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圈搬砖小锅
车圈搬砖小锅
暂无个人介绍
IP属地:北京
4关注
10粉丝
0主题
0勋章
$小鹏汽车(XPEV)$   在自动驾驶技术的浪潮中,城市NOA(自动辅助导航驾驶或领航辅助驾驶)正成为汽车行业的新宠。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包括“蔚小理”、问界、极氪等20多个汽车品牌已经推出城市NOA高阶智驾技术,并逐步形成市场下沉趋势。城市NOA技术不仅提升了驾驶体验,更是车企加速向全自动驾驶时代转型的关键一步。 城市NOA技术允许车辆在特定条件下实现点到点的导航辅助驾驶功能,包括等红绿灯、变道、让道等操作,无需驾驶员接管即可安全到达目的地。这一技术的发展,不仅得益于传感器、芯片与决策算法等核心技术的突破,更得益于消费者对智能驾驶功能的日益增长的需求。 然而,城市NOA技术的商业化落地仍面临挑战。一方面,随着车企从电动化转向智能化,软件及汽车电子的研发成本逐步提高。据德勤测算,到2030年,软件成本占整车BOM的比重将增长到50%。另一方面,智驾商业化的短期效益难以显现,需要持续的研发投入。 尽管如此,城市NOA技术的市场前景广阔。据泰伯研究院报告预测,到2025年,国内市场上搭载NOA的车型预计将超过400万辆,市场规模将超500亿元。预计到2027年,市场规模有望破千亿元,2023年至2027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7%。 目前,城市NOA技术的发展主要围绕两种技术路线:传统的“感知-决策-规控”路线和端到端大模型技术。端到端技术通过感知信息无损传递,实现自动驾驶系统的全局优化。例如,小鹏汽车发布的国内首个量产上车的端到端大模型,由神经网络XNet+规控大模型XPlanner+大语言模型XBrain组成。 然而,技术方案的成熟并非唯一挑战。用户的接受度同样关键。如何让用户接受并愿意为城市NOA技术买单,对行业玩家来说是个挑战。此外,L3级技术存在争议,包括系统不能应对时
$特斯拉(TSLA)$   看的出来,中国市场还是对保时捷非常重要的,经销商之前要求的返利到更换CEO都陆陆续续的落地了 毕竟数据是最能看出情况的。中国市场上半年销量同比减少了33%,这也导致保时捷全球一季度营业利润下滑超过30%。而且整体的降价幅度也算挺大的,前两年一辆基础款718都要90W+,现在基本60W+就拿下了。 而且保时捷的电车也没做出什么水花,这两年还都是靠着几款核心车型撑着,再加上这两年自有品牌崛起速度太快,消费者接受的速度也高于预期,抢了不少客户走。所以新官上任的挑战也不小呢
$上汽集团(600104)$ 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的数据,欧盟6月份新车销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达到了2019年7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增长了4.3%。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意大利、德国和西班牙等主要市场的推动。 在新能源车领域,尽管纯电汽车的注册量有所下降,但整体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比达到了50%,比去年同期的47.5%有所提升。 并且从今年整体的情况来看,前六个月欧盟纯电动汽车的注册量实际上增长了1.3%,说明欧洲市场的纯电还有空间,虽然欧盟目前对吉利、比亚迪、上汽等加征了临时关税,但是我之前也说过,现在的情况就是“上有政策,下游对策”,各大车企也都积极的采取对策来应对, 欧洲对于大家来说还是增量空间,未来的销售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
$理想汽车(LI)$  昨天刚说完BBA要退出价格战的事儿,这又有消息大众、丰田、本田、沃尔沃等多个品牌均决定,从7月起调整终端政策,降低终端优惠力度,或不再进一步降价。   而且从直观的数据上来看,7月以来宣布促销的车企数量较过往来说有明显减少,并且促销力度也不大,不知道后面后面自主品牌们会不会陆续跟进?   价格战到这个时候也确实该有个阶段性结束了,现在的市场认知已经比较成熟了,价格已经不是最核心的影响买车的因素了。就我自己来说,等我排到新能源,我一定要买个不晕车的新能源。。最近每次打到新能源的车都会晕半天,和师傅聊天,他们说最开始他们自己开电车的时候也会晕车,所以乘坐感还是非常重要的。据说吉利即将推出的银河E5在这方面做的还不错?还有朋友推荐极狐,不过都需要找机会试驾一下。
