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洪言

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公众号:薛洪言微语

IP属地:未知
    • 薛洪言薛洪言
      ·11-21 21:45

      市场突然安静下来

      市场继续弱势调整,整体情绪不高,变盘时点或在眼前。 今天两市成交量16113亿元,较昨日小幅缩量29亿元,已经连续3个交易日停在1.6万亿附近。1.6万亿,可能会成为新常态下A股成交量的中枢位置,类似924之前的8000亿。 此外,无论是宽基指数还是行业板块,涨跌幅基本都在1个点以内,既没有很强的做多情绪,也没有很强的做空情绪。 低迷的成交,窄幅的波动,主题熄火了,概念也不炒了,突然之间,热热闹闹的市场变得安静下来。 这个时候,不妨屏息以待,观察市场会如何变盘。 吉姆·罗杰斯曾说,“投资时要学会无所事事,绝对的无所事事,直到确实该做某些事的时候再动手去做。” A股当前这个阶段,就是需要投资者无所事事的时候。不一定非要做什么,等着看就好。 长期来看,投资赚钱,既不靠买,也不靠卖,靠的是等待。只要有耐心,自不愁好的买点和卖点;反之,若患上交易多动症,停不下来,往往什么机会也把握不住。 就当前行情看,监管呵护股市的态度很明确,叠加央行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的兜底,指数并无大跌风险;与此同时,在新一轮政策出台或基本面数据明显好转之前,指数突破平台再次大涨的概率也不大。 今天,李蓓总的大作再次刷屏,文中外资的很多担忧,其实也是很多内资的担忧。借外资的口讲出来,倒显得不那么刺眼了。正因为有这些担忧,市场才涨不上去,卡在这了。一旦这些担忧得到明显缓解,新一轮行情就启动了。 如文中所属,要缓解这些担忧,靠说效果有限,更多地要看真实投入,看数据表现。接下来,政策端的信号,有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基本面的信号,要看11月数据走势,尤其是社融、M1、PPI、CPI、PMI等核心指标的表现。 在此之前,市场大概率继续处于将信将疑的状态,涨不上去,跌不下来,指数窄幅震荡。 宽幅震荡,还有区间上行和区间下行的机会;窄幅震荡,连短期趋势都少,板块轮动快,随机性强,参与的性价比极低,只能耐心等待。 为了更
      120评论
      举报
      市场突然安静下来
    • 薛洪言薛洪言
      ·11-20 22:06

      当前市场,α可以跑赢β

      继昨日吴清主席表态欢迎短期资金后,今天市场情绪明显回升,成交量小幅放大。 截至收盘,主要宽基指数均录得上涨,其中,小盘微盘指数和科创指数涨幅靠前,均超过2个百分点;行业层面,除银行逆势收跌外,其他行业均录得上涨,其中,TMT、商贸零售、医药生物等板块涨幅靠前。 就大多数投资者来看,当前仍陷在前期市场连续调整的心态中,对调整“突然”就结束了充满怀疑,总想再确认一两天。问题是,按照当前的涨势,再确认一两天,不少板块可能就再次超过前期高点了。 如同大级别的牛市一样,小级别的上涨趋势也是在悲观中诞生,在犹豫中成长。如果说昨天的止跌回稳属于悲观中诞生,今天的继续上涨则是在犹豫中成长了。 市场在回暖,但很多人不愿意相信。为何呢?可能是没跌到自己心理的目标价位吧。 前两天市场连续调整时,很多致力于抄底的投资者都会给自己设定一个抄底点位,有些人锚定上证指数点位,如3300点、3250点或3200点;有些人直接锚定具体的股价,一般是上一轮行情起点或略高一点。 在此之前,既便发现跌不动了,也不愿动手。或者真跌到了心理点位,不少人还会二次下调预期价格,似乎在确保自己永远不会买入。更常见的情况,则是股价距离自己的心理点位还差一点点,然后就反弹上去了。 然后呢?然后就是,先是不相信,认为调整还没结束,还会跌下来;又涨了几天后,开始追高买入。 这种心理,非常常见,因为符合人性,谁不想买在最低点呢?弊端则是因小失大。这种买入策略,既便10次中有6次奏效,错过的4次,错失的涨幅也远超纠结一两毛钱买点带来的成本节约。 更重要的是,这样太累了,太琐碎,且会养成不良操作习惯,再纠正就难了。当你被坏习惯占领后,好习惯将无处容身。 投资,追求模糊的正确就够了。因为,本来就不存在所谓的精确。打算抄底时,可考虑分笔买入,只要价格合理,就开始动手,不必苦等心理层面的最低点。 回到当前行情,监管呵护股市的态度很明确,叠加央
      257评论
      举报
      当前市场,α可以跑赢β
    • 薛洪言薛洪言
      ·11-19

