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Decode

TMT自媒体

IP属地:未知
    • 解码Decode解码Decode
      ·08-29 14:39

      比亚迪“补课”,但华为智驾可能救不了方程豹

      媒体吹风半个月以后,比亚迪和华为终于姗姗来迟,宣布签订智驾合作协议。 具体内容是,双方针对比亚迪旗下方程豹汽车展开智能驾驶的深入联合研发,首款产品聚焦即将上市的方程豹豹8车型,搭载华为乾昆智驾ADS 3.0。 关于这次合作,方程豹事业部总经理熊甜波上个月就做过一波预热,说豹8在智驾体验上会带来新的惊喜。如今靴子落地,华为乾昆智驾ADS 3.0的确是一个惊喜。 对方程豹来说,搭载华为智驾是一个加分项,不仅补齐了智驾短板,还能对冲一下此前背刺老车主引发的公关危机。 而减分项就是,围绕比亚迪智驾自研失败的消息开始不胫而走。搞的比亚迪不得不将智驾总负责人推到媒体面前,以深度访谈的形式对外展示自研智驾进程和成果。 但不论是眼尖的网友还是死忠的迪粉,在比亚迪牵手“遥遥领先”之后,都不约而同的问出了同一个问题:与华为合作的首款智驾车型,为什么是方程豹? 比亚迪拯救方程豹 方程豹刚刚经历了一场公关危机。 起因是7月底方程豹唯一在售车型豹5突然宣布降价5万,一时间遭到“背刺”的老车主一边表达不满,一边要求补偿。 但相比友商那边数百车主“勇闯”总部拉横幅维权,方程豹这边基本没有掀起太多水花。这倒不是方程豹车主没有凝聚力,实在是本就没卖出去多少车。 2024年豹5一共卖了20125辆,其中四分之一是在1月完成的,之后一直徘徊在2000辆左右,7月直接跌至1842辆。 如果不降价,眼看就要沦为others了。但降价也并非万全之策,有损品牌形象不说,在新能源汽车下半场单纯的价格战也不足以支撑品牌长远发展。 于是,豹5背刺老车主没几天,豹8搭载华为智驾的爆料就登上了热搜。还有就是爆料的时间也很巧,就在享界S9发布后两天,伴随着汽车博主铺天盖地的智驾测评,方程豹也跟着吃了好几波流量红利。 按理说,比亚迪完全不需要蹭谁的流量,但与华为的合作是基于方程豹汽车,后者不能说是车圈小透明,但提起硬派越野,人们
      44评论
      举报
      比亚迪“补课”,但华为智驾可能救不了方程豹
    • 解码Decode解码Decode
      ·08-23

      王自如,从来不是董明珠的唯一选择

      王自如在格力一千多天,上热搜的次数虽然屈指可数,但每次都能满城风雨。每次登上热搜,自然也离不开他在格力的头衔:格力电器总部领导,渠道改革项目负责人,这次也不例外。 从上周起,外界就在传王自如已从格力离职。但时至今日,官方的靴子仍未落地,王自如到底走没走,谁也不知道。 王自如2021年加入格力时,后者的渠道改革已经开展了好几年。改革初期异常艰难,不仅省级销司处处为难,格力财报也不算好看,尤其是市值被老对手美的超越,至今二者仍差了一个海尔。 如此形势下,孟羽童和王自如的入职,被视为董明珠求“外援”。但实际上,平生打过无数战役的董小姐,可能根本就不需要外援。 孟羽童在一年后光速撤离,后来媒体也没怎么报道这位曾经的接班人。王自如坚持到今天,虽然谣言四起,但也不见格力出来辟谣或证实。 倒是格力的财报,接连传来喜讯。 2023年格力营收同比增长7.8%至2050.18亿元,创成立33年来最好业绩。 其中空调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13%至1512.1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8.41%为290.17亿元。到今年Q1,营收仍有2.53%的同比增长达365.9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46.75亿元,同比增长13.77%。 事实证明无论王自如还是孟羽童,都是董明珠的plan B。 谁是卢陆群? 2023年11月,格力在河北举办经销商大会。作为“格力电器总部领导,渠道改革项目负责人”的王自如照例要站台宣讲格力的新营销模式,而时任桓格数科CEO的卢陆群,作为销司负责人也在这场活动中配合王自如。 过去两年,卢陆群以桓格数科CEO的身份,多次出席格力河北的经销商大会。 2023年5月,在一场石家庄举行的活动上,除了空调,卢陆群力推格力的冰箱、洗衣机等其它电器产品;去年8月,在2023年格力河北经销商秋季开盘峰会上,卢陆群继续推动零售终端拓宽格力的产品线,响应格力从空调到全屋电器的转型。 公开资料显示
      69评论
      举报
      王自如,从来不是董明珠的唯一选择
    • 解码Decode解码Decode
      ·08-15

      淘宝京东拼多多,谁能解决商家流量成本难题?

