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天
王海天认证个人
老虎认证: 美股二级市场观察者
IP属地:上海
10关注
3235粉丝
0主题
0勋章

中小企业,为什么成了BOSS直聘的亮点?

3月12日周二,BOSS直聘发布了最新一季财报,财报显示,2023年四季度,公司营收15.80亿元,同比上涨46.0%;现金收款17.8亿元,增长61%;净利润3.31亿元,较上年同期由亏转盈;四季度MAU4120万,同比增长33%。 2023年各行各业都蛮不容易,BOSS直聘还实现了营收59.52亿元,同比上涨31.9%;经计算现金收款66.85亿元,同比增长44.9%;取得净利润10.99亿元,较上年同期1.07亿元有大幅上涨。 如此强劲的业绩,公司股价当天大涨18%。从中小企业的视角,如何看BOSS直聘的增长? BOSS直聘为什么能吸引大量中小企业? 招聘市场原有服务形态:对中小企业“不友好”。 首先是预算: 招聘预算,不管对于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是一个重要的痛点。传统的招聘产品形态,对中小企业极不友好。 年费+简历库。这一收费模式,直到今天仍然是很多知名招聘网站的“标配”。企业付年费,平台按照不同的年费金额,打包对应的简历数量。这一模式:“年费”,排在“效果”前面,对于平台来说,并不关心企业是否招到人。而对中小企业而言,关心需要付出费用的同时,能保证招聘的“效果”。 传统招聘的年费收费模式和简历库的形式,不仅让企业招聘效率低,而且花费金额高。从商业化角度,平台并不是按效果收费,而是“展示广告”付费。 降低付费门槛+按需购买,提高企业花钱效率 对于大多数没有批量招聘需求的中小企业,Boss直聘的收费方式,不再是年费和打包简历的形式,而是企业根据招聘的需求,购买相应的“招聘卡”(沟通道具等)。如何理解? 极大降低门槛。可以理解为Boss直聘的收费方式是:免费+付费。对于很多岗位,在BOSS直聘上注册和招聘都是免费。这是平台提供的基础服务。 即便遇到了人才供给比较紧缺的岗位,需要付费,发布职位的价格也不到一顿饭钱。 之后是按需购买的增值服务,比如企业正在招聘的某个岗位
中小企业,为什么成了BOSS直聘的亮点?
avatar王海天
2023-08-18

昔日股王缓业绩,只顾蹭蹭发激励——评腾讯发股权激励

腾讯上半年回购4800万股,这次一次性发了4400万股激励。回购半年,一次基本发完。还是想说几句: 1、对待股东的回报上,腾讯相比很多国内互联网公司,做得确实不错。比如分了很多投资公司的股票:京东、美团。但是如果按照这个增速和股息率,腾讯远比如移动。移动港股现在的股息率还有近7%。如果腾讯不增长或者个位数增长,这个股息率,为什么不买$中国移动(00941)$ ? 2、股权激励本身没有问题,但是腾讯的业务和增速,远远不如前几年,更不如一级市场的字节。这个增长速度,可以说对不起自身的商业模式和强大的护城河。而增速缓慢的根本原因,还是团队。股东不满意的不是发股份,而是股份发了以后,业绩没变化。。 3、在国内互联网公司的“道德水平”上,其实大家差距不大的。除了腾讯大搞股权激励的,还有持续分拆的——京东、还有上市公司主体买董事长的大楼,甚至还有IPO时,董事会给自己发百亿股权激励,却说自己不知情的。。 4、可能在对待股东上,字节和拼多多,是最好的两家。$拼多多(PDD)$ IPO时,有提价的机会,却依然按照本来的发行定价。 5、腾讯本身可以继续发股票,也可以多发股票,本身没问题。但是股东也可以用脚投票。毕竟,腾讯只是中国互联网的一家公司。并且,可能越来越普通。 6、在这样一个池子里,有多少公司能真正回报股东? 7、你不低估?谁低估?低估是一种结果,而不是原因。$腾讯控股(00700)$
昔日股王缓业绩,只顾蹭蹭发激励——评腾讯发股权激励
avatar王海天
2022-06-17

对东方甄选和直播电商的一些思考

1、直播,我不认为是单独列出来“直播经济”,直播,仍然是工具。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如何使用。2、新的触达用户的方式。这里特指内容产品的直播带货,比如抖音本身是一个短视频产品,up主做直播带货,触达用户更直接、渠道更短。对于短视频产品来说,直播和电商,是一个很好的变现手段。而对于拼多多、淘宝、京东这样的传统电商,直播更多是平台和商家的一个工具。在这个电商交易的链条中,起到一个“商品展示”的作用。一个直播电商、一个电商直播。直播电商放到整个线上电商的总盘子中,目前看是一个有效的补充。3、农产品,得接受长期较低的佣金率。看了新东方在线孙东旭的访谈,说新东方未来要做一家“农产品科技公司”。或许老俞和新东方是为了情怀。但是有一说一,农产品的毛利率,相对美妆、服饰这些要低很多。商家的毛利率本身低,给到渠道的佣金率也会较低。孙东旭自己在访谈中也说了:“农产品非标准、物流难度高、利润低”。对东方甄选,未来减少农产品的占比,从财务和回报率上,是较好的选择。4、文化类目更匹配东方甄选。比如图书,远比农产品要切合新东方这些主播。谈笑间,就把货给带了。。5、东方甄选爆红,最大的赢家除了新东方在线的股东,真正的大赢家是抖音。6、目前看,没有任何一个公司能够批量、标准化、规模化来培养明星主播。生产网红主播就更难了。所以,新东方在线,我认为较好的策略是:强化东方甄选品牌,弱化个人主播品牌。传递给用户的心智是:好东西都在东方甄选,东方甄选好看、有趣、好物、不贵。7、当下,我们处在一个极端斯坦的世界。不管是刘畊宏还是董宇杰、东方甄选,这些人和事件的爆红,时间飞快,但是提前又很难预测。也不存在规律可循。今天的世界,极端斯坦更普遍了。8、文化内涵和精神体验,会逐渐吞噬低俗和庸俗的内容。不管是短视频内容还是直播,文化、内涵、审美和精神内核,会越来越取代庸俗的内容。虽然群众有低俗和庸俗的权利。9、快手和抖音的差距,会
对东方甄选和直播电商的一些思考
avatar王海天
2023-08-31

