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观

聚焦保险科技创新

IP属地:未知
    • 保观保观
      ·11-14 10:15

      港险收益率将下调?能止住产品“内卷”吗?

      最近的一条新闻点燃了港险圈。有消息称,2025年1月起,香港保险产品的收益率上限或将被设定为6.5%。如果落地,将标志着香港保险市场的一个重大调整。与内地此前为防范利差损风险而进行的收益率调整相呼应,此次香港的举措或意在降低储蓄型保险的回报率上限,避免因为利率走低而产生的风险。 这一调整指向了在香港保险产品收益率不断内卷的情况下,监管在控制风险方面的考量。此外,还可能对佣金结构、经纪渠道的收入模式产生冲击。从长期来看,保险产品的设计,包括缴费周期、提取模式和收益累积方式等,或将发生相应变化。 01 香港保险收益率: “内卷”加剧,市场竞争推高收益 保险产品的IRR为内部收益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是衡量保险产品收益率的一种重要指标,尤其对于具有现金价值的保险产品而言,例如终身寿险、年金保险,可以用来评估保单的实际投资回报,适用于比较保险产品和其他投资产品收益的场景。 一直以来,宣传香港保险产品时,很多人都将港险IRR长期稳定在7%以上作为重要的亮点。当然,这一收益率水平说的是长期产品,目标受众是想要投保香港保险产品的内地客户。那么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包括短期和长期产品在内的香港保险收益率到底如何呢? 香港短期保险产品的保单期通常为1至5年不等,具体取决于保险类型和保单币种。常见的短期保险产品包括定期寿险、医疗险以及意外险。以港元保单为例,香港港元短期储蓄保险保单期一般为3年或5年,相应的产品的保证内部回报率大约在2%-5%之间不等。 对于内地访客更为关注的储蓄险产品来说,目前香港保险市场上储蓄险的IRR基本在6%-7%之间,主要以头部保险公司的产品为主,包括保诚、宏利、中国人寿海外等,在过去几年中,这些公司的产品IRR均在6%以上。 例如,据资料显示,万通保险的储蓄分红保险产品“富饶传承储蓄计划3”最高保证IRR为 1.17%,最高预期IRR达
      8评论
      举报
      港险收益率将下调?能止住产品“内卷”吗?
    • 保观保观
      ·11-12 10:15

      深蓝保金榜重磅升级,累计测评4000多产品,让保险选择更透明

      “有医疗险还有必要买重疾险吗?”“30-40岁要买消费型还是返还型的重疾险?”“年缴费600以内的预算该买哪些少儿险?”……面对琳琅满目的保险产品,不少用户在购买保险产品时都会遇到各种疑问。保险产品条款晦涩难懂,市场信息不透明,导致很多用户难以明确了解自己需要的保障类型,更难以在价格与保障范围之间找到平衡。 为此,深蓝保自2019年起持续推出产品全面测评的专业性榜单,已经累计测评了4000多个保险产品,收到大量用户的认可和信任。2024年11月,产品测评榜单重磅升级为“深蓝保金榜”,用户可以打开“深蓝保”公众号或者小程序,点击“保险榜单”进行查看。 自面世至今,“深蓝保金榜”持续进行迭代,固定在每月月初发布。在原本重疾险、定期寿险、医疗险、意外险四个维度的榜单外,拓展为5 大险种、14 个细分类型的榜单;针对不太了解保险的小白读者,推出了对应的“成人、老人、小孩”等不同人群榜单,并固定在“五一、国庆、春节”等节日发布;同时推出视频版榜单解读,助力用户都能轻松理解复杂的保险内容。“深蓝保金榜”力图用简单直白的方式呈现给用户,更贴合用户实际需求,也让保险选择更透明。 深蓝保公众号的图文榜单持续迭代 深蓝保小程序榜单,增加产品对比功能,支持任选2-3款产品进行比较 据了解,深蓝保组建了专业测评专家团,其中包括对产品形态、产品条款非常熟悉的保险专家团队;以及参与设计开发多款热门产品,能够从风险发生率、保费定价等方面科学解读保险产品的自身保险精算师团队。用专业、中立、客观的测评,帮助用户更加简单高效地进行保险选择。 深蓝保金榜还创新性地设立了产品评选标准和严格筛选流程,围绕保障内容、投保规则、保费、产品收益、保险公司经营状况等五大核心测评维度。并针对不同类别的产品,制定了192项细致的测评细则,比如重疾险赔付比例、医疗险续保条件、意外险投保职业、定期寿险交费期限、储蓄险现金价值等。通
      69评论
      举报
      深蓝保金榜重磅升级,累计测评4000多产品,让保险选择更透明
    • 保观保观
      ·11-12 09:50

