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的风,终于吹到了保险圈
短剧市场快速发展,不仅成为了热门的娱乐话题,也逐渐成为很多行业、企业抢占用户注意力的重要战场。保险行业也不例外,越来越多的保险机构开始试水短剧营销,通过这一新兴形式向用户传递品牌价值与服务理念。
最近,我们收集了一些保险类短剧的信息,也和业内专业人士进行了交流,探讨了保险短剧的类型、目标、制作难点等相关话题。
总体来看,保险机构做短剧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然而,与短剧市场整体的火热相比,保险类短剧的表现却参差不齐,加之内容创意、合规风控等多重挑战,保险公司在这一赛道的探索仍面临诸多难题。展望未来,保险机构如何平衡内容吸引力与合规要求,将是短剧营销能否长效发展的关键所在。
保险行业试水短剧,穿越题材成主要切入点
热度高涨的短剧在保险圈有市场吗?当然。随着这一“短平快”的内容模式吸引了众多粉丝,我们关注到越来越多的保险机构开始试水“短剧”这种新营销手段,通过更加戏剧化的表现方式,将保险品牌和理念融入短剧引人共鸣的故事情节中,借助剧情的感染力触达受众。
据我们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平安、泰康人寿、太保、人保、瑞众保险等保险机构都上线了短剧。这些短剧集数在3-30集不等,题材涉及穿越、悬疑以及言情,融入保险品牌理念传递、产品服务推广以及反诈宣传,在抖音、B站、微博以及微信视频号这几个平台上线。
整体来说,行业内,穿越题材已经成为保险公司切入短剧的一个常用模式,例如类似《我在古代卖保险》之类的短剧。从过往经验来看,穿越,尤其是架空式的穿越一直都是比较吸睛的题材,不少保险机构做短剧时,经过调研也决定采用这种形式。
具体来说,以中国平安推出的《李平安求职日记》为例,故事主线是一个现代人穿越古代找工作,每一集从事不同岗位,借用现代知识、保险产品解决痛点问题、植入产品/服务,突出了近年来中国平安大力推行的“三省”服务。
再如,今年9月份,太平洋寿险推出了《重生之快把18岁的我送去养老社区》,以中老年穿越为主要题材,连接年轻和中老年两大短视频受众群体,植入太保家园养老社区的场景。
然而,和整个短剧市场的火热表现不同,保险类短剧数据表现参差不一。舆情专业机构知微数据发布的《2024Q3保险业季度洞察分析报告》显示,保险短剧播放量从几万到几百万不等,最高播放量是中国人保的《谎言密码》取得的540万,而有的短剧的互动数量仅为两位数。
来源:保观根据知微数据整理
短剧市场蓬勃发展、金融机构入局,
保险机构逐渐加入
保险机构之所以要尝试短剧营销,既是受到了外部因素的推动,也是破解内部瓶颈的探索。
从外部来看,最直接的推动力来自短剧市场本身的发展。
近几年,短视频平台的崛起带动内容消费方式产生巨变,以短剧为代表的内容形式逐渐成为深受喜爱、广泛传播的一种存在,靠着霸总、逆袭等桥段收获了从年轻到中年人各类年龄群体。
艾瑞数智发布的《2024年中国微短剧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全年,微短剧规划备案3574部、上线备案584部,较2021年分别增长382.2%和445.8%。从微短剧发行许可数据看,仅2023年下半年取得发行许可的作品共计303部、6853集,多于此前一年时间内有统计的数据之和。
火热的短剧市场带动短剧营销应运而生。上述报告指出,广告营销和付费充值是微短剧最主要的盈利来源。供需两旺态势推动微短剧行业市场规模持续稳步增长,2023年市场规模为358.6亿元,预计未来五年内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元。
电商是短剧营销最先落地的行业。其中,韩束凭借爆款短剧逆风翻盘,已经被誉为短剧营销的一个“传奇”。据悉,2023年,韩束与网红姜十七合作,先后投资五部短剧,如《以成长来装束》《你终将会红》等,植入“红蛮腰”系列产品,营销效果显著。截至2023年12月31日,韩束通过抖音平台的总成交额(GMV)约33.4亿,较2022年同期同比大涨374.4%。
韩束的故事激励了很多行业。而后,本地生活品牌乃至金融类也纷纷入局,开始瞄准新兴的短剧营销风口。2024年8月,平安银行信用卡推出《逆袭重回首富之巅》,抖音单条视频点赞量最高达12w。民生信用卡即将推出《千金策》,集古装智斗、反转等元素,植入现代信用卡概念。
作为金融的一部分,这些短剧营销的走向最终促使保险机构也试水短剧赛道。
从保险行业自身来看,保险机构做短剧的一个原因是既有线上平台流量的下滑。
