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石头的顽童
捡石头的顽童
暂无个人介绍
IP属地:北京
23关注
35粉丝
1主题
0勋章
$大健云仓(GCT)$敢打新者,勇士也。好久没见到美股打新了。
脸不要了么?
流利说收到创始人私有化要约,每股普通股1.13美元
近100万人民币。老虎降低了我们散户公平参与世界股票市场的门槛。 1.更多股票选择,真的核心资产。注册制的相对较低的门槛,使得市值更为纯粹,不含壳价值。 2.真实体验到格雷厄姆低于净现金的市值的公司,在海外一大堆存在着,等着被发掘。捡石头,或能挖到宝。
@话题虎:7年间,你在老虎赚了多少钱?(聊话题领7周年双重奖励!)
1)因为对安全边际的坚守而错过了好公司。这种错过,是一种投资错误么?错过了,就没有其他更好的投资标的了么?这个问题的另一个表述方式是——找到一家好公司,真的需要数以年计的等待么?2)若对公司一知半解,但其价格低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比如,净现金远大于市值,这时的我们,可以参与么?
1)仔细琢磨了一下,之所以不敢把房子全卖掉租房住,最大的可能,是自己的资产管理能力不足,不稳定,没信心。2)手持现金待投,几年后才可能看到结果,过程也颠簸。安全感不足,就像温室花朵刚移出门口的时候。3)不随大流,特立独行很难,也不能为了逆向而逆向。多数情况下,大流是正确的,或者哪怕刚开始不正确,由于「大流」的持续冲刷而自我实现地正确了。
因为流动性和实时出价,太容易把赌博和投资搞混,太容易以为相似代码下的各个公司就是同类,太容易受各种的短期诱惑......哪怕可搏得超高的收益率,但:1)这种赌博式下注成功的绝对金额不大;2)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投下去,只有「钱」本身的收获,没有其他,不但贱卖了自己的时间,还摧残了自个的身体。
发现自己是个「扔**」的人;又发现,牛人似乎都善用类比;我要好好收集「类比」,并时不时地琢磨,依葫芦画瓢。

小米战白电,云米为先锋

有个有意思的现象,小米公司在大家电(四大件)领域中,对黑电(带信号的,主要是电视)所向披靡,而对白电(无需信号的,如空调、冰箱、洗衣机)却久攻不下?大概我想到的理由是:其实,作为「耐用品」进而是周期性产品的大家电,若没有「功能上的必要添加、性能上的量级提升」,是很难给新进入者一丝的机会。因为占据了一方,就够用个十来年。而功能、性能上的技术突破或内容的模式迁移,需要接入信号的黑电,比陈年如是的白电,更多一点儿变化的概率。而这一点儿变化,就是小米的切入点。白电没有互联网属性,消费者更多考量的是对产品本身的品质属性;而黑电,特别是「电视盒子」叠加了内容互联网化的进程,使得不能联网的电视机,相对于联网了的电视机,丧失了一大块的影视娱乐内容(爱腾优b站),在使用功能上的缺失,明显地急迫到了需要更新的地步。$小米集团-W(01810)$ $云米(VIOT)$ 四大件中的另外三件白电,该如何吸引消费者换新呢?1)添加哪些必要功能,让新与旧的体验差异达到焕然不同的地步?单纯为了添而添的非刚需模块,有时候反而有损质量(产品本身没问题,但新增模块坏了,结果是整个产品停摆不能用,这时候,售后上门维修,是一件挺滑稽的事)。2)原先的功能,有哪些特征上,可以形成量级化的提升?空调柔风,冰箱无霜,冰箱大屏显示,可视化去污?所附着的功能,得跟原功能联动使用,才有凑在一起的意义。不宜是拼凑的功能。3)IOT,是目前被验证为可行的但不那么容易的一种添置。IOT的必要性,有两个逻辑,一是于消费者有用,增加远程操控等等;二是对厂商二次销售有用,是他们的数据矿产,可以二次卖出。哪怕对消费者没用,所产生的数据也必然对厂商有用;以此为卖点,吸引那些没买过家电的增量消费者,或优先考虑。至于存量消费者,实在太难撬动了。何处去验证,需要添置哪些功能,才能促成消费者的强烈的换新意愿?云米正为了「功能」添加、性能提升,两个方面
小米战白电,云米为先锋
