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er聊科技

IP属地:浙江
    • Alter聊科技Alter聊科技
      ·11-12

      这条马桶魔性广告,为何让九牧“抢”了双11的流量密码?

      太卷了! 刚刚过去的双11,不仅创造了史上时间最长的记录,也是各大品牌在营销上最卷的一届。 比如九牧集团刚公布的一组数据:2024年双11九牧线上销售额超过20亿元,在京东、天猫、抖音等多个平台霸榜行业第一! 在史上最卷的双11期间,九牧集团为何能够逆势猛增呢? 如果说双11是一块“流量高地”,那品牌的目标便是在用户心智中插上一面旗帜——不仅要营销火力猛烈,还得在打法和策略上下功夫。 其中玩梗作为流量捕手,已经成了品牌营销的一种独特形式。 比如在电梯里看到这条广告的话,你会想到什么? 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会和我一样:“全家桶”不是某餐饮品牌的专有符号吗,九牧居然还能这么玩? 我把照片分享到了微信群里,然后发生了这样一幕。 01 把“梗”玩到极致的“九牧全家桶” 一开始的讨论重点,确实集中在了“全家桶”一词上。 有群友调侃道:中午刚点了全家桶,怎么就变成马桶了,完了…… 有群友则表示:“全家桶”这个概念早已被各种产品“抢注”,比如苹果全家桶、小米全家桶、Adobe全家桶等等,早就成了大家口中的普遍现象,九牧卫浴的谐音梗创意,还挺有意思的。 总结下最后达成的初步共识:九牧的创意虽然可以理解,但和“马桶”放在一起确实有些出乎意料。 如果九牧的营销策略到此为止,只能说借了下全家桶的热度,善于制造认知上的冲突,还不够巧妙。 随着讨论的深入,“谐音梗”迅速成了过去时。 有人找到了“九牧全家桶”广告片的完整版,群里讨论的方向,迅速从“全家桶”的转移到了广告片内容本身。 在广告片中,一个小孩子用“吹牛皮”的夸张口吻,向小朋友们讲述着家里马桶的神奇功能:“我们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马桶,爸爸的,会陪他看球;妈妈的,有洁癖;爷爷的更厉害,会跳舞;我的马桶,脾气好!以前那个,会咬人……” 然后镜头一转,用家长的口吻结合日常使用马桶时遇到的痛点,介绍了U型加宽坐圈、全水路除菌、自动开盖脚感开圈、全域微
      254评论
      举报
      这条马桶魔性广告,为何让九牧“抢”了双11的流量密码?
    • Alter聊科技Alter聊科技
      ·11-08

      全面升级的“新清影”,给AI生成视频带来了哪些新玩法?

      就在刚刚,智谱清言App上线了“新清影”,同时对外开源了智谱最新的图生视频模型CogVideoX v1.5。 3个多月前的智谱Open Day上,视频创作智能体清影正式在智谱清言上线,只需30秒即可生成时长6秒、1440x960清晰度的高精视频,随即涌现出了短视频、表情包梗图、广告制作等创新玩法。 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智谱就将清影背后的图生视频模型CogVideoX 2B和5B版本给开源了,可以在消费级显卡上流畅运行,陆续衍生出了CogVideoX-factory等大量二次开发项目。 经过3个多月打磨和进化的“新清影”,都有什么能力上的提升,又将带来哪些有趣的新体验呢? 我们有幸拿到了提前内测的资格,下面和大家一起来揭晓答案。 01 更高清、更快速、更逼真的图生视频 在和多位内容创作者的沟通中,我们了解到:相较于文生视频的趣味性,大家对图生视频有着更高频的需求,因为图生视频进一步提高了生成视频的控制和一致性,可以快速生成可用的视频素材。 “新清影”的第一个亮点,正是“图生视频”能力的全面提升,确切地说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 一是4K超高清分辨率,相较于清影6秒、1440x960的清晰度,“新清影”支持生成10s、4K、60帧超高清视频。 二是可变比例,用户可以上传任意比例的图像生成视频,哪怕是超宽画幅,都可以生成对应比例的视频。 三是多通道生成能力,以往的图生视频类产品,一次只能生成一个,“新清影”可以一次性生成4个视频。 四是模型能力的提升,CogVideoX在内容连贯性、可控性和训练效率等方面实现了多项创新,让“新清影”的图像质量、美学表现、运动合理性、复杂提示词的语义理解等能力显著提升;同时有着更强的人物面部、表演细节、动作连贯性和物理特性模拟。简而言之就是更加自然和逼真。 前三个方面的提升很容易判断,需要验证的创新点恰恰是视频质量和逼真度,也是视频生成类产品最核心的价
      101评论
      举报
      全面升级的“新清影”,给AI生成视频带来了哪些新玩法?
    • Alter聊科技Alter聊科技
      ·11-07

