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财经

IP属地:未知
    • 韭菜财经韭菜财经
      ·12-16

      下一个谁出局?2024:小米汽车进,极越汽车退

      2024年,轰动国内新能源汽车的三件大事,一件就是近日戴着百度和吉利汽车光环的极越汽车风波,第二件就是哪吒汽车CEO张勇的下课,第三件就是小米汽车带着小米SU7的成功成为了明星车企。 随着极越汽车风波的进一步演化,新能源汽车的行业洗牌还在继续。 极越汽车的败 对于极越汽车,在这一次风波事件之前,很多人对于极越汽车并不熟悉。极越汽车含着金钥匙出生,一个是拥有无人智能驾驶技术的百度,一个是拥有扎实制造能力的吉利,但是1+1并未产生大于2的效应。 对于极越汽车的大势已去,有很多原因造成,包括极越汽车的自身管理问题。不过真正造成极越汽车员工讨薪风波事件的发生,主要还是这两大主因造成。 导致极越汽车走到今天这一步的第一大主因,还是极越汽车销量不佳导致。整个2023年全年,极越汽车一共就卖出了774辆车;不过2024年,极越汽车的销量还是有了不少回升,极越01的销量突破了1万,极越07的销量也达到了近4000辆,但这是极越汽车大量降价导致的销量回升。 这第二大主因就是现金流断了。造车是一个很烧钱的事,要么有资本能够持续输血,要么有稳定的现金流业务,要么就是汽车销量卖得足够好能产生足够的现金流。很明显,极越汽车这三点都不满足,在没有能够产生足够现金流的业务情况下,资本输血也断了,原本要继续给极越汽车增资的大股东百度也因为某些原因不投了。 没有了现金流,极越汽车也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最终导致了这场“就地解散”风波。 哪吒汽车的退 哪吒汽车和极越汽车貌似有着相同的命运,11月7日根据财联社的独家消息称,哪吒汽车已经启动大规模裁员。有不愿透露具体姓名的哪吒汽车内部人士表示,有的裁员比例确实达到了70%,目前听到的赔偿方案是N+1,赔付会在60个工作日落实;目前全公司9月的工资只发了一半,10月工资会不会发还没得到确认。 不过关于薪资问题,哪吒汽车回应称,公司一线员工和工厂工人都是按时发放;近期
      509评论
      举报
      下一个谁出局?2024:小米汽车进,极越汽车退
    • 韭菜财经韭菜财经
      ·12-02

      电商拆墙:阿里京东一笑泯恩仇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伴随着淘宝、天猫接入京东物流,京东接入菜鸟驿站和支付宝……一场席卷互联网的“拆墙”运动,正在迅速蔓延开来。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未来更多平台相互开放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单单从平台角度来说,“拆墙”意味着过去“小院高墙”的模式,在当下的互联网环境中已经难以为继,想要破局唯有开放这一条路可走了。 阿里、京东终于“连上”了 就在今年双十一之前,京东物流突然官宣与淘天集团达成合作,并表示双方对接系统已经完成。随后,京东正式接入支付宝支付,此举预示着双方彻底打开了彼此的围墙,完成了两家电商平台的互联互通,这对于两家电商平台而言意义重大。 首先,京东与阿里的相互联通,能有效优化、丰富自有平台的供应链体系,为平台用户提供更丰富的选择。作为国内电商的“泰山北斗”,过去十多年的时间,京东与阿里一直斗得不可开交,从平台内的商家、品类抢夺,再蔓延到外部的物流、支付,甚至云上的全面竞争,这种竞争关系也让双方的关系,看起来有点“剑拔弩张”。 事实上,很久之前双方也曾有不错的合作关系。比如京东早期也使用的是支付宝支付,但从2011年开始,京东就停止使用支付宝作为支付工具了,当时京东给出的理由是,支付宝的费率太高不划算,另外京东一贯是货到付款,使用支付宝的地方并不多。但随后京东就开始做起了京东支付,开始独立运营自己的电商支付业务了。而借助菜鸟网络,淘系电商与顺丰、通达系的几家菜鸟股东,形成了长久绑定关系,物流订单几乎只与这几家公司合作,自营的京东物流自始至终也没能从中分一杯羹。 双方的这种关系,让深度使用两平台的用户,平添了很多烦恼。比如,使用支付宝的不能在京东进行购物,而在淘宝购物的又不能用京东物流运输。如今随着双方的握手言和,这种基于平台间“竞争”带来的不便,也将烟消云散。不论是淘宝的用户还是京东的用户,都能够用上两个平台最优质的服务了。 其次,京东与阿里的互联互通,也将加速整个
      84评论
      举报
      电商拆墙:阿里京东一笑泯恩仇
    • 韭菜财经韭菜财经
      ·11-04

      AI,救了网易有道的命?

