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治坚证据主义
伍治坚证据主义
金融、投资、商业、经济和时事
IP属地:未知
23关注
1541粉丝
0主题
0勋章

2020年的一些思考和感悟

2020年,可谓百年一遇,却让我们给碰上了。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关于2020年的特殊的回忆和感想。在我们送走鼠年,迎来牛年之际,我想和广大读者们分享一些自己写过的思考和感悟,作为对2020年的告别。这些思考并不限于投资和金融市场,也从侧面反映了本人的价值观。欢迎大家读后留言交流。 同时,我也要在这里恭祝大家:牛气冲天,心想事成! 1、怎样算是成功? 在我看来,真正的成功,是让自己身边最亲近的十个人尊重。 这要比让网络上几十万/几百万人顶礼膜拜难多了。我们不妨想想,如何在网上塑造一个好人人设?其实交给公关,花点钱就行了:找个靠谱的摄影师,咔咔咔拍几百张照片,挑几张最好的PS一下,然后找两个影子写手,帮你整个自传,加入一些似是而非,半真半假的“轶事”,不能保证千万粉丝,圈个几万、几十万问题不大。 但说到底这些都是虚的,都只是生意而已。而真正了解你为人的,其实还是你身边的配偶、父母、孩子、上司、股东、下手、合伙人。只有他们才知道你是不是一个好丈夫,好爸爸,好儿子,好老板,好下属,好同事,只有他们才对你知根知底。让自己的老婆和孩子发自内心的为你点赞,其实是不容易的,很多媒体上成功的知名人士都做不到。 注意我这里说的是“尊重”。尊重,不是喜欢,也不是溺爱,更不是盲目崇拜,而是一种在了解对方的基础上,发自内心的认同。 照这个标准来看,很多被媒体广泛报道的成功人士,其实并不成功。而我们身边的一些”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却可以做到很成功。  2、爸妈很抠门怎么办? 我母亲是非常节俭的。衣服穿到破得不能穿了再换,买任何东西都要货比三家,和卖家反复压价。 记得我十几二十岁时,曾经为此感到苦恼甚至羞愧。当时的我愚蠢的觉得,省吃俭用就是抠门,会被别人看不起,让人小瞧。我抱怨母亲为啥不能大方点,为啥管得这么紧。 直到我现在40多了,才开始理解母亲的大智慧。说白了,钱就是靠抠门积攒起来的。讨
2020年的一些思考和感悟

科技股票的高估值意味着什么?

2021年1月,全世界市值最大的10家上市公司里,有6家科技公司:美国的苹果、谷歌、微软、脸书,以及中国的腾讯和阿里巴巴。如果我们细看这6家公司,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这些公司的估值都不低。 举例来说,下面是这些公司的企业价值/销售额倍数:苹果9倍,微软11倍,谷歌7倍,脸书9.6倍,腾讯11.5倍,阿里巴巴6.9倍。企业价值对销售额倍数,是一个很常见的股票估值指标。该倍数越高,说明公司股票的估值越高。注意,这里计算的是对公司销售额,而非盈利的倍数。 事实上,目前股市里上市公司的高估值,并不仅限于上面提到的这些头部科技股票。举例来说,在罗素1000指数成分股中,企业价值/销售额倍数达到10倍或以上的公司数量,已经超过了150个,是199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明晟世界(MSCI World)指数中,企业价值/销售额倍数达到10倍或以上的公司数量,超过了200个,甚至比1999年时的数量还要多。这些公司遍布全球,分布于信息科技、通讯服务、金融、医疗、消费和工业等各个行业。这些数据表明,目前股市中上市公司的高估值,并不局限于个别股票,也并不仅限于美国的科技行业,而是一个全球共有的普遍现象。 如果一个公司的企业价值在销售额的10倍以上,说明什么呢?让我在这里援引一段美国太阳微系统公司创始人Scott McNeely说的话: 基于10倍营收的估值,如果要在10年内让股民回本,我必须连续10年以股息形式向股民支付公司所有的营业收入,假设我的董事会允许的话。同时我们还需要假设,公司的商品销售成本为零,费用为零。这对于像我们这样拥有39,000名员工的计算机公司来说很困难。然后我们还需要假设我不交税,这显然是违法的。对了还有研发,我们假设未来十年公司的研发支出也为零,还能维持现在的收入。在考虑了这些假设以后,我想请问大家,你们之中有谁还愿意以64美元购买我公司的股票么?你们知道这
科技股票的高估值意味着什么?

购买国债,到底有没有可能亏钱?

