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报告
活报告
全心致力于公司价值的传播和实现。
IP属地:广东
2关注
719粉丝
0主题
0勋章

「小马智行」两日狂飙超80%,第七代Robotaxi首亮相,打通微信流量入口

近日,自动驾驶企业小马智行(PONY.O)股价异动,两日狂飙超80%,市场一片哗然。 消息面上,小马智行在4月23日的2025上海车展举办“向新而行”新闻发布会,推出全球首发第七代车规级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方案,且与丰田、北汽、广汽三家车企合作的三款第七代Robotaxi家族量产车型也首次集体亮相。 这次发布的搭载第七代自动驾驶系统方案Robotaxi车型有三大亮点:100%车规级零部件、自动驾驶套件总成本较前代下降70%、平台化适配设计。  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CEO 彭军在发布会上表示:“2025年是Robotaxi量产元年,也是小马智行Robotaxi量产计划——昆仑计划成果落地的一年。 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CEO 彭军;来源:小马智行公众号 紧接着,4月25日,小马智行继续官宣与腾讯云战略合作协议,围绕L4级自动驾驶研发和Robotaxi服务落地开展战略合作。 双方将通过云服务、地图数据、信息安全、智能座舱生态等领域的技术合作,拓展Robotaxi在车端及用户端的产品形态和业务场景,为L4级自动驾驶产品的商业化落地提速。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合作将探索在微信端内的“出行服务”入口及腾讯地图等应用内,打通小马智行Robotaxi服务。有了月活13.4亿的微信加持,无疑为小马智行Robotaxi业务带来巨大流量。  来源:小马智行公众号 小马智行于2016年在硅谷成立,联合创始人兼CEO彭军曾担任百度自动驾驶部门首席架构师,另一位联合创始人兼CTO楼天城曾就职于谷歌,在Google X(Waymo)从事无人车技术开发。  作为自动驾驶头部企业,小马智行历经9轮融资,投资方包含广汽集团、五源资本、卓源亚洲、凯雷投资、锴明投资、CPE源峰、五源资本、IDG资本等多家明星机构,估值2022年达到85亿美元。 来源:天眼查 去年年底,小马智行在纳斯达克
「小马智行」两日狂飙超80%,第七代Robotaxi首亮相,打通微信流量入口

无线通信模组龙头「广和通」首次递表,又一家A+H

来源:招股书 来源 |LiveReport大数据 招股书 |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摘要:广和通(300638.SH)于2025年4月27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独家保荐人为中信证券。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无线通信模块提供商。2024年收入为人民币69.71亿元,净利润6.77亿元。公司最新A股市值190.4亿。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无线通信模块提供商,其模块产品包括(i)数传模块、(ii)智能模块及(iii) AI模块。同时,公司以模块产品为基础,结合公司对下游应用场景的深刻理解,向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包括(i)端侧AI解决方案、(ii)机器人解决方案及(iii)其他解决方案。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公司是全球第二大无线通信模组提供商,全球市场份额为15.4%(以2024年来自持续经营的收入计)。 具体而言: • 汽车电子。公司的市场份额排名全球第一,为24.6%(以2024年来自持续经营及终止经营的收入计)。 • 智慧家庭。公司的市场份额排名全球第一,为36.6%(以2024年来自持续经营的收入计)。 • 消费电子。公司的市场份额排名全球第一,为75.9%(以2024年来自持续经营的收入计)。 来源:招股书 财务分析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三个年度: 收入分别约为人民币52.03亿元、56.52亿元、69.7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5.75%; 毛利分别约为人民币10.66亿元、11.87亿元、12.6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9.03%; 净利润分别约为人民币3.65亿元、5.65亿元、6.77亿元; 毛利率分别约为20.48%、21.00%、18.17%; 净利率分别约为7.01%、10.00%、9.71%。 来源:LiveReport大数据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4.29亿,账上现
无线通信模组龙头「广和通」首次递表,又一家A+H

车规级模拟芯片龙头「纳芯微」正式递表港交所,冲刺A+H上市!

