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读国常会:兵荒马乱的降息降准,于无声处听货币惊雷
@扑克投资家:
7月7日,国常会提出,“针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要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基础上,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增强有效性,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从一票鸡飞狗跳的宏观分析师的行为中,观众不难破案:大家事先都没有预期到这件事,毕竟通胀这么高,国内高,海外更高,此时降息降准,无异于抱薪救火。 那应该如何解读这项政策的意图? 2017年后,我们已经很少见到大水漫灌式的降息降准。中央基调严厉:坚持长期去产能去杠杆不动摇,打赢经济转型攻坚战。现在既无新冠病毒式的意外事件冲击,也没有次贷危机式的金融危机,所以不用思考,降息降准一定是定向的。 过往4年,定向降息降准,无非两个去处:第一,是对实体企业、小微企业和普惠金融定向释放流动性,意在扶危救困,但用途很难管控,毕竟有恒大注册几百个小微企业“马甲”的操作在前,大笔扶持小微企业的“经营贷”沦为房贷在后;第二,是缓解短期流动性紧张、置换债务,如2018年中,为了给“债转股”保驾护航,央行定向释放资金7000亿,过去几年,也多次因为置换“麻辣粉”(MLF)而定向降息降准。 MLF到期规模创新高 这次定向降息降准,目的兼而有之,首先“麻辣粉”三四季度大量到期,规模超过4万亿,不置换的话,短期流动性会很紧张,其次,下游中小实体企业,因为上游通胀挤压,现金流紧张、经营困难,迫切需要资金扶持。 这两点应该是昨晚上宏观研究者们的共识。 无论如何,在这个时候降息降准,肯定是会有争议的,我们暂时看不到央行手里的牌,只能去推测。 毫无疑问,我们现在已经进入滞胀或者类滞胀的状态。 滞胀是一个使用的很频繁,但误读的更频繁的经济词汇。 滞胀拆开来分别是“滞”和“胀”,一般有3重理解:第一,通胀高企,经济增速缓慢,更多是揭示了一种现象;第二,上游通胀,下游停滞,毕竟下游需求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