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锅我在
我思锅我在
喜欢科技,投资未来。个人公号:angelplusdevil
IP属地:中国香港
43关注
3226粉丝
3主题
0勋章
avatar我思锅我在
2020-10-21

Snowflake超越的不是AWS,而是SAAS

本文发表在我的微信个人公众号上,欢迎关注公众号“我思锅我在,ID:angelplusdevil),与我一起深度探讨。“Salesforce became a much bigger company than Siebel because they transformed it. ServiceNow became a much bigger company than BMC because they transformed it. Snowflake is going to completely transform data warehousing in terms of how we have historically thought of it.”“Salesforce成为比Siebel更伟大的公司,因为他们彻底改变了CRM。ServiceNow成为比BMC更伟大的公司,因为他们彻底改变了ITSM(IT服务管理)。而Snowflake将彻底改变数仓,以我们从未想过的方式。”这段话来自$Snowflake(SNOW)$ 现任CEO Frank Slootman在2019年6月年度用户大会上的开场。的确,除了Salesforce的Benioff外,可能没人比Slootman更懂SaaS了。在2011到2017年执掌$ServiceNow(NOW)$ 期间,他不仅带领公司在2012年成功登陆纳斯达克,成为继
Snowflake超越的不是AWS,而是SAAS
avatar我思锅我在
2020-03-06

Zoom最新财报另类解读

本文已经发表在我的微信个人公众号上,欢迎关注公众号“我思锅我在”,ID:angelplusdevil),与我一起深度探讨。正文$Zoom(ZM)$ 昨晚发布了2020财年Q4以及全年业绩,几乎所有指标都比预期要好,对于上市才不到一年的公司来说,这个增速甚至比许多早期的SaaS公司都要高。关于Zoom的分析市场上已经非常多,我在Zoom与Slack的文章里也讨论过,如果大家想要看一个对Zoom单独的完整解读,推荐经纬中国公众号的文章。对于这次财报中的几个重要指标,上图最直观:我查了下$Atlassian Corporation PLC(TEAM)$ 和$Slack Technologies(WORK)$ 在上市后初期的季度营收增速,分别在45%及55%左右,远低于Zoom。SaaS行业对于早期创业公司的营收,有个说法叫“2T3D”,即营收前两年翻三倍,后三年翻两倍。今年已是Zoom成立的第九年,而近三年营收竟也能保持每年翻倍。因此,虽然外界认为Zoom整体增速已出现下滑,但放到全行业里比较依旧十分强劲。其次,有个更重要的指标叫NDR(Net Dollar Retention Rate,收入留存),指的是用去年付费客户在今年产生的收入比上去年他们贡献的收入,大于100%意味着几种可能:平均每个公司里付费的用户数增加;平均每个公司使用的功能增多;公司使用的付费版本升级——总而言之老客户比以前更愿意在这里花钱了。小于100%则
Zoom最新财报另类解读
avatar我思锅我在
2020-05-21

如何定义一家成熟的SaaS公司?

有别于最近市场上的一些声音,我始终认为: 不能服务大型客户的SaaS公司不是一家成熟的SaaS公司。 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 首先,成熟不与公司的质量或规模挂钩,因为好或坏、大或小是一个相对评价。而“成熟”是公司正在或已经建立一定护城河,并朝着从“大”到“强”上升的一个标志; 其次,并没有否认SaaS对中小型客户的价值。选择场景垂直的利基市场切入已经是现在SaaS公司的标配,是个基本商业逻辑,但这决不代表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我将从两个维度论述这个观点。 第一、从商业角度,主要有两个原因: 大客户永远是营收的主要贡献者:$Zoom(ZM)$ 、$Slack Technologies(WORK)$ 在每个季度财报中特意强调收入贡献超过10万美金的客户数增长,更不用说$Salesforce(CRM)$ 上市后随即制定大客户销售战略“Land and Expand(先下单再扩张)”,将按月收费改为按年以顺应大客户付费习惯,现金流也得到明显改善; 大客户始终认可服务的商业价值:SaaS的价值在第二个S(Service,服务)。以前客户需要雇佣不少IT运维人员或以支付服务费方式,请供应商派人到现场进行维护升级,现在大部分工作和产品迭代都可以在远程自动化实现,对客户而言,这仅是原本付费服务模式的升级而已; 第二、从需求角度,SaaS无论从产品形态还是收费模式上都能满足当今大客户的两个诉求: 随着更多业务由数据驱动,客户对软件要求既复杂又
如何定义一家成熟的SaaS公司?
avatar我思锅我在
2020-03-15

