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最前线

中国领先的创投新媒体,提供更好的创投故事。

IP属地:未知
    • 创业最前线创业最前线
      ·07-23 18:51

      从银行贷款给关联企业“输血”,麦德龙供应链收入下滑董事却在涨薪

      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段楠楠 编辑 | 冯羽 美编 | 李雨霏 审核 | 颂文 继多点递表港交所后,又一家“物美系”企业选择在港股递表,谋求上市。 7月12日,麦德龙供应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麦德龙供应链”)更新了招股书,计划在港交所上市。值得注意的是,“物美系”另一家企业多点自2023年递表港交所后,近一年还未登陆港交所。 在此影响下,收入连年下滑的麦德龙供应链又能否叩开港交所大门,顺利登陆港股?如不能及时上市,麦德龙大额向关联方“输血”,又能维持多久? 1、背靠物美集团,公司“吃喝不愁” 公开资料显示,麦德龙诞生于1964年,这家诞生于德国的企业最初以1.4万平方米的仓储式商店开始了商业历程。 经过多年发展后,麦德龙逐渐成为全球性的零售批发超市集团。1995年,这家超市巨头开始进入中国。刚进入中国时,麦德龙业务重点放在了B端,主要为批发商、酒店提供服务。 (图 / 麦德龙官方微博) 布局B端业务后,麦德龙发展得顺风顺水。2008年麦德龙在中国销售额便达到126亿元,并首次实现盈利。 此后几年,由于国内商业环境改变,麦德龙B端业务发展并不顺畅。2011年,在B端业务连续萎缩的背景下,麦德龙在中国业务开始转向C端。 由于商超竞争激烈,麦德龙在国内C端业务开展得并不理想。此外,麦德龙集团在全球收入出现下滑。彼时,麦德龙中国“卖身”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2019年,物美以19亿欧元的价格将麦德龙中国80%的股份收入囊中。 并入物美后,物美将麦德龙商超及供应链业务独立运营,此后一直维持着这种状态。2024年6月,物美集团将麦德龙商业、物美Sourcing重新整合,形成了现在的麦德龙供应链,整合后不久麦德龙供应链便申请上市。 背靠物美集团,让麦德龙供应链“吃喝不愁”。2021年至2023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内”)麦德龙供应链对物美集团的销售金额分别为170.97亿元、16
      4评论
      举报
      从银行贷款给关联企业“输血”,麦德龙供应链收入下滑董事却在涨薪
    • 创业最前线创业最前线
      ·07-22 21:49

      市值俩月蒸发200亿后再战港股,朱义之子走向百利天恒权力中心

      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王亚静 编辑 | 蛋总 美编 | 李雨霏 审核 | 颂文 登陆上交所1年多后,百利天恒向港交所发起了冲击,试图打造“A+H”双上市平台。 7月10日,现代生物医药企业四川百利天恒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利天恒)递表港交所,高盛、摩根大通、中信证券为其联席保荐人,阵容可谓豪华。 在冲击A股时,百利天恒的故事还主要围绕着销售化药制剂与中成药制剂展开,2018年至2023年,其收入在10亿元上下波动,利润也在盈利、亏损之间跳动。 就在递表港交所的这一年,百利天恒的业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24年前4个月,百利天恒的收入超过50亿元、溢利超过48亿元,而业绩实现跨越式增长的背后,就是这一次百利天恒IPO故事的核心——双抗ADC产品BL-B01D1。 围绕着BL-B01D1,百利天恒展开了此次赴港之旅,而在BL-B01D1研发公司任职多年之后,公司创始人朱义之子朱海也走向了董事会。 1、狂揽超50亿,为什么是BMS? 百利天恒已经是资本市场的老面孔了。 早在2014年时,百利天恒就曾向深交所创业板发起冲击,但最终并未成行。直到2021年,百利天恒才转向上交所科创板,并于2023年1月如愿以偿登陆资本市场。 此次递表港交所,距离百利天恒登陆上交所不过一年多的时间,但讲述的故事已经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公开资料显示,百利天恒拥有两大业务板块,分别为:化药制剂与中成药制剂和创新生物药。 在上交所上市时,其收入全部来自于化药制剂与中成药制剂业务板块,创新生物药均处于研发阶段,尚未产生营业收入。 因而,其业绩表现平平。2018年至2020年,其营业收入在11亿元上下波动,净利润从未突破4000万元。 (图 / 百利天恒招股书(上交所版本)) 但在递表港交所两天前(即7月8日),百利天恒自愿披露了一则消息,事关BL-B01D1(EGFR×HER3双
      154评论
      举报
      市值俩月蒸发200亿后再战港股,朱义之子走向百利天恒权力中心
    • 创业最前线创业最前线
      ·07-20

