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情报局

美港股新股第一手情报

知乎Q4首次实现单季全面盈利,周源:AI+社区将是重要的产品方向

“AI不仅不会取代社区的价值,反而会推高整个产品战略的天花板” 作者:苏打 编辑:tuya 公司情报专家《财经涂鸦》获悉,3月26日,知乎(ZH.US;2390.HK)发布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报告。 报告显示,知乎全年营收36亿元(人民币,下同),净亏损大幅收窄近80%。毛利21.81亿元,毛利率扩大至60.6%。其中营销服务收入12.47亿元,付费会员收入17.62亿元,职业培训收入4.68亿元。 期末,公司现金及等价物、定期存款、受限资金及短期投资约48.6亿元。 第四季度,公司营收8.6亿元,经调整净利润9710万元,经调整经营利润2310万元,实现全面利润转正。这也是知乎自上市以来,首次实现单季度全面盈利目标。该季度,受益于商业化能力增强和运营效率提升,公司毛利率进一步提升至62.9%,实现毛利5.4亿元。 截至3月26日,知乎美股开盘前总市值约4.07亿美元,股价较今年最低点累计上涨近45%;港股收盘后总市值约31.85亿港元,股价较今年以来最低点上涨约46.5%。 “2024年对知乎而言具有重要的转折意义,我们有序执行了年初制定的战略规划,并在第四季度成功实现了盈利”。知乎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源在业绩会中表示,期内,知乎持续投资于AI应用,将AI进一步融入多元化社区场景,积极探索AI时代全新的用户交互方式,并快速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 他还在问答环节透露,今年社交产品的重点是社交性和可信内容的提升,包括面向短内容、高频词的圈子和新想法,以及长内容、长周期的新专栏和博客,“这两方面正成为社区新的消费和互动场景。”此外,盐club和内容IP的垂类化亦是今年发展重点。 “专业影响力答主和可信的内容品牌在今天这个时代无疑是最重要的资产。AI不仅不会取代社区的价值,反而会推高我们整个产品战略的天花板,未来AI+社区无疑将是重要的产品方向。”周源表示。 「知乎拥有
知乎Q4首次实现单季全面盈利,周源:AI+社区将是重要的产品方向

商汤徐立:Capex投入是趋势,但「真正理解模型」是核心能力

“算力总规模已提升至23,000PetaFlops, 同比增长92%。” 作者:苏打 编辑:tuya 公司情报专家《财经涂鸦》获悉,3月26日,商汤集团(00020.HK)公布2024全年业绩。 2024年,商汤集团总收入同比增长10.8%至人民币37.7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生成式AI、智能汽车与视觉AI收入分别占比63.7%,6.8%和29.5%。 值得一提的是,生成式AI期内收入大幅增长103.1%至24亿元,占比总收入份额较去年的34.8%大幅提升。该板块连续两年增速超过三位数,也是商汤历史上最快突破20亿营收规模的板块。其中生产力工具已触达上千万用户,订单金额同比增长6倍,交互工具用户使用量按年增长8倍。 期内,公司毛利16.2亿元,毛利率为42.9%,全年亏损收窄33.7%至43.1亿元。应收贸易回款额达46.2亿元,同比增加19%。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总现金储备为127.5亿元。 2024年底至2025年初,商汤已实现5个生态企业的对外融资,1+X重组成效彰显。 截至3月26日收盘,商汤港股总市值约588.42亿港元,股价较今年以来最低点上涨约26.2%。 “去年经过一次架构调整后,我们的战略和组织都更加聚焦在核心业务的突破上,充分发挥了在计算机视觉领域过往的积累和能力。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AI基础设施的投入,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多模态特色2.0时代企业。” 商汤科技集团董事会执行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徐立在业绩会中透露,过去三年,商汤持续投入建设并自持全国首个5A级智算中心上海临港AIDC,通过运营模式将算力总规模提升至23,000PetaFlops, 同比增长92%。 业绩报告显示,对于DeepSeek V3等第三方模型,商汤每秒处理Token数(TGS)已达1600+,在未做专项优化下,优于DeepSeek官方成绩;预期未来对于单一模型做特定优化
商汤徐立:Capex投入是趋势,但「真正理解模型」是核心能力

