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俊

经评论员,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理事,华中科技大学业界专业导师,

IP属地:未知
    • 谭浩俊谭浩俊
      ·07-31 09:18

      万斯已成特朗普的最大软肋

      很多人认为,万斯与特朗普性格相似、行事风格相同,既是惺惺相惜,更是强强联合,击败民主党任何一位候选人都绰绰有余。 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觉,一种想当然。恰恰是,万斯可能是特朗普的最大软肋。如果今年的美国总统大选,特朗普最终败给了哈里斯,那一定是败在万斯的手里,是万斯让特朗普失去入主白宫的机会,是万斯让特朗普丢失许多中间票。 在竞技体育比赛中,除了单个作战,只要是团体或双打,都有队员之间相互配合的问题。队员之间的配合,也不是任何人在一起都能达到效果。技术、能力、方法、性格、脾气、风格、特点等,都很重要。尤其是彼此的默契度,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譬如乒乓球、羽毛球、网球中的双打比赛,很多都不是技术、能力的配合,而是风格、性格等的组合。一般情况下,进攻能力强的,一定要配备一名防守水平高、意识强的。否则,两人实力再强,也很难取得好成绩,就会成为“猪队友”。 表现在美国总统选举上,也是如此。譬如奥巴马当时选择拜登做搭档,就是因为拜登性格比较温和,适合做副手。即便他后来当上总统,也开始不讲规矩,完全是因为地位变了、权力也不同了。不然,他在美国人面前,就永远是一个温和的人,甚至是扶不起的阿斗。再如特朗普自己,选择彭斯做副手,也是非常合适的。温和的彭斯可以与特朗普不争不斗,可以让特朗普随心所欲。从彭斯最终给特朗普下眼药,可能也是被特朗普的不讲理气势压得喘不过气,才做出“背叛”的行为。拜登选择哈里斯做副手,则源于双方的性格都不是很强势,但内心又都有比较强烈的总统权力欲,因此,也形成了一定互补。 对特朗普来说,他原本就是一个很不讲规矩、很没有规则感、很擅长信口开河和随心所欲的人,如果能够配备一位像彭斯那样比较温和且大度的人,看似性格上差异较大,实则在工作上互补性很强。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是竞选还是在往后的工作,副手都能给特朗普更多的性格弥补和工作漏洞堵塞。 选择万斯这个与自己性格特点十分相近、说
      40评论
      举报
      万斯已成特朗普的最大软肋
    • 谭浩俊谭浩俊
      ·07-31 09:18

      “牛首”校长与“牛马”学生的思维差距在哪里?

      近日,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牛首一中2024届毕业典礼上,一名毕业生作为优秀学生代表发言时,将校名说成“牛马一中”,结果被校长当众批评并收走优秀证书的视频引发关注。7月29日下午,樊城区委宣传部向纵览新闻回应,学校已将该学生的优秀毕业生证书归还给本人,同时责令学校及当事校长作出深刻检讨。 那么,这名学生到底说了什么,会让校长如此生气呢?从视频来看,感觉并没有什么大了不得的。学生表示,“这是奋进中的‘牛马一中’,在阳光下慢慢绽放他的光彩。大家知道刚刚我为什么要念‘牛马一中’吗?我知道你们都非常恨这所学校,但是你们要明白,这是我们挥洒了三年汗水的地方。你们希望离开这里吗?” 这段话,表达得可谓非常真挚、感人,既道出了高中阶段学习的艰苦,表达了学生对这段经历的刻骨铭心,也寄托了学生对学校的感情。就算把“牛首”说成“牛马”,也绝不是贬低学校,而是表达一种十分复杂的情感。此时此刻的校长,如果能用幽默的方式对学生的发言作一些延伸或评价,一定会效果很好。譬如,老师是牛,学生是马,老师用孺子牛精神,培养你们这些千里马,可能要比批评、指责发言的学生要强得多,效果也会好得多;又如,你把“首”改成“马”,有点牛头不对马嘴啊。听到这话,学生们一定会开怀大笑;再如,这名学生改得好啊,你们的父母做牛做马地给你们创造学习条件,如果不好好学,对不起你们父母啊。相信学生听了之后,也会有所沉思。 然而,这名校长硬是用僵化、教条的思维,把学生的风趣幽默想成了不尊重学校、不尊重老师。如此教育方式,又怎能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开放思维和创新思维的人才呢?创新可不是照本宣科,更不是盲目恭维。恰恰是,从这名校长的行为中,看到的就是那种只需要恭维、不需要创新的教育方法。 退一步讲,就算学生讲了许多恭维和赞美学校、老师的话,对学校来说,又能得到什么呢?如果学生今天对学校和老师提一些不同意见,或者用一些幽默的话让学校和老师记住自己
      90评论
      举报
      “牛首”校长与“牛马”学生的思维差距在哪里?
    • 谭浩俊谭浩俊
      ·07-31 09:17

      苏炜德两次掉杠丢金牌,为何网友反响如此之大?