来源丨LiveReport大数据 招股书丨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纳芯微于2025年4月25日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中信证券、建银国际。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模拟芯片提供商,2024年收入19.6亿元,净亏损超4亿元,毛利率28%,研发投入达5.4亿元。 LiveReport获悉,苏州纳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Suzhou Novosense Microelectronics Co., Ltd.(简称“纳芯微”)于2025年4月25日在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在香港主板上市。 这是该公司第1次递表。公司已于2022年登陆A股科创板,代码688052,最新市值达263.5亿人民币。此前,公司在3月26日发布了筹备赴港上市公告。 相关阅读:AH、分拆上市火热:纳芯微筹备港股IPO,诺力股份拟分拆中鼎智能赴港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模拟芯片提供商。作为一家fabless公司,公司围绕(i)汽车电子(ii)泛能源及(iii)消费电子等应用领域,提供丰富、高性能、高可靠性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包括传感器产品、信号链芯片和电源管理芯片三大品类。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 以2024年模拟芯片收入计,公司在中国模拟芯片市场位列中国厂商第五名;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在2024年以模拟芯片收入计的中国模拟芯片厂商前十名中,公司是唯一重点布局传感器产品、信号链芯片、电源管理芯片三大产品的公司; 以2024年汽车模拟芯片收入计,在中国汽车模拟芯片市场中,公司分别位列中国厂商第一名及全部fabless厂商第二名; 以2024年数字隔离类芯片收入计,公司在中国数字隔离类芯片市场位列中国厂商第一名及全部厂商第二名,市场占有率为15.6%。数字隔离芯片是保证信号在高低电压间能够安全传输的一种安规芯片; 以2024年磁传感器收入计,公司在中国磁传感器市场位
车规级模拟芯片龙头「纳芯微」正式递表港交所,冲刺A+H上市!

冷冻仓储服务公司「红星冷链」首次递表,收入低增长,但高毛利及高净利

来源:招股书 来源|LiveReport大数据 招股书|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摘要:红星冷链于2025年4月25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公司是领先的冷冻食品交易和冷冻仓储服务综合服务平台,总部位于湖南省长沙市。2024年度收入约2.3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5.77%,毛利约1.2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89%,净利润约为0.8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0.05%。 LiveReport获悉,成立源于2006年的红星冷链(湖南)股份有限公司Hongxing Coldchain (Hunan) Co., Ltd.(以下简称“红星冷链”)于2025年4月25日在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香港主板上市。这是该公司第1次递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分别为建银国际及农银国际。 公司是领先的冷冻食品交易和冷冻仓储服务综合服务平台,总部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自2006年成立以来,公司已开发出一种综合业务模式,即将专业的冷冻食品交易平台与先进的冷冻仓储设施相结合,使公司能够在冷冻食品供应链内提供综合的解决方案,通过高效的交易及物流服务,将生产商、批发商及零售商连接在一起。 2024年,公司的冷冻食品交易服务实现约人民币400亿元的交易总值,在中国中部地区所有冷冻食品交易服务提供商中排名第二,在湖南省排名第一。按2024年收入计,公司是中国中部地区和湖南省最大的冷冻仓储服务提供商。 公司的业务以综合服务平台为中心,该平台将专业的冷冻食品交易平台与先进的冷冻仓储设施相结合。公司位于长沙的自营交易平台占地面积超过36,000平方米,公司主要将该交易平台作为门店出租给公司的客户,其于往绩记录期间的租用率超过94.0%,是湖南省冷冻食品行业的核心批发枢纽。 下表载列公司于所示期间按业务线划分的收入明细: 来源:招股书     投资亮点 •拥有市场领导地位的杰出头部行业企业; •全面
冷冻仓储服务公司「红星冷链」首次递表,收入低增长,但高毛利及高净利

siRNA疗法公司「瑞博生物」首次递表,管线授权齐鲁制药,2024年收入1.43亿

来源:招股书 来源|LiveReport大数据 招股书|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摘要:瑞博生物于2025年4月25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公司是研究和开发小核酸药物、尤其专注于siRNA疗法的全球领军者,有六款自研药物资产处于临床试验,涉及心血管、代谢类、肾脏和肝脏疾病的七种适应症,其中四款处于2期临床试验中。2024年度收入约1.43亿人民币,毛利约1.31亿人民币,亏损约为2.81亿人民币,亏损同比收窄35.63%。  LiveReport获悉,成立源于2007年的苏州瑞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Suzhou Ribo Life Science Co., Ltd.(以下简称“瑞博生物”)于2025年4月25日在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香港主板上市。这是该公司第1次递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分别为中金公司及花旗银行。 公司是研究和开发小核酸药物、尤其专注于siRNA疗法的全球领军者。公司启程于2007年,是最早涉足该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公司的使命是率先开发创新疗法,以彻底改变亟需解决的疾病治疗方式,这些疾病包括心血管、代谢类、肾脏和肝脏疾病。  公司已经创建全球最大的siRNA药物管线之一,有六款自研药物资产处于临床试验,涉及心血管、代谢类、肾脏和肝脏疾病的七种适应症,其中四款处于2期临床试验中。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公司的核心产品RBD4059(靶向FXI的siRNA)是全球首款、也是临床开发进展最快的用于治疗血栓性疾病的siRNA药物。血栓性疾病已成为全球主要死因之一,每年夺走超过1,000万人的生命。通过选择性抑制FXI,RBD4059可在不显著增加出血风险(传统抗凝剂的常见局限性)的情况下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同时以低频率的给药产生持久的疗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除公司的核心产品RBD4059外,公司亦正在推进两款关键产品RBD5044及
siRNA疗法公司「瑞博生物」首次递表,管线授权齐鲁制药,2024年收入1.43亿

