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科技骨的产品狗

Ai从业人员,互联网产品狗,专注全球科技骨,投鸡。

IP属地:广东
    • 吃科技骨的产品狗吃科技骨的产品狗
      ·2020-12-25

      未来十年,你需要知道的财富变化新动向

      终于来到2020年末了。这一年我们过得是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现在,好像疫情终于到了尾声,我们每个人都在期待,但是也担忧——当世界“重回正轨”后,我们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变化?大概从2月份开始,我就一直在想这个问题。5月份以后,全球各种数据出来,都显示出一种“K型”的分化状态:比如说,全球数字巨头们的财富像吹了气球一样膨胀,失业人口却不断创出新高;比如说金融业、IT业都薪酬上涨,但绝大部分劳动力市场却急剧萎缩;再比如说奢侈品LV、CHANEL门庭若市,但是ZARA、H&M这些快时尚品牌都暴跌百分之四五十;还有股权市场上,头部企业被资金疯狂追逐,大部分项目却无人问津。这些现象和数据都说明了一个问题:“疫情前后”,全球的经济和财富情况都会呈现出不太一样的格局。到底是什么样的格局?                                      一从全球范围来说,未来十年的方向叫做“消失的中间层(Missing Middle)”。美国从三十多年前开始出现这个现象。从1978年到2018年,美国前1%的富豪的财富占比从21%上涨到37%,而40%~90%这个中间层的财富占比则从37%下降到22%。随着中产的衰落,代表中产的轻奢、实用型市场开始走下坡,奢侈和廉价成为消费的两种主流倾向。同时,优质教育、医疗、文化的溢价更高,社区割裂情况更严重;富庶繁荣的加州、纽约、华盛顿特区和衰败的铁锈区的对立和张力越来越大。无论是财富、社会阶层、城市还是消费,美国温和的中立地带都正在消失。所以,“消失的中间层(Missing Middle)”指的并不是 “中产阶级的消失”,而是全球劳动力市场
      1.57万11
      举报
      未来十年,你需要知道的财富变化新动向
    • 吃科技骨的产品狗吃科技骨的产品狗
      ·05-01
      $Vanguard标普500ETF(VOO)$ 这些年还是标普500靠谱
      945评论
      举报
    • 吃科技骨的产品狗吃科技骨的产品狗
      ·2021-01-24

      中国财富版图上我在哪里?上升通道在哪里?

      2020年6月左右的时候,我问过身边很多年轻人:假设现在有个财富测验或者调研,你最希望知道什么信息?我发现大家的诉求其实很简单——1.想知道自己(家庭)处在中国财富版图上的什么位置,财富水平是高还是低。2.想知道疫情中什么样的个体和家庭的财富比较安全,进而评估自己的抗风险能力。3.想知道自己还可以做什么改进,上升的通道在哪里。所以2020年9月份,我们和得到一起做了一个测验。42道题,从各个维度检测大家的财富水平、抗风险能力以及未来的财富增值潜力。两周之内,有2万多名得到用户参与。我对这个测验的定位是一个长期项目,希望能帮助一个普通人追踪自己的财富成长轨迹,审视自己做对的/做错的决策,去进行即时矫正,所以我们问得坦白,用户也答得坦白,数据质量极高。不谦虚地说,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样本量最大,数据可信度相对较高的中国家庭财富调研。我们在测验数据的基础上,又翻阅了大量其他文献,基本勾勒出了一张中国普通家庭财富的版图(超级富豪和贫无立锥之地的不包含在内)。所以今天想跟你聊聊这个版图,看是否能帮助我们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更好地做决策。一、先说第一个问题,我在财富版图上的什么位置?先说家庭总资产吧:排在前10%的家庭的总资产(包括房产、存款、股票等投资品)是1200多万,其中房产平均900多万,金融资产300多万;排在10%—25%这个位置的人群的资产也不低,750万,房产和金融资产分别为650万和100万左右;排在25%—50%这个位置的人群的总资产是300多万,其中房产200多万,金融资产50万左右。详细数据见下表。哪些人最关心财富问题呢?是30—40岁,35岁左右是高峰。这是个什么年龄阶段呢?上有老,下有小,容不得不拼,事业、财富、家庭分化的路径已经开始变得明显。而财富水平前10%的人口的年龄则集中在40—50岁之间。所以说,一个30来岁的年轻人如果没有进入前10%,不要紧,时间在
      1.39万10
      举报
      中国财富版图上我在哪里?上升通道在哪里?
    • 吃科技骨的产品狗吃科技骨的产品狗
      ·2021-01-20

      2021年中国的宏观金融趋势是什么?