      北京时间7月30日凌晨,巴黎奥运会结束了体操男子团体决赛的较量,原本金牌快要到手的中国队,由于苏炜德在单杠项目中连续两次掉杠,最终把金牌拱手让给了日本队。 这块金牌丢得太窝囊,太不应该了,这是绝大多数网友看到这则消息后的第一反应。更多的网友在追问,为什么又是苏炜德? 原来,2023年10月3日,在比利时安特卫普进行的2023体操世锦赛男团决赛中,也是苏炜德,也是在单杠项目中两次掉杠,让中国队丢掉了冠军。没有想到,9个月后,在巴黎奥运会上,这一幕再度上演。而这一次,丢得更窝囊,更不应该。 我们说,竞技体育,出现失误很正常。但是,像苏炜德这样的失误,是比较难以让人接受的。特别对肖若腾等即将退役的老运动员来说,这块金牌的丢失,更加残酷。 有人说,苏炜德是因为队友孙炜受伤临时出场。这话显然不对,既然是男团的替补队员,就要做好随时出场的准备,怎么能因为临时出场就掉链子呢?如果这样,不如换其他队员当替补了。 有网友追问,苏炜德在世锦赛上就出现了两次掉杠的现象,说明他的心理素质不适应这样的重要比赛,为什么还把他带到奥运会赛场呢?而苏炜德在跳马比赛出现失误后,就开始哭鼻子,实际是心理崩溃的表现,为什么不选择降低难度系数,以保住比分优势呢? 也许,我们不该过度苛责苏炜德,用一句自我安慰的话说,就是“他也不希望这样”。但是,奥运会比赛,是容不得这样的自我安慰的,把该拿到手的金牌丢掉,是不能容忍的。对此,苏炜德要反思,教练要反思,男子体操队更要反思。其他运动队,也要从男子体操队丢失的这块金牌中吸取教训。
      59评论
      举报
      苏炜德两次掉杠丢金牌,为何网友反响如此之大?
    • 谭浩俊谭浩俊
      ·07-30 08:29

      雨霏别哭,你太累了,身体累、心更累

      当地时间28日,在巴黎奥运游泳项目女子100米蝶泳决赛中,中国选手张雨霏以56秒21的成绩,获得这个项目的铜牌,这也是本届奥运会她获得的第2枚铜牌。 在随后举行的颁奖仪式上,张雨霏哭了。三年前的东京奥运会,她以0.05秒的微弱劣势饮恨东京,这次又与金牌擦肩而过,对于年龄越来越大的张雨霏来说,承受的心理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对一名运动员来说,虽然拿金牌并不是唯一目的,享受比赛也很重要。前提是,比赛必须公平公正。但从本届奥运会游泳比赛的情况来看,外部因素对中国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干扰是非常多的。特别是兴奋剂检查,成为中国运动员在奥运赛场夺金争银的最大拦路虎。以张雨霏为例,去年一年,共接受了43次国内国际检查,其中,本届奥运会前的两个月时间里,检查次数达到了近30次,比四、五名外国运动员的总和还要多。 到了巴黎之后,各种检查仍然不断,而且每天“一大清早五点就被叫起来做检测”,让运动员无法很好休息。也就是说,包括张雨霏在内的中国运动员,训练和比赛节奏已完全被兴奋剂检查所干扰,出现了有力使不出的现象。张雨霏能够拿到第三名的好成绩,实在太不容易了。美国运动员的冠亚军是否拿得心安,相信两名美国运动员自己心里非常清楚。 运动员参加奥运会比赛,不仅要克服时差、气候、场馆等方面的不利因素,还要应对被一些国家操纵的兴奋剂检查,那么体育比赛的价值和意义在哪?公平性公正性在哪?这样的比赛,被检查的运动员还能发挥出正常水平吗?
      113评论
      举报
      雨霏别哭,你太累了,身体累、心更累
    • 谭浩俊谭浩俊
      ·07-30 08:28