      2024全球TOP50财险公司: State Farm榜首,上榜五家中国险企排名集体下滑

      近日,标准普尔全球市场情报以财产险保费为指标,发布了全球TOP50财险公司榜单,这也是标普第二年对财产险公司进行排名,看点满满。   此次榜单是按照财产和意外伤害总保费收入进行排名,当公司没有报告总保费收入时,分别使用财产险或意外险的总保费收入,或净保费收入,且保费和保险服务收入按平均汇率换算成美元。根据统计,50家财险公司的总保费总计约为14981亿美元,较去年的14521亿美元同比增长3.16%。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有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国寿财险、中国再保险5家中国保险公司上榜,分别排名第4位、第11位、第26位、第36位、第40位。   图片 来源:标准普尔,保观整理 1 剖析2024标普全球TOP50财险公司榜单, 看点满满   今年的TOP50财险公司榜单与去年相比,在所属地区和排名等各个方面都有不小的变化。我们分别从前十名保险公司排名、所属地区、增长率、赔付率、上榜的中国险企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State Farm连续两年占据第一,中国平安掉出前十 根据排名,前十名的保险公司分别是State Farm、伯克希尔·哈撒韦、安联、中国人保、劳合社、Progressive、安盛、Liberty Mutual、Allstate、Chubb。   其中State Farm以875.9亿美元的绝对的优势牢牢占据第一,这也是State Farm连续两年排名第一,中国人保则由去年的第2位降到了今年的第4位,保费收入为648.4亿美元。好事达和中国平安则掉出了前十的位置,被位列9位的Allstate以及位列第10位的Chubb超越。 北美地区占据半壁江山,贡献保费6481.3亿美元 在地区分布方面,进入榜单的公司囊括了北美、欧洲、亚太、大洋洲四大地区。   其中北美地区(美国、加拿大)有22家保险公司上榜
      56评论
      举报
      2024全球TOP50财险公司: State Farm榜首,上榜五家中国险企排名集体下滑
    • 保观保观
      ·11-11

      试点8年,长护险迎新契机!商保公司、机构有望分得更大蛋糕

      十月中旬,国家医保局印发《长期护理保险护理服务机构定点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明确长护服务机构定点管理的具体要求。   根据办法,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医疗机构及其他服务机构可以申请成为定点长护服务机构,条件主要包括:具备法人资格;配备与长护服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化队伍和服务力量;具有符合长护服务协议要求的软、硬件设备和相应管理制度;具备使用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与医保信息平台进行对接等信息技术条件;符合长护服务相关的收费项目和收费价格政策规定;符合法律法规和省级及以上医疗保障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该管理办法的推出意味着长护险市场化发展向前走了一大步,有更多符合要求的机构可以申请成为定点长护服务机构,将极大丰富长护险市场的服务方供给,也让拥有长护险相关服务资格的老人能够获得更佳的护理服务。   在2016年正式试点以来,长护险制度已经覆盖49个城市、1.8亿人,累计超过235万人享受到长护险待遇与保障,有效为失能人员家庭“减负”。   从市场规模来看,我国已经正式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截至2023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万人,占总人口的21.1%,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676万人,占总人口的15.4%。预计到203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因此长护险势必会成为很多老年人的“刚需”,在市场规模这一块,长护险完全不需要担心容量。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长护险还存在覆盖面不广、保障力度不大、民众意识不深的问题,因此在发展过程中,行业需要克服的困难其实还有很多。 1 国内长护险格局:政策性长护险主导,商业护理险增速爆发   目前国内长护险发展主要存在两种模式。   一是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试点地方通过优化职工
      41评论
      举报
      试点8年,长护险迎新契机!商保公司、机构有望分得更大蛋糕
    • 保观保观
      ·11-07