      海大集团登顶饲料行业第一,实控人身家三年蒸发近150亿

      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段楠楠 编辑 | 冯羽 美编 | 李雨霏 审核 | 颂文 在生猪养殖企业业绩普遍预喜的背景下,生猪养殖企业上游的国内饲料龙头企业海大集团也交出了一份让人满意的答卷。 7月9日,海大集团发布了业绩预增公告。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海大集团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0.5亿元至22.01亿元,同比增长86.33%至100.06%。 对于公司业绩上升,海大集团表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饲料主业实现饲料对外销量约1080万吨,同比增长约8%,市场份额和盈利均得到较好增长,此外公司低风险养猪模式也为公司带来了稳定收益。 与新希望等饲料企业大幅度转向生猪养殖行业不同,海大集团一直坚持饲料为绝对主营业务,小规模转向生猪养殖,此举也几乎让公司避开了过去几年残酷的猪周期。 不过在生猪养殖整体不景气影响下,作为上游企业,近几年海大集团股价也出现较大程度下跌。作为公司实控人,薛华在此轮股价下跌中损失惨重,身家蒸发近150亿元。昔日的饲料巨头到底怎么了? 1、坚持饲料主业,海大集团登顶行业第一 说到海大集团,必然离不开海大集团的灵魂人物薛华。1970年,海大集团创始人薛华出生在一个陕西农民家庭。 早在学生时代,让农民吃饱饭就已经成为薛华最大的梦想。怀揣着这份理想,薛华顺利考入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特种水产养殖专业。 在该学院毕业后,薛华选择继续深造,1992年薛华顺利考入中山大学,学习鱼虾饲料与养殖,研究生毕业后被分配到广东农科院从事鱼虾饲料研究工作。 在该单位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后,薛华下定决心辞职“下海”。1998年,薛华用借来的18万元与其他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创办了广州海大饲料公司,这也是海大集团的前身。 由于自身技术过硬,薛华很快就找到了突破口,开始从事水产预混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当时由于预混料市场规模巨大,加之国内市场竞争并不激烈,海大集团没用多久便做到行业领先。
      103评论
      举报
      海大集团登顶饲料行业第一,实控人身家三年蒸发近150亿
    • 创业最前线创业最前线
      ·07-19

      农夫山泉,有点疼

      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吴晓薇 编辑 | 蛋总 美编 | 李雨霏 审核 | 颂文 2024年过去一半有余,有着“水茅”之称的农夫山泉经历了多番考验:舆论风波、重启纯净水、打价格战、溴酸盐事件,一件接一件地吸引着公众的目光。 资本市场的反应更加强烈,自2月底以来,伴随着上述事件发生,农夫山泉的股价有如坐上过山车一般起起伏伏。 随着香港消委会致歉,农夫山泉股价短暂拉升,但截至7月19日收盘价为33.75港元/股,较上一交易日下跌4.53%。 恰逢盛夏旺季,可农夫山泉却似步入了多事之秋,凉意阵阵。 1、饮用天然水“蒙冤” 近期,刚完成“红配绿”的农夫山泉风波不断。 先说“红瓶水”,即农夫山泉红瓶装的饮用天然水。 (图 / 农夫山泉官方微博) 7月15日,香港消委会在最新的《选择》月刊中,测试了30款瓶装水样本,其中包含了怡宝、冰露、百岁山、农夫山泉等,在消毒剂残余及副产品测试中,发现百岁山及农夫山泉的溴酸盐含量达欧盟上限。 香港消委会声称,摄取大量溴酸盐,可引致恶心、腹痛、呕吐及腹泻,严重情况甚至会影响肾脏及神经系统。 香港消委会,是中国香港的法定机构之一,其职责是保障中国香港消费者的权益。该机构旗下《选择》月刊,会定期刊登产品测试、服务调查及研究报告。 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农夫山泉方面回应称,香港消委会所发表的文章有三大错误:适用标准错误、标准判断错误、明显主观误导。 农夫山泉认为,即使采用欧盟标准,被检测样本(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也应该按照饮用水安全标准(溴酸盐含量不得超过10微克/L),而非香港消委会所说的天然矿泉水标准(溴酸盐含量不得超过3微克/L)。 其次,任何标准只有:“合格”或“不合格”,香港消委会使用“达到上限”的字样,有误导消费者的嫌疑。 也就是说,农夫山泉认为旗下的饮用天然水产品并非矿泉水。 7月18日,香港消委会就瓶装水测评发布澄清公告提
      61评论
      举报
      农夫山泉,有点疼
    • 创业最前线创业最前线
      ·07-19

