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投财经

满投财经

IP属地:广东
    • 满投财经满投财经
      ·07-16

      银行股能否在弱信贷的环境下实现“旱涝保收”?

      7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披露了2024年6月的社融以及金融统计数据。6月新增信贷2.13万亿元,同比减少9200亿元;新增社融3.3万亿元,同比减少9300亿元。M1增速-5.0%,环比下降0.8%t;M2增速6.2%,环比下降0.8%。整体来看,这依旧是一个社融增量减弱,表现低于预期的月份。 社融增速持续出现放缓趋势,可见在目前环境中,金融数据依旧受到了“挤水分”“防空转”等因素的影响。而这一情况或许会成为银行业的“新常态”。在当前环境中,银行业的成本管控和风控水平能否维持?而从投资者角度来说,银行股是否会面对投资方面的风险或机会? 01 “新常态”下的社融表现 具体来看2024年6月的信贷数据,可以看出在人民币贷款、社融方面较去年的差距是比较明显的。以防民事去年同期的基数较高,另一方面则是实体需求的偏弱所致。而除去两项核心数据来看,6月的政府债提供了一定的增量,同比2023年多增3116亿元,但相较于5月的增速还是有所放缓。其他数据则并没有明显亮点,整体偏弱的基调不变。 具体来看,2024年的政府债券发行、财政支出节奏整体是偏慢的,这与去年年底发行的1万亿国债资金落实情况有关。这部分资金落实的1.5万个项目,在7月中旬才算完成了全部的开工,因此地方专项债的发行提速并不急迫。另一方面来说,或许地方政府也在等待诸如三中全会、政治局会议等重要会议定调后再做决策,因此下半年的发债速度或好于上半年。 拆分信贷数据来看,信贷结构上整体呈现“弱零售”态势。零售贷款新增5709亿元,同比少增3930亿元。其中,居民短贷+2471亿元,同比少增2443亿元;居民中长期贷款为3202亿元,同比少增1428亿元。尽管在地产政策的驱动下,6月地产销售数据有所回暖,对按揭贷款形成一定正向贡献,但整体来说,较弱的消费需求导致零售贷款偏低。居民部门即便买房但愿意承担的贷款金额并未明显提升,而是更
      134评论
      举报
      银行股能否在弱信贷的环境下实现“旱涝保收”?
    • 满投财经满投财经
      ·07-10

      再论中国企业出海:数据指出了哪些企业出海的方向

      自从“低内需、弱复苏”成为中国经济的主旋律以来,出口出海就成为中国企业的主要战略方向。人口老龄化/生育率下降是国家发展进程中难以避免的客观现象,而就此引出的出海浪潮,也是多数发达经济体所走过的路。 利用规模优势在全球寻找新的增长机遇,将是下一阶段中国中大型企业的普遍情况。在企业出海成为“必答题”的当下,一些有关出海的细节问题就成为困扰投资者乃至公司本身的问题。 出海具体如何执行?而出口出海又会出向何方?不同方向的出海又会有怎样的特征?本文将结合部分研究报告,对此进行一些分析。见解分析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 01 企业出海,背景为何? 企业出海本质上是出口的延伸,是通过海外投资、产业链转移等方法实现资源整合、突破技术壁垒和海外进出口限制的方法,也是一种应对逆全球化浪潮的手段。因此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出海也是一种“供给侧改革”。 金融研究机构九方财富(09636.HK)在针对企业出海的分析文章中,将参与全球化的国家分为资源国、生产国、消费国三类。资源国具备资源优势,为其他国家提供生产原料;生产国具备生产要素优势,提供劳动力、土地、技术等生产资料,消费国具备广阔的市场,为全球提供技术革新和制度输出。在现代化进程中,大多数国家都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分别扮演过上述三个阶段的角色。 九方金融研究所的分析员尤众元在文章中指出,生产国是全球化进程中的最大受益者。过去的日本、德国,如今的中国,都通过生产国的身份从消费国上实现了吸收外资,学习技术、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而随着时间推移,人口结构与技术积累开始推动中国从生产国向消费国转变,只是基于中国的体量来看,这一转变可能会花去更多的时间。 与之相对应的,以美国为代表的消费国则在全球化进程中失去了上述资源,和生产国之间存在不可避免的矛盾。其中最直观的体现,便是美国在全球GDP中的占比下降。2010年后,中国经济进一步崛起,美国相对影响力再
      209评论
      举报
      再论中国企业出海:数据指出了哪些企业出海的方向
    • 满投财经满投财经
      ·07-05

      同仁堂医养冲击港股IPO,老字号的“拼图”高增速能否持续?