      不要做牛市里的“冤大头”

      今天市场继续缩量,先跌后涨,短期出现企稳迹象。 截至收盘,昨天跌幅较大的科创板和小微板块涨幅靠前,昨天逆势上涨的红利板块逆势收跌。 行业层面,昨天受益于破净炒作的银行、煤炭、建筑材料、钢铁等板块逆势收跌,表明破净股炒作,也是一日游。对于市场炒作氛围,不啻为一种打击。 相比其他小作文或概念主题,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对低市净率板块属于重大利好。连这种级别的利好,都只能一日游,表明市场投机炒作氛围,切切实实在降温了。 观察到这一信号,后续对任何概念主题炒作,都可以远离了,基本没有任何参与空间。 另一方面,今天成交量继续萎缩,以及指数转跌为涨,也可视作短期调整接近尾声的信号。对于依旧相信牛市行情的投资者,可以逢低布局了。 其实,牛市里,连续调整从来都是好事,给投资者提供了更好的买入机会。牛市里主动买套,是一个胜率和赔率都不错的操作。 问题是,很多投资者仍在怀疑牛市。对于中期趋势缺乏清晰而坚定的判断,短期操作也就无所适从了。 所以,真正重要的,是中期行情判断。战略层面定牛熊,战术层面才能做好短期操作。 对于牛市逻辑,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观点。看到这些信息不难,难的是要据此做出自己的判断,而且要坚定一些,不能变来变去。 从后视镜角度看,对于牛市行情,要么早信,早信早参与,耐心持股,无惧短期波动;要么不信,彻底不参与,或以震荡市逻辑参与,见好就收,也不会亏大钱;最怕是牛市后半程才信,因为越是买在高点,越是坚信不疑,大概率会成为接盘侠。 当前A股是不是牛市,终究要每个投资者自己给出观点,谁也替代不了。而问题恰恰是,大多数投资者对于中期趋势缺乏坚定的判断,人云亦云,每周一变,这样是很危险的。 巴菲特曾说,如果你坐在扑克牌桌上,而且在30分钟内还没能找出谁是桌上的“冤大头”(即最容易输钱的人),那么很可能这个“冤大头”就是你自己。 同样的,如果对市场中期趋势缺乏判断,盲目上牌桌,大概率会成为那个
      172评论
      举报
      不要做牛市里的“冤大头”
    • 薛洪言薛洪言
      ·11-19

      牛市里,不妨主动买套!

