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企业家
一号企业家
寻找潜藏资本市场的隐士
IP属地:未知
0关注
183粉丝
0主题
0勋章

出海电商四小龙的2024:谁能在东南亚走得更远?

来源:一号企业家(ID:EIH1st)作者:Uluda 一号说:热钱逐步退潮 2024年已步入尾声,如果要选出今年电商行业的焦点词汇, “出海”一定榜上有名。 在跨境贸易成为“风口”的这些年里,东南亚被许多商家视作出海热土,“出海四小龙”—Temu、TikTok、速卖通、Shein更是早早布局。 东南亚电商领域的迅速腾飞已不用过多赘述。根据市场研究机构eMarketer发布的数据,2023年全球零售电商市场增速排名中,东南亚地区增速高达18.6%,位居全球各区域首位。 根据谷歌、淡马锡和贝恩联合发布《2024年东南亚数字经济报告》,2024年东南亚地区的数字经济将同比增长 15%,总规模达到 2630 亿美元。其中,电商仍是东南亚数字经济中的支柱行业,GMV将达到159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14万亿元,规模较同比增长15%。 敏锐的中国资本早已在这巨大的增量市场中嗅到了机会。墨腾创投《2024 年东南亚电商报告》以GMV 及市场份额列出的“2023 年东南亚前八大跨境电商平台”中,排名前四的平台Shopee、Lazada、TikTok Shop、Tokopedia均有中国资本的参与,拼多多的Temu也在成为这片市场的红人。 出海“势如破竹”之下,2024年跨境电商平台在东南亚的竞争更趋于冷静,热钱逐步退潮,但增长并未停滞,电商平台在东南亚的运营开始转向精细化,各大电商平台不再单纯追求市场扩张。 东南亚跨境巨头们或迎来更为复杂的战役,新的一页正拉开序幕。 东南亚跨境电商格局未定 东南亚因其地缘和文化优势、巨大市场潜力、逐渐成熟的供应链和服务体系,以及低门槛的市场环境,成为中国跨境电商企业理想的出海起点。 而也正是因为东南亚市场分散且竞争程度较低,电商市场尚未形成绝对垄断的格局,即使SEA 集团旗下的Shopee市占率蝉联多年第一名,也无法掉以轻心。 东南亚市场的三大领
出海电商四小龙的2024:谁能在东南亚走得更远?

稳中有进!江苏银行“期中答卷”亮眼

来源:一号企业家(ID:EIH1st) 一号说:城商行标杆,稳中有进 8月16日,“三好生”江苏银行(600919.SH) $江苏银行(600919)$ 发布2024年半年报,再次交出了一张优异的“期中答卷”。 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总资产达3.7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8%;不良率0.89%,创上市以来新低,拨备覆盖率357.2%;归母净利润187.31亿元,同比增长10.05%;ROA(年化)为1.08%,ROE(年化)为16.42%。该行还跻身全球品牌价值500强,在全球银行品牌排名中列第69位、蝉联全国城商行第一。 这份量质效“三优”的成绩也得到多家券商的“推荐”,其中中国银河在研报中如是表述:公司深耕江苏经济发达地区,金融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广阔,小微、制造业服务优势明显,多项业务指标位居省内第一。表内存贷款增长动能强劲,聚焦重点领域,结构持续优化。结合公司基本面和股价弹性,给予“推荐”评级。 稳中有进的“期中成绩” 稳中有进,是江苏银行中报给投资者最深刻的印象。 中报数据显示,江苏银行实现营业收入416.25亿元,同比增长7.16%;归母净利润187.31亿元,同比增长10.05%。净利润延续了自2021年以来的双位数增长水平,在已披露数据的上市银行中位居前列。 公司业绩的稳健增长,主要归功于业务规模的扩张和非息收入的拉动。 截至2024年6月末,江苏银行资产总额3.7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80%。各项存款余额2.0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52%;各项贷款余额2.0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47%,其中对公贷款增长17.81%。 对公贷款的强劲增长源于江苏银行坚持服务中小企业、地方经济和城乡居民的市场定位,专注于在小微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跨境金融等领
稳中有进!江苏银行“期中答卷”亮眼

构筑财务盘面安全度,龙湖集团坚韧前行

作者 | 朱虚侯来源 | 一号企业家(ID:EIH1st) $一号说:疾风知劲草,长青靠韧性 多措并举稳住房地产市场,总有人要走在前头。 3月22日,龙湖集团(0960.HK)发布2023年业绩,引发市场关注。在当天的业绩会上,龙湖集团管理层表示:“有序压降负债规模,以正现金流驱动发展,这是未来龙湖转型和发展的思路。”此举被媒体称之为“发展新模式”出炉。 $龙湖集团(00960)$ 2023年,龙湖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807.4亿元,股东应占溢利128.5亿元,剔除公平值变动等影响后的股东应占核心溢利达113.5亿元;实现毛利305.8亿元,毛利率为16.9%;核心税后利润率为8.7%,核心权益后利润率为6.3%。 龙湖表示,像过去一样依靠销售与负债成正比扩张的模式,已不现实;对于龙湖而言,未来要想穿越行业周期,有三个关键要素:第一,保持经营性现金流为正,依靠主营业务保持自我“造血”能力;第二,有息负债规模稳步下降,而且是主动地依靠正向的经营性现金流去压降,不是靠被动出售资产或者被动降低在手现金去降负债;第三,经营性收入及利润的稳步增长。 正向现金流,“造血”能力回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逆风周期,现金是企业的血液,渗透企业经营的周身,一个好的企业,必然有好的现金流量作为保障。 可以说,在当下的房企中,手持现金者才能安然无虞。 财报显示,2023年,龙湖集团实现正向经营性现金流,全集团合计净流入35亿元。 龙湖解释,一方面由于公司强调有质量回款、资金集中与统筹管理;另一方面,公司灵活调整投资与开工,同时提效降费,收入与支出动态匹配,以保证各项业务持续增强造血能力。 拆解其业绩数据可以发现,现金流回正的背后有三重要素沉淀而成: 首先,始终保持基本面稳固。去年,龙湖集团实现地产开发合同销售
构筑财务盘面安全度,龙湖集团坚韧前行
avatar一号企业家
2023-12-07