Slack迎来“至暗时刻”?| 财报

本文已经发表在我的微信个人公众号上,欢迎关注公众号“我思锅我在,ID:angelplusdevil),与我一起深度探讨。$Slack Technologies(WORK)$ 这周公布了2020财年Q4及全年业绩,周五晚上遭遇了可谓“至暗时刻”,盘中一路跌至被腰斩,收盘前才勉强回血一些。以下财报中的关键指标,看不懂没关系,可以直接往下看我的分析。(来源:AlphaSheet)首先需要跟各位达成一个共识,在所有常规财务及业务指标之上,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公司股价大致被以下五个因素影响(不完全对,供参考): 增长规模及速度 当前业绩与之前预期的出入 未来指引与未来预期的出入 目标市场地位及竞争格局 宏观经济形势 Slack太难了,并不是看衰。当宏观经济形势越险恶时,上述前四个因素的权重会被放大,而市场希望公司会“upbeat(超预期)”每个指标。这与Zoom上周财报发布后立刻遭遇大幅抛售一样,但Slack面临的处境可能更严峻: 所有增长指标都在下降,尽管全部超过之前预期; 受到疫情影响,下个季度指引非常不妙,远差于市场预期; 市场地位受微软的Teams冲击加深,进而影响对未来的预期; 明年全年预期亏损将缩窄,但下个季度受疫情影响,预期亏损还将增加。 难处之一:成也营收,败也营收。当SaaS公司尚未盈利前,对估值的判断主要靠市销率,对应关键指标就是营收和增长率。Slack在第四季度实现49%的同比增长,2020财年全年保持了57%的增长,均超过之前在去年12月给的指引和市场预期,实属不错。但是: 增速都走入了下降通道,跟上个季度比直接掉了十个百分点; 最令人担忧的是,下个季度和明年全年增速陷入到30%的区间。 30%区间是成熟SaaS公司的典型增长速度,但Slac
Slack迎来“至暗时刻”?| 财报
avatar我思锅我在
2020-02-11

Slack、Zoom们全军出击(上)

本文已经发表在我的微信个人公众号上,欢迎关注公众号“我思锅我在,ID:angelplusdevil),与我一起深度探讨。“Our mission is to make people’s working lives simpler, more pleasant and more productive.(我们的使命是致力于让人们的工作更简单、更快乐和更高效)”——来自Slack招股书的扉页“Our mission is to make video communications frictionless.(我们的使命是致力于让视频沟通更顺畅)”——来自Zoom招股书的扉页大多数朋友应该听过$Zoom(ZM)$ 甚至是使用者,这次疫情让“远程办公、视频会议”这些词更加家喻户晓。我们可能对$Slack Technologies(WORK)$ 更陌生一些,从上面的两段话就能体会一二:Zoom的目标非常直接,让“视频沟通”无障碍,通过这四个字我们可以很快联想到工作中的各种会面场景和对远程交流的需求。而Slack的目标则比较模糊,在现代社会我们仿佛时时刻刻都在“工作”,而帮助我们提高工作效率的工具层出不穷,如何理解又一款新产品让工作既“简单又高效”,最后还能让我们“快乐”?首先在开启下面讨论之前,我们需要明白一件事情,“视频会议”、“线上培训”仅仅是日常工作中的一小部分,而“协作办公”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后者包含前者。因为这次疫情,企业不得已一时采用会议工具进行远程沟通,但是如果在平时工作中企业真正发现了协作工具所带来的价值,企业很可能将一直使用下去。接
Slack、Zoom们全军出击(上)
avatar我思锅我在
2020-04-14

Zoom的“冰与火之歌”