本文首发于FT中文网。 从2019年年初以来,美国国债的投资回报,好的让很多人出乎意料。 举例来说,截至2019年9月10日,美国7-10年期国债(以IEF计)在本年度的回报,为9.41%。同期,20年以上国债(TLT)的回报,为18.86%。这个回报,甚至比同期全球股票(ACWI)的回报(16.26%)来的更好,和美国股票(IVV)的回报(20.52%)也相差不远。 如果投资者可以从国债和股票获得类似的回报,那么他一般肯定会选择购买国债。这是因为,国债是由政府的信用背书的。在一般情况下,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政府,在其债券上违约的可能性非常小。 美国政府发行的国债,以美元计价。在最坏情况下,假设美国政府有一天真的不够钱还债了,她可以授意美联储印发美元来偿还债务。在我们目前所处的纸币时代,印钞票的成本几乎为零,只需要在电脑上按下几个键,多加几个0就可以完成。因此,理论上来说,美国政府发行的美元国债,没有违约风险。 没有违约风险的意思,是如果你购买了面值为100美元的美国国债,并且一直持有到期。那么等到债券到期时,你至少可以收回100美元。也就是说,对于国债的购买者来说,他的投资回报是有保底下限的。只要你买入国债的价格在100元以下,那么至少在名义上,你不会损失本金。因此,相对于股票来说,投资国债的风险要小得多。这也是为什么,如果国债能够给投资者和股票相当的回报,那就没必要买股票,大家都买国债就可以了。 相同的逻辑,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历史上股票的回报比国债更好。在金融文献里,股票超出国债的那部分回报,被称为“股票风险溢价”。就是说,投资者购买股票,承担了比购买国债更大的风险,因此他们需要被补偿更多的回报。风险和回报相匹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问题来了:购买国债,到底有没有可能亏钱?国债投资者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什么呢? 答案是:国债的名义回报,取决于未来的利率走向。而国债的实际
购买国债,到底有没有可能亏钱?

投资海外ETF如何计算预扣税?

今天这篇文章,笔者主要来为大家讲解一下投资海外ETF时遇到的预扣税问题。 先从预扣税(Withholding Tax)的定义出发。预扣税,也称为扣缴税,是由付款方从付款中扣除的一种所得税。扣缴的税款然后由付款方代表收款方直接上交给政府。这是政府采取的一种方法,以确保所得税在收入源头收取,而不是仅依靠纳税人在税收年度结束时自愿支付。 在跨国投资领域,预扣税适用于支付给外国投资者的股息、利息和版税。举个例子来说,一个中国投资者购买了美国的公司股票,当美国公司向中国投资者分红时,就需要先扣除红利的预扣税上交给美国政府,然后中国投资者获得税后分红。预扣税的税率是多少,取决于付款方所在国,收款方所在国,以及付款的类型(是股息、利息还是版税)。 下面,我以付款方为美国公司为例,为大家详细分析一下。 上表是一个简化了的预扣税税率范例,实际中的预扣税税率比较复杂,根据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计算方法。但为了便于读者理解预扣税的基本概念,我在这里用这个简化的例子。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国家的投资者如果购买美股和美债,他们被征收的预扣税是不同的。比如中国投资者购买美股的话,当美国公司分红时,会被收取10%的预扣税。而由于新加坡和美国之间没有关于预扣税的双边税收协定,因此适用于新加坡投资者的预扣税税率为30%。如果是爱尔兰的投资者,他的预扣税税率又有所不同,股息为15%,而利息则为零。为什么要举一个爱尔兰的例子呢?在后面我会解释。 如果你觉得这就完了,那就大错特错了。这是因为,美国的奥巴马政府在2015年通过了PATH Act。该法案规定,一些符合标准的利息收入(Qualified Interest Income, 简称QII),可以免除预扣税。外国投资者购买的绝大部分固定收益类ETF,其分发的股息,都符合QII标准,因此可以免除预扣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投资者会先被收取预扣税,然后其券商需要
投资海外ETF如何计算预扣税?

股市大跌前有哪些征兆?

对于广大股民来说,最害怕的事,可能莫过于股市忽然大跌。在短短的几个月、几周甚至几天内看到自己的股市财富极速缩水30%或者更多,大部分人都很难接受,这也是很多人不敢涉足股市的主要原因之一。 事实上,当股市发生大跌时,对于股民新手的伤害,往往远大于股市老司机。这是因为,很多时候在股市发生大跌前,往往会先大涨。股市上涨的越厉害,就会吸引到更多人的眼球,并被越来越多的各路媒体大肆报道。这种情况往往会吸引到众多新股民加入炒股或者炒基金的行列,以图赚到一笔快钱。由于他们是在股市上涨之后,才逐渐被吸引入市炒股,可能只赚到了前半段牛市的最后几个月,但却承担了后半段绝大部分的下跌损失。买在高点,割在低点,不亏才怪。 举例来说,2000年3月到2002年9月,美股发生大跌,标普500指数下跌38%。而在那之前的1995年1月到2000年2月,美股大涨,标普500指数年化收益率高达25.8%。2007年11月到2009年2月期间,美股标普500指数暴跌51%,而在那之前的2002年10月到2007年10月期间,标普500指数年化收益高达15.5%。类似的情况在最近3年再次发生:在2019年1月到2021年12月期间,标普500指数年化收益高达26.1%,但是到了2022年,标普500指数在短短的9个月内下跌了23.9%。 时间段 标普500指数涨跌幅 时间段 标普500指数涨跌幅 1995.1 ~ 2000.2 上涨年化25.8% 2000.3 ~ 2002.9 下跌38% 2002.10 ~ 2007.10 上涨年化15.5% 2007.11 ~ 2009.2 下跌51% 2019.1 ~ 2021.12 上涨年化26.1% 2022.1 ~ 2022.9 下跌23.9% 数据来源:彭博社 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我们建立一套预警机制,提示我们避免踏入股市大跌之坑呢?有哪些关键指标,可以提
股市大跌前有哪些征兆?