      近年来,教培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转型更是成为了教培企业的首要任务。由于侧重点不同,教培企业也走向了不同的转型道路。比如,昔日的教培巨头新东方就把目光瞄准了直播带货领域,并且凭借着“双语直播”而爆火出圈,成为直播带货领域的闪亮之星。 同为教培巨头的网易有道则是选择继续深耕其扎根已久的教育智能硬件领域,不断加大在该领域的布局力度,培养新的增长曲线。值得注意的是,经过长期的发展,网易有道已然成长为教育智能硬件领域的重要力量。 佳音频传,离盈利更近一步 时间转瞬即逝,各大教培企业的转型也渐入佳境,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在今年上半年,不少教育企业不仅实现了收入的持续增长,甚至还做到了扭亏为盈。作为教培四巨头之一的网易有道,同样是喜讯连连。 一方面,网易有道的亏损大幅度收窄,距离实现盈利又进了一步。财报显示,2024年第二季度,有道收入为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5%;净亏损为9950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2.992亿元人民币,亏损同比收窄。 众所周知,盈利能力对于企业的后续经营至关重要。此前,网易有道曾连续多年亏损,何时能够盈利备受外界关注。网易有道此番虽然还是处于亏损状况,但相较于去年同期,亏损状况已经大幅度收窄,而这也意味着网易有道的经营状况正在改善,并逐步走向盈利。 另一方面,网易有道旗下的教育智能硬件产品一经推出就实现霸榜,收获了消费者的认可。一直以来,教育智能硬件就是网易的重点布局领域之一,在“双减”后,网易有道更是加大了在该领域的布局力度。值得注意的是,得益于长期积累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网易有道所推出的教育智能硬件产品颇受消费者欢迎,即便是新品,消费者的选购热情也很高涨。 比如,网易有道在今年7月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首次登场亮相的新品有道词典笔X7,仅用了七天就售出超过10000台,月销量达4万台,迅速成为了千元档销额第一单品;有道听力宝E
      344评论
      举报
      AI,救了网易有道的命?
    • 韭菜财经韭菜财经
      ·09-25

      完美世界业绩大变脸?小菜一碟,三招就破局?

      近期,一款名为《黑神话:悟空》的游戏迅速在网络上走红,不仅风靡国内更跨越国界,赢得了众多海外玩家的热烈追捧与高度评价,中国游戏终于“破圈”了。 与此同时,尽管面临市场竞争和用户饱和的挑战,但游戏行业依然能够保持稳定的用户增长。据中国游戏工委发布的《2024年1—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上半年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1472.67亿元,同比增长2.08%,游戏用户规模近6.74亿,同比增长0.88%。 游戏产业热度正高,最开心的莫过于游戏企业。这些年,游戏行业通过不断创新和优化,打造出一条高增长赛道,成就了三七互娱、世纪华通、吉比特、巨人网络、昆仑万维等一众游戏类公司。 然而,红利期过后迎来艰难的角逐赛,曾经风光无限的游戏巨头完美世界尝试转型多年,整体营收规模依然停滞不前,甚至由盈转亏。 业绩“大变脸” 完美世界披露2024年上半年财报,业绩上演“大变脸”。 财报显示,完美世界实现营业总收入27.60亿元,同比下降38.12%;归母净利润亏损1.77亿元,上年同期盈利3.80亿元,由盈转亏。其中,游戏业务作为完美世界的主要收入来源,上半年收入26.5亿元,同比有所下滑。 对于业绩变脸的原因,完美世界解释:“营游戏流水自然回落、人员优化费用阶段性增长,以及部分游戏新品表现不及预期等。” 事实也是如此,今年上半年,完美世界新上线游戏《女神异闻录:夜幕魅影》和《一拳超人:世界》,两者虽然都带来了一定的增量但利润贡献总体表现不及预期,因而对当期业绩产生了负面影响。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完美世界业绩承压的背景下,高管离职、裁员等消息又给公司蒙上了一层阴影。 有消息显示,完美世界进行了大规模的裁员行动,波及北京、上海、成都等多个城市,裁员范围主要集中在营收不及预期的游戏项目组。同时,完美世界宣布换帅,萧泓、鲁晓寅分别辞任CEO、联席CEO,由顾黎明接任,而这位新上任的CEO原主要负责电
      366评论
      举报
      完美世界业绩大变脸?小菜一碟,三招就破局?
    • 韭菜财经韭菜财经
      ·09-11

      百果园的水果生意失灵了?