      11月以来,市场热热闹闹,但体感并不好。 宽基指数层面,大盘做区间震荡,怎么涨上去,又怎么跌回来;行业层面,热点层出不穷,看似不乏赚钱效应,但轮动太快,参与难度极大,赚钱很难,亏钱很容易。 于是,“在牛市里亏钱”,也成为近期的热门话题。通过回溯历史数据,很多人发现散户的钱主要是在牛市里亏掉的。这种反直觉的观点,结合近期的切身体会,让很多投资者颇有“原来如此”的恍然醒悟感。 其实,之所以反直觉,因为该观点本身就有很大问题。具体到某一天、某一周或某一个月,无论什么行情,都可能亏钱;牛市的特征,并非不亏钱,而是亏钱很少套人,只要有点耐心,解套很容易。近期热门文章里所谓牛市里亏大钱,其实是买在牛市,亏在熊市,亏钱发生在牛熊转换后的泡沫破灭中。 所以,投资者真正需要警惕的,是牛熊转换;在此之前,不要怕亏钱。只要牛市的逻辑还在,亏钱总是一时的,短期主动买套,常常是牛市里赚更多钱的前提。 理论上,只要确保买入价格足够低,就能够跑赢所有策略,也能规避一切风险。问题是,只有少数投资者能买在低点,一直捂住不动直至高点的更是少之又少。就实际情况来看,很多人是在市场涨起来之后才关注到股市的,更多的投资者则是在涨起来之后才会提升仓位,对他们而言,投资体系必须要解决一个问题——在估值不再便宜时买入股票,如何确保赚到钱? 投资领域唯一能确保的,就是你无法确保任何事。所以,确保赚钱,不是一个正确的问题;正确的问法,是如何大概率赚到钱。 在我看来,在牛市震荡回调时主动买套,就是个不算差的策略。马克·道格拉斯在《交易心理分析》中曾有一段相似的描述, “一般说来,行情上涨后都会回跌,吃掉涨势的一部分;行情下跌后通常都会反弹,吃掉一部分的跌势。事实上,风险最低且成功概率最高的交易,都是你在上涨趋势中逢低(支撑)买进或是在下跌趋势中逢高(压力)卖出的交易。” 马克·道格拉斯是一个典型的交易者,强调顺势而为。值得注意
      60评论
      举报
      牛市里,不妨主动买套!
    • 薛洪言薛洪言
      ·11-18

      破净炒作,只是前菜

      受证监会发布《市值管理指引》催化,今天低市净率的权重板块大涨,带动红利指数和中特估指数逆势上涨;跷跷板效应下,科创指数、小盘微盘指数跌幅靠前。 先来看看《市值管理指引》,最核心的两点分别是,(1)长期破净公司应当制定上市公司估值提升计划,(2)主要指数成份股公司应当制定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制度。 市场之所以对此买账,是因为日本东京交易所这么做过,且效果满满,引发了一波“日特估”行情。当同样的事情发生在A股,起码在现阶段,市场无法证伪政策的有效性,于是,先假定有效,炒作一下再说。 于是,就有了今天权重板块的大涨。 其实,真正的破净板块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多。截至收盘,31个一级行业中,仅银行板块破净,市净率为0.63倍,钢铁板块倒数第二,市净率为1.42倍。 个股层面,截至收盘,中证A500成分股中,有61只破净,其中,12只市净率低于0.6倍,分别为华侨城A、万科A、浦发银行、新城控股、兴业银行、中国铁建、平安银行、建发股份、交通银行、中国中铁、中国建筑和华菱钢铁。 沪深300成分股中,45只破净,其中,15只低于0.6倍,除去与中证A500的重叠部分,主要是未纳入A500指数的银行股,包括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光大银行、北京银行、浙商银行、上海银行和中信银行。 当破净概念一旦具体到个别板块,似乎瞬间就失去了吸引力。 讨论破净概念,大家谈的是市净率提升带来的估值增长空间;具体到银行板块,大家开始关心不良资产、关心经济基本面,从理想拉回到现实。 所以,今天市场的破净概念炒作,短期持续性存疑,不必过分上头。但若着眼于中长期,指引的发布,或可视作A股新时代的起点。 市值管理指引的重点是通过投资者回报换取市值(股价)回升,前提就是要具备回报投资者的能力,这就把很多题材股排除在外。 一般来说,行业盈利格局符合“赢家通吃”逻辑,第一名占据60%-70%的利润,第二名占据20%的利润,其余玩家瓜
      157评论
      举报
      破净炒作,只是前菜
    • 薛洪言薛洪言
      ·11-16