有保险公司人士透露,近期观察到的一个趋势是已经在运营的线上渠道,如公众号、抖音号等流量出现了一些下滑。推文、视频号等平台的产品服务介绍以及保险科普知识、理赔等内容互动较弱。他们分析发现,这些流失的关注度主要被新平台和内容形式吸引,包括小红书、抖音,其中很大一部分流向了短剧平台,导致整体流量的活跃度下降。
因此,保险机构做短剧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应对线上运营的挑战,促活引流,在流量碎片化、传统内容形式已经“失效”的情况下,以新的内容形式去贴近用户,增加互动,加强品牌。
此外,保险机构做短剧也是在尝试更有针对性地吸引目标人群。
短剧行业的两大主要受众群体是年轻人和中老年群体,他们都容易被一些反转性比较强的剧情吸引。
这两类群体也是保险机构的目标群体。上述保险人士介绍,短剧的中老年群体受众主要分布在三、四线城市,比较下沉,且愿意为此付费,与一些保险机构本身的主流客户群体也比较契合。
另一方面,年轻人是未来的一个需求方向,所以保险机构也想通过这种形式,吸引一波年轻的群体。
此外,保险机构希望通过短剧的形式,传播品牌年轻化的形象,并进行一些保险科普、保险服务理念的传播,通过软性的方式逐渐给客户植入买保险的理念、保险的价值,激发他们的一些保险需求。当然,在短剧中可以植入保险机构的产品与服务,但目前整体仍然以教育市场为主。
以太保的短剧为例,从太保家园的宣传需求出发,以老年人住养老社区为切入,通过返老还童这一穿越形式,植入太保家园的服务内容,精准触达了这两类本来就对短剧比较感兴趣的群体。
来源:太平洋寿险微信视频号
此外,平安产险推出的《霸总的超能力娇妻》采取“双强”的设定,表现霸总娇妻的超能力,契合年轻群体的兴趣点,同时插入了平安好车主APP的产品和服务宣传,传达出预先管理风险的理念。
来源:平安产险微信视频号
短剧产业链逐渐成熟,成本可以接受
现在,微短剧已经基本形成分工明确、环节相对完善的产业链条,全面覆盖从上游内容生产,包括剧本创意、拍摄制作,监管约束等,到中游内容分发,包括平台整合、买量、分销等;再到下游内容消费,包括上线播出、观看以及观看后的充值消费等各方面。
业内人士介绍,基于此,保险行业在制作短剧时也可以借助这些成熟的制作链条,从剧本到拍摄,再到传播,也都有一整套完备的流程。
在拍摄环节,得益于服务供应商产业化趋势带来的更多选择,保险机构可以与专业的短剧剧组合作。一般来说,一部短剧的制作周期基本为2~3天,成本和常规的营销相比不会高太多。
在传播环节,保险机构采取的一些传播渠道包括自有的内部平台,比如官微、官方视频号,此外还有官方抖音号、官方小红书。在不同平台,传播效果不同。以视频号为例,视频号一键转发很方便,在朋友圈直接就能点开,因此传播效率比推文高一些;抖音和小红书更吸引一些年轻客群,搜索和推流的方式也决定了触达。
以平安发布的《李平安求职日记》为例,知微数据的统计显示,该短剧在视频号的总互动量达到2.5W;据保观统计,该短剧在微博平台的表现相对较平淡,播放量约为3000-4000左右,点赞、转发和评论只有个位数。
数据统计截止于12月20日
据业内人士介绍,视频号触达的人群中很多是公司代理人,还有有粘性的老客户,这部分群体是种子用户,再通过他们,进一步分享裂变,实现更多触达。对于业务员而言,保险公司提供的短剧内容实际上也丰富了他们的展业工具。
保险做短剧有哪些问题?
创意、合规是核心难题
当然,保险机构做短剧仍然会遇到一些问题,包括脚本创意、产品和服务植入以及合规风控的要求。
据业内人士透露,保险机构做短剧的一个难点是脚本创意,既要契合短剧本身传播形式的一些特征,又要有创意点。此外,保险短剧和最终目的是把产品服务植入进去,因此需要很巧妙的设计,自然地融入,比如在拍摄过程中不经意露出一些道具,不要让用户觉得很突兀。
还有一个难点是,保险做短剧面临的约束很大,有很多合规风控要求,同时要和品牌调性保持一致,不能置入很多比较低俗或尺度大的吸睛点,即既要保持看点、爽点和反转点,但也不能降低主流价值观的宣传,最终落脚点还是要在保险上,围绕保险主业进行一些创新。
此外,保险短剧在传播环节仍然不成熟,以自有的平台为主,例如视频号、推文,还没有发展到在短剧平台投流或拉赞助广告这些营销手段。
总体而言,保险做短剧的趋势表明,保险机构的营销手段和品牌建设在不断迭代升级。短剧因轻松易懂、情感共鸣强的特点,逐渐成为保险公司传递品牌价值的重要载体,围绕逆袭、穿越、成长构建的短剧,植入保险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为保险提供了构建品牌信任、传达保险理念的天然场景。此外,这一形式迎合了年轻用户和中老年用户的兴趣点,便于保险机构吸引目标群体。
但考虑到保险行业的属性,以短剧为代表的新型营销形式也需严格遵守风控合规要求,从脚本创作到发布、传播,保险公司需要确保内容合法合规、与保险的调性一致,从而走得更久、更远。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