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达美股投资
陈达美股投资认证个人
老虎认证: 陈达 美国持照投资顾问
IP属地:上海
57关注
15262粉丝
4主题
0勋章

寻找好股成双:我怎么看信也科技3Q24财报

互金的Pro forma 可能爱笑的男孩子运气不会太差,我在QFIN上吃到了互金股肥瘦相间、焦红晶莹的第一口五花肉;你们看我这忍不住笑容的嘴脸,在收益面前,无比真实。于是嘴馋如老狗的我,就一直惦记着吃第二口肉,挖掘出第二个QFIN。 第二个QFIN,我找到信也科技。 如果你把一个生意,哪吒抽龙筋一样将其财务本质抽离出来,其实就是一个财务模型。 有时候,我们会称其为pro forma,因为不仅历史数据,其对未来有一定预测力。比如SaaS行业的毛利率一般>70%,而自营线上零售毛利做死了,也不会>20%,这在未来也很难突然变化,很有指导性。除非是波动大开大合的强周期股,pro forma 是生意最本质的东西决定的,是生意的本质属性。 而一个典型的互金股的财务模型指标——运营利润率40%,non-GAAP净利20%-30%,non-GAAP净利增长率10%,ROE 20%,,take rate 3%,股东整体回报率净利润50%(净利润分一半),这是一个四高行业——高定价、高毛利、高费效、高分红。如果你是追踪这个行业多年,时至今日还看不出在合法合规合情(互联网金融常态化监管)的情况下,互金仍然是一门好生意,那可以归为弱视人群。 然后你会问,这样的公司卖多少估值呢?——普遍是5倍以下的动态估值。你会问,为啥模式不错但估值就那么低?——是由于市场偏见的存在,五年前就是如此;也正是因为我与市场的预期差,让我第一笔横跨五年时间的互金投资,即使在中概股大盘beta是巨大负数的情况下,即便不算现金分红,还是能收获到150%+的收益。这就好比什么呢?——等于迎着17级台风跑马拉松,居然还让我跑出了pb。 2. 信也第三季度(3Q24)的财报概况 (净收入与利润率,数据来源:公司财报) 回到信也财报,从上个季度开仓以后,我每日三省吾股,信也3Q24的业绩符我预期。具体来说3Q24 收入同比+2.5
寻找好股成双:我怎么看信也科技3Q24财报

看上去像个慢牛骑士:阿里3Q24财报解读

速通一下阿里Q3财报。我阿里几乎每季必追,算是属于药神口中“跟得比较紧”的那个尾行群体,是个紧人。如果小股东也有粉级,我应该属于“坚持母乳喂养的亲妈粉”。当然哗哗的奶也不止我这有,大行也有;财报前我也简单过了一下,MS、Jefferies也好,巴克莱、花旗也好,目标价区间在115-140。不过总体来说市场预期其实偏淡,长风送秋雁,可以酣高楼。 此时此刻,我认为阿里投资关键词很多,比如预期差、股价弹性、业务聚焦、事件驱动、增长质量(变现率),blah blah。不过我对“增长质量”有一定的爱情,我估计,阿里今年会有一个一次性开支基数的消退效应(由于去年高投入及其他七七八八一次性开支),还有一系列刚财报里已逐步兑现的减亏效果(比如我每次都要吐槽的本地生活+大文娱),有机会拉一拉利润率;要是场公作美,股价双个击。 来看一下财报、抓一下主要矛盾与业务聚焦。为了方便理解,本文中本次财报一律称为3Q24,与阿里财年有所区别。 1、淘天:带头不内卷 划重点淘天业务,重点线不是画上去的而是缝上去的,永久性重点。整个2024财年(阿里的2024财年,是指自然年 2023年Q2-2024年Q1),虽然淘天收入贡献46.2%,却贡献了调整后 EBITA 的118%(没错超100%,照顾某些弟弟板块)。淘天是阿里核心利润来源。 3Q24淘天收入同比+1%(相比上季度同比-1%),到990亿左右。这里顺便说一下电商的收入数字,不用过多纠结,零售的模式与财会口径就决定了,你自营多收入自然高,三方多、平台业务多,收入自然低,这是一个结构跷跷板。君不见沃尔玛京东收入长期霸榜。如果一定要看,可以多关注GMV,CMR/GMV,take rate这些数字,以及利润率数字;3Q24 GMV、用户数季度增长,take rate 稳定,CMR 上季度1%,本季度2%增长。GMV与CMR仍然有增速不匹配的问题,不过这个
看上去像个慢牛骑士:阿里3Q24财报解读

