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不溜先生
大不溜先生
暂无个人介绍
IP属地:未知
5关注
77粉丝
0主题
0勋章
avatar大不溜先生
2020-04-24

我最近看了看房

我老婆有个爱好,喜欢逛样板房。她觉得逛样板房的时候,有一种虚幻的幸福感。 而且,逛样板房还有一个好处:可以对我们的家庭资产进行一次压力测试。在面对不同总价的房产时,观察我所表现出的焦虑、错愕、迟疑等态度,可以成为一种衡量我家买的基金又亏了多少钱的直观指标。 所以在这次疫情解禁后,在没有太多娱乐选择的情况下,我们又出去看了一圈样板房。 我们先看了一个黄浦江畔的豪宅。销售在这片鸟不拉屎的老破小旧区里一指,兴奋地说:“这里是下一个金融中心,正在建造浦西最高的地标性建筑,现在房子已经抢光,只剩下最后三套,价格只要13万一平……” “等一下!现在陆家嘴金融中心那边也只要这个价啊!而且你还没开发好,还不知道要多少年,也要卖13万?!” “这位先生说得没错,说明了金融中心确实物有所值,而且我们的规划还更好、更新、更宏大,现在虽然还没开发好,但买房就是买未来……” 一瞬间,我仿佛看到了迭创新高的科技股,估值高有什么关系?毕竟买股就是买未来!我强忍住悲伤,和销售一起进了样板间。销售还在给我太太安利四面八方敞亮的落地大窗。我终于忍不住:“到处都是落地窗,柜子也没地方放,你们的房子有储物空间吗?” “我们的房子面积足够大,光厨房就分中式和西式两种,你厨房的东西足够收纳……” 我真想怒吼一声:两百多平米的房子,放衣服的地方都没有,整NM两个厨房,你是TMD中华小当家吗?! 扭过头,我们又去了一家老国企在市中心的楼盘。毕竟是老国企,价格亲民多了,单价10万一平米。不过是毛坯房,总体的建筑风格也土土的。我太太一下子没有了兴趣,我反倒是开始拉着销售问这问那。 “房间好像有点小哦,厨房也不大。” “嗯,我们地段挺好的。” “卫生间也很小,没办法安排洗衣服的地方啊!” “可以把水管接到客厅阳台,要节约空间嘛,毕竟地段好。” “你们厨房这么小,旁边也没有工作阳台,如果装修搞地暖、净水什么的,设备往哪里放呢?”
我最近看了看房
avatar大不溜先生
2019-12-15

2019年终反思

转眼一年又要过去了。业绩不好,只能继续反思总结。 这几年感觉钱越来越不好赚,股票不是暴雷就是减持,再加上一会儿维稳,一会儿去杠杆,逆转了正常的波动。稍不注意就白干一年。 我坐在桌前苦苦思索了几遍,感觉还是过去的经验束缚了我,没有与时俱进。所以应该总结梳理一下历史上的赚钱模式是怎样演化的。 大A股的场子刚开的时候,定位是要金融支持实业,为国有企业解决财务困难问题。所以除了一些标杆性的企业外,给各省都发了门票,包装了一批天南海北的落后国企来上市。 企业质量不咋地,其实也无所谓,因为那时候投资者也啥都不懂啊。我入行的2001年,有券商报告连盈利预测都没有,扯啥价值投资呢?股票嘛,就是个代码,有更傻的傻子愿意高价接盘就行。 所以头十年里,赚钱的模式主要是策略博弈。投资者们不用研究公司,研究了也没用。落后国企并不会因为骗了笔钱进来就变好,大股东的股票也是非流通的,没有任何配合市场做好业务的动力,该咋糟蹋钱,还咋糟蹋钱。 记得我入行时有家企业IPO,上市前监管打电话去核对几个数据,结果董秘接了,又正好喝大了,随口胡诌了几个数。监管一看,数字全都对不上,一怒之下,否了。这怎么行?每个省每年都是有门票的,不能浪费了这种割韭菜支援国企的额度啊!临时换企业上也来不及了,干脆,把公司名称更改一下再上吧。就这样,最后也登录了我大A。 所以啊,那时候哪里来的价值投资。研究情绪和对手盘才是正经路子。看图、看盘口、研究市场心理、打听机构信息,就是那个时代最有效的赚钱路子。实在啥也不会,那就买简称是三个字的公司,一听名字就能炒,简单高效。炒股嘛,无非拼个胆大,一群人击鼓传着一泡屎,虽然都逃不过被大资金收割的命,但敢第一口吃的至少都发过财。 2000年的时候,网络股泡泡破灭,全球股市下跌。据说是米国的科技公司业绩达不到预期。幼稚啊!还业绩预期?这些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业绩这种东西我们大A股从来都不需要的好吗
2019年终反思
avatar大不溜先生
2019-04-19