      裁员、撤店、换高管…收购保险巨头后,CVS的日子不好过

      美国医疗保健巨头CVS Health迎来大变动!据报道,CVS Health或要进行业务重组,拆分药品零售和2017年收购的保险业务安泰。 CVS Health是一家美国医疗保健公司,旗下拥有零售药店连锁店CVS Pharmacy、药店福利管理公司CVS Caremark和健康保险提供商Aetna等品牌。该公司是全球第二大医疗保健公司,仅次于联合健康集团。2023年,该公司在《福布斯》全球2000强中排名第64位。 虽然一直在美国药品零售和保险市场占据头部位置,但近年来,CVS Health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包括医疗利用率走高推高成本挤压保险业务的利润空间、PBM业务连丢大单、零售门店太广影响零售部门的盈利。 为此,CVS Health在积极谋求改革,采取了关闭药店以及裁员的措施,而在近期,CVS Health也面临着拆分保险和药品零售业务的推力。从2017年斥巨资收购安泰,CVS Health曾代表了美国医疗健康并购的浪潮,此次分拆,指向了保险、药品零售和医疗服务的融合之难。 01 裁员、关闭线下药店,拆分保险和零售业务,CVS Health要重组? 近几个月来,美国零售商和医疗保健公司CVS Health频频有所变动。 接连下调盈利预期,更换公司CEO 在2024年8月份发布上半年财报时,CVS Health表示,医疗成本上涨,持续挤压该公司及整个美国保险业的利润,因此公司大幅下调了全年利润预期,预计2024年调整后每股收益为6.40美元至6.65美元,低于之前每股至少7美元的预期 。CVS Health还宣布了一项未来几年削减20亿美元成本的新计划,并简化公司运营、增加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的使用。 在之后的9月,路透社报道称,在投资者积极关注的情况下,CVS Health正在探索拆分保险和零售业务。目前的最新进展是,2024年10月18日,CVS Health
      645评论
      举报
      裁员、撤店、换高管…收购保险巨头后,CVS的日子不好过
    • 保观保观
      ·11-06

      镁信健康再传上市的背后:除了惠民保,健康险业务怎么“破圈”?

      近日,有媒体获悉,上药云健康与镁信健康正就合并等事宜进行协商,或考虑冲击上市。这一举措也被认为是加快上市进展的一步。 在保险行业内,相较上药云健康,镁信健康更为人所熟知,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镁信健康就是从上药云健康中分拆出来的。上药云健康母公司是上药集团,专注于药物零售,涵盖新特药零售、普慢药“互联网+”以及处方支付三大业务板块;镁信健康则致力于利用“医+药+险”模式打造中国版PBM。从分拆到考虑合并,显然“医药险”模式带来的想象空间是背后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不过真的要把这个故事变成现实,镁信和上药云健康还有挺长的路要走。 图片 着眼新业态, 上药集团孵化两家明星企业 镁信健康分拆于上药云健康,而上药云健康又诞生于上海医药集团。作为孵化这两家公司的背后势力,上海医药业务板块包括医药工业以及医药商业。 这两个板块中,医药商业构成营收和净利润的主要部分。2024年上半年,上海医药营收1,394.13亿元,同比增长5.14%;实现净利润29.42亿元,同比增长12.72%。 “ 1 上药云健康:新特药零售、普慢药“互联网+”、 处方支付完善布局 上药云健康成立于2015年,是由上海医药孵化并持续支持的“互联网+”医药商业科技平台,致力于全渠道打造全国领先的一体化专业药房体系。 2015年8月,上药云健康获得京东、IDG投资的超10亿元A轮融资。2016年3月,上药云健康获得软银中国、盛太投资数亿元A+轮融资。融资完成后,上药云健康注册资本增加至13.33亿。 图片 上药云健康融资记录 上药云健康经过三个阶段的探索,形成了以“益药·药房”为基础的创新药全生命周期服务、以电子处方+云药房为基础的普慢药“互联网+”服务以及处方支付。 图片 上药云健康业务概况 来源:上药云健康 以“益药·药房”为基础的创新药全生命周期服务 成立之初,上海医药集团最主要的DTP药房网络上药众协成为上药云健
      105评论
      举报
      镁信健康再传上市的背后:除了惠民保,健康险业务怎么“破圈”?
    • 保观保观
      ·11-05

