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圈搬砖小锅
车圈搬砖小锅
暂无个人介绍
IP属地:北京
4关注
10粉丝
0主题
0勋章
$吉利汽车(00175)$  目前在混动领域,续航成了新主流。这两天上市的荣威D5X DMH直接定位“长续航新主流混动SUV” 。此前,吉利、东风、比亚迪等在混动技术层面也都有类似于续航突破2000公里的消息,不难看出,目前2000公里的续航已经成为混动领域的新标准。 其实超长续航的技术并没有那么容易做到,毕竟目前业内在插混领域有较强技术优势的企业并不多,所以当吉利、比亚迪把混插续航做到2000公里的时候才会受到市场高度关注,并引发其他车企跟进。 不难预测,随着越来越多车企发力插混车市场,2024年-2025年将会是插混车的大年,消费者的选择也会变得丰富起来。特别是续航2000公里已经新的及格线,消费者有更多机会买到续航超长、成本降低的插混车,一年只加两箱油或成为常态。
$蔚来-SW(09866)$  今天看到哔哩哔哩和尼尔森IQ共同发布《2024年汽车营销趋势白皮书》,发现不少有意思的点。线上平台已经成为在购车决策的重要力量,据说超过98%的汽车消费者买车前开始关注汽车资讯,这个数据还挺震惊的。 都说新能源车现在风口,连带着B站开始增长。白皮书显示,一季度汽车用户规模和内容消费增速同比超过50%,已经成为B站增长最快的品类之一。 说到新能源车企,正在抓住这个风口,以创新智能技术迅速占领年轻消费者的心智。随着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的成熟,新能源汽车的性价比越来越高,更多年轻人愿意选择这种既环保又时尚的出行方式。新能源车企正通过线上平台,用生动的内容和互动体验,与年轻消费者建立连接,让品牌理念深入人心。 所以说,现在抓住年轻人的心智已经成为新能源车企开拓新市场的重点方向了。
$理想汽车(LI)$  $赛力斯(601127)$  6月18日收盘,赛力斯报收100.35元/股,大涨8.02%,市值达到1515.07亿元,超过理想的1509.82亿元市值,成功成为新势力市值TOP1。 不过市值这个东西本来就是随着股价随时变化的,赛力斯想要坐稳也不是一件易事。毕竟理想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对手,从最新的销量数据来看,理想也算是有企稳回升的趋势,只不过最近的日子确实不太好过罢了。 赛力斯背靠华为的优势很明显,品牌认知度高,系统生态好,毛利率和理想都算是车企中的佼佼者,只不过理想是靠增程车型节约了一部分成本,赛力斯这个纯靠规模和降本增效来的。 新势力里面目前我个人比较看好的也就是理想和赛力斯了,但是这俩谁能坐稳新势力市值第一也说不定呢。
$理想汽车(LI)$  8月伊始,中国造车新势力7月的交付数据如期公布,理想汽车也如往常发布了周销量榜单。然而,这些常规的榜单发布,却引起了行业内的紧张情绪。在经历了MEGA风波后,理想汽车的销量稳步回升,并恢复了周销量榜单的发布。但这种看似普通的数据更新,却让其他新势力感到了压力。 7月27日,蔚来在“NIO IN 2024”创新科技日的互动环节中,蔚来创始人李斌公开批评理想汽车发布周榜单的做法,认为这加剧了行业的焦虑。蔚来联合创始人秦力洪也呼吁相关部门介入。新势力们不仅要应对行业内的激烈竞争,还要面对外界的严格审视,任何小问题都可能被放大。 7月,零跑汽车以2.21万辆的交付量,创下历史新高,同比增长54.12%,环比增长9.83%,成为榜单中的亮点。而蔚来7月的交付量同比仅增0.17%,环比下降3.35%,表现略显逊色。零跑汽车全年累计交付量同比增长84.9%,成为榜单之最。此外,零跑国际已将首批零跑C10和T03发往欧洲,预计三季度末在欧洲市场开售,为零跑汽车的下半年销售业绩带来积极影响。 理想汽车在7月的表现则十分出色,交付量达到5.1万辆,创下历史新高,同比增长49.41%,年累计交付量同比增长38.52%,逼近24万辆。理想L7和理想L9两款车型的交付量均突破20万辆大关。相比之下,鸿蒙智行7月的交付量为4.41万辆,环比下降4.45%,成为榜单中环比降幅最大的新势力品牌。 赛力斯汽车7月交付4.15万辆,环比下降3.73%,1~7月累计交付22.27万辆,虽然仍居榜单第二,但与理想汽车的差距已超过万辆。赛力斯与华为的深化合作,以及即将上市的新车,都让人期待其下半年的表现。 小米汽车的交付量数据则相对神秘,连续两个月未公布详细数据,仅表示单月交付超过1万辆。小米汽车预计11月