      “蓝莓论斤卖”“榴莲价格大跳水”“樱桃价格腰斩”,今年以来,不少高端水果陆续传出降价消息。作为国内水果零售连锁第一股,百果园集团自然是首当其冲,其营收和利润均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值得注意的是,百果园一直主打高端水果,常常以奢侈高端风示人。为了配合其高端品质形象,其还创立了水果分级标准。然而,就当下的市场环境来看,高端水果的生意似乎并没有那么好做。 高端化进展不顺 近日,百果园发布盈利预警。预计2024年上半年利润,同比减少不超过70%,营收减少不超过15%。截至8月19日收盘,百果园股价报收1.73港元,较5.6港元的发行价也已相当遥远,总市值仅剩27.48亿港元。从公司经营层面来看,百果园的利润和收入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为了维持公司高端水果的形象,公司用于公司形象和品质方面的开销持续增大。公开资料显示,为了提升公司水果的高端形象,百果园在2024年年初,就制定了“高品质水果专家与领导者”新战略,根据该战略,百果园在门店翻新、市场推广、聘请美好生活大使等活动方面的费用投入持续增加。 比如在门店翻新方面,百果园一改社区门店的单一业态,布局多种店型。比如,百果园在岳阳采用的“1(太阳店)+N(月亮店)+X(星星店)”的模式布局,所谓太阳店是面积在300多平米,以体验为主的门店;月亮店的面积,则在100平米左右,相比星星店的种类更加齐全;而星星店则是原来的社区店。不难看出,新推出的太阳店和月亮店本身面积较大,布局的位置又大多集中于商超和机场等核心地带,本身的租金和装修等成本都比较大,这可能是导致其成本增大的重要原因。 另外,其门店代言和市场推广的成本,也在急剧攀升。今年6月10日,百果园官宣杨幂为百果园美好生活大使,希望利用明星代言的方式,以流量带动销量。然而,这一策略目前看来成效并不明显。显然,巨额的营销开支和店面装修,使其成本迅速攀升。 另一方面,在消费疲软的大
      419评论
      举报
      百果园的水果生意失灵了?
    • 韭菜财经韭菜财经
      ·07-23

      怪兽充电,险中求变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要说对人们日常生活影响最大的科技产品,那一定是智能手机。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进化”,其功能愈发强大。一部手机搞定“衣食住行”,已然成为现实。然而,智能手机功能越强大,电量的消耗速度也越快,特别是在外出时,出现电量不足的情况早已是家常便饭。在此背景下,能够缓解用户用电焦虑的充电宝顺势而起,成为消费者的心头好。 其中,共享充电宝则是凭借其便捷性与高效性迅速走红,成为解决消费者应急充电需求的好帮手,整个共享充电宝行业发展速度加快。在众多共享充电宝玩家中,怪兽充电更是突出重围、率先上市,成为“共享充电第一股”。 “渡劫”的怪兽充电 从最初的行业后来者,到成为 “三电一兽”的一员,再到摘得“共享充电第一股”的称号,怪兽充电的实力不可谓不强。时至今日,怪兽充电依旧是共享充电宝领域的佼佼者。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3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怪兽充电、小电、美团、街电、搜电等企业占据着96%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中怪兽充电以36%的GMV占比领跑。只是,即便是实力强劲如怪兽充电,也面临着重重的考验。 一来,怪兽充电出现了营收下滑的情况。事实上,怪兽充电此前就曾因疫情影响而出现了营业收入下滑的情况。照理说,伴随着居民生产生活和休闲娱乐等日常活动回归日常,共享充电宝也将迎来新的增量,再度回归增长态势。怪兽充电却再一次出现了多项业绩指标下滑的情况。据怪兽充电此前发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怪兽充电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3.97亿元,同比下滑51.7%;净亏损30万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1080万元。 二来,怪兽充电的市值较之以往有所下跌。由于持续的亏损,资本市场对于怪兽充电似乎已经失去了耐心。单就股价这一个指标来看,自上市当日创下10美元的最高纪录之后,怪兽充电股价便出现了长期下跌的情况,市值相较于以往也大幅度缩水。而在怪兽充电公布一季度业绩当天(6月3
      750评论
      举报
      怪兽充电,险中求变
    • 韭菜财经韭菜财经
      ·07-05