赵佳臻上任后第一份答卷:拼多多的高质量发展效果如何?

昨天,拼多多发布了二季报。从收入到利润,多项数据超预期。今天想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谈一谈当下的拼多多。 用户端:如何定义和实现高质量的消费? 对高质量发展的定义:以用户需求为核心。以这个核心,高质量发展贯穿用户、商家、商品、平台的全流程。 拼多多从成立起,给外界的标签一直是“实惠”。在消费者端,价格力是吸引用户的重要因素。今天,在价格优势的基础上,拼多多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消费? “用户喜欢什么,我们就补贴什么。”这是拼多多联席CEO赵佳臻在电话会议上的一句话。这句话,我认为很好的定义了什么是高质量消费。如何理解?“用户喜欢什么”,即用户的需求,在洞察了用户需求后,集中对这些类目的商品进行补贴,相当于在消费侧加了一次巨大的“杠杆”。以百亿补贴为例: 比如水果里的榴莲,由于中国很多地方不能种植,主要来自进口,所以价格较贵。而榴莲,也经常被称为“水果刺客”。而拼多多,是怎么做的呢? 以7月的拼多多“水果自由季”为例,榴莲3人团3斤的价格71元。而其他平台和线下,大约100元。如果是“万人团”,价格还要更低。以低于线下的价格销售,商家是否受损?答案:不是。因为拼多多给予了商家补贴。定向补贴这种用户喜欢的品类,平台能获得什么呢? 强化平台在用户心中的地位和心智。用户在拼多多,以低于其他渠道的价格,买到了榴莲。这一行为,首先会强化水果这个品类的心智。类似3C数码品类,拼多多补贴苹果手机、苹果电脑一样,找大众公认的爆款品牌产品补贴,持续的补贴,就会强化用户的心智和观念。用户买了苹果手机又好、又便宜,下次就容易尝试其他手机数码产品。 用户购买榴莲又便宜,品质又好,下次可以下单荔枝、猕猴桃以及农产品。数据显示:过去在拼多多消费不到500元的群体,今年上半年消费额翻了2倍还多。 用户为中心,是最高的经营哲学。目前的电商平台里,拼多多在“以用户为中心”,践行的最好。而拼多多做的对不对?答案很简单
赵佳臻上任后第一份答卷:拼多多的高质量发展效果如何?
avatar王海天
2023-12-07

Costco深思考,阿里1688的牌应该怎么打?

上次写了一篇中国电商离Costco还有多远,收到了一些反馈。今天,想详细探讨下线上costco的话题,并且看看谁有机会。 Costco会员的本质:需求和供给的平衡 Costco的会员费,目前占据利润的一半。最高的时候,利润的70%来自会员费。然后,我们国内很多效仿Costco的公司和模式,就认为首先应该收会员费,然后再进行卖货。这一思考是完全错误的。Costco的会员费,如果说核心作用,就两点: 锁定需求。由于Costco售卖的商品是偏“必选消费”,对于会员来说,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来购买一次。或者说,每个会员,平均每月、每年在Costco购物的频次是基本固定的。并不受经济周期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而这些用户,由于提前支付了会员费,相当于把未来一年的大致购物需求“表达给了”Costco。对于每个会员的个性化需求,公司并没有办法提前预测,但是可以从所有的会员需求里,“提炼出”每个品类和产品的最大公约数:比如牛奶,找2-3个SKU,在预算的价格里,找90分的产品。这样虽然做不到100%的商品都是个性化的定制需求,但是通过找出会员对于品类和产品的最大公约数,Costco采购的商品和自有品牌,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会员的需求。一共3000个SKU,每个去Costco的会员,每个品类,几乎买的都是一样的商品。 提前收取会员费,降低了产品毛利率。会员费是Costco的利润中心,而成了利润,商品的毛利率就可以定的很低。只需要10%出头的毛利率。“buy more,save more”,你买的越多,越能占到Costco的便宜。或者说,Costco的利润,通过会员费前置,可以更好地去运营商品。这是很多学Costco的公司做不到的地方。或者收了会员费,也无法做到很大的规模;其次,会员费也无法成为利润的中心。 所以,Costco的会员费和低毛利率,从逻辑上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无法单独拆分。 阿里1688,手
Costco深思考,阿里1688的牌应该怎么打?
avatar王海天
2022-08-09