      今天讲一个大家最多人关心的问题:2021年宏观金融形势会怎么样?现在市场情绪高涨,因为形势实在一片大好:A股终于冲破3500点,交易量破万亿,人民币持续升值,宏观数据看着也挺不错,各大券商从11月以来发布的对2021年GDP增速的预测都在8%以上,均值高达8.8%。但是,我要说的是,我的判断会略有不同。这里我说慢一点,清晰一点,得出以下三点:1.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向好趋势不变。2020年疫情甚至是一场出清,加强了中国产业链的优势。2.从短期来看,目前市场对2021年经济增速的判断过于乐观,可能存在系统性偏差,2021年中国的宏观形势面临高度不确定性。3.金融资产价格方面,去年我们给的关键词叫“冰雪消融,花蕊绽开”。2021年这花蕊可能要经历“瑟瑟秋风”。普通个人和家庭资产配置上都应该更加安全求稳。中国经济长期向好这一点不多说了。上偏的几个中国溢价其实已经奠定了这个基础。另外还有两点:一,过去几年中国一直是在CPI(消费者价格指数)2%以下的水平实现6%左右的经济增长,这是理论上一个比较理想的充分增长的数值,高了可能存在经济过热,低了可能经济增速过低,我们可以粗略地认为,我们的潜在经济增速暂时还在6%左右;二,从生产制造的角度来说,中国是性价比最高的地方。所以现在因为疫情回来的部分产能中短期内应该都不会离开。那么短期的市场预判和金融资产价格走势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个一个来说。一、GDP增速大概率将低于目前市场预期目前市场对2021年给出的GDP增速预测平均高达8.8%。听着都挺吓人,但是稍微解释一下,这个8.8%和一般年份的8.8%不一样——因为GDP算同比,2020年基数特别低,所以2021年同比会高。我举个例子你可能更明白。2020年GDP全年增长大约在2.2%,在这个基础上同比增长8.8%,其实只相当于正常情况下的5.45%左右。市场的预测并不是空穴来风,主要是根据2
      8,4334
      举报
      2021年中国的宏观金融趋势是什么?
    • 吃科技骨的产品狗吃科技骨的产品狗
      ·2021-01-20

      历史分化中的中国机会

      昨天课程里我跟你讲了,2020年之后,不管是国家还是个人,都会进入一个幽暗险阻、水流湍急的峡谷地带——这说的是全球变局,中国不是孤岛,当然也会在棋局中。所以很多人就难免有点焦虑。该怎么办?我记得阿桑有首歌叫《开车》,里面有句歌词,“难,再难的难过也能走过的”。其实就是这样。更何况在这个大峡谷中,中国其实占据了最宽阔平坦的谷地——过去几年中国已经显示了很强的韧性,比如说巨大体量带来的规模效应,比如说疫情期间中国基层社会组织的动员能力,以及完整产业链的强悍生命力,等等。但是今天我们不讲这些。站在2021年这个时间节点,全球各国最头疼的问题是什么呢?其实是贫富分化带来的社会摩擦成本。但这里面的悖论是:数字化就是更倾向于精英层的技术进步,为了刺激经济增长而实施的超低利率又会导致金融资产价格上升,更有利于富人。说实话,对所有的政策制定者来说,这都是个很难的权衡。中国比较幸运,目前中国的要素禀赋、潜在增速以及民族文化特性,都给这个问题提供了解药——下面我们逐条分析。一、技术进步:中国的要素禀赋溢价先说中国的要素禀赋。前面课程里我们讲过,数字化冲击下,劳动力市场极化是个趋势:中间蓝领和普通白领岗位消失,被机器取代,陷入高强度、低收入、少保障的泥沼里。中产下沉,底层沦陷,导致社会阶层化越来越明显——欧美都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但每个国家其实面临的情况不同。著名经济学家阿西莫格鲁有个理论,就是说技术进步会尽量去替代那些价格高的生产要素——比如说,美国的人力成本较高,所以数字化技术创新更多集中在用机器和算法替代人;相反,中国劳动力供给充足,人力成本较低,使用机器替代劳动力反而可能不划算,所以我们国家的数字化技术进步会更多地倾向于机器和劳动力的互补——这就是不同要素禀赋下的创新。你再看中国劳动力市场,会发现很多“新职业”:视频网站上的主播、新媒体小编、网购平台的客服,还有很多很奇特的岗位,比如(床品
      6,2741
      举报
      历史分化中的中国机会
    • 吃科技骨的产品狗吃科技骨的产品狗
      ·2021-01-19

      2020年改变了什么?