$小米集团-W(01810)$看好多人清不清楚港股上市的一些名词与A股可能的混淆点,我做个简单归纳。1)发售以供认购= IPO2)发售现有证券=一级市场股东首次减持3)配售=定向增发 配售,可细分为:配旧、配新、先旧后新。4)介绍上市=不融资的上市5)供股(供股权可视为期权,单独转让)=配股6)公开招股(所附期权不能单独转让,不用即废)=配股 6)可与3)一并进行,成为附有回补机制的公开招股。 「公开招股」,也成「公开发售」;容易被误写成「公开配售」。7)资本化发行=转增、送红股......港交所 主板上市规则第七章
$云米科技(VIOT)$1)团队扩展力还是相当强悍,短时间内快速铺开家电全品类,虽然牺牲了部分质量,但这是后发者不得已而为之的先占有用户。作为耐用品的家电,若无此品类,就白白被同行对手占领相应据点形成点到面的环形包围;同理,有了相应的品类,哪怕第一代质量差,被骂,但该品类上站住了,若团队有迭代的基因,后续的改进就更顺畅些。云米的第一款产品,是小米净水器,有设计缺陷,但经过后续的不断的延展,形成了点带面的突破。2)对小米平台的充分揩油,小米二股东的优势,利用有品的背书,尽力推广那些并不完善的新品类,用足了小米的品牌;且云米所在领域,是小米接下重点拓展对象,家电品类的增幅,能大比例地增加营收(虽然不一定增利)。3)云米做的是对的事,给家电+iot,定义了新品类。若此时恰逢该品类功能多样、性能升级的话,就是一个大的突破口。空调有柔风,扫地机器人多了一个水箱和拖把,冰箱加屏幕......4)不利点,家电这一品类的耐用品属性,使得买完之后舍不得扔,因而传统厂商牢牢占据存量市场,且存量市场上的点的接触,使传统厂商更有机会扩展相应品类,为品牌的心智。5)小米的生态链竞争,小米管理层似乎与云米团队有隙,冰箱、洗衣机等多个「米家」产品,渐渐不采用云米的了。
在每年的财报季(一年四次),有空多听听上市公司的电话会,近距离听CEO对单季财报的解读和相应的提问环节。多听多参与,就对「买股票就是买公司」这样的简单但不容易的价值投资理念,有更多细节的更真实且深刻的感受;此外在电话会上听CEO的分享和回答,是磕磕碰碰且大都不会英语,需要CFO在旁帮助,不似在公众面前那种包装好了的公众形象。1)按券商APP的公司日历(老虎证券APP-发现-公司行动日历),找到所关心公司的财报发布时间;2)搜索找到该公司的IR主页,当晚盘前财报,有相应的电话和网页链接;3)最好在开会前5分钟电话直拨,接线员问询我们的名字、所在公司(登记为 individual investor就行),直接接入电话会;4)到提问环节,按operator指引,当然主要是事先安排好了的问题,但仍有些公司会开放问答,个人有一定的小概率被允许提问;若想提高提问被接受的概率,可在「当天」工作日给上市公司IR部门打电话,准备好相关问题,问询可否参与,一般公司IR都乐意那种带善意的开放性问题。以上适用于美股中概的季报会参与。昨晚(2020-11-25)的季报会安排就特别好,新氧科技是20:00开始,云米20:30开始,老虎证券21:00开始,充分照顾了机构的分析师。一般而言,一个季报的电话会时长30-40分钟(含提问),最近热门的如小米集团,时长超1小时。半小时的英文电话会议,可作为家庭背景音,给我们小散家里的小孩,也有很好的教益;另,我的手机绑定了家庭宽带,每月赠送的语音通话,怎么也用不完,整好可以消费之。
1.直接通过灵光一闪的想法得出的投资结论(或观点),没有进一步对企业进行细微的研究,也算一种偷懒,一项赌博。2.所以,我们参与讨论时,在给出结论之后,若能增加相应的扎实论据,给出有增量价值的信息,则更能将讨论深化,有更大的概率和频次促成有别于市场预期却可能更正确的进而有投资价值的结论上。3.就投资微信群的讨论,把自己的持仓和可能的买入标的,通过自个研究(给上市公司email、券商报告中摘取相关行业数据,等等)挖掘出来的市场上看不到的增量信息,若能不吝一块分享,就是「于他人有增量价值」的内容。
1.有些烟蒂,若无法参与改造,一开始就不应捡。2.投资机构(人)的工作,有哪些试错情形并将其改正方法固化下来进而优化投资的流程? ​​​
$理想汽车(LI)$开盘之后,有个场内的询价交易,收集买与卖的单子,到契合的最大量,而后由主承销商确定开盘(这时,往往在21:45之后了)。至于老虎、**的散户的中签,则可能在正式开盘后(假定21:45),仍然没确定能分配到多少股,也不能做具体的交易。因为:1)ib在开盘这段时间分配到的额度,大概在21:00-22:00才能先行给到老虎、**;2)从IB那收到股票后,老虎、**再按各自的「中签机制」,分到散户;3)最终,在其他机构投资人交易一段时间后,散户才能入场交易。这有可能引起道德风险,散户眼巴巴看着股价形成,而不能交易。
