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金融周观察 周公子 纵览银行2024年报,AI大模型毫无疑问是热词。比如,招行银行、邮储银行提及大模型的次数,分别高达18次、27次。不仅如此,与2023年的寥寥数语不同,几乎重点提及AI的每家银行都将“AI大模型”作为一个单独模块,将其进展和未来规划加以详细铺陈。 但与热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银行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增长却整体放缓,尤其是股份制银行,其中也包括素来强调科技投入的招商银行 $招商银行(03968)$ ,同比下滑5.49%。 这不得不令人好奇,在银行数智化转型正当攻坚的当下,却赶上营收普遍承压的新周期,未来AI应用“故事下集”该如何续写?后续相关业务场景落地能否获得长足支撑? Part 1 AI应用热情高涨 科技投入增速却放缓 据周观察不完全统计,从去年年报看,平均每家银行AI大模型的落地场景超过了80个,除了客服等常见外围场景之外,还延伸到了内部经营管理、投资交易等关键环节。 在金融科技投入排名前十的银行中,除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之外,其他7家银行都非常明确提到“已经推出”、或者“即将推出”银行自主可控的AI大模型。 招行还特别提到,其在报告期内发布了中国银行业首个开源百亿参数金融大模型“一招”,开源了2TB的金融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建成一站式智能应用开发平台,沉淀企业级AI能力。 此外,招行还在财报中提及,全面推进“数智招行”建设,零售、批发、风险管理、经营管理、内部运营、基础设施等各个板块的业务,都有AI的身影,在超过120个场景里探索大模型应用。 邮储银行同样发布了自有大模型“邮智”,打造“算力、算法、数据、场景”四位一体安全可信的大模型服务体系。招商银行的千亿金融大模型技术体系“工银智涌”已经落地应用在超过200个场景当中,累计调用量超10亿次。 要知道,其
ETF拯救世界
据说,这是能让普通人变身超人的投资方式
+ 关注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