      今天开始,是我们的最后一个模块,我将它称为“格局篇”。我将最重要的三讲放在最后,因为2020—2021年,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无论是中国还是全球,都是一个巨大的拐点。今天我先从“2020年改变了什么”讲起。明天接着分析中国在这个大格局中的位置和处境,最后一讲,当然是所有人都最关心的,2021年的宏观金融趋势怎么样。2020年改变了什么?全球主题、经济趋势和政治格局都被改变,我给你总结了三个词语:(1)全球主题的左转弯;(2)穿越大峡谷的全球经济形势;(3)重回战国时代的政治格局。我们一个个讲,最后再说对策。一、全球主题的左转弯首先说全球主题吧,这也是最重要的转变。人类是一种从“当下感受”进行线性外推的动物。像我们这几代中国人(生于1960—1995年)都把增长当作理所当然。但是回头看才发现,人类历史的主题其实有两个,一个是增长,另一个是分配——政策主题就像钟摆,会在“增长效率”和“分配公平”之间往复摇摆。20世纪全球主题有过两次重大的变化:一次是1934年向左,转向分配公平,一次是1980年向右,转向增长效率。1929—1934年大萧条之前的几十年是增长效率为主导。这个期间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生产力飞速提升,即使一战也只是短暂中断了这个进程。这个时期工业寡头和金融寡头们合作,占据了绝大部分增长果实,社会贫富差距大。1929年,美国TOP1%的富人占了一半的社会财富。但是一场大萧条改变了人类社会对现行秩序的看法,社会思潮和政策开始左转。从1934年民主党的罗斯福新政开始,“分配公平”成为考量的重要砝码。强调政府管制,企业国有化,整顿金融业,同时对超高收入和巨额财产进行加税:资本利得税、遗产税和所得税的最高边际税率都一度达到70%、80%甚至90%。战后因为欧洲重建和工业化进程,欧美出现黄金增长年代。但其实这段时间金融业的日子不算好过,富豪们也不爽(税高),真正受惠的是普通蓝领和
      5,0631
      举报
      2020年改变了什么?
    • 吃科技骨的产品狗吃科技骨的产品狗
      ·2021-01-18

      22.平台监管的目的是反垄断吗?

      上篇我们讲到,数字平台巨头是一种很强横但也很脆弱的垄断,而且,它们似乎也不是那么穷凶极恶地在“损害消费者福利”,相反好像还整体提高了市场效率(我们个体似乎也受益不少)。那么问题来了:全球政府为什么还要对它们实行反垄断呢?反的究竟是什么?目的是什么?这就是今天我要跟你分享的内容。先说结论:数字平台反垄断的目的是要将数字权力关进笼子里。下面我要讲的非常重要,也很难。所以慢一点讲。先说啥叫做数字权力。我们都知道,产权是人类社会增长和分配中最关键的权力。平台巨头们的数字权力就来自它们对大数据金矿拥有的产权。这种产权有多厉害呢?1.从经济层面,它让数字平台获得了几何级数增长的能力,还让它们在分配中占据了绝对优势地位,这就相当于拥有经济上的垄断力量;2.更重要的是,从政治层面,这种权力对现行的社会权力结构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冲击——这点非常难理解,但是是反平台垄断的核心。下面我们一点一点来理解。一、数字权力带来经济上的垄断,影响社会分配机制经济上的垄断力量比较好理解。前两天我们讲过,平台们在数字世界里“建设城市,制定规则,管理经营城市,并收取税收”。很明显,它们对于普通企业来说,是很容易形成降维打击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字平台不是经典教科书上的那种“企业”,而更接近于一种经济和社会组织。这就很有意思了——昨天我们从企业角度看平台,确实是市场演化形成自然垄断,但是平台这种独特的组织形式,使得它们的“自然垄断”有一种行政垄断般的权力。所以你发现了吗,和传统公司不同,数字平台不争夺市场份额,它们争夺市场本身。这句话真的要敲黑板——尽管昨天我说平台垄断也是脆弱的,但主要是指技术迭代,而这是可以用资金优势来弥补的。比如Instagram和WhatsApp崛起后,$Facebook(FB)$直接就把它们给收购了。所以这些巨头完
      8,5981
      举报
      22.平台监管的目的是反垄断吗?
    • 吃科技骨的产品狗吃科技骨的产品狗
      ·2021-01-18

      21.数字化平台真的是垄断者吗?