      7月底开始,关于淘天开征“基础软件服务费”的热议话题还没冷,阿里新一季财报就来了。 不出意外,盘点已经跌超4%的阿里交出了一份不算好的财报。期内营收2432.36亿元同比增长4%,但净利润却出现了27%的大幅下滑,阿里解释称主要由于经营利润下降以及投资减值增加所致。 具体淘天集团,整体收入下降1%,其中中国零售商业里客户管理收入同比增长仅1%,直营及其它下降9%,中国批发商业则同比增长16%。 客户管理收入同比增长1%,阿里官方给出的解释是因为线上GMV实现高单位数增长,部分被Take rate下降所抵消。而Take rate同比下降主要是由于淘天集团内当前变现率较低的新兴模式所产生的GMV比例不断增加所致。 换句话说,今年上半年淘天实施的低价策略贡献了大量白牌GMV,而这部分商家没有太大的广告投放能力。所以在电话会议上,管理层确认0.6%技术服务费会在本财年的后7个月贡献收入。 不过,这一举措也被指增加了商家经营成本。且还有商家表示,虽然0.6%也是推高了成本,但在流量推广的费用面前还是小巫见大巫了。 在电商圈有一个广为流传的商户收益公式:商户收益=实际GMV-成本=(流量*转化率*客单价*购买频率)-(生产成本+营销成本+物流成本) 考虑到大多数电商商家的“买手”属性,生产成本和物流成本并不是他们能控制的。于是现实中很多商家想要获取收益,往往是如何用尽可能小的营销成本产生最多的销售额,即在谋求最大GMV的同时尽可能提高营销投入ROI。 但目前电商行业运营的一个难点是,随着淘系等平台拉高货币化率、商家供给也过多等因素,线上流量已接近枯竭,商家营销投入ROI下降严重,成本却一直高涨。 这一问题对中腰部商家的影响尤为严重,“开个店铺,打打广告,做几次促销”就能拿到大量成交额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早期大众消费需求旺盛,再叠加商品供给的丰富性严重不足,于是品牌怎么投都赚钱;但在
      199评论
      举报
      淘宝京东拼多多,谁能解决商家流量成本难题?
    • 解码Decode解码Decode
      ·08-15

      极氪只有背刺老车主一条路可走?

      汽车圈一向不缺落井下石。 凯迪拉克的官方微博14日发了一张海报,字里行间嘲讽语气拉满。不仅用上了“一年磨三剑”,还把“即刻”的英文直接标为ZEEKER。 可能也怕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凯迪拉克把ZEEKR写成了ZEEKER。虽然不知道凯迪拉克哪里来的勇气去Diss极氪,但后者这一波舆情的确有点离谱。 事件起因是极氪在13日同时发布了2025款的极氪007和001 ,属于主力车型全更新,但坏就坏在距离极氪001上次更新仅仅过去6个月,极氪007的上市交付也只有八个月多一点。 而且2025款极氪001用上了自研智驾,价格和老款保持不变。2025款极氪007电池升级为金砖二代、激光雷达和双Orin X智驾芯片变为标配,同时部分车型大幅降价。 于是,一大批老车主被气的直接变身李成儒老师。 更有意思的是,7月12日的时候极氪法务部还在辟谣“新版本001将于本月底正式公布”的消息。当时极氪CMO关海涛还发了一条微博,要公开征集线索和证据,奖励提供者一辆车。目前关海涛这条辟谣微博仍然存在,但开启了评论精选模式。 前因后果一叠加,难怪老车主情绪激动,之前的价格现在可以享受到更多的配置,而且未来作为二手车处理时价格势必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 这还不算最糟的,在汽车答主刘晓看来,极氪这次真正尴尬的地方在于对智驾系统的调整。 “这次新款极氪001整个智驾方案直接转为了全栈自研、整个底层硬件全面更换为Orin X,这也意味着过去几个月七八万名2024款极氪001车主的智驾系统在维护上就可能面临一些资源分配的问题。” 比如2024款极氪001虽然使用了激光雷达,但是却依然使用的是Mobileye的Q5H芯片,年初2月推出新款极氪001的时候极氪表示城市NZP将在第二季度开启全国核心城市首批用户公测,但具体全量推送的时间没有说。 等到了8月13日极氪进化日上,极氪表示推出了浩瀚智驾2.0,基于激光雷
      83评论
      举报
      极氪只有背刺老车主一条路可走?
    • 解码Decode解码Decode
      ·08-01