      回归现实,回归基本逻辑

      本周,受美元指数和美债利率飙升影响,全球资本市场均迎来大调整。港股跌幅靠前,恒生科技和恒生指数分别下跌7.29%和6.28%;A股跌幅居中,沪深300和中证A50分别下跌3.29%和3.27%。 美国大选于上周尘埃落定,特朗普交易于本周继续发酵,市场开始交易美国二次通胀,美元指数和美债利率继续飙升,均来到前期高点位置。受此影响,全球股市大跌,商品大跌,周内黄金跌幅近5个百分点,原油跌幅约3个百分点。 周内,港股表现弱势,恒生指数连跌5天,周五跌幅明显收窄;A股在上半周走出独立行情,比较抗跌,周四、周五连续大跌,似乎在追赶进度。 行业层面,前期涨幅较大的主题、概念板块,跌幅靠前,市场交易热情正迅速降温。相应的,市场开始流传一则游资监管的小作文,无论真假,倒是应景。 市场降温的同时,伴随着悲观情绪的蔓延,很多投资者再一次质疑牛市,不少人再次讨论“重回3000点”,有调侃意味,也有几分真实的担忧。 其实,牛市从来不是只涨不跌。在一轮年度级别的牛市行情中,出现月度级别的下跌并不少见,尤其在牛市初期,市场共识并不牢固,基本面也尚未真正反转,行情反复实属正常。 行情反复时,对应的就是市场情绪的回落。真正重要的,是不要被情绪牵着走,而是始终关注现实,关注牛市的基本逻辑。 本轮牛市,基本逻辑是宏观政策的重大转向,让市场对基本面反转产生了乐观期待。截至目前,政策方向并未改变,政策空间也未用尽,未来几个月还有加码空间;10月经济数据也出现边际回暖,表明前期政策是有效果的。 面对这样的现实,因几日的调整就质疑牛市,就是被涨跌牵着走了。所以,战略层面定牛熊,战术层面才能做交易。 一旦坚定了牛市认知,面对下跌,应对策略就简单了。要么持仓不动,要么继续逢低买入,总之,只要牛市还在,加仓位才是正确的选择。 一周来看,上证指数下跌3.52%,收于3330.73点。主要宽基指数均录得下跌,万得全A涨幅-3.
      156评论
      举报
      回归现实,回归基本逻辑
    • 薛洪言薛洪言
      ·11-15

      适应牛市的节奏

      今天A股市场继续弱势调整,又是大跌的一天;港股则出现初步止跌迹象,继续观察。 每一次下跌,都伴随着对牛市的质疑,这一次尤甚。再次重申一下,牛市逻辑并未被证伪。宏观政策重大转向是本轮牛市的催化剂,也是底层逻辑,当前,这一逻辑还在,牛市行情仍是基准假设。 至于很多人担心的已出台措施力度不够的问题,只要方向不变,房价止跌企稳的目标不变,现有政策力度不重要,不够还能再加,只是个节奏问题。 坚定牛市信心后,再看当前下跌行情,该怎么做就很清晰了。 在牛市行情里,下跌犹如起跑前的下蹲,是为了涨得更好,并非坏事。牛市里的下跌不套人,大跌就会有资金托底买入,应敢于逆势加仓。 今天属于普跌行情,近期热点板块如非银、军工、电力设备、电子、房地产等领跌,主题概念几乎全面熄火,降温迹象明显。主要宽基指数中,仅红利指数小幅收红,科创板、创业板指数跌幅靠前。 前期科创、创业板块的上涨,并非基于基本面,而是对自主可控、产业周期、高端制造的信心。其实,这些逻辑都还在,大涨之后的大跌,只是情绪暂时退潮罢了。后续换个时点,大概率还会重新炒一遍,若不幸被套,你需要的只是一点耐心。 今天上午召开的10月经济数据发布会,也并未在市场层面激起太多波澜。毕竟,统计局只负责数据统计,不是政策制定部门,所以,回答问题时中规中矩,很难有意料外的惊喜。 向前看,市场正步入短暂的政策空窗期和数据空窗期。这个时期,缺乏有力的事件来改变预期,指数层面的大涨大跌都很难,大概率仍是区间震荡行情。 所谓区间震荡,宽基指数层面,跌多了会涨,涨多了会跌;行业层面,则是电风扇轮动行情,你涨一天、我涨一天,且各自也在做区间震荡,涨多了会跌,跌多了也会涨。 震荡行情,持股体验自然不如10月份那么激动人心,随着市场热情逐步冷淡,成交量大概率也会逐步走低,向常态水平回归。 常态水平是多少?很难讲。但2万亿大概率不是常态,还要低一些。所以,成交量的回落,只
      107评论
      举报
      适应牛市的节奏
    • 薛洪言薛洪言
      ·11-14