Q2财报后,阿里核心电商面临的竞争和挑战

昨天翻了下阿里的新一季财报,没记错的话,这是淘系首次出现GMV的同比下滑。这次重点想谈谈核心电商这块。淘系GMV下滑:疫情Or竞争?“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季度,淘宝和天猫的线上实物商品GMV(剔除未支付订单)同比录得中单位数下降,主要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反复,以及其导致4月和5月大多时候供应链和物流中断所影响。”二季度,阿里公布的淘宝和天猫实物GMV,出现了中单位数的下滑,下滑详细数据没列出,个人猜测在-5%左右。财报里解释的原因是:“疫情的反复、供应链和物流中断的影响。”如果我们看统计局的数据,会发现电商的增速,上半年是正增长。我摘录下统计局的原文:“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63007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4493亿元,增长5.6%。”2022上半年,国内电商的实物零售规模为5.44万亿。阿里的核心电商,淘宝和天猫的增速,已经和大盘出现了背离。其中的原因,疫情是一个因素。上半年,国内不断有城市出现静态管理,物流确实受到一定的影响。即使京东,上海和全国的疫情,都对公司造成了较大挑战。但是对应到阿里,疫情,对各家实物电商的影响是几乎一致的。拼多多、抖音电商, 同样存在影响。但是拼多多,仍然是正增长。所以,我个人认为,疫情对淘宝天猫有影响,但不是最大的权重,排在首位的,还是竞争的加剧。尤其是抖音、拼多多的影响。从品类结构上,天猫以非标、时尚的类目为主。比如服饰、美妆。而这两块类目,从券商的一些报告数据中,可以看出两家截然不同的表现:据中信证券的美妆月度数据,淘系美妆的7月增速为-13%,抖音为109.6%。1-7月,淘系化妆品的累计增速为-12.6%,抖音化妆品1-7月的累计增速为228%。这里需要说一下:抖音的电商和规模,跟淘系比要小得多。所以,纯看增速,抖音盘子小,跑的快。但淘系、抖音的两组数据对比,可以得出:阿里的核心电商的核心品类,确实受到了
Q2财报后,阿里核心电商面临的竞争和挑战
avatar王海天
2019-07-12

再看斗鱼IPO:一季度靓丽数据背后的风险和隐忧

斗鱼这周公布了IPO发行区间,最高募资10.85亿美元。预计下周在纳斯达克挂牌。刚完成更新的斗鱼财报,看起来很亮眼。但如果深度研究下,靓丽数据的背后,对应的业务和财务仍然极不成熟$斗鱼(DOYU)$ 。 高内容成本、低毛利,运营利润仍然为负 我们先来看斗鱼的利润,这次斗鱼更新的招股书,披露了2019年Q1的季报。然后很多媒体就报道斗鱼盈利了。GAAP的利润为1820万元。 我们还是来拆一下三大块:收入、收入成本、总运营费用: 2019年一季度,斗鱼的收入为14.89亿元,收入成本12.86亿元,公司的运营费用2.51亿元。收入成本+运营费用为15.37亿元。运营亏损为0.48亿元。虽然斗鱼这个季度毛利率为正了,但是把运营费用一算上,运营层面还是没有打平。而公司的利润是怎么来的呢? 我们看其中的两项:foreign exchange gain (loss),net 3210万元,interest income 3400万元。这两项一共就获得了6610万元的收益。再减去运营亏损的4850万元,一共收益1760万元元。而这收益的主要来源是啥呢?公司一季度账上的现金为6.4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43亿元。赚几千万元的利息,太容易了。 而运营的利润为负,最重要的原因是:高内容成本,加上带宽成本,导致了较低的毛利。 2019年一季度,公司的sharing fee and content costs ,同比激增121%,为10.67亿元,占收入比重为71.6%。 2018年全年,公司的sharing fee and content costs 更高,一共27.9亿元,占收入的比重76.3%。 如果我们再把带宽成本加上,和上面的内容成本一合并,毛利就很难看了。 2019年一季度,斗鱼的带宽成本为1.62亿;2018年全年,带宽成本为5.55亿元。2019年一季度,斗鱼的毛利率仅为13.7%。
再看斗鱼IPO:一季度靓丽数据背后的风险和隐忧
avatar王海天
2020-06-04

看完年报后,优信可能是最危险的中概股

看完年报后,优信可能是最危险的中概股 $优信(UXIN)$ 上周,看到36氪发的一条优信新闻。大体意思是:公司裁员,并且继续转型。从电商以及交易,转变成代理模式。公司“由重到轻”。梳理下优信的资产负债表和年报,可以说,优信目前是最危险的中概股之一。 “由重到轻”为自救?前景并不乐观 根据此前36氪的报道,优信此轮“代理人”加盟与2019年人人车的“合伙人计划”颇为相似。这意味着优信将从传统的交易平台再次后退至流量平台方向,开始售卖自身流量,与人人车这一早期竞品,以及58同城等综合分类信息平台展开正面竞争。 而据36氪分析,相比人人车此前的C2C模式,B2C平台优信缺乏高价值个人车源线索,流量质量本身就不高;而现金流的紧张导致市场投放上的缩减和上架车源量的下滑,线索质量与造血能力都在下降。 极光大数据的趋势显示,人人车自2018年底筹备转型、基本中止广告投放后,其流量就出现了大幅下滑,至今依然仅能保持在一个非常低的水平。而本身流量质量更差的优信,随着转型成为流量平台、缩减市场投放,其流量与变现能力可能面临更加严重的下降。 财务报表:没有最危险,只有更危险 之前**有位朋友,写过蔚来的报表,号称最危险。凭借李斌老师的超强融资能力,一会国资引入、一会合肥市政府、江淮,蔚来目前还有40亿美金市值。跟蔚来和李斌比,优信这方面的能力就差远了。5月,优信竟然还能发出20F年报。我们梳理下这份最危险的年报数据: 1、2019年,全年收入15.88亿元,净亏损19.9亿元。2016-2018,过去三年的亏损金额依次为:13.9亿元、27.4亿元、15.3亿元。过去四年,加起来一共亏损76.5亿元!是的。10亿美金还多。 2、2019年,总共卖出97100台车,平均每卖出一辆车,亏损
看完年报后,优信可能是最危险的中概股
avatar王海天
2022-05-26

