瞪羚侃新股

公众号“瞪羚社”主理人

IP属地:广东
    • 瞪羚侃新股瞪羚侃新股
      ·12-18

      下一个国产小分子的超级大单

      12月13日,艾伯维宣布2亿美金现金对价收购私人控股公司Nimble Therapeutics,此次收购使艾伯维获得Nimble公司的治疗银屑病的临床前研究阶段口服肽IL-23抑制剂,同时获得Nimble的专有肽合成平台和其他针对自免疾病的新型口服肽产品。 据悉艾伯维这次收购大部分权重是奔着“口服”IL-23抑制剂去的,艾伯维Skyrizi(利生奇珠单抗)同为IL-23靶点药物,囊括的适应症包括:斑块状银屑病、银屑病关节炎、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等,2023年该药销售额高达77.63亿美元。如今其他MNC口服的IL-23抑制剂或者TYK2抑制剂可能让艾伯维感受到了较大的威胁,如BMS的氘可来昔替尼、强生的JNJ-2113等。 以斑块状银屑病为例,全球一共获批了22款靶向疗法,但口服疗法只有2款,如今新的口服疗法正在凭借依从性优势和媲美甚至超越注射疗法的疗效优势强势崛起。 自免收入TOP10的MNC正在快马加鞭的布局口服自免药物,国内顶尖的分子有望收获海外的巨额BD,一大波机会正在到来。 01 人人都想要一个自免口服药物 毫不夸张的说,几乎每一家有自免管线的MNC都想拥有一款口服药物,尤其体现在银屑病、克罗恩病等领域。 在2023年自免收入TOP10的MNC中,至少有8家管线体系内有自免口服药物在售或者在研,其中不少管线通过不菲的对价收购而来。 (图源:医药魔方) 其中,银屑病是自免领域研发产品(靶向白介素家族生物制剂、JAK家族小分子等)的代表性目标适应症,往往这类产品首个或者核心适应症都有银屑病。主要原因为患者数众(全球超过1.2亿人受影响,国内有超过750万患者),同时银屑病进展缓慢、病程长,患者需要长期用药,催生出巨大的治疗市场。 从美国市场看,银屑病治疗领域诞生出众多重磅炸弹,主流大单品销售峰值均不低于20亿美元,上限可触及百亿美元大关。 在全球为数不多的MNC中,
      118评论
      举报
      下一个国产小分子的超级大单
    • 瞪羚侃新股瞪羚侃新股
      ·12-17

      龙头3连击,国内眼药格局大洗牌

      国内创新含量最高的眼药企业之一开始展露锋芒。 远大医药(0512.HK)作为国内眼科创新药管线布局最多的公司之一,近日创新眼药资产布局和临床进展频频,预示着公司在眼药领域的创新布局加速进入成果兑现期。 11月4日,远大医药白内障术后抗炎镇痛创新药GPN00833完成国内三期临床研究并达到临床终点,预示着其将成为继公司蠕形螨睑缘炎创新眼药GPN01768 (TP-03)之后第二个完成国内三期并快步进入商业化的创新眼药产品。 12月11日,远大医药与箕星药业达成合作,公司获得治疗干眼症的全球首创创新产品酒石酸伐尼克兰鼻喷雾剂“OC-01”和“OC-02”(Simpinicline)鼻喷雾剂在大中华区(中国大陆及中国港澳台地区)独家开发及商业化的权益,公司在干眼症的布局再下一城。值得注意的是,OC-01是目前全球首款且唯一一款获批治疗轻、中、重度干眼的无防腐剂、多剂量、无菌包装鼻喷雾剂。 其后,远大医药向CDE递交的蠕形螨睑缘炎创新眼药GPN01768新药上市申请(NDA)获得了受理,GPN01768作为公司首个从国内临床阶段布局并推进到上市审评创新眼药产品,这一消息预示着公司创新眼药布局即将进入商业化阶段。 远大医药如此密集的创新眼药里程碑催化及公司在创新资产布局上的重拳出击,不仅为公司眼科创新药板块商业化加速及落地提供了强力支持,同时让本就拥有人工泪液“瑞珠”和血明目片等多个畅销在售眼药品种的远大医药“创新含量”和盈利能力有了指数级的提升。 国内创新眼药龙头,名副其实。 01 干眼商业化布局再下一城 远大医药布局箕星药业干眼症产品组合,无疑增加了公司在干眼症领域产品梯队厚度和市场核心竞争力。 目前,远大医药在干眼症领域拥有人工泪液产品“瑞珠”(聚乙烯醇滴眼液,主打无防腐剂策略),在国内人工泪液品种中销售名列前茅。 此次交易属于对现有主流用药品种“迭代更新”。 目前干眼症临床上
      228评论
      举报
      龙头3连击,国内眼药格局大洗牌
    • 瞪羚侃新股瞪羚侃新股
      ·12-16