茅台的故事

茅台快要涨到1000块一股了。这真是一个伟大的时代。$贵州茅台(600519)$ 在A股历史上,茅台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无数牛人都因为投资了它而功成名就。至于到底是牛人牛,还是茅台牛,那可就不知道了。 我觉得,我也应该算是最有资格点评茅台的人之一。“最有资格”是因为,我在这个基本上买了就错不了的股票上亏过好多钱;而“之一”是因为,有人为它裸奔过,我们还是要尊重那些为了理想而脱掉内裤的人。 我刚做基金经理的时候,是挺不喜欢茅台的。作为一个不喝酒的人,我很自然就会问一个问题:身边喝白酒的人越来越少,这个行业还能有前途吗? 这个问题暴露出了我当时眼界的狭窄。我后来才意识到,样本不代表全部,我的身边不等于这个广袤而伟大的国家。我天天接触的,只是一小撮书读多了的金融**丝。而在更广大的地域范围里,哪里有什么喝白酒越来越少的问题?明明是喝白水越来越少好吗! 在经历了被打脸、踏空以后,痛定思痛地潜心研究。我终于接受了消费升级、流动性向奢侈品聚集、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工人叔叔要喝白酒)、强国强军(解放军叔叔要喝白酒)、甚至是人口老龄化(老爷爷更爱喝白酒)等诸多有利于白酒的论点。 但是,我还是没有买茅台。因为那时候,白酒的龙头是另一个以销售见长的、估值巨高的牛X公司。传言说,这公司就是狂搞销售,自己的酒是去四川买了基酒来勾兑的。这成了我这种踏空狗心目中最后的稻草,天天盼着它能出点丑闻把白酒板块的股价给带崩下来。 我还记得,那时候有个买了好多这股票的基金经理问我:“你为什么这么不看好它?”我掏心掏肺地给她讲了一遍当年秦池酒的兴勃亡忽。正讲得意犹未尽时,就见她如释重负地出了口气,说:“哦,你都是研究的啊!” 你妹的!老子当然是研究的!我能跟你们这种只知道勾兑公司、打听消息的人一样吗?! 后来,我的预见也勉强算是实现了吧。虽然买酒勾兑的事情最终没有变成实锤,但一个“塑化剂”丑闻还是击中了白酒板
茅台的故事
avatar大不溜先生
2019-06-18

人工智障

大A股市场里,最受欢迎的股票有两类。一种是业绩稳定利润高,所谓躺着也能赚钱的品种,比如白酒;另一种是故事丰富,技术逼格高,永远都即将迎来业绩爆发的品种,比如计算机。 这就像我经常说的,这个世界只青睐两种人,一种是富二代,一种是渣男,而老实人永远只能套牢接盘。 我一直挺好奇,同样是在这个市场里混的,人和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涅?计算机行业为啥就这么能整词儿,像啥边缘计算、泛在电力物联网、数字孪生、网络切片,一听就超有逼格、超上档次,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写科幻小说剧本。 唯一遗憾的是,这么多年下来了,故事讲了一堆,业绩嘛没一个能搞上去的。 按理说,上当受骗这么多年了,市场应该认清现实了吧?不能!业绩虽然低,可是咱估值高啊!计算机研究员推起股票来,都是这样说的:“现在这个票估值已经是历史最低水平了,才50多倍……” 话还没说完,就有一大堆人喊着“真香”,奋不顾身地扑上去。悲哀啊,这个世界果然是属于渣男的。 当然,作为一个善于自我反省的人,我对于一个行业的偏见也并非颠扑不破。改变我对计算机行业看法的,是最近几年流行开的人工智障,哦不对,是人工智能技术。 最早让我认识到人工智能强大威力的是新浪微博。 由于需要及时跟踪热点新闻,还有各类专业人士对热点问题的看法,我一直保持着刷微博的习惯。然而有一次,我偶然搜索了一下如何减少头皮屑的问题,微博就开始执着地给我推送植发的广告。我就觉得很好奇,光头也会生头屑吗?热爱钻研的我又上百度搜了这个问题,结果百度回答说光头当然也会生头屑!然后又推送了一个既可以治头屑,又可以植发的医院广告给我。真的很贴心。 后来,我为了体验上市公司的产品,在网上买了些袜子、内裤。然后新浪的人工智能又开始给我疯狂推送内衣广告了。说实话,我本来是不介意这些推送广告的,但是你特么给我推送些蕾丝边的情趣内衣干什么?!我本来是在看热点新闻的,你给我推这个,让同事看到我在看这种东
人工智障
avatar大不溜先生
2022-04-25

底部的到来

虽然这是本人在这轮下跌中第一次说,但我知道,应该没有什么人相信这是底部了。 海外要连续加息!国内疫情蔓延!产业链要转移了!中产要移民了!悲观的声音一个接一个。 这就对了。 没有人信才是底部的特征。 ​ 牛市的终局是“养、套、杀”。今天这一杀已经把空间杀光,剩下的,就是底部形态最终的构造。 底部已经出现,但没有构建完。底部的终局是“磨、骗、拉”。 磨底不需要多少空间,但要有时间,慢慢地杀人诛心。磨到一潭死水,磨不出筹码了,再慢慢拉升,突然急跌,把筹码都骗出来。最后才是一骑绝尘的狂拉。 ​ 既然刚到底部,能不能等磨的更低点再进?大底会是什么形态?最低点到底在哪里?这种问题都没有意义。 我管他什么形态?反正底部到了,干进去,过几年来收钱就完了。 ​
底部的到来
avatar大不溜先生
2019-10-09

