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一号企业家 作者:萧缙
一号说:华府毕业生,涌上了西湖断桥
近期,阿里裁员风波持续发酵。
对此,阿里已经回应称,所谓大裁员、闪电裁员等传闻,是假消息。
不过,对于阿里六大业务之一的阿里云智能裁员7%,则是获得证实的。对此,阿里云智能的解释是,正常组织岗位和人员优化。
目前的阿里云智能,已进入“多事之秋”。
其一是,阿里云智能除了裁员之外,增速也逐年降低,今年一季度竟然出现了负增长。目前,阿里云市场份额虽依然处于国内第一名,但是,具体份额却逐年下滑。
其二就是阿里云智能整体业务从集团分拆出来,准备上市。
如此处境下,准备上市的阿里云智能,能给广大投资者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裁员
近日,事关阿里裁员的消息,不胫而走,不断在微博、脉脉等媒体平台上发酵。有传言说,阿里的裁员,已严重到影响到杭州的房价了。
据传闻,裁员版块涉及淘天集团、菜鸟、本地生活、云智能集团、大文娱等。对此,阿里官微的回复是“谣言就是谣言,我们的招聘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 2023年六大业务集团总计需新招15000人,其中校招超过3000人。
图源:阿里官微对裁员传闻的回复
但是,作为阿里六大业务之一的阿里云智能(以下或有简称“阿里云”),被曝裁员比例约 7%,则是实打实的真消息。
对此,阿里云方面已经给予证实,认为此番裁员是正常组织岗位和人员优化。阿里云相关人员已还详细解释:“此次人员调整的时间为5月份,是在4月底发放完年终奖后启动的,整体优化比例约 7%,补偿标准为 N+1+1,未休的年假、陪伴假等均可折现。”
针对阿里用招人来回应裁员风波的做法,有业内人士认为,招人和裁员是不冲突的。“估计是裁掉贵的、不合适的,再用更便宜的年轻人来干活,降本增效。”
目前的阿里云智能业务,不仅仅包括阿里云,还包括钉钉等业务,已经实现了盈利。
在2023财年全年,阿里云智能的总收入为772.03亿元,经调整EBITA利润为14.22亿元,同比增长24%。而且,阿里云智能业务,在2022财年也实现了盈利,EBITA利润为11.46亿,已经连续两年实现盈利。
当前全球云计算玩家中,能实现盈利的,凤毛麟角。初步统计,只有亚马逊云科技与阿里云智能,实现了盈利。
这是因为,云服务市场中实现盈利门槛极高。该行业属重资产行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等资源,在全球各地建设庞大的云数据中心,因此前期投入大,而获得回报的时间很长。
阿里云智能能盈利,从原因上分析,有降本增效的因素。云服务行业投入成本中,除了基础服务成本和资源成本,如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和数据中心等,人力成本也是重要支出,此番裁员,正是阿里降本的举措之一。
与裁员同期发生的是阿里云的大降价。
4月26日的合作伙伴大会上,阿里云宣布对多款产品进行大幅度降价。其中,OSS深度冷归档价格直降50%;数据库产品的降幅也达到25%至40%不等,这已经超出了外界预期。
裁员、降价同时举行,难免让人联想到阿里云的发展出了问题。
颓势
在阿里内部,阿里云智能业务,一度是阿里的“第二增长曲线”,发展速度很快,依据其财报数据,营收从2015年的30亿元迅速增长到2019年的400亿元,2022年营收也超过770亿元。
不过,在快速增长之余,“颓势”已经显现出来了。
阿里云智能业务一直在增长,但是增速却越来越低。
2016—2022财年,阿里云智能的营收增速分别是175%、121%、101%、84%、62%、50%、23%,一路下滑。
而且,2022财年四个季度,阿里云智能的营收增速分别为30%、33%、20%、12%,也是一路下滑。
2023财年第四季度(自然年2023年第一季度),在抵消跨分部交易的影响前,阿里云智能业务总收入(包括来自为其他阿里业务提供服务的收入)为245.59亿元,同比下降3%。
该季度,在抵消跨部门交易的影响后,云智能业务收入为185.82亿元,同比下降2%。这是阿里云营收首次出现负增长。
由此可见,阿里的云智能业务,已经处于收缩状态。