减肥药概念!「派格生物-B」通过聆讯,8轮融资估值40亿

来源 | LiveReport大数据 招股书|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摘要:派格生物-B于2025年4月25日通过聆讯,拟在香港主板上市,独家保荐人为中金。公司是自主研究及开发慢性疾病创新疗法的生物技术公司。2024年收入0.07亿元,净亏损2.83亿元。 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专注于自主研究及开发慢性病创新疗法的生物技术公司,重点关注代谢紊乱领域。 公司已自主开发一款核心产品及其他五款候选产品,以把握2型糖尿病(「T2DM」)、肥胖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便秘(「OIC」)及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等常见慢病及代谢疾病的巨大市场机会。 公司的核心产品PB-119为自主研发、接近商业化阶段的长效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主要用于T2DM及肥胖症一线治疗。其已于多项临床试验中显示出在血糖控制、心血管健康等方面的全面益处,以及对体重管理的良好效果。PB-119在中国用于治疗T2DM的新药上市申请(「NDA」)于2023年9月获国家药监局受理。 临床阶段药物: 主要产品PB-718是一款双受体激动剂,可以同时激活GLP-1受体和胰高血糖素(「GCG」)受体,体现了行业中由单靶点激动剂而来的演变。 PB-1902,根据招股书,是中国第一款和仅有的两款中的一款国内研发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用于治疗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便秘(「OIC」)的临床阶段口服型候选药物。 PB-722是一种GCG受体激动剂,公司正在开发该药用于治疗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并已于2021年5月获得FDA孤儿药资格认定。 选定的临床前阶段产品: PB-2301为用于治疗T2DM、NASH和肥胖症的GLP-1/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双受体激动剂,计划于2025年向国家药监局提交IND申请。 PB-2309为用于治疗T2DM、NASH和肥胖症的GLP-1/GIP/
减肥药概念!「派格生物-B」通过聆讯,8轮融资估值40亿

港股IPO周报:A+H赴港大狂欢,钧达股份通过聆讯,三只松鼠等5家A股递表

2025年以来,港股已有19只新股上市(包括1只转板,1只De-SPAC),合计募资约213.1亿港元。最近一周 (4月20日~4月26日),0家上市,1家招股,4家聆讯,9家递表。 本周五,博雷顿开启招股,公司拟全球发售1300万股(假设发售量调整权及超额配股权未获行使),发行价18.0港元,募资总额约2.34亿港元。 有4家聆讯,分别是钧达股份(AH)、绿茶集团、沪上阿姨、派格生物-B,其中沪上阿姨据传将于下周开启招股,有望成为今年继蜜雪、古茗后第三家在港上市的茶饮企业。 有9家公司递表,分别是中伟股份(AH)、德镁医药、和辉光电(AH)、三只松鼠(AH)、红星冷链、广和通(AH)、纳芯微(AH)、瑞博生物、联合信息。其中五家公司均为A股上市公司。 A股公司赴港上市动态不断,南都电源(300068.SZ)、视源股份(002841.SZ)也相继发布公告拟赴港上市,据LiveReport大数据统计,除已上市的赤峰黄金,共有43家A股公司拟赴港上市。  备案方面,鹰瞳科技、锅圈申请股份“全流通”通过中国证监会备案。 一、新股上市 (0家) 最近一周,0家公司上市。 二、招股 (1家) 最近一周,1家公司招股。 1、博雷顿 博雷顿(1333.HK)招股日期为2025年4月25日至2025年4月30日,并预计于2025年5月7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公司拟全球发售1300万股(假设发售量调整权及超额配股权未获行使),发行价18.0港元,募资总额约2.34亿港元。发行比例仅为3.42%,发行后总市值约为68.34亿港元,H股市值约为43.42亿港元。 相关阅读:博雷顿(1333.HK)开启招股,仅发3.42%,首日认购已足额,欣旺达参投基石 三、通过聆讯 (4家) 最近一周,4家公司通过聆讯。 1、钧达股份(AH) 钧达股份(002865.SZ)于2025年4月21日通过
港股IPO周报:A+H赴港大狂欢,钧达股份通过聆讯,三只松鼠等5家A股递表

