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观新金融

金融科技领军原创自媒体

IP属地:未知
    • 周观新金融周观新金融
      ·11-13

      汇添富非货规模掉队之困

      文 | 周先先 编 | 周星星 $ 最近发行A500ETF可以说是四季度公募争霸赛,不少头部管理人提前结募,不过,有公募借宽基指数增量破局的同时,也衬托出了同行的困境。 11月5日,在第二批中证A500基金集中资源抢发行的时候,头部基金公司只有汇添富另类在“待发行”,直到11月8日才发布发行公告,截至11月12日,汇添富A500ETF尚未成立。 回顾【消失的“选股专家”汇添富】,过去三年,汇添富不但规模大幅倒退,其盈利状况也已滑落至十大公募中“吊车尾”。半年过去,这一困境未见改善,发行操作也越来越“迷”。 Part 1 “漫不经心”的发行 A500发行战可以说是对基金公司综合能力的一次检验,通常情况下,同批申报的公募应不甘落后,但汇添富不仅A500ETF发行滞后,官方公众号、视频号也没发布任何预热信息,低调得让人诧异。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汇添富发行“散漫”的表现,不仅只有近期的A500ETF。 年初至今,据Wind数据,汇添富共发行了13只被动型股票产品(初始份额计算),除了4只规模超过一亿元之外,其他都是指数基金中的“小迷你”,其中,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联接A、汇添富中证电信主题联接A、汇添富中证红利联接A等7只基金发行规模紧踩红线,仅1000万余元。并且,这些“迷你基”自成立后的半年来份额没有太大变动。 数据来源:wind 从发行基金类型来看,汇添富今年发行的产品大多都是当下相对冷门行业基金。纵观汇添富整个被动产品线,除了800ETF之外,其余规模相对较大的产品也都是行业基金,如汇添富中证主要消费ETF(155.16亿)、汇添富中证新能源汽车(31.72亿)等。 在近两年相对低潮的市场行情中,单一的行业指数布置并不吃香,而汇添富规模最大的一只行业指数,是个从高位调整了三年多的消费指数产品。横向对比看,与手握巨型宽基指数、基金规模动辄过千亿的华夏、华泰柏
      43评论
      举报
      汇添富非货规模掉队之困
    • 周观新金融周观新金融
      ·11-11

      四家高举零售大旗的股份行,零售拖累项在哪?

      文 | UU&周公子 编 | 周星星 受LPR节节下调、存量房贷利率调降、生息资产收益率走低等叠加作用,净利息收入增长乏力甚至负增长; 受存款挂牌利率续降,银行计息负债成本不同程度减少,净息差同比还在下降但降幅明显收窄; 个人客户有效信贷需求不足,上半年资产投放主要靠对公拉动,个人贷款增速均低于公司贷款增速,信用卡成个人贷款资产中的共性拖累项—— 拆解招行、平安、中信、浦发四家以零售见长、或者说一度举起“零售转型”大旗的股份行三季报,我们发现了同样一些喜和忧。 Part 1 零售到底有哪些拖累项 信用卡未回暖是共性 招行 $招商银行(03968)$ 的三季度末零售贷款余额3.57万亿,较上年末增长了3.95%。虽然总体增量不及上年同期,但是至少保持了正增长,这主要是因为招行的小微贷款和消费贷款表现较好。 具体来看,小微贷款余额由上年末的7497.73亿元上升至三季度末的8133.99亿元;消费贷表现较好,由去年末的3015.38亿元上升至3913.54亿元,信用卡贷款余额由9357.77亿元下降至9269.31亿元,由消费贷带来的增量大大抵补了信用卡余额的缩量,使得招行消费信贷业务余额整体由于12373.15亿元上升至13182.85亿元。微降的是按揭贷款,个人住房贷款余额由去年末的1376.81亿元下降至1371.24亿元。  招行自己的说法是:“信用卡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规模受市场需求偏弱的影响有所回落,本集团保持对小微贷款和消费贷款的组织力度,推动零售贷款平稳增长”。 拆解平安银行的个人贷款结构,分品种来看,诸多零售业务表现失速或者说是不温不火。 以住房按揭为例,平安银行9月末住房按揭贷款余额3125.37亿元。而截至6月末,住房按揭贷款余额3065.77亿元。
      61评论
      举报
      四家高举零售大旗的股份行,零售拖累项在哪?
    • 周观新金融周观新金融
      ·11-09