      视频号电商这一年:从私域到公域,从社交到算法

      2023年视频号的电商GMV达到3200亿,虽不及抖音的十分之一,但只用了一年就实现从无到有,实属难得。更难得的是,视频号的各种数据还在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由此一跃,视频号不仅成为马化腾口中“全鹅厂的希望”,也是Q1财报里腾讯广告收入增长的功臣。 而之所以备受推崇,大概率是视频号同时把短视频和电商这两件事都做成了,不仅替腾讯找回了颜面还有望创造又一个利润中心。 就电商而言,直播电商又是重中之重,2023年GMV占比超过90%,抖音亦是如此,直播电商是场景电商中绝对的主体。 早前市场普遍将视频号直播电商直接与抖音、快手做对比,乍一看似乎合情合理,同样都是短视频平台,但实际上视频号与抖、快的区别在于流量来源: 抖、快直播电商的流量入口较为简单,主要为短视频。而视频号的流量更加多元——除了主站,还囊括了群聊、小窗、朋友圈等诸多私域流量。 套用马化腾“做熟人社交短视频”的话,这些私域流量就是视频号电商完成冷启动的关键。但现在腾讯有意让视频号电商由私域转向公域,再结合几年前张小龙公域流量占比要在8成以上的公开喊话,私域流量功成身退似乎近在眼前。 只不过真的是这样吗? 做过突出贡献的私域 提到私域,就绕不开另外一家差点被主播告到证监会的短视频平台。但一向强调私域运营的快手,在“笔单价”这个数值上,不仅不及老对手抖音,甚至还不到视频号这个新人的一半。 所谓笔单价,是指每一笔交易记录(如一张水单)对应的平均交易金额,通常通过将‌消费总金额除以消费笔数来计算。 根据微信公开课,2023年视频号笔单价达205元,远高于抖音的130元和快手的88元。‌ 而视频号笔单价之所以如此高,与私域成交属性有较大关系。 根据微信公开课,2021年直播电商私域流量占比50%,2022年占比30%。相比于抖快,视频号有非常大的成交比例来自于私域属性成交,较多流量来源于微信群等导入。 这一成交链路天然具备一定的信
      93评论
      举报
      视频号电商这一年:从私域到公域,从社交到算法
    • 解码Decode解码Decode
      ·07-25

      华为复制“问界”,北汽接棒赛力斯?

      一度是“华为唯一亏损业务”的车BU,可能已经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今年3月,余承东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吹风,称智选车业务(鸿蒙智行)今年前三月已实现扭亏,汽车BU也接近盈亏平衡边缘。 7月又有媒体爆料称,华为车BU上半年收入已达100亿元,参考去年区区47亿营收,可想而知今年车BU赚钱已是板上钉钉。 功臣自然是与华为绑定最深的赛力斯。华为车BU上半年累计交付的19.42万辆车中,9成以上来自问界系列。 但这肯定不是华为的目标,按照中信证券预测的60万台销量,显然仅靠赛力斯一家是不行的。 于是经过去年的调整,华为车BU无论在组织架构上还是产品上,都算涅槃重生。尤其是汽车BU分拆后,登门合作的车企纷至沓来。 只不过,像赛力斯这样的“死忠粉”华为可以批量复制吗? “左右互搏” 问界之后,华为又和奇瑞、北汽、江淮一起,打造了3个“界”字辈。后面还会不会有,余承东今年6月在一次论坛上直接回应:“现在有好多大的车企来找鸿蒙智行合作智选车,但是华为没有资源了,仅能承担4家车企,目前也只与这4家车企合作。” 这里要划一下重点,首先智选模式跑通,华为在汽车圈站稳脚跟;其次如果不是条件有限,还会有更多“X界”。 可问题是,华为一直说“不造车”,想做智能汽车时代的博世,但渠道、营销一把抓的Tier1在汽车行业貌似只有华为一家。 与其说是资源不够,到不如说是华为主动克制,如果再令“X界”肆意扩张,那么违背“不造车”承诺也只是时间问题。 事实上,华为进入汽车领域的初衷就是做零部件供应商。车BU成立后即开始推行Hi模式,率先与北汽新能源品牌极狐合作,全栈智驾系统首次上车极狐阿尔法S。当时的负责人王军曾提到,Hi模式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是为了卖更多的部件。 怎奈Hi模式出师不利。首款合作车型极狐阿尔法S Hi版月销量仅百辆,这样一来,不仅营收上不去,知名度也打不开。 随后才有了余承东主导的智选模式,
      382评论
      举报
      华为复制“问界”,北汽接棒赛力斯?
    • 解码Decode解码Decode
      ·07-23

