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像素

IP属地:未知
    • 人间像素人间像素
      ·10-13

      深度学习的火光:辛顿和他的时代

      无法旅行的人 2012 年冬天,美国内华达州太浩湖附近一家酒店里,731 房间的敲门声响起。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紧张地指挥着两个学生把坐垫、熨衣板和湿毛巾藏起来。这位日后被称为深度学习巨头、图灵奖得主、诺贝尔奖得主的 65 岁男人努力挺直腰板,不想在来人面前透露出任何老态。 让辛顿如此紧张的人,来自一家名叫百度的中国公司,他们正试图说服辛顿加入百度。辛顿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情,从多伦多来到了太浩湖。 对于杰弗里·辛顿而言,这是一场艰苦的旅程。他有着严重的腰椎间盘问题,很难坐下来,在多伦多大学的时候,他站立办公,跪坐吃饭,如同一个苦行僧人一样。乘坐汽车时候,他会躺在后座上,倘若不得不长途旅行,那他只会选择火车。 因此,他很少出远门,即便几个月前在那场让学术圈震惊的 ImageNet 竞赛中获胜,他也没有去佛罗伦萨领奖,只是让自己的弟子前往。不过现在,有一个难以拒绝的理由令不他不得不躺在公共汽车的后座上奔赴纽约,从那里乘火车一路前往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特拉基的内华达山脉顶峰,再乘坐半小时的出租车,抵达太浩湖。 在那里,他成立了一家公司仅有3名员工的公司——DNNresearch。这家公司没有任何有形的产品或资产,但刚刚成立便收到了来自大洋彼岸的收购要约:百度公司愿意以 1200 万美元的价格,换来这家公司和他本人的加入。紧随百度之后,微软、谷歌和当时刚刚成立的 DeepMind 也参与了竞拍。 「DNNresearch 仅有的三名员工」 两个月之前,辛顿和他的学生改变了机器看待世界的方式,百度最早发现了这一研究的价值。深度学习,或者说神经网络,由此从一条潜流,正式汇入学术和产业界主流长河,在很多人看来,它也将如同蒸汽机或者电力一样,改变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 如今,辛顿也获得了他的冠冕。2024 年,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他和普林斯顿教授约翰·霍普菲尔德(John
      273评论
      举报
      深度学习的火光:辛顿和他的时代
    • 人间像素人间像素
      ·10-02

      上海最早的快递小哥开始退休:有人两房一车,还能领退休金

      人们已经习惯,用“小哥”来指代快递员,似乎这是一个专属年轻人的行业,却往往忽略了,组成这个群体的,并非都是青壮小伙。 中国最早的民营快递公司,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伴随它们一起成长的初代快递员,已经垂垂老矣,他们有的即将抵达职业生涯的终点,有的则已开启了退休生活。 这个群体有多庞大?从京东物流的一组数据里,我们可以看出一二。 作为一家成立17年,一线员工占比约80%的公司,京东物流超过5年以上司龄的员工达5.5万名,已顺利退休快递员超过1000名,而这个数字还在每年递增。 60岁的吴咸满,就是其中一员。 30年快递员,点名感谢“东哥” 2024年国庆前的一天下午,60岁的吴咸满,送完一整车包裹,回到站点。 迎接他的,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退休仪式。 省区老总、老同事、徒弟、老客户都来了,老总拍着他的肩膀说,“你这样优秀员工,是公司最最宝贵的财富。我还想留你再干几年,不过,我更希望你能回归家庭,享受退休生活。” “我从安徽农村老家,来到上海讨生活,是1992年,那年我28岁”,老吴的眼睛湿润了,“送了几十年快递,脚就没停过,这一停下来,反而有点不适应了”。 老吴切好蛋糕,分给了共事多年的几位同事,大家嘘寒问暖,有人说了一句“要是在别的公司,谁能呆到60岁退休”,让老吴很感慨。 老吴思前想后,斟词酌句,晚上回家在朋友圈发表了退休感言,依然非常质朴。他回顾了自己职业历程,对同事和客户表达了感谢,出现的人名只有一个,“感谢老板刘强东给了我比较富足的生活”。 “这是心里话”,老吴说。 从快递小哥,到快递老哥。 上世纪80年代起,上海就是安徽农村人外出务工的首选地。 凭借勤快、团结、能吃苦的特性,这些外来者很快就在出租车、熟食店等行业扎稳了阵脚,在快递物流行业兴起后,又迅速占据其半壁江山。 1992年,年轻的吴咸满,带着对大城市的憧憬,来到上海。在老乡扎堆的几个行业里,他选择了快递。 “
      234评论
      举报
      上海最早的快递小哥开始退休:有人两房一车,还能领退休金
    • 人间像素人间像素
      ·09-23