      我在得物“搬砖”,囤货百万卖半年

      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冯羽 编辑 | 蛋总 美编 | 李雨霏 审核 | 颂文 “19、20年前后,原价5、600元的鞋子在得物上可以卖到3000、4000元,钱非常好赚。”2018年就在得物开店“搬砖”卖鞋的店主黑泽明(化名),向「界面新闻·创业最前线」回忆起当年日进斗金的美好时光。 从2022年底开始,黑泽明注意到有不少鞋服经销商入驻得物,商家们开始内卷,单纯的“搬砖”生意如今变得难做起来。 得物上所谓的“搬砖”,就是个人卖家通过代购或在其他渠道扫货,在得物上销售以赚取差价。除了这些背后各有神仙的个人卖家之外,不少潮流品牌也已经感受到市场的寒意。 “前两年从得物100万买来一个店铺,可能一个爆款单品2-3个月就能帮你赚回100万,那时候得物的流量增速非常夸张。”入驻得物的某墨镜品牌主理人霄云(化名)对「界面新闻·创业最前线」表示。 但到今年,配饰类产品的销量出现明显下滑,“某头部墨镜品牌今年在得物不过卖出了几千件。” 在这个年轻人聚集的潮流社区,商家们的日子似乎正在变得越来越难。 1、后炒鞋时代 得物最早可以追溯到虎扑社区的运动装备区和鉴定区。 彼时,嘻哈文化和球鞋文化崛起,让球鞋交易变得火热起来。 线下球鞋交易溢价严重,假货泛滥,当时的虎扑联合创始人杨冰趁势孵化出潮鞋文化社区“毒”APP(得物的前身),并将虎扑原来的鉴定师引入后者,建立起最早主打球鞋鉴定的潮流社区。 有偿鉴定背后,是庞大的二手鞋交易需求(这里的“二手鞋”指非品牌方发货的新鞋)。 很快,“毒”上线鞋交易功能,开始逐渐向球鞋交易社交平台转型。 和其他电商平台靠广告赚钱不同,卖家每在得物卖出一双鞋,先鉴定后发货,每笔交易都需要缴纳佣金,包含技术服务费、鉴别费等,佣金率按商品品类不同大约在10%-20%不等。 潮流产品的高客单价也让“毒”靠抽成赚得盆满钵满。 2020年1月1日,“毒”正式更名为“得物
      105评论
      举报
      我在得物“搬砖”,囤货百万卖半年
    • 创业最前线创业最前线
      ·07-18

      “二次创业”大搞益生菌,均瑶健康请来日化新帅

      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吴晓薇 编辑 | 蛋总 美编 | 李雨霏 审核 | 颂文 近日,“常温乳酸菌第一股”换帅的消息引发业内关注——在日化美妆行业打拼多年的俞巍,从相宜本草跳槽到了均瑶健康担任总经理,接棒“快消行业老兵”朱航明。 这一人事变动不禁让外界好奇:均瑶健康是否将跨界进军日化美妆赛道?对此,「界面新闻·创业最前线」致电均瑶健康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还是专注于食品饮料行业。 事实上,随着近年来均瑶健康大单品“味动力”系列发展失速,公司提出了“二次创业”,以“成为全球益生菌领导品牌”为目标,先后推出矿泉水、益生菌产品、中老年高钙复合蛋白饮品等等。 而摆在眼前的现实是,我国益生菌市场主要使用的菌种来自于丹麦科汉森、美国杜邦两家跨国公司,截至2023年,上述两家国外公司占国内整体原料市场的80%以上,其余厂商不到20%。 除了生物医药企业之外,不少龙头乳企都对益生菌业务作出了布局。在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看来,均瑶健康的市场在三、四、五线城市,益生菌业务对公司目前来说没有什么帮助。 1、计划进军美妆? 7月1日,均瑶健康公告,公司原总经理朱航明因工作调整原因不再担任公司总经理职务并聘任俞巍为公司总经理。 根据均瑶健康披露的简历,俞巍于1978年7月出生,美国杜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历任贝恩公司Bain&Company全球合伙人,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市场官CMO、首席数据营销官CDO、兼漳州片仔癀上海家化口腔护理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上海相宜本草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CEO兼总裁。 对比来看,俞巍的前任朱航明在快消行业有着丰富的经验,他曾任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党委副书记;上海水产集团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上海金枫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等职务。 一家食品饮料企业居然从日化美妆行业挖来俞巍掌舵,这迅速引发了外界猜测,有分析
      162评论
      举报
      “二次创业”大搞益生菌,均瑶健康请来日化新帅
    • 创业最前线创业最前线
      ·07-17