      百度当学特斯拉

      最近科技圈一个最好笑的段子来自萝卜快跑:Robotaxi在“短时间内”替代人类司机的可能性,一定小于足疗纳入医保。 起因是由于百度旗下无人驾驶出租车“萝卜快跑”最低0.8元/公里的收费,让其成为武汉出租车公敌,加上不久前一则萝卜快跑撞上闯红灯行人的视频,两者叠加引发人类司机联名抗议。 但“抗议”很快就被来自产业界的兴奋取代,券商老爷们以“Robotaxi商业化提速”为标题的一篇篇研报火速出炉,加之百度股价迎风高涨,仿佛Robotaxi大规模落地近在眼前。 也不是没有人泼冷水。何小鹏就在朋友圈以不点名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观点,“Robotaxi能力、法规、商业闭环都还没有到,说很快能打平是因为很多账没有算”。 说的是谁不言而喻。此前百度对外宣称,预计到2024年底将在武汉实现收支平衡,并在2025年全面进入盈利期。 冷水泼完何小鹏话锋一转为端到端造势去了,徒留百度等一众Robotaxi运营商在风中凌乱。 如何看待Robotaxi盈利? 萝卜快跑引爆舆论后,除了媒体记者以外,还有一家券商也去体验了一下,回来发了一篇研报,详细记录了试乘体验。 最后这家券商给出的评语是:不够拟人的新手司机,足够安全运行但博弈偏弱,行驶效率较低。 然后又从技术角度给出了解释。 萝卜快跑当前采用的算法架构,是基于高精地图的模块化方案,即“感知-决策-控制”分治法。其中感知模块为“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多传感器融合的神经网络算法,决策归控模块为传统ruled-based算法,即由人工编写的规则逻辑。 随着corner case持续解决以及远程安全员监控兜底,可以做到安全运行水平,但行驶表现不够灵活拟人,尤其在较为复杂的路况下博弈能力偏弱,较能够完全替代人类司机的理想Robotaxi有较大差距。 而与现阶段量产乘用车所搭载的智驾方案相比,从算法层面萝卜快跑较头部城市无图NOA性能并未拉开明显差距。
      6,6131
      举报
      百度当学特斯拉
    • 解码Decode解码Decode
      ·07-12

      量贩零食是不是昙花一现?

      虽然被郭德纲调侃是一个连跳舞都伸不开手脚的国家,但日本在90年代经济泡沫破灭后“失去的三十年”间,却贡献了很多值得研究和借鉴的商业经验,比如零售业态。 日本的零售业态在90年代后开始趋向极致性价比消费,一大批便利店、药妆店、百元店、新良品等业态崛起。以便利店为例,其数量从1987年的7060家上升至1995年的29144家,到2000年占零售业总店数比重已经超过了50%。 渠道扩充导致品牌方为了争夺坑位,不得不时刻以新材料、新口味、新包装、新工艺等角度推出新的产品。比如在全家,每周会上新20个SKU零食品类,如果销售不达预期,便利店会在1-2周内将其下架,把剩余产品退还给品牌方或中间商。这与SHEIN赖以成名的“小单快返”模式简直一模一样。 一系列操作下来,100个新产品中能活到下一年的只有3个,而剩下的97个都流向了量贩渠道。 本质上,日本量贩业态的出现源自主流渠道的供给溢出,溢出越多量贩折扣店的供给也就越多。今天国内量贩业态的崛起,大致也是来源于此。 零食渠道自90年代至今,品牌从流通网络经销商及卖场(1990s),逐渐变革为连锁店销售形式(2000s),后历经电商的兴起(2010s),发展为量贩渠道销售(2020s)。 这其中,除了90年代初的大流通是依托少SKU强调单品突破外,其它阶段皆以多SKU、快速迭代为主要特征。与日本量贩业态的兴起,在起源上有相似之处。 但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却呈现出不同的策略选择。 极致性价比+产业链提效 日本的量贩业态产业结构,最初是承接主流渠道尾货,处于链条的下游。而在国内,量贩业态对渠道身份更看重,所以在提升渠道竞争力上也更下功夫。 量贩零食在优化性价比提升产业链效率上,没有采用简单的终端打折或直接向上游寻折价办法,而是更高阶的办法:缩减产业链层级、提升单店周转、扩大规模优势。 一句话概括就是,努力提升自己作为渠道的核心壁垒。 所谓缩
      79评论
      举报
      量贩零食是不是昙花一现?
    • 解码Decode解码Decode
      ·07-01