谈A股的信心与A500的天量进场资金

聊聊A股,以及我对牛市的信心。无论如何,A股交易额一直膨胀且坚挺,最近一个月具体每日成交多少,我们来问一下Wind的人工智能小秘书 Alice: 我们的股票市值体量,仅仅是美股的1/5,但每日成交额基本和美股,冤家两口子已经举案齐眉。不细算流通盘,仅以总市值粗糙推算,眼下A股的交投活跃度是美股是5倍。这5倍翻台率如果体现在一家餐馆里,那就是老板疯掉与厨师疯掉的巨大差别。美股成交量严格幂律分布,头部股票吸干99%的交易;而我们,大家都懂,“你怎么敢买有基本面的公司”? 虽然交易额显著放大,但大盘却大胆地盘整了一个月。为啥。一来可以用大家都在玩不正经的那些股票,来简单地搪塞一下,投机情绪重;另外,交易额放大也可以用做T情绪重来解释,所有曾经用50万资金搞出1个亿交易额的账号,对此都应深表理解。三来,当然也真有新资金进场,无论是积极响应SFISF互换进来的fresh meat,还是新的基金——比如各家都在热火朝天发行的A500。第二批中证A500ETF闪批,目前A500相关指数基金总规模已经突破1000亿元,而今天也是A500ETF基金上发行之日(交易代码512050,认购代码512053),买A500ETF 可以选择华夏,华夏的ETF管理规模6700亿,连续19年业内第一。 但活跃的交投拽不动扭捏的走势,何也?是什么在驱动或者驱动市场?What is driving the market CURRENTLY? 我认为,市场就是在死等苦等枯等闭眼等,等一些事情尘埃落定。之前我说过,这周很刺激——礼拜二,都懂的大选,不开胃直接来最硬的菜,同时出ISM 非制造业 PMI数据;礼拜四,初请失业金数据,而更重要的是,美联储利率决议,理论上这个不应该跟随选情但毕竟是“理论上”,这次决议就是我们等的对方出招;礼拜五,密歇根州消费者信心指数数据,再加上这周标普500里15%公司报earning
谈A股的信心与A500的天量进场资金

天真无邪的“先囤后付”里,藏的钩子

来吐个槽。 我喜欢研究中概股,研究互联网赚钱模式。这两周土澳度假,悠哉游哉,就在用携程APP的时候,发现他有两种“先买后付”(buy now, pay later) 的模式;顿时警铃大作,哟,又有新想法啦。 一种是携程的“拿去花”。这类似于花呗,是比较传统的“先花钱、后还款”的信用卡模式。信用卡这个模式创新,是消费主义对人性的一次降维打击。俗话说的好,互联网的尽头就是放贷,buy now pay later 最核心的希冀,是希望你能buy now borrow later,先买后借,买上赚你一道利润,借上赚你一道利息,赚两次,正面烤完翻面烤,外焦里嫩刚刚好。而“拿去花”背后服务实际操盘手,是一些小贷、消费金融公司。流程也很简单,文字版倪萍姐姐给你读一大段各种披露、已知、我同意,然后征信拉一拉,借钱完事。 对于拉动消费的消费贷与现金贷,我个人的观点,这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甚至我认为未必不是好事。我一直也支持诸如奇富、信也、乐信的互金网贷公司,甚至还买他们的股票,因为很简单,一来经济发展确实需要刺激消费,二来自古人生谁无急,有些人如果没有这些平台给他借钱应急或渡劫,其实反而会沦落江湖上堂口里的高利贷深渊,结局往往悲惨。所以这件事的商业和道德上来说,只要公平,我认为就是道德的。三来,说点最最俗不可耐的,作为股东这些公司确实是贼赚钱、高分红。 但除了“拿去花”这个传统玩法以外,我发现携程金融的一个新玩法,叫“先囤后付”,他怕你在消费的时候手抖犹豫,拔剑四顾心茫然,于是它让你可以先囤——你无需付款就可以买下对应商品的交割权(类似于一个免费的期权)。等你预约具体的出行日期后,这款商品费用,才计入账单,然后次月还款。剩下的就是一般消费贷的逻辑。正是所谓——“双11”旅行新玩法,用户0元下单,携程先垫付。当然那如果你囤了不用,想取消,也可退。 这玩法本质是什么呢? 从民商事合同关系来说,
天真无邪的“先囤后付”里,藏的钩子

500是怎么炼成的?

一般在国内大家说大盘,那就是上证无疑,3000点梗也好,保卫战也罢,都是指上证指数。为什么是上证,没什么道理可言,约定俗成,就是个共识,来源于野蛮的遗迹与集体的想象。 但是我们虽然天天谈论上证指数,却很少有人真的投资/交易上证指数,一来跟踪上证的指数基金并不多;哪怕你想搞点刺激,给大盘加杠杆,也没空间可操作。这就像你要去舌吻一只美洲鳄,看着挺危险,但其实你做不到。除了股指期货外几乎没有工具,能给你在上证指数加杠杆。 对于大盘指数,我倒是有个自创定义,并不需要野蛮的遗迹与集体的想象——我认为,大盘指数就是追踪其的指数基金,规模最大的那个指数,她自然而然就是该国证券市场的大盘指数。比如标普500(对应ETF是SPY)是美股的大盘指数,比如日经225。ETF规模大,就说明可投资性强。可投资性来源于三个方面——权重代表性,深度代表性,广度上的多元代表性。SPY也是全球最大的ETF,标普当之无愧是美股大盘,甚至是全球股票的大盘。我们现在越来越少提到道琼斯,因为道指编制很奇怪(虽然其实日经225有一样的问题),边缘化,当不了大盘指数。 那上证指数到底有什么不足,导致国内最大的股票ETF也不跟踪它。最大的问题是老生常谈的结构性问题,金融+工业+能源,占了50%以上。行业代表性、均衡性很差。这是最被诟病的。第二,全部是上交所,深交所的股票完全排除。这就像做美股,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的公司统统不要,就很难“大盘”。 上证还有很多其他问题,在2020年指数修订之前,他是一个貔貅指数,只进不出。ST(特别处理)、*ST(退市风险警示)扎堆,优胜劣汰里的“劣”淘汰不掉,扭曲影响了指数的代表性和市场信号。 另外,上证的总市值加权方法,总股本大、流动股少的“一只脚下水的航母”比较多,比如“两桶油”。这些股票对指数的影响大,但其股价往往与市场整体趋势不一致。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新经济企业缺失,许多拉动经济
500是怎么炼成的?