      6月28日,北京同仁堂医养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申请书,拟于港交所主板上市,中金公司为其独家保荐人。作为同仁堂集团旗下第三家冲击港股上市的公司,递表对于同仁堂集团来说也算轻车熟路,而本次冲击上市的企业,则是公司旗下经营医养/养老业务的子公司。 据悉,同仁堂医养是一家按照连锁医院、基层连锁医疗机构以及互联网医院三个层级构成的管理医疗机构。截至最后可执行日期,公司共有11家自有线下医疗机构、1家互联网医院,以及9家线下管理医疗机构。按2022年门诊就诊汇总人次和门诊医疗服务汇总收入排名,公司为非功利中医院医疗服务行业中最大的中医院集团。 相较于其他民营医疗机构,拥有“同仁堂”这一国家认证中国老字号的公司无疑在商誉上具有先发优势。但在中国现有的医疗体系下,民营医疗的前景总是难免会遭到质疑。公司过去的业绩表现如何?而民营医疗行业前景又是否有所改变?本文将对此进行解析。 01 中医服务“以人为本”,资源紧张且竞争激烈 从业务范围来看,同仁堂医养所经营的业务为“民营中医机构”,其本身是受到国家医疗体系支持的产业。根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中医医院财政拨款占全国政府卫生支出的比重约为3.2%,金额从2014年的211.71亿元提升至2021年的662.05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到17.69%。从数量上看,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1年的中医院数量达到4630个,占全国医院总数比重的12.66%。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按照中医医疗服务提供商创造的收入计算,中国中医医疗服务行业的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5836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8000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到8.2%,占2022年中国医疗服务行业总额的13.4%。且未来10年,中医医疗服务行业规模将大幅增长至21239亿元,其间年均复合增速达到10.3%。 作为中国从古代传承至今的传统医学,中医在
      544评论
      举报
      同仁堂医养冲击港股IPO,老字号的“拼图”高增速能否持续?
    • 满投财经满投财经
      ·07-02

      透过白酒看消费,浅析茅台的波动与消费行业

      6月中旬以来,茅台酒的下跌成为消费行业乃至国内股票市场关注的焦点。 茅台一直以来都被视为白酒行业乃至消费行业的观察指标,而笔者也认为,茅台的下跌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环境下,消费市场的演变趋势。如何看待茅台的突发下跌?而从茅台看消费市场,又能得到怎样的启示?本文将对此进行解析。 01 “促销”引恐慌为导火索,根基依旧是需求不足 截至6月23日,散装飞天茅台价格从2520元/瓶下跌至2150元/瓶,而整箱的飞天价格从2730元/瓶下跌至2420元/瓶,由此在现货市场以及股票市场层面均引发了一定恐慌,导致酒类板块个股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尽管在随后的一周,在茅台官方发声的引导下,茅台零售价格出现了明显回升,但在股价乃至整个白酒行业的层面,市场的担忧尚未解除。 从茅台价格波动的原因来看,不少观点认为茅台的下跌源于618电商大促产生的补贴报价较低,导致了部分倒卖茅台酒的“黄牛”选择踩踏价格出货。但从往年来看,茅台的价格鲜有因为电商平台促销而产生剧烈波动的情况。究其核心,依旧是来自需求端的下滑所致,春节后白酒业的需求边际走弱,是本轮茅台价格下行的背景板。 2023年以来,白酒行业持续处于一种“需求赶不上预期”的状态。其主要的商务、宴席场景,需求均呈现出疲软的特征。商务最常见的几个场景(地产、医疗、金融)的需求萎靡是客观存在的事情,而茅台之所以在过去一年间具有坚挺的价格表现,主要是由于其特有的金融属性。 作为中国市场上较为特殊的“奢侈品”,茅台消费的定价往往不局限于供需关系,而是具有一定的金融属性和投资属性,这是茅台生态的一部分。相较于其他白酒品牌,茅台的需求结构更像是由少量的群体贡献了绝大多数销售额,价格本身受流动性和稀缺性影响较大,和诸如房价这类资产的资产价格具有一定正相关性。这让茅台产品的价格支撑区别于五粮液、泸州老窖一类的高端白酒,始终保持着白酒龙头的地位。 但白酒
      374评论
      举报
      透过白酒看消费,浅析茅台的波动与消费行业
    • 满投财经满投财经
      ·06-26

      薄荷醇口味电子烟通过FDA认证,风味电子烟的生意在海外迎来转机?