      65岁的精致时代女性,与她的三份工作

      社会和文化的多元化让不同的人对“老年”有着不同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将 15-44 岁人群称为青年人,45-59 岁的人群称为中年人,60 到 74 岁的人群称为年轻老年人, 75 岁以上的才称为老年人。 但一个人是否“服老”,往往也要看具体情况。有的人刚过三十就宣称自己“心态老身体也老”,而有些到了退休年龄的人,却对“老”绝口不提,因为“我没觉得自己老,只要国家需要我,我还能再干二十年。 ”即将步入老年的“60 后”一代,是颇为特殊的一代中国人。他们是“婴儿潮”一代,造就了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人口红利,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受教育程度较高,当他们开始走上社会,正赶上了改革开放,他们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在数十年间大幅度提升,见证且亲手造就了日新月异的时代,进入 21 世纪,他们深刻地参与了全球化的浪潮也从中受益,如今,他们正开启一波史上最大的“退休潮”。他们在中国的时代变迁历程里留下了属于自己的时代印记。拥有改革开放的青年、经济红利与PC 互联的中年、资产富足与移动互联的老年,他们的退休生活也拥有更丰富的可能性,希望“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他们,正用自己的真实人生,构建出一个“新老人”群体。 「人间像素」正持续关注他们的故事。不同于宏大的历史叙事,我们关心他们会如何度过自己的人生下半场,更关注一个个具体的个体是如何身处他们的时代。如果你就是这样的“新老人”,或是身边有熟悉的“新老人”,欢迎你与我们取得联系。下面是这个系列的第一篇,讲述 65 岁上海阿姨珠珠的故事。 “我对自己要求很严的,我就要做到最好” 跟珠珠第一次打照面,眼睛和脑子都很忙。 她一身用心打扮,仔细看看就会发现其中许多细节,无论是整齐梳在脑后的发髻、精心打理过的眉毛,还是款式与戒指配套的项链,与裙子颜色相呼应的丝巾、鞋子……上上下下无不透露出“精致”二字。这样的女性,若是用上海话来形容,就是一个“
      176评论
      举报
      65岁的精致时代女性,与她的三份工作
    • 人间像素人间像素
      ·08-27