      港股,再一次迎来买点!

      近期,港股走出了独立行情。只不过,是独立向下行情。 月内来看,11月1日-13日,万得全A和沪深300指数分别上涨6.04%和5.65%;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分别下跌2.43%和0.97%。截至11月13日,恒生指数收于19823.45点,跌破20000点关口。 受港股和A股走势背离影响,近期恒生AH溢价指数(AH溢价指数=∑(A股价格*总股本*汇率)/∑(H股价格*总股本)*100,衡量两地上市公司在A股与港股的估值倍数,数值越高,表明港股相比A股越便宜)快速反弹至148点附近。相比A股,港股再次展现出较高的性价比。 图片 问题来了,港股调整到位了吗?在我看来,港股新一轮布局窗口正在打开。 港股市场,有两大逻辑,一是国内的基本面(/预期),受国内宏观政策影响;二是全球的流动性,主要看美元指数和美债利率。 9月12日至10月7日,港股先于A股迎来第一轮大涨,期间恒生科技、恒生指数分别上涨56%和35%。这一阶段,港股主要反应的是国内宏观政策转向逻辑,且由于港股估值更低、弹性更大,所以涨幅很高、赚钱效应很好。 与A股相似,10月8日至17日,港股迎来急涨后的大幅回调,恒生指数一度跌至20000点附近。再之后,就迎来了区间震荡行情,在20000点和21000点之间做窄幅震荡。 11月5日以来,特朗普赢得美国大选,美元指数结束震荡,进入新一轮急涨期;离岸人民币汇率也从7.10一度快速贬至7.25附近。相应地,美元流动性对港股的影响权重急速提升,港股表现开始承压,恒生指数于近日跌破前期区间震荡下沿关口20000点,与A股走势明显背离。 既然近期港股走出独立下跌行情,更多的是全球范围内特朗普交易的一种表现,随着美元指数和10年期美债利率再次来到前期高点,特朗普交易短期已有透支嫌疑,后劲不足。相应地,港股基于美元指数大涨的调整大概率正在接近尾声。 图片 此外,从资金面的角度看,港股市场资
      5982
      举报
      港股,再一次迎来买点!
    • 薛洪言薛洪言
      ·11-13