宁波银行:重要股东持续增持,发展一路向好

出品|一号企业家(EIH1st)作者|知之酱 一号说:城商行中稀缺性和高成长性兼备 11月30日,宁波银行(002142.SZ)主要股东雅戈尔增持公司股份2195.54万股,在投资价值和未来前景方面给予了宁波银行重要肯定。 此外,今年前三季度,累计实现营收472.4亿元,同比增长5.5%,资产总额达26,702亿元,资产质量稳定,一直保持着稳健发展的趋势,作为国内首批上市的城商行之一,宁波银行的表现一直在各城商行中排名靠前。 近年来,宁波银行 $宁波银行(002142)$ 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仍在持续增强。秉承“专注主业、服务实体”的经营理念,宁波银行把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减费让利,提升质效,在长达十余年不露颓势的健康增长中,不断展现其坚韧的成长力。 投资端:投资价值释放,重要股东长期看好 11月30日,宁波银行发布公告,公司接到持股5%以上股东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知,基于对公司投资价值的分析和未来前景的预测,雅戈尔拟在前次增持计划公告的时间区间内继续在二级市场增持公司股份。 根据增持计划,雅戈尔于2023年11月27日至2023年11月30日期间,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先后增持公司A股573.08万股、567.96万股、637.92万股、416.58万股,合计增持2195.54万股。 根据公告,雅戈尔集团自2021年12月2日至2023年11月30日期间,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配股方式增持49991,138股,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108,607,233股,目前持有宁波银行股份658,509,757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从8.32%增至9.97%。 根据数据统计,自11月以来,至少有5家A股上市银行获得了股东增持。业内专家认为,这些重要股东的增持行为显露了他们
宁波银行:重要股东持续增持,发展一路向好
avatar一号企业家
2023-11-27

上海银行:年内罚款逾亿元,业绩成谜,上海滩金融顶流怎么了?

出品|一号企业家(EIH1st)作者|知之酱 一号说:“上海滩”金融顶流怎么了 11月17日,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上海监管局披露的罚单信息显示,上海银行因32项违法违规行为被开出两张罚单,共计被罚1380万元。今年4月份,上海银行也曾因涉及业务违规行为被罚近1亿元。 今年前三季度,上海银行(601229.SH) $上海银行(601229)$ 实现营业收入392.7亿,同比下降5.76%。 近日上海银行高管将迎变动,行长朱健、副行长施红敏均拟任市管企业正职,新变动能否挽救低迷业绩? 因多项违规行为近期收1380万元罚单 11月17日晚,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披露,上海银行因事涉32项主要违法违规事实收到两张罚单,被处罚款共计1380万元。违法违规行为包括不良贷款余额数据报送存在偏差、漏报多项EAST数据、开展理财业务违反公平交易原则、违规发行大额存单等。 具体来看,在第一张罚单中,主要涉及EAST相关数据的漏报、错报,比如包括漏报贸易融资业务余额EAST数据、漏报核销贷款本金EAST数据、漏报质或抵押物价值EAST数据、漏报权益类投资业务EAST数据、漏报投资资产管理产品业务EAST数据,以及EAST系统《个人客户关系信息》表漏报、EAST系统《表外授信业务》垫付情况存在偏差、EAST系统《信贷资产转让》表错报等,被责令改正。 共十九项主要违法违规事实被罚款690万元。 EAST指的是监管标准化数据系统,该系统包含银行标准化数据提取、现场检查项目管理、数据模型生成工具、数据模型发布与管理等功能模块。 据了解,EAST系统在监管检查领域能够发挥精确制导、精密追踪和精准定位的作用,能够查出疑点数据,挖掘隐藏问题,有效提升检查效率。近年来,监管部门高度重视监管数据的整体治理水平和质量控
上海银行:年内罚款逾亿元,业绩成谜,上海滩金融顶流怎么了?
avatar一号企业家
2023-09-26

营收、净利双降,董事长任职未核准,渤海银行如何破局?