为什么有人会买负利率债券?

假设你花100元,购买一个面值100元,年息为2%的5年期债券。那么每一年,你会拿到2块钱利息。5年后,你会拿回那100块钱。 我们现在假设,该债券的年息为负2%。也就是说,你买了这个债券,每一年还要倒贴对方2块钱。5年累计下来,总共倒贴10块钱。然后在5年后,拿回你自己的那100块。 问题来了:你会买这样一个债券么? 读者们可能会回答:谁会这么傻,倒贴去买债券?买这样一个债券,我还不如把钱放在家里,虽然没有利息,但至少不会亏。 但事实上,确实有不少机构,即使是负利率,也需要购买这样的债券。其中有一个很大的买家,那就是各个国家的养老基金。 上图显示的,是2018年几个主要的工业国家养老基金的资产配置。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国家的养老基金,都有不少债券。其中有些国家,比例还挺高(荷兰51%,德国49%,美国也有28%)。如果我们计算这些养老金中的债券的真实收益率(名义收益率-通胀率),就会发现,有好几个国家,都已经陷入负的真实收益区(比如荷兰、英国、德国、瑞士和日本)。 负的真实收益的意思,是这些国家养老基金持有的债券部分,在未来10年扣除通胀后,几乎铁定亏钱(假设未来的通胀和当下的通胀率一样),每年都会损失差不多1~2%。 既然明知道亏钱,为什么还要持有(或者买入)这些债券?为什么不把这些债券卖了?哪怕就是持有现金,也好过亏钱呀。 这个现象的背后,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1)如果投资者预期债券的价格会上涨,那么他们就会购买或者持有一个负利率债券。也就是说,假如未来债券的收益率负的更厉害,那么现在持有一个负利率债券就是有利可图的。 造成债券价格上涨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央行可能会降息,或者推出量化宽松政策,或者经济可能陷入衰退,并伴发通缩。这些原因,都可能造成债券收益率进一步下降。因此即使在现在购入或者持有一个负利率债券,未来也还是有可能盈利的。 2)管的钱越多,选择反而有限。
为什么有人会买负利率债券?

强势美元意味着什么?

在过去2年里,美元对其他主要经济体货币的币值有了明显上升。举例来说,从2021年年初算起,到2022年10月末,美元兑欧元累计升值19%左右,美元对日元累计升值40%左右。在短短20个月的时间里实现如此升值幅度,是非常罕见的。为什么美元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急速升值?背后可能有多种原因。比如一向以来,美元被视作“避险货币”,那就是当资产市场发生动荡,甚至产生恐慌时,投资者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把手中的货币换成美元,购买美国国债。这个因素,可以解释在今年年初俄乌冲突开始时,为什么美元对几乎所有的其他货币都有明显升值。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相对于其他央行,美联储的升息意愿更坚定,升息步伐更快。比如目前美元的基准利率为3%~3.5%,而欧元和日元的基准利率分别为2%和负0.1%。在外汇市场里,有很多投资者乐衷于参与“利差交易”,即借入利率低的货币,去购买利率高的货币,以赚取其中的利差。相对于其他货币,美元的利率更高,因此也鼓励了更多的利差交易,推高了美元的币值。那么在连续上涨2年以后,目前美元的币值算高还是低?美元是被高估,还是低估了呢?有不少迹象表明,美元更可能处于被高估的状态。举例来说,《经济学人》杂志有一个很有名的“麦当劳指数”。该指数主要收集并比较世界各地的麦当劳汉堡价格,并以此来推测某国货币是被高估还是低估。“麦当劳指数”底下有一个重要的逻辑,那就是假设同一个麦当劳汉堡,在世界各地的售价应该是一样的。比如假设麦当劳在美国卖5美元,在中国卖30人民币,那么美元兑人民币的“公允”汇率就应该是1比6。将这个“公允”汇率和现实中的事实汇率做对比,就能推测出一国货币相对于美元是高估还是低估。基于《经济学人》在7月份计算的“麦当劳指数”显示,世界上大部分主要经济体的货币,和美元相比都被低估了,比如欧元低估7.5%,英镑低估13.8%,人民币低估30%,日元低估45%,港币低估48%。然后我们再
强势美元意味着什么?

如何理性看待金融市场中的预测?