      2020年对数字平台巨头们来说,是个“冰火两重天”的年份。前9个月是火焰:新冠疫情显著加速线上化和数字化。全球前十大市值的企业里,有7家是数字平台,2020年它们的市值又增长了31.6%(2.8万亿美元)。这场疫情将过去20年数字平台的胜利推向高潮。最后3个月遇见“平台监管”冰河:从10月份蚂蚁金服上市被叫停开始,中国动作频频,先发布了反垄断指南,接着处罚$阿里巴巴(BABA)$、阅文、丰巢;再接着开始调查阿里,约谈蚂蚁金服等等。同期,欧美的反垄断浪潮也来了,亚马逊、苹果、谷歌、脸书先后被欧盟和美国司法部、联邦贸易委员会点名,要进行处罚或者提起诉讼。在文稿里我放了一张表格,你会看到这三个月全球各国对平台的反垄断措施,绝对是“风暴来了”的感觉。这么说,2020年,是中国数字平台的反垄断元年,也是全球数字平台反垄断的里程碑式的一年。所以现在问题来了:数字平台到底具有垄断性吗?为什么前30年不反,现在要反?当我们说反数字平台垄断的时候,我们究竟在反什么?这些问题太重要,可能是未来几年,甚至10年,对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行业格局最具有深远影响的事情之一,不开始思考这些问题,以后不管是创业、择业、投资甚至理解世界的变化,都会产生“认知障碍”。今天我们首先讲第一个问题:数字平台究竟是否具有垄断性?一、垄断=统治性市场权力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叫“垄断”。现实中我们听到“垄断”两个字都感觉挺负面,有种欺行霸市,以强凌弱的感受。但仔细想想,做生意不都想“垄断”吗?那商业计划书上天天叨念的“护城河”,不是“垄断”吗?我们要反的“垄断”到底是什么?给你举两个例子。比如说茅台厂家对渠道经销商具有绝对话语权——那$贵州茅台(600519)$</
      5,5941
      举报
      21.数字化平台真的是垄断者吗?
    • 吃科技骨的产品狗吃科技骨的产品狗
      ·2021-01-17

      20.完美日记可能取代欧莱雅吗?

      昨天课程我问了一个问题:这几年,元气森林、完美日记、钟薛高这些国产品牌扎堆崛起,为什么是它们跑出来?它们的经验可复制吗?有局限吗?今天这一讲我就来讲一下这个问题。一、新国货的“新”,新在什么地方?这些品牌大多被定义为“新消费、新国货”——但到底新在什么地方?我思考过很长时间,直到今年做“数字化”这部分研究的时候,结论才突然涌现出来:所谓“新”,就新在企业信用的构建方式上。这句话很抽象,我们不妨用例子来说明。70、80后都熟悉“大白兔奶糖”,它其实是40年代一个上海商人仿英国奶糖生产的,因为味道好,售价比进口糖便宜很多,很快畅销上海滩。50年代后工厂收归国有,改名大白兔。但那时候,生产完全依赖手工制作,制作工厂每天只能生产800公斤奶糖。物资稀缺的年代,一句“七粒大白兔奶糖等于一杯牛奶”的宣传,让大白兔成为几代人童年的美味。这就是传统消费品牌的典型模式:从企业信用(产品)出发,通过营销渠道(商场、经销商、广告等等),触达消费者。从20世纪初到21世纪初,尽管营销渠道发生了很多变化,比如从走街串巷的卖货郎、露天市集,到大型商场、连锁超市、便利店,再到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从报刊广告,到电视广告,再到微信朋友圈广告。但是“企业信用→营销渠道→消费者”这个路线大同小异。说完传统品牌,我们再看现在的新国货品牌。还是以完美日记$逸仙电商(YSG)$为例,2017年完美日记天猫店上线,在18个月的时间内就成为了天猫彩妆类品牌销量第一,到2019年就实现了30.3亿人民币的销售收入。但是直到现在,它还没有自己的工厂,自家研发和生产基地刚开始动工,预计2022年投产。目前,完美日记主要依靠数十家代工厂,包括科丝美诗、莹特丽、上海臻臣等“大牌同款”代工厂。它的爆发是怎么开始的呢?主要是社交媒体营销的爆发——2017年
      9,0031
      举报
      20.完美日记可能取代欧莱雅吗?
    • 吃科技骨的产品狗吃科技骨的产品狗
      ·2021-01-16

      19.完美日记和元气森林的爆发逻辑是什么?