出品|一号企业家(EIH1st)作者|知之酱 一号说: 各路银行家跃跃欲试 渤海银行(9668.HK),首当其冲的问题并非业绩,而是历任8年之久的董事长李伏安以退休之名辞任后,新接任的董事长王锦虹,迟迟未得到国家金融监管部门的核准批复,其任职资格甚至可以说是: 悬在空中 事实上,王锦虹从今年7月份就获董事会提名建议委任,而按照规定,融监管部门对银行高管的任职审批时限一般都为30日。 如今过去近三个月了,渤海银行的董事长之位仍然没有得到批复,却也蹊跷。 8月28日,渤海银行发布2023年半年报,报告显示,该行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收、净利双降。 此外该行今年以来频繁被罚,投诉量也居高不下,人事从总部到地方屡屡换血,新一任领导班子能否破局? 营收、净利双降,资产规模达1.69万亿元 渤海银行2023年半年报显示,在规模增长方面,截至2023年6月末,该行资产总额达达1.6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7%,主要是金融投资项目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资产规模的增长; 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余额为9417.61亿元,较上年末减少9.62亿元,降幅0.10%。吸收存款9244.3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 在营收方面,渤海银行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0.83亿元,同比下降3.03%; 图:渤海银行总营收下滑 净利润40.99亿元,同比下降6.91%;净利息收益率1.21%,同比下降0.34%。 图:贵阳银行净利润下滑 在资产质量方面,截至6月末,渤海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84%,较上年末上升0.08%。拨备覆盖率144.42%,较上年末下降6.53%。 需要关注的是,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渤海银行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长速度一直在走低。 根据Wind数据,渤海银行在2017年实现了194.94亿元的营业收入,随后连续两年下降,分别下降了15.67%和15.39%,直至2020年达到了256
营收、净利双降,董事长任职未核准,渤海银行如何破局?
avatar一号企业家
2023-08-06

杭州银行大幅下调定增规模,利润稳固增长为何还急于“补血”?

来源|一号企业家(ID:EIH1st)作者|知之酱 杭州银行(600926.SH)的定增之谜已经持续月余尚未平息,近日又受到监管处罚,但似乎并不妨碍公司股价上涨,截至8月4日周五收盘继续站稳12元以上。 7月21日,浙江证监局网站披露了《关于对杭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公告称,浙江证监局决定对杭州银行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公告显示杭州银行涉基金销售业务违规问题被责令整改。 不到一月前,杭州银行 $杭州银行(600926)$ 才大幅下调定增规模,其手握340亿未分配利润却频繁融资,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增幅较大、净利差和净利息收益率持续下跌、贷款平均收益率和存款利率下降、不良贷款余额增加等。 大幅下调定增规模,核心资本充足率直逼监管红线 6月26日,杭州银行发布公告,该行经董事会审议通过,拟向不超过35位投资者发行最多9亿股股份,募集资金不超过125亿元,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6月27日,杭州银行又称,为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并结合自身情况和行业状况,该行计划将此次定向增发募集资金的上限调整为不超过80亿元。 6月29日,杭州银行发布修订版的特定对象A股股票发行预案,拟定发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80亿元人民币(含本数),经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补充公司核心一级资本。 此次定增募资的规模由125亿元调减至80亿元,减少45亿元,降幅36%。 一直以来,杭州银行的业绩在城商银行中的表现十分出色,然而,杭州银行是否需要再次筹资成为备受争议的焦点。 数据显示,自2016年上市以来,杭州银行已经进行了四次股权融资,包括首次公开发行(IPO)。如果这次定增成功,将使得杭州银行在近七年内的募资总额达
杭州银行大幅下调定增规模,利润稳固增长为何还急于“补血”?
avatar一号企业家
2023-06-29

频遭处罚,业绩堪忧,北京银行艰难“守擂”

来源:一号企业家(ID:EIH1st)作者:萧缙 一号说:前有业绩压力,后有合规隐忧 6月27日,北京银行(601169.SH)总算翻红收盘,全天收涨0.66%,但是否能一举终结近10个交易日以来的阴霾,却也尚难预料。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罚单显示,6月21日,北京银行因向不具有借款资质的借款人发放经营性贷款及个人贷款等14项违规行为,被监管罚款合计4830万元。同时,12位相关责任人被警告并罚款。 而就在前不久,6月5日,北京银行衢州分行因违规发放个人信贷资金,参与限制性领域交易,也被罚款145万元。 频遭监管处罚,凸显出北京银行潜藏的内控隐忧。正如投资者所言,罚款不可怕,可怕的是因违规事项而“埋下的大雷”。 堪为前车之鉴的正是“康得新与北京银行的资金托管”事件,虽然过去数年了,但122亿元存款之谜仍未解开,北京银行最终到底要承担何种责任亦未可知。 反观财务数据,北京银行同样面临着业绩疲软之困。1Q23总营收同比下滑6.92%,归母净利润同比仅增长1.90%,均创下近5个季度以来最低增速。 管理与增长,作为一家城商大行经营成功与否的两大指标,北京银行似乎一个也没有守住。 超高额罚款的背后是警示 毕马威中国发布的《2023年中国银行业调查报告》称,预计2023年银行业严监管态势: 仍将延续 其实这根本都不需要毕马威出来分析,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 最近,监管出手,民生银行、北京银行、中国银行、兴业银行、江西银行等收到百万级罚单,其中尤以民生银行与北京银行领罚金额最高。 民生银行重庆分行被银保监会重庆监管局罚没人民币5967.8万元。 北京银行则因十四项违规行为,被监管责令改正,并罚款合计 4830 万元。 具体来看北京银行的违规事实: 在贷款业务方面,北京银保监局指出,北京银行存在贷款及投资业务管理不到位、贷款及同业投资“三查”严重不审慎、流动资金贷款管理不到
频遭处罚,业绩堪忧,北京银行艰难“守擂”
avatar一号企业家
2023-06-25

百度造车无消息,集度汽车渐成空?