      6月21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通过了电子烟品牌NJOY旗下的四种薄荷味电子烟产品的销售授权令,这也是FDA首次批准了非烟草口味的电子烟在美销售。在此之前,市场一直奉行对薄荷醇风味电子烟的销售禁令。 电子烟的发展趋势自从对相关口味的禁令出台后就被拦腰打断,而本次通过NJOY产品信号的情况,被视为一种限制解除的信号。就在24日,澳大利亚也宣布放宽电子烟禁令并同意了一项妥协方案,即允许在没有医生处方的情况下销售电子烟,但仍只能在药店销售。 目前电子烟产业处于怎样的环境中?监管放宽会带来怎样的改变?本文将对此进行解读。 01 烟替减害VS未成年诱导 谈及电子烟禁令,一般就必须提到各国有关电子烟监管的核心思路:即电子烟是否会导致更多的青少年吸烟?大部分国家的监管机构都认为上述疑问的答案是肯定的。 包括中国在内,多数国家的电子烟监管机构都对电子烟含有相同的警惕,对于电子烟的口味描述、包装设计、营销方式均有所限制。中国国家烟草专卖局的《电子烟管理办法》就对生产、销售、进出口贸易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而其中最受关注的,便是电子烟的“口味”问题。 尽管相较于传统香烟,电子烟中的有害化学物质会相对较少,对于已经是“烟民”的成年人用户来说,电子烟是替代传统香烟的选择,但其本质依旧是具有成瘾性质的物品。而相较于传统香烟,可以通过添加剂调节味道的电子烟更容易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在行业野蛮生长的时代中,调味电子烟对于青少年而言的“拉新”效果是多数监管机构不想看到的,因此在有关电子烟的监管中,“减少青少年滥用电子烟”是全球电子烟监管的主要逻辑。 在此背景下,美国FDA通过薄荷醇口味产品所指向的有关电子烟监管的另一个思路,即“对成年人的减害”。在FDA有关薄荷醇产品的科学审查评估中提出,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授权的几款薄荷醇电子烟有助于减少接触传统香烟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具备减害性,从传统香烟完全
      624评论
      举报
      薄荷醇口味电子烟通过FDA认证,风味电子烟的生意在海外迎来转机?
    • 满投财经满投财经
      ·06-21

      绿茶集团四度递表港交所:有扩张的野心,也有求生的无奈

      6月19日,绿茶集团向港交所递交了更新后的招股说明书,第四次冲击港交所上市。这是绿茶集团自2022年以来再一次重启香港IPO的步伐,花旗和招银国际依旧是其联席保荐人,而募集后的资金将用于扩大其餐厅网络。 据招股书显示,绿茶集团旗下经营着名为“绿茶餐厅”的休闲中式餐饮品牌,与日前递表的小菜园属于同一赛道。按收入计算,绿茶餐厅在国内休闲中式餐厅品牌中排名第四。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复苏,线下餐饮行业的资本活动逐渐丰富,年初至今,已有多家餐饮/饮品行业的公司冲击港交所。本次冲击上市的绿茶集团质地如何?冲击上市的成果是否能得到回应?结合公司招股书数据,本文将对此进行浅析。 01 “网红+亲民+创新”的江浙菜连锁品牌 绿茶这一餐饮品牌最早创立自2008年,在经历15年的发展后,目前已经是一个包含382家餐厅,覆盖21个省份的知名餐饮连锁品牌。根据灼识咨询报告,2023年绿茶餐厅在中式休闲餐厅领域具有0.7%的市场份额,位列行业第四。而根据招股说明书罗列的品牌来看,前三位分别为西贝莜面村、小菜园和太二,第五位则为外婆家。 从菜品来看,绿茶餐厅一般覆盖有50-80种菜品,整体上以江浙菜为主,并在此基础上融合部分现代餐饮的创新元素。因此无论是在菜品上还是在装修上,绿茶餐厅都致力于突出“江南”风格。从其受众来看,而绿茶餐厅的主要开设地也集中在长三角与广东地区。截至2023年末,公司位于华东地区(浙江、上海、安徽、江苏、江西及福建。)的餐厅数量达到115家,占总数的31.9%。 根据招股书显示,绿茶餐厅的客单价大概在60元-80元之间。而根据国泰君安研报引用窄门参眼的数据来看,绿茶餐厅的客单价为71.45元,在大众便民中式餐饮中属于较为便宜的范畴,也与绿茶餐厅初期的“亲民”定位相符。但可以看到,表中提及的五家门店价差均不算大,行业竞争较为激烈。 正因其较为亲民化的价格,类似绿茶餐厅的大众
      357评论
      举报
      绿茶集团四度递表港交所:有扩张的野心,也有求生的无奈
    • 满投财经满投财经
      ·06-20