在我多年的职业生涯中,遇到过形形**的各种投资者。有喜欢挑股票的,挑基金的,或者挑私募的。有喜欢到处和人说自己看好的投资项目的,也有倾向于闷声发大财,为自己的投资选项严格保密的。然而不管是哪种类型的投资者,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大部分人都热衷于预测未来,也喜欢听别人对于未来的分析和见解。举例来说,最近几个月,大部分人最关心的问题无非是以下几个:第一、通胀还会涨多少?什么时候会开始下跌?第二、美联储和其他央行的升息步伐什么时候会停止?第三、主要经济体能否成功软着陆,还是会陷入衰退?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解释和分析,但我们同时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那就是:预测是很难的。从历史纪录和概率上来说,大部分人,包括行业内的专家大V,其预测都是错误的。因此对于这样的预测,我们需要理性对待。举例来说,2009年美联储基准利率为0.14%。当时《华尔街日报》采访了一批经济学家,让他们预测下一年(也就是2010年)的基准利率。这些经济学家的共识是:美联储会升息,在一年后基准利率会上涨到1.04%左右。事实:一年后的2010年,基准利率几乎纹丝不动,还是维持在0.17%左右。2014年,在相同的问卷调查中,经济学家们预测联储基准利率会在一年后上涨到0.96%。事实上,一年后的基准利率为0.34%。2018年,经济学家们预测2019年的基准利率会上涨到2.89%。事实上一年后的基准利率为1.55%。2019年,经济学家们预测下一年的基准利率为1.48%。但实际结果为0.09%。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笔者主要是想要说明,在金融市场里做任何预测都是很难的。我们需要理解,并且敬畏市场的有效性。如果大家都很容易猜到接下来会发生的情况,那么往往在这个时候市场早已经充分消化了这样的预期,并且反映到股票和债券的价格里了。比如上文中提到的第二个问题,升息的节奏,主要和美国央行美联储相关。但美联储的货币政
如何理性看待金融市场中的预测?

该不该买通过SPAC借壳上市的新股?

在过去几年里,通过SPAC合并借壳上市的公司越来越多。仅在2020年,美国股市就有237个SPAC IPO,共募得资金约800亿美元,占到当年美国IPO市场总募集规模的45%。毫不夸张的说,通过SPAC上市不再是一个小众的募资途径,而是渐渐成为了主流。很自然的,基于这种相对来说比较新的上市方式,也产生了很多问题:究竟什么是SPAC?和传统IPO相比,SPAC有哪些优劣势?作为投资者,我们该不该买SPAC新股?今天这篇文章,就来和大家分析一下这些问题。 让我们先从SPAC的定义说起。SPAC是英语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的缩写,意为“特殊目的收购公司”。这里所谓的特殊目的,其实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和一家非上市公司合并,帮助目标公司借壳上市。严格来讲,这里的Acquisition应该改为Merge,因为借壳上市一般是通过合并,而非收购实现。 一般来说,一个典型的SPAC是这么运作的。首先需要有一个SPAC赞助人,牵头设立一个SPAC上市公司。典型的赞助人可以是一个私募股权基金经理,或者福布斯500强企业的前高管,但并不仅限于这些人群。SPAC的生命周期为2年,由赞助人管理,并向原始股东募资。一般来说,原始股东绝大部分都是机构投资者。这里的赞助人和原始股东,有点类似于私募股权基金里的GP和LP。SPAC成立之后,会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一般来说其股价会在股东的出资额,即每股10美元左右交易。赞助人在收到原始股东缴纳的投资金后,会买入国债,以获得一些利息。 赞助人的目标,是在2年之内,找到一家目标公司,将SPAC和目标公司合并,从而达到让目标公司借壳上市的目的。赞助人提供这些服务,并不是无偿的,其报酬是免费获得相当于SPAC上市募资额的25%并入股SPAC。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SPAC在上市时募得100万股X10美元共1000万美元。那么其
该不该买通过SPAC借壳上市的新股?

为什么美国经济没有陷入衰退?

把时钟往回拨6个月左右,也就是到2022年年底,有不少经济学家和券商首席纷纷预测美国经济即将在2023年进入衰退。在当时看来,有多种因素造成美国经济在衰退的边缘徘徊: 第一、股市大跌。2022年,标普500指数在整年中下跌18.1%,创下了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跌幅。要知道,从2008到2022年的15年间,标普500指数只有一年(2018)是下跌的(负4.4%),其他所有的年份都是上涨的。股市往往被称为预测经济的晴雨表,而股市大幅度下跌,则恰恰体现了市场上大部分投资者对于美国经济未来的悲观和担忧。 第二、美国消费者信心低迷。以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为例,该指数通过对500位消费者进行调查来衡量消费者的信心水平。如果该指数在60以下,表明总体上来说消费者信心不足。从2022年5月到12月,该指数连续八个月位于60以下,显示美国的消费者对未来严重信心不足,缺乏消费欲望,这往往是经济陷入衰退的一个前兆。 第三、美国政府短期债券和中长期债券的到期收益率发生倒挂,即三个月债券的收益率高于十年期债券的收益率。从1965年算起,美国历史上每次经济陷入衰退,之前都发生过国债收益率倒挂。平均来讲,经济衰退一般会发生在收益率曲线倒挂2年以后。 再加上一些其他原因,比如通胀压力难除,美联储不得不持续升息等等,因此经济学家们做出将要衰退的判断似乎也并不让人奇怪。然而截止2023年7月,美国经济并没有明显的衰退迹象。根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BEA)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的GDP年同比增长率为2%。第二季度GDP增长数据尚未公布,而亚特兰大联储的预测为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2.1%,目前看起来不太可能陷入衰退。 半年前看似必定发生的衰退,为什么没有实现,反而经济增长还挺健康?大致说来,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公司的雇佣需求异常强劲,劳动力市场出人意料的紧俏。2023年4月,美
为什么美国经济没有陷入衰退?