来源:一号企业家(ID:EIH1st) 作者:萧缙 时间回溯到2021年1月,官宣造车的百度,将自己重新拉回了聚光灯之下。 在2022年年中,百度董事长李彦宏又发出惊人宣言,“就自动驾驶能力而言,集度领先特斯拉一代”。 转而到2023年,百度有多久没有释放有关造车的消息了? 答案是四个月。 而其一手打造、占股55%的集度汽车预计将于今年三季度“量产交付”,如今还剩多长时间,为何一点声音也无? 答案还是不到四个月。 如今看来,集度汽车造车的速度远远赶不上其一轮又一轮官宣的速度,只是但愿不要到盛宴终了,他们才来一句: 我没上车啊 顶着光环“出生” 说起集度,车圈并不陌生。 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由百度和吉利控股组建的合资公司,分别拥有55%和45%的股份,于2021年3月正式成立,并获得超3亿美元启动资金。 在造车站上风口的时期,有两家明星公司加持,其光环不言自明。 据天眼查显示,该公司注册资金为20亿人民币,公司法人为夏一平。此人曾任FCA亚太区智能车联事业部负责人,以及摩拜联合创始人兼CTO。持股股东为达孜县百瑞翔创业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55%),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45%)。 彼时的夏一平在车圈炙手可热。坊间称在新能源汽车企圈,有两位最年轻的CEO,一位就是集度汽车的CEO夏一平,另一位是: 理想汽车的CEO李想 与李想并立,李想在创立理想汽车之前的创业项目是汽车之家,而夏一平在集度汽车前所参与的创业项目则是: 摩拜单车 2015年,夏一平以联合创始人以及CTO的身份加入摩拜单车,主要单车负责研发工作。 等到2020年12月初,百度公司首席顾问任旭阳突然给他打了个电话,两人简单聊了聊当下新能源车的问题,夏一平当年造车的激情再一次被调动起来,据称: 那个未完成的梦想还在向他招手 尔后,通过任旭阳的引荐,夏一平认识了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据说两个人聊得很投机,很多理念相合,李彦
百度造车无消息,集度汽车渐成空?
avatar一号企业家
2023-06-19

小鹏,要么大赢,要么大输

赢,要么大输 原创2023-06-19 20:24·一号财经 来源:一号企业家(ID:EIH1st) 作者:金水 大争之世,小鹏难飞 6月16日,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汽车博览会正式开幕,小鹏G6再次亮相,且宣传力度加大。 小鹏汽车(09868.HK/XPEV.US)之所以如此重视G6,是因为G6对小鹏的未来发展来说,十分重要。甚至可以说,G6是小鹏能否续命的关键。 曾拿下2021年造车新势力年度销冠的小鹏汽车,在过去的2022年,已经掉出新势力第一梯队。该年,小鹏的年度销量目标25万台,最终仅完成了120757台,远不及预期。 进入2023年,小鹏销量持续恶化。一季度,小鹏交付18230辆新车,相比去年同期,下降47.3%。相比2023年第四季,降17.9%。前5个月,小鹏交付量为3.28万辆,同比下跌近四成。 图:小鹏汽车季度交付量 销量不好,财务数据也难好起来。2022年,小鹏净亏损91.4亿元,同比扩大88.1%,创上市以来最大亏损。 2023年一季报显示,小鹏营收40.3亿元,同比下滑45.9%,低于市场预期的42.2亿元。净亏损23.4亿元,同比增长37.6%,亏损程度加深。 据财报,小鹏已经预计,其销量与营收,在第二季度还将同比减少。 更为关键的是,其一季度毛利率为1.7%,远低于去年同期的12.2%,与2021年的12.5%,2022年的11.5%相比,也处于持续下降的态势。 因此,投资者对小鹏十分失望,其2022年股价大跌80%以上。 图:小鹏汽车港股股价走势/周k 线 小鹏之所以如此“惨淡”,除了组织能力不够外,还因为其战略走错了。简而言之: 一直以来,小鹏的“步子迈得太大”,连消费者都赶不上了。 在国内,小鹏智能化方面走在了前列。可是,4月1日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表述,全面电动化转型,我国还没有做到,仍需要10年左
小鹏,要么大赢,要么大输
avatar一号企业家
2023-06-15