「一脉阳光」配售融资1.95亿港元,加速影像中心扩张及海外布局

4月25日,一脉阳光(2522.HK)宣布拟配售9,750,000股H股股份,每股配售价为20.00港元(较前一日港股收盘价折价约14.89%),融资总额约1.95亿港元。配售代理包括中信里昂、国泰君安国际、TradeGo MarketsLimited。 本次配售股份数占公司现有已发行H股股本约3.91%及总股本约2.74%,以及发行后H股股本约3.76%及总股本约2.66%。 配售所得资金将用于:(a)透过自主投资建设、产业投资孵化、收购及并购等多项措施持续扩大影像中心业务的覆盖范围;(b)进一步扩大在海外市场的业务开拓;(c)深入挖掘医学影像数据的价值,构建人工智能与智慧化生态圈;及(d)补充一般营运资金。 配售完成后,核心关联人士将持有公司未上市股份10.82%及H股5.32%,合计约16.14%;其他未上市股份持有人持有18.39%;其他H股股东持有62.81%。 一脉阳光是国内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龙头公司,于2024年6月7日登陆港股主板,被称为港股“医学影像服务第一股”,IPO募资约2.67亿港元。加上本次配售融资后,公司上市一年内已累计募资约4.62亿港元。 相关阅读: 折让近9%,「金山云」在港美两地同步再融资,募资超20亿港元 小米集团开启426亿巨额再融资,今年港股配售规模已超千亿! 太火了,港股AI再融资停不下来!“人形机器人”优必选第四次配售 (本文首发于活报告公众号,ID:livereport)
「一脉阳光」配售融资1.95亿港元,加速影像中心扩张及海外布局

博雷顿(1333.HK)开启招股,仅发3.42%,首日认购已足额,欣旺达参投基石

博雷顿(1333.HK)招股日期为2025年4月25日至2025年4月30日,并预计于2025年5月7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公司拟全球发售1300万股(假设发售量调整权及超额配股权未获行使),发行价18.0港元,募资总额约2.34亿港元。发行比例仅为3.42%,发行后总市值约为68.34亿港元,H股市值约为43.42亿港元。 若不回拨的情况下,国配部分约占2.11亿港元,有2家基石投资者参与,认购总金额达6350万港元,约占全球发售股份的26.97%。 其中,欣旺达通过香港欣威,认购3850万港元;长风基金则直接认购2500万港元。 来源:公司全球发售公告 据捷利交易宝的新股孖展数据,截至4月25日港市收盘,博雷顿首日的孖展总额约8356万港元,孖展认购倍数约3.57倍,首日认购已足额。其中,富途证券、华盛证券、TradeGo Markets分别放出5200万、800万、758万港元。 来源:TradeGo (本文首发于活报告公众号,ID:livereport)
博雷顿(1333.HK)开启招股,仅发3.42%,首日认购已足额,欣旺达参投基石

【大行聚焦】招银国际给予英诺赛科(02577)目标价49港元,给予“买入”评级

招银国际4月17日发表研报指,英诺赛科(InnoScience)的研究报告,核心观点是给予英诺赛科“买入”评级,目标价49港元。 1. 行业概况 GaN材料优势 半导体材料分为三代,GaN在第三代中具有优势。相比硅,GaN在带隙、击穿场强、饱和电子速度、电子迁移率等方面表现更优,具有高频率、高电压耐受性、强辐射抗性、低导通电阻和无反向恢复损耗等特点,可提高功率转换效率、降低系统成本并减小设备尺寸。 市场增长驱动 全球GaN功率半导体市场预计从2019年的1.394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28年的501亿元人民币,2024 - 2028年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98.5%。增长驱动力包括计算密集型应用对更高能效的需求、材料升级降低成本和小型化的激励以及有利的政府政策。 2. 竞争格局 市场集中度 GaN功率半导体市场高度集中,2023年前五大公司占据92.8%的收入份额,英诺赛科以33.7%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商业模式对比 行业可分为IDM(垂直整合制造)和Fabless(无晶圆厂)模式。IDM模式具有协同设计制造、供应链稳定、成本优势和持续技术创新等优势,英诺赛科是IDM模式的代表企业。 3. 公司概况 发展历程与里程碑 英诺赛科成立于2017年,2024年12月30日在港交所上市。公司是全球首家实现8英寸GaN - on - Si晶圆量产的企业,拥有多个生产基地,截至2024年底产能达13kwpm。 产品与技术 公司提供多种GaN产品,包括分立芯片、集成电路(IC)、晶圆和模块,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可再生能源、工业应用、汽车电子和数据中心等领域。公司拥有先进封装技术和众多专利,在GaN功率半导体行业处于技术领先地位。 4. 财务分析 收入增长 公司收入从2021年的6800万元人民币增长到2024年的8.28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7年将增长到30.98亿元人民币,202
【大行聚焦】招银国际给予英诺赛科(02577)目标价49港元,给予“买入”评级