      人工代糖的风吹到了港股,可口可乐供应商不屑“价格战”

      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左星月 编辑 | 王亚静 美编 | 李雨霏 审核 | 颂文 当甜蜜成为负担,代糖成为新选择,不少甜味剂企业纷纷快速发展,也有企业试图冲刺上市。 7月12日,新琪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琪安”)宣布,进一步委任兴证国际融资有限公司、国信证券(香港)融资有限公司为整体协调人。 在此之前,新琪安刚刚递交了招股说明书,申报在港交所上市。 新琪安是一家主营甘氨酸及三氯蔗糖的生产商,并且是一个由王小强领导的家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新琪安并不屑于参与行业“价格战”,这也导致公司2023年的营收、净利双双下滑。此外,在新型甜味剂的发展下,新琪安还要面临诸多挑战。 1、由A股转港股,家族式企业冲击上市 新琪安的业务可追溯至2003年12月,彼时,王小强成立江西安晟,生产销售集团主要产品之一甘氨酸。 2006年9月,王小强和新琪安实业成立了新琪安,生产销售另一项主要产品三氯蔗糖。 2008年7月,江西安晟成为新琪安全资附属公司。 起初,新琪安想要在A股冲击上市。2023年7月,新琪安收到江西证监局辅导备案函,辅导机构为东方证券,但最终在A股的上市事项无疾而终。 (图 /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值得一提的是,新琪安是一家“家族式”企业,公司的控股股东为王小强和丁丹夫妇。截至招股书签署之日,王小强和丁丹夫妇通过新琪安实业直接持有公司41.1%股权、王小强直接持有新琪安6.9%股权、丁丹控制的聚合兴投资持有新琪安6.8%股权。 (图 / 新琪安招股书) 不仅如此,王小强兄弟的配偶贺庆凤还持有公司3.8%的股份。可见,新琪安的股权大多集中在王氏家族手中。 此外,王小强的不少亲属也在新琪安任职。招股书显示,新琪安共有5位执行董事。其中,除王小强一人身兼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兼总经理等职务外,还有3位都与王小强存在亲属关系。 例如,王小强的儿子王皓任执行董事兼
      251评论
      举报
      人工代糖的风吹到了港股,可口可乐供应商不屑“价格战”
    • 创业最前线创业最前线
      ·07-17

      国货洗护冠军阿道夫,难挡“黑粉”围攻?

      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胡芳洁 编辑 | 蛋总 美编 | 李雨霏 审核 | 颂文 当前,国内洗护发赛道火热,第一名却难高枕无忧。 最近两年,国货美妆公司纷纷踏入洗护发行业寻找增量,洗护市场的本土化趋势已经势不可挡。不过,在洗护领域,成立11年的阿道夫常年霸榜国货市占率第一的位置。 虽身居高位,阿道夫的口碑却褒贬不一。 因为网络恶评众多,阿道夫一度表示这与“黑公关”刻意抹黑有关,并于2022年上线了网络举报中心,公开征集有关“对阿道夫进行黑公关操作的线索及证据”,最高奖励额度高达100万元。 (图 / 微博) 阿道夫为何多年来能稳居第一、又为何口碑下滑?在洗护发市场本土化趋势下,拥有先发优势的阿道夫又能否迎来柳暗花明? 1、被“黑粉”包围了? “建议改行做脱毛膏”、“掉发”、“用了会秃”……在小红书上搜索阿道夫,不少类似的言论扑面而来,阿道夫显然正面临较为严重的口碑危机。 (图 / 小红书) 真的如阿道夫所说,这些都是“黑公关”所为吗? 「界面新闻·创业最前线」随机查看了几位对阿道夫差评的小红书用户,有三位用户的粉丝仅有个位数,一位分享内容大多为外出就餐、宠物、装修等,还有年初考公的用户。这些用户整体呈现的信息更像是普通消费者。 不过,「界面新闻·创业最前线」也观察到,消费者对洗发水的吐槽,并不仅仅针对阿道夫,市面上较为常见的洗发水品牌如潘婷、滋源、力士、海飞丝等,都有不少用户吐槽。 (图 / 小红书-《吐槽一下你们用过的最难用的洗发水吧》) 而用户不满意的点主要集中在脱发、头屑、干燥、出油等方面。实际上,这也是消费者普遍痛点所在。 根据小红书数据,从洗护产品效果满意度来看,消费者对于防脱生发、头皮修护/抗老、去屑、控油等满意度普遍较低。 可见,这些市场占有率高、人们耳熟能详的洗护发品牌,并没有很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这也给新出现的功效型洗护品牌提供了机会。
      25评论
      举报
      国货洗护冠军阿道夫,难挡“黑粉”围攻?
    • 创业最前线创业最前线
      ·07-15