映恩生物通过港交所聆讯:ADC领域的潜力新星

近日,映恩生物通过了港交所聆讯,映恩生物是一家专注于抗体偶联药物(ADC)研发的生物科技公司。2024年8月26日,映恩生物首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虽首次申请于2025年2月26日失效,但公司迅速于2025年2月27日再次递表,并于2025年3月23日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一、公司概况:ADC领域的坚实耕耘者 映恩生物成立于2019年,是全球ADC领域的重要参与者,致力于为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患者研发创新药物。公司构建了强大的技术平台与研发管线,其核心技术平台包括DITAC、DIBAC、DIMAC及DUPAC,这些平台为公司的药物研发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基于这些平台,公司自主研发了12款ADC候选药物,包括七款临床阶段ADC,在广泛适应症中具有潜力;两款新一代双特异性ADC预计将于2025 年至2026年进入临床阶段;及多款其他临床前ADC,其中三项临床阶段资产(包括公司的核心产品DB-1303及DB-1311以及关键产品DB-1305)已获得FDA的快速通道认定。 在研发进程中,映恩生物取得了诸多关键进展。截至目前,公司已有五款临床阶段的资产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及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研究用新药(IND)批准。在全球范围内,公司在17个国家的230多个临床试验中心开展了七项全球多区域临床试验(MRCT),已有2,000多名患者入组,其中超过50%位于美国、欧盟及澳大利亚。这些成绩不仅体现了公司研发实力的强劲,也为其未来的产品上市和商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主营业务:聚焦研发,创新驱动发展 映恩生物的主营业务聚焦于ADC资产的独立发现及开发。公司组建了一支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在ADC药物开发的各个环节都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凭借团队的努力,公司在技术平台和管线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其四大技术平台各具特色,如DITAC平台基于拓扑
映恩生物通过港交所聆讯:ADC领域的潜力新星

正立新能:锂电池新贵,深度绑定零跑,值得打新吗?

昨日,正立新能通过港交所聆讯,上市在即。 正立新能是一家锂离子电池制造商,主要专注于动力电池产品及储能电池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动力电池是指用于为电动汽车、电动船舶、电动飞机等交通工具提供驱动能量的可充电电力存储系统。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资料,按2024年的装机容量计,正立新能于中国动力电池制造商中占有1.8%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九: 正立新能并不是锂电池行业老炮,其入场时间较晚,2016年开始生产及销售电池产品,并于2022年7月开始经营磷酸铁锂电池业务。 不过,正立新能的创始人拥有深厚的汽车行业背景,如创始人曹芳是福耀玻璃创始人曹德旺的胞妹,其亦曾担任福耀玻璃销售总经理及副总。 $福耀玻璃(03606)$ 2013年,曹芳和另一位正立新能创始人陈继程合伙成立了一家投资公司,叫新中源创投。 当年年底,新中源创投和丰田合伙成立新中源丰田,持股比例50%,为丰田汽车在中国的主要合营主机厂的主要电池包供应商。 新中源创投亦是正立新能大股东,为解决同业竞争嫌疑,2023年11月,正立新能耗资33收购了新中源丰田。 正是由于正立新能创始人有资深的汽车行业背景,因此,按照装机量算,2023年正立新能是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市场装机量前十的企业中增速最高的,2024年的增速也高达102%! 从业绩上看,正立新能2024年营收达到51.3亿,同比增长23.3%;净利润9101万,首次扭亏为盈: 值得注意的是,正立新能并不是靠主营业务实现盈利的,因为2024年公司的毛利润只有7.48亿,而行政费用+研发开支就达到了8.6亿,靠自身,正立新能还无法盈利。 但是,正立新能2023年底收购的新中源丰田可是一座金矿,其2024年的利润高达5.87亿,因此,正立新能去年的应占合营企业的利润达到了3个亿,一举
正立新能:锂电池新贵,深度绑定零跑,值得打新吗?

AI PC渗透率达 25%,Manus 打开 PC AI Agent 新局面

摘要:2024 年中国电商市场 AI 笔记本电脑渗透率达 18%,销量 289 万台,Q4 销量渗透率进一步提升至 25%。AI笔记本不仅在高端市场,在中段价位5000–8000 元市场渗透率也在加速跃升,其中在5000-6000元渗透率达到 40%;Manus 的发布打开了“AI Agent + AI PC”的想象空间。 AI PC 从单纯计算平台逐步演进为智能化的“生产力中枢”,终端厂商格局更具有重塑的潜在空间。 注:AI PC指搭载NPU的电脑 AI 笔记本渗透率提升至 25%,AI Agent 将助力AI PC加速成长 随着大模型技术的不断演进,AI 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多模态生成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近期发布的 Manus 作为全球首款真正意义上的通用 AI Agent,具备从规划到执行的全流程自主完成任务能力,这意味着“AI Agent + AI PC”的组合正有望成为新一代人机协作的关键形态。 据 Sandalwood 中国电商市场监测数据显示,2024 年笔记本电脑电商销售规模约 1,654 万台,其中 AI 笔记本电脑销量达 289 万台,占比 18%。虽然市场整体规模同比小幅下滑 3%,但 AI 笔记本电脑在其中展现出强劲增量特征,尤其在 2024 年第四季度,AI 笔记本电脑的销量渗透率进一步提升至 25%。 5000-8000 元价位占比超五成:AI 笔记本销量结构解析 从价格段分布来看,AI 笔记本电脑在 5000–8000 元的中高端价位起量最为明显,占据 AI 笔记本电脑整体销量的逾半壁江山。其中,5000–6000 元与 6000–8000 元两个价格段在 2024 年第四季度分别达到 26% 与 32% 的占比,市场份额正由中段向两端价格区间扩散。4000–5000 元、8000–10000 元以及 10000–15000 元价位段
AI PC渗透率达 25%,Manus 打开 PC AI Agent 新局面

三叶草生物(2197.HK)2.24亿美元预付款被要求退回?与GAVI疫苗协议突生变局!