价值投资就是购买便宜的股票么?

在投资圈,有一条众人皆知的“潜规则”,那就是你最好自称是价值投资者。如果你告诉别人自己信奉价值投资,那你至少表现正常,因为几乎每个人都自称价值投资者。但如果你告诉别人自己不相信价值投资,那很可能会遭到别人的质疑:你以为你是谁啊?比巴菲特还牛?哗众取宠吧? 问题在于,在过去10多年间,价值投资的”魔法“好像不灵了。从2007年开始,法码三因子模型中的价值因子(HML)就不管用了。也就是说,购买市净率更低的公司无法为投资者带来更好的回报。相反,购买市净率更高的公司反而回报更高。从2011到2020年的10年间,罗素1000价值ETF的年回报为10.15%,而同期罗素1000成长ETF的年回报为16.85%。成长股回报明显碾压价值股。 这些统计数据,是否表明价值投资已经过时,不再管用了?要把这个问题讲清楚,我们需要回到问题的本源,即究竟什么是价值投资说起。 尽管价值投资在全世界都有很多信徒,但是大家对究竟什么是价值投资却存在很大分歧。问十个价值投资者,很可能会得到十个不同的价值投资定义。有些人会说,价值投资就是购买市盈率和市净率低的,现金流稳定的公司股票。另一些人会说,不对,价值股票除了估值低以外,还需要有高质量的管理团队和护城河。还有人会说,价值投资就是购买市值明显低于内在价值的公司股票,然后等到市值超过内在价值后抛出,接下来再去寻找下一个价值股票。 我们先来说说第一种情况,即为什么很多人会把价值投资定义为购买估值低的股票。 1977年,美国学者Sanjoy Basu(Basu, 1977)在其研究论文中指出,购买市盈率比较低的股票,和市盈率比较高的股票相比,能够持续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从那时候开始,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购买低估值的股票能够给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1992年,法码和弗兰基教授(Fama and French, 1992)创造性的提出了三因子投资模型,在其中包括了以
价值投资就是购买便宜的股票么?

投资该不该讲道德?

本文首发于FT中文网 假设一家公司生产的产品,或者提供的服务对人类社会有害,但是她的财务基本面很健康,盈利前景非常看好,那么作为一个投资者,你该不该买这家公司的股票? 有些朋友可能会说,你这个问题问的不够严谨。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定义一下“有害”这两个字。这是因为,在我们生活的现实生活里,很多事情并不是黑白分明,是非清晰的。对某些人有害,可能对另外一些人却意义非凡。 比如美国的波音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除了飞机制造以外,这两家公司也是美国最大的军火企业。他们制造的武器,包括杀伤力惊人的军用飞机、集束炸弹和核武器。 对于被美国军队轰炸的其他国家民众,以及国际反战人士来说,这样的公司,自然不会带来一丝好感。但是对于美国国内的鹰派和支持的民众来说,他们则可能成为受人尊敬的“保卫者”,甚至是美国英雄。因此,军火企业是否该受到道德谴责,尚存争议。 也有另外一些其他公司,社会舆论对他们的道德判断,更趋一致。比如全球最大的上市烟草公司奥驰亚集团。奥驰亚的前身是美国的菲利普·莫里斯公司。因为美国国内强大的反烟力量,2007年该公司改名为奥驰亚,希望借此摆脱和烟草的关系。类似的例子还有石油和矿业公司。由于他们在资源开采过程中对于环境造成的破坏,因此成为受到公众舆论批评最多的行业之一。 问题来了:在我们做投资时,该不该有道德束缚?如果我们觉得某家公司对于社会造成危害,该不该因为这个理由,把她排除在投资范围之外,甚至做空? 在个人投资者层面,这可能并不是一个大问题。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任何法律规定个人散户不能购买某些特定行业的公司股票。到最后,投资者有个人选择的自由。即使你真的购买了军工、烟草或者石油公司股票,也没有人会特地批评你说缺乏道德。 但是在机构投资者层面,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这也是为什么最近几年,ESG投资概念引起了广泛关注。ESG是英语Environment, Social Respons
投资该不该讲道德?

如何构建责任(ESG)投资组合?