LED的记忆

2019年9月9日,三安光电涨停。后来听人说,那一天华为的研发团队去了三安,准备要一起合作生产射频芯片。 看着这家国内LED芯片产出规模第一的公司,我不禁想起了那些过往多年的记忆。 2003年末,应该是A股市场第一次炒起LED这个概念。当时的A股市场投资人,大多还怀有对2000年时科技股兴勃亡忽的记忆,因此对这种新兴的科技产业是即垂涎,又畏惧。于是在老板的搞清楚这个产业的要求下,我和另一位同事,如今已是某基金公司投资总监的王少成,一起开始了对LED产业的研究。 说起来,LED也不是什么新东西,红、黄光的LED国内早就大量生产。但这些低端的产品大多用作家电上的指示灯,跟庞大的照明市场没有一毛钱关系。90年代,日本人搞出了蓝光LED技术。三原色凑齐了,就可以合出白光,用于照明了。(当时我还真见过三色合成白光的产品,但这种方案想想都挺不靠谱,三种光,一个坏了怎么办?晚上一打开冒蓝绿光,吓死人好吧!于是,最终还是蓝光加荧光粉的方案成为了主流,并一直发展了下来。) 所以,LED不算新东西,但照明用的白光LED在当时可真是新东西。发达国家普遍在2000年左右才开始制定产业发展和推广规划,传到中国来也就才刚开始。加上当时互联网上的资讯还不像现在这么泛滥,要找点普及知识的资料都困难。 好在少成是学化工毕业的,硬是从学校里找到了几个了解这个方向的博士生,我俩把各处搜罗来的资料一整合,就约上他们一起聊上了。几个博士生解决了我俩的一些普及型知识的问题,但却使我对这个行业产生了更多的困惑: 从每度电产生的流明量来看,LED是比白炽灯好,但是没比节能灯好多少,凭啥以后能成主流? LED发光有很强的方向性,用于室内照明的话,怎么解决光照均匀的问题? 所有的生产设备都是进口的,全球就这么一两家设备企业,只要能买到设备,买回来装好就行了,为什么还说生产有难度? …… 学院派的知识不够,就到生产的一线去
LED的记忆
avatar大不溜先生
2020-09-17

对不起,我猜不到顶在什么地方

昨天我说,又到了离开股市的时候了。好多朋友都来关心我,想看看我是不是被股市的热度烧糊涂了。还有朋友很困惑地问:你不是上次还说到4000点吗?这才哪儿啊! 我想了一想,这上证指数可真是害人啊。当初定目标的时候要是说个创业板的点位就好了。(新年信仰) 大约是2015年3月的时候。上证指数3000多点。当时有个姓X的老头,对市场颇有些担忧。于是,他召集了部分头部券商和基金的高管和首席经济学家们搞了一个讨论,问:股市是不是有风险了?结果这群金融业的大佬们异口同声:这才哪儿啊!标普500指数已经上了2000点了,比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1500多点高出了30%。而我们在2008年可是6000点啊!现在3000点说啥风险啊! 这帮坏怂没有告诉他,当时的全市场指数已经超过了2008年,趴在下面的也就这个上证指数了。所以后来领导放心地喊出了4000点是牛市起点的口号,那一年,改变了很多韭菜的命运。 领导都看不清,你们一群小韭菜能懂啥呢?你以为上证指数才不过3000多点,这两天才刚刚拉升。你不知道的是,去年基金行业平均收益率就已经40%多了,今年到现在平均收益又接近40%了,一年半时间,平均水平的基金也有八、九十的收益了,要是买个医药基金都好几倍收益了,你现在才来? 所以啊,上证指数害死人,上坑领导、下坑韭菜。牛逼的股票都炒得创了历史估值新记录了,你还不知道。实在没东西炒了,来怜悯一下大烂臭,结果把上证拉起来了,你看到了。 现在牛夫人和小甜甜的估值差异有多大,你们看看这个图就明白了。这是创业板和沪深300整体PB的比率图。到昨天为止,创业板的估值超越大盘股估值的程度已经到了2015年5月初的水平。这在历史上已经是非常极端的程度了。 要改变这个比率,要么就是大盘股涨上去,要么就是小盘股跌下来。所以有人就觉得,该轮到大烂臭了。可是这真的会有这好事吗? 2015年,对于小盘股来说,最大的推动是加
对不起,我猜不到顶在什么地方
avatar大不溜先生
2019-08-30

我不要我觉得,我要你们觉得

在投资这门手艺里面,估值判断是最让人着迷的一个环节。 我永远也想不明白,为啥只要是军工、芯片、计算机,估值就可以提升到50倍PE以上。这么多年了,这些领域里真的有公司实现了像茅台那样的超高复合增长吗?茅台动态才20倍出头呢,你们这些故事讲崩了无数遍的烂公司凭啥? 我一直觉得,所谓的技术、空间、甚或是概念,所有的一切,最终都应该落实到对未来业绩的预期上。而估值,则应当与未来的业绩特征相匹配。所以每当有研究员跑来跟我说:“这个公司逻辑很顺,行业发展趋势很好,估值才50倍……,啊?什么?业绩?这么好的公司您还要看业绩?我想想,今年大概百分之十吧,明年应该有二十……” 我真想拿出一坨翔来糊他一脸。 你妹的,你看好的公司有那么多概念,发展前景那么好,就这么点增长?那要是到了行业发展稳定期,是不是要负增长了?还你妹的50倍!你怎么不去打劫啊? 有些不依不饶的同志还是会跟我说:“这次不一样,国家是下定决心要扶持……” 可快拉倒吧!科技这个领域,靠扶持就能发展起来吗?当年的“巨大中华”,到今天,唯一成为了中国的骄傲的,恰恰是缺少扶持的华为。 早在我还在覆盖军工股的时候,我就想明白了,哪里有扶持,哪里就滋生寄生虫。所有的行业,大到飞机、汽车,小到基础零件,都他娘的是这样。企业越扶持,产品就越差,大家都忙着骗补贴,日子过得那么爽,谁吃饱了撑着要去搞科研? 后来,研究员也不给我推荐了,而买了概念股的基金经理都赚了大钱。 好多年之后。我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我总是在选择我认为估值合理的公司,但决定市场价格的,是市场认为合理的估值。 就好像,选美比赛里,能不能夺冠并不取决于你认为她好不好看,而取决于她有没有和评委深度交流。 市场的资金方才是股价的评委,人家都在私底下勾兑好了,你觉得不好看有个毛用! 也有人觉得,只要是真的漂亮,总有被挖掘的一天。咱们不管那些乱七八糟的私下勾兑,就认准优质公司
我不要我觉得,我要你们觉得
avatar大不溜先生
2019-05-16