      Biotech龙头为激进买单

      12月15日,国内Biotech迈威生物公告:为了满足公司经营发展的资金需求和提升国际化水平,公司拟在境外发行H股并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同日,公司还发布了拟与重庆高新区管委会、大健康基金签订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在重庆高新区直管园范围内,共同投资建设迈威生物骨健康创新药项目(公司出资不低于16亿元,大健康基金出资总额为4亿元)。 消息一出,迈威生物的股价大跌6.65%,收报21.19元每股,最近九个交易日公司股价累计下跌了20.4%,或许是受到行业最近羸弱表现的拖累,也有可能是聪明资金对于消息的提前反应。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投资者对于迈威生物这个募资动作反应这么大? 01 A股IPO募资不久再募新:花钱太快? 迈威生物于2022年1月成功在A股科创板上市,募资净额在33亿人民币左右。2022年、2023年及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迈威生物的净利润分别为-9.58亿、-10.59亿和-6.96亿,合计亏损金额高达27.13亿元。 截至2024年9月30日,迈威生物账上大约有15.64亿的货币现金(流动资产约20.17亿),24.8亿非流动资产中包括约10.1的在建工程和7.77亿的固定资产;负债方面,公司14.43亿的流动负债中大约有9.07亿的短期借款,11.5亿的非流动负债中有大约9.86亿的长期借款。从最新的财务数据看,迈威生物其实并不“宽裕”,短期和长期借款合计逼近19亿元,并且可以分析公司相当一部分过往的投入都进入到了固定资产和项目研发(从2022年到2024年9月30日合计研发费用约20.74亿)当中。 值得注意的是,迈威生物曾在今年8月拟调增2024年度向金融机构申请授信及融资额度,2024年度申请授信及融资额度合计不超过62亿元(截至5月31日公司短期借款及长期借款余额合计为17.76亿元)。 再来看看募集资金使用的情况,最初的募资计划基本上接近一半的资金给了抗体
      343评论
      举报
      Biotech龙头为激进买单
    • 瞪羚侃新股瞪羚侃新股
      ·12-10

      一哥踩了个雷

      12月6日,纳斯达克上市公司BioAge Labs(代码:BIOA)宣布决定终止针对肥胖症的Azelaprag与Tirzepatide(替尔泊肽)联合用药2期STRIDES研究。 原因是在STRIDES研究中,204名入组患者有11名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但无临床显著症状,所有受试者的给药都将停止,并且不会招募其他受试者,入组受试者的临床随访将继续停药。全部异常病例均集中在联合用药组,而单用替尔泊肽组未见类似情况。 受到消息影响,BioAge在盘后也是暴跌了67.15%,市值从7.2亿美元缩水至2.36亿美元。 早在今年9月底,BioAge Labs刚刚实现纳斯达克上市,并且在IPO实现了超预期募资1.98亿美元(原本计划募资1亿美元),基于其核心管线Azelaprag为一款apelin受体激动剂在减重及治疗肌肉萎缩促进肌肉再生的广阔潜力。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一哥”礼来参投了BioAge Labs的D轮1.7亿美元的融资并且与其合作开展了STRIDES研究,另外BioAge Labs与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正进行合作开发并计划在2025年上半年联合启动二期临床。如此一来,BioAge Labs过去凭借Azelaprag潜力受资本和MNC追捧的热潮将消散。 01 Bioage的路线独树一帜 转氨酶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指标,转氨酶升高意味着患者的肝功能出现问题,过去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多款BTK药物开发多发性硬化临床出现转氨酶升高导致临床暂停。对于自免疾病尚且对安全性如此重视,那么对于“减重增肌”的健康人群,自然不愿意因此得不偿失。 有一说一,BioAge Labs的选择“减重增肌”开发路线与大部分竞争对手很大差异化。 Azelaprag作为Apelin受体激动剂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尽管BioAge Labs没有明确披露,但也可以从靶点机制或部分研究窥见一二。 艾帕素(Apelin)是一
      4821
      举报
      一哥踩了个雷
    • 瞪羚侃新股瞪羚侃新股
      ·12-04