重启大撒币后的美股第一个Holiday Season:特斯拉、亚马逊、标普消费财报前瞻

此时此刻的美国经济,就像云雾缭绕看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斜看草木葳蕤,但从顶上也有点地中海型秃头。总之要看你从哪个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论;但眯起眼领略其大致模样、总体温度,在全球发达经济体里即使不算最好也算是找不到更好。 而关于美国通胀,有几个outs(结果),我总结一下,三叉树——软着陆、硬着陆、还有最近谈的最多的,不着陆。我的理解,“着陆”是指通胀回到2%的长期目标水平,硬是指伴随经济崩,软是不崩,不着陆是指再也回不去,经济继续高通胀过热发展。当然这是我自己的理解,soft landing, hard landing, no landing,这些定义没有形成业界共识。我倾向于认为,如果没有像植物大战僵尸那样摩肩接踵而来的灰犀牛,假以时日美国的通胀会回到低位。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观点,不一定对。 但聊“经济”这东西,就像喝一场大酒,看似龙门阵摆得很乓乓响,然而永远是云山雾罩、以其昏昏,使人昏昏。我其实更愿意聊细一点,聊行业和公司,比如标普消费行业,目前景气度如何。美股标普消费精选指数(S&P 500 Consumer Select 15/60 Index)里面有两个大性感,一个是特斯拉,一个是亚马逊,而随美股财报季展开,这些大性感又要迎接投资者们的肠镜胃镜。另外之前聊过很多次,大家的老朋友,人民币可投的标普消费ETF(159529),也颇为值得关注。 —— 1. 美国消费展望 之前一周,标准普尔 500 指数中超过15%的消费类、金融类、工业类股票,创下了 52 周以来的新高。虽然美股新高很熟耳也很刺耳,但消金工三板块同时高潮并不多见——是自 1954 年以来,第 31 次出现这种情况,通常是个bulish信号,一根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历史上前30次,标普500 在未来 12 个月的平均涨幅是13.4%。 而温和降息预期下,除了科技,前期没怎么涨的的美国消费股,
重启大撒币后的美股第一个Holiday Season:特斯拉、亚马逊、标普消费财报前瞻

近期市场梳理:远水近渴,FOMO后高胀的机会成本,以及港股科技与红利的番茄炒蛋

------- 港股无论是科技股还是港股央企红利ETF(513910),在被闪电劈完以后,劈了个五分熟,外不焦里不嫩;然后最近玩命震荡,跟我妈炒菜一样,生怕抖不掉那些不坚决的韭菜。但在有丰厚资本回报之前,我愿焊死不下锅;投资是一场百炼成钢的修行,我要么成锅贴,要么成锅本身。 当然,兄弟们在前台看着都挺硬,但后台还是经常递纸条,最最最最最最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后市怎么看呀?以至于现在我看到或听到,“XX怎么看”,就像孙悟空看到唐僧嚼口香糖,会突发一阵恐惧与恍惚。我怕不是起了创伤后应激障碍。 后市怎么走,真的只有天知道;未来的一切都是概率波,要时间的推土机推上去才能收敛。但我们可以给近期行情,找一些逻辑梳理。 最近行情一锤定音的关键因素,是对于政策的预期差的变化,以及伴随的流动性大起大落。近期调整,更多是反应一种情绪——“远水似乎丰沛,但近渴着实焦灼”。总体来看,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QE(量化宽松)是肯定要Q的,目前来看央妈比财爸尺度更大一点,但总之尺度都还蛮大的;但市场对QE这个Q还有另外一个要求——Quick。 手里拿着筹码,心急如焚。男儿何不带吴钩,水淹关山五十州。 其中市场最焦急的是提振消费问题,任何政策都有传导时间,唯有发钱快乐无边,市场预期需求端的直接改善——给大家发钱、发补贴、哪怕发点券;但这一块貌似在“研究”迟迟不落地,没有跟进;也没有大数字的XX万亿,在消费侧用力。在消费端直接刺激的这个落空,从市场上来看,借由情绪放大器,传导到股票价格上的变化,就非常明显。道理也很简单——因为这波行情本来的涨幅,就是由消费预期带动的,来张图说明一下。 下图是MSCI中国指数,各行业版块,从2024年9月1日到10月11日(也就是CZB发布会前),一个月左右的涨跌幅。非常清晰,你看到消费品、零售、金融服务是这波涨幅的火车头。也就是说,这波行情的前锋固然是央妈拿出了开了
近期市场梳理:远水近渴,FOMO后高胀的机会成本,以及港股科技与红利的番茄炒蛋