$蔚来(NIO)$  这两天好多人都在讨论“宝马汽车退出中国价格战”的消息。 给我的感觉就是宝马在中国市场卷不动了,所以要躺了,毕竟之前降价也没有带来销量的明显提升,且还压缩了利润。看了下最新的销量,目前宝马还是卖的最好的豪车品牌,所以其他车企的压力不言而喻。而且现在已经有消息传出来说奥迪和奔驰也都要开始退出价格战了。 我估计不光是BBA,后面可能越来越多的海外品牌选择退出价格战,毕竟在中国市场现在自有品牌的竞争力还是最大的。 中国汽车市场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已经逐渐成熟起来了,消费者和市场的认知及普及已经做的不错的了,自有品牌们也比较给力,把技术、安全、价格都做到了非常有竞争力的水平,再加上售前售后都做的比较到位以及老板们亲力亲为的传播,整体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自然要比海外品牌大。估计再过一阵,豪车品牌的销量TOP3也要变一变了。
三大股指回暖!汽车股止跌大涨4.56% 第28周,中国汽车止跌回升,总市值重回6万亿元大关,现在到了6.13万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在实现上涨的个股中,涨幅超过10%的个股达到了13只。与此同时,三大股指全线飘红,五大板块齐翻身,都是以涨为主。 乘用车板块表现还是很突出的,平均股价涨幅仅次于五大板块中的商用车板块。而且新能源&智能化板块大面积飘红,一周涨幅达到了4.73%。也就是说,第28周,汽车股终于结束了连续下跌五周的阴霾,并且以4.56%的周涨幅实现了止跌回升,实在是扬眉吐气了一番。经历了一个多月的下行行情,实现强势反弹的汽车股,总体上反映出了市场的积极信号,也是市场信心回暖的一个明显标志,随着对经济过度悲观的预期逐渐纠偏,市场风险偏好也有望迎来修复,我们应该对未来抱有积极预期,但也要维持对市场动态的敏感和审慎态度。$小鹏汽车-W(09868)$  $北汽蓝谷(600733)$ $长城汽车(02333)$ 
价格战下的中国汽车业:反思与转型的十字路口 由特斯拉率先掀起的价格战至今,已经一年半了。这次的价格战不仅在持续时间和激烈程度上创下了历史新高,更是引发了全民讨论和行业内的深刻反思。如今,消费者对降价已经见怪不怪,价格也已经卷不动了。 今年前6个月销量数据,头部车企表现出色。比亚迪前6个月累计销量约161万辆,同比增加28.46%,吉利汽车今年前6个月,累计销量95万辆,同比增长约41%。长安汽车上半年累计销量约133万辆,同比增加9.74%。 2023年汽车行业利润率维持在5%的水平,然而进入2024年前四个月,这一关键指标已下滑至4.6%,显示出行业利润空间的进一步压缩。这一现象引发了行业内外对于市场健康发展路径的深刻反思。市场容量终归是有限的,如果价格战让整个行业陷入低利润循环的困境的话,我们就必须反思这是不是值得质疑的行业发展模式。 在不久前的2024年中国汽车论坛上,众多车企管理者也对“价格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一方面,以比亚迪、奇瑞、长安为代表的车企管理者认为,价格战是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是推动行业优胜劣汰、促进技术进步与产品升级的有效手段。他们强调,中国车企应勇于接受并积极应对竞争挑战,同时也要注重自身实力建设,避免盲目跟风,必要时可采取灵活策略调整市场布局。 另一方面,广汽、上汽、吉利等车企以及博世等零部件巨头则表达了对于价格战负面影响的深切忧虑。他们认为,无节制的价格战不仅损害了车企自身的盈利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还可能对整个汽车市场造成长远伤害,影响消费者信心与行业形象。特别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车企若将国内的价格战策略复制到海外市场,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市场挑战与道德指责。 正如吉利总裁杨学良指出,“只要‘内卷’之风不息,中国汽车便难以真正扬帆出海,遍布全球”,这不仅是对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深刻认识,更是对提升中国汽车行业整体国际竞争力的迫切呼吁。他强调,唯

‌自主品牌逆袭,合资品牌份额缩水 中国车市上演"权力的游戏"?