$理想汽车(LI)$接近100亿美元市值,太贵了,忐忑中,怕中签。
有两种持股安眠的放心,一是看到公司未来业务发展的确定性,必然能填补、覆盖并超过当下估值;二是现有低估值下公司现有资产,特别是隐含资产的存在,给投资者以企业所有人的共情下的认为可持有部分硬资产的慰藉。有无办法让这两种放心更具确定性?显然,针对两种不同类型的放心,进一步的保险办法,是不一样的,前者通过深研,识别未来的长期价值,每一分的现在投入,都尽量固化为资产而不是随风飘逝的费用;后者,需要分散组合化,并时不时地通过与上市公司邮件、财报会上主动提问等方式,督促企业去释放那些隐含资产,或跟在卡尔·伊坎们后面搭便车。
买烟蒂股,比较揪心的是,在断定其未来几无可能、毫无希望的前提下,就现有的存量,看能榨出多少汁来。1)所谓直接变现的价值,但这取决于激进外部投资者+市场化的不随意扣帽子的公司治理权争夺机制,才能尽快促成大股东和内部管理人尽快变现,或榨出一点儿,也够目前的低市值了。2)除此之外,投烟蒂股,除非能有异于市场共识的,认为该公司能枯木逢春、东山再起的,认为该公司并不如市场媒体那样悲观论调的,虽低迷但不沉沦的,那这样的预期差,只要该“烟蒂”公司正常运营,哪怕被市场的口水淹没,只要业务有进展,时间就能冲淡及扭转预期的。而买入被市场打上“烟蒂”标签的股票时,大概率买入后,也会一路下行,且一路增持的。在这个过程中,是一个信心日渐消磨的过程,因为一买就跌,且周边声音都充斥着【你看早说是如此,你还买烟蒂】的评论与股价下行一致的双重打击,......到了某个时刻,比如,该“烟蒂”占到了持仓的40%以上,且还在下跌,终于怕了,躺倒不再买入或卖出,不管了,灰心了,管他后续股价和公司如何,虽然占着40%以上仓位,但对该公司的新情况已然是漠不关心的免疫状态。这样子持续了大概1-2年,终于因为1)与2)的原因,毕竟烟蒂和隐藏价值股,是有一块巨大的矿产尘封在哪儿,总有人想尽各种办法从原管理人那儿去挖掘,被外部收购、被大股东私有化了,突然一个新的合作信息或其他利好,股价因为pb极低,受信息利好的驱动,新的投资人,没有上述的钝刀割肉的心理,一看这么便宜,股价往往就直接50%以上高开。但对原先已经麻木了的投资者,见50%以上高开,就容易直接抛掉,不赚不亏,长吁一口气。而忘记了最初的买入理由,正在徐徐展开中,只不过是下几个台阶之后的一个大反弹。总的来说,若是1)情况的失去未来的烟蒂,就是这么个买垃圾,拆零部件卖点回本的事;若是2),才有可能享受估值+业绩的双击的大幅反弹乃至新高的情况,情况2)也往往是小资金倍数增长的
1.社区要开发pc的网页版,因为一些想法的分享,手打不方便;2.社区要突出人,放在左上角,而不是左下角;不能仅仅是信息的排序;3.另,信息的推荐,要过滤掉水分贴,广告贴;4.引几位大v过来,重点挑那些离开**的,比如唐朝。
股市运行,不同于彩票开奖,可以有类似的穿梭时空而后归来买彩票的意淫,股市中即便提前知道了某个宏观上的事实(具体公司的事实除外),再返回也不太能知道具体的投资决策。而该宏观层面的事实作为股市运行的外生变量是如何展开并影响股民的买卖决策,并不清晰,仍是懵懂(当然,展开了之后,会有一系列看似逻辑严谨实则为后视镜的归因分析)。这次疫情对股市的影响过程,又一次提供了完美诠释的例子。事后看,3月以来全球疫情日趋严重,但港股和在美的中概股,切切实实走了一波小牛。因而,股民不是宏观分析师,即便分析正确,也指导不了买卖决策,老老实实爬格子看财务报表,打电话多参加公司的季度财报分析会并将事前爬格子时的疑惑当场提问一两个,拔泥腿多跑上市公司股东会会,把自己当成「企业分析师」为宜。
在工业化的起步阶段,特别是化工工业的外部正效应,且此时私人资金和实力均不足,以及产业逐渐外迁的私人在本国的投资动力不足时,财政发力才有相对的效率,用以形成相对齐整的工业体系,或拖住萎缩了的私人资产负债表,形成类似日本的国债发行+基建的持续对冲。结论是:只有当货币向信用传输不畅,私人投资动力不足时,财政有其作用;而在其他时间,财政这种无绩效考核投资的强力介入,干扰了要素市场,也挤出了更有效率的私人投资。当然,最近讨论的,是「怎样借钱更爽且不还」的更生猛的问题。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