      回家乡开小店的年轻人,现在有了新名字

      这届年轻人,不再迷信大城市了。 大城市充满机会,但身处其中拼搏的人,都很难逃离落脚于大城市的渺小感。 95 后乃至 00 后逐渐长成大人、步入社会的同时,在生活方式上也有了更多选择。 理想,只有大城市的霓虹才能照亮吗? 小城市,就一定闭塞、狭隘吗? 在大城市体验过的年轻人,先迈出了返乡的脚步,再用自己的努力把小城市的生活过好、过精彩。 他们把在大城市的所见所闻带回去,用学到手的数字技能,攒一盘生意,维护一撮人群,过上更开阔、更舒适的日子。 无论是做数字游民、还是返乡创业,人们不再局限于大城市那一方小小的工位里,就能收获工作的价值与意义。 潮水,就不再只是单向流动。 数字工具将更多的自由给到了这届年轻人,也在这个时代创造了许多新职业。 今年7月31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正式发布了19个新职业,这些职业将被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用户增长运营师”位列其中。 我们记录了其中三位年轻人离开大城市生活、创业的故事,他们都是“运用数字化工具,从事企业或机构用户增长、管理及运营等工作的人员”,都属于用户增长运营师的范畴。 在小城,他们告别了职场的 996 叙事,开启了自己的职业新篇章。 她在边境小城,吹起轻食的风。 宋舒篱 / 1998 年出生 满洲里 满洲里这座边境小城,北接俄罗斯,西邻蒙古国,素有“北疆明珠”“东亚之窗”之称。 这里有充满异域风情的建筑,有宏伟壮观的国门,有漫长且静谧的冬天,因为家庭原因没能继续留学旅程的宋舒篱,选择回到这里,开启在小城创业的四年。 最开始,她加盟了一家芋圆甜品店,但满洲里的夏天短,导致甜品店淡旺季很明显。积累了经验教训之后,她将店铺出兑,决定再试一次。 她和男友一起开出了小城的第一家轻食店。根据满洲里的气候和本地饮食习惯,宋舒篱设计的菜单以暖食为主。 小城常住人口不过十几万,但对于宋舒篱这样的创业者来
      298评论
      举报
      回家乡开小店的年轻人,现在有了新名字
    • 人间像素人间像素
      ·07-19

      有朋自远方来

      技术消弭了沟通的隔阂,也成为沟通文化的桥梁。 刘欣虹人生中最难忘的一包薯条,是在深圳机场吃到的。 那是 2023 年的 7 月,工作的间隙和同事们一起去机场到达层的汉堡王解决午餐,点完餐店员大哥喊住她们,说:“这锅薯条炸得特别好,请你们吃。” 刘欣虹是工行深圳市分行银行卡中心产品经理,为了提升外国人来华支付便利度,她和同事们已经加班加点奋战了几十个日夜,机场作为境外来深人士的第一公里,是她们重点攻坚的区域,而汉堡王这样位于到达层的商户,她们已经跑了许多次,熟悉到成为了朋友。 最开始和同事们走访商户时,许多商户已经许久没有接触过国际银行卡,也担心自己因为语言隔阂,无法接待外国顾客。 “刘经理,什么是外卡?我这个码到底能不能接收外卡?”类似的问题,刘欣虹已经不记得解释了多少遍。 随着一次次走访下来,商户学会了用外卡 POS 机收银,也可以熟练地将多语言引导手册发给外国顾客,空闲的时候还能手把手带着顾客用微信支付绑定国际银行卡,开启在中国的移动支付体验。 小小的一包薯条,令刘欣虹和同事们感受到自己工作的意义,她说:“商户在这个过程中觉得我现在遇到外国人不用怕自己语言不通没法接待了,他们真的会有感觉,能感受到方便,所以他对我们表达的感谢也是非常真实的。” 那时离成都大运会开幕只有一周多时间。作为疫情开放后首个在中国举办的大型国际赛事,大运会对刘欣虹与同事们的工作来说,就是一次实战大考。 “用户有需求,我们就做” 时间倒回到半年多之前,国际旅游自 2023 年年初起逐渐复苏,来到中国的部分境外人士感慨在入境后移动支付消费较为不便。 比如,境外游客境内消费时仍采用现金、刷外卡等传统支付方式,面临找零不便、受理商户少的现实困难。 “外国人来了中国之后感觉到能刷卡的地方比较少,本地人都在扫码,就会感觉到比较大的不便。”如财付通外汇业务负责人戴海勇所回忆称,中国境内的支付环境和境外存在较大的
      352评论
      举报
      有朋自远方来
    • 人间像素人间像素
      ·06-21