      从微笑曲线底端崛起 ,中国县城工厂走向“新质供给”

      双11即将进入尾声,新一轮消费洪峰的背后,涌现出了两个典型的消费现象: 面对一年比一年迂回的优惠套路,算不明白满减的年轻人,纷纷远离双11的喧闹,将目光瞄向了那些没有复杂满减机制的平台,以至于只在一二线城市有门店的山姆,意外吸引了不少“小镇青年”的注意。 而原本被贴上了“中产”标签的年轻消费者,对大牌越来越无感,购物车里塞满了更具性价比的商品。因为消费者和供应链的信息差被社交网络缩小后,一个个隐藏在大牌身后产业带商家开始“浮出水面”。 消费行为的变迁,往往预示着供给体系的重塑。比起双11折射出的两个的消费现象,一场更深刻的变化正在产业带上演。 01 产业带的三次“接轨” 广东服装、佛山家具、深圳数码、温州女鞋、南通家纺、慈溪家电……中国有着几百条大大小小的产业带,每一个产业带都分布着几百家乃至数千家工厂,一同写出了“中国制造”四个大字,并深刻感受着消费变化的温度。 他们的故事,可以追溯到1999年前后。 为了抵御亚洲金融危机的产业冲击,国家做出了一个政策上的放开——所有的制造业都可以自行外贸,也是产业带第一次和外部接轨。 想要搭上外贸这辆快车,“性价比”可以说是最好的一张牌,产业带集群恰恰是降低生产成本的不二法门。靠着家庭手工作坊为单位的生产模式,一个个乡镇特色的产业带应运而生。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下,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成本被打了下来,通过物美价廉的商品,捍卫了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 可“代工”终归是进入壁垒低、边际利润薄的低端环节,大多是按照外商的要求制造产品,距离市场有不小的距离,无法触及销售渠道构建、品牌建立等高附加值环节,长时间处于“微笑曲线”的底端。 电商的崛起,为产业带商家提供了第二次接轨的机会,由过去对于外贸代工的深度依赖,衍生出了小批量快速订单、一件代发等新模式。 图:假睫毛年产量占全球七成以上的山东平度 在电商催生的消费浪潮中,产业带商家的角色不再局限于生
      103评论
      举报
      从微笑曲线底端崛起 ,中国县城工厂走向“新质供给”
    • Alter聊科技Alter聊科技
      ·11-06

      鲲鹏生态繁荣的“幕后推手”:虹信软件扛起“智改数转”大旗

      一个生态的构建,常常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0到1的硬件创新,第二个阶段是从1到N的应用落地。 很多人喜欢讲从0到1的创新故事,其实从1到N的生态繁荣,才是最难跨越的护城河,需要千千万万的开发者参与进来,消除软件兼容的瓶颈、释放硬件的最大性能、解决一个个棘手的产业难题。 譬如鲲鹏生态从起航到繁荣,就是创新和应用双轮驱动的结果,开发者和伙伴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其中就有过去五年中鲲鹏生态携手前行的虹信软件。 01 “智改数转”路上的老兵 可能不少人对“虹信软件”还有些陌生,但作为 $四川长虹(600839)$ 在数字产业领域的旗舰企业,虹信软件可以说是名符其实的“老兵”。 时间回到2008年初,中国的数字经济开始进入高速增长期,不仅仅是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新业态的崛起,制造业的“头羊”们也纷纷开启了信息化探索。走在创新最前沿的四川长虹,同年注册成立了“虹信软件”。 不同于很多企业的信息化部门,虹信软件并未局限在集团内部的信息化需求,而是聚焦“数字企业”和“智慧城市”两大核心业务,选择了对内实践和对外赋能并进的路线。 一方面,虹信软件积极参与长虹集团的数字化探索,依托集团的资源和业务场景进行技术研发和产品打磨。 早在2010年,虹信软件就以“平台思维”参与了集团企业信息化统一应用平台的全面建设;2017年紧跟微服务云原生技术的发展,引入DevOps搭建开发运维平台,建立了全面的开发、运维与实施规范;2022年起,虹信软件陆续建成了财务共享、采购供应链、营销管理、智能制造等信息系统,构成了企业全面数字化转型的应用生态。 另一方面,虹信软件积极拓展外部市场,将自身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对外赋能,持续加速整个行业的数字化进程。 2009年的时候,虹信软件就被认证为国家信息化试点工程单位,成为国家“IT外
      1071
      举报
      鲲鹏生态繁荣的“幕后推手”:虹信软件扛起“智改数转”大旗
    • Alter聊科技Alter聊科技
      ·11-01