南京银行前行长跳槽,藏雷或已排,业绩仍堪忧

来源:一号企业家(ID:EIH1st)作者:萧缙 一号说:行长跳槽,去做分行长? 6月14日晚,南京银行(601009.SH)发布公告,拟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5339元,堪堪可谓大手笔。 但南京银行的股价却长期不振,自去年4月以后一直处于下行通道,今年以来已经跌去17%左右。 此前有分析认为是因为南京银行$南京银行$前任行长林静然的辞职,隐藏了一个大雷,所以导致股价跌跌不休。 但6月14日消息,林静然已回归银行业,将出任浙商银行副行长兼上海分行行长。或许所谓的“大雷”也被排除了? 不过,从经营层面来说,自2022年6月林静然去职后,董事长胡升荣兼任行长,南京银行并没有迎来业绩好转,今年5月新任行长朱钢要想迅速起势,再塑城商行“金身”,恐非易事。 盈利指标下滑,不良规模攀升 据银行业的财报显示,从去年开始,多家银行的业绩增速同比大幅下滑。究其原因,不难看出: 一方面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增加,银行的不良贷款规模逐渐攀升; 另一方面利率下行,银行业务缺乏创新,传统的经营模式难以为继。 根据南京银行的财报数据显示,该行在2022年底的净息差为2.19%,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6.49%;而净利差为1.93%,同比下降了4.46%。 然而,今年第一季度的数据显示,净息差同比急剧下降了23.5%,仅为1.4%;净利差更是下滑了40%,仅有1.23%。 南京银行的净息差、净利差出现显著下滑的趋势,盈利能力面临严峻挑战。 然而同时,南京银行的不良贷款规模却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2022年底,南京银行的不良贷款规模达到85.16亿元,较去年底增加了1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了17.74%; 而到了今年一季度末,不良贷款规模进一步攀升至92.09亿元,同比又增长了17.28%。 从不良贷款的构成来看,南京银行的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个人贷款,其不良率较为突出。 营收增速不升反降,股价暴跌逾两成 近几年
南京银行前行长跳槽,藏雷或已排,业绩仍堪忧
avatar一号企业家
2023-06-13

逆袭、神话、断崖,范一飞的“贵人指路”

来源:一号企业家(ID:EIH1st)作者:萧缙 一号说:得一二知己难,得一二贵人更难 1980年,十六岁的范一飞从高中转入了离家乡不甚远的一所中专院校: 中国建设银行常州财经学校 两年后,学成毕业的范一飞被分配到了建设银行常州市中心支行工作。 在这里工作了两三年,尚且年轻的范一飞又从常州调至扬州工作,当然仍属于建行系统,只不过离家更近了。 那时候的泰兴县还属于扬州地区,而范一飞正是泰兴人。如果没有后来的际遇,范一飞或许很可能就一辈子扎根家乡,做个兢兢业业的银行职员,而不是后来能够呼风唤雨的“银行家”了。 不蜚则已 据范一飞的校友在回忆文章中所述,初入工作岗位那几年,颇有才气的范一飞开始在省级财会杂志上发表文章。 其中有一篇为财政部财政研究所老所长亦是财政界学术泰斗过时且遭多方质疑的“财政包干理论”辩护。 财政包干是分税制前实行的财政体制,属于特定历史时期下的特定产物。前财政部长项怀诚在早年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曾提到,“在整个的财政分配之中,中央财政的收入分配不占主导地位,中央财政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也不断下降,从1984年的41.5%降到1993年的22%。”总结来说就是: 所以中央财政的发言权就相对比较小 在包干制下,最严重的时候甚至已经到了“中央财政就会垮台”的地步。上述报道中描述为: 1993年7月23日,全国财政、税务工作会议召开。朱基副总理来到会场,对所有与会者说:“在现行体制下,中央财政十分困难。现在不改革,中央财政的日子就过不下去了,(如果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到不了2000年(中央财政)就会垮台!” 彼时,范一飞所发论文应尚在80年代,财政包干的弊端尚未完全体现,并且学术探讨亦无可厚非。 而据其校友“井蛙之语”文章回忆,范一飞为财政包干辩护的文章得到了学术泰斗的关注,后者专门向杂志编辑部询问了范一飞的情况,并邀约这位后辈进京一叙。 也正是这一次进京,情商
逆袭、神话、断崖,范一飞的“贵人指路”
avatar一号企业家
2023-06-09

董事长与一众高管“超期服役”,上海银行内控隐忧又遭亿元处罚

来源:一号企业家 作者:萧缙 一号说:万亿大行的掌舵者,如履薄冰才是 6月8日,外滩,风和日丽。 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如期举行,新上任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重磅发声,奋力开拓金融监管工作新局面: 真正实现监管“全覆盖、无例外” 金融监管已是老话题,如今监管部门表示要下好风险前瞻防控“先手棋”,自然值得关注。 而位居城商行三鼎甲的上海银行就颇有些风险隐忧,理应纳入监管视线。 一是风控体系漏洞显露。最近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分局出手,对上海银行开出将近1亿元的天价处罚,涉及包括内保外贷等8项违法事实。 二是业绩增速明显放缓。23Q1营收下滑7.12%,利息净收入下滑11.72%;2022年ROE同比下滑6.12%,23Q1ROE下滑3.93%,盈利能力堪忧。 三是内控机制失调,管理风险增加。上海银行董事长金煜担任现职长达8年,而且不但其本人“超期服役”,其管理的上海银行高管团队中,两位副行长及一位董秘超过“7年轮岗”的监管规定任职时限。 营收下滑、业绩不振、盈利堪忧 论资产规模,上海银行居于城商行前三,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上海银行资产规模为2.97万亿元(同比+7.69%),次于北京银行的3.50万亿元(同比+11.54%)和江苏银行的3.19万亿元(同比+15.35)。 但如果论及营收、净利润,上海银行又坐不稳“探花”的位子了,两大指标均落后于北京银行、江苏银行、宁波银行。 2023年一季报显示,上海银行录得营收132.15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142.29亿元,下滑7.12%。 报告期内,上海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3.25%,业绩增速低于去年同期;扣非归母净利润仅同比微增0.56%,几乎等于没增长。 而在2022年,上海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仅增1.08%,低于同期商业银行整体净利润5.44%的同比增速,且该行去年营业收入也同比降5.54%。 如此看来,倒是空有一副
董事长与一众高管“超期服役”,上海银行内控隐忧又遭亿元处罚
avatar一号企业家
2023-06-02