      “善本金融”的乡村振兴实验样本

      文 | 周公子 编 | 周星星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夯实“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则是“金融强国”以民为本、服务实体经济的价值体现。 正是在这样的价值号召下,浙商银行 $浙商银行(02016)$ 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强化担当,帮扶方式亦推陈出新——金融支持不再局限于授信,而是发挥综合金融服务之“善”,打造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乡村版”;构建信托工程之“善”,把慈善信托工程与乡村治理有机结合;重视金融创新之“善”,“造血式”激活三农产业经营,推行善本“信用”体系,将“善本金融”理论全面融入乡村产业振兴实践。 多年经验积累下来,浙商银行以“善”为核心理念的“浙银特色”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新范式已初步成型。 截至2024年6月末,浙商银行大口径涉农贷款余额2286.05亿元,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458.94亿元,均增速稳健。 Part 1 县域综合金融生态“乡村版”方法论成型 从持续20年努力造就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不难看出,要全方位、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不能单点作战,必须布局谋篇,把金融帮扶视野提升到乡村经济发展、生态发展、产业发展上来。 为此,浙商银行近几年来试水以金融顾问制度为支撑,并围绕“县乡政府平台健康运营、小微成本迭代下降、社会金融意识显著提升”三大目标,逐步形成了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模式,并推动该模式进一步向乡村下沉,从试点到推广,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模式“乡村版”方法论已经得起考验。 早在2022年,浙商总会金融服务委员会就联合临平区政府,开始试点“临平综合金融服务示范区”建设,创新探索金融顾问制度在区县深化实施,并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打法,即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的“3386”模式。 近期,金服会、浙商银行积极推动这套模式在衢州常山试点,
      112评论
      举报
      “善本金融”的乡村振兴实验样本
    • 周观新金融周观新金融
      ·10-14

      银行零售金融修复“新战”:消费贷利率击穿2%

      文 | UU&周公子 编 | 周星星 近期有城商行、股份行消费贷年利率,已经不仅仅是跌破了3%关口了,而是已经击穿2%防线了。用上各种限时优惠、折扣券,小编发现有城商行、股份行已经在给出年利率1.88%、2.88%水平的消费贷价格了。 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银行敢这么向下突破消费贷利率。 折扣怎么可以这么狠?满额抽奖和返现怎么可以这么多?一方面是银行要和同业争夺存量客户的市场因素;另一方面显然银行也要为三季度的零售贷款投放数据“好看”努把力。 这背后一件事情已经很明晰了:银行穿越周期“压舱石”的零售业务开始承压。在按揭起不来、信用卡拐点还没到的眼下,消费贷必须“争气”。 Part 1 盈利不算好看的零售金融板块 “失速”这个词,被很多媒体报道用来形容多家上市行上半年零售业务表现。之所以用“失速”这个词,是因为两个指标明显下滑:一是零售营收贡献度,二是零售金融净利润。 先来看零售营收贡献度,18家国有大行和股份行中,有10家上半年零售营收贡献占比下降。其中,渤海银行零售营收贡献度从去年同期的35.6%降至20.46%,同比下降15.14个百分点,降幅最高;平安银行次之,零售营收贡献度同比下降了8.7个百分点。 再来看零售金融净利润,有6家银行的零售金融利润降幅是超过50%的,分别是中国银行(-54.11%)、中信银行 $中信银行(00998)$ (-76.2%)、平安银行 $平安银行(000001)$ (-79.53%)、光大银行(-121.87%)、浙商银行(-4286%)和渤海银行(-203.53%)。其中,光大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上半年零售净利润甚至为负。 造成零售失速的原因,主要是按揭
      238评论
      举报
      银行零售金融修复“新战”:消费贷利率击穿2%
    • 周观新金融周观新金融
      ·10-11