【大行聚焦】中信里昂给予英诺赛科(02577)目标价44.8港元,潜在涨幅16%

中信里昂4月25日发表研报指,InnoScience (Suzhou) 是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全球领先的氮化镓(GaN)公司,股票代码为2577.HK,当前股价为38.60港元,评级为“跑赢大市”,目标价为44.80港元,较当前股价有约16%的上涨潜力。 公司成立于2017年,总部位于苏州,拥有强大的研发团队和多项专利技术,在GaN功率半导体市场处于领先地位。 行业分析 GaN市场前景广阔 随著电动汽车(EV)、人工智能(AI)服务器、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发展,GaN的需求快速增长。Frost & Sullivan预计,全球GaN功率半导体市场将从2023年的18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28年的501亿元人民币,市场渗透率从0.5%提升至10.1%。 GaN相比传统硅材料具有诸多优势,如更高的能效、更小的器件尺寸等,能够满足新兴应用的需求。 应用领域分析 消费电子:GaN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手机充电器、笔记本电脑适配器、电动自行车、智能家居等。预计2024 - 2028年全球消费电子GaN功率半导体市场将以71.1%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新能源汽车:GaN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包括LiDAR系统和电力系统等。预计2024 - 2028年全球新能源汽车GaN功率半导体市场将以216.4%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可再生能源和工业应用:GaN在可再生能源和工业领域的应用包括锂离子电池制造设备、电池管理系统、LED照明、光伏和储能系统、电机驱动和控制等。预计2024 - 2028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和工业应用GaN功率半导体市场将以69.1%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数据中心:随著数据中心对能源利用效率要求的提高,GaN在该领域的应用也在增加。预计2024 - 2028年全球数据中心GaN功率半导体市场将以81.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公司业务分析 技术研发 InnoScience拥有
【大行聚焦】中信里昂给予英诺赛科(02577)目标价44.8港元,潜在涨幅16%

进军减肥药蓝海市场,「东阳光药」I类创新多肽HEC-007注射液获批临床

4月24日,中国生物医药领军企业东阳光药宣布,公司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HEC-007注射液获国家药监局(NMPA)核准签发《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批准开展2型糖尿病以及超重或肥胖两项适应症的临床试验。目前,国内外尚无同类产品获批上市。 作为一种脂肪酸侧链修饰GLP-1/GCG/GIP三靶点多肽新药,HEC-007注射液可通过作用于胰高血糖素(GCG)受体、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受体与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受体,协同各自对控糖与减重的生理作用,有望带来更佳的减重、降糖及其他伴随疾病的治疗效果。 在全球4.6亿肥胖患者的强劲需求推动下,催生出了减肥药超千亿美元的蓝海市场,并令依靠先发优势占据半壁江山的“减肥药双雄”诺和诺德与礼来吃得盆满钵满。 多个分析报告指出,全球GLP-1类药物(包括糖尿病和减肥适应症)到2030年的市场规模可能超过1000亿至1300亿美元,整个抗肥胖药物市场到2035年可能增长至104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1.1%。 但巨大的潜力下越来越多药企也加入其中,竞争日益激烈,并且逐渐已从GLP-1延伸至多靶点。如果说GLP-1单靶点药物是减肥药市场的开拓者,那么更具协同增效能力的多靶点技术则是目前最具颠覆格局能力的方向。 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超重或肥胖人口,约半数人口体重超标,预计到2030年肥胖人口将超过3亿,中国减肥药市场预计将迎来快速增长。而凭借"三靶点"创新技术,东阳光药正在这场竞争中撕开突破口。 GLP-1/GCG/GIP三靶点激动剂通过协同激活多个受体,进一步强化减重并改善血糖血脂等代谢指标。在临床前研究中,HEC-007显示出了比同类药物更优的疗效和更高的安全性,有望同时在减重和降糖两个方向实现药效突破。 在代谢疾病领域,东阳光药重点布局糖尿病、肥胖及MASH创新药,产品管线覆盖全系列胰岛素(速效、短效、长效及预混)、S
进军减肥药蓝海市场,「东阳光药」I类创新多肽HEC-007注射液获批临床

同日两家公告、一家递表,超40家A股公司正在排队赶赴香港

最近一段时间,几乎每天都有A股公司赴港冲刺A+H上市。 4月23日,南都电源(300068.SZ)、视源股份(002841.SZ)一前一后公告冲刺香港IPO,其中视源股份在一个月前就已传出过有赴港二次上市的计划。 南都电源发布公告称,为深入推进公司的全球化战略,进一步提升公司品牌形象及知名度,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同时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提升公司治理透明度和规范化水平,计划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除此之外,此前已公告赴港的半导体显示面板龙头和辉光电-U(688538.SH),也在4月23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使得A+H上市队伍再度被拉长。 据LiveReport大数据统计,今年已有超过40家A股公司冲刺A+H,除了已上市的赤峰黄金之外,已向港交所递表的公司有20家(沙利文担任其中15家公司的行业顾问,占比75%),已公告筹备港股上市但尚未递表的也有20家,其中以锂电、光伏、半导体、消费电子、食品饮料及生物医药企业居多。 目前,已递表并通过中国证监会备案的A股公司有5家,包括宁德时代、百利天恒、钧达股份等,除了北交所企业康乐卫士尚需重新递表外,其余公司如宁德时代、钧达股份等,或将很快登陆港股市场。 南都电源是全球领先的储能解决方案供应商,业务广泛覆盖全球160个国家和地区。公司长期专注于储能技术、产品的开发与应用,面向新型电力储能、工业储能和民用储能领域,提供以锂电为主的产品、系统集成及服务。 南都电源于2010年在A股创业板上市,目前总市值约130亿元(人民币,下同),上市以来累计分红6.84亿元,2024年回购了1亿元股份。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陆股通渠道持有公司股份约1.03%,价值约1.58亿元。 财报显示,南都电源2024年预计实现营收84亿至95亿元,同比下降35%至43%;归母净亏损12亿至15.6亿元,同比转盈为亏,上一年度为盈利0.36亿
同日两家公告、一家递表,超40家A股公司正在排队赶赴香港