从商业化到社区生态,如何看当下的知乎?

宏观大环境下,如何看知乎的一季度数据?周三,知乎发布了2022年一季度财报。首先我们看知乎的营收,总收入7.43亿元,同比增长了55%。虽然环比出现了下降,但是这一数字,也超一致预期3%。翻了下知乎2021年Q4的展望,给的今年一季度的收入预期是:7.2—7.4亿元:For the first quarter of 2022, the Company expects its total revenues to be between RMB720 million and RMB740 million。把知乎的收入一一拆开,每一项同比都是增长的:广告收入、商业内容解决方案、会员收入、其他(主要为职业教育)。而知乎的用户数,Q1的MAU已经达到1.01亿,同比增速19%。从内容到商业化,知乎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知乎这季度财报的各项数据里,虽然看起来一般。但需要说明的是:从总收入到广告增长,都超过公司此前给的指引。而其中最亮眼的部分,我认为是商业内容解决方案。而用户数据,在内容产品竞争激烈的当下,表现的也非常有韧性。知乎的MAU已经连续三个季度超过1亿。虽然Q1的数据环比下降了1.6%,但基本盘没有任何影响。而1亿MAU的背后,也侧面说明了知乎:已经从小众产品,成为了一个大众产品。而国内超过1亿MAU的互联网产品,除了几家巨头的全家桶,独立的公司和APP,非常稀少了。在1亿MAU里,知乎的付费用户数,表现的更为强劲。从2020年一季度的170万人,已经增长到现在的689万人。作为内容和社区产品,知乎的土壤较为独特。而这么多的付费人数和高付费率,也凸显了知乎在内容和社区上的竞争优势和差异化。其次,从这么高的付费率中,可以进一步深挖、细化用户的潜在需求。所以,我们看到知乎的职业化教育收入,这个季度大放异彩。这和知乎高付费率和付费用户基数是分不开的。而知乎本季度,除了广告收入之外,“非广告收
从商业化到社区生态,如何看当下的知乎?
avatar王海天
2020-09-18

史上最差财报:优信还能续命?

翻了下优信的公告,9月8日,优信公布了2020年的一季度报告。公司一季度的总收入为6220万元,毛利率为-28.4%。为什么优信的报表史上最差?疫情真的是最大原因吗? $优信(UXIN)$ 我们先来看两个数据:收入6200万元,销售和市场费用:1.1亿人民币。卖出了3887辆车。 看了那么多财报,优信的这个销售费用应该是最离谱的。我们拿1.1亿除以3887辆车,得出来的结果是:28299。平均优信销售一辆车,要花出28299元。 而卖出一辆车,优信的收入是多少呢?2C收入5170万元,除以3887,等于13300元! 销售一辆车,成本要28000元,收入才13000元。所以,优信这个季度的毛利率为-28.4%!不得不说:连蔚来这样的造车新势力,毛利率都转正了,而干二手车的优信毛利率竟然掉到了-28%。优信的报表,我们单拎这个数据来谈: 优信的运营效率极其低下。优信的2C收入是营收的支柱,2C就是优信的全国购。把车商的车子,卖给用户。这个考验获客和整个的交易效率。模式本身并没有问题,目前其他的二手车品牌也做。但是到了优信这里,账就算不过来了。获客成本高、交易成本贵,一辆车的平均客单价为10.9万元,优信卖出一台,要亏一万多元!卖一辆,亏一辆! 从正常的商业逻辑来说,一个公司逐渐发展,随着规模优势的扩大,品牌效应增加,获客成本应该逐渐降低。但在优信但身商,公司从成立、上市到现在,销售费用的开支,占比一直没有下降。 2016年,总收入1.3亿,销售费用:1.49亿; 2017年,总收入3.09亿,销售费用:1.79亿; 2018年,总收入6.5亿,销售费用:14.88亿; 2019年,总收入22.8亿,销售费用17亿。; 2020年q1,总收入6200万,销售费用1.1
史上最差财报:优信还能续命?
avatar王海天
2022-03-07

拆开收入结构,微盟是一家SAAS公司吗?