谁是最可爱的人

2019年5月14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在金融市场爆发了。 在前一天的晚上,地命海心的二级狗们就纷纷在朋友圈转发新闻联播里振聋发聩的宣战书,群情激愤中,美帝国主义的股市惶惶不可终日,暴跌了2个点!第二天九点半,A股的战斗也打响了。 这是一场完全不对等的战斗。对手是10年获利3倍,弹药充足、装备精良的常胜部队。而我们则是10年指数原地踏步、亏损累累、弹尽粮绝的韭菜军团。但是,祖国的号召不允许我们退缩,韭菜大军开盘就踊跃买入、全面开花,硬是顶住了美帝国主义的走狗——香港伪军的上百亿抛盘。 战斗到收盘,我们只下跌了不到1个点,成功完成了坚守阵地的任务。虽然我们也是下跌的,但熟悉A股市场的老韭菜们都知道,我们本来就是天天跌的,所以这个跌幅也根本算不上失败,反倒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说起香港的伪军,我们以前曾以为他们是成熟市场的成熟投资人,会更加崇尚价值,并促进我们市场的稳定。但是,这一次的战斗暴露出来:帝国主义的狼子野心是不会改变的。真正的稳定,只能是靠自己,靠韭菜军团!他们才是中国股市的中流砥柱,只有打造出一只装备精良、补给充分的韭菜大军,A股市场才会真正强大起来! 认清了港资的真面目后,我不由得想:为什么我们总是觉得别人是成熟的、合理的,我们自己就是落后的?说我们A股的估值高,那么成熟市场里为什么估值水平也不一样?同样是成熟市场,日本、香港、美国、欧洲的估值水平并不相同,那我们为什么就一定应该跟他们一样?我们的估值高也许是客观条件决定的,为啥就不能有点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呢? 衡量一个市场的优劣,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市场的活跃度。一个市场,只有在交投活跃的时候,才有可能准确地为证券定价,才有可能提供健康的融资功能,服务实业。而在活跃度这个方面,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的股市能算是优秀,那就是美股和A股。美帝国主义现在就巴不得我们去学港股,最好学成一个没有交易量的市场,看上去稳定了,其实是
谁是最可爱的人
avatar大不溜先生
2020-05-02

真实故事一:春梅

放假了。想放松一下,写点与金融市场无关的东西,却不知道从哪里开始。ETON说:“我觉得你晚上给我讲的睡觉故事就不错啊!”嗯,那就从这里开始吧。 在我小的时候,还没有商品房的概念。那时候大家都住在单位分配的房子里。我父母的单位是个国企下面的小分支公司,人很少,就住在一个小小的居民区里。居民区里还在读书的孩子只有九个,六个男孩,三个女孩。春梅是其中一个女孩。 春梅在那时,是一个丝毫没有存在感的女孩。她学习成绩不好,经常逃学,人长得也不漂亮,又矮又黑,见了人也总是默默地走开,一句话也不肯和人说。我们这帮孩子甚至觉得,她好像根本没有生活在我们的居民区里。而我能够与她有几次见面的机会,则纯粹是因为她的父亲。 春梅的父亲姓刘,是单位里负责烧锅炉的。八十年代的绵阳,天然气还没有全面到户,热水器这种东西还是稀奇的玩意儿。我们洗澡都是在单位里的澡堂。冬天的时候,父亲带着我去澡堂洗澡,洗着洗着水就变冷了。澡堂里的人就互相问:“是不是莫得热水了?”在得到旁边人的肯定回答后,就扯着嗓子大喊:“烧点开水!”等了半晌,却没有反应,又喊几声,这才听到外面一个声音应道:“烧起了!” 除了这句话,我似乎就没有听到过春梅父亲说过其他的话。我想,春梅不擅言辞,或许是从她父亲这里遗传来的吧。她的父亲也长得矮矮的,但精壮结实,脸上从来见不到一丝笑意,让人看了有点害怕。 可这样一个粗糙的汉子,却又有着灵巧的一面。也不知道他从哪里学来了给小孩理发的手艺,于是每过个把月,我爸爸就会跟我说:“下午去找刘叔给你理发,我跟他说好了。”然后我就不情不愿地磨蹭过去。刘叔已经在家门口摆好了凳子,等着我来。他理发的动作极慢,还要反复修整,最后还要用那种一半是刀刃,一半是梳子的奇怪剪刀在我头上狠狠地扫荡一番。每次都拉得我头皮生疼。可是看着他那张像是在生气一样的脸,我只能强忍着,大气也不敢出。一直忍到他终于把我的头弄成一个倒扣的西瓜皮一样
真实故事一:春梅
avatar大不溜先生
2019-10-02

