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那些年的A股三千点保卫战

A股集体创年新低,打响3000点保卫战!虎友们认为A股何时能够收复3000点大关?大家怎么看待A股后续的走势,又存在哪些交易机会?欢迎聊聊你参与过的A股保卫战经验~

avatar明颐研究
2023-10-26

做空势力应该驱逐吗?

做空势力应该驱逐吗?
avatar小老虎哈哈
2023-10-26

恒生科技指数​,竟然拉回来了,看看机会哇

$科大讯飞(002230)$ $百度(BIDU)$ $拼多多(PDD)$ $Faraday Future(FFIE)$ @小老虎哈哈 @爱发红包的虎妞  今天恒生科技指数,竟然拉回来了。部分被杀惨了的科技股,会是个好信号。 今日: Wind数据显示 也证实,又有近30亿资金流入两只沪深300ETF产品。科技板块在其中。 图片  
恒生科技指数​,竟然拉回来了,看看机会哇

SignalPlus宏观研报特别版:GRAVITY

由于其他市场走软,房地产数据强劲,加上又一次糟糕的债券拍卖表现(5 年期),美债在短暂的喘息后昨天再次承压,在交易初期,强劲的德国 IFO 指数结果和英国国债供应使得美债收益率曲线呈现熊陡走势,而大规模的期货交易量进入流动性偏低的市场(仅为月平均的 60% 左右)使得收益率在进入纽约交易时段时继续面临压力,避险情绪在美国开盘后持续升温,即使收益率走高,金价仍收在 1,980 美元上方,原油逆转反弹近 4%,收复了早盘跌幅。 美国经济数据仍异常强劲,新屋销售数据环比飙升 12.3%,是 2022 年初以来最快的增速,超过所有投行预测,且尽管抵押贷款成本极高,房价仍因库存量降至 2022 年 2 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而上升;加拿大央行进一步以鹰派评论火上浇油,表示“我们仍对持续存在的通胀压力感到担忧,并准备在必要时进一步提高政策利率“;最后,越来越多媒体对不断膨胀的赤字表达担忧,引发市场对即将到来的 11 月美债再融资的忧虑,为似乎正在摆脱美联储控制的收益率增添了更多压力。 作为(昨天的)最后一击,规模 520 亿美元的 5 年期债券拍卖结果极差,尾部为 1.9 个基点,投标倍数为 2.36 倍,是 2022 年 9 月以来的最弱水平,整体拍卖数据都很糟糕,交易商占整体供应量 19.4%,是 2022 年 9 月以来的最高水平,间接出价低于平均值 2 个 sigma,债券需求不足推动收益率再上涨 2 个基点,收益率曲线昨天收高 10–15 个基点,且在下午时段影响股市走软;投资者今天将重点关注 PCE 数据(预期环比增长 4%,核心环比增长 2.5%),这是市场下一个需要克服的挑战。 股市方面全线下跌,SPX 指数下跌近 1.5%,Nasdaq 指数下跌 2.5%,持续的收益率压力和业绩欠佳导致 Alphabet 股价出现自 2004 年 IPO 以来的第三大单日跌幅(!!!),另
SignalPlus宏观研报特别版:GRAVITY

SignalPlus宏观研报(20231025):行情有望持续至明年年初

市场延续周一的债券久期需求,美国收益率曲线在中长天期部分走平,短天期收益率上升了 6 个基点,长天期收益率则下滑了 3 个基点;欧洲方面,欧元区 PMI 低于预期,制造业 PMI 明确处于“衰退区间”(43),同时附带的评论指出“自 2021 年初疫情封锁以来,员工人数首次出现下降”,导致收益率走低,欧洲央行的季度贷款调查也指出,由于固定投资下降和融资成本上升,贷款净需求大幅下降。 与美联储类似,欧元区利率似乎已经触顶,在后续的欧洲央行会议,重点将会转向资产负债表的缩减。 另一方面,美国经济数据仍表现出色,PMI 调查结果指出“第四季度始于利好消息,尽管地缘政治紧张形势加剧,但未来产出预期有所上升,攀升至近 18 个月来的最高水平“,此外,通胀压力持续减弱,价格指标现已接近疫情前的水平,并朝著美联储 2% 的目标前进;在数据公布后,收益率曲线继续走平,而下午 1 点进行的债券拍卖也风平浪静地过去,固定收益市场度过了相对平静的一天。 美国方面,科技巨头业绩好坏参半,拖累大型科技股的表现,不过美国股市仍再次上涨 0.5%-1%;Alphabet 第三季度业绩整体符合预期,但云端收入减速,导致股价盘后下跌约 6%;Microsoft 营收超出预期,推动股价上涨,但随后在管理层电话会议期间,股价因更为保守的前景预测而回落;老牌工业股在昨天的表现要好得多,其中 GE、3M、RTX(航空航天和防御系统)、Verizon 和 Coca-Cola 的表现明显优于其他公司。
SignalPlus宏观研报(20231025):行情有望持续至明年年初
avatar小老虎哈哈
2023-10-24