最近,乘联会公布最新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乘用车市场累计零售销量为984.1万辆,同比仅增长3.3%。报告中特别提到,参照去年同期完成全年总销量43%的进度,今年全年汽车零售销量有望突破2200万辆。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同期乘联会发布综合销量(零售)榜单中,吉利汽车成为中国车企“独苗”,排名第6。榜单余下9席均被合资车企占据。 最近这几年,合资品牌零售销量份额,从去年上半年的30.6%下降至26.5%。相反,自主品牌已从28%升至33.5%。合资品牌市场份额大幅缩水,自主品牌则从边缘走向舞台中央,市场份额持续攀升,实现逆袭。 这场销量大洗牌,新能源浪潮功不可没,但燃油车战场,中国车企也抓住了时机,吉利、奇瑞、长安等传统自主企业,在新能源浪潮中不但稳步前进,还凭借燃油车业务的稳健增长,稳固了市场地位。反观合资车企,产品换代迟缓,营销乏力,销量下滑、。燃油车销量依旧坚挺,同比增长显著,成为销量支柱。反观合资车企,换代迟缓,新品匮乏,消费者新鲜感不再,降价促销成常态,裁员减产成常态,昔日辉煌不再。 可以说,昔日合资独大的时代,已成过往云烟。中国汽车市场,正上演一场由中国车企主导的“权力游戏”。销量榜单的每一次更迭,都是中国汽车工业崛起的见证,也是市场话语权转移的缩影。$吉利汽车(00175)$  
‌自主品牌逆袭,合资品牌份额缩水 中国车市上演"权力的游戏"?
$特斯拉(TSLA)$  7月12日,“特斯拉推迟发布Robotaxi”的话题引发关注。且导致股价下跌8.44%,市值一夜蒸发5000多亿,结束了过去11个交易日连涨趋势,真是过山车般的感觉啊。看来目前这个自动驾驶还真是个热门话题,稍微晚交付两个月就能引发资本市场这么强烈的反应。 这两天萝卜快跑也炒的沸沸扬扬的,虽然目前国内是有政策支持无人出租商业化落地的,但是整体的经营模式、运营模式、安全模式还是非常需要时间考验的,不会这么快就能实现理想的商业化。再加上现在消费者对自动驾驶接受度真的很高吗?我觉得不一定,起码我个人不会轻易尝试无人出租,尤其是北京这种路况,满街的小电驴,还是非常考验研发技术的。
$蔚来(NIO)$  蔚来这个3亿美元的股权激励设计的还蛮有意思的,通过增加公司总股本来替代部分现金薪酬,同时在财务上算作“费用”,并且减少了现阶段的现金压力。毕竟造车最需要的就是现金。 现在新势力都开始走员工激励的路子了,前一阵子理想汽车也授出了1.79亿人民币的员工激励,核心就是降本增效的同时留住核心人才。 我对蔚来的好感度蛮高的,一方面蔚来的服务做的比较到位,虽然我不是蔚来的车主,但是身边有不少朋友挺看好蔚来,情绪价值拉满。现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到这个程度,服务一定是要下功夫的。另一方面,蔚来的车确实做得不错,尤其安全性方面,欧洲的评级标准一直名列前茅,整体质量很靠谱。最重要的是,蔚来还能租电,购车成本一下子就能下来不少,给了车主更多的选择。 现在蔚来的第二个品牌乐道也正式上线了,和蔚来进行了差异化的定位,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对蔚来的整体发展也是有益的,只不过口碑销量还有待市场进一步的考证。
$赛力斯(601127)$ 赛力斯半年报预计营收同比大增近500%,且预计扭亏为盈,应该是这几年交出的最好一份半年报。 赛力斯这两年也是火力全开,借着华为和问界走出了低谷。现在问界卖得不错,而且华为也把问界的商标彻底卖给赛力斯了,后面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持续增加,销量肯定还有上涨空间。现在理想和赛力斯的销量上差别很微弱,各有优势,竞争激烈。不知道后面赛力斯的毛利能否在Q2超过理想呢?以及到底谁才能坐稳新势力市值第一呢?
