日记、泡泡玛特先后上市,估值达到千亿,而寺库、云集逐渐淡出资本视野。资本都是趋利的,可以说市场的风口已经转向品牌。有人可能会说目前品牌企业的估值过高,甚至没有盈利,就已经是达到千亿元的市值了,当中有太多泡沫。我并不这么看,与之相反,现在做品牌只是刚刚开始。花西子、完美日记等品牌相继进场仍在早期,估值虽高,但高不过茅台,一个茅台2.5万亿元市值,海天味业6千亿元。品牌亦有更大的想象空间,绝没有到顶。►做平替打开市场,融资补研发短板完美日记同小奥汀、完子心选隶属于逸仙电商,母公司自2016年成立以来,已经拥有超过四千万粉丝,过去一年在淘系的销售额约达30亿,规模名列前茅。完美日记上线的第三个年头,天猫旗舰店粉丝就突破了一千万,2019年获得天猫全年大促彩妆冠军,并成为首个登顶天猫双 11 彩妆榜首的国货品牌。作为业内的佼佼者,在逸仙电商中营收贡献比达到八成,可以说是核心品牌。多品牌战略在美妆个护领域尤其常见,可以挤压竞品生存空间,扩大市占率。从数据上来看,逸仙各个品牌的市场打法互相借鉴,完美日记的大火,推动了小奥汀和完子心选的布局,小奥汀在重新推出的第八个月达到了完美日记运营一年时的月销售额,而完子心选完成此KPI只用了三个月。传统美妆品牌主要通过自主研发获取口碑,例如雅诗兰黛、资生堂等,而在制造业发达、供应链成熟的国内,新国货品牌大多缺乏自主研发能力,往往会利用规模优势与“大牌同款”工厂合作,通过“平价替代”起家。基于此,完美日记采取了D2C的商业模式,让品牌直接面向消费者。图片来源:天风证券因而
完美日记母公司逸仙电商,到顶了吗?(上)

营收238亿元,多多买菜或成第二条增长曲线?

导语:尽管多多买菜近几个季度增长迅速,但长远来看难成拼多多的增长引擎。$拼多多(PDD)$ 文:金珊来源:东哥解读电商北京时间5月27日晚间,拼多多于美股盘前发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的业绩公告。2022Q1实现营收237.94亿元,同比增长7%,市场预期206.1亿元。扭亏为盈,净利润为26亿元,市场预期19.0亿元。5月27日美股收盘后,拼多多报收48.3美元,同比上涨15.2%。业绩一览:营收238亿元,净利润26亿元2022年第一季度,拼多多实现营收237.9亿元,同比增长7%。营收成本71.56亿元,结转毛利率为69.9%,相比于去年同期的51.5%大幅提升。营销及销售费用112.2亿元,同比下滑13.7%;一般及行政费用5.92亿元,同比增加68.3%;研发费用26.7亿元,同比上涨20.3%。总运营费用144.8亿元,同比下降7.0%。经营利润为21.5亿元,经营利润率为9.1%。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6.0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29.0亿元。非公认会计准则下的净利润为36.8亿元,去年同期为净亏损31.7亿元。业务方面,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12个月内,活跃买家为8.82亿人,同比增长7%。Q1电商佣金及多多买菜营收56亿元,增速最快一季度拼多多的收入237.9亿元,同比增长7%。营收增长缓慢的原因主要是原有的自营业务减少50亿元。一季度商品销售收入(自营)0.4亿元,同比下滑99%。由于早期自营业务的上线主要是为了丰富平台的SKU,吸引商家入驻,拼多多曾表示“自营业务只是暂时为消费者提供商家未销售的商品”。随着拼多多品类的丰富,自营业务也逐渐功成身退。不考虑这部分收入下跌的情况下,拼多多基本盘3P业务增长强势。网络营销及其他业务收入
营收238亿元,多多买菜或成第二条增长曲线?

唯品会Q2:净利润大涨88.9%至15亿元,股价或被错杀

导语:后疫情时代折扣零售热度不减,唯品会第二季度实现净利润15亿元,同比大增88.9%,季度活跃用户数达到3880万人。$唯品会(VIPS)$  文| 李成东、朱柳香来源| 东哥解读电商北京时间8月19日晚间,折扣零售电商唯品会披露了2020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唯品会第二季度营收达241亿元,同比增长6%,高于市场预期的237.84亿元;在美国会计准则下,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5.36亿元,同比大增88.9%,高于市场预期的11.54亿元。各项财报数据持续增长,穿越疫情周期成功保持31个季度连续盈利。一周前和一私募基金朋友交流,他们就非常看好唯品会模式。在美国有一家公司叫TJ Maxx市值651亿美元。它创建于1976年,现在它已是全美最大的服装和日用品折扣商场,和唯品会不同,主要是线下生意,全美超过一千家分店。中国市场远比美国大,所以唯品会有很大的机会成为中国的TJ-Maxx。今年疫情会加重品牌的库存压力,消费者购买力也被削弱,显然有利于唯品会的业绩。唯品会成立于2008年次贷危机时期,也是受益于经济危机。业绩还算不错,但股价却大跌。如果不是今天股价大幅回调19%,今年最大涨幅60%,还算可以,最新市值约130亿美元。唯品会股价是否被错杀?►业绩一览唯品会二季度总营收为24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27.4亿元上涨6%,高于投资人预期的237.8亿元,营收增速自一季度下滑以来逐渐恢复。唯品会预计第三季度营收区间为206亿元至216亿元,同比增长5%至10%。由于受到疫情冲击影响,1至6月份,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256亿元,同比下降11.4%。虽然网络零售要比线下零售好一些,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4.35万亿,但也仅同比增长14.3%,而
唯品会Q2:净利润大涨88.9%至15亿元,股价或被错杀