世界终将属于乐观主义者

刚开年的时候,吹了个牛皮(新年信仰)。现在三个季度过去了,感觉新年的预言有点悬啊! 趁着国庆放假,好好整理了一下思路,愿望嘛,今年实现不了就明年呗!只要脸皮足够厚,总能等到实现的一天。到那时,一样可以说:正如我早就预言过的…… 前些天,我司最牛的科技股专家,小代跟我推荐了一个股票。说起来,我其实对科技股一直是比较排斥的。因为我一直有一种偏见:国内的科技股,绝大部分其实是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或者一点技术含量也没有的)新兴制造型企业,其发展爆发力主要来自行业需求的快速变化,因此不应该享受真正的技术创新型企业的估值。 不过,我今天并不想讨论科技股的估值。真正触动我、并让我思考的是,他所说的公司正在通过减持、再融资、引入疏困基金等手段,解决大股东质押过高和财务压力巨大的困局。 如果我们回望一下过去几年科技股的热潮,我们可以看到,最癫狂,也是风险累积最庞大的阶段主要有两波。一波是2013~2014年,创业板的并购风潮;一波是2015年,伴随着短暂而急促的牛市出现的,大股东与上市公司快速加杠杆的热潮。 在这两波明显的超额收益出现后,科技股开始陷入低迷。这两年,更是到了清算总账的时刻。疯狂的并购,在去年底开始引发了大规模的商誉减值;而去杠杆的进程则使很多激进的老板最终失去了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 对于悲观主义者来说,战略投资者减持、大股东股权稀释、国进民退等种种迹象,已经预示了企业愈发暗淡的经营前景。但是对于乐观主义者来说,这会不会是至暗时刻里,曙光来临前的最后黑暗呢? 从整体商誉减值的情况来看,去年的洪峰过后,今年将大幅度小于去年,而明年则可能不再有太大的波澜;从降杠杆的压力来看,随着又一年的利润累积、融资疏困,仅财务压力的降低,就能使不少的公司出现大幅度成本节省。 对于那些正在逐步度过最艰难时刻的公司来说,当下,也许就是最好的投资时点。当然,前提条件是,确实具有可持续的成长性。 那
世界终将属于乐观主义者
avatar大不溜先生
2019-09-17

关于科创板的预言

在我的投资框架里,我有一个最基本的信条。那就是:相信常识,怀疑直觉。 有很多时候,我们的判断总是倾向于沿着第一感觉去寻找证据。这种一开始就带有偏见的思维模式,常常成为通往真理途中的最大障碍。 今天我就从这个话题开始,来聊一聊最近争议很大的科创板。 注意:本文不包含任何建议买入科创板及个股的内容,也不包含任何不应公开的内幕信息。仅就这一特殊板块的估值体系、价值判断进行纯个人的思考。欢迎大家讨论,但请勿据此投资。 对于科创板的最大诟病,目前集中于两点。第一是,科创板的公司,质量并不优异,甚至比主板的公司还不如;第二是,科创板的公司,估值太高,风险极大。 从第一个质疑来说,我觉得优不优秀还是要以数据说话。从目前上市的29只科创板公司来看,过去几年,以及今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保持了持续高增长的公司大约有10家左右,占比1/3多一点。应该说,确实整体算不上优秀。但与主板相比,高增长的公司占比还是要多很多的。 从增长的持续性来看,每个公司的行业不同、业务不同,不容易一概而论。但是,很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科创板的公司与目前主板IPO的企业不同,是普遍拿到了超募资金的。回想一下当年的创业板,在2013~2014年走出了超强行情,究其原因,除了上市前两年完成了估值消化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当时能够拿到超募,从而有资金实现大规模的扩产、并购(当然,大部分并购后来成了坑,但这也是后话了)。 这就是我以前曾经说过的:财务三张表,利润表代表了过去,现金流量表代表了现在,资产负债表代表了未来。超募带来的低负债率,会为这些公司未来的持续增长提供先天的财务优势。当然,我并不是说有这个条件就一定高增长,但助力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 从第二个质疑来说,估值毫无疑问是高的。科创板公司上市发行价就接近同类主板公司估值,上市后平均涨了200%左右,估值水平当然是很高的。在代表高增长的1/3的公司里,有部分公司202
关于科创板的预言
avatar大不溜先生
2019-04-19