      给美国奥委会及奥运代表团的贺信

      美国奥委会及奥运代表团: 首先祝贺美国游泳运动员获得巴黎奥运会游泳项目女子100米蝶泳的冠亚军。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说它了不起,是因为美国运动员战胜了本不可能战胜的中国游泳运动员张雨霏。而具有最强夺冠实力的张雨霏,却因为场外因素的干扰,最终只获得了第三名,拿了一块铜牌。 如果真的是技不如人,张雨霏也好,其他中国运动员也罢,中国奥运代表团和中国游泳队也行,都不会有任何想法,也不该有任何想法。关键是,张雨霏的这块金牌,不是丢在泳池内,而是丢在泳池外,丢在美国反兴奋剂机构(USADA)的疯狂干扰和破坏下,丢在美国白宫和FBI的**介入下。如果没有这些干扰和破坏,我敢肯定,这块金牌非张雨霏莫属。 众所周知,世界反兴奋剂审查委员会7月15日发布了对世界泳联反兴奋剂工作程序的审查报告,其中涉及23名中国游泳运动员在2021年的食品污染事件,报告详细解释了世界泳联(FINA)在此事件中的反兴奋剂工作流程,并得出了毫无问题的结论。 同时,瑞士独立检察官埃里克·科迪尔日前提交的报告也显示,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在对中国游泳选手食品污染致阳性事件中的处理“无偏颇”,当时没有对中国反兴奋剂中心决定提起上诉“毫无疑问是合理的”。 也就是说,官方的调查、审查,特别是独立检察官的调查,都是程序合法、依据充分、证据确凿的,不存在任何不合法、不合规、不合理问题,都充分证明中国23名游泳运动员2021年的那次“兴奋剂事件”,是由于运动员酒店餐厅提供的食物污染导致的。然而,美国却在世界泳联和世界反兴奋剂机构都已经做出明确结论的情况下,仍然先通过媒体提供具有“误导性和潜在诽谤性”的报道,然后就是USADA出手诬陷和诽谤。不仅如此,白宫和FBI也赤膊上阵了。 实际上,明眼人一看便知,无论是USADA还是白宫和FBI,心里都非常清楚,再怎么挑事、造谣、诬蔑,基于事实的结论都不可能推翻。推
      145评论
      举报
      给美国奥委会及奥运代表团的贺信
    • 谭浩俊谭浩俊
      ·07-30 08:28

      从“学历恐慌”到“学历贬值”,孔乙己也要用长衫换茴香豆了?

      曾几何时,年轻人,也包括一部分中年人,为了文凭,更为了学历,放弃了多少休息时间,费了多少精力,还搭上多少财力。虽然一部分人乘上了文凭、学历的高速列车,实现了自己的事业目标,获得了无数人羡慕的目光,但是,多数人的文凭、学历并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也没有对工作、事业等产生多大帮助。即便如此,文凭、学历仍然是很多人追求的目标。特别公务员公开招聘、企事业单位招人也需要看文凭、看学历时,对文凭、学历的追求也就达到了顶峰。 也正因为如此,在年轻人当中,形成了一股比较强烈的“文凭恐慌”“学历恐慌”,一些没有文凭、学历,或文凭、学历不高者,从心理上就产生了低人一头的感觉,或自卑,或嫉妒,或失落,或寂寞,有的甚至自暴自弃。更多的人,则是用各种方式去争取一张文凭、一个学历,让自己的文凭能够多一些、广一些,让自己的学历长高一些、长胖一些。至于能力,就不是他们考虑的事。结果,在相当一段时间,在机关、学校、医院、企业,只要有需要文凭、学历的地方,都在为获得文凭、提高学历而奋斗,为一张没有多大意义和价值的文凭、学历而努力。结果,文凭越来越多了,学历层次也越来越高了,工作的质量与水平并没有相应提高,有的反而下降了。那些没有把文凭、学历当回事的,能力却在不断提升。 这不是文凭没用,也不是学历不能代表能力和水平,而是过度追求文凭和学历必然的结果。如果说是文凭和学历存在水分的话,在当今中国的高学历、高文凭人群中,相当一部分人的文凭和学历是水分比较足的。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水分,才让文凭和学历长得郁郁葱葱,实际则根本不能代表相应的能力与水平。尤其是工作以后获得的文凭与学历,多数有名无实、水分非常充足。只有那些在大学校园完成各种学业,获得相应的文凭、学历者,才能让人信任。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单位在录用人员时,强调“第一学历”这个教育行政管理中并不认可的概念的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计划没有变化快,文凭、学历上涨的速度也没有
      66评论
      举报
      从“学历恐慌”到“学历贬值”,孔乙己也要用长衫换茴香豆了?
    • 谭浩俊谭浩俊
      ·07-29 09:12