旺角卡门的花样年华:香港ETF二十五载发展史

一、港股投资大趋势 港股这些年怎么说呢,就像一棍子捅进了胳肢窝,让人又痛又想笑。我们看过了《消失的她》(港股创业板)、《满江红》(恒生科技,注,港股红色为跌)、 《羞羞的铁拳》(内房股)、《红海行动》(恒生指数),《捉妖记》(18A ),票房冠军应接不暇,错过了这几年,或许你保住了钱包,但却亏掉了许多精彩的吃瓜大戏。 这场戏黑色幽默、残暴、巨虐、但不时让人雀跃,悲喜剧交织,一会哭一会笑。如果大家认为人类对A股的潜力开发不足10%的话,转过头看港股,你会发现,港股在开发人类的潜力。 而此时此刻,大家有了更多的疑问,牛市来了吗,现在是什么情况,长安三万里,恒生三万点?后面会不会涌入大量做多资金来给我们抬轿子,啊不,提裤子? 牛市多奇观。上周大A休市,离岸的资金就像开进了潮汐车道一样,全部涌向港股市场,于是桀骜不驯的奇观又出现了,港交所上市科的创50ETF(3109.HK),日内居然最高暴涨超234%,而另外一只两倍做多沪深300的杠杆ETF(7233.HK)两周内交易量翻57倍。要知道港股市场上A股ETF就像在肯德基里卖兰州拉面,平常无人问津;在港股上市的A股ETF们已经沉默有永恒那么久,这波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股市未来的走势仍然很难预测,但抛开庸俗而无用的猜点位不谈,有三个趋势,以成熟美国市场的变化沿革来合理预测,我认为大概率是会实现: 1、由于有幸承受全球最高房价(房价/收入比),内地居民与香港市民的财富,历史上一直都捆绑在砖头上,而此时此刻的砖头,是一个价高、现金收益率低的资产;未来在资产配置上,权益(也就是股票)在资产配置中的比重,大概率会越来越高。也就是从“炒股”的心态,逐渐过渡到,用“长期持有股票、去帮助你完成人生目标”的认知。 2、股票配置的方式里,由于主动管理能力(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越来越稀缺,股票投资会越来越被动化、分散化、指数化,所以以ETF作为投资的媒介
旺角卡门的花样年华:香港ETF二十五载发展史

中概与恒科都创了一年新高,接下来应该怎么操作?

1. 纵然你自诩对中概股是价值投资,但这一段心路历程,仍然不可谓不颠簸。 我简笔画给你勾勒一下大多数人的持股体验:首先你是被中概的低估值勾引过来的,好便宜,买入!不料估值还能进一步更低,你只能用巨变态的那句“价投买入后股价下跌都会超级开心”来按摩自己,忍住!再后来(其实就是不久前),到了更更低估的深渊,你痛到翻肠倒肚,很想割肉跑路。 然后这几天突然回血,刚出ICU的人上了UFC的拳台,锣鼓喧天,旌旗招展;这时候兄弟们就开始分化起来,有的还能守住,有的又想跑路。 虽然我理解保本出、想跑路的人,但跑路了难道你不会有一丝丝抱憾终身吗?老骥伏枥苦等两三年天天盼牛市,而牛市最赚钱的一个阶段——高估值泡沫的华丽高潮,显然还未到来,显然你也没有吃到。中概基本面的天际线上,看不到一丝泡沫折射下的霓虹。 2. 还是要给长期持股继续按摩。把中概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我们投资的逻辑其实就三个,一是业绩硬,二是估值低,三是股东回报到位。而我认为这三个逻辑都还在。 非强周期性的中概股,一直有“在不断的增长与回购之下,分子端的EPS赛亚人一般变强大”的逻辑。我每个季度看财报、批作业,大厂小厂、各行各业的“tech属性disruptive innovators”(木头姐口中的颠覆性创新者)的财报能够体现出来一个事情,他们总体不是颓势而是蓄势。没有这波蓄势,不会有这两天离谱的暴涨走势——景阳楼畔千条路,一面新妆待晓风。 我把中概Q2财报的账面总结出来如下,来看整体财务趋势。我们一目了然就可以看出一个普遍现象——收入符合预期,而利润大多显著高于预期。 (来源:公司财报) 收入符合预期是因为收入这个项目——主要来自于电商、广告、产品销售这些互联网常见商业模式——与宏观消费端的咬合比较紧,受宏观影响大;但是由于互联网模式的天然优势(拼多多天然就比永辉超市能赚得多得多),中概股大多数的topline增长仍然是落在平
中概与恒科都创了一年新高,接下来应该怎么操作?

为什么创设新玩法后,吃息变得更重要了?

众所周知港股目前是两大派对,一个是看空看淡的人的淡仔派对,另一个是看多的吃息佬派对。对于淡仔派对,我话都不想跟他们说一句,呸。而对于吃息佬,那都是自己人,都是兄弟。港股吃息不一定要选股,也可以用ETF来吃,比如港股通金融ETF(513190) 和 港股央企红利ETF(513910)。高息股里的战斗机,都停在港股。 吃息这件事在昨天以前很重要,而在昨天之后,变得更为重要。本文就旨在尝试解读、理一理其中的逻辑。 首先回顾政策工具本身: 第一次创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资本市场。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使用自身拥有的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份股作为抵押,从中央银行换入国债、央行票据等高流动性资产,这项政策将大幅提升相关机构的资金获取和股票增持。机构通过这个工具获取的资金只能用于投资股票市场。首期互换便利操作规模5000亿元,未来可视情况扩大规模,“只要这个事情做得好,未来可以再来5000亿元,或者第三个5000亿元,我们是开放的。” 这个昨天我也科普了一下历史渊源,神似于美联储曾经发过的Term Securities Lending Facility (TSLF),当年美联储为了解决市场流动性不足以及抵押资产没人接盘的问题,让符合资质的金融机构,用低流动性的”抵押贷款证券”(CDO)、企业债券等资产来做抵押,换取高流动性的国债和政府债。这本质上就是一种低成本的借款,通过TSLF,银行和金融机构能拿到更易变现的政府证券,帮他们满足短期资金需求,维持市场稳定。 而我们的“互换便利”工具,其实就是把TSLF里T给去掉,用债券以及股票等证券作抵押,来换入高流动性的国债、票据资产(但你不能直接说是SLF啊,会与其他一个SLF混淆,要尊称其为“互换便利”)。注意这是个选择权,不是必选项。 那么问题来了,机构换来国债和票据要干嘛?肯定不会让你藏床
为什么创设新玩法后,吃息变得更重要了?

