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报表出现万亿亏损,是危还是机?
2022年,美联储创下1143亿美元历史性亏损,2023年延续亏损态势,2024年一季度递延资产账户突破2160亿美元。
表面看,这是美联储成立110年来最严重的财务危机。
深层次看,这场亏损恰似一面棱镜,折射出中央银行在现代金融治理中公共理性与市场逻辑的深刻博弈。
图片
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构成一部浓缩的货币政策史:2020年疫情中购入的2.8万亿美元资产平均收益率仅1.5%,而2022年加息风暴后,负债端的银行准备金利率飙升至4.4%。
这种利率倒挂直接导致美联储2021年每日利息净收入3亿美元,变成2023年的每日利息净支出7.7亿美元。
更具象征意义的是,美联储自1915年起累计向财政部上缴1.4万亿美元的历史进程被迫中断,反而需要建立递延资产账户以待未来填补亏空。
这些数字背后是中央银行特有的财务悖论——当美联储为抑制通胀将联邦基金利率从0.25%暴力拉升至5.5%时,其持有的5.7万亿美元国债中有43%为票面利率低于2%的长期债券。
这种政策操作带来的市场效应(压低长期利率刺激经济)与财务结果(资产端收益固化)形成尖锐对立,恰如经济学家莱因哈特所言:"中央银行的每一笔交易都镌刻着公共使命的印记。"
美联储的财务困境本质上源于其制度设计的特殊性。
不同于商业银行的利润最大化原则,《联邦储备法》明确规定美联储需以"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适度长期利率"为根本目标。
这种制度安排使其在2020-2021年疫情期间敢于实施"不计成本"的量化宽松,即便知道这些低息资产将在未来形成财务负担。
正如前主席伯南克在回忆录中写道:"当经济需要输血时,中央银行不能计较资产负债表的美观。"
更值得关注的是美联储独特的会计处理机制。
根据其财务准则,经营亏损不体现在资本金变动,而是计入递延资产账户,这意味着亏损不会影响货币政策执行能力。
这种制度弹性使得美联储能在2023年亏损高峰时继续缩表6500亿美元,用行动诠释了"中央银行信誉不依赖财务报表"的治理哲学。
美联储的亏损困境提出了现代金融治理的核心命题:当公共利益与机构利益冲突时,该如何抉择?
数据显示,尽管美联储自身陷入财务困境,但其政策使得美国CPI从2022年9.1%的峰值降至2024年的3.4%,失业率稳定在4%以下。
这种对比印证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的判断:"中央银行本质上是用财务成本购买经济稳定。"
更具启示意义的是市场对此的反应。
尽管美联储连续两年未向财政部上缴利润,但10年期美债收益率反而从2023年高点的5%回落至4.3%,显示市场更看重货币政策信誉而非机构盈利。
图片
这种信任本质上源于美联储超越商业逻辑的公共属性——正如其总部大楼镌刻的拉丁文"Novus ordo seclorum"(时代新秩序),昭示着中央银行应是公共利益的守护者而非财务报表的奴隶。
站在历史维度观察,美联储的亏损恰恰证明其履行了中央银行的根本使命。
当通胀怪兽肆虐时,它选择用自身资产负债表为经济转型赢得时间;
当金融市场动荡时,它甘当最后贷款人承受财务损失。
这种超越短期得失的担当,正是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精髓所在。这提醒我们,在评价公共机构时,比财务报表更重要的,是其服务公共福祉的实际成效。
或许正如《经济学人》的评论:"美联储的亏损不是危机,而是中央银行该有的勋章。"
哈哈哈,我发现AI写议论文是真的挺好用的,统计数据,引经据典,简直就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尤其是最后这句——“美联储的亏损不是危机,而是中央银行该有的勋章。”
模仿这个逻辑套用一下,大家做投资亏损也不是危机,而是家里顶梁柱应该有的担当!
-END-
$NQ100指数主连 2409(NQmain)$ $道琼斯指数主连 2409(YMmain)$ $SP500指数主连 2409(ESmain)$ $黄金主连 2408(GCmain)$ $WTI原油主连 2408(CLmain)$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 春华秋实_6740·03-26他就是一个垃圾点赞举报
- 尖沙咀啵嘴·03-25感觉不会有太大影响点赞举报
- 纯天然绿色学渣·03-25好惨😢😢点赞举报
- 兵姐姐·03-25点赞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