      这个小红书作者,是真不拿粉丝当外人…

      詹詹大学毕业没多久的时候,和很多毕业期迷茫的年轻人一样,不知道要做什么。 她在上海的化妆学校报了一个短期课程,想着系统学习一下化妆技术,还可以感受感受上海这个大都市。 因为爱分享变美心得,詹詹一边上课,一边开始学着做视频发小红书。她发现相比图文,视频更适合自己,能帮助她更自然、更直观地表达,也弥补了拍照、P 图方面的短板。 “那会儿运气蛮好的,就有点小起色。” 课程结束之后,詹詹留在了上海,将分享美妆从爱好做成了一份职业。 如今她在小红书有近 130 万粉丝。爱在小红书看美妆内容的年轻人,即使不是她的粉丝,也一定刷到过她的“腮红眼下定妆”教程。 她就是小红书作者@狗屁小鲜肉包。 封面堪比表情包,真没包袱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詹詹,那应该是“真实”。 在越来越多人学着“精装修”视频封面的今天,@狗屁小鲜肉包 的视频封面却显得随意且亲切——那是剪辑软件自动生成的封面,经常随便拿出一个来,都可以做成表情包,而詹詹也就那么直接发出来。 有段时间,她签了 MCN 公司,公司给出的策划 PPT 上详细列出对标账号、拍摄风格参考以及种种拍摄建议,比如“不要把大脸怼在镜头前拍”“不要发特别长的视频”,但詹詹还是决定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那是令她自己更舒服的方式,也是陪她一路走来的粉丝们喜欢的方式。 詹詹喜欢尝试不同的妆容,也喜欢自己本来的样子,她更习惯用原相机录制,也很少打开美颜 App。素颜、烂脸、浮肿……她不拿粉丝当“外人”,那些状态不好的样子,全部被她拍进了视频里。 毫无“美女包袱”的@狗屁小鲜肉包 对这一点看得通透:“因为我是美妆博主,不是美女博主,大家看的是一开始脸上有瑕疵的人,怎么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隔壁宿舍那个会化妆的女同学” 如果给喜欢@狗屁小鲜肉包 再加一个理由,那应该是“生命力”。 詹詹的妈妈是个特别爱美的人。小时候跟着妈妈去外面的化妆室化妆,看着镜子前面一排排彩妆
      854评论
      举报
      这个小红书作者,是真不拿粉丝当外人…
    • 人间像素人间像素
      ·05-23

      白天是月嫂、快递员、泥瓦工,晚上写诗、写散文、写小说

      皮村和北京诸多城郊村庄的街道没有截然的区别——都是三四层的楼房簇拥着以饮食和出租屋为主的门面,街道和门楣、招牌参差不齐:9 块 9 剪头发,10 元内裤,19 元睡衣,39 元熟食大骨头,40 元阿迪达斯,等等。店铺门口晾着大幅当季的海带,笼养着小鸡或鸽子,空中延伸大股黑胶电缆扭曲的线路,遮蔽不严的下水道似乎不久前才告别明沟。 但是来到这里,眼前的街道显然要比北京其他城中村更为拥挤热闹,“出租公寓”的招牌鳞次栉比,似乎比别的城中村更为超前,头顶频繁低空掠过的航班,又给它带来额外的气质。 2014 年,皮村工友之家开办了文学兴趣小组,来自高校的授课老师和一群对文学感兴趣的工友,每周日晚相聚在这里。2017 年,一篇叫《我是范雨素》的文章爆红全网,让许多人知道了皮村和皮村文学小组。2024年,皮村文学小组迎来了成立十周年。 在《我的皮村兄妹》这本书里,作者袁凌记录下了十多位工友从务工到成为文学创作者的命运转折过程。这是一群普通打工人,被文学照亮了生活的故事。下面是其中一位工友小付的故事。 01 不甘于在流水线上消磨的青春 和多数工友不同,2010 年年初来皮村时,小付并未经历从大北京到城中村的落差,反倒有一种进城的感觉。原因是此前半年,她是在燕山脚下的平谷一个村子里度过的,那里是工友之家的一处基地,工人大学的所在地。 小付是河南周口人。从周口乡下农村到打工的苏州,从苏州到平谷,再从平谷到皮村。 九零后的小付,小时候是完全意义上的留守儿童:爸爸妈妈一同外出打工,后来妈妈早逝,爸爸远赴大西北的兰州,以收废品为业,后来又去了内蒙古的乌海,仍旧以收废品为生。 初中二年级,学校对小付失去了任何吸引力。她眼睛因为看电视近视了,坐在教室第二排都看不清老师的板书,成绩特别差,索性辍学在家。身边高一级以及同龄的女孩子大多都辍学出外打工了,过年回家她们穿着洋气的衣服,又有自己的钱用,看起来很风光。
      326评论
      举报
      白天是月嫂、快递员、泥瓦工,晚上写诗、写散文、写小说
    • 人间像素人间像素
      ·05-12