ESG,是英语Environmental, Social和Governance这三个单词首字母合起来的简称,意为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 ESG投资,也被称为责任投资,指的是在投资中加入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方面的标准,剔除那些对环境和社会影响不良的公司,以及公司治理比较差的公司。典型的例子包括:烟草公司、煤矿公司、军火公司等。 最近几年,责任投资越来越引起投资界的广泛关注。在本人的历史文章,《投资该不该讲道德?》中,我曾经提到过挪威政府养老基金的例子。作为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主权基金,挪威政府养老基金有一个“非投资公司列表”,并承诺不会购买这些公司的股票。 挪威政府养老基金并不是唯一推动责任投资的大型机构投资者。日本政府养老基金GPIF,从2017年开始投资ESG股票指数基金。到目前为止,GPIF在ESG指数类资产的投资额达到3万5千亿日元左右(约合326亿美元左右)。 责任投资受到追捧,也催生了ESG类ETF市场的兴盛。截至2019年9月,欧洲市场上的ESG类ETF资产规模,达到了1240亿美元左右。美国市场的规模次之,大约为160亿美元左右。几乎每个月,都有机构推出新的ESG类ETF产品,供广大投资者选择。 一个有趣的问题,是责任投资对于环保到底有没有作用。大致来说,有支持和反对两大阵营。 支持派认为,全球气候变暖,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严重问题,值得引起全世界所有人的注意。我们如果再不加快行动,那地球和人类很快就可能要完蛋了。通过投资标准的界定,限制国际资本投入那些对环境有害的行业和公司,可以促使他们加快科技升级,提高环保标准。金融资本行业对于环保的责任,义不容辞。 反对派认为,对于社会和环境的责任,不应该强加在企业和投资人身上。企业的本质,是为股东追求盈利最大化。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曾经说过: 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提高利润。 投资活动遵从类似的逻辑。投资的目的,
如何构建责任(ESG)投资组合?

美股IPO市场有泡沫么?

12月10日,美国外卖平台DoorDash上市。上市首日,其公司股价较发行价大涨86%。目前该公司市值为500亿美元左右,超过了有两百多年历史的著名企业杜邦,是拥有肯德基、必胜客等品牌的百胜集团市值的1.5倍。 12月11日,民宿巨头Airbnb上市。上市首日,相对于其发行价,Airbnb的股价上涨了113%。目前Airbnb的市值在800亿美元左右,比国际著名的五星级酒店万豪、希尔顿和凯悦集团加起来的市值还要高。 就在不久前的9月中,美国软件公司Snowflake上市。上市首日股价大涨112%。目前Snowflake的市值约930亿美元左右,和通用电气集团差不多。 这些公司股票的共同特点,就是都属于“新经济”,在上市首日即受到热烈的追捧,其市值涨幅让人咋舌,在公司成立短短几年或者十几年之后,就轻松超越了同类行业中的百年老店。而且他们并非特例。截止2020年12月10日,今年IPO的美股公司,上市首日的平均价格涨幅达到了38.7%,在过去40年中仅次于1999(71.2%)和2000年(56.3%),排在第三位。 这些情况,让人依稀想起1999年时科技行业的盛况。很多读者最关心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在新冠大流行的2020年,股市和IPO市场会如此火爆?照目前的情况来看,最终也会像2000年那样以泡沫破裂和市场大跌来收场么?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疫情严重,却丝毫没有降低股市的热度。这背后有很多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资金的成本大大降低。从年初开始,为了应对突如其来的新冠大流行,世界主要国家的央行和政府纷纷把基准利率降为零,并且推出各种财政刺激政策。这些措施大大降低了债券的投资收益。举例来说,目前美国10年期的国债收益率在1%以下。如果扣除平均通胀率2%,那么10年期国债的真实收益率就是负的。欧洲工业国和日本的情况也差不多。 现在我们假设投资者的投资维度为未来的10年。他
美股IPO市场有泡沫么?

从苹果股票赚钱有多难?

迄今为止,在美国股市历史上,哪只股票为股东带来的财富最多?答案是苹果股票。研究(Bessembinder, 2020)显示,从1981年1月到2019年12月,苹果公司的股票共为其股东创造了价值16,400亿美元的财富,位居所有美国公司之首。这很可能也是全世界范围为股东创造最多财富的公司股票。 那么,是不是只要买到了苹果股票,股民就一定能赚的盆满钵满呢?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就要复杂的多。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选中苹果股票的概率有多高? 从1926年至2019年间,美国的证券交易所上市和退市的公司,加起来一共有约26,000个左右。这些股票创造的总财富,为47万亿美元左右,远远高于同期任何其他资产增值带来的财富。这也是广大股民热衷于炒股的主要原因。然而,这些新增财富的一半,来自于83只表现最好的股票,占到总样本量的0.32%。其中市值增长幅度最大的五只股票(占样本量的0.02%),即苹果、微软、亚马逊、通用电气和谷歌,创造的财富占到了总财富的11.9%。事实上,在总共2万多只股票中,月平均投资回报为正的股票数量还不到一半。 以上这些统计数据告诉我们:虽然从整体上来看,股市可以给予投资者非常好的投资回报,比银行定存、债券、黄金等其他资产类别好多了,但是股市的回报呈现出非常明显的两极分化。绝大部分的股市回报,都集中在头部回报最好的那一小部分股票里。而股市中的大部分股票,并不能为投资者带来任何回报。简而言之,苹果股票是股市里万中选一的小概率事件。而如果没有选中苹果股票,那么股民的回报很可能不如市场平均回报。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第二个问题:买了苹果股票,坚持持有该股票有多难? 为什么说坚持持有苹果股票很重要呢?这是因为,在苹果公司为股东创造的16,400亿美元财富中,有90%左右(即14,700亿美元)是在最近的十年(即2010~2019年)中创造的。从苹果公司在1980年12月上市
从苹果股票赚钱有多难?