2025年3月24日,三叶草生物(2197.HK)的一则公告在医药界激起涟漪—其全资附属公司三叶草香港收到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的单方面书面终止通知,要求返还2.24亿美元预付款项。这场突如其来的协议纠纷,暴露出后疫情时代新冠疫苗需求剧变与新冠疫苗公司战略调整的深层矛盾。 来源:公司公告 事件回溯:从战略携手到合作生变 时间拨回至2021年6月,三叶草生物曾宣布与GAVI达成里程碑式合作:承诺通过COVAX机制向全球供应最多4.14亿剂新冠候选疫苗SCB-2019(CpG 1018/铝佐剂)。 协议框架包含两阶段交付计划,首批6400万剂拟在2021年获世卫组织(WHO)紧急使用认证(EUL)后启动供应,后续3.5亿剂选择权则计划于2022年行使。截至2021年底,三叶草已累计获得GAVI支付的2.24亿美元预付款项,资金用于支持疫苗研发与产能扩张。    然而,2022年9月15日双方对合作条款进行了重大修订: (1)订单规模锐减:将原4.14亿剂订单调整为仅保留6400万剂选择权,取消后续3.5亿剂采购选项; (2)合作期限延长:协议有效期延长四年,为长期供应保留弹性; (3)市场准入突破:删除对中国市场的供应限制,为疫苗商业化打开关键市场。 争议焦点:2.24亿美元预付款退款的合理性之争 GAVI于3月21日单方面终止协议并要求退款,其核心依据可能包括: (1)市场需求断层:随着全球疫情趋缓,新冠疫苗需求断崖式下跌,COVAX机制库存过剩现象普遍; (2)交付条件未达成:疫苗未能在预期时间窗口内获得关键市场准入; (3)战略方向调整:GAVI可能基于资金优化或疫苗组合策略变化,重新评估合作优先级。    而三叶草生物的强硬回应则可能基于以下立场: (1)协议执行合规性:公司已完成临床开发与产能建设,疫苗在防重症方面展现出显
三叶草生物(2197.HK)2.24亿美元预付款被要求退回?与GAVI疫苗协议突生变局!

南山铝业国际(2610.HK)上市尾盘直线跳水,绿鞋剩不足七成

3月25日,由南山铝业分拆的南山铝业国际(2610.HK)正式在港交所上市,独家保荐人是华泰金融。          公司全球发售8823.53万股,以26.6港元下限定价,募资总额约23.47亿港元,此次引入四名基石投资者:厦门象屿(600057.SH)、嘉能可(GLEN.L)、瑞中国际和Indika Energy。           上市首日,南山铝业国际以招股价平开,随后震荡下行,跌幅超4%,近3点股价反弹,跌幅收窄至1.5%,尾盘加速下跌跳水,收跌5.08%,报25.25港元/股,成交额3.41亿,最新总市值148.53亿。不计手续费,一手亏135港元。           来源:LiveReport大数据 配售结果显示,申请人数是12791人,公开认购倍数是3.89倍,一手中签率是100%.             据LiveReport大数据,净买入最多的是老虎证券、华泰金融、AAA,分别净买入34.18万股、33.24万股、17.41万股,净卖出最多是的光大投资、JPMorgan、摩根香港,分别净卖出17.88万股、10.78万股、7.56万股。           来源:LiveReport大数据 绿鞋使用方面,南山铝业国际本次绿鞋总额约为3.52亿港元,稳价人是华泰金融。据LiveReport大数据估算,南山铝业国际上市首日使用绿鞋金额约1.52亿港元,未使用金额约2亿港元(约903.02万股),剩约68.23%。      &n
南山铝业国际(2610.HK)上市尾盘直线跳水,绿鞋剩不足七成

小米集团开启426亿巨额再融资,今年港股配售规模已超千亿!

一、先旧后新配售,426亿港元巨额再融资 3月25日,小米集团-W(1810.HK)发布公告,按先旧后新方式配售8亿股新B类股份,配售价为每股53.25港元(较前一日收盘价折价6.6%),募资总额约426亿港元(净额约425亿港元)。 本次配售股份数目占公司现有已发行股本约3.2%(投票权约1.2%)及发行后股本约3.1%(投票权约1.2%),整体协调人、经办人及资本市场中介人包括高盛、摩根大通、中金公司。 配售及认购事项需满足协议条件方可完成。配售及认购事项完成后,控股股东雷军及其控制的Smart Mobile Holdings Limited仍将持有公司已发行股本约23.4%(投票权约64.1%),承配人将持有3.1%,其他股东持有73.6%。 来源:公司公告 根据公司公告,本次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加速业务扩张、研发投资以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在近期公布了2021年以来最快年度收入增长后,小米集团已将2025年的汽车交付量目标定在了35万台的,而这一次巨额融资十有八九就是为了扩大其汽车产能而作。 据彭博报道,小米集团该交易引发了纯多头投资者和主权财富基金的浓厚兴趣,配售获超额数倍认购,前20大投资者分配到的配售股票约占三分之二。 二、上一次这么干,是四年前小米决定造车时 小米集团于2018年7月在香港上市,IPO募资约426亿港元,并曾在2020年及2021年通过配售、代价发行等方式累计再融资了约249亿港元。连同本次配售,上市迄今小米集团已累计融资超过1100亿港元。 可以看到,实际上四年多前小米也曾做过「先旧后新配售」这事~ 2020年12月,小米集团以每股23.7港元的价格配售了10亿股新股份,同样是由大股东雷军先将其持有的老股转让给参与的配售方,配售资金先打入上市公司,然后公司再增发新股给雷军,令其股数复原。 对于第三方投资者(买方)来说,长期投资者也可以省去在市场
小米集团开启426亿巨额再融资,今年港股配售规模已超千亿!