$比亚迪ADR(BYDDY)$ 听说比亚迪528要放混动大招了,新势力车企慌了吗? 今天被比亚迪#全球第一辆插电混动汽车诞生地#立牌在比亚迪西安基地正式揭幕的事情刷屏了。这只是开胃菜,据说在5月28日要放混动大招了。具体啥大招呢,笔者猜测大概率是对DM-I系统的进一步升级,续航更高、油耗更低? Anyway,总之这肯定意味着,国内插电混动力又要上大分了。听到这个消息,不知道新势力车企会不会慌呢? 为啥这么说呢? 因为在如今的汽车市场内,混合动力的新能源汽车格局,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插电混动式的动力;另一种便是增程式动力。而对应地,老牌车厂更偏爱插电混动式的动力,造车“新势力”们普遍采用跟多的是增程式动力。这两种动力相比,谁更好呢?笔者看了一些资料,总结如下: 通俗点来说,插电混合动力就是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有电用电,无电用油,所以它是串并联插混,整体是以电驱动为主。 而增程动力则不同,它其实算得上是“简化版”的插电混合动力,其只能在纯电模式下使用。就是说,如果电池没电的工况下,搭载增程动力的车辆便会用燃油发动机来供电,以此来驱动电机,让车辆正常行驶。 我们知道,能源转化是有转化率的概念的,所以对比之下,插电混合动力肯定是比增程式动力更节能的,油耗效率更高的。 那从技术含量来说,插电混合动力因为结构复杂、技术含量更高的原因,它拥有纯电、串联、并联、发动机直驱等多种工作模式。增程它只有两种工作模式,那就是纯电模式和串联模式,所以有人称其是“简化版”的插混系统。 其实造车“新势力”们采用结构更简单的插混动力,还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相比于传统的车企来说,“新势力”的底蕴显然不足,而插混系统对于车企技术的要求颇高,而且结构复杂,因此对于车企的造车经验和技术积累是十分严苛的。毕竟插混技术在发动机方面便
$吉利汽车(00175)$  简单做个科普,油混、插混、增程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1、油混就是不能充电的油电混合车型,以燃油为主,省油的燃油车,目前主要就是丰田、本田这类车企做的比较多,造价成本相对较高 2、插混,相对油混来说就是多了个插电口,两套驱动系统,先用电再用油。目前市场上卖的比较好的车型就是比亚迪、吉利银河等。吉利银河上周还发了个战报,吉利银河销量累计突破12W,是中国混动首年销量冠军 3、增程的话,理想就是妥妥的代表了,先用电然后再用油发电,这个造车成本相对低,这也是为什么理想从新势力里面脱颖而出的原因 4、纯电没什么可说的了,就是只能靠电驱动,基本做新能源的车系都有车型在推了。
$极氪(ZK)$ 极氪汽车的快速增长,特别是在总营业收入方面的显著提升,已成为其吸引资本市场关注的重要价值点。极氪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两个关键因素: 主力车型的市场表现好:极氪001自2021年推出以来,凭借其精准定位猎装车细分市场,迅速成为极氪的销量支柱。2023年,极氪汽车的累计销量达到118,685辆,其中极氪001贡献了76,246辆,占总销量的64.24%。然而,尽管极氪001取得了巨大成功,极氪009虽然目前还没达到爆款程度,但是从市场反馈来看,也有一定的受众群体。 多元化业务的稳定贡献:极氪的业务不仅包括汽车销售,还涵盖了电池组件和技术服务等板块。这些业务得益于吉利控股集团内部的资源协同,为极氪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2023年,极氪向吉利控股及其关联公司提供了价值数十亿元的研发服务和电池及其他零部件,这在财务上为极氪贡献了可观的收入。 怎么看极氪未来的发展趋势? 极氪汽车作为吉利汽车集团旗下的高端电动汽车品牌,其市场表现和增长潜力一直是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2023年,极氪累计销量达到11.9万辆,同比增长65%,这一成绩为吉利汽车集团带来了显著的正面影响。吉利对极氪2024年的销售目标更为雄心勃勃,计划销售23万辆,并推出3款新车型以覆盖更多细分市场。今年前四个月,极氪的销量同比增长超过110%,4月单月交付量更是突破1.6万台,同比大增99%,显示出极氪在市场上的强劲动力。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极氪所处的高端市场领域尤为引人注目。吉利汽车集团通过旗下不同品牌覆盖了从低端到高端的各个市场细分领域,而极氪则专注于25万元以上的高端市场。这一市场领域目前仍以燃油车为主,但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逐步渗透,极氪面临着巨大的增长空间和机会。 极氪不仅拥有新造车企业所具备的创新思维,还继承了