本文已经发表在我的微信个人公众号上,欢迎关注公众号“我思锅我在,ID:angelplusdevil),与我一起深度探讨。谁也没想到一场疫情让$Zoom(ZM)$ 在短短两个月内市值翻了一倍,而更没想到仅仅在一周内,因为安全问题引发的舆情让CEO袁征频繁出面道歉,股价又从最高点重挫近30%。前有Marc Benioff离开老东家Oracle Siebel创立了$Salesforce(CRM)$ ,后有袁征离开Cisco Webex创立了正处于“冰与火”之中的Zoom。回顾视频会议技术的发展史,不得不让人惊叹于历史的相似与轮回。2003年同样是一场我们熟知的非典疫情,成就了一家现在已被大多数人忘却的远程会议方案公司——Polycom(宝视通);2020年这场可能连病源都与十七年前相似的灾难,再一次成就了以Zoom为代表的新一代视频会议技术公司。再过十几年,我们还会看到Zoom吗?想起巴菲特常说的一句话:“我只想知道将来我会死在什么地方,这样我就不去那儿了”。在下文里,我将用三条小学公式诠释视频会议技术的更迭;再通过三家代表性公司解析商业背后的成败。只有借前车之鉴,才能解锁Zoom之未来。视频会议的鼻祖:视频电话关键词:一对一、编解码、协议标准视频电话,更准确地说是“一对一”视频通话。让我们回到上世纪30年代——1930年,一款叫做“Iconophone”的双向可视电话原型机诞生于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双向连通”奠定了这种“图像式电话”走向商用的基础。而视频电话真正得到普及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为什么呢?我们先了解一下打一通视频电话需要的设备: 输入
Zoom的“冰与火之歌”
avatar我思锅我在
2021-02-08

“围剿”特斯拉,开启智能汽车的制高点之争

本文发表在我的微信个人公众号上,欢迎关注公众号“我思锅我在,ID:angelplusdevil),与我一起深度探讨。​2011年1月,$苹果(AAPL)$ 在第一财季宣布手机及其配件总营收达到104.7亿美元,一举超过诺基亚,坐上全球手机厂商的宝座;2020年7月,Salesforce以1792亿美金市值第一次超越Oracle,宣告了新兴软件对传统厂商一次里程碑式的胜利;还是7月,$特斯拉(TSLA)$ 以2072亿美金市值超过了丰田的2019亿美金,摘得全球市值最高车企的桂冠,这距离它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值车企仅过去六个月。内燃机汽车逾130年的垄断似乎在一年内被颠覆,不少人开始将特斯拉与苹果类比,而当初Salesforce高呼"软件吞噬一切"的口号,似乎也在渗透这个人类工业历史上璀璨又古老的领域——软件开始"定义"汽车。回到1908年,福特T型车面世。至今,超过1500万辆T型车伴随着美国第一次黄金时期一同起飞,期间是经济和投资市场的纸醉金迷。直到1929年的黑色星期四,以燃油汽车代表的美国经济黄金二十年才宣告终结。但其缔造的车轮国度和汽车文化,奠定了美国梦坚实的基础。可以说,福特不仅带来了国民性的产品,还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理念:最能体现先进科技和工业发展的产业,代表着人类本我的荣耀之点。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迭代,是先进科技每一次重塑人类自己的过程。所以,当特斯拉、比亚迪和蔚来纷纷跻身全球车企前十之时,当马斯克决定卖掉全部房产却成为全球首富之时,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个充满科技与荣耀的"泡沫"?以及在这场现代工业剧变的背后,各方争执的制高点究竟在
“围剿”特斯拉,开启智能汽车的制高点之争
avatar我思锅我在
2020-06-22

Zoom和Slack的第二曲线

本文已经发表在我的微信个人公众号上,欢迎关注公众号“我思锅我在,ID:angelplusdevil),与我一起深度探讨。 “The tailwinds have outweighed the headwinds(顺胜于逆).” ​这是Slack CFO在今年Q1财报电话会上的开场白,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在上季度收获了软件上市公司历史上单季度营收最快增长(同比169%)的Zoom,其股价从年初的不到60美金飙至240美金,但这过程中也遭遇了由于安全问题引发的质疑和抨击。 (来源:大跃资本,截止到6月13日) 总有媒体拿Slack与Zoom比较,Slack CEO还曾特地阐释了两家公司的区别: “Unlike the many video conferencing solutions in the market such as Zoom, RingCentral, Google Meet, Microsoft Teams, Amazon Chime, and BlueJeans, wearen’t a digital substitutefor physical, in-person meetings. Instead, Slack acts more like adigital office, a persistent place for users to connect and find information.” (与包括Zoom、RingCentral、Google Meet等视频会议解决方案不同,Slack不是对人际会面物理场所的替代。我们更像一个数字办公室,一个让用户连接和寻找信息的固定场所。) 这段话包含了三点: 首先,Zoom是对线下会议的替代和电话远程的升级,Slack是要打破邮件沟通的传统,创造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 其次,Zoom从体验升级的角度更容易
Zoom和Slack的第二曲线
avatar我思锅我在
2020-08-03