      从宿华到程一笑,快手的关键两步

      2021年那篇《快手往事:得老铁者,失天下》中作者提过一个小故事,有员工在双周会上问时任CEO宿华,为何快手不像今日头条一样做内容分类索引tab。宿华的回答尽显佛系和松弛,“我们为什么要抄一个(日活)数据不如我们的落后产品?” 故事发生的时间不详,但肯定在2017年以前。2017年7月底今日头条DAU突破1.2亿时,快手的DAU才只有8700万。 但在QuesMobile报告中,这已经是短视频平台的那波腕了。当时的短视频TOP 3是快手、西瓜视频和美拍。按渗透率计算,2017年Q3抖音以3.8%排在第四,距离第一名的快手(19.8%)差了好几个身位。 没想到也就一年多时间,曾经的小弟(抖音3亿+)不仅在月活设备数上超过自己(2.7亿+),日活也跑在了前面。 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是,2019年春节后宿华带领一众高管去重庆调研快手和抖音的差距,感受到危机的宿华回来后痛批“松散的组织、佛系的态度”,随后快手历史上最著名的增长计划“K3战役”出炉——于2020年春节前完成3亿DAU目标, 同年9月,有员工在字节跳动的双月会上问张一鸣,如何看待快手搞K3战役。后者委婉的说“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是不对的”,顺带谈及两者的竞争: 竞争持续都会有,即便现在打败了对手,之后也会跑出来新的对手。大家要习惯挑战,不断成长。 可能是张一鸣提醒了宿华,K3战役之后的快手再也没主动提过佛系,也开始认真研究对手,甚至学习对手。 “K3战役” 抖音是快手遇到的第一次流量竞争,彼时佛系的快手在很多层面都没有做好准备,面对竞争时采取的手段更多是焦虑式防御,表现之一就是舍得砸钱。 在抖快竞争白热化阶段的2018-2021年,快手销售费用迅速增加,单季表现在2021年Q1达到高峰,每MAU花掉22.43元,后期逐渐回落至2023年Q3的13.06元每MAU。 销售费用主要包括推广及广告开支,即获客和留存用户的成本+品
      510评论
      举报
      从宿华到程一笑,快手的关键两步
    • 解码Decode解码Decode
      ·06-28

      15岁的B站,为什么别人模仿不来?

      1.02亿DAU、3.41亿MAU、日均使用时长高达105分钟、1000万人一年有超过360天的时间登录、有2000万用户每月全勤,很难想象这些数字来自一个已经15岁的内容社区。 这种穿透周期的顽强生命力,让B站成为了陈睿口中的“唯一”:中国互联网平台当中唯一一个连续15年都保持高速增长的平台。 通常而言,一个内容社区的生命力来自于用户进入后沉淀的数字资产,可以是社交关系可以是兴趣爱好,当这些资产足够份量时,很难从外部攻破内容社区的围墙。 先驱者天涯和A站的问题也不是出在外部,而是内部的用户与商业化失衡。所以今天活下来的内容社区基本都靠着同一条铁律:对用户极尽安抚,对商业化谨小慎微。 但风气从去年开始渐渐转变,先是快手实现了全年盈利,随后小红书在今年初被曝赚了5亿美金;在刚刚过去的618,B站和知乎也成了电商平台的座上宾。 内容社区似乎一夜之间化解了用户与商业化矛盾,在社区调性和赚钱之间达成了了某种平衡。其中最为典型的B站,也在有序朝着自己的目标迈进。 那么问题来了,它们是如何达成的?有没有方法论? 内容社区样本 内容社区的商业化一度非常困难,原因在于平台机制和用户体验在初期会强行保护和营造社区氛围。快手2018年时商业化团队私自将信息流广告放量到70%,结果换来程一笑一顿当众批评。 这类问题,内容社区多多少少都面对过。 在初期社区氛围和商业化的确是相悖的。这个阶段社区氛围代表的是用户体验,商业化以牺牲体验为代价,最终的结果就是用户的忠诚度降低。 在这点上,B站是个特例。作为视频平台,B站始终没有上最容易赚钱的贴片广告,保留了互联网最后一片净土。这使得它的用户忠诚度一直很高,在15周年庆典上,陈睿透露2009年开始用B站的用户,至今还有68%仍然活跃在B站上。 但忠诚度高也是一把双刃剑,意味着每当B站要进行阶段性突破时,都要考虑老用户和新用户的对冲,也就是如何确保社区氛围完
      991评论
      举报
      15岁的B站,为什么别人模仿不来?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