      老美降息了,为何美债基金却跌了

      文 | 周先先 编 | 周星星 美债收益似乎没按套路出牌,自降息以后,美国国债收益尤其是长期国债收益就一路走高。 反映到基金上,短短一周时间,十年美债ETF下跌0.92%,市场上25只美债QDII收益全部转负,其中,工银全球美元债、汇添富精选美元债、海富通美元债、富国全球债券四只基金下跌幅度超过1%。 说好的降息利好美债QDII,为什么这周反倒跌了? Part 1 抢跑的美债收益 这要从收益来源说起。美债QDII的收益和三个因素相关:票息收入、利率(资本利得)、汇率(汇兑收益)。票息收入是债券发行时的票面利息,一般是固定不变的,因此,美债QDII主要看后面两者的变化。 资本利得是通过买卖债券所获得的差价收益,债券的价格和债券利率呈反向变动,也就是说,债券利率上涨,债券价格反而下跌。从去年开始,市场上10年期美债收益率从23年10月的4.98%一路下行至8月的3.7%,也就是说,降息预期已被市场充分交易,美债市场已经抢跑太多,降息落地的时候,利好已经提前兑现了,因此,降息后10年期美债收益率开始慢慢上行(至9月27日3.79%),美债QDII自然就跌了。 再说汇率成本,也是美债QDII收益的一个重要因素:当人民币升值时,美债QDII的美元资产折算成人民币的价值便会减少。7月下旬至今,人民币汇率开始持续走强,美债QDII就迎来了一波汇率压力。因为美债QDII本身的收益中枢相对于权益QDII会更低,它的收益也更容易被汇率波动蚕食。 以工银全球美元债A人民币为例,截至9月27日,近两周下跌幅度高达-2.08%,主要原因就是债券久期较长,此前美债收益率下行该基金涨幅可观,那么同样的,当美债收益率上行,叠加人民币升值,跌的也就更狠。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点是,很多QDII都有多个“分身”:如:工银全球美元债A人民币、工银全球美元债A美元现汇,这些基金持仓都是一样的,后缀写美元的就
      225评论
      举报
      老美降息了,为何美债基金却跌了
    • 周观新金融周观新金融
      ·10-11

      金融科技“大消保”新格局:科技内生,宣教向外

      金融“大消保”新格局正在加速构建中,金融科技企业也不例外。 今年6月,金融监管总局、人民银行、证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工作安排的公告》,标志着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步入“大消保”时代的全新阶段。 9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启动2024年“金融教育宣传月”活动,金融消保再次推向高潮。 在监管政策的支持与引领下,金融科技企业对消保工作的重视已然再上一个新台阶,并致力于构建符合自身定位以及市场规律的“大消保”运营及管理体系。 对内,金融科技企业普遍已经构建了各具特色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体系”,凭借科技能力把消费者保护工作融入到业务“全流程”,并在企业内部成立“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无论是管理上、制度上还是业务流程上,都在不断完善“大消保”新格局。 对外,金融科技企业对消保工作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不仅日益重视,投入也日益增加。线下与线下“双管齐下”,金融科技企业围绕不同主题的消保宣传教育活动基本已经“常态化”。 对内科技加持提质增效,对外持续投入宣传教育工作,金融科技企业的“大消保”新格局正在加速构建。 重视“消保” 提高站位 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的建立由来已久,近年来为监管所重视的程度日益上升。 2020年11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正式施行。2023年3月1日,原银保监会发布的《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新一轮机构改革将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消费者保护职责、证监会的投资者保护职责均划归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管理,从而形成统一的金融消费者与投资者保护机构职能体系。 从监管层面来看,此前“一行两会”均设立了消费者或投资者保护机构,金融领域的消保工作分散在不同监管部门。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组建后,亦整合了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金融消费者的保护职责,构建起“大消保”格局。 至今年
      597评论
      举报
      金融科技“大消保”新格局:科技内生,宣教向外
    • 周观新金融周观新金融
      ·09-24

      存量房贷“降息”,消费还是提前还?