祝你新年刚刚好

儿子是个挺节俭的人。我们出门的时候他都会认真检查,把家里的灯都关掉。 有一天晚上,我们要临时出去一下,我跟他说:“门口这盏灯别关了,我们马上就回来的。” 他听了立刻批评我:“关掉嘛,省钱!你打股票都亏了,还这么浪……” 我连忙打断他说:“你知道吧,家里有时候开盏小灯也是有用处的。小偷会以为家里有人,就不进来了。” 这件事以后,有天晚上我带他回家,他一进门就抱着我大腿,拖着我没法走路。我问他干嘛,他怯生生地说:“你陪我去小便好不好?” 我奇怪:“你小便要什么人陪?” 他说:“今天回来家里没开灯,我怕有小偷进来……” 你看,知识确实是可以改变命运的,只不过,改变并不一定能让你幸福。 知识为什么能改变命运?因为它可以让你看到更多的路径,预见到更多的可能性,然后引导你走向理论上的最优解。 所以知识追求的是极致,是完美。但幸福不一样,幸福在很多时候不需要达到最大化,幸福需要的是刚刚好。 就好像全村人都在种韭菜。你学习了农作物种植知识、买了农产品数据库、调研了各地种植面积,然后发现韭菜严重过剩,最后毅然选择了炒农产品期货。而隔壁老王在听到你天天叨哔韭菜过剩之后,给韭菜盖上了遮光布,种了一地的韭黄。 结果是全村都因为韭菜跌价,收入下滑,老王赚了笔小钱,你亏掉了抵押的房子。 啥叫幸福啊?老王就是幸福。他不需要发大财,只需要刚好一点小幸运就可以。 所以,幸福就是你们都做了韭菜,我刚好跑掉;幸福就是你手机没电了,我还有个充电宝;幸福就是我刚买了股票,市场就立刻发飙;幸福就是我望向你的时候,你正好也凝望着我,轻轻微笑。刚刚好。 去年新年的时候,我在微博上写了个对联。现在看来,对于大A股的预判能力我还是有一些的,但从去年一年的业绩来看,却依旧是平平无奇。这种情景其实在我的投资生涯中总是频繁出现,大概就是所谓的:知道了这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我一直在思索,或许是我懂的还不够多?还不能
祝你新年刚刚好
avatar大不溜先生
2019-05-09

A股最后的庄家

据说007系列的畅销,是因为人们普遍向往那种神秘而刺激、浪漫而阔绰的人生。而在缺少特工文化的中国,我觉得有一个角色也一样能满足大众在这方面的幻想。那就是:A股里的庄家。 我刚入行的时候,“庄家”还是一个让人充满敬畏与艳慕的名词。在股民们痛骂狗庄的同时,更多的人在心里是默认着这样一个观念的:有庄的股票才能赚钱,没庄的股票都是臭狗屎! 庄家会无情地收割韭菜,但同时,庄家也是拉升股价的主力。在赚钱这种事情上,其实没什么道德可言。亏了钱的韭菜,下次听到传闻的庄股时,不会害怕受骗,依旧会无视估值水平,义无反顾地冲进去接盘。他们想的是:这次我不贪心,庄家拉一点就走! 所以中国的股民不讨厌庄家。善良的他们总是在不断反思和磨砺自己,幻想着怎么能在股市里找到骗子,然后对骗子虚与委蛇、巧妙周旋,最后再恰到好处地开溜,从骗子身上揩下油来。 不过很可惜,大家对庄家的YY基本都是不现实的。正如特工们的生活绝不会像007电影里那样奢靡淫逸一样,庄家们也并非万能,在市场规律面前,没有谁可以拿出红笔自由地画出漂亮的K线图。 我曾有一次近距离接触过一个庄股,那还是在2001年。当时一家私募老板背后的金主控股了一个壳公司,并把重组这个壳的任务交给了他。 按说这样一个庄股要搞起来应该很有把握了。上市公司完全可控、可以随时查股东名册看底牌、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内幕消息、甚至可以主动操纵消息。 当时老板也很嗨,他对重组提了两个要求:第一,要搞成一个当时估值都飞上天的科技股,最好是大家都搞不清主业的那种;第二,重组完成后的业绩要放到2块钱以上!知情人们听了个个热血沸腾,都准备一把抄进去改变人生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老板一边在二级市场上吸收筹码,一边安排各路人马去筛选谈判重组对象。在整个运作的过程里,吸收筹码的工作倒是比较顺利。毕竟是熊市嘛,加上耐心地收集,百分之七八十的筹码都被低价收入了囊中。 但是,重组这一边可就不
A股最后的庄家
avatar大不溜先生
2020-02-11

2020开工计划

明天二级狗们就要上班了。为了保障安全,减少聚集,我司宣布了轮班制,每天只去部分员工,轮流上岗。 好紧张,要是轮班期间,公司发现没有我也一样,疫情过后把我辞掉怎么办? 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只能打起精神,好好思考一下未来几天的运作思路了。 先回忆一下非典吧。我记得03年的时候,大家比较恐慌的时间是3、4月份。当时我气管炎发作,每天咳得自动生成了两米范围的隔离圈。去医院检查,医生连药也不给我开就把我轰出去。没办法,只能回家躺着。我一个朋友小虎子有天来看我,说:你太惨了,要不给你介绍个女朋友照顾照顾你吧。没过几天,他就拉着他女朋友给我介绍了个姑娘来。我们第一次见面是5月11日,紧接着,公司又派我去了山东出差。所以啊,当时的人已经不怎么恐慌了,都开始该干嘛干嘛了。真正怕的,也就一个来月时间。 现在回过头看最恐慌的那两个月,上证指数不但没跌,还是上涨的。当然,那时候股市已经走熊一年多了,本身也处于一个低位,这和现在还是有点区别的。我们现在的问题是,股市去年已经走了一波收益率颇高的行情了,1月过节前又嗨了一把,估值有点高了。春节期间周边市场也跌了有10%左右吧,所以单看明天一天,压力还是挺大的。 要说比较好的一方面,我们现在的综合国力、动员能力、应对措施等都比非典时期好了太多。这两天从数据来看,新增确诊仍然是在快速增加。但这主要是湖北数据的干扰。从湖北的死亡率来看,这个区域明显是存在较多已感染、但未确诊病例的。所以当湖北加快确诊时,新增确诊就快速增加,但这只是把遗漏的病例统计进去,并不代表疫情的扩大。而剔除湖北数据,其他地区的新增确诊已经连续两天下降,同时治愈人数也开始快速上升。所以我个人觉得,再坚持个两周,恐慌情绪就基本能够进入消退期。 从一个稍微长一点的视角来看,2003年其实是一个具有拐点意义的年份。上海的房价在2001年见底上涨,到2003年,正式进入快速拉升阶段。这也是中国的地
2020开工计划
avatar大不溜先生
2019-05-23