宁波银行:董事长超期服役18年的“银行家”,或违监管规定

来源:一号企业家 作者:萧缙 立足于“大银行做不好,小银行做不了”的经营策略,在发挥银行差异化优势上宁波银行颇有一套。 2023年一季度,宁波银行(002142.SZ)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98亿元,同比增长15.35%;实现营业收入165.53亿元,同比增长8.45%。 截至2023年3月末,公司资产总额25,257.95亿元,比年初增长6.75%;各项贷款10,968.73亿元,比年初增长4.86%。 但是业绩靓丽却无法反映在股价上,今年以来宁波银行从1月份的最高点一路下行,总市值跌去逾600亿元,股价于5月底创了新低至24.5元/股,周五受大盘拉升带动重回25元/股关口。 而在不久前举行的宁波银行2022年度业绩说明会上,有投资者提问董事长是否有退休打算,宁波银行回复称“今年年初,新一届董事会刚刚成立,继续聘请陆华裕董事长为新一届董事长,所以新一届董事会的运作才刚刚起步”。 之所以会有此一问,是因为陆华裕在宁波银行董事长任上已经超期服役18年之久,堪称A股市场“任职最久”的银行董事长。如果再算上其在担任宁波银行董事长前,任职该行行长的时间,时间跨度更是长达23年。 但是这显然与监管规定不相符,根据《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员工履职回避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对于关键人员和重要岗位员工轮岗且原则上不超过7年。而宁波银行竟公然无视监管规定,愣是让陆华裕在董事长的位子上18年“岿然不动”,未免令人称奇。 业绩增速下滑,非息收入拖累增长 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万亿资产规模以上的头部城商行共有6家。北京银行、江苏银行、上海银行位居三甲,宁波银行以首次突破2.5万亿关口居于第四席位,南京银行、杭州银行排在最后两位。 若论城商行地位,资产规模就像舰船吨位,可以观察银行体量大小。而营收和净利润表现则像航速,看的是跑得快不快。 宁波银行输给上海银行的恰巧是在吨位上,即总资产规模相差
宁波银行:董事长超期服役18年的“银行家”,或违监管规定
avatar一号企业家
2023-05-31

裁员、大降价、张勇亲自坐镇,阿里云豪赌IPO

来源:一号企业家 作者:萧缙 一号说:华府毕业生,涌上了西湖断桥 近期,阿里裁员风波持续发酵。 对此,阿里已经回应称,所谓大裁员、闪电裁员等传闻,是假消息。 不过,对于阿里六大业务之一的阿里云智能裁员7%,则是获得证实的。对此,阿里云智能的解释是,正常组织岗位和人员优化。 目前的阿里云智能,已进入“多事之秋”。 其一是,阿里云智能除了裁员之外,增速也逐年降低,今年一季度竟然出现了负增长。目前,阿里云市场份额虽依然处于国内第一名,但是,具体份额却逐年下滑。 其二就是阿里云智能整体业务从集团分拆出来,准备上市。 如此处境下,准备上市的阿里云智能,能给广大投资者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裁员 近日,事关阿里裁员的消息,不胫而走,不断在微博、脉脉等媒体平台上发酵。有传言说,阿里的裁员,已严重到影响到杭州的房价了。 据传闻,裁员版块涉及淘天集团、菜鸟、本地生活、云智能集团、大文娱等。对此,阿里官微的回复是“谣言就是谣言,我们的招聘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 2023年六大业务集团总计需新招15000人,其中校招超过3000人。 图源:阿里官微对裁员传闻的回复 但是,作为阿里六大业务之一的阿里云智能(以下或有简称“阿里云”),被曝裁员比例约 7%,则是实打实的真消息。 对此,阿里云方面已经给予证实,认为此番裁员是正常组织岗位和人员优化。阿里云相关人员已还详细解释:“此次人员调整的时间为5月份,是在4月底发放完年终奖后启动的,整体优化比例约 7%,补偿标准为 N+1+1,未休的年假、陪伴假等均可折现。” 针对阿里用招人来回应裁员风波的做法,有业内人士认为,招人和裁员是不冲突的。“估计是裁掉贵的、不合适的,再用更便宜的年轻人来干活,降本增效。” 目前的阿里云智能业务,不仅仅包括阿里云,还包括钉钉等业务,已经实现了盈利。 在2023财年全年,阿里云智能的总收入为772.03亿元,经调整EBIT
裁员、大降价、张勇亲自坐镇,阿里云豪赌IPO
avatar一号企业家
2023-05-29