      这几年你多少会有感觉,就是快消领域冒出不少国货品牌,还挺时髦——比如说2020年,我身边不少中年大叔都拼命喝元气森林,表示自己还“元气满满”;而知不知道“完美日记(面膜)、花西子(彩妆)”,那简直是测试“妇女”和“少女”的试金石。完美日记是一个彩妆品牌。2020年,它的母公司$逸仙电商(YSG)$在纽交所成功上市。这是一家刚成立4年的公司,2019年销售收入就达到30.3亿元。首个交易日收盘时涨幅达到75%,市值突破122亿美元,是百年老牌化妆品企业上海家化市值的三倍。至于元气森林,2020年上半年销量就已超8亿,投后估值飙升到140亿元。完美日记和元气森林还不是特例。2020年天猫“双十一”有300多个新品牌成为“细分类目”的TOP1——很多都是年轻人特别熟悉的,比如藕粉李子柒、少女文胸奶糖派、冲调麦片王饱饱、冰激凌钟薛高……这些品牌看似差异很大,它们的集中涌现,背后指向的,就是两个很大的行业逻辑变化。这一讲我们就来说说,行业的逻辑发生了哪些变化。一、后数字时代:平台红利下降,产品服务为先我们先说第一个:标志着“平台红利下降,产品服务为先”的后数字化时代逐渐来临。什么叫“后数字化时代”呢?打个比方,就像电力一样,最开始是关于电力的概念出现,相关的技术创新出现,逐渐地影响人们的认知,这是前电力时代;然后是电力的大规模应用,这是中电力时代;最后一个阶段就是“电力”成为人类生活的背景,你根本离不开电,但是没有人注意到它,这就是后电力时代——就像蓝色的颜料掉在水里,你开始的时候注意的是颜料,是颜料周围的水变蓝,最后等一盆水都是蓝色的时候,你脑子里就不会有颜料的概念,一切事情的演化都会回到最基本的逻辑,只不过在“蓝色的水”这个背景下进行而已。数字化这个事情也一样。过去几十年,数字技术确实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
      1.87万5
      举报
      19.完美日记和元气森林的爆发逻辑是什么?
    • 吃科技骨的产品狗吃科技骨的产品狗
      ·2021-01-15

      18.社区团购平台的破局点在哪里?

      上篇文章我讲到,服务业的数字化平台能否成功,与服务的可标准化程度有很强的关联性,可标准化程度越低,平台的成功概率越低。社区团购中,团长的能力很难标准化,所以未来前景并不明朗。但课程最后我提了个问题,社区团购平台有破局的可能吗?或者说,那些难以标准化、高度依赖人力资本的服务业平台,会有什么样的演化趋势?这对个人职业发展来说意味着什么?这一讲我们就来说说这个问题。目前来看,服务业的数字化平台拥有“工具化”和“去平台化(产品化)”两条演化路径。一、工具化我们先说工具化的演进路径。还是以社区团购为例。昨天课程里说了,社区团购其实就是小规模、地域性的批发。所谓平台工具化,就是说平台放弃“管理团长”这个高难度任务,蜕化成团长的配角,转而为他们提供工具,比如说高效稳定的供应链和数字化服务工具,变成“数字化批发市场”。这话说得轻飘飘的,但实际上团购这个领域,“工具化”对平台要求很高。比如现在的核心卖点生鲜,生鲜供应链是件高难度的事情——生产周期长、市场价格极不稳定,保质期短、易受损、易腐烂,对运输、保存的要求很高,耗损率高。所以,你想想就明白,能做这种供应链整合的企业本身必须在物流、仓储或者生产端具有极强的能力——做不到这点,平台的价值创造就失去了根源。实际上,国内主要物流、电商巨头都在布局这一块,顺丰在12个知名农产品原产地建设了预处理中心,从田间开始集中分拣、包装、冷藏。我的理解是,工具化类似于做基础设施建设。对于这种重资产,供需双方链条又长的行业来说,“工具化”相当于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对平台的资源整合能力、技术资金实力都有很高的要求。新平台的后发劣势很明显。那什么赛道有做工具化的可行性呢?最近几年,在一些非标的、高度依赖人力资本的轻资产服务行业,“工具化”已经越来越成为数字化创业的方向。各个领域都开始涌现专注做数字化工具的平台:比如说服务电商的有赞,专业于餐饮店的
      7,0911
      举报
      18.社区团购平台的破局点在哪里?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