泡泡玛特2024年营收130亿,净利增185.9%:起于潮玩不止于潮玩

业绩再创历史新高。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 作者|Stone Jin 据IPO早知道消息,泡泡玛特国际集团于3月26日发布了2024全年财报。 财报显示,2024年泡泡玛特实现营收130.4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06.9%,经调整净利润34.0亿元,同比增长185.9%。中国内地营收79.7亿元,同比增长52.3%;海外及港澳台业务营收50.7亿元,同比增长375.2%,收入占比38.9%。 整体而言,泡泡玛特各项经营数据指标远超预期,业绩再创新高。同时,全球化和集团化战略齐头并进,推动泡泡玛特IP全球影响力不断攀升。 2024全年新增会员超千万 海外营收同比增长375%至50.7亿元 具体来讲:2024年,泡泡玛特中国内地业务营收79.7亿元,同比增长52.3%。2024年,泡泡玛特在内地净增38家线下门店,门店总数从截至2023年年底的363家增至401家,机器人商店新增110台,机器人商店总数从2023年年底的2190家增至2300台。线下门店收入38.3亿元,同比增长43.9%,机器人商店收入7.0亿元,同比增长26.4%。在门店数量并未大幅增加的情况下,线下业务实现了有机高增长。 在线上线下业绩全面增长的同时,泡泡玛特的毛利率、净利率、库存周转等运营指标数据亦持续优化——2024年毛利率为66.8%,相比2023年的61.3%提升了5.5个百分点,创下历史新高。存货周转天数由2023年的133天降至102天,精细化运营能力进一步提升。 线上渠道同样实现了高增长。2024年,泡泡玛特抽盒机营收11.1亿元,同比增长52.7%,突破2022年历史峰值,私域运营进入成熟期。天猫旗舰店逆势上升,营收6.3亿元,同比增长95%,业绩超过2021年历史峰值,并获得6·18天猫潮流玩具榜和总榜第一名。内容电商团队重塑直播间定位,搭建聚焦不同品类及使用场景的多个自营直播
泡泡玛特2024年营收130亿,净利增185.9%:起于潮玩不止于潮玩

安诺优达冲刺港交所:专注基因科技,由比亚迪联创夏佐全创办

夏佐全控制安诺优达54.25%的投票权。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 作者|Stone Jin微信公众号|ipozaozhidao  据IPO早知道消息,安诺优达基因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诺优达”)于2025年3月25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建银国际和国泰君安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值得注意的是,安诺优达由比亚迪联合创始人、优必选天使投资人夏佐全创办,截至2025年3月21日控制安诺优达54.25%的投票权。 成立于2012年的安诺优达聚焦于以分子诊断为基础的IVD医疗器械及多组学生命科学研究服务,临床测序解决方案包括自产基于基因测序的IVD检测试剂盒、基因测序仪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以及配套技术支持及实验室设计服务。 2017年,安诺优达的NIPT试剂盒获得三类医疗器械证书,使其成为中国首批实现这一里程碑的少数公司之一。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按样本检测量计算,2023年安诺优达在中国NIPT市场位列第三,2021年至2023年的市场份额分别持续增长9.6%、11.6%和12.1%。 由于认识到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NV)引起的疾病诊断的体外诊断(IVD)产品需求, 安诺优达开发了CNV-seq试剂盒,并于2024年获得了三类医疗器械证书。此外,安诺优达还是提供整体IVD产品组合与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的检测试剂盒、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的测序仪及与试剂盒兼容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相结合的少数公司之一。截至2024年12月31日,安诺优达已向覆盖26个省市的86家具备产前诊断认证的医院销售IVD产品。 截至2025年3月21日,安诺优达的三款IVD产品已获得三类医疗器械证书,两款兼容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产品已获得二类医疗器械证书,以及12款IVD产品正在开发中。 财务数据方面。2022年至2024年,安诺优达的营收分别为4.35亿元、4.7
安诺优达冲刺港交所:专注基因科技,由比亚迪联创夏佐全创办