      5月宏观经济数据浅析:长期向好基本面不变,需求不足仍非常突出

      6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5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主要指标数据,经济整体延续回升向好的态势,呈现生产供给增加、市场需求稳中有升、就业物价整体稳定、转型升级态势向好的特点。 虽然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数据内部却略有分化,复苏节奏较为缓慢。本文将结合5月以来发布的PMI、CPI、PPI等国内重要宏观经济数据,简析我国5月经济发展情况,增加对当前宏观经济复苏节奏的理解。 01 PMI重回荣枯线下方,工业生产向好持续性受需求制约 生产端来看,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6%(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环比增长0.30%,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工业生产增速整体表现平稳,结构上制造业维持积极增势,转型升级持续推进。 具体门类来看,5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制造业增长6.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3%,制造业贡献了主要增速,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增加值增长更快。5月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10%;装备制造业同比增长7.5%,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45.7%,制造业向高端、智能、绿色化转型升级的态势向好。 工业生产向好的持续性受需求影响,5月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5.6%,较4月的6.7%下降了1.1个百分点。从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来看,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仍未改善,制造业景气度水平有所回落。 5月份制造业PMI为49.50%,比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边际重新回落至枯荣线下方。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供给端生产指数降2.1个百分点至50.80%(前值52.9%);需求端新订单指数降1.50个百分点至49.60%(前值51.1%)。 生产指数仍在临界点之上,制造业保持扩张态势,但环比下滑表明企业生产意愿受到需求的抑制,需求不足问题仍未解决,是拖累制造业PMI跌回收缩区间的主要原
      282评论
      举报
      5月宏观经济数据浅析:长期向好基本面不变,需求不足仍非常突出
    • 满投财经满投财经
      ·06-18

      6月降息预期落空,美联储降息开启还需要什么条件?

      美东时间6月12日,美联储在FOMC会议后维持了利率不变的决议,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5.25%—5.5%的水平,并维持此前的缩表规模。随着2024年过半,早前对于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已经多次落空,市场对年内多次降息的预期逐步走弱,而有关降息开启的时间点,也早已挪至四季度。 随着降息预期的后移,周围的环境变化已经与过往有了不少的区别。欧盟区此前一反常态提前启动了降息,而年内持续上行的金价也因为央行购金需求的变化而暂停了涨势。待到美联储降息开启时,其带来的影响或许已经发生了不少变化。结合美国5月的通胀数据,本文将对美国当前的降息预期情况进行解析,以及对降息执行后的市场演变进行预测。 01 通胀重现下行趋势 先从决定降息预期的关键要素:美国通胀预期说起。2024年至今,美国通胀数据的波动是影响美联储降息预期的最核心要素。2023年10月以来,美国的核心CPI进入了平台期,较高的通胀粘性使得事先决定的通胀目标一直达不到预期。截至本次议息会议结束后,美联储官员对2024年联邦基金利率的预期已经缩减至5.1%,即2024年仅含有一次25BP降息的幅度。 通胀的粘性表现在5月是得到了好转的。2024年5月,美国整体CPI环比读数为0%,前值为0.3%,同比读数为3.3%,前值为3.4%;核心CPI环比读数为0.2%,前值为0.3%,同比读数为3.4%,前值为3.6%。5月美国PPI同比增速为2.2%,较4月回落0.1个百分点,不及市场预期的2.5%。核心PPI同比由4月的2.5%回落至2.3%,同样低于市场预期。相较于一季度的数据反复而言,5月的美国通胀延续了4月通胀缓解的趋势,且通胀下行的幅度超过了市场的预期。 具体拆分来看,美国通胀数据的缓解,主要是由于能源端的价格回调以及核心商品端的数据向好所致。能源方面,5月能源CPI环比由1.1%降至-2%,能源商品环比由2.7%降至
      655评论
      举报
      6月降息预期落空,美联储降息开启还需要什么条件?
    • 满投财经满投财经
      ·06-13

      实时公交APP“车来了”能否顺利驶向港交所?