科大讯飞 一篇无聊的文章,跌停。国家都没发话呢。

其实仔细看舆论中中发酵的文章,国家都没说话,就跌停了。这背后,肯定有人在做市。希望国家查查那些利用文章做事的人。 假设,科大讯飞,暴力跌停,之后暴力拉涨。那这背后,一定有人。
科大讯飞 一篇无聊的文章,跌停。国家都没发话呢。
avatar小老虎哈哈
2023-10-24

写在马上要跌破1美金之际,FF(法拉第未来,贾跃亭)还有救吗

写在马上要跌破1美金之际,FF(法拉第未来,贾跃亭)还有救吗? 1美金以下的,曾经80股合1股。 现在又到了1美金的边缘了。我认为法拉第未来这只股票,这次还要跌破1美金。除非他们的大股东们发布实际的增持或者回购,给股民信心。 我的看法是,这次,还得跌破。 贾总,加油。
写在马上要跌破1美金之际,FF(法拉第未来,贾跃亭)还有救吗
2020年10月保卫3000点的剧本, 2023年10月又再度重演A股保卫战。 只因人性是永恒不变的, 从来都没有“这次不一样”。 $上证指数(000001.SH)$   “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2600年来管仲这句话从来都没错过, 汇金持续购买四大行和沪深300指数等低估资产就是证明。 而互联网、白酒、医药、新能源等抱团赛道, 最高峰200pe极度高估的债, 必然要以10-20pe的地板价来还。 $沪深300(000300.SH)$  $科创50(000688.SH)$   今日霜降杀百草, 来年米谷必满仓。
avatar梅姨求索记
2023-10-24

2900点,到底谁在卖?!