它石智航完成1.2亿美元天使轮融资,加速具身智能GPT时刻

陈亦伦、李震宇领衔创立。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 作者|Stone Jin 据IPO早知道消息,它石智航(TARS)日前完成1.2亿美元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蓝驰创投、启明创投共同领投,线性资本、恒旭资本、洪泰基金、联想创投、襄禾资本、高瓴创投跟投。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公司的产品和技术研发、模型训练、场景拓展等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它石智航创下中国具身智能行业天使轮最大融资额纪录。 成立于2025年2月5日的它石智航是行业内独有的同时具备具身智能大模型能力、本体研发能力和软硬一体产品量产能力的公司。技术路线方面,它石智航打造了全新具身智能技术发展新范式,在行业开创了Human-Centric具身数据引擎,可实现真实世界具身数据获取能力的跨越式突破,这将为物理世界 AI的持续发展注入强劲驱动力。同时,它石智航还在行业首创空间感知与推理决策一体化具身大模型,通过打造数据驱动、可泛化的通用物理世界智能系统,加速具身智能技术发展的GPT时刻。 团队方面,它石智航CEO陈亦伦博士是中国具身智能、自动驾驶领域技术及产业的领军人,曾任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智能机器人方向首席科学家,华为自动驾驶CTO,大疆机器视觉总工程师。首席科学家丁文超博士,原华为“天才少年”,是具身智能领域青年科学家、复旦大学机器人研究院研究员,曾从0到1主导华为智驾端到端决策网络,打造复旦大学首个人形机器人。首席架构师陈同庆是清华大学博士,国家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原华为ADS智能导航部部长,空间感知首席技术专家,深耕工业制造、AI、自动驾驶、机器人等产业,引领多个产品成功商用。首席战略官Vincent,多模态学习领域专家,持续创业者,带领多家创业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曾任华为、百度关键技术岗位负责人,拥有极强的战略视野与技术商业化能力。董事长李震宇曾任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总裁,牵头打造了阿波罗自动驾驶开放平台和当前全球最
它石智航完成1.2亿美元天使轮融资,加速具身智能GPT时刻

霸王茶姬冲击纳斯达克「中国茶饮第一股」,推动新消费价值重估

对标咖啡赛道估值,成为“中国版星巴克”。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 作者|苏打 据「IPO早知道」消息,北京时间3月26日凌晨,霸王茶姬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公开提交招股书。 招股书显示,2024年,霸王茶姬GMV为295亿元(人民币,下同);2024年营收124.05亿元;净利润25.15亿元;净利润率20.3%。截至2024年底,霸王茶姬全球门店数达到6440家,同比2023年增长83.4%。 2024年,霸王茶姬单店月均GMV达51.2万元,远超同业水平,单店月均出杯量达2.5万杯,全球注册会员数已达1.77亿。 据艾瑞咨询数据,以 GMV 衡量,中国现制茶饮料市场复合年增长率为 21.7%,预计到 2028 年将达到 4260 亿元,其中高端现制茶饮料细分市场GMV 可达 1,671 亿元人民币,占现制茶饮料市场总量的 31.7%。以“精品”茶饮为定位,霸王茶姬有望成为该细分市场中的最大赢家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霸王茶姬赴纳斯达克上市的股票代码定为“CHA”,以对标咖啡现代化过程。 全球视角下,科技热潮正令中国资产步入估值上升通道,消费领域市场情绪亦随之修复。进入2025年,蜜雪冰城、古茗等新茶饮品牌陆续冲击IPO均获成功。其中,成功登陆港交所并一度引发超额认购潮的蜜雪冰城,已然成为现象级IPO代表。 横向观察视角中,如果将蜜雪冰城视为中国中国消费企业的A面,主打以规模和极致供应链溢价取胜,霸王茶姬则是另辟蹊径的B面——同样遵循“不卷奶茶”的逻辑,但以更加简易、标准化的营运理念获得对茶饮品类的定义权,将估值体系成功并入咖啡赛道,力求打造“中国版星巴克”。 这一思路转换,无疑将助力霸王茶姬在国际资本市场中获得更高溢价。 凭借创新的商业范式、极致的门店效率以及独特的文化内核,霸王茶姬正在书写一个关于中国新消费品牌将获得“价值重估”的新故事。而国际资本
霸王茶姬冲击纳斯达克「中国茶饮第一股」,推动新消费价值重估