传今日起评估投资者兴趣,「绿茶集团」已通过聆讯,门店总数增长35.8%,

来源丨LiveReport大数据 招股书丨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摘要:绿茶集团于2025年4月23日通过聆讯,拟在香港主板上市,联席保荐人为花旗环球、招银国际。公司是中国知名的休闲中式餐厅运营商,2024年收入为人民币38.38亿元,净利润3.5亿元。 据《彭博》报道,绿茶集团今日(4月24日)开始评估投资者对其香港IPO的兴趣。 公司是中国知名的休闲中式餐厅运营商,于2008年在杭州美丽的西子湖畔开设了第一家绿茶餐厅,并建立了全国餐厅网络。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的餐厅网络包括489家餐厅,并覆盖中国21个省份、四个直辖市及两个自治区,相比于2023年增长35.8%。 于2024年,在中国休闲中式餐厅品牌中,公司按餐厅数目计排名第三,按收入计排名第四。于重点提供融合菜的休闲中式餐厅品牌中,就收入而言,公司为最大的餐厅品牌。休闲中式餐厅的人均消费介于人民币50元至人民币100元。 2024年新开120家餐厅,并计划于2025年、2026年及2027年分别开设150家、200家及213家新餐厅。 运营数据上,2022年至2024年公司的客单价分别为62.9元、61.8元和56.2元;翻台率分别为2.81次/日、3.30次/日、3次/日。 财务分析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3个年度2022、2023、2024: 收入分别约为人民币23.75亿元、35.89亿元、38.3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7.11%; 净利润分别约为人民币0.17亿元、2.96亿元、3.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59.58%; 净利率分别约为0.70%、8.23%、9.12%。 公司2023年收入、利润均实现大幅增长,其中收入同比增长51%,净利同比暴增1683%,2023年净利率突破8%,这一变动主要是疫情封控下2022年业绩基数较低以及2023年同店销售额出色所致。 行业前景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
传今日起评估投资者兴趣,「绿茶集团」已通过聆讯,门店总数增长35.8%,

「沪上阿姨」通过聆讯,或很快招股,赚钱能力不如霸王茶姬、蜜雪、古茗

来源:招股书 来源 | LiveReport大数据 招股书|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摘要:茶饮企业沪上阿姨于2025年4月23日通过港交所聆讯,拟在香港主板上市,联合保荐人为中信证券、海通国际和东方证券。2024年收入32.85亿,净利3.29亿元,毛利率31.3%。 据IPO聚焦报道,沪上阿姨据传将于下周内开启招股。 沪上阿姨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现制饮品企业,收入主要来源于加盟业务,包括(i)向加盟商销售货物,包括食材、包装及其他原材料,以及设备;及(ii)加盟服务。 公司现有三个品牌: (1)沪上阿姨:提供鲜果茶、多料奶茶、轻乳茶、酸奶昔及袋装小食,主要产品价格在7-22元不等; (2)沪咖(2022年推出):提供各种咖啡饮品,主要价格在13-23元; (3)轻享版(2023年推出):三线及以下城市更具性价比茶饮,主要提供多料奶茶、轻乳茶、水果茶及冰淇淋,价格在2-12元不等;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门店总数有9176家,同比增长17.8%(2023年:7789家),覆盖中国全部四个直辖市,以及位于五个自治区及22个省份的300多个城市。 对比其他四家茶饮企业,沪上阿姨门店总数位居第三,其主攻下沉市场,50.5%的门店是在三线及以下城市,与蜜雪(57.4%)、古茗(51.4%)相似,三家在下沉市场占比均超过50%。 来源:招股书 财务分析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2022年、2023、2024: 收入分别约为人民币21.99亿元、33.48亿元、32.8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2.22%; 毛利分别约为人民币5.86亿元、10.17亿元、10.2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2.37%; 净利润分别约为人民币1.49亿元、3.88亿元、3.2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8.35%; 毛利率分别约为26.66%、30.39%、31.28%; 净利率分别约为6.8
「沪上阿姨」通过聆讯,或很快招股,赚钱能力不如霸王茶姬、蜜雪、古茗