今天沪指收于2939.29,没想到上周五刚保卫了3000点,今天(周一)就要开始保卫2900点了……另外,今天重阳节,代表外资的北向资金是休市的,在这种情况下,A股跌成这个样子,那内资就要负全责了。到底是谁在卖出呢?梅姨查了下代表A股整体的万得全A指数的资金流向:图片从A股整体来看,没想到机构还有钱呢,居然还加仓了43.21亿,大户和散户成了割肉的主力军,分别抛了160多亿。Ps,机构还有钱?说明还没到底,难道还要跌?梅姨又看了主要指数的资金流向:图片除了深证成指资金流入5.04亿以外,其他主要指数,资金都是流出的,流出最大的是上证指数,其次是沪深300。我们再来具体看看~沪深300资金流向图片今天跌完,从点位上来看,沪深300的3474.24点已经跌破了去年10月底3508点的低点;不过从估值来看,目前11倍PE距离去年10月底的10.29倍PE还有6.9%的下跌空间。详细看《现在的大A,是3层底的第几层了?》。但是,目前11倍的PE已经处于近10年15.43%的历史分位了,性价比已经凸显了。所以,我们看到,今天这种跌势之下,散户们还是比较给力的,居然还加仓了2.62亿的沪深300。Ps,散户还有钱?说明还没到底,难道还要跌?创业板资金流向图片科创板资金流向图片已经破位的创业板和科创板,无论机构、大户还是我们这些散户,今天都是割肉卖出的。虽然今天A股的成交额仍然有7200多亿,但是大多是割肉出逃的资金啊,A股现在的问题是,进场的增量资金少的可怜……就像代表A股整体的万得全A指数,虽然机构买了43亿,但是架不住其他资金卖了383亿,这买卖资金比只有1:8.9……所以,朋友们,照这种趋势,估计真的很快要到2800点保卫战了[捂脸]
2900点,到底谁在卖?!
avatar旮瘩
2023-10-23
3000点保卫战还未打响,2900点已经近在眼前,投资者很揪心,不敢看账户,心里像压了一块大石头。有专家和媒体说不必在意具体的点位,这些话太不负责任,指数每跌一点点就意味着一些股民的亏损,跌的越多亏损越多,怎能说不必在意具体点位呢。当务之急,希望采取一切措施坚决防止A股继续下跌,防止悲观情绪继续蔓延,要不惜一切代价让股市稳起来。资本市场稳定与安全牵一发而动全身,大意不得。
avatar小虎不下山
2023-10-23
趋势比人强,我们一定要往正确的方向前进。很多人问,什么是趋势?人口老龄化, K型分化,创新驱动, GDP比重向服务业倾斜……这就是趋势。 $上证指数(000001.SH)$
$上证指数(000001.SH)$ $上证指数(SH000001)$ 要大力提振A股市场其实很简单。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要复苏经济,就需要政策剂量足够大,防止经济二次回落打击投资者信心,并维护公共政策公信力。
avatar想飞的鱼026
2023-10-23
接下来进行诗朗诵韭月韭日忆山上兄弟独在A股为同乡,每逢三千倍思凉。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韭花镰刀伤。今天重阳节,寓意很好,明天重新大阳。 $上证指数(000001.SH)$ $沪深300(000300.SH)$
avatar小牛快快飞
2023-10-23
$上证指数(000001.SH)$ 我一个朋友论文刚写好,问我推荐去哪玩?我问:需求?朋友答:去一些绿色景色好的地方,心旷神怡。我随即推荐——上海证券交易所。韭月韭日记熊市末期不要随意预测底,觉得到自己心理价位默默加仓就好了,没到就继续观望。
$上证指数(000001.SH)$ 明年春季,万物复苏!今年冬天一定非常寒冷🥶
avatar巨潮WAVE
2023-10-23

3000点众生相

文 | 小卢鱼 编辑 | 杨旭然 继中央汇金“史诗级”增持四大行后,上周又有19家央企上市公司加入了增持回购队伍,试图以真金白银传递发展信心。 仅10月16日便有中煤能源、宝钢股份、三峡能源、中国铁建、华润微、中国电建、中远海控、中国石化、中国移动和海康威视10家央企披露股东增持或回购计划或进展。 按当日收盘价计算,这10家央企市值合计3.97万亿元,增持回购涉及资金约在60亿—80亿元之间。 3天后,又有中国核电、国电电力、内蒙华电、中国神华、中国铝业、国电南瑞、中国建筑7家央企上市公司加入本次“护盘行动”,公告新增增持计划涉及金额合计约16.5亿元-32亿元。 上证指数表现(自2023年7月至今) 然而A股各大股指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上周上证指数累计下跌3.61%,深圳成指累计下跌5.10%,创业板指累计下跌5.51%,“3000点保卫战”再度打响。 在这个位置上加仓抄底还是止损离场,是个问题。但各路资金都已经有所表态。   01 价格价值矛盾 9月开始,A股上市公司便已掀起回购增持热潮,市场已有超40家上市公司发布拟增持相关公告,增持主体包括股东、董监高以及经销商等。超60家上市公司发布回购股份方案,绝大部分回购的股份被用来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 上市公司集中回购增持,往往意味着股市定价已经低于内在价值,企业发展前景被严重低估,企业试图通过规模性的增持回购+相对较高的买入价格来提升市场信心,推动价值回归。 以本次加入“护盘行动”的海康威视为例,目前股价相比2021年的历史高位已经跌去了52.5%,今年一季度股价虽略有反弹,但后两个季度又将前期涨幅快跌完了,交易量也萎缩不少。 海康威视股价表现(自2018年12月至今) 从业绩来看,海康威视在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约612.75亿元,同比增加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8
3000点众生相
avatarArthurSune
2023-10-23
$上证指数(000001.SH)$  不得了!刚刚A股又大跳水了,第七次3000点保卫战打响,估计会让人终身难忘,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先上重要提醒,免得虎友们漏掉关键信息: 我的结论:牛市中3000点不会是顶部,而熊市中3000点也不会是底部。当前A股步入熊市,因此大概率这次“3000点保卫战”要失败了,底可能很深。A股在2900点附近已经没有可以防守的支撑点位。预测这波下跌还将持续,预计在2886点至2863点之间会有强有力的支撑,我看未必撑得住。还是总体来说,底部不是很远了... 第一:就在刚刚,上证指数进一步出现大幅度跳水,上证指数一度跌破2950点。 第二:今天的A股网友纷纷喊话:北向资金暂停交易的,可那只砸得更狠了,下一次A股下跌,别怪外资了!所以在很多时候,咱们A股市场的下跌,并不是因为外资砸盘才会导致A股市场的下跌,而更多的因素是咱们A股市场本身不过硬,总共有多大比例很能打的?你想想,当初茅台上涨到40多倍市盈率的时候,有的人把它看到3000元,有人看到了4000元。而现在呢,却只有1600元了。所以在高位被套的人,永远都是被那些机构拐进去的。 我们要知道,也要明白的一个道理,那就是现在机构也就是券商和私募基金,这些人靠什么吃饭?当你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么他们说的话,你就应该明白了。就比如说在周末的时候,他们说A股市场要出现上涨了,每个周末券商都会纷纷的告诉你,市场的机会来了。如果是在上涨的时候,他们会纷纷的把市场的反弹目标提高,从来不会有哪些券商或公募,当市场风险来临时,叫你们减仓,叫你们别做股票,因为当所有人都不做股票的时候,他们喝西北风了!所以你们要记住一点,股票的风险是跌出来的,而不是涨出来的。 第三:今天A股市场进一步出现大幅度下跌之后,似乎开启了崩盘式
avatar证悟君
2023-10-22