      阿里云上的Salesforce这一年:深耕本地化,释放新价值

      2023年的云栖大会上,Salesforce $赛富时(CRM)$ 向外界公布了一个新消息:包括销售云、服务云、平台云等在内的核心CRM产品,将由 $阿里巴巴(BABA)$ 云负责Salesforce产品在中国的销售与运营。 接下来是一连串密集动作: 2023年11月1日,Salesforce On Alibaba Cloud生态合作计划启动; 2023年12月18日,阿里云上的Salesforce正式GA上线; 2024年1月31日,正式发布为中国客户打造的本地化扩展组件互联网关CXG; …… 2024年7月31日,阿里云上的Salesforce CRM CN企业版发布。 几乎每个月,阿里云上的Salesforce都有产品更新或相关市场计划,由此引发了一个新议题:进入中国市场近一年后,阿里云上的Salesforce进展如何,是否解决了本地化挑战,在客户体验上有何创新? 不久前的云栖大会2024上,我们在 $阿里巴巴-W(09988)$ 云上的Salesforce站台深度体验了新产品和新功能,为上面的问题找到了确切答案。 01 更高效的迁移服务 正如外界所熟知的,阿里云和Salesforce的合作,绕不开“数据合规”的现实挑战。“托管+运营”模式给出了适应中国市场规则的最优解,同时也衍生出了系统迁移的需求,即将业务和数据从Salesforce迁移到阿里云上。 但业务和数据的迁移并非粘贴复制那么简单,需要完成一个端到端的迁移项目,涉及到不同区域间的功能差异、跨境传输数据、系统集成配置与测试、后续的运营和管理等等,可以说是
      513评论
      举报
      阿里云上的Salesforce这一年:深耕本地化,释放新价值
    • Alter聊科技Alter聊科技
      ·10-29

      拼多多的数字农业三部曲:新技术、新农人、新商路

      半个月前的世界粮食论坛科学与创新论坛上,联合国粮农组织围绕“推动普惠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粮食体系转型,不让任何人掉队”的主题,进行了多场交流和讨论。 来自全世界的参会者分享了最新的创新进程和实践经验,旨在建设更高效、更包容、更有韧性且更可持续的农业粮食体系。 其中不乏一些熟悉的身影。曾在2022年荣获粮农组织颁发的年度创新奖的 $拼多多(PDD)$ ,出现在第三届科学与创新论坛现场,向全世界讲述了其农业数字化的“中国样本”。 01 让创新走进“田间地头” 可能在不少人的脑海里,和“创新”关联度最紧密的常常是芯片、人工智能、医学等前沿创新领域,鲜有人会想到农业。 在与来自北美洲、欧洲、非洲等地区的代表交流时,拼多多企业发展副总裁王海薇分享了应用数字农业前沿技术促进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并为外界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在各类比赛中,我们看到了很多优秀的数字农业解决方案、创新理念和技术正在改变全球农业粮食体系。” 过去几年时间里,拼多多深度支持、举办科技小院大赛、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全球农创客大赛等高水平的农业赛事,通过以赛促研的方式加速科技创新走进“田间地头”,挖掘出了不少让人印象深刻的创新案例。 比如2024年全球农创客大赛上夺得铜奖“智慧番茄”项目,研究人员集成了光谱成像和人工智能技术,对番茄进行种植过程的全周期生长监测,不仅让番茄产量更高、番茄红素等营养物质含量更高,还极大地降低了高品质番茄的种植成本。 比如第二届全球农创客大赛上关注度很高的“秸秆与饲料转化的综合扶贫项目”,通过棉秆包裹和微贮方式,为当地的牛羊提供新型饲料,既提高了棉秆的饲料价值,扩大了牛羊养殖规模,也有效减少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 再比如云南大理古生村的科技小院,结合“云粳37号”的生长特点和养分需求,设计定制了一套 “绿色
      288评论
      举报
      拼多多的数字农业三部曲:新技术、新农人、新商路
    • Alter聊科技Alter聊科技
      ·10-28