亚朵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55.3%至72.48亿,全年新开业471家酒店

“期末会员人数已超过1.8亿人。” 作者:苏打 编辑:tuya 公司情报专家《财经涂鸦》获悉,3月25日,海底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6862.HK)公布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年度业绩报告。 报告显示,2024年海底捞实现营业收入427.55亿元,同比上升3.1%;净利润47.00亿元,同比增长4.6%。核心经营利润为62.30亿元,同比上升18.7%。 截至3月25日收盘,海底捞港股总市值约925亿港元,收盘价16.6港元,较今年最低点累计已上涨约23.5%。 门店扩张上,截至2024年年底,海底捞品牌共经营1368家餐厅,其中自营餐厅中国大陆地区1332家,港澳台地区共23家,加盟餐厅共13家。 受政策推动与行业复苏影响,海底捞2024年全年共接待顾客4.15亿人次,日均客流量超110万人次,较上年增加4.5%,平均翻台率达到4.1次/天。 报告期内,海底捞在制定餐厅管理基础红线的前提下,充分鼓励餐厅差异化经营。产品层面,去年全年推出超20款全国新品和超200款区域特色菜品;场景层面,陆续推出包间店、亲子主题店、夜宵主题店以及与大型企业合作的企业店等不同形式特色场景店;价格方面,采取“绝对好、相对便宜”的定价思路,门店根据自身情况精准执行差异化定价策略。 在外卖就餐场景,2024年海底捞外卖收入增加20.4%至12.54亿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末,海底捞会员人数已超过1.8亿人,活跃会员数超过5200万人,较去年提升8.8%。 寻求新增长点方面, 2024年8月,海底捞宣布实施“红石榴计划”,旨在鼓励孵化和发展更多的餐饮新品牌,推动餐饮服务创新。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海底捞集团通过内部创业创立了包括焰请烤肉铺子、火焰官、小嗨火锅等11个餐饮品牌共计74家门店,覆盖正餐、简餐、快餐等不同消费场景。 受益于以上创新餐饮品牌及露营火锅、校园火锅、企业火锅等多种
亚朵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55.3%至72.48亿,全年新开业471家酒店

快手2024净利润同比增长73%,未来3年有更大规模Capex和研发投入

“截至今年2月份,可灵累计收入已超1亿元,与数千家国内外企业客户达成合作。” 作者:苏打 编辑:tuya 公司情报专家《财经涂鸦》获悉,3月25日,快手科技(1024.HK)发布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 财报显示,2024全年,快手营收12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8%;全年经调整净利润177.16亿元,同比增长72.5%。其中,线上营销服务收入724.19亿元,同比增长超20%;直播收入370亿元,同比增长34.4%。 四季度营收353.84亿元,同比增长8.7%;经调整净利润47.01亿元,同比增长7.8%。毛利率达到54.0%,高于去年同期的53.1%,主要得益于收入结构的持续优化以及运营效率的提升。 截至3月25日港股收盘,快手总市值约2445亿港元,收盘价56.8港元,今年以来股价已累计上涨约48.9%。 四季度,快手应用的月活用户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平均日活跃用户同比增长4.8%达4.01亿,平均月活跃用户同比增长5.0%达7.36亿。 快手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程一笑在业绩电话会上表示,公司将在未来3年甚至更长时间进行更大规模的capex和研发投入,希望能通过可灵AI的赋能,改造升级现有业务的同时,创造AI视频内容生产的新赛道,进一步保持和升级快手作为短视频生产和消费社区的领先地位。 继续加强AI技术,推动原有商业生态升级 “未来我们希望通过可灵AI的赋能,改造升级现有业务的同时,创造AI视频内容生产的新赛道,进一步保持和升级快手作为短视频生产和消费社区的领先地位。” 程一笑在电话会上介绍,自启动新的AI战略以来,除了跑出了可灵AI这样的阶段性成果,快手也在持续优化基座大模型综合性能,并不断加强AI技术对快手主站、电商与营销场景的赋能,持续创造可量化的商业价值。 2024年第四季度,快手平台上的AIGC营销素材和虚拟数字人直播解决方案的日均消耗超过30
快手2024净利润同比增长73%,未来3年有更大规模Capex和研发投入

亚朵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55.3%至72.48亿,全年新开业471家酒店

进一步夯实“始于住宿的生活方式品牌集团”的定位。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 作者|Stone Jin 据IPO早知道消息,亚朵集团(NASDAQ:ATAT)于3月25日发布了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 财报显示,亚朵集团2024年全年营收72.48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55.3%;调整后净利润13.06亿元,同比增长44.6%;调整后EBITDA为17.72亿元,同比增长46.8%。 其中,第四季度亚朵集团营收20.84亿元,同比增长38.5%;调整后净利润3.33亿元,同比增长49.9%;调整后EBITDA为4.43亿元,同比增长76.5%。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亚朵集团在营酒店1,619家,拥有183,184间客房,酒店网络规模与经营质量实现跃升。具体来讲: 2024年亚朵集团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RevPAR)为351元,为2023年同期水平93.2%;日均房价(ADR)为437元,为2023年同期水平94.2%;入住率(OCC)达77.4%,为2023年同期水平的99.5%。 经营质量方面,亚朵集团在营18个月以上的成熟酒店表现持续优于大盘:第四季度同店RevPAR为2023年同期的96.0%达355元;OCC较为稳健,达到79.2%,为2023年同期的99.0%;ADR为2023年同期的97.4%达430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是亚朵集团战略的关键突破年,集团全年新开业酒店和签约数双双突破历史新高。 2024年第四季度,亚朵集团新开业111家,全年新开业471家,同比增长63.0%。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在营酒店数量1,619家,同比增长33.8%;管道项目数741家,同比增长20.1%,为2025年“两千好店”的目标达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品牌矩阵优化方面,亚朵集团持续夯实中高端市场领导地位,并加速渗透中端与高端细分领域
亚朵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55.3%至72.48亿,全年新开业471家酒店