数据是好的,但人心是脆弱的

这是投资常态吗?起起落落落落落落。大A兜兜又转转,又回到了3000点保卫战。看数据,不应该啊。GDP拆开来看,出口,今年是不好,但在改善中。投资,受房地产拖累中。但消费增速超预期,9月社零、限额以上零售同比增速分别回升至5.5%、5.2%。由此带动2023年第三季度GDP增速5.2%。姚景源说今年保5没问题。但市场就是用脚投票, $贵州茅台(600519)$ 周跌6.05%。工商银行(601398.SH)周跌2.04%、中国移动(600941.SH)周跌1.24%。 如果单纯把近期北向资金流出与杀跌归结成恐慌性抛售,略显单薄。有些问题是确实存在的。比如美国芯片管制升级, $英伟达(NVDA)$ ,百度首当其冲。 再比如,从全球范围看,房地产遭遇泡沫后软着陆的先例,几乎没有。地方债问题又压得市场喘不过气。弱复苏是确定的,只是没想到这么弱!目前多头与空头真正的分歧点在于,往前看,是轻舟已过万山?还是泰坦尼克撞冰山? 有人甚至怀疑消费数据的可信度。这只能说互联网有记忆,但大家很少用他来回忆,一年前的事和三百年前的事差不多遥远。一年之前的我们还在疫情困扰中,今年消费支出有大幅增长算正常吧?再说芯片管制,国内做大算力的公司本来也不多,我们给自己的定位是消费电子。所以这事对腾讯,阿里,拼多多,京东等互联网巨头的影响并不大。政策方面,全国16个省市要发出超7000亿特别再融资债,去置换地方债。所以,有没有一种可能,股市不涨才是原罪?股市涨了,脾气再大,问题再多,都叫个性。股市跌了,哪怕估值温顺得像一只猫,股民都嫌它掉毛。 悲观情绪影响判断的典型案例是:2018年上海引进特斯拉。当时市场认为特斯拉就在倒闭边缘,悲观评论是:美国的
数据是好的,但人心是脆弱的
avatar未来加电站
2023-10-22