API鼻祖Twilio的逆袭与野望

本文已经发表在我的微信个人公众号上,欢迎关注公众号“我思锅我在,ID:angelplusdevil),与我一起深度探讨。​“A transaction before success is stupid(事成前就付款简直太愚蠢了).”一位叫Jeff Lawson的前亚马逊云产品经理,当他想在产品中加入通讯功能时,却遇到了来自电信运营商昂贵的预付合同和冗杂的配置要求,于是发出了以上感叹。随后,他和两个朋友决定颠覆这陈旧的商业模式和封闭的市场格局,创办了一家公司,叫$Twilio Inc(TWLO)$ 。他们希望帮助客户把前期投入降至最低,在“使用产品以后”按实际用量付费。“Telecom services are worse than enterprise software(电信服务比传统企业软件还糟糕).”Jeff接受一次采访时曾说道,看来有些行业中美的差异并不大。我很难想到一家公司与“危机”二字有如此多微妙的关系了。创始团队几乎在公司成立不久之后就要放弃了,因为在整整一个夏天见了20家机构后,依旧拿不到第一笔启动资金。那年是2008年9月,随着雷曼兄弟和一间间银行接踵倒闭,金融危机彻底爆发。但团队毅然顶住压力,在11月发布了第一版通话产品。时间过去十一年,新冠疫情爆发,这一次团队没有“浪费一个好危机”。在5月初发布的Q1财报中,公司宣布营收单季度达到3.65亿美金,同比增长57%,当日股价暴增近40%,当周涨幅66%。(来源:**)而就在这周五,Twilio市值已从上市时的12亿美金跃升至历史最高——389亿美金。32倍增长,仅用四年。这是放在一级市场的企业服务公司里都堪称火箭级的增速。在以下内容里,我将从一个特别的角度——通过三家更知名的互联网公司与三
API鼻祖Twilio的逆袭与野望
avatar我思锅我在
2020-03-12

微信之下,微盟会成为下一个Shopify吗?

本文已经发表在我的微信个人公众号上,欢迎关注公众号“我思锅我在,ID:angelplusdevil),进行更多深度探讨。导读张小龙在2019年1月的微信公开课上说:“当一个平台只是追求自身的商业利益最大化的时候,我认为它是短视的,不长久的。当一个平台可以造福人的时候,它才是有生命力的。”读到这句话,心头一怔,想到之前讲$Salesforce(CRM)$ 后平台机会的文章中比尔盖茨对平台的解释——平台上所有使用者创造的全部经济价值应该超过平台自身所创造的价值。“让创造体现价值”,是当初张小龙做微信的原动力。直到2017年我才切身感受到微信成为了“一个生活方式”——一个二维码、小程序和微信支付构成了生活中每一个行为或一笔交易。微信完成了从工具、入口再到基础设施的沉淀。移动终端上再造一个“操作系统”,并不为过。正如Windows当年培育了Adobe,微信之下也诞生了有赞和$微盟集团(02013)$ 。随着微信的商业布局逐渐清晰,企业对私域流量愈发重视,第三方服务商似乎又迎来了“价值创造”的良机。然而从微盟上市时畅想的“中国版Salesforce”到有赞喊出要做“中国的$Shopify Inc(SHOP)$ ”,你们不禁会问: 相比家喻户晓的Salesforce,Shopify究竟什么来头? 如今微盟真的是Shopify或Salesforce吗? 未来,以微盟为代表的第三方服务商又该走向哪里? 当然,这一切还要看腾讯的野心
微信之下,微盟会成为下一个Shopify吗?
avatar我思锅我在
2020-03-26