      莆田首富财富1年缩水170亿,三棵树困于“恒大们”

      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王亚静 编辑 | 蛋总 美编 | 李雨霏 审核 | 颂文 在1月起诉恒大系立案后,“涂料巨头”三棵树终于等来了一审判决。 7月8日晚,三棵树发布公告称,与恒大系的票据追索权纠纷一案一审结束,判决明确,恒大系支付汇票金额1115.01万元以及相应利息。 但众所周知,恒大如今深陷泥潭,早已成为失信被执行人,即便三棵树胜诉,这笔资金执行难度也相当大。 自2021年以来,三棵树踩雷多家房企之后,利润表现大不如前,股价也一跌再跌。 Wind数据显示,从2021年的巅峰134.11元/股到如今的33.09元/股,三棵树每股股价跌去了百元,三棵树创始人、莆田首富洪杰的财富在短短一年内更是缩水了170亿元。 那么,陷入坏账漩涡的三棵树究竟何时才能走出至暗时刻? 1、纠纷不断,先后踩雷数家房企 7月8日晚,三棵树发布公告称,因票据追索权纠纷,公司起诉广州恒乾材料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乾材料)、恒大童世界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大童世界)、广州恒童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童投资)一审判决结束。 具体而言,法院判决恒乾材料于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日内,向三棵树支付汇票金额1115.01万元以及相应利息。恒大童世界、恒童投资各自承担相应的连带清偿责任。 (图 / 三棵树公告) 据悉,恒大曾计划将多个板块业务分拆上市,其中,恒童投资承载的正是恒大的文旅资产,而恒乾材料、恒大童世界分别是恒童投资的孙公司、子公司。 自2021年恒大陷入流动性危机以来,旗下多家公司相继成为失信被执行人。天眼查资料显示,三棵树此次起诉的上述三家企业均已是失信被执行人。 对于从失信被执行人处追回这些资金,三棵树方面究竟抱有多大希望?若无法追回资金,又会有何举措?对此,「界面新闻·创业最前线」试图向三棵树方面进行了解,但截至发稿仍未获得回复。 “拿到判决书后进入执行程序,到底能否追回
      331评论
      举报
      莆田首富财富1年缩水170亿,三棵树困于“恒大们”
    • 创业最前线创业最前线
      ·07-13

      实控人二审被判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药房巨头大参林延迟披露遭警示

      出品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段楠楠 编辑 | 冯羽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作为药房企业,大参林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大参林”)一直被投资者视为极为稳定的资产。由于国内人口众多,加之人口老龄化加重,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大参林业绩都在稳定增长。 这种情况在近期发生了转变,2024年一季度大参林罕见地出现了归母净利润下滑。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大参林实现归母净利润3.98亿元,同比下滑19.79%。 此外,在业绩下滑影响下,仅2024年大参林股价跌幅就超45%,较公司股价最高点跌超75%。作为昔日大牛股,大参林到底经历了什么,让资本对其“弃之如敝履”? 1、增收不增利,股价累计跌超75% 公开资料显示,大参林成立于1999年,总部设在广州。大参林是一家非常典型的家族企业,由柯氏家族三兄弟柯康保、柯云峰、柯金龙共同创立。 成立初期,三人持股份额相当均为33.30%,此后公司经过多次增资,但兄弟三人股权一直维持着较为接近的水平。 在职务上,三兄弟分工极为明确,从公司设立到企业上市,柯云峰一直担任公司董事长,柯康保担任董事、总经理,柯金龙担任董事、副总经理。 2015年,三兄弟签订《一致行动协议书》,三人共同承诺以后凡涉及企业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时,需三人共同决策完成。 所谓“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在柯氏家族三兄弟带领下,大参林发展较为迅速。到2016年,大参林已经是一家年营收超60亿元,归母净利润超4亿元的大型连锁药房企业。 由于公司业绩持续增长,大参林将目光投向了资本市场。2017年,大参林正式在上交所完成上市。 借助资本的力量,大参林经营规模得以再度扩张,公司业绩也在持续提升。截至2023年底,大参林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5.3亿元、11.66亿元,较2016年均大幅增长。 这种情况在2024年一季度发生了转变。2024年一季度,大参林实现营业收入
      115评论
      举报
      实控人二审被判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药房巨头大参林延迟披露遭警示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