猎杀“海豚计划”,枭龙抵达“宋”的战场,长城汽车对线比亚迪

来源:一号企业家 作者:萧缙 一号说: 你们再卷一会,车价还能便宜 就在外界尚且将比亚迪(002594.SH)的竞争对手锁定在新能源车企身上时,长城汽车(601633.SH)半道杀出,手持霹雳斧,一击比亚迪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问题,不但向监管部门进行了举报还给公之于众。 “国六”排放标准即将于7月1日全面实施,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又似乎是一个行业共性难题,无怪乎有网友称长城汽车此举无异于: 掀桌子了 现在被怼到墙角的不止有比亚迪,还有其他燃油车与混动车企,但对此比亚迪表示不惯着,直接硬怼甩出一纸回应,不但表示自家产品经得起检验,更是放话己在插混技术上有二十多年的积累和迭代, 不像有些同行想的那么简单! 本次公开举报,长城汽车的目的无非是诉诸舆论,倒逼监管严查比亚迪,但是比亚迪一句“没你想的那么简单”,又似乎另有深意。 难道说比亚迪已经预判了长城汽车的预判,这一波对线,究竟谁会更胜一筹? 斜刺里杀出 5月25日,长城汽车官微突然发布一则声明,举报比亚迪秦PLUS DM-i、宋PLUS DM-i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并称已于4月11日向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工信部递交举报材料。 在引述相关法律条款后,长城汽车更表示: 目前,长城汽车正在密切关注该案的立案及处理进展 声明发出后,比亚迪股价应声而掉,至午间收盘跌去2.11%。彼时,曾有媒体以投资者身份问询比亚迪,工作人员表示,此事公司还在核实,目前还没有进一步消息。 尔后在下午开盘前,比亚迪则迅速出具一份回应声明,不但首先拉开架势,表示坚决反对不正当竞争,直指长城汽车检测报告无效,更在声明最后“奉劝”道: 希望大家多做有益于行业,有益于中国品牌的事情! 在这一回应声明中,比亚迪用了数个感叹号表达情绪,而投资者同样也很快感受到了这其中的火药味。 下午一开盘,比亚迪股价继续下跌,一度跌幅超过2.4
猎杀“海豚计划”,枭龙抵达“宋”的战场,长城汽车对线比亚迪
avatar一号企业家
2023-05-29

江苏银行:董事长超期服役10年,或违反“7年轮岗”监管要求

来源:一号企业家 作者:萧缙 一号说:城商行一哥的“一哥” 北京银行稳坐城商行“铁王座”多年,直到2022年为行业黑马江苏银行(600919.SH)反超。 2022年凭借705.70亿元营收、254.94亿元归母净利润,江苏银行新晋“城商行一哥”。 此外,2023Q1,北京银行也不再是唯一一家资产规模超3万亿元的城商行,江苏银行也首度超越3万亿资产,资产总额3.19万亿元,紧衔北京银行而至。 但华丽锦袍底下却有着不良高企、暴力催收、一二把手履职等多重隐忧,为江苏银行未来成长性与稳健经营埋下诸多隐患。 业绩增速下滑,多指标成色不足 5 月 19 日,金融监管局发布 2023 年一季度银行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受按揭重定价拖累,银行业23Q1利润增速下降。 江苏银行也不例外,去年底,江苏银行以28.9%的归属净利润增幅蝉联城商行第一,但今年一季度却已掉队仅仅排第三。虽然仍维持利润增速20%以上,但同比亦已经下滑1.17%,相对于2022年的28.9%也回落了4.1%。 同时,营收增速也出现放缓。一季度江苏银行实现营收188亿,同比增长10.3%,创出了4年来单季度增速新低,自2019年一季度达到29.18%增速高点后便一路下滑。 此外,在“3万亿”资产水平线上,江苏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远低于北京银行与上海银行。 图源:一号企业家制表/数据来源上市公司财报 2023Q1,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55%、9.25%、8.38%,江苏银行最接近7.75%的监管标准,并在17家城商行中排名倒数第4位。 事实上,一季度江苏银行能实现188亿元营收,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净利息收入。但该项业务表现亦中规中矩,实现业务收入137.14亿,同比仅增长了10.3%,与营收增速持平。环比2022年全年增速下降了4.6%,这主要是受净息差下降的影响。 正如浙商证券研报
江苏银行:董事长超期服役10年,或违反“7年轮岗”监管要求
avatar一号企业家
2023-05-24

山西汾酒为何而闪崩:贪腐、食安、倒挂?

来源:一号企业家 作者:萧缙 一号说:2600亿市值晃一晃,地动山摇 中兴未半,山西汾酒中道闪崩,价格倒挂成“稻草”? 5月22日,毫无征兆,山西汾酒(600809.SH)忽然闪崩,开盘接近跌停,随后跌幅收窄至3.14%。但在5月23日继续下跌,截至收盘跌4.98%,离200元/股大关咫尺之遥。 多方信息猜测崩盘原因,一是网传产能利用率不足70%,价格倒挂;二是股吧帖子称汾酒集团副总经理被留置;三是B站一波说酒检测,汾酒铬金属和铜离子超标。 三种原因均属于猜测,并无实质证据支撑。而山西汾酒在回应第一财经时称,“存在一定渠道压力,但在一个合理范围之内,对公司影响没有那么大”,并且承认“部分市场或存在批发价与终端价倒挂的情况,但是总体还是比较稳定的”。 2022年“茅五洋泸汾”五大白酒上市龙头,合共净赚1172亿元,超其余白酒企业合计7.8倍。 但与此同时,中国白酒行业也进入存量挤压式发展阶段,尤其是高端白酒市场更加拼杀激烈,山西汾酒若要保持迅猛势头,越过泸州老窖、洋河跻身前三,仍有不小挑战。 业绩增长失速,合同负债下降 推行大单品策略的山西汾酒2022年其31.26%的营收同比增长和52.36%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均为“茅五洋泸汾”的增速第一。 2022年全年营收规模上,山西汾酒实现262.14亿元营收,已经超越泸州老窖的251.24亿元,跻身白酒前四,离洋河也只有几十亿的差距。 但在同期净利润上,山西汾酒录得80.96亿元净利,不但不及洋河股份的93.78亿元净利润,更不及泸州老窖的103.65亿元净利润。 2023年一季度,山西汾酒、洋河股份、泸州老窖营收规模分别为126.80亿元、150.50亿元、76.10亿元;净利润则分别为48.19亿元、57.66亿元、37.13亿元。 营收和净利润排序为: 洋汾泸 再看2023年一季度净利率表现,山西汾酒38.11%,洋河股
山西汾酒为何而闪崩:贪腐、食安、倒挂?
avatar一号企业家
2023-05-18