“数字商业业务”、“数字解决方案业务”、“商家解决方案业务”、“数字媒介”、“智慧零售业务”、“智慧餐饮”、“智慧旅游”……这些眼花缭乱的词汇,都是来自微盟的半年报里。如果通过这些词汇,以为$微盟集团(02013)$是一家高科技公司+SAAS公司。真正翻开词汇的背后,发现公司的一大部分业务,是广告代理商,而不是所谓的真正SAAS和高科技。“數字媒介方面,我們利用積累的媒體資源優勢及過往的投放經驗,通過採購媒體平台流量,為商家提供效果承諾的廣告服務。目前,我們的流量通道涵蓋微信朋友圈、微信公眾號、QQ和QQ空間,騰訊新聞、騰訊視頻、知乎、百度、今日頭條等海量媒體資源。通過我們資深的廣告服務團隊以及多行業移動營銷經驗,助力我們的商家高效達成行銷目標。”这是微盟2020年年报中,对数字媒介业务的表述、这段的意思,是什么呢?微盟的数字媒介,本质上就是广告代理的业务。公司通过采购头部互联网公司的流量,比如微信、QQ、腾讯新闻、百度、字节等,然后再把这些流量卖给商家。广告代理这个生意,看起来好像“躺赚”?压根不是!2021年上半年,微盟的数字媒介一栏中,一共有2229个广告主,每个广告主的投放金额为22.1万元。合计的收入为4.94亿。而这块业务,毛利率是多少呢?答案是:毛利率只有1.5%!!4.9亿元的数字媒介收入,对应到该板块的毛利只有630万元!而我们如果对比2020年上半年的数据:微盟数字媒介的广告主数量为1478个,但是每个广告主可以投放33.4万元,收入为4.94亿,还高于2021年上半年的4.23亿。微盟并没有在半年报中说明数字媒介下降的原因,只提了一句话:“我們數字媒介解決方案的收入為人民幣4.24億元,較2020年上半年下降14.4%。”而如果仔细剖析的话,我们会发现,微盟的数字媒介业务,并没有核心的壁垒和护城河。广告代理商的业务,已经是高度、充分竞争的行业,并且毛利
拆开收入结构,微盟是一家SAAS公司吗?
avatar王海天
2020-10-27

蚂蚁:好公司估值贵了吗?

终于来了,众说纷纭的价格也终于尘埃落定。昨晚,上交所官网显示,蚂蚁集团IPO初步询价完成,经过近1万个投资机构账户询价,最终A股发行价确定为每股68.8元,市值2.1万亿元,相当于3185亿美元。根据中金、摩根士丹利、花旗、摩根大通等主要投行的盈利预测,蚂蚁2022年的预期市盈率仅24倍,为未来留下了充足上涨空间。连日来,对于蚂蚁集团的估值预测众说纷纭,有人说高,有人说低。最终定价,较此前多家投行预测约2.5万亿-3万亿元估值,折让幅度达20%-30%。折让幅度和24倍的市盈率,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蚂蚁是个便宜的好公司。对标全球巨头,蚂蚁已经是超级App蚂蚁集团一开始叫支付宝,也是支付起家的。今天,蚂蚁已经是支付、数字金融、理财科技、保险科技为一体的综合科技金融公司。这是支付宝招股书里面的一张图,中间的圆是数字支付,围绕数字支付,衍生除了很多服务:理财科技的蚂蚁财富和余额宝、保险科技的相互宝、蚂蚁保险、微贷科技的花呗、借呗。在大的圆圈外,还延伸到了出行服务、便民服务、本地生活、更多其他服务。通过上面这张图,你觉得蚂蚁还仅仅是一家支付和科技金融公司吗?这压根就是一超级APP!而超级APP能够起飞的原因,我觉得飞轮是:用户+支付。怎么说?蚂蚁在圆环的中心,写的是支付,我觉得应该写成:用户+支付。因为所有业务,能不断延伸的原因就是海量的用户。而蚂蚁,真正的创新,能够引领全球科技金融创新的原因,就是围绕用户和需求。比如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我们做一个对比:外卖和订餐,中国的用户都很熟悉了。欧美和东南亚,点外卖怎么弄呢?是通过Uber,或者Grab。这个订餐服务被集成到打车App里了。在中国,一个支付切入的App,能让用户通过支付宝,订外卖、买电影票。这已经远远超过支付和Fintech的部分。而这些基于中国本土化的创新,可以说全球都没有。用户通过一个支付宝APP,可以解决他生活服务的很多
蚂蚁:好公司估值贵了吗?
avatar王海天
2020-10-09

阿里推出线下一元店,意在名创优品?

昨天,看了阿里的一元店新闻。特地搜索了下,还是真的。淘宝特价版,将会推出“一元更香店”,这是实体的门店,第一家将落地上海。如何看待阿里的一元店?对谁影响最大?巨头下场做零售,最大的打击是名创优品阿里一元店,携巨大的流量进攻线下。“数字化”和“内需消费”,这两个词,是今年阿里投资者日出现的两个高频词汇。一元店,可以说很好的契合了这两个关键词:通过数字化,把原来的一元店,重新做一遍。和阿里的盒马、大润发等线下零售一样,阿里的新业务,并不是上来要立刻赚钱。而是需要垄断用户的交易。比如去大润发,用户只能用现金、刷卡和支付宝交易,并不支持微信支付。而一元店,逻辑我认为也一样:垄断用户的交易场景和数据。想想一个淘宝用户,去名创优品买东西,阿里失去了什么?也许有人会说销售商品的这部分钱。但最为阿里这么大体量的公司,销售商品这点钱,对集团贡献不大。名创优品2019年全年的GMV才110亿。以商业操作系统著称的阿里,对于所有的商业,阿里希望都能涉及到。尤其是交易的数据。比如美团、拼多多,都用支付宝,那么蚂蚁集团,就可以看到两家公司的一部分交易数据。而线下的一元店,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高频的购物场景。名创优品的招股书中披露,2019年全年所有门店,共接待4.6亿购物人次。这里面的人次,包括了一个人的多次购物。去名创优品的频次,可以说和超市有一拼。而我们看到的很多超市,阿里都是股东或者全资收购了。另外,一元店这些品类,其实市场规模非常大。以GMV算,品牌生活用品的市场规模,2020年为850亿,到2024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达到1800亿。可以说,巨大的市场,目前除了名创优品,并没有非常强的竞争者。所以,阿里一元店的进入,看上去机会非常大。名创优品,诞生是为了赚钱,而巨头做这件事,赚钱只是其中一个理由。降维攻击名创优品名创优品,该怎么定义呢?从招股书看,他售卖的SKU,品类主要是生活用品。可以说,名创
阿里推出线下一元店,意在名创优品?
avatar王海天
2021-11-24

