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最早的快递小哥开始退休:有人两房一车,还能领退休金
人们已经习惯,用“小哥”来指代快递员,似乎这是一个专属年轻人的行业,却往往忽略了,组成这个群体的,并非都是青壮小伙。
中国最早的民营快递公司,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伴随它们一起成长的初代快递员,已经垂垂老矣,他们有的即将抵达职业生涯的终点,有的则已开启了退休生活。
这个群体有多庞大?从京东物流的一组数据里,我们可以看出一二。
作为一家成立17年,一线员工占比约80%的公司,京东物流超过5年以上司龄的员工达5.5万名,已顺利退休快递员超过1000名,而这个数字还在每年递增。
60岁的吴咸满,就是其中一员。
30年快递员,点名感谢“东哥”
2024年国庆前的一天下午,60岁的吴咸满,送完一整车包裹,回到站点。
迎接他的,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退休仪式。
省区老总、老同事、徒弟、老客户都来了,老总拍着他的肩膀说,“你这样优秀员工,是公司最最宝贵的财富。我还想留你再干几年,不过,我更希望你能回归家庭,享受退休生活。”
“我从安徽农村老家,来到上海讨生活,是1992年,那年我28岁”,老吴的眼睛湿润了,“送了几十年快递,脚就没停过,这一停下来,反而有点不适应了”。
老吴切好蛋糕,分给了共事多年的几位同事,大家嘘寒问暖,有人说了一句“要是在别的公司,谁能呆到60岁退休”,让老吴很感慨。
老吴思前想后,斟词酌句,晚上回家在朋友圈发表了退休感言,依然非常质朴。他回顾了自己职业历程,对同事和客户表达了感谢,出现的人名只有一个,“感谢老板刘强东给了我比较富足的生活”。
“这是心里话”,老吴说。
从快递小哥,到快递老哥。
上世纪80年代起,上海就是安徽农村人外出务工的首选地。
凭借勤快、团结、能吃苦的特性,这些外来者很快就在出租车、熟食店等行业扎稳了阵脚,在快递物流行业兴起后,又迅速占据其半壁江山。
1992年,年轻的吴咸满,带着对大城市的憧憬,来到上海。在老乡扎堆的几个行业里,他选择了快递。
“那时,我在弄堂租了个老房子,环境很差,因为没钱嘛,只能省吃俭用,印象中很长时间里,都没敢在外面下过馆子。”
一开始,选择这份工作,吴咸满并没有所谓的“职业规划”,更多的是迫于现实压力。
但很快,吴咸满上手后,就喜悦地发现,送快递其实并不赖。
最初,他用自行车送货,两三台小家电绑紧,一溜烟就骑过半个上海,凤凰牌自行车骑坏了三四辆。
后来,自行车换成了嘉陵摩托,再后来,换成了小货车……吴咸满几乎把上海市区、郊区,每条弄堂、每个犄角旮旯,都跑了个遍。
而他的收入也是水涨船高,“90年代中期,我每月就能赚2000多,那时候上海平均工资大约每月1000元,上海市房价才几千”。
条件改善了一点,吴咸满把老家的妻子接到了上海。妻子打打零工,做做家政,小日子就这样过下去了。
吴咸满的生活越过越好,他认为有自己“肯吃苦”的原因,在加入京东之前,他在三家快递公司干过,“不论哪家公司,我都是业绩第一,一是我路熟,二是我勤快。”
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该归结于时代——吴咸满入行业时,中国经济也进入了跨步发展阶段,“大商场、家电城、家具城一家接一家开起来,成为了快递行业的主要客源”。
之后崛起的电商行业,又为快递行业的继续壮大,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快递员吴咸满,是中国快递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有趣的注脚。
“给买社保的公司,就是好公司”
收入在增加,生活在改善,但对未来的日子,吴咸满似乎还缺少一点想象力——那时是2009年,吴咸满45岁,别人对他的称呼,已从“小吴”,变成了“老吴”。
单子还是那么多,每天还是那么忙,“但这是个体力活,我现在还能干,再过五年、十年,还干得动吗?”
“就算我愿意干,还有公司愿意要我吗?”
吴咸满说,“当时,干我们这行的,几乎都是没社保的,更不要说其它福利保障,年轻小伙子觉得无所谓,但我年纪大了,要考虑以后养老的问题了。”
当年8月,通过老乡介绍,老吴去了京东快递。
那时,对老吴的跳槽,一些朋友并不看好。京东快递2009年才登陆上海,老吴加入时 “全上海只有16个快递员”。
老吴不听劝,他就看中了一点,“人家公司给买社保。”
“给快递员买社保的公司,就是好公司”。吴师傅与另一位同事,把上海长宁区的配送业务分了,一人一半。
老吴的业务能力,上班第一天就得到了体现,其他人一天送20多单,他送了75单。站长瞪大眼睛,“老吴要不你来做站长,带大家干好了。”
后来领导多次推荐老吴做站长,甚至答应配1个站长助理,但都被拒绝了。“我是吃了没文化的亏,所以只能送快递。”
但接下来,老吴就遭遇了一场“滑铁卢”。
从快递老哥,到上海劳模。
2009年是中国“双十一”元年,京东商城爆单,上海站点货品堆积如山。老吴凌晨3点就到站点,提前把货分好,等其他同事到站,他已经出去送货了。
因为京东推行货到付款模式,快递员需要带POS机上门刷卡。只有小学文化的老吴,操作失误,一单都没录上。好在站长和同事帮忙,才没有造成损失。
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接下来的日子,老吴开启了“铁人模式”。
不管快递多大多沉,他都主动送上楼;客户着急用的快件,他顶着大雨也赶去送;客户家里的垃圾,他总是主动帮忙带走……
从此,老吴的派送单量和好评,一直稳居站点第一。
他的努力也得到了回报,“2009年双十一那个月,我记得到手工资是1万6,刷新了之前的纪录”。
从2009年到2017年,吴咸满每年都是京东快递优秀员工,多次获得“618京东快递特种兵”称号,荣誉证书塞满整整一抽屉。
2016年,老吴获得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是所有获奖者中唯一来自快递行业的劳模。老吴很自豪,把奖章放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
2022年疫情期间,老吴没请过一天假,坚守岗位,获得公司“逆行勇士”的荣誉称号。
如今,京东在上海已有两三百个站点,快递员数百。其中老吴带出来的核心骨干,超过10人,有的已成长为片区经理。
张复生是老吴带出来的徒弟之一。他48岁,在京东也干了10年以上,提起吴师傅他连连竖起大拇指,“老吴这样拼工作的人,能带动整个站点的气氛,我比他年轻,没他有劲头。”
在京东,像吴咸满、张复生这样在职超过10年的一线快递员多得数不过来。这在中国的互联网大厂显得很另类。
拿出多年的积蓄,老吴在老家农村盖了三层新房,在芜湖市区买了一套128平的三室两厅,给儿子买了辆车。
“老家房子花了30万,市区房子花了120多万,去年都结清了。”老吴说,“钱留着对我没用,有退休金有医保,以后生活够保障了”。
这也是上海的安徽老乡们最羡慕的地方,“坐办公室的才有五险一金,我们这些跑生活的谁会给你交,老吴就不一样了,以后跟上海人一样拿养老金了。”
“希望还在这一行的兄弟们,老有所依,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老吴说。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