      “母亲节不想要礼物,只想要放假”

      当一个女人变成一个妈妈,她的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很少有人意识到,成为母亲的那一天,会是女性重新撰写人生故事的分界点。 如何做母亲,这个看起来完全由女性本人决定的问题,实际却是一个多种社会因素、家庭角色共同作用的结果。 数年前,我采访了十位母亲,写下了这篇《世上只有妈妈好好好好好辛苦》,但那些只有当了妈妈之后才知道的“残酷真相”,也真的只有当了妈妈之后才能真正体会其中的酸甜苦辣。 于是我又采访了许多年轻的母亲,我们因为彼此的职业身份相识,却很少谈起身为母亲的快乐与挑战。 我将这些问题抛给她们: 伴随着新生命而来的,有哪些难以预料甚至说不出口的困难? 成为母亲后,怎样重新安排个人时间? 在育儿过程中,要如何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统? 有了孩子之后,夫妻双方会按照怎样的分工来处理家庭事务?双方的权利关系会发生怎样的微妙变化? 如何处理两代人的育儿冲突以及随之而来的家庭冲突? 有许多出乎意料的回答, 比如: “生娃是整个孕育过程中最简单的环节” “必须承认,在育儿这件事上就是无法公平分配的。” “母亲节、生日、情人节,我什么礼物都不想要,什么包啊表啊口红啊,不如给我真正放一天假。” “别说母爱伟大了,小孩子给你的爱才是真正无条件的。” “没有人告诉我如何做后妈,每天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当了妈妈以后,我学会了和我妈彼此放过彼此。” “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我会晚点当妈妈。” 我记录下其中几位的故事切片。 “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我会晚点当妈妈。” 米丝 / 33 岁/ 品牌公关 孩子 6 岁 作为在大厂工作十年的“互联网老兵”,米丝的育儿故事并没有太多特殊——在小红书上做攻略,将待产物品做成 excel 表格,孩子出生后很快面临职场与育儿的冲突,不得不请长辈来带娃,从而真正开始面对两代人共同生活必然出现的种种矛盾。 但收获也是实打实的,一份来自小朋友的期待、关心与情感的连接,千金不
      625评论
      举报
      “母亲节不想要礼物,只想要放假”
    • 人间像素人间像素
      ·05-05