从腾讯微博B站财报,看广告的竞争格局和趋势

腾讯、爱奇艺、微博、B站相继发布了三季度财报。这几家都有代表性的内容产品,通过几家财报里的广告收入以及增速,来谈谈目前广告市场的竞争格局。四家广告增速:B站最好,爱奇艺最差腾讯的网络广告增速5%。这个增速,整体能打75分。因为一直以来,广告并不算腾讯的强项。其次,朋友圈的社交广告,主要集中在游戏、教育这样的效果类广告。而这两个行业,过去一个季度,又是监管的重灾区。所以,腾讯在财报中,也做了评述。B站:Q3广告收入达到11.7亿元,同增超过110%,已经实现了连续十个季度超预期增长。并且管理层特别提到,双11期间,B站的电商广告,日消耗2500万元,全网排名第五。而前四,稍微思考下,是几个公司:字节、腾讯、快手、小红书。目前在电商广告里,B站已经能排到全网第五左右。从数据看,B站没有受到文娱监管和饭圈整顿的影响。微博:受广告大盘的冲击较小。之前担心游戏、教育会冲击到微博,但本季度微博的广告收入增长了29%。电话会议中,CEO王高飞提到:教育只占到微博广告的2%。教育客户的影响,被其他行业和广告主的收入抵消了。爱奇艺:由于广告主要是品牌广告为主,并且投放形式也较为单一,广告收入同比下滑了10%。其次,作为长视频的平台,当季是否有爆款的剧,和广告收入有很强的相关性。在文娱整治大背景下,爱奇艺受到的影响最大。在Q4的展望中,爱奇艺的收入仍然是下滑的。同样是与文娱行业关系紧密的微博和爱奇艺,这季度的广告表现截然不同,原因何在?微博和上游内容是合作关系,而非广告客户关系。比如一个综艺节目,对于长视频而言,是自己投拍或者采购的,如果被整治,必然影响到该节目的广告投放。而对应到微博,平台和节目的关系,是宣发关系,而不是广告和客户的关系。所以,爱奇艺和芒果超媒,文娱整治,不仅影响到长视频的综艺生产,也影响到广告:“由于饭圈文化和的粉丝互踩互撕,涉及到像韩国的唱票IDOL的综艺节目,确实停止制
从腾讯微博B站财报,看广告的竞争格局和趋势
avatar王海天
2020-03-03

用户涨收入降,再谈微博的护城河和未来空间

上周,微博公布了2019年Q4和全年的财报。用户是增长了,但是收入和2020一季度的展望都不及预期。收盘微博下跌4.59%。如何看待微博的这份财报?$微博(WB)$ 用户端,微博仍然是国内不可替代的社交媒体 这个季度的财报中,最大的亮点当属用户的增长。2019年四季度,MAU5.16亿,同比增长11.7%,季度净增1900万。全年增加5400万用户,均为历史最高。 此次疫情,对于微博的影响,我认为需要一分为二来看待。用户端,肯定有不小的增长。首先是老用户的重新回归和激活。新冠肺炎,春节到现在,已经是一个全国社会话题。几乎每个人每天都会关心疫情的进展。这时候去哪围观和了解数据呢?微博,我认为是最好的一个产品。 兼具内容和互动,独特的社交媒体产品。我们拿此次新冠肺炎来说,微博上的内容和互动讨论,可以说全网最多。头部的重要媒体,每天都在微博发布大量的疫情、健康、防护等内容。比如央视新闻、新华视点、人民日报等。说三个数据:@央视新闻的一条最高播放量视频,总播放量3913万次。@人民日报的转发量最高图片微博,总转发量近1000万。@央视新闻最火的一条微博直播,总观看人数7907万人次。 微博,是国内最大的媒体和内容广场。通过这次疫情,这个定位将会更加强化和巩固。重大的社会热点和话题,微博,现在和未来的第一传播渠道和围观阵地。 商业产品:效果广告的影响大于品牌广告 微博这个季度的收入和利润下降,通过昨晚电话会议的内容,管理层认为主要原因仍然是疫情。我这里摘录一段:“王高飞:广告方面,在疫情出现之前,一月的时候,广告投放的增长是好于19年的,从一月上旬到中旬,KA广告是增长趋势。从一月下旬开始,春节假期之后的确是超出了我们的预估,现在我们很难去估计疫情结束的时间以及对我们1季度业绩
用户涨收入降,再谈微博的护城河和未来空间
avatar王海天
2022-12-01

电商财报季,如何理解拼多多上发生的数字变革?