$吉利汽车(00175)$  今年车圈市场确实比较激烈,车企们都在推新车,卷技术,降价格。 在这种局面下车企们交出的成绩单确实各不一样,整体来看还是头部车企竞争力更强一些。像吉利,1-6月销量95W辆+,同比增长40%+9,完成率47%+位居第一。同时基于前半年良好的销售情况及完成率,吉利也进一步上调了年度目标。 有一说一,这两年吉利汽车下面的新能源确实做起来了,今年上半年的销量提升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新能源卖的好。目前路上碰到极氪、吉利几何的纯电车的概率还是挺高的。吉利整体的技术和价格还是非常有竞争力的。 另外一方面是吉利的海外市场拓展的比较理想,看易车统计的1-5月全球畅销汽车品牌TOP20中,吉利和比亚迪是唯二上榜的中国品牌。 吉利给我的感觉一直是多条腿走路,整体的战略和思路是比较灵活动态的,我个人是觉得像目前这种形势下,反倒是这种公司发展空间和竞争力会更理想一些。
$上汽集团(600104)$ 近期,欧洲人民党在欧洲议会中提出,希望调整欧盟计划在2035年淘汰排放二氧化碳的汽车政策。EPP的草案建议修订新车和面包车的二氧化碳减排规则,允许使用替代零排放燃料,并希望开发先进的内燃机技术。这一动向可能意味着2035年的欧盟非零碳排放新燃油车禁售令将面临调整或暂停。 在全球范围内,由于电池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先进燃油发动机技术在降低碳排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混动汽车,尤其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因其较低的前期购置成本和消除里程焦虑的能力,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和车企的青睐。据Counterpoint研究机构的报告,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8%,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增长7%,而插混汽车销量增长了46%。 在中国,插混汽车的销量增长迅猛。据乘联会报告,5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89.7万辆,其中纯电动销量53.1万辆,插混汽车销量27.6万辆,同比增长84%,无论是批发口径还是零售口径的数据来看,插混汽车的同比增速都远高于纯电汽。分析人士认为,插混汽车在中国具有明显优势,预计未来几年内,国内插混汽车销量增幅将高于纯电动汽车。 在美国,混动汽车的忠诚度在2024年第一季度创下历史新高。据标准普尔全球移动公司的数据,第一季度重返市场的混合动力车主中,有42%选择了另一款普混或插混汽车。考克斯汽车公司表示,传统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翻了一番多,插电式混合动力销量增长了59%,合计约占轻型车辆销量的11%。 在欧洲,由于电动汽车价格偏高和政府补贴减少,普混汽车成为唯一一个增长的细分市场。5月份普混汽车注册量增长了16.2%,超过27.26万辆,份额从2023年5月的25%提高到近30%。 汽车制造商也在调整战略,越来越依赖插混汽车来实现减排目标。梅赛德斯
$理想汽车-W(02015)$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称,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的增速强于世界平均增长速度,2024年1-5月的继续保持64%的份额,其中4-5月的中国新能源乘用车世界份额达到67%。说明全世界范围内,3台新能源车里面起码有2台都是中国车。 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来说,守住市场份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现在日系车、德系车、美系车、韩系车等等都在转型做新能源,后面的市场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对于我们来说只能是不断地提升技术水平,尤其是电池、电驱等核心板块的核心技术,一定要做到世界领先。另一方面要想着怎么去提升在国际市场的品牌知名度,虽然现在比亚迪、吉利、奇瑞、上汽等车企出海做的都不错,但是知名度上和BBA还是有一定差距,想要打开增量空间还是得让消费者认可品牌,认可产品才行。
$吉利汽车(00175)$  欧盟这个事情终于有阶段性结果了,虽然没有那么理想但不意外,毕竟欧洲自己本身也有很成熟的汽车工业。 这个事情说白了并不会影响中国自有品牌进军全球的脚步,顶多是增加了一点障碍。一方面不是针对所有车型都要加征关税,仅是新能源车型。另一方面,税率比较高的几个企业目前有部分都已经选择将生产基地转移至欧洲。并且呢,自有品牌们目前仅是把欧洲作为扩张区域之一,除了欧洲,目前大家普遍重点拓展的还有东南亚、俄罗斯、中亚等市场,这部分的增长空间更大。 当然这个事情也可以给我们一个警醒,车企们确实没有必要再去卷价格了,低价换取市场的策略并并不能带来长久的收益,更多的是要搞技术、搞渠道、搞品牌、搞服务、搞效率。