      滴滴企业版“崩了”的教训: 企业应该对技术有“敬畏”之心

      在许多码农为“1024”庆祝时,滴滴的程序员们恐怕开心不起来。 就在10月24日晚上,小红书、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上陆续出现对滴滴企业版的吐槽:加班到晚上11点的“打工人”想要打车回家时,却发现滴滴企业版“崩”了,要么一直打不到车,要么上车后还在派单,或者直接提示系统异常…… 在不满情绪的加持下,“企业滴滴崩了”的话题,硬是在大半夜上了微博热搜。 有些讽刺的是,10月23日的企业出行服务峰会上,滴滴企业版刚宣布“累计服务超55万家企业,已成为一站式企业商旅出行平台”,并坦言“持续加大技术资源投入,让更多企业从一体化解决方案中获益。” 也许10月24日晚上的“崩溃”只是偶发事故,却也揭示了一个既定事实:除了所谓的“商业理想”,企业还要有对技术有起码的“敬畏之心”。 01 宕机的“秘密”藏在财报里 如果是在两年前,“企业滴滴崩了”的事故可能不会掀起太大的声浪,但在“开猿节流”后遗症频发的当下,似乎有必要“刨根问底”。 何况滴滴早有“P0级重大事故”在先。 时间回到2023年11月27日,同样是在打车高峰期的夜间,滴滴APP被曝系统故障,出现了无法定位、显示网络异常等问题,而且持续时间长达12个小时,直到第二天下午才基本恢复正常。 坊间迅速产生了不少猜测:有人认为滴滴遭遇了“外部攻击”,有人判断滴滴的“底层系统本身存在有缺陷”,更多人讨论的焦点则是——“滴滴系统崩了,跟之前减员增效有关——把老人都裁光了,剩下的新兵hold不住整个系统。‍‍‍‍‍‍‍‍‍‍‍” 当时就有好事者从滴滴财报中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2021年底,滴滴的员工总数24396人,到了2022年底,员工总数已经减少到20870人,得出的结论是“短短一年时间里,滴滴的裁员比例高达14.4%。” 也有媒体整理了滴滴过去几个季度的研发投入:从2023年三季度开始,在营收增长的情况下,滴滴的运营和销售费用均同比增长,唯有
      1,693评论
      举报
      滴滴企业版“崩了”的教训: 企业应该对技术有“敬畏”之心
    • Alter聊科技Alter聊科技
      ·10-22

      1.4亿元融资背后,媒体融合进程被按下“加速键”

      根据36氪的报道,传播大脑科技(浙江)股份有限公司日前获得了1.4亿元投资,投资方为浙江省产业基金,资金将应用于传播大脑技术研发产品升级、项目拓展及日常运营等方面。 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数字融媒都是资本的冷门赛道,零星出现的几起融资主要集中在天使轮与A轮,金额普遍在千万以下。传播大脑的1.4亿元融资,对整个行业而言,无疑是一针强心剂,同时也留下了三个问题: 1、对不少人来说,“媒体融合”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词汇,对应着什么样的背景和趋势? 2、“传播大脑”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为何会被资本市场所青睐? 3、1.4亿元的现象级投资背后,将对媒体融合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有哪些连锁反应? 倘若能够厘清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会对媒体融合的必然趋势,以及其中的潜在机会,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 01 十年探索,“融媒”进入到了深水区 杰·尼尔森曾在《传统媒体的终结》里预言:“未来五到十年间,大多数现行媒体样式将寿终正寝,它们将被以综合为特征的网络媒体所取代。” 彼时还是互联网刚刚开始普及的1998年,报纸和电视还是主流媒介,尼尔森的观点不可谓不大胆。“质变”发生在10年后,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迅速流行,信息流、直播、短视频等新业态相继出现,在“不看报纸,改刷朋友圈”、“不再看电视,而是玩微博”的行为变迁中,媒体融合被提上日程。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媒体融合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发令枪响起后,不再是“融合不融合”的讨论,而是怎么融合的问题。 于是在过去十年时间里,“媒体融合”的探索如火如荼,自下而上摸索出了不少有益的模式创新和融合案例。 第一种是“县域自主”模式,即以区县为单位,因地制宜进行定向融合创新,最为常见的就是搭建县级融媒体中心。譬如浙江温岭的“村社传播通”,面向村和社区一级搭建了“感知
      127评论
      举报
      1.4亿元融资背后,媒体融合进程被按下“加速键”
    • Alter聊科技Alter聊科技
      ·10-21