我不说话,我就笑笑

一周被删了两篇文章,感觉不知道应该怎么面对这个世界了。说实在的,讲真话不是为了批评,而是希望能变得更好。不过,既然不爱听真话,那就看看笑话吧。 刚刚经历了从业以来最快扑街的牛市(如果这也算牛市的话),我感受到了这个市场对我深深的恶意。我发现,我在股市里赶车,永远只有这么几种情况,一种是追不上; 一种是追上了,抓不住。 或者是追上了,又被庄家震出来。 我想不通,为什么别人买的猪都可以这样。 我要是买了猪它就只能变成这样。你们这些庄家,难道就缺我这二百块钱吗? 我渐渐地明白,夹头的最大问题就是选不好时机。 牛市开始的时候,我以为自己能一个打三个。 可是,最终你会明白,要在我大A股里翻本并不是个容易的事儿。 你最闪亮的时候,可能也就是要被脱掉裤子的时候。 有很多天真的人,以为放松了,准备撸起袖子大干一场。 真是拿衣服啊!你以为这时候监管在干什么? 我对这种才几个月时间就又放又收的行为很愤慨!可是我知道,下次放水的时候我还是会管不住自己。 也许我早就该明白,能够伤害一个人的,只有爱。
我不说话,我就笑笑
avatar大不溜先生
2019-05-01

作一个幸福的人

海子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这首诗写出了一个朴素的真理,那就是:想要幸福的话,你先要有个房子。 千禧年的时候,有一个神神叨叨的谣言说:世界会在那年毁灭。那时候的年轻人都不着急买房。毕竟世界要是毁灭了,房产证也派不上什么用场。加上90年代末经济也不大好,结果上海的房价持续下跌了好多年。一直到政府搞出了买房送蓝印户口、买房抵扣个人所得税,两大重磅政策以后,才算是止跌企稳了。 我毕业的2001年,算是房价从低谷起来的第一年,浦西内环边上的房子大约是五千块一平米吧。浦东就不必说了,乡下地方,两三千块的房子就算高档的了。那时候,说好的世界毁灭并没有来,丈母娘们也慢慢回过了神,房市逐渐热了起来。不过涨幅还算温和,一年就10%左右。看房客们懒心无肠地,像是在菜场里挑拣大白菜,都挑剔得很。铁锅里的青蛙还在自由地游弋,丝毫没有察觉到锅底的柴火已经被点燃。 转眼间,到了2003年,席卷全国的非典成了中国经济的一个神奇的加速点。那时候,中国刚刚加入世贸不久;实物分房的政策也结束了快五年,商品化购房正逐渐成为习惯;加上国企改革的推进,即将狂飙突进的国民经济已经做好了所有准备,就等着发令枪响了。而非典带来的短暂经济停滞正好成为了政策放松的契机,伴随着宽松政策的开闸,资本品的狂欢盛宴开席了。 03、04年,房价连续大涨,两年大约涨了近40%,政府开始坐不住了。2005年,国八条出台,拉开了中国房地产行业首次调控的序幕。当时的股市还和现在一样,依然是一副烂泥扶不上墙的老样子,街头巷尾谈论的都是房子。老百姓们没见识过这么高规格的行业调控政策,都憧憬着房价下跌。当然了,在搞了很多年股票后,我才知道,这种憧憬下跌的人,都叫做潜在多头。 我那时正准备结婚,被女朋友拉着,不情不愿地看着房。
作一个幸福的人
avatar大不溜先生
2019-04-19

在希望的田野上

如果说,要在A股市场里选择一个行业放弃掉,那我觉得我会选农业。 大概是2006年吧,我开始负责覆盖农业板块,也开始了我研究生涯里倍感无力的一段旅程。 最早接触的,是种植系列的公司。那一年,正赶上南方地区遭遇寒潮,据说甘蔗受了不小的影响。期货市场上糖价已经开始上涨,A股的糖业公司也蠢蠢欲动。我急匆匆地赶到了广西,想要了解些一手信息。 那天去拜访上市公司,碰巧遇到了两个也去调研的期货公司研究员。两位大兄弟高傲地说:“我们期货公司,对商品研究可比你们深多了,不能听听就完事儿,明天我们要直接到地里去看看!”我顿觉心生仰慕,心想不如也去学习学习。 第二天,我就跟着这两个大兄弟下了甘蔗地。去了我才知道,这你妹叫啥深度调研啊,整个就是十来分钟的事儿。两个大兄弟在地头没找到砍刀,直接就在地里又蹦又踹,一口气弄倒了好几根甘蔗。我在一边看了心虚:“这让农民伯伯看了会被打的吧?”结果这两人满不在乎地说:“没事,这里的人淳朴得很,看见了跟他说一声就行。” 两个人掰开几根甘蔗看了看,心满意足地说:“里面都黑了,今年看来寒潮挺厉害,糖价要大涨啊!走,回去吃饭吧!”我听了,心里既有一种掌握到一手信息的兴奋感,又有一丝惶惑不安:糖价是要涨了,上市公司产量也要受影响啊! 中午吃饭的时候,两个大兄弟聊开了,说起了好些农业行业的苦逼事情。什么农民伯伯跟上市公司签了包销协议,结果甘蔗价涨了就偷偷卖给别人;什么包销协议签了,受灾的甘蔗榨不出糖,哪怕变成根木棍了,上市公司也必须按合约价买回去…… 这些事听得我脸色发白,两个大兄弟看我有点忧郁,拍拍我的肩安慰:“小老弟,你是不是怕上市公司赚不到钱?别犯糊涂啊,搞生产啥时候赚过钱?最后都是炒期货赚的呀!”一句话点醒了梦中人!算产量、算成本、算价格,最后利润总有个底线,要是炒期货赚了简直没有天花板啊! 但转念一想,这些年不时爆出的大国企炒期货暴亏的事还少吗?我忍不住
在希望的田野上
avatar大不溜先生
2019-04-19