当开源软件公司走进二级市场

本文已经发表在我的微信个人公众号上,欢迎关注公众号“我思锅我在,ID:angelplusdevil),与我一起深度探讨。前言在旷视IPO在即,看清“AI第一股”的商业真相文末,我向旷视提出的第一条建议是将深度学习框架开源,没想到文章发表的第二天就看到新闻报道称:旷视宣布将在一个月后正式开源其深度学习框架“天元”。昨天观看了线上发布会,有兴趣进一步了解的朋友请戳官网:https://megengine.org.cn/,以及GitHub地址:https://github.com/MegEngine。在美国版“知乎”Quora上搜“Open Source(开源)”,出来第一条问题是:“Linux的失败真的是因为开源吗?”。其中一个回答给我很多启发:“有些人把安卓和Chrome OS的成功归结于Linux开源,但我认为两者根本不相关。安卓和Chrome OS的成功并非得益于Linux/GNU/FOSS,而是因为他们有一个‘聪明的、高利润的、闭源且专属的商业模式’(smart, highly profitable, closed source, proprietary business model)”。从IBM鲸吞RedHat、$微软(MSFT)$ 收购GitHub到$Elastic N.V.(ESTC)$ 、$MongoDB Inc.(MDB)$ 等初创公司相继上市,这一系列事件早就不再是对开源本身的认可,而是标志着开源业务
当开源软件公司走进二级市场
avatar我思锅我在
2020-09-14

一夜暴涨26%,Salesforce真的能乘风破浪吗?

本文发表在我的微信个人公众号上,欢迎关注公众号“我思锅我在,ID:angelplusdevil),与我一起深度探讨。​2018年1月,$Salesforce(CRM)$ 的联合创始人兼CTO在推特上放出了一张给华尔街分析师做分享时的PPT,上图中揭露了这家即将满20周岁的公司更长远的野心。在实现了年营收100亿美金后,公司提出了未来十六年的分阶段目标: 在2022年前,年营收达到200亿美金,CAGR达19%; 在2028年前,6年时间再翻一倍,实现400亿美金,CAGR达12%; 在2034年前,再花6年,突破600亿美金。 这个目标并非遥不可及,当时软件公司里市值最高的$微软(MSFT)$ ,2017年总收入约950亿美金。其次$甲骨文(ORCL)$ 总收入约370亿美金(记住这个数),SAP总收入为265亿美金。转眼到今年8月末,在公布Q2财报的前与后,诞生了几个历史性的“首次”: 7月,以市值1792亿首次超过Oracle,终于成为企业级软件领域的老大; Q2实现营收51.5亿美金,历史上首次单季度破50亿美金; 2020全年收入剑指200亿,至207亿美金,可能首次提前两年完成目标。 随着取代老牌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进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即道指,当天收盘后Salesforce股价创下历史新高,录得26%的涨幅。在过去几个月,尽管身为SaaS鼻祖,公司股价在一派疯涨的SaaS及云计算公司中绝不是最突出的,甚
一夜暴涨26%,Salesforce真的能乘风破浪吗?
avatar我思锅我在
2021-08-02

Battery Venture《软件2021:云服务崛起》

Battery Venture每年都会发布业内瞩目的软件行业报告,去年由于疫情爽约,今年如期而至,题为《Software 2021: The Rise of Cloud》(软件2021:云服务崛起)。 无论二级还是一级市场,软件尤其SaaS公司的估值伴随着泡沫似乎来到了巅峰。 ​ 2010年SaaS上市公司的NTM(未来十二个月)营收的市销率中位数仅为3x,而这个数字在今年第一季度后达到了15x,有些公司甚至达到30x。 不过这些数字放在一级市场,无论在国内还是海外,甚至仅是平均数。 01 软件行业到底怎么了? 报告开篇总结了三个主要原因: 投资者对SaaS模式的理解更加深刻,现金流为王得到认可; 现金流价值在疫情期间更加凸显,核心是营收可预测,高增长及高毛利; 最后,低利率造就大量资金涌入一二级市场,造成长预期下的高估值。 但是SaaS模式本身也在演变, 正如我在之前文章Snowflake超越的不是AWS,而是SAAS里所述—— 传统1.0模式在加速分化,新一代更加灵活的2.0 SaaS在崛起。 尽管投资人逐渐学会更精细解读SaaS商业模式和指标,包括: ARR(年持续收入) Net & Gross Add(净和毛新增) ACV & TCV Bookings (首年及新签合同总金额) ARPU(客单价) Annualized Net/Gross Dollar Retention & Logo Retention(年化金额/客户留存率) LTV & CAC(客户生命周期及获客成本) Magic Number(体现销售效率的魔力数字) 但是,这些金科玉律正在被两个重要趋势打破: 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比如AI在初期需要大量成本投入,导致业务毛利远低于行业水平; 产品导向的增长(Product-led growt
Battery Venture《软件2021:云服务崛起》
avatar我思锅我在
2022-06-07