      “特斯拉式”创新,被这家科技卫浴品牌极致演绎

      过去一个礼拜里,马斯克至少上了两次“热搜”。 第一次是 $特斯拉(TSLA)$ 的“We,Robot”发布会,重点是被定义为无人驾驶出租车的Cybercab,取消了传统的方向盘和踏板,仅仅依靠车内的中控屏幕完成乘客和车辆的指令交互,并计划在2027年之前投产。 第二次是SpaceX“星舰”的第五次试飞,成功测试了被网友戏称为“筷子夹火箭”的全新火箭回收模式。不少网友看完SpaceX的直播激动地表示:人类将在20年内在火星上建成一座自给自足的城市。 图:“星舰”火箭返回发射塔 特斯拉和SpaceX再度”封神“出圈,也再次验证了“特斯拉式”创新的魅力:将所有精力投入到产品和创新中,不做表面文章,通过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创新产品,让全球媒体自发地“免费宣传”。 01 理想主义的“疯子” 很显然,看似理智的华尔街,再一次错判了马斯克,即便过去十几年时间里已经有过无数次的“错判”。 原因并不难理解。 资本喜欢拿“可证实的事实”说话,而马斯克却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深挖理想主义者的精神内核,常常可以看到两个特质: 一个是狂热的梦想,就像卖掉PayPal成立SpaceX的时候,外界最多的形容就是“那个想把人类送上火星的疯子”,鲜有人能理解他的想法。 一个是强烈的使命,无论是太阳能、电动汽车、超级高铁,还是火星移民和脑机接口,出发点是改变人们生活,乃至可能改变人类命运。 折射到商业市场上,对于理想主义者来说,赚钱只是副业,主业是创造颠覆性的产品,真正的追求是改变世界,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格局。 图:埃隆·马斯克 所以每一次“热搜”过后,都会有人尝试询问:为什么中国没有自己的马斯克? 答案可能有很多。 相比于照本宣科般地寻找马斯克在中国的衣钵传承者,不妨换一个视角——国内有哪些“理想主义”驱动的企业? 除了喜欢以“理
      406评论
      举报
      “特斯拉式”创新,被这家科技卫浴品牌极致演绎
    • Alter聊科技Alter聊科技
      ·10-18

      “好房子”的智能化探索,华为和保利为行业做了示范

      在“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指导下,房地产即将进入到新周期。 特别是进入2024年后,围绕“模式创新”的讨论不断出现,上个周期内没有满足的居住需要,将成为新周期的核心驱动引擎。 譬如在8月下旬的时候,“好房子”明确了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方向。在千行万业智能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居住空间的智能化改造业已成为行业共识。 问题在于:什么是智能化的“好房子”,又该怎么实现智能化? 10月12日,华为与 $保利发展(600048)$ 签署了全屋智能业务战略协议,双方将基于保利发展的地产项目建造能力,以及华为全屋智能在技术创新、产业资源整合、商业运营等优势,在“好房子”的课题上开启战略合作。 华为和保利发展的跨界合作,开启了地产与科技融合的新篇章,也为外界提供了建设 “好房子”的新解法。 01 向“智能化”转型的一道必答题 为什么“智能”是“好房子”的关键特征? 一种主流的说法是:“好房子”应该是一个不动的“智能终端”。 首先是智能控制的能力,能够以“动口不动手”的方式实现对门窗、照明、空调、厨卫等设备的智能控制; 其次是智能感应的能力,可以自动检测室内环境的变化,并根据需要智能调节温度、亮度、湿度和空气质量。 可以看到,随着粗放式发展时代的落幕,消费者的购房观念日趋理性,不再单纯追求高回报的投资效益,而是越来越关注房子的居住属性,继而倒逼房地产业迈向品质至上的时代。对居住体验有着深入影响的智能化,自然成了房地产转型的必由之路。 正如保利发展控股集团董事长刘平在签约仪式演讲中的表示:“房地产行业步入转型的关键时期,居住品质的提升已成为市场的核心旋律,亟需向高科技企业取经,探索出一条突破常规、创新驱动的发展新路径。” 摆在面前的问题是,目前国内从事建筑智能化设备专业集成的企业有3000家左右,产品供应商
      305评论
      举报
      “好房子”的智能化探索,华为和保利为行业做了示范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