$吉利汽车(00175)$  商务部: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可与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等叠加享受 商务部宣布的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允许个人消费者在报废或转让旧车并购买新能源乘用车时,享受一次性定额补贴,这可以与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叠加享受。 这对于新能源车企还是有一定利好的,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个政策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购车成本,相对带来的购车意愿肯定也有所提升。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新能源汽车的行业的整体发展,需求有了车企们更得铆足劲努力了。
$吉利汽车(00175)$  吉利目前海外化能力确实做的不错,在车圈里算是领先的了。主要路径就是通过品牌、产品、供应链、工厂、销售链等全球化布局,加强了端到端的海外本土化能力,目前已经进入“产品、技术、人才、管理”的输出阶段,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全球资源配置和整合能。估计也是因为全球化做的不错,所以这次主席随访法国的民企也有吉利控股,估计这次法国回来也能促成一些新合作或者开拓一些新机遇,进一步加大全球的影响力。
$极氪(ZK)$ 本周五,不出意外的话吉利汽车旗下的极氪即将完成赴美IPO之旅,目标估值高达51.2亿美元。应该是几年来,中国公司再次尝试在美国进行大规模上市活动。如果上市成功,极氪将成为继蔚来、小鹏汽车、理想汽车、零跑汽车之后,成功上市的新造车品牌,并且也将成为史上最快IPO的新能源车企。 看了下极氪的招股书,几个核心数据简单聊聊。 1、首先是销量情况。2023年极氪的销量11.9万辆,同比增长了64.98%。2024年前四个月,极氪的销量就达到了将近5万辆,同比增长110%。不难看出极氪从2023年开始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而且增长在延续。 2、再看营收。销量的攀升也为营收带来了正面效果,2021年至2023年,汽车业务收入分别为15.443亿、196.712亿和339.118亿元。整体营收2023年则达到了516.73亿元,同比+61.99%。 3、毛利和毛利率也都是有大幅提升,并且高大部分同行。2021-2023年毛利分别为人民币10.38亿元、24.72亿元、68.5亿元;毛利率增幅较为明显,分别为1.8%、4.7%和15.0%。与同行相比,2023年,蔚来、小鹏、理想汽车、特斯拉毛利率分别为9.5%、-1.6%、21.5%、18.2%。 4、研发费用:83.69亿元,同比+45.84%;研发费用占比为16.20%。对比同行业来看,小鹏汽车52亿元,理想105亿元,蔚来134亿元,也算中上水平,但确实还有空间。这次IPO募资成功的话也有望进一步加大研发的投入,从长期发展角度来看也是非常有益的。 5、估值角度看其实相对偏低。前两年新能源汽车确实经历了一段高估值,最近已经基本回归正常区间内俩人,但对极氪来讲目前的估值还是偏低,毕竟还处在高速发展阶段,品牌和口碑都做起来了,未来销量也不会差。而且从
$极氪(ZK)$ 2024年第20周中国市场新势力品牌销量出来了,前五分别是:理想、问界、蔚来、极氪、零跑。这里面,我最想买的就是极氪,问界和蔚来的车型大部分对我来说都太大了,理想在北京不能用新能源指标,极氪001大小合适,价格合适,性能不错,外观还行。不知道后面有没有机会成为极氪车主。
$特斯拉(TSLA)$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24年1-7月,包括奇瑞、比亚迪、吉利等在内的销量排名前十位的SUV生产企业共销售478.4万辆,占SUV销售总量的64.8%。其中,一汽大众、特斯拉和广汽丰田销量呈不同程度下降,其他企业销量均呈不同程度增长。 据乘联会的深度报告可以看到,轿车、SUV、MPV三种车型中仅SUV车型的销量同比是增长的,侧面也能看出市场对于SUV的需求是越来越多的,那这一块的竞争后续也将更加激烈。最近卖的比较火热的是吉利银河E5吧,有博主的数据是说均店大定就要45-50台。吉利这两天半年报数据不错,新能源转型也是初见成效。