      国产BIC横空出世

      12月4日,益方生物发布公告:公司宣布在近日完成D-2570针对银屑病的二期临床试验并取得积极的结果。 D-2570是益方生物自主研发的一款靶向TYK2的新型口服选择性抑制剂,用于治疗银屑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D-2570的二期之所以值得引起市场重视,基于其所处赛道的潜在巨大市场空间,以及其展现的Best in class潜力。 过去JAK家族上市药物除了初代的JAK抑制剂,主要以泛JAK抑制剂、迭代高选择抑制剂为主,这两个策略前者获得治疗领域拓宽的同时不可避免出现较大毒性问题,后者虽降低了初代JAK抑制剂的副作用问题但还是难逃FDA的黑框警告。 TYK2是JAK家族中的“异类”,TYK2在调节IL-23、IL-12和1型IFN等细胞因子时,其它细胞因子不会受到影响(几乎只影响免疫相关信号传导),同时新一代TYK2变构抑制剂可靶向TYK2的“假激酶”调控域JH2能够高选择性地抑制TYK2,从而不影响其他JAK激酶活性有效避免毒副作用,这在治疗自免疾病中尤为重要。值得注意的是,已经获批TYK2抑制剂BMS的氘可来昔替尼是全球唯一一个不带黑框的JAK家族抑制剂,2023年上市首年卖出1.7亿美元,BMS预测其销售峰值有望达到40亿美元。 由此,TYK2靶点药物也成了MNC巨头购物清单中的重点目标之一,大额BD交易频出,益方生物D-2570二期数据一出,BD预期日愈强烈。 01 TYK2大额交易频出 在众多“带着黑框”的JAK抑制剂前辈的商业化光芒下(2023年芦可替尼、乌帕替尼销售额分别为43美元、39.7亿美元),相信潜在安全性更佳的TYK2抑制剂市场潜力无用赘叙。 近年来,全球TYK2抑制剂的BD交易频发,高光制药就临床前阶段TYK2/JAK1抑制剂与Biohaven达成授权合作的总金额近10亿美元,武田选择以“天价”60亿美元(其中40亿美元首付款)收购Nimbus当时处于
      453评论
      举报
      国产BIC横空出世
    • 瞪羚侃新股瞪羚侃新股
      ·12-02

      全球一哥,掀起医药新主升浪

      GLP-1减重药物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 如今,过去巨头们以卷减重幅度来做出Me better以强化竞争优势,但这一方向能带来的边际效应正在递减,11月Viking Therapeutics公布的VK-2735减重幅度数据展现出“同类最佳”的潜质,股价却创下了今年三月份以来的最大单日下跌。 当“更大幅度的减重”策略式微,GLP-1巨头们如何打出差异化?“更健康的减重”成为了巨头们当下更核心的迭代策略选择,减脂增肌无疑是这个策略中的“种子选手”。肌肉流失是目前GLP-1药物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临床研究表明:接受GLP-1药物治疗的患者,其肌肉流失速度远快于通过饮食或运动减肥的人群,这导致潜在的骨折风险、心血管风险增加等各种健康问题。 随着巨头们调转枪头和减脂增肌路线被临床初步验证,推动了近两年来减脂增肌靶点管线的水涨船高,包括Scholar Rock在公布其MSTN抗体Apitegromab脊髓性肌萎缩症三期数据后股价暴涨361.99%、礼来以19.25亿美元收购核心管线为Bimagrumab(ActRIIA/ActRIIB抗体)的Versanis公司等。不过,这个赛道的“主升浪”远远未到来。2025年上半年之前,全球减脂增肌管线将井喷数个催化,礼来的Bimagrumab(以下简称:Bima)联用司美格鲁肽的二期临床完成,再生元的Trevogrumab(MSTN)和Garetosmab(Activin A抗体)两款药物读出二期数据,而Scholar Rock公司Apitegromab联用GLP-1治疗肥胖患者二期临床也将公布数据,一旦出现超预期数据,板块分子资产价值将出现极大攀升。 国内Biotech来凯医药,有望率先分享减脂增肌这一庞大全球市场的蛋糕。 11月20日,来凯医药与礼来签订一项临床合作协议,在来凯医药保留LAE102的全球权利背景下,LAE102在美国的一期研究将
      944评论
      举报
      全球一哥,掀起医药新主升浪
    • 瞪羚侃新股瞪羚侃新股
      ·11-20