      畅谈改革(十一)40年前,全中国最火的人——步鑫生

      上世纪80年代,步鑫生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几经沉浮,让步鑫生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步鑫生不是一个完人,但他绝对是一个敢闯敢试的改革人。 1984年,有过这样一个统计,《人民日报》自创刊到那时,报道量第一的先进人物是雷锋,第二就是步鑫生了。可见,步鑫生的影响有多大。 步鑫生出任海盐衬衫总厂厂长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端掉“大锅饭”、砸掉“铁饭碗”,让分配制度活起来,让“多劳多得”真正在企业响起来。正是这一招,就让海盐衬衫总厂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内,成为海盐县首家产值超千万元的企业、浙江省最大的专业衬衫厂。虽然那时还不大习惯用市场化的概念来形容步鑫生的所作所为,但步鑫生所做的一切,就是市场经济所倡导的。 市场是把双刃剑,可以助步鑫生成功,也会让步鑫生失败。成功后的豪气,也让步鑫生失去了方向,心理出现了膨胀,一系列狂飚式冒进措施,让海盐衬衫总厂的辉煌永远停格在1985年。1988年,因为严重的资不抵债,步鑫生被免去了厂长职务。在市场经济大海中游得太快、太猛的步鑫生,被淹没在了海浪之中。 1989年、1993年,步鑫生又先后在北京和秦皇岛创业,也都取得了很大成功。步鑫生这个“市场人”,天生不会安分,也正是这种“不安分”,让他成为了万众关注的“改革人”。有人说他是中国企业改革“第一人”,难免有点夸张,但是,说他是一位勇于改革的探索者、永不言败的创业者,应当不算为过。 步鑫生并不完美,甚至充满了争议,但是,他的出现,是改革关键时期的时代呼唤,他代表的,也不只是他个人,而是那个特殊时代的一个缩影,是千千万万改革者的缩影。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不正是需要更多步鑫生这样的改革者吗?可以不完美,但一定能在探索中不断前行。
      53评论
      举报
      畅谈改革(十一)40年前,全中国最火的人——步鑫生
    • 谭浩俊谭浩俊
      ·07-29 09:12

      朝鲜教练“压”不住的笑,日本教练“放”不开的哭,这就叫体育

      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乒乓球混双1/8决赛中,出现了一幕场景感很浓、对比度很强的画面,那就是朝鲜组合与日本组合的比赛中,朝鲜教练“压”不住的笑和日本教练“放”不开的哭。 要知道,日本组合是本次比赛的二号种子,也是公认的夺冠热门组合。张本智和与早田希娜,一个是日本男乒一号主力,一个是日本女乒一号主力。而朝鲜组合李正植和金琴英,名气根本无法与日本组合相比。唯一能够解释的理由,就是朝鲜乒乓球队一直被称作“神秘之师”。 而这对混双组合在比赛中的表现,也再一次证明了“神秘之师”绝非虚名,日本组合遇到这样的“神秘之师”,也就只能怪运气了。 不管朝鲜组合后面会走得多远,能不能与中国组合来一场强强对话,单凭击败日本组合这场比赛,就足以让他们在国际乒坛留下深刻印象。而日本组合经过这场比赛,也会郁闷很长一段时间。 都说体育比赛比的不只是场上的运动员,更是场下的教练。而这场朝鲜组合与日本组合的比赛,也确实看到了教练的不容易,看到了教练在比赛现场的情绪和表情变化,看到了教练心中的酸甜苦辣。朝鲜教练那种依靠自控力已经完全“压”不住的内心喜悦,与日本教练想哭而哭不出的阴沉表情,形成了鲜明对比。也许,这就叫体育,也叫比赛。竞技体育,玩的就是心跳,比的就是心情。冠军不一定是最佳快乐元素,冷门才是快乐的最好催化剂。尤其是这种无法做好心理准备的冷门,更让比赛充满了戏剧性和残酷性。
      45评论
      举报
      朝鲜教练“压”不住的笑,日本教练“放”不开的哭,这就叫体育
    • 谭浩俊谭浩俊
      ·07-29 09:12

      巴黎奥运会赞助商撤资,真的是因为开幕式内容吗?