2025基石投资者:前4个月总投资68亿,富国基金成功押注布鲁可、映恩生物

据LiveReport大数据,2025年以来港股共计IPO上市17家公司,其中有基石投资者参与的公司13家,占比76.47%。 来源:LiveReport大数据 截至当前,17家IPO上市公司合计募集总额约为212.98亿港元(含超配),其中有基石参与的13家IPO公司共计募资金额约188.83亿港元,占募资总额的88.66%,基石投资金额约为67.71亿港元,占13家IPO公司募资金额的35.86%,占总募资金额的31.79%。 基石参投方面,共计57家基石投资者参投,若按家数计,最近上市的映恩生物-B最受基石投资者青睐,获得15家参投,参投金额约5.05亿港元。 按参投金额计,前三的公司分别为蜜雪集团、南山铝业及赤峰黄金,参投金额分别为15.58亿、9.35亿及7.45亿港元。 来源:LiveReport大数据 浮动收益方面,截至2025年4月23日港股收盘,当前基石投资者持股浮动盈利前三的公司分别为蜜雪集团、赤峰黄金及映恩生物-B,分别累计浮动盈利金额约23.0亿、7.29亿及6.62亿港元; 浮动亏损前三的公司则分别为维升药业、海螺材料科技及南山铝业国际,分别累计浮动亏损金额约1.51亿、1.15亿及0.93亿港元。 来源:LiveReport大数据 综合来看,2025年1-4月份有基石参与的公司,涨跌家数情况好坏参半,不过从目前整体的浮动收益来看,基石投资者的浮动盈利远超亏损,且从盈利的几家公司属性来看,消费类涨势都不差,黄金股则受益国际金价的持续飙升,两家-B公司则略有不同,映恩生物-B自带充足的现金以及未来可预见的海外BD收入,脑动极光-B则明显是奔着入通去的。 从基石投资者的角度来看,于57家基石投资者中,有9家在过去4个月进行过复投,其中富国基金复投4次,分别投资了布鲁可及映恩生物-B,合计投资金额约1.55亿港元。 需注意的是,富国基金在同一家公司分别用
2025基石投资者:前4个月总投资68亿,富国基金成功押注布鲁可、映恩生物

康哲药业分拆「德镁医药」赴港介绍上市,专业聚焦皮肤健康创新药企业

来源:招股书 来源|LiveReport大数据 招股书|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摘要:4月22日晚间,康哲药业(0867.HK)发布公告称,拟分拆德镁医药于港交所主板上市,且分拆将以实物方式向股东分派其持有的所有德镁医药股份的方式实施。德镁医药的 90.8%权益由公司实益拥有,其余9.2%权益由两个雇员激励平台持有。 公告发出后,康哲药业(0867.HK)于4月23日股价上涨4.79%。 4月22日,德镁医药已向港交所递表,拟在港交所主板介绍上市,独家保荐人是华泰国际。2024年公司营收6.1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6.89%),净亏损1.06亿元,毛利率63.46%。 德镁医药是一家中国领先、专业聚焦皮肤健康的创新型医药企业,围绕皮肤处方药及皮肤学级护肤品的研、产、销一体化运营,致力于提供从预防、治疗到长期护理的皮肤健康综合解决方案。公司已建立丰富且差异化的产品组合,全面覆盖具有巨大未满足临床需求的重大皮肤疾病领域。 根据招股书,在中国创新药企业中,公司产品覆盖的皮肤疾病适应症数量排名首位,2024年公司皮肤处方药产生的收入亦排名首位。 公司的主要产品管线包括三款已上市产品、四款处于临床阶段或后期阶段的候选产品及两款临床前候选产品,覆盖银屑病、白癜风、特应性皮炎(AD)、皮肤挫伤、浅表性静脉炎、静脉曲张、化脓性汗腺炎(HS)、结节性痒疹(PN)、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等主要皮肤疾病; 及(ii)在皮肤学级护肤品领域,代表性产品包括禾零舒缓系列产品与喜辽妥—壬二酸产品系列,该等护肤品主要针对患有特应性皮炎与寻常痤疮的消费者。 来源:招股书 财务分析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三个年度2022、2023、2024: 收入分别约为人民币3.84亿元、4.73亿元、6.1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6.89%; 毛利分别约为人民币2.69亿元、3.63亿元、3.92亿元,年
康哲药业分拆「德镁医药」赴港介绍上市,专业聚焦皮肤健康创新药企业