      不要在牛市里亏钱

      在活跃资金的支撑下,今天市场继续表现强势。主要宽基指数均录得上涨,创业板涨幅靠前。 行业层面,在层出不穷的消息面刺激下,继续快速轮动。今天,传媒、通信、电力设备涨幅靠前;昨天逆势收涨的医药板块,今天跌幅靠前,吐出了全部涨幅。 板块轮动太快了,再次表明,追逐日间板块热点是无效的,反而容易短期被套,在牛市行情里亏钱。 面对这种市场行情,要放平心态。既不用担心大跌风险,也别羡慕轮动中的上涨板块。耐心持有自己的仓位,轮动的风刮过来了,就跟着涨一涨;没过来,耐心等着就好了。 现阶段,国内经济基本面反转的逻辑无法被证伪,牛市的底层逻辑还在。市场有望继续保持高活跃度,没有大跌风险。只不过,逻辑不能被证伪,只能为指数兜底,却不能催化新一轮大涨。 新一轮大涨行情,仍要等待基本面给出确切的回暖信号,或政策面推出更超预期的举措。 基本面验证是个慢变量,起码要在月度层面去观察,12月和1月是更好的验证窗口;政策层面,目前进入短暂的空窗期,下一个博弈时间点是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因此,就11月来看,很难等到基本面或政策面的新一轮催化,指数开展新一轮普涨行情的概率不大。 跌不动,也涨不上去,对应的就是区间震荡行情。 宽基指数区间震荡,行业层面依旧可以亮点纷呈。当前的市场,并不缺赚钱机会。只不过,结构层面还没有形成可持续的共识,领涨板块轮动太快。 理性的选择,就是坚定信心,守住仓位,不在区间震荡行情中瞎折腾,确保不亏钱,等待新一轮普涨行情的到来。 就今日行情看,截至收盘,万得全A涨幅0.28%;中证A50、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和中证2000涨幅分别为0.6%、0.62%、-0.06%、-0.27%和0.06%。 行业层面,传媒(2.82%)、通信(2.62%)、电力设备、石油石化等板块领涨;美容护理(-1.22%)、医药生物、房地产、社会服务等跌幅靠前。 图片 今日两市成交金额
      165评论
      举报
      不要在牛市里亏钱
    • 薛洪言薛洪言
      ·11-12

      买入窗口,正在打开

      受离岸人民币汇率快速贬值,以及港股大跌等影响,今天A股市场出现普跌行情,且跌幅较大。 不过,与其说A股受外因影响大跌,不如说借外部因素下跌。今天的下跌,内在驱动力仍是区间震荡行情里的正常调整——当指数来到区间上沿,自身就有回调压力,外部因素只是个由头罢了。 之所以如此讲,是因为近期A股市场主要受内资主导,更确切说受游资和散户主导。这类资金,对美债利率并不敏感,对人民币汇率也不敏感,只对短期的赚钱效应敏感。 当赚钱效应积累到一定阶段,止盈压力增大,就会产生短期回调压力。这种回调,会再次打开买入窗口,还没上车的投资者,可以做好准备了。 当前,市场依旧保持较高的活跃度,愿意对任何消息做出正面反应。这个阶段,哪个行业有利好消息,哪个板块就大概率会有行情。 如昨天自主可控板块的大涨,与上周特朗普赢得大选,以及上周末台积电即将对大陆断供7nm及以下制程芯片消息有关;今天医药板块逆势上涨,则与医保局昨日发布的医保基金预付的一则消息有关。 只不过,鉴于大多数消息的含金量不高,不涉及重大拐点性变化,相应的,板块行情的持续性也不高。 当一个板块涨过一波后,市场会迅速切换到下一个“幸运儿”。整体感觉,就是行业层面的快速轮动,追涨买入体感很差。 一般的行业缺乏指数拉动效应,只有当行业轮动的风吹向大盘权重板块时,才会表现为指数大涨。 如近期几次指数的大涨,主要都是靠金融、地产链、大消费等顺周期板块拉动,要么恰好处于重大宏观政策发布节点,要么是小作文引导市场对内需政策充满期待。 目前看,上周五财政发布会落地后,短期内缺乏重大内需政策催化窗口,相应地,指数大涨的概率并不高,区间震荡仍是基准情形。 在区间震荡的逻辑下,近期宽基指数相继来到区间上沿,在缺乏新的宏观政策刺激催化下,向区间下沿回归是基准情形。今天的行情,可视作一种验证。 不过,鉴于市场活跃度较高,既便指数区间内震荡向下,行业层面仍不乏结构性亮点
      142评论
      举报
      买入窗口,正在打开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