本周,拼多多发布了2022年三季度财报。收入和利润,均大幅超预期:营收395亿元,同比增长65%,Non-GAAP利润超过了100亿元。此前京东、美团发布的财报,各方面数据也表现亮眼。如何看待拼多多三季报的表现?农产品爆款到生鲜爆款:如何提升产业的效率?说到拼多多对品类的探索,我以前的文章中多次提过大葱的例子。同样是一棵普通的大葱,拼多多可以细化成多个SKU,然后进行分类定价:带皮全叶、带皮半叶、精选不带皮等等。这样的分级,给商家和用户,都带来了很大的好处。对商家端,从种植到分级售卖,商品的售罄率和周转率提升,优质商家的利润会不断提高。一棵再普通不过的大葱,经过拼多多这样“重新的定义”,在平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爆款”。这样的方法论,是不是可以应用到其他品类上?以生鲜为例,比如大闸蟹。能否通过农产品那样的分级,复制到螃蟹上?答案是可以的。我在拼多多上搜索“大闸蟹”,各种类型的商家都出来了:不仅有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还有价格优惠的普通大闸蟹。而对螃蟹进行分级,包括了:公母、重量。公母很简单,而重量的颗粒度,拼多多上的商家非常精细。比如下图中的,以0.5两为一个区间,来标注并定价。3.3两到3.8两全母,是一个价格。每递增0.5两,做一个定价区间。并且,拼多多还出台了“缺重包赔”的条款,最大程度保障了用户的利益。这些条款,也让商家竞争更激烈,从而真正实现“良币驱逐劣币”的商业规则。而其他的友商平台,要么标注的是总个数,要么对重量的标注不够精细。比如下方截图里的:拼多多这种对商家的精细化SKU运营策略,重点落在单个SKU上。不管大葱还是大闸蟹,用户直接奔着某个“商品”购买,而不是奔着某个店铺。这对商家来说,要让消费者记住自己的店铺,就需要在商品端花费更多精力。而“爆款”,就是最直接的体现。而拼多多这样的策略,好处表现在:让商家更加回归商品销售的本质。不管是农产品、还是生鲜以及其他品
电商财报季,如何理解拼多多上发生的数字变革?
avatar王海天
2022-06-01

从三费的节奏变化,看拼多多的平台竞争优势

刚刚发布的2022年一季度财报,拼多多的GAAP净利润为22亿元.在预料之中。而收入7%的同比增速,主要的原因,我认为还是和疫情以及物流不畅有关。拼多多的各项财务数据,最亮眼的,当属市场销售费用的继续下降:从2021年Q1的59%,下降到今年Q1的47%。为什么拼多多的各项费用率,能持续下降?销售费用下降,为什么收入还持续增长?这里先说一个细节:拼多多2022年Q1,1P的占比只有0.43亿元。而2021年同期,1P的占比为51亿元。占收入的比重为21.5%。而拼多多的这些费用率变化中,最直观的一个数据是:本季度,拼多多营销费用同比下降14%,而服务费和佣金的增速分别为29%、91%。并且,营销费用下降,商家的活跃度和平台交易量反而更高了!“本季度营收的增长主要源于平台商家活动和交易体量的增长。”拼多多财务副总裁刘珺在财报中这样表述。这一结果,我认为有两个原因:1、平台前期第一要务:降低门槛,吸引商家。在拼多多上,商家的开店门槛一直是所有电商平台里最低的。这种低门槛的政策,让平台在商家端高速增长。其次,在战略品类上,不仅不收开店费用,拼多多连商家佣金都不收取。比如农产品。即使今天,拼多多在农产品上,仍然实现“0佣金”策略。可以说,在拼多多的商家策略里,每一个商家(B),其实就是“客户”。只有先用较低的门槛,获取大量的B,让商户的“雪球滚起来”,直到这些“雪球”无法轻易离开你,广告和佣金,就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结果。而平台的take rate提升,商家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商家在平台的订单增长和利润增速,远高于付出的广告费和佣金增长。所以,陈磊在回答分析师的提问时,也说了:“建议不要过分关注季度间趋势。我们的货币化率取决于我们能创造多少价值。”2、对用户的服务持续提升。拼多多成立的很长一段时间,在商品的供给端,有一说一,确实存在各种问题。比如商品的质量、退换货麻烦等。而过去这几年
从三费的节奏变化,看拼多多的平台竞争优势
avatar王海天
2022-03-18

从内容到商业化,为什么说知乎只值10亿美金?