$小米集团-W(01810)$  昨天小米发了24Q2财报,首次披露了小汽车的具体数据,汽车及创新业务毛利率15.4%,汽车经调净亏损18亿元,按照已交付的汽车数量看,单车亏损差不多在6W左右的水平,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在造车行业中算是个什么水平? 客观讲,这个数据不夸张,算是中规中矩的表现,早期蔚来造车的单车亏损要到10W,不过也不能完全这么比,造车时间不一样成本也不一样。小米现在单车,单季度的数据也算说的过去。雷总自己也在讲,对于小米目前的亏损不焦虑,目前小米汽车还在投入期,等做到了一定规模后,小米的盈亏平衡还是很容易做到的,大家不用替小米焦虑。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
$理想汽车(LI)$  自2016年"造车新势力"概念首次提出以来,汽车行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新兴企业被视为传统汽车制造业的"搅局者",推动了汽车行业向科技和快消行业的转型。随之而来的,是薪酬体系的巨大冲击。研发和营销人员的地位日益凸显,而传统的生产制造人员占比逐渐下降。 通过对4家在港上市的新势力车企和10家A股上市的乘用车车企2023年财报的分析,我们发现了几个有趣的现象: 新势力车企员工的人均工资明显高于传统车企。以理想汽车为例,2023年员工人均工资高达38.43万元,而传统车企的人均工资多数处于12万-20万元区间。 在人员结构上,新势力车企呈现出销售和研发导向的特点。例如,蔚来、小鹏、理想等企业的销售人员占比达到40%-50%,研发人员占比30%-40%。相比之下,传统车企的生产人员数量占比高达70%左右,更接近传统制造业。 从不同职能的员工薪酬来看,新势力车企的研发人员薪酬遥遥领先。理想汽车的研发人员人均工资高达88.26万元,是传统车企研发人员的3-4倍。 在高管薪酬方面,传统车企大多执行固定薪资制度,而新势力企业则采取"高薪+高股权激励"的模式。部分企业的股权支付占薪资总额的比例甚至超过90%。 新势力车企对研发人才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他们不仅提供高薪,更通过股权激励,将研发人员的个人动力与公司的未来发展紧密绑定。据统计,股份支付在研发人员工资总额中的占比约为17%-30%。 在销售岗位上,新势力车企的销售人员占比明显高于传统车企,最高可达52%。这与新势力企业采取的直销模式有关,需要更多的销售人员来直接与消费者接触。然而,从薪酬来看,一般职能岗位(非研发活动)的平均薪酬约为30万元左右,显著低于同企业内的研发技术岗。 在生产人员方面,新势力车企与传统车企呈现出明
$蔚来(NIO)$  刚看了个乘联会的数据,内地进口汽车量从2017年的124万辆持续以年均8%左右下行,到2023年仅80万辆。2024年首四个月,汽车进口21万辆,按年下降8%,下滑趋势延续。 再对比看下出口数据。4月海关统计汽车出口55.6万辆,同比增长31%,1-4月汽车出口187.8万辆,同比增长26%。今年1-4月乘用车累计出口149.1万辆,同比增长37%。 简单总结一下,进口数量下滑,出口数量上升,这趋势很明显了,中国汽车的崛起已经不用再多说什么了,数据可以说话。
$小鹏汽车(XPEV)$  小鹏昨天发布了Q2业绩,营收81亿,同比增长60%多,主要还是车的销量多了。去年这个时候Q2的销量是2.3万辆,今年Q2是3万辆。虽然多了,但是放在整体新势力横向对比,和头部还是有些差距的啊。 毛利率14%,对比前两天发了财报的零跑的毛利率还是高了不少。零跑的定价确实低了,毕竟主打高配低价的“性价比”。 现金储备373.3亿元,较3月末减少76.6亿元,在新势力里面也就是中间水平吧。不过现金对造车企业还是非常重要的,新势力们比较吃亏的一点就在于只能靠外部投资来维持现金,这个风险对比传统车企就比较大。所以现在大家也都在搞降本增效。 现在车企出财报的也就小鹏和零跑,后面再看看理想和蔚来以及极氪的吧。
$小米集团-W(01810)$   又到了新势力每周放榜日,且看且珍惜 中国市场新势力的周榜销售又又又来了,咱们就是看个热闹~ 不出意外理想还是第一,甚至可以说是断层领先,销量是第二名的两倍。然而这周第二名也比较有意思,变成了零跑,以前的第二问界到了第三,核心原因应该还是零跑最近发了新车吧,而问界。小米第四,极氪第五,蔚来第六,不过这三家整体的销量都差不太多,整体竞争还是相当激烈。

‌自主品牌逆袭,合资品牌份额缩水 中国车市上演"权力的游戏"?