      文 | 周公子 编 | 周星星 在引发市场强烈关注月余后,存量房贷利率降低的锤子终于在今天落地。从国新办发布会内容来看,预计存量房贷降幅平均在0.5个百分点左右,并统一了首套房和二套房的最低首付比例均为15%。 这具体是什么概念呢? 据央行数据,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全国新发房贷利率已降低到3.45%。而有多方统计显示,目前市场上的存量房贷的平均利率在4%左右,与新发房贷的差距刚好约0.5个百分点。因此,存量房贷如果下降0.5个百分点,存量与新发之间的差距将基本被抹平。 以纯商贷100万贷款30年,等额本息的还款方式来算,每个月月供约可节省300元,30年则约可节省11万元。如果是在一线城市,房贷总额高,每个月可省的利息不少,长期下来数字就更为可观了。 那么,在存量房贷落地后,你会选择增加消费额度,还是依然提前还款呢? 近两年来,虽然五年期LPR已经多次下调,但存量房贷的加点系数不变,居民“提前还款”的意愿还是比较高。从今年上半年的市场情况看,依然如此。 据国泰君安研报,今年2月份以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解中心发布的居民“早偿率”指数(CPR)加速上行,截至6月均普遍高于历史水平,而今年4月已达到历史高位,约为37%(刨除2023年10月的技术性调整)。总体上,反映出今年上半年人们提前还房贷的意愿依然比较强烈。 此外,从今年上市银行的半年报数据亦可侧面看出这一点。截至今年6月末,六大国有商业银行(中 $中国银行(03988)$ 、农 $农业银行(01288)$ 、工 $工商银行(01398)$ 、建、交、邮储)合计个人住房贷款余
      242评论
      举报
      存量房贷“降息”,消费还是提前还?
    • 周观新金融周观新金融
      ·09-19

      京东自营啥套路?买个东西到手价24小时内变三次|消保观察

      文 | 周公子 编 | 周星星 中秋节在京东 $京东(JD)$ 商城购物快乐“满减”,没想到第二天就被暴击了:同一家店(并且是京东自营官方店),同一规格的商品,中秋节当天购买到手价显示1541.10元,第二天到手价就降至1421.10元。仅相隔一天,就相差120元。 看到这,你以为还是熟悉的套路?小周也没想到,还有更骚的操作来了:在咨询客服后一个小时不到,小周留意到该商品的到手价格又被上调为1598元。 这?谁懂啊? 不懂就问,小周一共请教了客服几个常识问题: 1、中秋当天(17号)晚上7点左右下单,到手价为1541,本想赶在满减活动时间内(下单时显示活动仅剩约5小时)下单更划算,为什么第二天(18日)该商品价格比活动时间还便宜了120元?(而后客服申请了“保价”,即退还差价) 2、按常识理解应该是活动期间价格更优惠,为什么第二天活动结束后,价格不增反降?虽然消费者发现差价后可申请“保价”,但于客户体验而言,显然是直接在活动时间获得最优价格更便捷,而不是联系客服“事后找补”,费时费力不说,为什么买个东西还要“斗智斗勇”? 3、更进一步说,万一客户第二天没发现降价了,岂不是白白被“套路”120元? 4、为什么在咨询完客服不到一小时后,同一商品到手价又上升至1598元?从中秋节下单算起,24小时内到手价变化三次,价格调整是不是太频繁且随意了?是什么原因导致价格又上调?是为避免出现更多客户需要退差价,还是此前调价失误?如果该商品属高频消费品,消费者日常到底要什么时候购买才更划算? 京东官方客服申请报价 客观说,客服对于第一个问题处理还是比较友好的,无论是店家客服还是京东官方客服都快速给出了解决方案,即申请“保价”,退还差价。但对于后续几个问题,要么不正面回答,要么是给予一些惯用的“模糊话术”:不
      1,8633
      举报
      京东自营啥套路?买个东西到手价24小时内变三次|消保观察
    • 周观新金融周观新金融
      ·09-02