东南亚科技的边水网事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占城、爪哇、真腊、旧港、暹罗、古里、满剌加、渤泥、苏门答剌、阿鲁、柯枝、大葛兰、小葛兰、西洋琐里、琐里、加异勒、阿拨把丹、南巫里、甘把里、锡兰山、喃渤利、彭亨、急兰丹、忽鲁谟斯、比剌、溜山、孙剌、木骨都束、麻林、剌撒、祖法儿、沙里湾泥、竹步、榜葛剌、天方、黎伐、那孤儿,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 ——《明史·郑和传》 1. Follow the Money 众里寻他千百度,罗袜生尘,凌波微步。就像破案的关键常常是follow the money (追踪钱的去向),找寻投资机会的关键,常常也是follow the money。 许多人总是机械、教条、字面意思地去理解 “人多的地方,不去” 这句话,结果发现自己总是淹没在永远也起不来的价值陷阱里。“人多的地方不去”,你不如替换成芒格的那句 “ 如果知道我会死在哪里,那我永远不去那个地方 ” 更为合理。市场并不傻,我认为大多数时候比我聪明得多,聪明钱总领先得令我望尘莫及。 比如杀马特money这几年就马不停蹄赶往东南亚,爪哇成了投资冒险家的乐园乐土。如果你跟踪东南亚FDI(外国直接投资)的趋势,这事不言自明: (数据来源:A Special ASEAN Investment Report 2023) 上图是2012-2022年东盟FDI的趋势,蓝柱单位为十亿美元,红线对应右轴,标明占全球整体FDI的比重,蓝柱顶端是%占比数字(注意不是左侧的美元绝对值)。可以明显看到从2018年中美毛衣毡开始,东南亚在全球FDI这块披萨饼上,切的扇形越来越可观。当然我不明白为什么红色的点,他非要对应蓝色的数字,容易让人看懵逼。但这可能就是质朴乐观的东南亚人民所特有的不羁与写意吧。 (东南亚不同市场FDI净流入,数据来源:Wind) 上图是不同国家接受FDI大水漫灌的不同情况。比如新加坡国家虽小,但小渔网捞巨鲸,
东南亚科技的边水网事

献给中概爱丽丝

除了春夏秋冬以外,北海道有一个季节特别短。因为此时老白町最顶级的牛肉,刚宰杀上市,所以本地人称这几天为“牛市”。 但今天,其实距离上一个牛市已非常遥远。天正不停下雨,我坐在一间昭和早期开业的咖啡馆里。这家店一边墙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鼓。 古人最早击鼓祭祀,但本地人相信万物有灵,所以即使是用于祭祀的鼓,也应该被崇拜,而他们就是鼓神。鼓神崇拜,在牛市里往往最为活跃。 这家老咖啡馆因循传统文化,就被叫做鼓神咖啡馆。但正是因为距离上一次牛市实在太远,淫雨霏霏下的鼓神咖啡馆,此时就像一个老头正在颤颤巍巍喝着水——腐朽,无齿,下流。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离上一次的牛市,真的太久了。 不过,坐在这家古老的咖啡馆里,我总有一种被紧裹的温暖感觉。时间从我眼前如梭而过,我可以忘掉一些不快。我是一个不喜欢记忆的人。对我而言,负责记忆的海马体与负责激情的海绵体,同样都是一种负担。 一个女人走了进来,看起来全身都被雨水打湿。 女人白皙纤细、面无血色,身影羸弱。她穿着一条绿色的毛衣,因为雨水而湿透。 绿透了。 “幸亏天气还不冷。” ——我在心里想。她朝我缓步过来,在我面前坐下,侍者问她: “田中小姐,我给您拿块纸巾擦擦吧….您还是喝往常一样的黑咖啡,粗研磨,硬水泡?” 田中说:是的,拜托您。 她额前撮集的刘海掠过一丝局促与不安。 我勉强能抬起眼睛接住她的目光:“概子小姐……” “印子已经告诉了我,你们的事情。” 她的语气里没有语气。 我内心一阵痉挛。 与女人的会面,总像是打开外婆家的饼干盒子。我无数次祈祷里面会是美味的曲奇饼干,但迎接我的永远是针线盒,一根又一根的针。 “概子,这只是一种分散。就像人有两个肾,一个坏了,还有另外一个,那就不会死。” “但不只是印子…还有美子!难道你同时需要三个肾吗?” “因为相关性…..因为相关性会降低整个组合的波动。嗐!这是MPT理论,很复杂。总之就是
献给中概爱丽丝

BOSS直聘财报:深度讨论打法,用户规模与满意度的“可能双角”