最近,乘联会公布最新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乘用车市场累计零售销量为984.1万辆,同比仅增长3.3%。报告中特别提到,参照去年同期完成全年总销量43%的进度,今年全年汽车零售销量有望突破2200万辆。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同期乘联会发布综合销量(零售)榜单中,吉利汽车成为中国车企“独苗”,排名第6。榜单余下9席均被合资车企占据。 最近这几年,合资品牌零售销量份额,从去年上半年的30.6%下降至26.5%。相反,自主品牌已从28%升至33.5%。合资品牌市场份额大幅缩水,自主品牌则从边缘走向舞台中央,市场份额持续攀升,实现逆袭。 这场销量大洗牌,新能源浪潮功不可没,但燃油车战场,中国车企也抓住了时机,吉利、奇瑞、长安等传统自主企业,在新能源浪潮中不但稳步前进,还凭借燃油车业务的稳健增长,稳固了市场地位。反观合资车企,产品换代迟缓,营销乏力,销量下滑、。燃油车销量依旧坚挺,同比增长显著,成为销量支柱。反观合资车企,换代迟缓,新品匮乏,消费者新鲜感不再,降价促销成常态,裁员减产成常态,昔日辉煌不再。 可以说,昔日合资独大的时代,已成过往云烟。中国汽车市场,正上演一场由中国车企主导的“权力游戏”。销量榜单的每一次更迭,都是中国汽车工业崛起的见证,也是市场话语权转移的缩影。$吉利汽车(00175)$  
‌自主品牌逆袭,合资品牌份额缩水 中国车市上演"权力的游戏"?
$蔚来(NIO)$  蔚来这个3亿美元的股权激励设计的还蛮有意思的,通过增加公司总股本来替代部分现金薪酬,同时在财务上算作“费用”,并且减少了现阶段的现金压力。毕竟造车最需要的就是现金。 现在新势力都开始走员工激励的路子了,前一阵子理想汽车也授出了1.79亿人民币的员工激励,核心就是降本增效的同时留住核心人才。 我对蔚来的好感度蛮高的,一方面蔚来的服务做的比较到位,虽然我不是蔚来的车主,但是身边有不少朋友挺看好蔚来,情绪价值拉满。现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到这个程度,服务一定是要下功夫的。另一方面,蔚来的车确实做得不错,尤其安全性方面,欧洲的评级标准一直名列前茅,整体质量很靠谱。最重要的是,蔚来还能租电,购车成本一下子就能下来不少,给了车主更多的选择。 现在蔚来的第二个品牌乐道也正式上线了,和蔚来进行了差异化的定位,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对蔚来的整体发展也是有益的,只不过口碑销量还有待市场进一步的考证。
$特斯拉(TSLA)$  特斯拉昨天一晚上市值涨了将近2800亿元,消息面上更多的观点是因为在中国推出了全新的购车金融政策,包括最长5年的免息贷款,首付仅需7.99万元人民币。 但我觉得深层次原因是已经不能拿汽车行业的标准去看特斯拉了,更多的是汽车+人工智能。包括之前股东大会的重点也提到了,特斯拉除了汽车外,未来的重点工作还包括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业务、升级完全自动驾驶能力(FSD),以及在工厂部署更多的人型机器人Optimus。所以未来可能自动驾驶和人形机器人会是特斯拉的重头戏。 其实现在不少车企也在布局人工智能赛道,包括一汽和优必选合作;吉利控股推出了高端智能汽车机器人品牌“极越”;比亚迪投资了人形机器人创业公司智元机器人等等。或许这些业务也将给各大车企们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