      代销“降费”持续冲击银行“财富中收”

      文 | 周公子 编 | 周星星 随着银行半年报陆续出炉,产品代销“降费潮”对“财富中收”的冲击已量化可见。 自去年7月以来,公募基金“费改”大幕拉开,随之下行的托管费及管理费,直接影响银行代销收入,“财富中收”因此承压。紧随其后的是,保险代理渠道迎来“报行合一”。如果说,去年还能靠保险代销“此消彼长”在一定程度上稳住“中收”,那么从银行今年上半年情况看,“报行合一”对银保渠道代销收入的冲击也已非常明显。 在基金、保险费率相关的“双政”影响下,银行的“财富中收”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双重冲击,仅靠“以量补价”可能会是一场苦战。 接下来,该如何打好“财富中收”保卫战,财富管理业务该如何在投资者日渐上升的避险情绪与“中收”保卫战之间取得平衡,依然是个长期命题。 Part 1 保险、基金代销收入下降明显 从银行上半年的“财富中收”结构看,基金和保险代销的收入,都有明显下滑。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零售之王”招行 $招商银行(600036)$ ,今年上半年代理保险收入39.50亿元,同比下降57.34%,远超整体“财富中收”降幅32.51%,可以说是前所未有,主要原因就是“保险降费效应延续”。此外,招行上半年的代理基金收入为21.32亿元,同比降25.35%,主要原因是“受基金降费和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及销量下降影响”。 平安银行半年报也提及,代理及委托手续费收入29.02亿元,同比下降40.6%,同样高于整体中收的降幅,主要原因也是“代理个人保险收入下降”。 中国银行 $中国银行(601988)$ 上半年的“中收”结构中,规模下降最明显的是“代理业务手续费”和“托管及其他受托业务佣金”,分别为117.02亿元和3
      518评论
      举报
      代销“降费”持续冲击银行“财富中收”
    • 周观新金融周观新金融
      ·08-23

      多元配置的优势,终于开始发挥

      文 | 周先先 编 | 周星星 这两年,权益市场进入低迷阶段,赚钱效应逐渐减弱,单纯配置A股的性价比大幅下降。 这两年市场给机构和普通投资者都补上了一课:唯有更加多元的资产配置,不同资产之间的负相关性与定期再平衡,才是控制波动有效的方式。 作为公募行业的“基金买手”,FOF在经历了爆发、沉寂后,这两年越来越多的产品做出了多元化实践,债券、黄金、海外资产、红利、量化等等,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配置正在逐渐兴起。 Part 1 多元配置重要性日益凸显 回顾历史,市场上任何一个主流叙事最终都没逃过随机性的魔咒:无论是2019-2020年的核心资产,2021年的景气度轮动,还是2022年的债市,2023年的微盘与红利。 尤其是这两年A股行业轮动速度加快,更让投资人明白“与其预测波动,不如控制波动”,那么,多元资产配置是否可以有效的控制波动、分散风险? 多元资产配置必然是跨地区、跨大类资产的。据兴业证券研报,主流大类资产之间的相关性(越接近1相关性越高,风险效果越差,反之,越接近-1相关性越低,分散风险效果越好),根据近10年数据可以发现,分散地区,权益资产之间的相关性略降低至0.8左右,与黄金和权益资产相关性相当,而权益指数与债券、石油、REITS等大类资产相关性则更低,提供了较好的分散效果。  而通过近3年大类资产相关性数据可以发现,不同地区之间权益资产的相关性大幅降低,甚至出现了负相关,黄金与权益资产相关性也从0.8左右降低到了-0.57至0.6之间。也就是说,配置多地区、不同大类资产可以获得较好的分散风险,同时,分散风险的效果随着近年来全球市场的日益复杂化而更加明显。 近十年全球大类资产收益的相关性 截止日期:20240201 数据来源:兴业证券  近三年全球大类资产收益的相关性 截止日期:20240201 数据来源:兴业证券  通过在多个投
      642评论
      举报
      多元配置的优势,终于开始发挥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