知乎本周发布了2021年四季报,整体财报一般。尤其是用户的增速:Q4的MAU为1.03亿,环比只增长了200万用户。在收入、用户都越来越放缓的情况下,从商业化角度,谈谈我为什么看空知乎?在财报电话会上,CEO周源的第一个回答,就是关于知乎的定性:“首先就是我们在过去的一年,也就是2021年,我们在内容的获得感和媒介升级这两方面是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的,这两件事在今年依然会非常重要。我们确实在此基础之上,把2022年的战略核心明确为生态第一。”知乎并不是社区,仍然是一个问答搜索产品如果看财报的数据,和周源描述的“知乎愿景”,理想和现实,还有较大的差距。知乎的收入构成有四块:广告收入、会员收入、内容解决方案收入、其他。广告是知乎的大头,也是最大的马车,会员和增值业务,是两个小车。我们来看目前的广告这辆大车,当下的现状和竞争格局如何呢?我们先来看这张图,在知乎的广告ARPU里,包含了广告收入和内容解决方案两部分。2021年Q4,知乎单月均广告ARPU为2.4元。仍然有两位数的增长。但2021年Q4广告的同比增速,只有不到20%。而放缓的原因,主要和产品属性以及商业化手段有较大关系。由于知乎的财报里,并不公布DAU情况,我们统一用“收入—MAU”来计算:知乎有1亿MAU,单季广告收入3.7亿元,折合到每个月有1.2亿元。平均到每个月,知乎从一个用户身上,只能“榨出来”1块2毛钱广告。而基于短视频社区的快手,上个季度的广告收入109亿,5.73亿的MAU。“五环外”的老铁,一个月也能变现出6.3元!一直号称是“人在美国、刚下飞机”的五环内人群,一个月、一个用户只能“变现”1块2的广告费,是不是挺讽刺的?说到这里,我们就需要重新思考CEO周源,在电话会议里的回答了:“我记得我以前跟大家也是汇报过,就是一个好的生态应该要满足几个要点,那么分别是多媒介,多重变现和端到端。多媒介是什么意思,其
从内容到商业化,为什么说知乎只值10亿美金?
avatar王海天
2020-04-30

强弩之末,优信的危机越陷越深

昨天,优信发布了2019年Q4和全年的财报。各种所谓的“利好消息”刷屏,诸如“收入大涨”,“亏损收窄”、“盈利拐点来临”等。如今公司股价跌到一美元附近,优信的危机,减小还是加重了呢?增长褪去,优信已经是强弩之末我们先来看优信四季度的数据:优信所有靓丽的数据,都是来自于同比。这些数据,看起来优信业务蒸蒸日上,无懈可击。但事实上,公司2019年的收入,和2018年对比,已经大幅度滑坡。下图是公司2019年前三季度的收入,为12.88亿元。包括了优信的2C业务、2B业务、以及报表中的”others”这项。2019年9月,优信正式公告,宣布把2B业务出售给58同城。从2019年Q3开始,公司不再出现2B收入。到这个季度的收入,优信只包括2C和others,一共4.66亿元。这样,2019年全年,优信总收入为12.88+4.66,为17.54亿元。而2018年优信的总收入是多少?33.15亿!(优信2018年年报)优信所说的2019全年收入同比增长140%,那是只算2C和others的数据。把2018年的收入只算6.5亿元。同比增长140%!而2018年的年报为33亿元。真实的情况,优信2019年收入,同比是下降了近一半!我们再来看优信收入的环比数据:2019年四季度,总收入4.66亿。而2019三季度收入多少呢?公司的三季度报表是4.61亿元。环比只增长了500多万元。环比增速为1%。要知道,四季度可没有疫情哦。如果说公司四季度,因为卖掉了2B业务收入少了,那我们把上图的2019Q3,只算2C和others业务,加起来只有3.9亿元。也就说,2019年的Q4环比Q3,不管以全口径还是以2C口径算,优信的增速只有1%-15%左右。并且,2018年Q4环比Q3,增速高达31%。这一年下来,优信的增速掉了一半。优信二手车,在传统旺季却“不旺”。优信的商业模式,我之前文章多次写过,核心的B
强弩之末,优信的危机越陷越深
avatar王海天
2021-12-01

从美团Q3,看社区团购的挑战

从各个业务看,美团的增速还是不错的。尤其是到店酒旅、新业务。而预计下滑的,是Q4的外卖增速,大概10%。各个业务,如何看综合看美团的增长和估值?首先说外卖。从数据看,Q3和Q4的外卖增速,和过去历史比,速度开始放缓。这里的原因,管理层在电话会里,回答的原因是宏观经济下滑以及疫情的反复,对餐饮外卖影响,将会持续几个季度。我们如果把疫情放一边,会发现外卖的用户群,基本到顶了:6000万月付费用户。美团三季度,总的订单量为40.13亿单,按90天算,每天大约4400万单。结合月付费用户和日均订单量,美团整个外卖的总盘子,也就在1亿的外卖基本用户群。在1亿的DAU上,靠外卖拉新和拉动收入增长,会越来越难。只能开拓新品类——社区团购。所以,美团Q4的外卖增速,环比预期放缓,既有宏观环境、疫情的因素,亦有公司经营上碰到的天花板。而外卖的利润率,3.3%也是一个正常范围。所以,公司的外卖业务,到今天仍然是一个基本的业务,该业务仍然无法贡献大量的利润:260亿的收入,也只有8亿多的利润,大约1亿多美金。所以,美团找到了社区团购。新业务,空间很大,依然苦活累活。对于社区团购,美团的意义,除了收入上做增长,还有一个功能是获客。但今天,再审视美团的社区团购业务,空间,会比预期的小一些:无法做到赢家通吃。在社区团购上,美团是投入最坚决的公司。尤其是中心仓、网格仓这些基础设施的搭建上。美团的财报中也披露,公司新业务的亏损,有一部分是来自于社区团购的基础建设。这些基建仓储投入,既有美团的投入,也有来自和城市代理商一起的投入。之前进入社区团购时,市场觉得美团可以很快拿下这场战争。现在看,行业仍然处于持续打仗阶段。竞争变得更激烈了,而不是缓和了。今天的社区团购,在UE模型上,没有任何一家为正。不管美团优选、多多买菜、兴盛优选、淘菜菜,仍然处于巨大的投入期。只是亏损金额的大小。背后折射的问题,只有两个:赛道
从美团Q3,看社区团购的挑战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