      上市保司前三季度财报解读:行业财险寿险板块现分化,新单销售承压

      随着五大上市险企陆续发布三季度财报,今年国内大型保司经营情况浮出水面。数据显示,今年前9月,A股5家上市险企合计实现原保费收入2.38万亿元,同比增长5.8%。   具体来看,5家公司保费收入清一色正增长。其中,中国平安原保费收入6891.75亿元,同比增长8.42%,在5家公司中增速居首。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分别实现原保费收入6083亿元、5689.16亿元、3694.12亿元、1456.44亿元,对应保费增速依次为5.09%、5.23%、4.59%、1.91%。   图片   拆分来看,寿险方面,平安人寿、中国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人保寿险5家合计实现原保费收入1.48万亿元,同比增长5.8%;财险方面,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财险3家合计实现原保费收入0.83万亿元,同比增长5.6%。   而在利润端,五家上市险企前三季度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190.26亿元,同比增长78.29%。其中权益市场的改善是上市险企前三季度利润大涨的重要原因,各家保险公司在财报中也均有提及。   整体来看,今年前三季度五大上市险企在资产负债两端均呈现复苏回暖态势,其中资产端更是一改多年阴霾,利润大增,但在新单销售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承压。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解读。 1 寿险板块分化明显,产险板块“老三家”齐复苏   先来看保费端,今年8月,金融监管总局下发《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人身险产品利率迎来新一轮切换。受益于同比基数较低及预定利率调整影响,2024年前三季度上市险企寿险保费增速普遍走强。   具体来看,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人寿、人保寿险、平安人寿、太保寿险和新华保险分别实现保费收入6083亿元、966.23亿元、4217.16亿元、2095.93亿元和1456.44亿元
      105评论
      举报
      上市保司前三季度财报解读:行业财险寿险板块现分化,新单销售承压
    • 保观保观
      ·11-04

      83家财险公司三季度业绩排行榜:51家公司成本率超100%

      随着财险公司陆续公布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今年前三季度财险行业经营情况浮出水面。截止目前,共有83家财险公司已经完成了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披露。数据显示,这83家财险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合计保险业务收入为1.3万亿元,去年同期则为1.23万亿,同比增长达到5.7%。 考虑到比亚迪财险、大家财险去年无同期可比数据,在剔除了这两家公司的保险业务收入后,剩余81家财险公司合计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53%,整个财险行业处于平稳增长阶段。   作为一个头部化情况十分显著的行业,财险行业的的稳定主要来自于行业前排公司的稳。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收入排名行业前十的财险公司仅有华安财险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出现下滑,且该公司收入排在行业第十。   但把视角放到腰部和尾部公司便不难发现,中小型财险公司的业绩波动率明显大于头部公司,甚至有不少公司业绩出现了较大幅度下滑,即在头部化进程下,中小公司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接下来我们将用数据详解财险公司今年前三季度表现情况。   保费排行:“老三家”位置牢固,众安取得双位数增长   先来看保费收入情况,在被统计的83家财险公司中,财险“老三家”人保、平安、太平洋牢牢占据前三位置,分别为4305.68亿元、2394.95亿元、1596.95亿元。   同时,这三家公司在今年前三季度保费收入的增速分别为4.8%、6%、7.75%。我们在前文提到了前三季度整个市场增长幅度在5.5%,这也意味着平安财险和太平洋财险的增长幅度是要跑赢行业大市的,另外考虑到由于人保体量明显要超出别的财险公司多个身位,在高基数效应下,人保在今年前三季度能够取得4.8%的增长同样不容易。 图片 而在保费收入排名前十的公司中,众安的增长幅度是最大的,达到了10.93%,也是十家公司中唯一取得双位数增长的。不过由于众安在线还未公布三季报
      9评论
      举报
      83家财险公司三季度业绩排行榜:51家公司成本率超100%
    • 保观保观
      ·11-01

      60家寿险公司三季度业绩排行榜:投资立大功!