$特斯拉(TSLA)$  今天被特斯拉进入江苏省政府用车采购目录的消息刷屏了,看来特斯拉这个数据安全问题应该谈妥了。 其实不光特斯拉Model Y进入江苏省政府新能源用车采购目录,还有银河L6、银河E8行政版、几何E、几何G6、问界M7、阿维塔11等多款车型入围。这次入围较往年还是有些变化。1、入围车型很多,且新能源占比大,看来自有品牌新能源汽车后面也将成为政府采购的主流选择;2、SUV采购上限是25万,价格限制控制的比较中位数。 目前中国自有品牌汽车全面崛起,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已经远不如前,即使特斯拉在华全方面合规,但很难在重现过往辉煌了,所以对于这次入围还是保持谨慎乐观吧。
$吉利汽车(00175)$  据吉利汽车CEO淦家阅,吉利2024年的汽车出口的目标上调至38万,并且要加快在欧洲战略的转型升级,这个上调幅度在放在整个车企里面也是非常可以的。只能说吉利真的勇啊,在加征关税的消息还没落地之前还有勇气上调出口目标,看来这也是做足了准备。 虽然现在自有品牌里面汽车出口做的最好的是奇瑞,但是能明显感觉到包括吉利、比亚迪等在内的车企们在奋起直追,不是要在海外建厂,就是和外资车企合作。 吉利目前搞汽车出口优势还是挺明显的,一方面就是吉利下面的品牌很多,无论是自有的还是收购的,基本覆盖了全价格段、全车型,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这对全球化的布局很有帮助,因为不同地区的需求是不一样的,类型越多给消费者的选择越多。 另一方面这两年吉利也和不少地区的车企合作,在海外已经有一定影响力了,而且旗下的极氪也在美股成功上市,知名度持续打开。还有最重要的就是吉利的核心优势,产品的安全性能很高。我相信相比智能化,消费者更关心安不安全。
$特斯拉(TSLA)$  特斯拉昨天一晚上市值涨了将近2800亿元,消息面上更多的观点是因为在中国推出了全新的购车金融政策,包括最长5年的免息贷款,首付仅需7.99万元人民币。 但我觉得深层次原因是已经不能拿汽车行业的标准去看特斯拉了,更多的是汽车+人工智能。包括之前股东大会的重点也提到了,特斯拉除了汽车外,未来的重点工作还包括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业务、升级完全自动驾驶能力(FSD),以及在工厂部署更多的人型机器人Optimus。所以未来可能自动驾驶和人形机器人会是特斯拉的重头戏。 其实现在不少车企也在布局人工智能赛道,包括一汽和优必选合作;吉利控股推出了高端智能汽车机器人品牌“极越”;比亚迪投资了人形机器人创业公司智元机器人等等。或许这些业务也将给各大车企们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
$小鹏汽车-W(09868)$  发现最近很少听到合资或外资车企向中国车企技术输出的事情,反而是,常常听到自主品牌技术向外输出的消息。 就说最近的,上汽与大众签署协议合作开发电动汽车。根据规划,预计自2026年起至2030年,合作开发的多款插电混动车型、纯电车型将陆续推向市场。并且,这次合作的形式,将是中德双方在技术方面共同赋能新产品。上汽大众内部人士透露,这些新车 “上汽、大众两边的技术都会使用。” 无独有偶,上个周末,雷诺汽车发布了新车大科雷傲(Grand Koleos)的官图。这款车由吉利和雷诺共同开发,与吉利星越L共享平台,已经在韩国市场上市。此前,吉利与雷诺合资成立了动力总成公司HORSE Powertrain Limited,双方各占50%股份,双方共同向这家公司给予技术和产品支持。看来,大科雷傲就是双方合作下的成果了。 此外,奇瑞与捷豹路虎、上汽与奥迪,近期纷纷开启技术合作模式。事实上,反向技术输出并不新鲜。但不同于此前小鹏与大众、零跑与Stellantis这样“大手拉小手”的合作模式,如今上汽与大众、吉利与雷诺等等之间合作,可以看出更加势均力敌,双方以更平等的姿态共同赋能实现更长远的共赢。 这种接连诞生的中外资车企间的战略合作,也被业界视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全新合作模式”。但从近来的市场表现来看,可能合资车企的合作意向还会更加迫切一些。根据乘联分会数据显示,今年5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59.8%,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32.7%,而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8.0%。 进入新能源时代,中国汽车快速崛起,从“跟随者”逐渐成为“领跑者”。如今中国已基本建成完备且具有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成功打通了整车、原材料、零部件、系统总成及制造装备、基础设施等关键环节,拥
$特斯拉(TSLA)$  看到有博主统计了今年春节后20-30玩纯电轿车的销量趋势,整体趋势都是向上的,说明市场的需求还是在不断增加的。再看具体的品牌情况,特斯拉Model3还是卖的最好的,小米SU7反超了极氪001排名第二,但是两个销量差别不大,估计也是小米产能上来了,再加上前期预定的比较火爆所以从销量上看比较好。极氪001已经上市这么久了,还能保持这个销量成绩也算是非常不错的,极氪这两年势头挺猛的,很有可能成为新势力的一匹黑马。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