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认知是逃离价格战的关键。 鲸商(ID:bizwhale)原创 作者 | 达尔闻 今年双11和以往有所不同。 一是时间又提前了,今年堪称是史上最长的双11。二是巨头“拆墙”,物流和支付等基础设施逐步“共享”。三是在股市和房地产新政下,创业者和消费者的信心也在回归。四是电商正在告别纯粹的价格战,追求有质量的低价。 这些都意味着,今年或许是对商家最友好一届的双11。行业正在走出阴霾,迎接利好,商家在紧锣密鼓地筹备,想大干一场。 大洗牌过后,以往的营销打法正在失灵。幸存的商家已经意识到,建立品牌认知才是长期主义,是逃离内卷的关键道路。 当下的消费趋势已经出现剧烈分化,要怎么做品牌?备战双11,商家如何做到品效兼顾? 品牌广告的“二次觉醒” 2024年,消费行业陷入卷低价的氛围中。 迫于压力,不少广告主把更多的预算投入到效果型的广告当中。这些广告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在降本增效的背景下,用较小的投入带来了确定性的销售额。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广告主逐渐发现效果型广告更多是一次性的消耗品,投放就有收益,停止投放会立刻打回原型,不少品牌陷入流量的裹挟中。短期主义盛行,品牌似乎正在走向“消亡”。 数据显示,和2022年相比,2023年全球前百大品牌价值下降幅度达到了19%。 与此同时,效果广告增多,缺少建立认知的过程,品牌也遭到了“反噬”。消费者变得越来越花心了,对品牌认知的总数逐步递减。 《2024年消费者和媒介趋势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在2022年时消费者的品牌认知总数为 173个,而2023年却跌落至166个。 消费者所能记住的品牌越来越少,这也意味着强势的品牌越来越强势,未来马太效应更加明显。 这一切都有迹可循。《哈佛商业评论》在文章《广告投放:不断增长的市场份额》中论述:缩减广告投入来维持和增加当期利润,是品牌自杀。 报告调查展示,前6个月的短期效果营销确实能够以相对较低的支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