      据界面新闻报道,当地时间2024年7月27日,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赞助商之一、美国科技公司C Spire因不满开幕式内容,宣布将撤出公司在巴黎奥运会上投放的所有广告。该公司在其社交媒体账号上表示:“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上对《最后的晚餐》的嘲讽令我们感到震惊。C Spire会撤出我们在奥运会上投放的广告。” 值得注意的是,在没有听到这则消息前,很多中国观众对巴黎奥运会的开幕式是大加赞赏的,认为这是一次既非常大胆、又富含新意的开幕式。即便央视解说员的22秒沉默,也被认为是为了给观众留下凝神观看的空间,避免影响观众专心观看。然而,就在开幕式的第二天,奥林匹克官方账号就删除了巴黎奥运会开幕式视频。具体原因,是否与撤资企业相同,值得关注。 现在的问题是,赞助商也撤资了,这对巴黎奥运会主办方来说,可是不小的压力。如果产生连锁反应,那就真的不得了、了不得了。按照目前的奥运会举办方式,单纯靠政府投资是办不成的,也是不被允许的,必须有商业经营。其中,企业赞助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企业赞助,也不是瞎赞助,而是有自己的意图和目的,那就是利用奥运会的影响力,展示企业和展品。那一块块的广告牌、跳动的影像,都是企业借助奥运会平台进行产品宣传、企业形象和影响力传播。每一届奥运会,那些能够进入到奥运现场进行广告宣传的企业和产品,都会影响力得到明显提升。特别是名气不大的企业和产品,会迅速被广大消费者所熟知。 那么,为什么美国科技公司C Spire会撤资呢?难道他们不怕承担违约责任吗?很显然,C Spire这样做,一定是经过认真分析和研究的,双方协议上一定有相关的约定条件,是不需要承担违约责任的。尤其涉及宗教等方面的问题,更会被认为是解除协议的充分证据。而从媒体报道的情况来看,开幕式上变装演员模仿达芬奇名画《最后的晚餐》的表演被很多观众认为“对相关文化、宗教不尊重”,包括马斯克在内的多个名人也都在个人社交媒
      214评论
      举报
      巴黎奥运会赞助商撤资,真的是因为开幕式内容吗?
    • 谭浩俊谭浩俊
      ·07-28

      畅谈改革(十)“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谁是“好孩子”,谁是“坏孩子”,谁战胜了谁?

      在相当一段时间,“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就像打擂台一样,呈现多轮你赢我输、你输我赢之争。随着乡镇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逐渐消失,很多人认为,“苏南模式”输给了“温州模式”,“好孩子”也败给了“坏孩子”。 说实在的,说“苏南模式”输给“温州模式”、“好孩子”败给“坏孩子”,是很不正确的,也是十分片面的。“苏南模式”作为以乡镇企业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改革开放初期的那些年,以“好孩子”的身份出现,更加符合当时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当时的政治形势和群众观念,更能被广大农民所接受的,也是风险相对较小的。 而“温州模式”以个体私营企业为基础,从调动人的积极性来看,确实更加有效,但是,面对的风险和压力,也要明显高于乡镇企业,因此,在当时的情况下,很多农民是不大愿意接受这个“坏孩子”的。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力度越来越大,认识的不断统一,观念的逐渐转变,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已经完全没有了障碍,广大人民群众都愿意加入到个体私营经济行列,而乡镇企业的体制毛病、责任缺陷等则不断凸现,慢慢地,改革乡镇企业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几乎在一个晚上,乡镇企业就从中国经济版图上消失,变成了一个个的民营企业,“苏南模式”也从乡镇企业的消失中慢慢被淡忘。于是,“温州模式”战胜了“苏南模式”的说法也就很快出现。 只是,谁也不会否认,今天的民营企业中,有多少是出自乡镇企业,今天的民营企业家中,又有多少来自于乡镇企业。如果没有乡镇企业,中国的民营经济能发展目前的水平吗?如果没有乡镇企业的从业、尤其是管理经验,中国的民营企业家队伍,有这么庞大吗? “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没有谁对谁错,也没有谁战胜了谁,而是不同时期的不同选择,看似擂台,实为接力,“苏南模式”与时俱进,“温州模式”顺其自然,“苏南模式”为跳板,“温州模式”则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33评论
      举报
      畅谈改革(十)“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谁是“好孩子”,谁是“坏孩子”,谁战胜了谁?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