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君
银杏君
股票赚钱很难
IP属地:江苏
23关注
221粉丝
0主题
0勋章

百度三季度财报:营收微降,智能云与AI业务成亮点

在11月21日,百度公布了其第三季度财务报告,尽管整体营业收入维持在与去年同期持平的335.57亿元人民币(下同)水平,轻微下滑3%,主要归因于在线营销业务的持续疲软,但值得一提的是,其智能云业务的强劲增长有效缓解了这一压力。 从盈利角度看,百度本季度实现了显著的利润跃升,归属百度的净利润为76.3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4%,与前一季度相比更是大幅增长了39%,盈利复苏态势很明显。 尽管经调整后的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表现略显逊色,同比下降8%至87.33亿元,但百度核心业务的盈利能力依然亮眼。 百度核心的净利润实现了17%的同比增长,达到75.36亿元,超出了市场的普遍预期,为投资者带来了积极的信号。 分业务来看,百度在线营销业务依旧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4%,收入定格在188亿元。 这一部分的下滑,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爱奇艺收入减少的影响,爱奇艺的收入同比下降了10%,降至72亿元。 尽管如此,以广告服务为核心的在线营销业务仍然是百度的“钱袋子”,贡献了超过一半的总营收。 在业绩电话会上,李彦宏对此给出了他的看法,他认为这是由于“宏观经济形势的挑战、我们持续推动的AI驱动搜索改造,以及互联网内容生态的不断变迁”共同作用的结果。 另一边,智能云业务则成为了百度的新亮点,它带动了非在线营销收入的增长,这部分收入达到了77亿元,同比增长了12%。 说到市场热议的人工智能业务,百度在第三季度也是收获满满。 百度智能云业务持续增长,营收达到了49亿元,同比增长11%,Non-GAAP经营利润率也有所提升。AI在百度收入中的占比已经超过了11%,与去年四季度相比,增长了6个百分点,从5%跃升至现在的水平。 到2024年11月,百度飞桨及文心生态已经汇聚了1810万开发者,相比6月末的1470万,增长了340万之多。文心系列模型的日均API调用量更是达到了
百度三季度财报:营收微降,智能云与AI业务成亮点

中国神华三季报:高股息、高分红、高潜力

中国神华Q3营业收入2,538.99亿,同比增0.57%; 归母净利润460.74亿,同比增-4.55%; 扣非净利润460.34亿,同比增-3.72%。 本报告期单季度营收同比3.37%;归母净利润同比10.54%;扣非净利润同比11.54%。 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稳 为什么说问,我们看一下这几年煤炭的价格变化情况,2024年煤炭的价格整体是低于2023年的。另外,根据,1-9月的规上企业利润的情况,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相比去年同比下降了21.9%。在利润下降近20%的情况下,神华利润也就小幅下降。 历史股息和股息率 去年基于年初股价的股息率是9.2%,今年基于年初股价的股息率是7.2%,今年基于最新股价和最近一年分红计算的股息率是5.5%。 当前静态PE是13.6倍左右,滚动PE是14.1倍左右,市净率是1.9倍左右。 最近12年的现金分红股息率历史曲线图如下: 以2024年年初股价算,2024年的股息率高达7.21%,保持了最近5年的高股息率。最近12年来有一年分红较低及中断过一年分红,期间基本保持了稳定并有较高增长,每股股息增长了一倍多。最近5年来可以说是难得的高股息率了。 以最新股价计算,最新的股息率在5.5%左右,是最近5年来最低,主要是分红有所下降及股价上涨了。 也就是说,最近12年来,前期业绩波动较大股息波动较大,后期保持了高股息,平均股息增长还不错。 历史投资增长 最近12年来一次性投资的历史增长曲线图如下,年化收益达到了10.9%左右,算不错的收益了,远超投资沪深300指数基金,赶上了中证红利指数基金: 最近12年每月定投投资的历史增长曲线图如下,年化收益达到了17.8%左右,远超定投沪深300和中证红利指数基金的收益: 定投的高收益,主要得益于期间经历了定投的微笑曲线,也就是前期股价下跌和涨幅较慢,后期股价涨幅较快并保持了高位。这样的投资增长历史
中国神华三季报:高股息、高分红、高潜力