      双抗后,下一个国产BD风口

      继ADC之后,PD-(L)1/VEGF双抗、CD3/“X”双抗、B细胞耗竭策略双抗等领域BD交易火热。 双抗为什么会一下子火热起来?PD-(L)1/VEGF双抗是基于康方生物AK112在国内和K药头对头取得的成功和其背后可蚕食K药迭代大适应症市场,而CD3/“X”双抗则是基于其广阔的适应症拓展潜力,除了血液瘤之外,还有自免、实体瘤等巨大的待扩展市场。 拥有巨大的待扩展市场的新型药物,可不只有双抗,还有一个“尘封”多年的领域,细胞治疗。近日,科济药业凭借着其通用CAR-T疗法的初步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TT)数据,使得公司在短短三天内最高录得近100%的涨幅,让投资者看到了通用CAR-T未来的巨大潜力,“聪明的”投资者需要前瞻性的注意到这一领域的机会。 01 通用型CAR-T的挑战和未来空间 目前,全球已上市的CAR-T产品均为自体CAR-T疗法,不仅生产成本昂贵、制备时间较长(长达1个月左右),并且长期局限于血液瘤适应症,可及性仍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通用型CAR-T疗法被业界视为解决自体CAR-T疗法的优解之一,最核心是其能够做到“现货供应”,单次生产可治疗100多名患者,从成本端、时效性等各个层面破除自体CAR-T疗法的局限性。 据第三方数据统计,通用型CAR-T凭借规模化生产的优势,预计可将耗材总成本从6万美元降至2000美元,将QC费用从3万美元降至1000美元,从而将生产成本从定制自体CAR-T疗法的近10万美元降低至4460美元。 不过,通用型的CAR-T目前也面临着不同的研发挑战,可以主要总结为三个层面: 1)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异体T细胞TCR识别健康细胞的HLA(人类白细胞抗原)而诱发针对患者健康细胞的攻击,引发患者全身多系统损害的疾病,造成安全性风险; 2)宿主抗移植物反应(HvGR):同样,患者自身T细胞的TCR如果识别到异体CAR-T细胞的H
      525评论
      举报
      双抗后,下一个国产BD风口
    • 瞪羚侃新股瞪羚侃新股
      ·11-20

      药王放了个大

      MNC为了对冲重磅产品的销售峰值可以有多拼? 别人拼不拼不知道,但当今药王的拥有者默沙东是拼了。K药的核心专利将于2028年到期,为了延缓K药的专利悬崖,默沙东先是All in了“IO+ADC”组合布局,花费大价钱引进第一三共、科伦博泰ADC管线,近期又为了抵御PD-(L)1/VEGF双抗的迭代,耗费不菲的资金拿下礼新医药PD-1/VEGF双抗权益。 如今,默沙东又为K药开辟了“新战场”。11月19日,默沙东宣布皮下注射剂MK-3475A治疗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关键性三期MK-3475A-D77的结果,与静脉注射剂K药相比,MK-3475A治疗组达到药代动力学终点上的非劣性,并在未来公布更全面的数据与监管机构共享,预计该试验将支持所有实体瘤的适应症。 “卷剂型”并不是只有K药一家的策略,在K药之前,罗氏的T药(阿替利珠单抗)皮下注射剂型便获得FDA批准。除此之外,BMS、恒瑞医药、百济神州、君实生物等PD-(L)1玩家均有对此布局。而这也不是PD-(L)1独有的现象,近日第一三共与韩国生物技术公司Alteogen合作,开发Enhertu的皮下注射版本。 那么,皮下注射剂型到底有何魅力之处? 01 皮下注射的知识点 皮下注射的优点显而易见,主要围绕患者依从性和延长产品专利期两个方面: 1)对比传统静脉注射剂型,皮下注射制剂作为一种即用型制剂,在注射时间、患者依从性等层面存在显著优势。比如静脉输注剂型一般需要的30-90分钟,而PD-(L)1皮下注射制剂2-7分钟内即可完成给药,极大缩短了过往静脉注射的给药时间; 2)开发皮下注射剂型能够有效延长药物专利,以罗氏CD20利妥昔单抗为例,该药物在2018产品专利到期,2017年其开发了利妥昔单抗和透明质酸酶的组合物(利妥昔Hycela),新剂型只需要5-7分钟完成皮下注射,而利妥昔Hycela专利保护期至少延长至203
      690评论
      举报
      药王放了个大
    • 瞪羚侃新股瞪羚侃新股
      ·11-20