除此以外,阿里云智能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下降,2020年-2022年,其市场纷纷分别为43%、37%、36%。而四大云服务商的其他三位,市场份额或保持不变,或处于上升态势。尤其是处于市场份额第二的华为云2022年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3%,处于快速上升态势。
增速放缓,增长乏力,原因在于近年阿里云客户的流失。
与其他云服务商不同,阿里云智能起步于电商行业,后将客户群扩展到消费互联网企业,包括字节跳动、B站、爱奇艺、小红书等。譬如,2021年Q4,阿里云智能来自消费互联网客户的营收占比48%。
但是,消费互联网近来年发展缓慢,对云服务的需求降低。尤其是字节旗下的Tiktok这个大客户的流失,对阿里云智能影响巨大。
2022年,受美国政府制裁,Tiktok不得不宣布将数据迁移出阿里云,将美国用户的数据信息迁移到甲骨文公司(Oracle)的服务器上。据晚点LatePost报道,当时,阿里云智能收入中,近三分之一来自字节业务。
另外,近年来在线教育与游戏版号的收紧,阿里云智能的客源增量也随之减少。
早在2021年,阿里云智能就开始转型。2021年5月的阿里云峰会上表示,阿里云智能做出“全面杀入政企市场”的战略急转弯。根据云计算开源产业联盟数据,2021年,我国政务云市场规模达到802.6亿元,预计2023年将达到1203.9亿元。
目前看来,阿里的此番转型并不顺利。
政务云本就是华为的“根据地”,自2017 年成立以来,华为云始终保持着高速的增长,已连续 5 年保持 IDC 中国政务云基础设施市场份额第一,而在其之后的是浪潮云、中国电信、紫光云等。
图源:IDC
政务信息存储安全性、稳定性的高要求,阿里云智能作为民间互联网厂商,又不同于华为云深受政务部门重视,而且还受过“处罚”,2021年阿里云智能曾因未及时向电信主管部门报告安全漏洞,被工信部暂停合作单位资格6个月,所以,很难从华为云,以及移动云、天翼云、联通云等国有运营商手中抢夺份额。
上市
3月28日,阿里已经宣布启动“1+6+N”的组织变革,阿里云智能将成为分拆后的六大业务集团之一,集团董事长兼CEO由阿里集团董事长张勇亲自担任。当时,很多媒体解读此消息时,认为这是张勇对阿里云智能的重视。
其实,早在2022年12月,张勇就代替而张建锋担任了阿里云智能的董事长。直接原因是,2022年12月,阿里云香港机房出了一点小问题:
宕机超过10个小时
这是阿里云运营十多年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大规模故障;而深层次原因,则是阿里云经营的不理想,业务衰退,且转型不成功。
因此,这也可解读为阿里云智能颓势已显,已到了需要张勇亲自坐镇的地步了。
至于阿里云智能的未来,其中一个重要的出口就是业务转型大模型。4月11日的阿里云峰会上,张勇提出了阿里云新一阶段的三大策略就是“被集成、大模型和普惠算力”,大模型位列其中。目前,阿里云智能也已经推出大模型通义千问。
但是,大模型是一个烧钱的业务。据国盛证券估算,GPT-3的单次训练成本就高达140万美元,对于一些更大的LLM(大型语言模型),训练成本介于200万美元至1200万美元之间。
阿里3月份的“分家式”组织改革,其要点就是自负盈亏,独立融资,颓势已显的阿里云智能有大量资金来支撑大模型的未来发展吗?
为此,阿里集团将阿里云智能的上市提上了议事日程,准备从一二级市场融资。
阿里的最新财报也显示,阿里云智能将通过私募融资的方式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并在未来寻求成为一家独立的上市公司。如果一切进行的顺利,张勇将在未来12个月内带领阿里云智能实现分拆并上市。
对于阿里云智能上市,其一个重要亮点,就是已经连续两年持续盈利,这在世界云服务企业中,都是为数不多的,是可以为投资者讲一个好听的故事的。
但是,阿里云智能的颓势,不但不扩张,而且走向收缩,尤其是今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2%,首次出现负增长,创下自2020年以来季度新低,这又能给投资者多大的想象空间呢?
如今阿里云智能的裁员,虽然降低人力成本,能为未来上市的财务数据“美化”提供助力,体现了张勇作为“老财务人”的精算能力,但是,这种“上岸先斩意中人”的做法,无疑是违背马云创办阿里的初衷的。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