SaaS不会“崩”向过去

2016年2月5日,两家企业服务公司LinkedIn和Tableau在召开业绩电话会后,股价暴跌超过40%,并带崩了包括软件在内的一众科技公司: Splunk当日跌23%,次日跌12%;Workday当日跌16%,次日跌9%;Salesforce当日跌13%,次日跌7%; Facebook当日跌6%,Amazon当日跌6%,Google当日跌4%,这些巨头在当周已经几乎连续四天。 巧合又惋惜的是,如今两家公司都退出了公开市场,前者在2016年陷入低谷后卖身于微软,后者三年后被Salesforce收购。有人在BVP的Emerging Cloud指数图上总结了SaaS上市公司的几次“价崩”,2016年似乎是最严重的一次回撤,被称为“大(Mega)”崩盘。012022崩盘重现?下图来自Redpoint企服领域投资人Tomasz Tunguz在2016年的博客,颜色代表不同营收增速区间,纵轴代表远期PS(当前市值/未来十二个月营收)。如果你是一家营收1亿美金且发展速度超过75%的SaaS公司,2016年1月市值只有不到5亿美金。两个趋势在当时非常明显: 远期PS从2014年的平均7.7倍下滑到2016年1月的3.3倍,下滑超过50%。 增速越高(通常现金流还不能打平)的SaaS公司,PS下滑越快。 LinkedIn和Tableau之所以成为“出头鸟”,有几个共通原因: 两家都发布了远低于市场预期的指引。比如Tableau预计2016年第一季度营收在1.6至1.65亿美金,全年营收在8.3至8.5亿美金,市场预期分别是1.79亿和8.7亿美金。并且,每股净收益(EPS)公司预计仍将亏损0.08到0.12美金,全年亏约0.2到0.35美金,市场之前乐观地预计能实现盈利0.06美金,全年达到0.62美金。与盈利预期的巨大落差是压垮股价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年初就不约而同发布如此低迷的指引,
SaaS不会“崩”向过去
avatar我思锅我在
2022-02-28

2021年全球SaaS IPO不完整启示录

本文发表在我的微信个人公众号上,欢迎关注公众号“我思锅我在,ID:angelplusdevil),与我一起深度探讨。(From: BVP)2022年开年对SaaS并不友好,二级市场杀跌其实从三个月前就开始了,以业内公认的BVP Nasdaq Emerging Cloud Index为参考,EMCloud指数在近三个月下跌了31.3%,跑输大盘。但是,这并不影响过去的2021年是SaaS IPO史上最成功的一年。如Meritech Capital所说,“2021 was the best year ever for SaaS companies going public(2021年是SaaS公司上市最成功的一年,没有之一)”。一共有27家公司登陆公开市场,比以往都多,共筹集超过150亿美金,上市时合计市值超过2,250亿美金。根据我收集的非公开市场数据,去年同样是SaaS公司晋升独角兽的大年。一共有约260家公司在去年获得融资并成为独角兽,这里面有109家公司成为20亿美金或以上估值的超级独角兽,也创历史之最。先按照时间轴梳理去年上市的27家SaaS公司,很多名字想必十分熟悉了。27家公司的基本信息与市值(截止到1月30号)如下:(From: 公开数据整理)结合以上公司的综合指标和Meritech Capital的复盘报告,有以下特点与趋势:2021是基础设施与开源软件起飞的元年,如果把安全算在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里,infra及相关开发者工具引领百亿美金级公司梯队。要享受高倍数(PS)估值,要么创造高收入,更好是拥有高增长,收入(ARR)和年同比增长中位数已经来到了至少2亿美金和50%。SMB在海外疫情和数字化转型的趋势下,成为推动SaaS成长的关键客户群体,27家公司里将近50%的客单在$20K以下,但这里面NDR最高可超过150%。但是,疫
2021年全球SaaS IPO不完整启示录
avatar我思锅我在
2020-12-28