      国产分子在海外成为王炸

      近日,BionTech在完成普米斯双抗的BD交易后选择了更进一步:彻底收购了普米斯这家中国的多抗biotech。宣布收购的次日,BioNTech紧锣密鼓的举办了2024年研发日,汇报的大部分篇幅在描摹之后围绕普米斯研发的双抗PM8002为核心的癌症治疗战略,明确了收购PM8002是公司未来战略蓝图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研发日的汇报以及收购公告发出的时间差来看,本次收购显然是做了充足的准备;那么,这家靠新冠成就biopharma的公司之后有着怎样的计划,普米斯的双抗PM8002又会承担BionTech棋局中怎样的战略角色? 目前可以看到的是,BioNTech向癌症治疗转型的决心,已经非常坚定。 01 PM8002——BioNTech的“backbone” BioNTech在新冠数年后捏着海量现金。但新冠时代已经过去,mRNA新冠方面的疫苗已经看到了头,那么如何将手上资金配置出最优质的研发资源,从而转化成下一个时代的商业化“重磅炸弹”,这就是BioNTech这两年内的最佳看点了。 从2023年起我们可以看到,BioNTech在频繁扫货国内管线。宜联和映恩两家优质biotech的总共四条ADC管线,以及普米斯的PM8002,都被BioNTech收入囊中。 从时间线上看,BioNTech在2023年先是进行了数条ADC管线的BD交易,随后才在2023年底,完成对普米斯双抗的BD。代入今天的视角去看,BioNTech是把PM8002这款双抗当做未来肿瘤联用疗法的主干的,而ADC则是化疗的延伸。这也和这个时代的癌症重磅炸弹适应症广度所能匹配:药物K药目前在FDA获批的适应症已经达到40项,以PD-(L)1单抗为代表的免疫疗法是现在癌症疗法的基石。 PD-1单抗能够拓展的适应症广度,比ADC更广。从上个时代的经验去看现在的战略,将普米斯的PM8002作为backbone(主干),将其与自
      535评论
      举报
      国产分子在海外成为王炸
    • 瞪羚侃新股瞪羚侃新股
      ·11-13

      一哥的业绩,投资人不买账

      11月21日晚,百济神州发布了2024年三季报:公司在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02亿美元,其中产品收入9.93亿美元(同比增长66.88%、环比增长7.87%),无论是泽布替尼还是替雷利珠单抗都实现高速的同比增长和稳健的环比增长。同时,公司第三季度净利润为2.15亿美元,主要由于与BMS-Celgene达成和解及终止协议带来的非现金收入3.63亿美元;经调整经营利润为6563万美元(去年同期为-1634万美元),GAAP经营利润为-1.2亿美元。 按理说,百济神州拳头产品取得强势的增长且公司非GAAP净利润连续第二个季度实现盈利的背景下,公司股价并未像今年二季度业绩公布前后实现市值的显著提升,相反资金却选择了短期内对其进行抛售。 那么,投资者们对“创新药一哥”三季报,有何不满意之处呢?值得分析。 01 自己立的Flag没有实现? 这是一个预期的问题。 2024年第二季度,百济神州实现GAAP经营利润-1.07亿美元,而非GAAP口径(经调整)下取得经营利润4846.4万美元,首次在数据层面实现扭亏为盈,这显然是个重大的里程碑事件。 这里不得不简单解释下什么是非GAAP指标,即对公司非经常性、不涉及现金流出等项目进行调整,这与A股中的扣非净利润类似,但却有所不同,但一般是公司为了让投资者更真实的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 而在泽布替尼、替雷利珠单抗产品放量趋势确定的背景下,百济神州跨过了非GAAP口径的盈亏平衡节点,自然而然投资者的下一步期待显然是公司在非GAAP口径下取得大幅的盈利增长,并期待实现GAAP经营利润端的亏损收窄。 另外Bernstein等外资机构指出,百济神州管理层曾在2024Q2出炉后预测公司销售、管理费用比例在接下来的两个季度将继续逐渐下降,这也让机构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对于百济神州而言,费用比例的稳定异常重要,截至2024年中报,公司若是按照2023年的亏损
      920评论
      举报
      一哥的业绩,投资人不买账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