      近日,实时公交信息在线平台“车来了”的母公司元光科技(MetaLight Inc.)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独家保荐人为中金公司。 提到“车来了”相信很多人都不会感到陌生,作为国内受众最广泛的公交实时信息预测平台之一,车来了有着较为活跃的用户群。根据灼识咨询资料,按2023年收入计,车来了在中国公交行业时序数据服务提供商中排第三;按照覆盖城市,车来了在中国城市覆盖范围最广。 如果成功上市,元光科技或将成为港股“智能时序数据”第一股。预测交通实时信息领域还值得看好吗?元光科技的财务数据有何亮点之处?以下简析元光科技的招股书。 01 依赖单一产品产生收入,新产品尚未成气候 “车来了”平台是元光科技最重要的产品,提供即时公交时刻表,准确预计车辆达到时间,同时能够反映交通的拥挤程度,大大提升出勤者的出行效率和体验。其数据来源主要为交通机构授权的GPS数据、用户查询记录和搜索历史以及公交和用户的数据汇总,以向通勤者提供有关公交位置及预计到达时间的最新信息。 从收入结构来看,车来了的用户主要在C端,广告收入构成公司最大的收入来源。广告主在车来了平台上投放广告,为其广告收到的每千次观看或展示付费。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元光科技来自移动广告服务的收入为1.56亿、1.15亿、1.68亿元,占收入比重约95.6%、85.2%、96.2%。 广告业务的收入取决于在“车来了”平台的曝光量和转化率,2022年受疫情影响,多个城镇的公共交通较长时间处于暂停阶段,车来了平台的活跃用户相应下降影响广告收入,但随着2023年交通领域恢复正常运行,其广告收入迎来快速回升,但相较于2021年,增长并不明显,公司的核心业务增速似乎并未展现令人期待的潜力。 除了广告业务,元光科技亦提供数据技术服务,包括基于公司在公共交通领域的数据及知识的数据相关服务、数据分析服务及咨询服务。但这部分
      488评论
      举报
      实时公交APP“车来了”能否顺利驶向港交所?
    • 满投财经满投财经
      ·06-03

      2024“节能降碳”方案对电力行业影响几何?

      5月29日,国务院发布了《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及了有关非石化能源消费规模提升,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放开新能源利用率标准等十大方案,对未来两年的节能降碳约束方向做出指示。 自2021年“双碳”目标提出后,绿电节能产业遇到了许多超出预期的挑战,新能源的消纳能力和储能领域的瓶颈始终困扰着节能减碳的目标进度,让即将“到期”的十四五降碳目标愈发困难。本次出台的《方案》重提对节能减碳的重视,点明绿色发展仍是政策重视的主线,对行业而言无疑是有正向意义的。 而对于节能降碳的主力,即能源产业在本次《方案》中受到的影响,自然也是备受关注。本文将结合市场数据,对政策内容进行浅析。 01 消纳放松提振绿电装机,或影响运营商收益 先从总体的数值目标看。《方案》中涉及能源的指标主要集中在非化石能源消费的相关目标上。整体上看,《方案》的数值与“十四五”规划相近,主要变化集中在两方面,一是新能源利用率目标指出,风光资源条件较好的地区可将新能源利用率降低至90%;二是全国新型储能装机量,相较十四五目标提出的装机量提升了1000万千瓦,至4000万千瓦。 有关新能源利用率红线的放松,实际上在2024年一季度时就有不少传闻。利用率红线本质上是一种新能源发电的扶持政策,最早源于2018年10月的《清洁能源消纳行动计划》,即光伏和风电等新能源的发电利用率不得低于某一水平,避免过多的发电被浪费,导致弃风/弃光率提升。 但随着国内新能源产业的规模增长,实现“不弃电”的难度反而不断增加。截至2024年2月,国内光伏、风电的利用率双双跌破95%。某种意义上来看,本次针对新能源利用率的修正是先有事实,后出政策。 究其原因,风光新能源的消纳能力是影响利用率的主要因素。由于太阳能与风能均为自然能源,其发电时间一直有着“看天吃饭”的意味在内,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在今年快速增长,接入电网的新
      535评论
      举报
      2024“节能降碳”方案对电力行业影响几何?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