收购Slack背后,Salesforce的万亿市值梦

本文发表在我的微信个人公众号上,欢迎关注公众号“我思锅我在,ID:angelplusdevil),与我一起深度探讨。​男子网坛流传着一句话:“我们就是要努力打进决赛,然后输给一个叫罗杰·费德勒的人。”这句话也适用于近年来的美国企业服务市场——早期软件公司就是要努力做到行业第一,然后卖给一家叫$Salesforce(CRM)$ 的巨鳄。12月1日,Salesforce官方宣布以277亿美金收购企业级通讯与协作平台$Slack Technologies(WORK)$ 。把这句话化整为零,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来拆解这起令人瞩目的“Megadeal”: 在疫情和强敌围剿下,Slack的基本面出现了什么问题? Salesforce与Slack合作已久,为什么要发起“收购”? 为什么是现在,以及这个价格? 以Slack为始,Salesforce的终极梦想究竟是什么? 无论我自己还是媒体,总喜欢拿Slack与$Zoom(ZM)$ 比较。以至于让我产生了一个错觉,都受益于疫情的“利好”刺激,两者业绩之所以有如此大差异,是由于产品传播属性、客户获取难度以及竞争态势等影响程度不一。然而事实上,我犯了一个本末倒置的错误:这次疫情对Slack真的是利好吗?数据显示,并不是。01疫情是把锋利的双刃剑尽管取消了电话会,Slack还是如约发布了Q3财报。结合前四季度,我对几个关键指标做了以下分析。(开具账单Q3为$2.52,Q3预测为$2.31)从积极
收购Slack背后,Salesforce的万亿市值梦
avatar我思锅我在
2020-06-10

巨头PTC转型之道:当工业互联网遇上SaaS

本文已经发表在我的微信个人公众号上,欢迎关注公众号“我思锅我在,ID:angelplusdevil),与我一起深度探讨。​标题中“工业”在先,其次“互联网”,最后触电SaaS,顺序不能颠倒,原因与现在大家对“AI+”的理解相似,先有产业,然后“+AI”。听不少投资人说“工业互联网”看得越久,越困惑。然而真正让我们困惑和敬畏的其实是“工业”,不是“互联网”。从2012年末GE首次提出“工业互联网(Industrial Internet)”,到2013年德国在汉诺威展提出“工业4.0”,再到2015年中国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工业互联网和先进制造已经在多个国家被上升到战略层面。然而Gartner在2018年首次发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魔力象限》报告中却显得十分克制,文中建议CIO在调研供应商的时候“必须保持谨慎”,主要原因是: 当前平台的应用范围仅限非常“有限”的场景,设备连接管理才是最基础的需求; 知名厂商如GE、西门子等都被排除在象限图外,原因是他们不支持私有化部署。 前者几乎给工业互联网之价值泼了个冷水,后者也对SaaS在这个领域的可行性提出了质疑。即便在2019年更新的象限图中,仍然没有一家供应商进入“领导者”象限,市场依旧分散。(来源:Gartner 2019)随后2018年GE被爆出计划出售旗下工业互联网平台Predix,汽车、消费电子等行业在2019年也相继进入周期性调整,如今面对“黑天鹅”事件频发和“去全球化”态势愈演愈烈,需求侧的萎缩又进一步加剧了制造端的震荡。行业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创新进入深水区,投资则更甚。施展的作品《枢纽》出版后不久,中美贸易摩擦打响。各路媒体就摩擦对制造业的冲击进行了各种分析比对,并认为《枢纽》中提出的全球供应链“8”字网络已经失效。但此时施展却展开了一次与《枢纽》形式完全相反的调研——躬身入局,进行田野研究(fieldwork
巨头PTC转型之道:当工业互联网遇上SaaS
avatar我思锅我在
2020-02-19