身边有个老哥想跳槽,他是CFA(特许金融分析师),打怪经验虽不多但也并非生瓜蛋子。然而几个月求职下来,即使最好的战绩,面试也过不去到第二轮。他姓李,于是聚会的时候我们讪笑其为李一轮——HR只理你一轮。顺便说一句,CFA这几年通证膨胀非常厉害,贬值成了一张驾照。 看BOSS直聘上的情况,1.、蓝领招聘强于白领招聘;2、生产制造业、物流行业等招聘表现要好于大盘;3、低线城市同比增长更快。金白领虽光鲜,还是蓝领顶事儿,这就像香辣蟹炒年糕一样,先被抢着吃光的,永远是年糕。 因为考虑到现在投资中概股都先考虑股东回报,我把这一块前置来说:BOSS直聘刚批新一期股票回购计划,预计未来12个月内额外回购最多价值1.5亿美元的股票。8月30日当日回购了近80万普通股(约500万美元),最近一个半月内已累计回购逾938万普通股。加上最早之前批准的2亿美元的股票回购,整体回购计划提高到3.5亿美元。 (来源,中金) 财务数据如上。这次不想多说财务数字,说回到生意本身。聊聊生意模式与规模管理,BOSS直聘(以下简称BZ)的求职中介平台。聊聊这么几点: 1. 第一,看整个用户规模,还在上升通道,市场蛋糕还有红利。BZ第二季度平均月活跃用户数达到5460万,同比上涨25.2%。依据QuestMobile的研究所示,2023年以来月活用户规模突破1亿大关。5000万除以1亿,那这渗透率也只有50%。 我更主要看了一下BZ最有付费能力和意愿的企业客户的数量,截止Q2的十二个月内,付费企业客户数达到590万,yoy +31.1%。根据财报,主要用户渗透是在两个“沉默的大多数”的主场完成,一个是二线及以下城市,一个是蓝领。不在线上聒噪的群体,平常声量不大,听起来跟不存在一样,但其实是招聘与就业主力。 BZ在有相当比例的MAU基础之上,保持行业第一梯队的增速。这点上比较不容易,行业规模与增速老大实锤。guida
BOSS直聘财报:深度讨论打法,用户规模与满意度的“可能双角”

向科技要利润,向中概要分红:乐信2Q2024财报

1. Chinese Dream Fintech 正常的投资人面对估值的泥潭可能会表现得一惊一乍,但中概股的投资人多少都不会太正常,所以他们宠辱不惊。 虽然波澜不惊,但最近的行情更让我坚定了“向科技要利润、向中概要分红”的决心。中概这货,好不容易牛一阵,然后就是熊一阵亡,太令人伤心了。我这个季度比较大的操作,就是搭一个以公司盈利与吃息为逻辑的行业投资组合——互联网金融投资组合。 乐信是这个组合里一块重要拼图,低估值,稳增长,高分红。我感觉拼进组合里去,非常丝滑。现在我看公司也不星辰大海了——曾经鲜衣怒马取功名,盛装出席,结果考试垫底——华而不实的公司,算了吧。现在主要讲究一个务实,回归股权投资本质。 这个互金组合的名字,就叫 Chinese Dream Fintech。 2. 乐信财报简述,亮点暗点都很明显 (来源:公司财报) 跟其他几家互金一样,行业风险小周期(宏观经济放缓)背景下,Q2主动控制规模——如何提高?很简单,可借可不借的客群,我就不借了——提高审核标准。所以新增贷款的Q2交易额为511亿元,环比Q1略下降。另外也是扎紧风控的篱笆、提高资产质量的需要。 不过take rate上来了,收入和利润都上升。Q2收入36.4亿元,净利润(Net income)2.3亿元,收入和利润环比双位数增长,收入环比增长12.3%,同比增长19.1%;利润环比增长12.4%,同比下降36%。资金成本从 2Q23的人民币 1.56 亿,下降到 2Q24的人民币 9050万元,同比下降 41.8%,主要是由于为表内贷款的成本负担减少以及资金成本的整体下降。整体来看,资金成本环比一季度下降58个bp,创历史新低。 其他数字都挺好看,而利润同比下降,我拆开看了一下,收入上升,资金成本下降,毛利其实是同比上升了35.4%到13.5亿,营销费用、研发、三费,开支都大概持平,运营利润其实还是上升
向科技要利润,向中概要分红:乐信2Q2024财报

黄金定价机制起了新变化

黄金ETF华夏(518850)和黄金股ETF(159562)的投资者,最近洗澡时候哼的曲子都是明快的大调,因为黄金价格又创了新高。 来聊聊黄金定价机制的变迁。 黄金曾经的定价机制无非就是共识的建立,大家都说乱世买黄金,也促成了其避险资产的共识。还有就是通胀的共识,就像剪刀专克布一样,黄金专克通胀。就此一个绵延千万年的硕大无朋的人类共同想象,就一点点建立了起来——黄金避险,黄金克法币、抗通胀。 我们可以说这就是黄金传统的定价范式。如果再讲复杂一点,可以归因于六个主要因子——经济语境(比如是高增长还是低增长)、货币属性(法币是不是在疯狂贬值)、避险属性(盛世还是乱世,是不是有某些巨大危机)、抗通胀属性(黄金不能超发,因此总能跑赢通胀)、商品属性(日常消费和工业生产,主要是消费,比如热衷于把全部身家打成金饰挂身上的印度)、交易情绪(市场情绪,比如大妈最喜欢哄抢黄金)。 Conventional wisdom(传统智慧)认为,黄金商品属性决定金价的下限;宏观属性决定大趋势;避险、交易情绪,决定小趋势;而抗通胀这个属性,决定了长期来看黄金会是大类资产配置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决定了黄金在大历史的语境下的命运——也就是拉长一千年来看,虽然会有螺旋反复,但黄金价格的命运注定会一直涨。 这是传统的定价机制,但也人所共知,是我奶奶也知道的事情,用这些来判断黄金走势,甚至解释最近的走势,这都是一步废棋。比如我可以说一百年后黄金肯定会高于2500美元/盎司,但这有什么用呢。 但近几年事情起了一些些变化。以2022年,非常粗略地做一个分水岭吧,黄金传统定价范式里的部分因子,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效”——比如最近这轮黄金牛市的节奏之快,涨幅之高,他就不太解释得通了。传统智慧说,美元指数与黄金肯定是个跷跷板,美元弱了黄金就涨,美元强了黄金就跌,因为其单位就是美元/盎司,美元涨了黄金就跌了。但2022年来,比
黄金定价机制起了新变化

万物新生财报解读:谁是一万块以下最好的手机?

