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4日,三叶草生物(2197.HK)的一则公告在医药界激起涟漪—其全资附属公司三叶草香港收到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的单方面书面终止通知,要求返还2.24亿美元预付款项。这场突如其来的协议纠纷,暴露出后疫情时代新冠疫苗需求剧变与新冠疫苗公司战略调整的深层矛盾。
来源:公司公告
事件回溯:从战略携手到合作生变
时间拨回至2021年6月,三叶草生物曾宣布与GAVI达成里程碑式合作:承诺通过COVAX机制向全球供应最多4.14亿剂新冠候选疫苗SCB-2019(CpG 1018/铝佐剂)。
协议框架包含两阶段交付计划,首批6400万剂拟在2021年获世卫组织(WHO)紧急使用认证(EUL)后启动供应,后续3.5亿剂选择权则计划于2022年行使。截至2021年底,三叶草已累计获得GAVI支付的2.24亿美元预付款项,资金用于支持疫苗研发与产能扩张。
然而,2022年9月15日双方对合作条款进行了重大修订:
(1)订单规模锐减:将原4.14亿剂订单调整为仅保留6400万剂选择权,取消后续3.5亿剂采购选项;
(2)合作期限延长:协议有效期延长四年,为长期供应保留弹性;
(3)市场准入突破:删除对中国市场的供应限制,为疫苗商业化打开关键市场。
争议焦点:2.24亿美元预付款退款的合理性之争
GAVI于3月21日单方面终止协议并要求退款,其核心依据可能包括:
(1)市场需求断层:随着全球疫情趋缓,新冠疫苗需求断崖式下跌,COVAX机制库存过剩现象普遍;
(2)交付条件未达成:疫苗未能在预期时间窗口内获得关键市场准入;
(3)战略方向调整:GAVI可能基于资金优化或疫苗组合策略变化,重新评估合作优先级。
而三叶草生物的强硬回应则可能基于以下立场:
(1)协议执行合规性:公司已完成临床开发与产能建设,疫苗在防重症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效力数据未公开),具备履约能力;
(2)资金用途合规:预付款已全额投入研发与生产,形成不可逆成本,退款要求缺乏合同依据;
(3)商业信誉风险:单方面毁约将损害GAVI作为国际卫生合作平台的公信力。
深层影响:战略转折与财务压力
若退款要求成立,三叶草将面临重大现金流危机。公开数据显示,公司2021年研发投入高达18.26亿元,而2.24亿美元(约合15.4亿元人民币)占其当年研发支出的84%。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期末现金及等价物约4.59亿人民币,抵押存款约3.47亿人民币,定期存款及受限制现金0.24亿人民币,金融产品投资约0.14亿人民币,总计资金约8.44亿人民币;当前三叶草生物的资金不足以支付2.24亿美元的退款。
来源:公司公告
若成功被迫退款,这可能致使公司,部分在研项目陷入研发资金危机(如RSV疫苗SCB-1019的联合疫苗开发);寻求紧急融资或资产出售;以及重新调整全球供应链布局等。
在战略重构方面,三叶草生物的新冠疫苗供应计划的夭折,将倒逼公司加速转型,聚焦新的高价值管线,将资源集中于RSV疫苗等具备长期市场潜力的领域。
截至2025年3月25日,三叶草生物的总市值仅为3.89亿港元,较发行总市值的154.96亿港元,已跌去151亿港元,堪称脚皮斩。
(本文首发于活报告公众号,ID:livereport)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