深扒奈雪的茶家底:营收30亿仍亏损,现制茶饮能赚钱吗?

现制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在资本市场的表现,给获得巨额资本加持,期待上市的现制茶饮全行业,带了一个令人沮丧的头。$奈雪的茶(02150)$ 文|海豚社6月30日,奈雪的茶在港交所成功上市,成为全球现制茶饮上市第一股。听上去很美,但是奈雪的茶上市即破发,截止7月13日,每股16.64港元,跌幅达15.9%,总市值为285.4亿港元。实际上,奈雪的茶上市表现不及预期,是投资方看到了奈雪招股书,现制茶饮企业真实的经营情况足够劝退投资者们:营收增长的同时,亏损一直没收窄;店越开越多,单店销售额却下降;成本和费用长期占营收大头,毛利长期低位,远低于星巴克……有观点认为,奈雪的茶迫不及待的上市,就是投资方和创始人的不得不为的无奈之举——公司不赚钱,不早点上市退出,更待何时?实际上,和奈雪一样聚焦高端茶饮的喜茶,最新一轮的融资之后,估值已经600亿元,这个数字比2020年3月C轮融资时得160亿元的估值,飙升了3.75倍——喜茶的投资方中,有IDG资本、美团龙珠、高瓴资本、红杉资本以及腾讯等巨头和头部投资机构。显然,他们期待喜茶上市之后,比当下600亿的估值更加值钱。从奈雪的今天来看,资本市场对现制茶饮第一股并不感冒,他们的愿望能不能实现,还有待观察。现制茶饮到底能不能规模化盈利?奈雪的长期亏损,是其自身经营不善,还是现制茶饮商业模式注定难以盈利的缩影呢?海豚智库分析师详细分析奈雪的茶的家底,回答这些问题。01经营状况一览:门店增加,规模效应显现了吗?理论上说,连锁经营的公司,随着规模的扩大,固定成本的摊薄,规模效应显现,利润就能慢慢提升。然而,海豚智库发现,已经经营了6年的奈雪,随着门店数量的扩张,单店的日订单量,单点销售额却呈下滑趋势,没体现出规模效应。经过六年的发
深扒奈雪的茶家底:营收30亿仍亏损,现制茶饮能赚钱吗?

拼多多跨境出海,TEMU真的在美国“大杀四方” ? 东哥笔记

拼多多在中国市场后来居上,成为国内电商不可或缺的一股势力,但在海外市场能否继续复制这样的成功?一直是业界持续关注的焦点。 今年9月初,拼多多旗下跨境电商平台Temu在美国正式上线。data.ai数据显示,9月16日,拼多多跨境平台Temu登顶美国Google Play购物类软件下载榜第一。Temu上线第二周美国市场iOS和Google Play下载量激增860%。 Sensor Tower表示,美国是Temu的最大市场,自8月底推出以来,占其全球520万安装量的97%。 关于拼多多出海业务,海豚社成员、投资人一直在讨论,拼多多为啥要出海?在美国是否还能抢占市场?如今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这些都是大家热议的话题,以下整理内容也欢迎各位补充,留言讨论。 01 为什么拼多多做出海? 国外市场是一个增量市场。拼多多打海外,市场有机会,打法有问题!具体怎么看: 乐观派:去。做增量,拿中国供应链去抢占海外市场,这个逻辑是没问题的。 悲观派: 一、管理层、战略战术、思维都有问题; 做国内市场的管理层拿着对付国内用户的打法和思维,去对付外国用户,这个逻辑是行不通的。 二、拼多多出海存在三大亟待解决问题: 第一个履约; 亚马逊不仅有高价商品,也有低价商品,当拼多多以低于亚马逊的商品去挂单的时候,用户很大程度上是不相信的,会存在怀疑。 因为消费者对亚马逊有极大的忠诚,拼多多作为外来平台,同样会遭受质疑。现在拼多多以低价策略打海外市场,首先是要完成消费者教育,获得消费者认可。 第二个合规; 外国的打假、防抄袭,保护原创,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在法律法规上是比较完善的,政策上很大可能就对整个出海业务造成干预。 而拼多多上有很多白牌商家,这一点在外国用户心里是很难接受的;另外,拼多多在 几年前就做过出海,当时因为假货问题,而关闭了业务。 第三个就是文化的认同,文化冲突问题; 举个例子:过去阿里做速卖通在
拼多多跨境出海,TEMU真的在美国“大杀四方” ? 东哥笔记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