小马智行上市后首份财报:2024年营收约5.5亿元创新高

中国营收规模最高的L4自动驾驶公司。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 作者|Stone Jin 据IPO早知道消息,小马智行(Pony.ai)于3月25日美股盘前发布了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这也是其2024年11月27日登陆纳斯达克、成为“全球Robotaxi第一股”后发布的首份财报。 财报显示,2024年小马智行营收5.48亿元(7503万美元),再创新高,也是中国营收规模最高的L4自动驾驶公司。其中,2024年第四季度的营收为2.59亿元(3550万美元)。 2024年,小马智行继续加大研发投入,经调整全年研发费用10.06亿元(1.378亿美元),同比增长14%。这里需要指出的一点是,除加大研发投入外,根据会计准则于第四季度完成上市后一次性计入员工股权激励费用,小马智行运营费用相应提升。剔除该因素影响后,小马智行经调整全年运营费用为12.4亿元(1.699亿美元),经调整净亏损为11.21亿元(1.536亿美元)。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小马智行持有现金等价物及长短期理财投资总额为60.23亿元(8.25亿美元),同比增长39.4%,这样充足的资金为其推进自动驾驶规模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CEO彭军表示,在技术成熟和充足资金的共同驱动下,公司正加速推进自动驾驶商业化的拐点到来。他强调,小马智行坚持“Robotaxi业务优先、中国市场优先、一线城市优先”的业务战略,2024年在中国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不断扩大部署自动驾驶服务,建立强大的运营能力,在全球市场争取更多市场机会。 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持续推进 将Robotaxi开进城市中心、机场和高铁站 具体来看,2024年小马智行持续推进其核心业务自动驾驶出行服务(Robotaxi)的扩张,全年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收入为5328万元(730万美元),这主要由于在中国一线城市付费Robot
小马智行上市后首份财报:2024年营收约5.5亿元创新高

安锐生物丁强:中国Biotech应在逆境中利用好本土优势

美国投资人通常能持续投入,支持企业1 - 2款新药进入临床POC。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 作者|罗宾 据IPO早知道消息,2025年“南浔论健”医药行业投资峰会于3月21日在湖州南浔召开,本次大会由幂方健康基金、赛赋医药主办,湖州南浔人才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协办。 安锐生物是幂方健康基金pre-A和A轮投资的biotech,公司CEO丁强博士在大会上分享了中美生物医药初创企业的现状,以及中国的下一代biotech如何在新周期的挑战中发展。 安锐生物(AllorionTherapeutics)是聚焦于肿瘤和自免疾病治疗的下一代精准医疗小分子新药研发公司,在美国波士顿和广州设有研发中心。2024年1月,安锐宣布了就EGFR L858R变构抑制剂与阿斯利康达成授权合作,以及就CDK2项目ARTS-021与Avenzo达成药物海外权益的授权合作。 欧美Biotech的生命周期 欧美生物医药公司的退出通道主要依靠IPO和M&A(并购),但最近3年美股IPO市场表现低迷,2022-2024年美国仅有17、13和19个biotech IPO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和纽交所,而其中大部分公司上市后破发,甚至很多公司市值已低于现金价值。 相比之下,美国并购市场却一直保持活跃,交易的金额、数量在低迷市场下还显著上升。长期来看,并购其实是欧美市场biotech(包括已上市公司)主要的退出方式。 丁强表示,在欧美市场,被MNC并购被大多数biotech视为终极目标,因此从这个角度看biotech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近二十年,成功的biotech无论上市与否,基本都在6 - 8年的发展历程中完成了并购;没有实现并购的公司,即便已经上市,随着时间推移也面临很多内部或外部的危机,最终可能走向清算消亡。 中国Biotech现状:境内外融资受阻,国内资本与人才流动缓慢 从中国biotech的发展模式看,创始团
安锐生物丁强:中国Biotech应在逆境中利用好本土优势

泰鸿万立:举债发薪被问询,消防安全无小事,运营生产如何保证?