      截至目前,国内60家非上市人身险公司已经公布了上半年偿付能力报告。2024前三季度,很多人身险公司实现了保费收入和净利润双双增长,总保费收入突破1万亿元;净利润总计突破200亿元;退保率方面,三分之二的公司有所改善;三分之二公司的核心偿付能力和综合偿付能力有所改善,部分险企进行了增资;投资收益率整体大幅提升,最高的综合投资收益率达11%。 具体到公司,中邮人寿三季度的表现仍然可圈可点,保费收入增长20.31%达到1286.02亿元,且扭亏为盈,录得净利润108亿元,提升了200多亿元。当然,一些公司的问题仍然愈演愈烈,亏损明显扩大,对于这些公司来说,未来道阻且长。 图片 保险业务收入、净利润及退保率排行 保险业务收入:60家公司总收入达1万亿,泰康人寿规模最大 2024前三季度,60家非上市寿险公司的保险业务总收入达1万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8755.18亿元总保险业务收入增长了15.1%。 图片 2024前三季度非上市寿险公司保费收入  单位:亿元(百分比除外) 从公司层面来看,泰康人寿、中邮人寿、信泰人寿、工银安盛以及建信人寿是保险业务收入最高的五家公司。 其中,泰康人寿的保险业务收入仍然保持第一,达到1897.11亿元,较2023年同期同比增长17.62%。中邮人寿紧随其后,保险业务收入1286.0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3.24%;信泰人寿保险业务收入为456.51亿元,同比增长2.15%,排在第三;工银安盛和建信人寿的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405.3亿元和370.1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7.88和3.51%。在这五家公司中,中邮人寿保险业务仍然增幅最大,业绩增长迅猛,信泰人寿增幅最小。 从总体的保费增长情况来看,除了大家养老缺少数据,其他公司中,42家公司保险业务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取得正增长,17家公司保费录得负增长,增长的公司往往增幅可观,而尾部的公司降
      46评论
      举报
      60家寿险公司三季度业绩排行榜:投资立大功!
    • 保观保观
      ·10-31

      寿险业深度观察:转型还没进入“深水区”?平安“探路”有哪些经验?

      在寿险行业这场步步深入的周期调整中,转型的难度与复杂,都在不断刷新市场经营主体的认知。特别是2024年以来,外部市场环境的进一步变化,以及包括“报行合一”在内的各类新政陆续明确、落地,在加速推动高质量转型的过程中,很多寿险公司既面临着些许机遇,也面临着不小挑战。   由此,我们一方面感知到了行业内外对寿险转型所持有不同态度的声音;另一方面,不同梯队的经营主体也在逐步或革新、或改善昔日的经营模式的向上求索。在行业身处转型的关键当口,进一步探究其中的内核和要义,对于我们研究未来寿险市场的发展脉络走向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近日我们在直播中连线了加保科技董事长吴军,吴总在直播中和我们共同探讨了今年寿险行业所面对的困难和挑战,同时对于寿险转型行至深水区未来方向在哪,以及头部保司寿险改革如今成效如何,又会给行业提供哪些借鉴经验等问题上,也给出了非常中肯的看法,本文的主要内容皆来自该场直播。 1 寿险改革转型,市场态度分化   今年可以说是寿险市场变化最为显著的一年,无论是身处行业的从业人员,还是各大保险公司和中介公司,都在探索中前行。当然,每一个主体对于市场的变化,所抱有的态度又是不尽相同的,或是积极乐观看好,亦或是较为悲观渺茫。   那么,到底是哪些人对当下寿险行业持有乐观向上的态度呢?毫无疑问,一部分是那些提前在今年八九月份就已经达成全年KPI指标的从业人员;还有一部分是那些在9月份享受到资本市场一波红利来做险资投资的保险公司,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投资收益率。   不过,在今年寿险行业受到“报行合一”最大利空因素的影响下,市场上仍有不少持有悲观态度的声音出现,这是很正常的想象。   比如,受”报行合一“影响,不少保险公司和中介公司营收下滑非常严重,觉得今年并不好过,甚至他们在整个转型过程当中,原来那些提振公司收入的团队
      110评论
      举报
      寿险业深度观察:转型还没进入“深水区”?平安“探路”有哪些经验?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