1. 消费的贝塔里找阿尔法 有在皆旧物,唯尔与此共。追踪万物新生(也就是你各地商场、随处可见的爱回收门店,如上图),是增量经济转为存量经济的一个缩影,不是一手买不起而是二手更有性价比。 如果五千以内最好的手机是小米14pro,那么一万以内最好的手机,就应该是两台小米14pro,除非是四台二手小米14pro。这才是消费降级、理性消费下的必然思考方式。 而二手消费,在整体消费行业里,或许有细分行业之于整体消费行业的阿尔法,为什么? 谈到二手经济大家喜欢以日本为前车之鉴,诚然,日二经济确实逆周期而行。泡沫经济时攒了充沛的闲置物品储备,2005年后进入“第四消费时代”,二手市场繁荣。日本2020 年二手经济市场规模达 2.4 万亿日元,2025 年预计达3.5 万亿日元,CAGR(年复合增长率) 达 7.7%。会远跑赢整体消费的增速。 但远不止日本,即使是在美国,美二经济,也早有存量经济出牛股的先例。比如二手车市场。货值高的二手货,诸如车啊、电子产品啊,由于柠檬市场的存在(lemon market,是指严重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卖方先天有信息优势),交易成本很高,很难自发形成C2C的网络。 比如买二手车买家,天然会去找信得过的平台交易。所以美国就出现了很多以二手车为主业、多年来活得雄姿英发的公司,比如CARMAX(车美仕,NYSE: KMX)和Penske Automotive (NYSE: PAG),都是在90年代初成立,而后经历存量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大牛股,给你们看看他们的长期股价: 由于世上并不存在永续的高速增量这件事,那么增量转存量,我相信是个必然规律,所以我们的经济也会走二手这条路。比如我看现在,保时捷新车虽然卖不动了,二手车交易反而活跃。供需同步,向上推动国内二手经济增长。当然还有政策端的各种三温暖,类似国务院政策上面的大规模消费品以旧换新和地方层面的以旧换新补贴等等,春风吹
万物新生财报解读:谁是一万块以下最好的手机?

互金投资组合的堡垒:为什么我建仓了信也科技?

1. Business Overview:互金真赚钱也分真钱 大家都知道,我对互联网金融这个行业,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关键就是模式好,如同西天十万八千里能取到真经,互金这条路能赚到真钱。最近黑猴打多了,原谅我的这个猴梗。 那么这个行业里有哪些独立上市的玩家呢(也就是除掉微信的微众银行、阿里的蚂蚁金服这些未独立上市的超级巨佬)?除了我投资了快六年的奇富科技,三年的乐信,还有一个在上海张江离我家一脚油门远的互金公司,叫信也科技,最早叫拍拍贷;与奇富一样,是独立上市的互金公司里的龙头,一般称为互金三巨头。 他们的模式很可比,都是自己的APP、自己的风控体系、有自己的基本客群盘子与获客渠道,也都是从最早普惠金融做下来并且经历了行业大浪淘沙的过程,几千家剩下几家——因为合规上心、风控稳定,信也活了下来,不止survive,还很thrive,活得很好。也跟奇富一样,信也的互金模式,也有重资本也有轻资本,有自营盘也有助贷模式;综合利率也差不多,资金成本也非常可比。 如果我没记错,信也也是最早实现稳定盈利的互金之一,也是最早开始分红的互金没有之一。 建仓信也后,互金我认为最好的三个标的——奇富、乐信、信也,我就集齐了龙珠。我就两把刷子,看重好公司后——分散投资,长期持有。在奇富身上赚到了的甜头,希望在信也身上复刻。 投资人的态度总是摇摆的。时间斗转星移,而到底什么是好的公司的谈论,也光怪陆离,佶屈聱牙;投资理论,在希冀、失望、余烬、修正、重燃里发展。但有些时候我们都overthink(想过头了),商业社会之下,在一定语境点限定中,能持续赚钱并愿意合理分红的公司,就是好公司。硕大无朋的弥漫开来的价值投资的恢恢大网,其实能浓缩成一颗非常聚焦的坚果。 2. 财报overview,这个季度如何? 先来看一下财报数字吧,第一部分是财务表现: 2Q24,信也收入31.68亿元(人民币,下同),去年同
互金投资组合的堡垒:为什么我建仓了信也科技?