智驾“独角兽”地平线即将“敲钟” 估值约600亿元

经过9年的探索,地平线正式进入新的阶段。2024年10月16日,智驾科技头部企业地平线(9660.HK)在香港开启招股。发行价指导区间为每股3.73港元至3.99港元,募集资金上限约54亿港元,预计股份将于10月24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在招股期间地平线吸引了境内外众多知名机构投资者的踊跃参与,阿里巴巴、百度、达飞集团和一家宁波市政府基金为基石投资者,认购总额达到约2.2亿美元(约合17亿港元)。 地平线方面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随着正式登陆港股市场,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地平线将进一步巩固在智驾细分市场的领先地位,实现更加快速和可持续的增长。 得益于差异化打法以及“全维利他”的商业模式,地平线有了在智驾领域驰骋的核心武器。今年上半年,地平线实现营收9.35亿元,同比增长151.6%,其毛利率进一步提升至79%。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高投入的研发支出,地平线仍处于亏损状态,上半年净亏损50.98亿元,同比扩大170%。 坚持走软硬协同路线 本次IPO,地平线拟全球发行1355106600股股份,其中香港公开发售135511200股,占约10%;国际配售1219595400股,占约90%,另有超额配股权15%。 地平线表示,近70%的IPO收益将在五年内用于研发,其余部分将用于销售和营销费用,以及满足营运资金需求。 站在智能驾驶迈向全场景大规模普及的重要节点,智驾系统将经历从可用、好用到爱用的三个发展阶段。而当下量产的以城区NOA为代表的高阶智驾系统尚未充分达到用户眼中“可用”的标准。成立于2015年的地平线正是瞄准了智驾这一市场,坚持走软硬结合的差异化技术路径。 作为一家乘用车高级辅助驾驶(ADAS)和高阶自动驾驶(AD)解决方案供应商,地平线的优势在于算法的深厚积累与应用。“我们是芯片公司里面最懂软件算法,软件算法里面最懂芯片,做软件算法+芯片的公司里面最懂车规的公司。
智驾“独角兽”地平线即将“敲钟” 估值约600亿元

南向资金8月2日净买入复星国际6.55万股 连续3日增持

8月2日, 南向资金增持复星国际6.55万股,连续3日增持。截止当日收盘,港股通共持有复星国际93476.96万股,占流通股11.40%。港股通增持金额前五个股分别为腾讯控股、中国银行、美团-W、中国石油化工股份、香港交易所。 复星国际近5个交易日下跌2.22%,港股通累计增持147.74万股;近20个交易日下跌6.81%,港股通累计增持434.31万股。 $恒生指数(HSI)$ $美团-W(03690)$ $复星国际(00656)$
南向资金8月2日净买入复星国际6.55万股 连续3日增持
$阿里巴巴-SW(09988)$ 饿了么这几年总的来说还是挺低调。但感觉潜移默化中,周边人谈论饿了么好像已经不再是“能不能活下去”的问题,而是关心这样的增长“能维持多久”,看好它能盈利上岸。$阿里巴巴(BABA)$
饿了么在最近几个季度的增长势头保持不错,业绩和效益的提升已经成为阿里每个财报季的“保留节目”了。这个增长周期穿越了消费市场的震荡,以及集团战略调整引发的波动,值得长期关注看好。$阿里巴巴(BABA)$ $阿里巴巴-SW(09988)$

一年卖10个亿:敷尔佳透明质酸钠贴火爆的背后

2014年,一位名叫张立国的药剂师,完成了“医用透明质酸钠修复贴”产品的研发。当时,他并没有想到,日后十年,这样的一小片贴膜,会彻底引爆中国护肤品市场。 这个“医用透明质酸钠修复贴”,是国内第一批获准上市的透明质酸钠成分的Ⅱ类医用敷料贴类产品。张立国将其注册商标,命名为:敷尔佳。 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国货美妆品牌的爆发之年。2023年1-11月,抖音护肤TOP20榜里,国货强势占据11席。此外,在2024年的“三八节”表现来看,国货品牌也表现亮眼,并且在其中,玻尿酸类的品牌,增长明显较高。 敷尔佳,也正在这样的行业大背景下快速成长,并于2023年8月登上资本市场,成为“医用敷料第一股”。 一、透明质酸钠材料:女人的生意,火爆的市场 在国货爆发、透明质酸钠增长的背后,是一条容易诞生超级大单品的赛道:功能性护肤。 2015年左右,功能性护肤品才在国内真正崛起。这个赛道,成长速度较快,诞生了一个又一个重磅IPO,包括贝泰妮、华熙生物、巨子生物等,敷尔佳,也是其中之一。 图:护肤品行业增速 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 皮肤护理类产品,按产品形态,可以分为注射、敷料、面膜三大类,敷尔佳主要涉及的是敷料、面膜。 2017-2021年,医用敷料的市场规模达到25.9亿,年化增速为40%。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2022-2027年市场规模增速达到23.1%。其中,轻医美用户人群增长,以及用户对于功能性护肤的偏好,是行业增长的核心驱动。 我们分别来看这两大增长驱因素: 轻医美——用户规模上行,贴式敷料用户渗透率持续提升。据艾媒咨询数据,2016年至2020年间轻医美用户规模不断增长,2020年用户规模达1520万。2023年,我国轻医美市场用户规模超过2000万人,较2020年增长55%。。消费者在光电/注射类项目过后,通常需要早晚敷医用面膜进行修复,轻医美用户的规模快速增长较大程度拉动了贴式
一年卖10个亿:敷尔佳透明质酸钠贴火爆的背后