3000点保卫战与我无关,新能源赛道的第一枪已经打响

大家好,我是刘轰轰 今天简单聊聊近期的市场。各路人马都分析的差不多了,所以我也用最少的文字概括一下: 长期下跌原因:美债收益率居高不下 短期下跌原因:基金面临赎回不得不被动卖出 不过好在,新能源赛道终于见到曙光——有一家上游,处于很卷、不太赚钱的公司拿出了实打实的业绩。 上一期文章《不管市场是涨是跌,我们该时刻记住的一些真实数据》中的事实数据,如今终于开始在公司的业绩上体现,这说明投资这件事有的时候很简单,只是需要耐心等待。 接下来,我们针对整个赛道的上下游做一个简单的追踪: 1. 锂矿 经历了这一轮牛熊转变后,我们可以确认锂矿依然摆脱不了周期性质。 原先市场的预期是对碳酸锂的需求量会远远大于之前的产能,且全世界的锂矿数量不会快速增加,在这种情况下锂矿确实不太会有周期性。现在从期货价格,以及目前新能源车产销量继续创新高来看,这一逻辑被证伪了。 目前碳酸锂期货价格很低,最低到了14万左右,已经有部分成本高的公司开始减少出货了,市场会自发调节价格。从这一点看,锂矿的供应是不成问题的,且现有的产能停产-增产难度不大。这就意味着对于锂矿而言,重返之前高价的可能性比较低。 目前锂资源中成本最低的是盐湖锂,单吨成本都在几万的量级,但它们在冬季的时候生产效率会大幅度降低,因此到了冬季低价碳酸锂供应减少后,碳酸锂的价格可能会有所提高。 新能源车不断增长的市场,以及储能开始大规模应用,让碳酸锂的用量在未来5-10年仍然会保持不断上升的趋势,所以接下来锂矿类公司的竞争核心是成本。 目前按照朱玉龙老师发布的信息来看,电池的价格基本上回到了2021年初的价格底部(说起来我就是在当时买的车,至今降了几轮价格也没有被背刺到),结合前面讲的内容,我认为无论是碳酸锂还是电池的价格应该到了最低点了。 其他:参考朱玉龙老师发布的数据,很多人都会想当然认为对外出口的“新能源车”的中,混动的车型占了大多数,毕竟国
3000点保卫战与我无关,新能源赛道的第一枪已经打响
avatar旗帜财经
2023-10-22

“中国汉堡”爆火 洋品牌难再主宰江湖

图片 “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喧嚣的快餐界突然杀出一匹黑马,在麦当劳肯德基汉堡王三分天下数十年后,这家名为塔斯汀的中国品牌横空出世,迅速在江湖中占得一席之地。这家企业是如何突破洋快餐巨头的重围,又会面临什么?中式汉堡时代真的来了吗?” 作者/木木 从2020年塔斯汀推出“中国汉堡”品类后,就在餐饮市场一路高歌,门店数量当年突破500家,2022年塔斯汀更是一口气开出2000多家门店,目前全国的门店数量超过5000家。飞瓜数据显示,抖音“塔斯汀中国汉堡”相关话题已达28.5亿次播放量。要知道,在疫情肆虐的三年里能有此佳绩,塔斯汀显然走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目前来看,这个品牌不但在社交媒体营造了足够的话题度,线下也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年轻人打卡。今年2月,塔斯汀单价34.9元的双人套餐售出277.6万单,登上抖音本地生活团购带货榜的第一把交椅。疯狂追捧的年轻消费者,亲切地称塔斯汀为中国汉堡。 鲜为人知的是,塔斯汀早在2012年就已诞生,这家由三个福建人共同创办的企业最早并非卖汉堡,在2017年之前,他们以江西南昌为大本营,主要售卖披萨。 成立6年,塔斯汀一直默默无闻,门店数量也始终未能过百。眼看生意难有起色,销售面临困境,创始人决定调整方向,在2018年时改为“两头堵”的策略,即披萨+汉堡双品类双品牌定位。 谁知这一调整,他们意外发现汉堡业务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披萨,那些年正赶上刚刚刮起的国潮风,创始人决定趁热打铁,打造“中国汉堡”标签,明确了“要做中国人自己的汉堡”的品牌定位。 后来就出现了文章开头那一幕,到2021年11月,塔斯汀获得1.5亿元融资,扩店速度进一步提升,成为继华莱士、麦肯之后的TOP4规模王者。 从默默无闻到火爆全国,塔斯汀究竟做对了什么? 01 定位精准 穷鬼套餐拿下年轻一代 从麦当劳12块钱的穷鬼套餐火爆网络,就能看出当下年轻人对快餐的要求——便宜、管饱
“中国汉堡”爆火 洋品牌难再主宰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