百度财报速递:聊聊AI大模型商业化与智能体的未来

众所周知概帮对于百度的投资逻辑一直是AI,从AI是什么到AI的应用场景到如何围绕AI做商业化变现再到未来的超级APP“智能体”,总之投资百度就是投AI大模型和AI应用,这是房间里的那头大象,是叙事主线。 至少在国内,虽然众说纷纭,但我认为百度目前领跑大模型,在AI领域就算让最头铁的质疑者来选国内有可能的治夷者,也多少会承认百度是主要候选。要说明这个问题很简单,——百度在苹果的候选池里(据IDC最新报告,百度智能云在2023年中国大模型平台市场份额位居第一,达到19.9%)。百度的大模型落地速度、深度、广度、态度,也确实走在大模型大厂前列。所以百度2Q24的财报,无非看这个叙事主线的推进。 顺便说一下,大型中概股的业绩都有很强的相关性(不用说,因为在同一个市场),看一两家,你会知道中概的整体表现和预期,这是每个季度最重要的增量信息,平常弥漫在市场上的大多是噪音,而季报是阶段性的一锤定音。所以我对每个季度的季报,一直非常看重。 投资会很悠长啊,就怕你出手如闪电,但耐心如褴褛: 有些时候在我的眼里——无需晦涩的隐喻——投资的车轮,就像季节回转,一季接着一季,春去秋来;摇晃得像一座索桥,永恒得像一个钟摆。 —————— 1.Q2财报综述 Q2营收339亿元,同比增长1%,经营利润59.4亿,同比增长14%;百度核心营收267亿元(就是总营收去掉爱奇艺的),百度核心经营利润56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广告收入192亿,非广告收入75亿,同比增长10%。营收只能说在预期之内吧,利润倒是比预期高一些。百度智能云在二季度继续加速增长,(管理层给出guidance)这块业务将继续保持很好的增长势头。Q2智能云营收同比增长14%,AI收入占比提升至9%;非广告业务同比10%的增长——主要是来自于云业务。跟别家不太一样,AI加持下百度的云业务是一个增长引擎。 我认为许多业务线,本来看起来七零八
百度财报速递:聊聊AI大模型商业化与智能体的未来

阿里财报解读速递:最重要的是未来变现率会提升

来个快的,速评,御风而行。大多我持有中概股的财报,虽然我不知道报出来后股价会何以反馈(这就是我从来不赌财报的原因,市场比女人心可难猜多啦),但其业绩本身,我大多心里还是有数的。平常每天都在跟踪,也有大量第三方的数据可参考,也有宏观经济数据来佐证。到了财报季,公司发个结果出来,确认一下,仅此而已。一切都挺自然的,如同沉睡的人翻了个身,仅此而已。 1. 财报掠影 先简单过一下阿里的Q2财务报告(2025年第一财季,下面我统一按照自然年度,说Q2财报了),各个板块,淘天集团、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菜鸟、等等。这个季度的财务表现如下: 总体上收入2432.4亿元,同比增4%;调整后EBITDA为511.6亿元人民币,同比-1.7%;NON-GAAP净利402.7亿元,同比-9%。也就是说topline还行,bottomline不太好,原因是经营利润下降与投资减值。投资减值是一次性事件;而经营利润下降主要是去年同期股权激励相关费用,拨回了69亿,也算non-recurring的非重复事件吧。 自由现金流(free cash flow)是173.72 亿元 (23.90 亿美元),同比下降了56%。原因是加大资本开支在云计算的业务上,反映了对阿里云基础设施投入相关的支出增加,以及计划减少直营业务(具体看下面收入拆解)等因素,而产生营运资金变动。 因此我们还是看可重复事件——还是看收入吧,拆一下业务板块: 第一,淘天集团业务,GMV 同比高单位数增长和订单量同比双位数增长,由购买人数和购买频次 的增长所带动。收入总额是1133亿,同比下降1%。CMR(客户管理业务)和批发都在上升,拖后腿的主要是直营业务的下滑。 第二,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收入同比增长32%,到293亿人民币。国际零售业务增长38%到237亿,剩下的是批发商业业务,增长12%。海外业务拓展、卷到海外去的叙事逻辑没有中断。
阿里财报解读速递:最重要的是未来变现率会提升

奇富科技Q2财报:在这场平台化生意里,我决定做一个吃息佬

1. 吃息光荣 本文本可以有许多名字,比如: 《一个1000块变成1370万的发财机会》 《改变你家族命脉走势的财富发动机》 《哈佛全A天才坐牢十年只能持有一支股票,选了它》 《一条比“富婆通讯录“更靠谱的致富之路》 《一秒钟就告诉你世界上最松弛的赚钱姿势》 《盖茨家族长盛不衰的秘密是因为买了这个股票》 ……. 但我选择了现在这个并不惊悚、略显平淡的题目,决定做一个彻头彻尾、躺平拉倒的吃息佬。这两年能不能在一个互联网股票上吃息,成为了投资的关键。因为由于不断提高分红数额与回购水平,而股价就跟一块冻猪肉一样,中概股的股息率,就变成了我的收益率。对于没有盈利与分红的公司,大家都不可太自信;切记,我们的脸是浮肿的。 虽然中概股股价没怎么涨,但我还是经常会受到鼓励。比如有人在后台对我说,达美,大胆奶,你一天不奶中概,我一天就不舒服;我很能理解他,因为我要是一天不奶中概,我也不舒服。 好了讲回正题,讲奇富科技财报。 上个季度财报我讲述了我投资QFIN的心路历程,人称无情铁手达,因为我拿一个股票,真的是以年为单位,拿了快六年。昨天我也说个好友,她的中概回本了(其实就是奇富科技),然后她就对我问出了那个千年难题:是保本出,还是星辰大海? 我劝她说,你别看拿了挺久保个本,但是算一算你拿到的分红,这不比小银行的3%利息高多了?知足常乐啊,你这不叫保本出,算上分红你已经赚钱出(分红会除息,比如你成本价20,除了几次息,其实你的成本价就下去了,哪怕回到20,你也赚到了分红的钱)。与友人风声笑谈而言:守住就有办法,办法就是守住。但这多少有些自嘲,但守住的同时,自然是股息越高越好、回购越多越好,一鸟在手大于群鸟在林。我不要看画饼,我要吃饱肚子。 我要能给市场报之以回报的公司。 2. 奇富予市场的,已远远超过取自于市场的 我之前也提到过,这里还是想强调一下,你如果算一算奇富科技募资+回购+分红历史,Q
奇富科技Q2财报:在这场平台化生意里,我决定做一个吃息佬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