价投往事

2001年7月。刚从学校毕业的我加入了一家中等规模的地方性券商。从来没有接触过股票的我,对一切都满怀着好奇。每天都贪婪地对着公司发的破电脑查资料、看报告。坐在我旁边的老法师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算是赶上好时候了,去年我们都还没实现人手一台电脑呢!” 我听了吃了一惊:“那你们以前怎么看财务报表啊?”老法师面色有些尴尬,敷衍着说:“我们都查报纸啊!三大报,都有披露!” 后来我才知道,那时候根本不用看财务报表。 当时基金发展才刚起步,所谓机构投资者也大多习惯了市场初期的坐庄模式。传说中最重要的东西,叫做“操盘计划书”。据说当年有家大机构要搞一个票,市场上很多人都听到了风声,一窝蜂买了进去。没想到,这家机构的领导把“操盘计划书”往抽屉里一锁,一放就是大半年。等到跟风的人全都熬不住了卖掉,这只票突然一飞冲天。涨完了一看,走势完全按照半年前的“操盘计划书”来的。你说说,要啥财务报表啊? 我刚接手的时候不会写报告,于是先找了一堆别人的报告来学习。结果我发现,字数能超过500字的报告都不多。绝大多数报告内容就和现在股吧里的帖子一样:科技龙头、市场前景无限、蓄势整理、主升浪即将到来…… 在这些让人热血沸腾,又完全不明所以的报告里,我突然发现了一份上千字的“大”报告。这份报告里居然有一个盈利预测表!虽然只是简单分列了收入、成本、三费、利润,预测也是拍脑袋的百分比增长,但对当时无从下手的我来说,也已经算是一盏照亮努力方向的明灯了。 这你妹才叫研究报告啊!有了思路一切都好办。我当时看的行业是房地产,为了能预测得更精准,我把每家公司财报里的在建项目明细都扒出来,查出建筑面积、竣工时间,还用地图标注出项目在城市里的具**置、周围二手房的价格…… 努力没有白费,领导对我的报告很满意。当时我司的投行正和另一家大券商在争夺一个港口的IPO项目,董事长要带队前去参加承销机构招标会。研究所的领导就钦点了刚刚
价投往事
avatar大不溜先生
2019-04-19

十年投资回顾,兼谈我为什么看4000点

牛市来了,机构投资者的拜访也多了。最近总被问:“你的投资风格到底是怎么样的?”我想了想,我还真没啥风格。这也许是我营销中的一个硬伤吧。于是整理了一下自己投资历史中的风格变迁,不知不觉,写了3000多字,可见苦难有多深重。本文是我投资生涯的流水账,只对4000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拉到文末,不过未必是你想要的答案哦! 到今年三月十八日,我做基金经理就十一年了。 说起来,年头长也未必就算什么可炫耀的资本,就像《射雕》里黄蓉说的,“一把年纪活在了狗身上。”我并不是一个优秀的投资者,甚至可以说,是有些笨拙而迟钝的。但是,如同大多数平凡的人一样,即使生活一再论证了自己**的本质,还不是一样要继续**地活下去。今天,我就叨叨自己过去十一年磕磕跘跘的投资经历吧。 2008年3月,我投资生涯的起点,正是一轮梦幻般牛市的终点。彼时市场已有不小的下跌,但超级牛市遗留下的投资风格依然大行其道,市场上基本是自下而上的选股模式,鲜有自上而下的宏观配置套路。 而此时入行的我,却被当时那几个在金融风暴中大赚特赚的宏观对冲基金吸引,立志要利用自己的经济学功底,学习自上而下的宏观配置模式,走出自己的风格。 所谓宏观配置,研究的重点主要是经济周期、产业趋势与政策、货币流动性、经济政策等。这些东西在书上看来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要知道,经济学是一个研究人的学科,而不同的人在信息深度、学术水平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异。你认为应当实施的经济政策,凭什么官员们就一定会实施?即便政策大方向确立了,不同部委会不会有不同的思路和行为模式?会不会相互掣肘? 所以做政策分析的宏观策略一贯被打脸。今年年初,某司策略在众人的嘲笑声中为自己去年的策略辩白了一句:“这让大家知道像我这样的普通人,在年初有怎样的憧憬,在年底又有怎样的失落。”这句话说得很漂亮,一下就把锅甩给了那些手握重权又不懂经济学的SB。 但是,这段话也充分说明了
十年投资回顾,兼谈我为什么看4000点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