从云建设到AI,Salesforce之后看云平台的机会

本文已经发表在我的微信个人公众号上,欢迎关注公众号“我思锅我在”,ID:angelplusdevil),与我一起深度探讨。导读当我们说起阿里的时候会想到什么——淘宝?天猫?还是1688?当我们说起腾讯的时候会想到什么——QQ?微信?还是王者荣耀?但是,当我们想起微软、苹果和谷歌的时候——恐怕出现在脑海里的是眼前无法离手的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甚至手表,是这一系列终端背后的系统与平台搭载着几乎整个网络世界。中美科技Top15上市公司对比写这个主题最主要的动力来自上方这张中美科技上市公司对比图,当我们看到排名越往前的公司时,越容易听到外界把他们称作“xx平台”,的确公司的体量越大,对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渗透仿佛越深,平台像是一片森林,一艘航空母舰甚至一支舰队。那么究竟什么是平台?那些万亿市值的“超级舰队”又是如何崛起的?在可见的未来中又充满了哪些机遇和挑战?当大家觉得每一年仿佛都是未来十年里最好的一年的时候,机会正冉冉升起。1.由Facebook说起1.1财报预警我有一个同学在Facebook,她的工作简单来说是帮Mark找到哪些早期公司值得关注并评估是否应当采取相应措施,背后需要对市场的全方位跟踪和持续分析。收购一直是Facebook版图扩张的重要策略,在完成对Instagram和WhatsApp堪称里程碑式的并购之后公司步入快速增长通道,直至2018年“剑桥分析”事件。这场危机倒逼CEO Mark Zukerburg开始进行战略调整,他随即宣布聘用两万人的内容审核团队来清理不健康言论和虚假内容,要知道当时美国记者总人数才不到三万人。2019年3月在个人主页上他公开宣称“The future is private.(未来一切将更加隐私)”,背后是一系列对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技术的投入,并对以广告投放为主的商业模式进行改革,甚至有人认为Facebook开始向微信“学习”。伴随着争议,
从云建设到AI,Salesforce之后看云平台的机会
avatar我思锅我在
2020-03-09
现在大家交易正常吗?为什么到现在我买入都还是一直待提交状态呢?@话题虎@Seven8谢谢各位大神解答~~
avatar我思锅我在
2020-02-28

旷视IPO在即,看清“AI第一股”的商业真相

本文已经发表在我的微信个人公众号上,欢迎关注公众号“我思锅我在”,ID:angelplusdevil),与我一起深度探讨。导读被奉为硅谷创业圣经的《从0到1》这本书中提过,垄断型企业都有自己的壁垒,无外乎是:专利技术、网络效应、规模经济或品牌优势。被资本界誉为“AI第一股”的$旷视科技(90008)$ 即将登陆港股交易所,招股书中最开始是CEO印奇写给投资人的信函,最开始便说到“深度学习是旷视的核心竞争力”。深度学习?这似乎与书中提到的四个指标都不太相符。以旷视为代表的AI公司,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而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必须先理解他们的商业模式究竟是怎样的?于是我一口气想到了以下几个问题: AI公司是软件公司吗?是SaaS、PaaS还是传统软件厂商? AI公司是解决方案商吗?是集成商?还是外包公司? AI公司的壁垒究竟在哪里?真的是“深度学习”所代表的的AI技术?  2016年Alpha Go开启了所谓“人工智能的元年”,但才过去了两三年却发现“投资人逃离人工智能”。外界质疑的焦点无非是技术突破遇到“瓶颈”和商业模式“不清晰”。我认为直接凭资本走向和主观感受来臆断,我认为是一个投机取巧的行为。所以,以下内容希望能带领大家逐一解答上述疑问,并最终解锁更核心的话题: 类比SaaS对传统软件的革命,以旷视为代表的AI公司在商业模式上是否真的也存在颠覆式创新呢? 无论答案与否,只有搞清楚了这个问题,我们才可能客观地去判断AI公司的核心指标、竞争力、还有未来。1.何谓“AI公司”首先,以旷视为代表的的AI公司特指自主研发以人工智能为原生且不可替代的技术,同时具备或已经向垂直行业拓展,并形成相关产品或解决方案的企业。 
旷视IPO在即,看清“AI第一股”的商业真相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