IPO资讯 作者:贝克街探案官 2025年3月28日,浙江泰鸿万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泰鸿万立,股票代码:603210)即将申购。 泰鸿万立主营业务为汽车结构件、功能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据招股书,拟募集115,008.47万元用于“年产360万套汽车功能件及车身焊接分总成件建设项目(二期)”“河北望都汽车冲压焊接分总成件扩产建设项目”“浙江台州汽车冲压焊接分总成件扩产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其中补充流动资金所需金额为31,400.00万元。 如此大额补流项目,难免令人好奇泰鸿万立现金流情况,交易所也就泰鸿万立偿债能力展开问询。另从招股书不难发现,公司目前产能利用率并未满产,此次IPO再次扩产,难免令人好奇,交易所也关注到该问题,要求公司说明募投项目必要性。同时公司在运营期间还多次接受行政处罚,交易所也要求公司进行说明。 01 大额举债采购、发薪、缴税,偿债能力被问询 关于公司现金流,泰鸿万立招股书申购版显示,2020至2021年现金分红分别为2000万和4000万,同期净利润分别为2,423.98万元、8,329.88万元。同时大额借款居高不下。 值得注意的是,泰鸿万立2020至2022年短期借款分别为39,084.18万元、45,335.01万元和60,158.16万元,与平安银行广州分行存在履行完毕的合计3亿元借款合同及正在履行的3亿元借款合同。 报告期各期末,泰鸿万立应付票据余额分别为5,743.97万元、5,132.27万元和6,069.52万元,应付账款余额分别为14,331.14万元、16,473.73万元和19,632.54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6,535.05万元、8,282.23万元、7,162.95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的差额为4,037.51万元、-255.40万元和-5,907.24万元。 2023年至
泰鸿万立:举债发薪被问询,消防安全无小事,运营生产如何保证?

和铂医药-B(2142.HK)将获阿斯利康1.05亿美元投资,三个月股价涨超600%!

据LiveReport异动显示,3月24日,和铂医药-B早盘开盘报9.0港元,高开14.94%,开盘后一度冲上10港元,日内最高上涨27.71%;不过盘中抛压较大,股价一路回落至8港元附近,最终收报8.26港元,当日上涨5.49%,全天成交金额约3.67亿港元。 和铂医药-B自去年12月中旬,股价就开启狂飙模式,并伴随成交量放大,截至3月24日已累计上涨612%。 来源:LiveReport大数据 据LiveReport股份溯源数据显示,和铂医药-B近一个季度的净买入前十的经纪商分别为中金香港(3月3日存仓6547万股)、汇丰银行、富途证券、摩根香港及华富建业等 来源:LiveReport大数据 据LiveReport大数据获悉,2025年3月21日和铂医药-B(2142.HK)公告称,将获得阿斯利康(AZN.US)约1.05亿美元的股份认购,对价为1.38美元(约每股10.74港元),较当天收盘价的7.83港元,溢价37.2%,其认购的股份占比相当于认购完成后经扩大股本的9.15%。   来源:公司公告 合作方面,和铂上海宣布与阿斯利康签署里程碑式全球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整合优势资源,共同研发针对免疫性疾病、肿瘤及多领域治疗需求的新一代多特异性抗体疗法。 根据协议条款,阿斯利康将获得两项具有前瞻性的临床前免疫研发项目的独家授权许可选择权,并有权基于双方共识持续提名新型靶点。依托和铂上海在抗体工程领域的创新实力,双方将联合开发具有突破潜力的多特异性抗体药物。阿斯利康保留推进这些候选药物进入临床开发阶段的最终决策权,确保研发管线的高效转化。    作为战略合作的实质性成果,和铂上海将获得三重经济激励: 1、前期资金保障:包含预付款及短期里程碑付款在内的首期合作经费达1.75亿美元; 2、长期价值共享:若项目达成开发和商业化里程碑,和铂上
和铂医药-B(2142.HK)将获阿斯利康1.05亿美元投资,三个月股价涨超600%!

「广和通」拟赴港上市,首家“物联网+机器人+AI”公司加入AH大潮

3月22日,A股上市公司广和通(300638.SZ)发布公告,为满足公司全球化发展需要,深入推进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全球品牌知名度及综合竞争力,巩固行业地位,拟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公司将充分考虑现有股东利益及境内外资本市场情况,在股东大会决议有效期内(即经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24个月或同意延长的其他期限)择机完成本次发行上市。 根据公告,公司已同意聘请致同香港为其上市审计机构,目前正与相关中介机构就本次发行上市的相关工作进行商讨,除本次董事会、监事会审议通过的相关议案外,其他关于本次发行上市的具体细节尚未最终确定。 据LiveReport大数据统计,目前拟A+H上市的A股公司已达约32家(其中15家已递表港交所,13家已公告上市计划),合计总市值逾3.5万亿港元。 广和通于2017年在A股创业板上市,IPO募资2.09亿元,并分别于2019年、2022年及2023年通过定向增发方式合计再融资约10.46亿元。目前公司总市值近250亿元。 公司是中国物联网模组龙头企业,从事无线通信模块及其应用行业的通信解决方案的设计、研发与销售服务。公司主要产品包括2G、3G、4G、5G、NB-IOT的无线通信模块以及基于其行业应用的通信解决方案。 此外,公司此前发布了基于高通高算力芯片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开发平台Fibot,并与与地瓜机器人深度合作发展智能割草机器人。公司还推出融合豆包等大模型的AI玩具大模型解决方案,以及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AI Buddy(AI陪伴)产品。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62.17亿元,同比增长5.12%;归母净利润6.52亿元,同比增长43.22%;截至期末公司账上现金约9.33亿元,短期借款7.24亿元。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实控人张天瑜持股约36.76%,公司董事应凌鹏持股约3.33%。截至2
「广和通」拟赴港上市,首家“物联网+机器人+AI”公司加入AH大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