      我在上海开出租,每天出车就像开盲盒

      《我在上海开出租》 作者:黑桃 平装·334页 出版时间:2024年3月 广东人民出版社·万有引力 “我熟练地开车前行,像轻轻摇动一艘悠然的船,摆渡着这座城市与我有缘的乘客。” ——黑桃 如今,上海有大约四万辆出租车,七万名以上的出租 车司机,每年服务超过四亿人次,每年累计行驶五十亿公 里以上,至少可以绕地球十二万圈。 在魔都开出租是什么感受? 黑桃来上海开出租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在那之前,他做过杂志社编辑,开过母婴店,也做过代驾、干过母婴店。在人生的前三十五年,他基本都在北方混迹,从未到过上海。这座高楼林立、充满故事的城市,只存在于他的有限想象与无限向往中。 2018 年,母婴店里的生意没有以前好,恰好有同学以前在上海开过出租车,经同学介绍,黑桃从河南来到了上海,开启了在出租车这个“谋生存的移动空间”里与大都市产生连接的数年。 开出租,首先是出自谋生的需求,遇见形形色色的乘客,看到人更多的面向,是这份工作带来的副产品。 这些乘客和他们的故事,有的平平淡淡却充满玄机,也有的曲折到让人啧啧称奇。“说到底,是出租车这种载体和形式,让我得以接触到如此多有意思的人。”黑桃在自序中写道。 在黑桃的笔下,一贯以时尚大魔都、怀旧上海滩著称的上海,也像一辆行驶着的出租车,是一个任由万千小人物轮番上阵、即兴出演主角的舞台,每天都随机上演着平凡众生瞬间的磕磕碰碰,在方寸之间演绎出精彩绝伦的人生百态,个中有你也有我,或许我们从此不再感觉孤独。 在出租车主驾的位置上,黑桃与乘客分享着一场场新鲜的小戏剧。 在上海遍寻“夜市”而失望而归的外地游客(《上海欺负人》);带着孙女的白发“老克勒”(《白发王者》);乘出租车从上海回盐城,迅疾又跳上车返回上海的女孩,让两位大男人面面相觑(《谜一样的女孩》)……就如《推荐序》中所写道的:“从高处看,平凡众生瞬间的磕磕碰碰算不上什么‘历险’,更不必说‘奇遇’。但这
      846评论
      举报
      我在上海开出租,每天出车就像开盲盒
    • 人间像素人间像素
      ·02-08

      新春书单|阅读,带你去山外的海

      在那些很艰难的时候,你会用什么方式去缓解压力、重新找到前行的力量? 有的人去健身,有的人去找人聊天,有的人写歌,有的人会沉迷在游戏或网络小说里,总之,你一定会有一个出口来宣泄。 于我来说,很多时候都是读书。“待在自己的房间里,被喜欢的书包围。”就是最幸福的事。 正如毛姆所说的那般:"培养阅读的习惯就是为你自己构建一座避难所,让你得以逃离人世间几乎所有痛苦与不幸。” 我从过去一年里读过的书里挑出来一些,大多数都可以在微信读书/得到电子书/豆瓣阅读找到电子版,如果春节假期恰好有点时间,却不知道读些什么好,可以看看我的这份个人书单(这份书单中的书全部出版于 2023 年,这是唯一的硬性选择标准,排名不分先后,仅以出版时间排序)。 愿这份书单,陪伴你开启更广阔、舒朗的新一年 奔赴更大、更美的世界。 01 百岁老人说:“活着就是胜利” 《一百年 许多人 许多事:杨苡口述自传》 作者:杨苡 余斌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 年 1 月 “人的一生不知要遇到多少人与事,到了我这个岁数,经历过军阀混战、抗 日 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后发生的种种,我虽是个平凡的人,却也有许许多多的人可念,许许多多的事想说。” 这本口述自传来自百岁老人、翻译家杨苡,杨苡一九一九年出生于天津,她所译《呼啸山庄》是该书最流行的中译本之一。 她受作家巴金影响颇深,巴金曾写道:“长寿是一种惩罚。”但站在即将百岁的人生边上时,她说:“活着就是胜利。” 世纪回眸中,相比于传奇与成就,杨苡更看重她的“日子”,及其承载的亲情、友情、爱情和世情。这一百年的时代变迁,并不只是她的人生背景,她的人生就是时代本身。因为长寿,她几乎看到了所有人的结局,荣辱浮沉,生老病死,都已成为有头有尾的故事。 这本书是十多年口述与采访的结果,这里面有她想记住的,有的是她想忘却而终于忘不了的,加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 抵抗遗忘,抵抗记忆力的
      2,929评论
      举报
      新春书单|阅读,带你去山外的海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