A股三元前驱体龙头「中伟股份」首次递表,镍、钴系材料连续五年全球出货量第一

来源:招股书 来源|LiveReport大数据 招股书|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摘要:A股三元前躯体龙头中伟股份(300919.SZ)于2025年4月22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这是公司第1次递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摩根士丹利、华泰国际。 2024年收入为402.23亿元(年复合增长15.13%),净利润为17.88亿元。截至2025年4月23日收盘,中伟股份A股市值为302.4亿人民币。 公司是自2020年以来,镍系和钴系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前驱体(pCAM)方面连续五年的全球出货量领导者,且于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也是全球外销市场出货量第一的磷系pCAM供应商。 来源:招股书 公司有全面的产品矩阵,包括镍系、钴系、磷系、钠系和其他创新新能源电池材料,以及新能源金属产品。公司在全球布局,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达44.5%。 财务分析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三个年度2022、2023、2024: 收入分别约为人民币303.44亿元、342.73亿元、402.2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5.13%; 毛利分别约为人民币33.81亿元、45.76亿元、48.4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9.68%; 净利润分别约为人民币15.39亿元、21亿元、17.8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7.76%; 毛利率分别约为11.14%、13.35%、12.04%; 净利率分别约为5.07%、6.13%、4.44%。 来源:LiveReport大数据 公司近三年营收、毛利稳健增长,但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滑14.89%,主要是毛利增速放缓,销售开支及行政开支因海外业务扩张而增加。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为39.4亿,账上现金100.8亿。 行业前景 全球镍系材料市场规模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全球镍系pCAM出货量由2020年的472.2千吨增加至2
A股三元前驱体龙头「中伟股份」首次递表,镍、钴系材料连续五年全球出货量第一

平安健康一季报业绩增长亮眼:医险协同释放潜能,AI赋能加速成长

4月23日,平安健康(1833.HK,股票简称“平安好医生”)公布了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一季度业绩。 整体上,一季度平安健康医险协同模式的潜能得到了进一步确认,综合金融客户端(F端)及企业端(B端)企康业务录得同比增长43%的亮眼表现,B端付费用户数同比增长超过45%。 在此情况下,平安健康实现季度营收10.6亿元,同比增长25.8%,重回双位数增长。此外,公司也在不断加强自身AI能力的建设,充分利用AI赋能业务价值,提升医养服务品效。 在去年首次达成年度盈利之后,平安健康继续保持乘胜追击之势,收入增长强劲的同时,盈利能力也在加速释放。一季度平安健康实现扭亏为盈,经调整净利润5800万元,经调整净利率约5.5%。 医险协同释放潜能,双端业务增长亮眼 目前,我国医疗健康市场规模达9万亿元,并保持每年超过10%的增长速度。银发经济规模达7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0万亿元,占GDP比重或将达到10%。医疗、养老领域的巨大需求带来广阔的发展机遇。 但需要注意的是,大众对于医疗健康、养老保障的需求是多样化、多层次的。如何在这种发展机遇中占得先机,需要将医、养、险三者深度和有效融合起来,以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体系。 在政策层面上,国务院办公厅于去年6月份印发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中明确提到,探索建立医保、医疗、医药统一高效的政策协同、信息联通、监管联动机制,促进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等。 此外,去年10月份,金融监管总局也表示将出台商业健康保险配套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方向和路径,在服务人群上围绕老年人等群体开发适配产品;在服务领域上促进与健康产业链等的协同;在服务方式上向事中事前增值服务转变,推进信息互联互通,实现一站式结算等。 政策层面对于商业保险的支持,以及鼓励其与医疗、养老等服务的有机结合,为平安健康践行“医险
平安健康一季报业绩增长亮眼:医险协同释放潜能,AI赋能加速成长

「巨子生物」一年募资近40亿,先旧后新的配售形式会成为主流吗?

据LiveReport大数据,2025年继小米集团(1810.HK)先旧后新配售之后,巨子生物(2367.HK)亦于4月17日盘前公告以先旧后新的形式进行配售,涉资总额约23.33亿港元。 一般而言,港股“先旧后新”配售的核心优势在于效率与灵活性,既满足公司快速融资需求,又平衡了股东权益与市场信心。 来源:公司公告 据配售及认购协议,本次旧股的出售主要来自于控股股东、联合创始人、前任执行董事范代娣博士,其通过FY Family Trust间接拥有581,104,935股股份的权益,约占配售前总股本的56.1%。 据协议,范代娣博士已同意出售所持有的3500万股股份,每股配售价66.65港元,较4月16日收市价每股股份73.65港元折让约9.50%。配售及认购所得款项总额预期合共约为23.33亿港元,而配售及认购所得款项净额(经扣除佣金及估计开支后)预期合共约为22.94亿港元。 来源:公司公告 据了解,巨子生物本次并非首次进行先旧后新的配售,早于2024年5月17日就曾以同样的方式进行配售,当时的每股配售价为49.40港元,较前一交易日折价6.7%,配售33,220,000股,募资总额约为16.41亿港元,此次旧股出售也是控股股东。  近一年,巨子生物通过先旧后新配售,已合计募资总额约39.74亿港元。  来源:公司公告 据LiveReport大数据,截至4月22日收盘,巨子生物股价报76.65港元,较配售公布日的开盘价68港元,上涨12.72%;较本次配售价溢价15%,最新总市值约为794.02亿港元。 来源:LiveReport大数据 据3月底公布的财报数据,巨子生物2024年收入约为55.9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7.2%,净利润约为20.6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2.4%。 同时,还建议派发期末股息及特别股息,合计每股1.1942人民币。 来源:公司
「巨子生物」一年募资近40亿,先旧后新的配售形式会成为主流吗?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