投资第一问问什么?

假设有一个朋友或者银行的理财顾问,向你推荐一款理财产品或基金,你会问他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十之八九的读者会问:回报多少? 问回报多少这个问题背后的逻辑,是广大个人投资者都下意识的把赚钱作为投资的最重要目标。如果不赚钱,做什么投资?还不如把钱放在银行里。因此他们只会考虑投资回报高的项目,回报低的产品则让人感觉索然无味。 问题在于,回报多少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这是因为,唯一能保证投资者回报收入的产品,就是银行定存(假设存在最安全的四大行里,没有银行倒闭的风险)和国库券(假设不存在政府违约的风险)。定存和国库券的回报是确定的。除此之外,没有人能向投资者保证任何其他产品的回报,他最多只能说:该产品以前的历史回报是多少,回测的回报是多少,或者预计的回报区间大概在什么范围。如果对方拍胸脯告诉你该产品的回报一定能达到X%,那他八成是个骗子。 所以当我们投资者问对方,回报多少时,其实说穿了是一种“自己骗自己”的心理治疗。我们希望对方告诉自己:这款产品的回报非常高,至少年化20%以上,却完全忽视了残酷的现实,那就是投资者购买任何带有风险的投资产品,最终拿到手的回报都是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充满变数的。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不问回报,我们应该先问什么问题呢?答案是:收费多少? 和回报的高度不确定相比,收费是高度确定的。而对于任何个人投资者来说,他最终拿到手的回报,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付出的费用有多高。在今天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里,金融机构收取费用的花招,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因此我们个人投资者更应该花时间研究收费,搞懂收费。 举例来说,在最近几年,有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发行期间基金(Interval Funds)。期间基金的特点,是它介于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之间。这种基金不像开放式基金那样每天计算净值,向基民提供任何一天都可以赎回的选项。它允许投资者每隔一段时间赎回一部分
投资第一问问什么?

如何避免大市场错觉陷阱?

大市场错觉(Big market delusion),由美国的两位教授Cornell和Damodaran在2019年(Cornell and Damodaran, 2019)首先提出,意思是投资者一般都钟爱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公司,并为此高估公司的价值。被高估的公司估值,迟早会回落到和其基本面相符的正常估值,因此在高估值价位购买了公司股票的投资者也会蒙受损失。下面我们就来好好分析一下这种现象。首先,大家都喜欢市场前景更大的公司,本无可厚非,因为市场越大,公司越可能得益于规模经济效应,获得更高的营收和利润。同样两家公司,一家在中国,一家在新加坡,在中国的公司往往能获得更高的估值,因为中国的市场容量,人口,购买力和经济体量要远远大于新加坡。顺着这个逻辑,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估值最高的公司往往也是最大型的跨国公司:因为他们占据的市场不光限于本国,而是横跨全世界。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投资者顺着这个逻辑去购买公司股票,经常会亏钱。背后主要的原因,是即使在一个看起来有广阔机会的大市场,一家公司想要获得成功,也是相当困难的。任何一家成功的企业,都需要至少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主营行业中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这个目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行业越大,其内部的复杂程度也越高,有诸如法律法规、地方政策、同业竞争等各种壁垒。拿不到一定的市场份额,处于再大的市场也是白搭。第二、有盈利能力。很多时候,盈利和增长是一对矛盾,如果公司想在短时间内高速增长,可能就不得不牺牲暂时的盈利。但资本市场不可能有无限的耐心。一家好的公司,不能无限期推迟盈利。到最后,投资者需要看到公司有真正赚取真金白银的能力。第三、有护城河。一家公司的竞争力能持续十年,还是三十年,其关键的区别之一,在于她能否有效建立起护城河,以抵挡同业竞争。任何一个行业,只要有足够的利润空间,就很可能会吸引成百上千、甚至更多的竞争者。如果无法建立起
如何避免大市场错觉陷阱?