      嘀嗒出行的“逆风局”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念念不忘,终有回响。四年五次冲击IPO的嘀嗒出行,终于得偿所愿。尽管嘀嗒出行还是那个嘀嗒出行,但共享出行的江湖早已经沧海桑田了。 10年之前,拿着平台补贴的网约车司机,还是一份令人向往的“高薪职业”。时至今日,国内的网约车司机“遍地跑”,很多城市对网约车司机的态度,也从鼓励变为“限制”,理由是当地的网约车市场已经“饱和”了。在行业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一直专注“顺风车”市场的嘀嗒出行,眼下似乎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逆风局”。 内困于单一市场 作为共享出行行业巨头,嘀嗒出行成于顺风车市场,也受制于顺风车市场。据嘀嗒出行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3年,嘀嗒出行顺风车业务收入6.95亿元、5.15亿元及7.74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89.0%、90.5%及95.0%。 不同于滴滴,嘀嗒出行始终专注于顺风车市场,得益于顺风车的轻资产模式,嘀嗒出行成为业内唯一盈利的叫车平台,并使之保持了相当长的时间。然而,这种单一性同样带来了两个值得忧虑的后果。 其一,是顺风车的行业天花板过低,限制了其潜力的发挥。从过往的数据来看,嘀嗒出行在2020年之前,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其中从2018年二季度到2019年第四季度,总搭乘数翻了近7倍,是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间段。而在2021-2023年,嘀嗒出行分别促成约1.297亿次、9420万次、1.3亿次的顺风车搭乘,对应的交易总额分别为78亿元、61亿元、86亿元。 也就是说,虽然过去3年嘀嗒出行平台上的顺风车业务有所增长,但同行比嘀嗒出行增长得更快,所以嘀嗒出行的市场份额在持续下降。到了今年前两个月,不仅嘀嗒顺风车的交易总额同比没有增长,而且其搭乘次数也只增长了4.5%,其在顺风车市场的“天花板”,显然已经清晰可见。 其二,在行业强监管之下,顺风车的平台服务成本迅速攀升,这对专注于顺风车市场的嘀嗒出行而言,无异于“釜底抽薪”。招股书
      5,841评论
      举报
      嘀嗒出行的“逆风局”
    • 韭菜财经韭菜财经
      ·06-28

      精品咖啡Manner“瑞幸梦”:梦碎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一则微博热搜,将一向光鲜靓丽的Manner咖啡,推向了大众舆论场。起因是6月17日,在Manner的一家门店内,由于顾客与员工发生争执,结果员工将咖啡粉泼在了顾客脸上,由此引发外界关注。在此事发生后不久,Manner宣布辞掉该员工,但舆论场的风波却并未因此停下来。 尤其是在Manner作出相关处理之后,关于Manner的热搜,更是一个接一个地上了微博头条。借着这次“冲突”事件,舆论场将Manner内部薪资待遇,与工作时长等情况扒了个底朝天,舆论场上大家虽然不认可该员工的做法,但对Manner的做法则更加“嗤之以鼻”。那么,Manner到底怎么了? 负面舆情背后Manner到底怎么了? 事实上,舆论场之所以一边倒地“批评”Manner,主要是因为其内部特殊的规定。据了解,“手不能停下”已经成为刻在Manner员工骨子里的规定。外卖员在奔赴而来的路上,门店监控的红点亮着,即使是在情绪崩溃的情况下,“继续劳动”的肌肉记忆,仍在有条不紊地运行着。结合Manner自身的情况来看,Manner当前的风波以及围绕其工作强度的热议,实际上正是其当前困境的一个缩影。 首先,在Manner半手工制作条件下,对人工要求更多且更高,为了压缩成本Manner不得不断地拉长工时,降低单人薪资。根据界面新闻的报道,即使是在上海,Manner的咖啡师月薪基本在5000元,只有疯狂加班、舍弃双休的情况下,才能拿到额外的薪水奖励。另外,据《豹变》了解,Manner设有1000元全勤奖,迟到一次全部扣除。 Manner店面日营业额5000元以下的,一个店只派一个人,日营业额在6000元及以上的,才会派两个人。也就是说,假设以15元一杯的平均单价来计算,一位店员一天最多要做300多杯咖啡。而且相比瑞幸、星巴克、库迪等品牌来说,Manner咖啡并没有换上全自动咖啡机,而是主打半自动手工制作,
      495评论
      举报
      精品咖啡Manner“瑞幸梦”:梦碎
    • 韭菜财经韭菜财经
      ·06-21