“狂飙”的比亚迪,摇摆的王传福

来源:一号企业家 作者:金水 一号说:比亚迪,路在何方 刚说完“自动驾驶是扯淡”,比亚迪$比亚迪 智能驾驶研发部门就换帅,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莫非口是心非? 具体来看,在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王传福一鸣惊人,表示自动驾驶那都是扯淡,就是一场皇帝的新装,自动驾驶是被资本裹挟的,这些年都是忽悠。 这为本就已经趋冷的智能驾驶赛道泼下了一盆冷水。 但是,说归说,干归干,近日就传出比亚迪加强智能驾驶研发的消息。 据传,比亚迪规划院的智能驾驶研发部门原负责人王欢已经离职,其负责的智能驾驶开发部被分拆整合,大部分被分流进韩冰负责的电子集成部。 电子集成部总监韩冰已经成为比亚迪规划院的智能驾驶研发负责人,而且韩冰还在同步筹备比亚迪的智能驾驶芯片设计团队。 比亚迪如此做,也是有苦衷的。 比亚迪探索新能源汽车的时间早,在三电方面堪称佼佼者,但在智能驾驶方面,达不到自主品牌的“及格线”。比如2022款的旗舰车型汉,行车域只提供最基础的L2功能,其辅助驾驶功能可用性比较一般,与蔚小理与特斯拉的相关车型比起来,还有很大差距。 无论王传福如何唱衰自动驾驶,弥补与竞争对手的差距,都是比亚迪首要的任务。 更为关键的是,比亚迪独资互联网保险公司易安保险,已获批复。对于一家新能源汽车公司,其车险业务开展,必然要走上特斯拉的UBI模式,而这一模式,是需要智能化下的大量数据作为支撑的,这又迫切需要比亚迪提高智能化水平。 智能化水平还与比亚迪的销量的提升有关。 比亚迪已经定下今年300万的销售目标,但是,比亚迪1-4月份总销量76万,月均销量仅19万辆。这样一来,在接下来的8个月,要每月销出28万辆,才能完成余下的224万的销售任务,达成目标。 促进接下来的销售,就要从智能化方面想办法。2022年,王传福就表示,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智能化,并且要聚焦智能化。只有在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方面赋予比亚迪汽车新
“狂飙”的比亚迪,摇摆的王传福
avatar一号企业家
2023-05-16

万达与万柳:顶流之溃

来源:一号企业家 作者:朱虚侯 一号说: 为何人们要冲豪车丢鸡蛋 有三笔公募债券将要到期,剩余期限还有: 22D、59D、78D 而这三笔公募债券余额则分别为: 20亿、15.75亿及5.58亿元 41亿元到期债券待偿还,只是眼下大连万达要面对的诸多难题之一,更棘手的还在后面,比如对赌协议约定的300亿到期回购,仿如: 悬顶利刃 与万达尚在与债权人周旋不同,中赫集团手里最顶的资产已经被摆上了货架。 75套豪宅被压上拍卖台,以抵偿总金额46.95亿元的不良债权,好事者算了一下,折合6000万元/套、30万元/平方米。 若要问什么样的豪宅这么贵,那就是名满京城的: 万柳书院 2015年1月,万柳书院取得预售证,其拟售价格为14.1万元/平方米。 至今过去不过七八年,房价已经翻番了,可是背后的开发商却也还不起债了,到如今抵现房,还要被万人“围观”拍卖。 不知道中赫集团董事长周金辉,会不会和曾经首富王健林在《假行僧》中所唱的一样: 我要人们都看到我 但不知道我是谁 万达的氛围渐趋紧张 标题为“王健林启动万达集团境内债重组”的消息在这几天不胫而走,似乎一时间都在传万达要整体债务大重组了。 然而定睛一看,实际却是万达集团正在与国内主要银行商讨境内贷款的无还本续贷方案,远远谈不上整体债务重组。 而且还有消息更进一步说,就是工行的一笔贷款,万达希望缓一缓。 一笔贷款竟然以讹传讹成了境内债重组,果如此,是不是有人要借此机会营造点“氛围感”? 好在王健林是懂氛围感的,早年下属汇报某地万达楼盘起名“黄金屋”就被他当即否掉,理由是“完全土豪、又土又蠢”,然后自己给起了个名字: 红灯笼 不愧是氛围感大师。 在今次债务爆危局之时,与上述“万达境内债重组”消息一同传出的还有,“王健林不会躺平”的词条,具体内容是: 王健林在内部会上承认万达遇到了阶段性的困难,但不会躺平更不会破产 内部会上的事说泄漏就
万达与万柳:顶流之溃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