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投资计划

       每当市场下跌,我们环顾四周时,看到的往往都是坏消息: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军事冲突不断升级,整个欧洲为即将来临的冬天发愁,中国和美国的关系日趋紧张,这个世界不太平。通货膨胀迟迟不见封顶回落的迹象。为了应对通胀,美联储和其他央行纷纷连续加息,甚至不惜以经济可能滑入衰退为代价。如果通胀还是得不到控制,经济却陷入衰退,那么我们可能重回上世纪70年代的滞涨局面。举目四望,好像看到的都是利空消息。当然这些利空消息也都反映到了资产价格上。比如标普500指数(以IVV计)下跌20.7%(从年初到9月22日,下同),美国长期政府债券(TLT计)下跌26%,全球房地产信托(以REET计)下跌24%。然而,越是在这个时候,我们投资者越不能轻易放弃或改变自己既定的投资计划。背后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首先,目前我们在表面上看得到的风险,都已经被消化在资产价格里。比如广大投资者们最担心的风险之一就是联储不断升息,然而事实上,目前联邦基金期货价格反映的预期就是联储会一直持续加息到明年四月份,将基准利率提高到4.5%左右。也就是说,接下来如果联储确实继续加息,只要不超过4.5%,都已经充分消化在目前的价格里了。只有联储的升息步伐超过市场预期,比如在4月之前就超过4.5%,那才算得上是新增的利空因素。所以,如果我们投资者做出抛售资产的决定,只应该基于一个理由,那就是他看到了目前还没有被新闻报道,也就是还未被市场消化的负面因素。其次,每一个不同的资产,都有其背后的投资价值,能够帮助投资者应对不同的风险。比如股票能够帮助投资者对冲不算太高的通胀风险,债券能够帮助投资者对冲通缩、经济衰退和股票估值过高的风险,房地产则能有效应对更高的通胀。对于投资者来说,现金也是一种资产,其优点是放在银行里本金不会损失,能够给投资者流动性以应付不时之需。
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投资计划

为什么股债会齐跌?

从2022年年初开始,海外资本市场发生了一个比较罕见的现象,那就是股债齐跌。比如截至2022年7月21日,美国标普500指数(以IVV计)下跌16%。美国20年以上长期国债(以TLT计)价格下跌19%。 股票和债券同时以如此幅度下跌,这种现象是比较少见的。理论上来说,股票和债券作为两种截然不同的大类资产,可以互相取长补短,此消彼长,为投资者提供多元分散的组合价值。但是如果两种资产同步涨跌,那就失去了互相对冲的作用,也无法为投资者提供减少投资组合回撤的价值。因此广大读者比较关心的问题自然是: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接下来还会继续如此么? 我们先来讨论一下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股债齐跌的现象?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一个事实,那就是股票和债券之间的关系,从来不是一对一的此消彼长(统计意义上的相关系数为负1)。统计(Stancikas et al, 2022)显示,从1763到2004年的200多年时间里,英国的国债和股票价格之间的相关系数一直为正,介于0到0.8之间。2004年之后,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由正变负,但最多也只是负到-0.2左右。美国有史记载的金融历史相对于英国来说要短一些。从1900到2022年的120多年时间里,美国国债和股票价格的相关系数介于负0.4到正0.4之间,大部分时间为正。 然而,两个资产价格变化之间的相关系数,不需要达到负1,也能起到多元分散的作用。事实上,只要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不是正1,那么把两个资产放在一个投资组合里,都能产生相当程度的多元分散价值。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债券能对一个股票组合提供对冲价值,减少该投资组合的回撤呢?主要的原因在于,债券是避险资产,正好和股票的趋险属性相反。假设由于某种原因,股票市场开始下跌,投资者用脚投票,卖出手中的股票。那么他们同时会做什么?就是拿手中的现金去购买债券。 大量的金融实证研究,支持以上推断。
为什么股债会齐跌?

Top 10: 2019年发行的十大新奇ETF

2019年上半年,美国市场共发行了113个新的ETF。这些ETF,募集的资金少则几百万,多则几亿美元,分别覆盖不同的国家、投资策略、风格和主题。在这里,为大家介绍10个比较新奇好玩的新发ETF: 1)TWAR:Innovation α Trade War ETF$Innovation Alpha Trade War ETF(TWAR)$ TWAR发行于2019年6月,是一个典型的主题基金。它的出发点,是这两年被媒体广泛报道的贸易战。有一些投资者可能会想,如果贸易战愈演愈烈,我应该如何进行投资?应该选怎么样的股票来减少损失,或者提高收益? 管理TWAR的基金经理,给出的方案,是购买那些可能从贸易战中受益的公司股票。比如有些公司,在贸易战升级时,可能会受到更多本国政府的惠顾,因此股价不会跌太多,甚至反而更坚挺。或者另外一些科技水平比较领先的公司,有很强的专利护城河,因此对于贸易战有更强的抵抗性。 在全球范围,TWAR选取了120只股票。这些股票包括:微软、任天堂、高通、ADM、索尼等。严格来讲,这些公司的股价,在贸易战升级时,大概率也会下跌。但是,TWAR基金经理的希望,是相对来说,这些公司的股价下跌比其他公司少一些,因此投资者的损失也可以少一些。 TWAR的主要缺点,是规模小,才270万美元(截至2019.7.19,下同);费率高。其每年的费率为0.81%。作为一只选股ETF,这个费用比很多公募基金都要高。到底TWAR选取的这些股票,在贸易战升级时能否抗跌,给投资者带来更好的回报或者更少的损失,让我们拭目以待。 2)CLOU:Global X Cloud Computing ETF$Global X Cloud Computing ETF Global X Cloud Computing ETF(CLOU)$ CLOU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在全球范围投资云计算行业比较领先的企
Top 10: 2019年发行的十大新奇ETF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