      彻底瓶颈了!追觅、云鲸、石头科技激情拥抱海外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器产品出现在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这些家用电器产品的出现和普及,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提升了人们生活的质量。其中,清洁电器作为家电行业的一大重要品类,更是在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加持下,清洁电器的品类也在不断拓展,扫地机器人、洗地机、布艺清洗机等一系列新品类也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实现了飞速发展。在此背景下,整个清洁电器行业也一改此前以单一的吸尘器为主的发展格局,逐渐形成了多品类发展的市场新格局。 清洁电器加速出海 伴随着消费者清洁需求的提升,清洁类电器成为家电行业新的增长点之一,整个清洁电器行业加速发展。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清洁电器行业中,也跑出了诸多品牌,比如追觅科技、云鲸智能、石头科技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追觅科技还是云鲸,抑或是石头科技,都纷纷开始布局海外市场,加速出海的步伐。 一来,国内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出海有助于清洁电器玩家找寻新的增长点。最近几年,国内清洁电器的销售量和销售额基本保持着较为稳定的增长态势,但受消费者消费意愿下降、居家清洁需求减弱等多方因素影响,清洁电器行业的增速相较于以往出现了放缓的态势。据艾肯家电推测,2023年国内清洁电器市场全渠道零售规模为329亿元,同比增长约5%;销量规模为2440万台,同比下滑4%。 只是,虽然清洁电器的市场增速在放缓,行业竞争却没有停下,产品的趋同以及价格战的开打更是让清洁电器的竞争激烈程度持续上升,因此,清洁电器企业亟需找到新的发展空间。在此背景下,积极出海、布局海外市场就成为了以追觅科技、云鲸、石头科技为代表的清洁电器企业找寻新的增长点的重要方向之一。 二来,清洁电器企业在产品、技术等多个方面都有着深厚的积累,有拓展海外市场的底气。经过多年的深耕,追觅、云鲸、石头科技等清洁电器企业在产品设计、技术创
      733评论
      举报
      彻底瓶颈了!追觅、云鲸、石头科技激情拥抱海外
    • 韭菜财经韭菜财经
      ·06-20

      战火烧到了海外!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卷得心累了?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进入2024年,云计算行业的价格战,似乎比以往来的更加猛烈一些。而且随着大模型的集体降价,这场席卷行业的降价潮流,变得愈加汹涌。 如今从价格到大模型再到算力,能够拉升行业渗透率的领域,基本上都成了巨头们“拼杀”的战场。剧烈拼杀之下,巨头们逐渐将触角伸向了海外。 国内市场卷不动了 据IDC最新发布的《中国专属云服务市场(2023下半年)跟踪》报告显示,2023年下半年,专属云服务市场同比增长18%,整体云服务市场规模达到了194.9亿元人民币。其中专属托管云服务市场,同比增长17.5%,规模达到了190.8亿元人民币;专属云服务市场同比增长45.6%,规模达到了4.1亿人民币,仅占据2.1%的市场份额,而这些只是专属云部分。在数字化浪潮下,国内云市场已经成为科技巨头,竞相角逐的热门领域,从互联网领军企业到电信巨头,各方都在不遗余力地,在这片“云端”战场中谋求一席之地。 首先,非公有云市场竞争激烈,由于行业客户自身的原因,参与的云厂商普遍面临较大的运营压力。比如,在政企市场,尤其是很多国有大中型集团公司,会更加强调云服务的定制化,很多客户倾向于推动云的专有化,因此定制化程度较高,很难规模化推广,加上较长的回款周期,导致很多厂商必须冒着“回款不力、现金流吃紧”的风险,来维持业务运转。 另外,业内除了传统的政企云服务商如新华三、中兴、华为等之外,如今还有移动云、联通云和天翼云的参与,行业的竞争压力可想而知。即便强大如阿里云,在巨大的盈利压力之下,也不得不“忍痛”优化了整个定制化项目团队,将业务聚焦于更加标准化的产品之上。 其次,面向潜力较大的公有云市场,各路头部厂商则为了抢占市场、扩大规模,大打价格战。以阿里云为例,在确定了整体战略为“AI驱动、公共云优先”之后,阿里云很快打响了2024年公共云赛道价格战的第一枪。2024年2月29日,阿里云宣布,全线下调云
      730评论
      举报
      战火烧到了海外!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卷得心累了?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