在A股,长牛还是消费股

科技股是未来,但科技股的基因还是在美国更多一些。 在A股,长牛股还是消费股。 毕竟科技创新取决于底层因素,比如基础科学,环境等。 而中国市场很大,市场统一,依旧是全球第二大人口市场。 消费股,在中美都是长牛股,主因是,消费企业是有护城河的。 护城河既是品牌,也是渠道,相辅相成。 所以消费品有一个定律,那就是有没有一个可以重复使用的渠道网络。 我举几个例子; 1、渠道的广度与深度。 比如农夫山泉,营销固然是案例级大师。 但营销的背后,是渠道的苦功夫。 通过4000多家经销商覆盖全国237万个终端零售网点,这样一来,既能卖2块钱的矿泉水,也能卖几块钱的饮料。 比如公牛,市值曾经可以叫板小米,仰仗的也是2000多家经销商和70多万家销售网点;每一个新产品几乎都是纯利润。 换言之,公牛就好比有70多万家深深嵌入商业社会的销售网点帮助公牛赚钱。 比如伊利,蒙牛,因为是全国性企业,渠道是全国性的,所以就可以打败区域性乳制品品牌。 酸奶的战争,安慕希与纯甄后来居上,打败光明的莫斯利,就是最好的例子。 而光明乳业想要打伊利蒙牛,需要将伊利蒙牛曾经干过的事情重干一遍,也就是渠道的搭建,这样新产品才能迅速铺货。 才能打的动祖传价格战。 2、渠道的模式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深度分销体系,扁平化管理。 就是在一个省份设置多个分销商,企业深度参与销售体系建设。 茅台,伊利,张裕就是这种体系,管理成本高,管理难度大,但对于渠道的把控能力强。 另一种是大经销商体系,层级化模式,在一个省设置2-3个大经销商,由经销商向下分销。 五粮液,蒙牛,长城,就是这种体系。 管理成本低,但容易被大经销商绑架,对于渠道的掌控力较弱。 从侧面也说明,为什么茅台,伊利,张裕,比五粮液,蒙牛,长城更优质。 因为对于渠道的把控越是强劲,尽管多花了管理费用,但对于销售的帮助更大。 3、渠道可以分摊销售成本。 说一说乳制品
在A股,长牛还是消费股

银行股的春天:兴业与农业的强势表现引领市场关注

上周五,兴业银行尾盘集合竞价直线涨停,昨日农业银行股价再创新高,无疑吸引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而今天上午,银行板块的强势反弹态势仍在延续,瑞丰银行、中信银行等领涨,唯独农业银行股价微跌。 这一切都显示了市场对银行股的信心和期待。 银行板块在1月份具有较好的绝对与相对收益,这一历史现象值得投资者深思。 据光大证券的研究,历年1月份银行板块的上涨概率位居各行业之首,这与信贷脉冲的绝对收益水平具有正相关性。 信贷投放的“开门红”往往能带动银行板块的上涨幅度,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高达0.66。 当前,随着银行净息差压力的缓解和无风险利率中枢的持续下行,银行板块的高股息率为其带来了更大的绝对收益空间。 与此同时,随着存量风险的逐渐出清和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有望进一步推动银行估值修复。 在配置上,投资者可关注三条主线:一是稳健的国有大行,作为避险情绪下的首选;二是特色中小银行,它们依托本地资源禀赋优势,深耕小微、制造等客群,受益于区域经济韧性;三是关注复苏交易标的,这些标的有望在复苏趋势中获得更大的涨幅。 兴业银行的涨停和农业银行的创新高并非偶然,而是银行股整体强势的一个缩影。 投资者在把握配置机会时,应综合考虑行业趋势、企业基本面和市场情绪等多方面因素,以实现更为稳健的投资回报。 $兴业股份(603928)$
银行股的春天:兴业与农业的强势表现引领市场关注
$小米集团-W(01810)$ 智能化是未来的大趋[财迷]  
抱歉,原内容已删除
avatar银杏君
2023-11-01

巴菲特又减持了,减持比亚迪比例已超六成!

巴菲特减持$比亚迪股份(01211.HK)$比例已超六成! 据港交所最新文件显示,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将其对比亚迪H股的持股比例从8.05%减少至7.98%。自2022年8月首次开始减持至今,伯克希尔·哈撒韦已经累计抛售超1.38亿股比亚迪H股股份,减持数量已超六成。 10月30日晚,比亚迪披露亮眼三季报显示,比亚迪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222.75亿元,同比增长58%,实现净利润213.67亿元,同比增长130%,业绩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其中,第三季度营收1621.51亿元,同比增长38.49%;净利润104.13亿元,平均每天挣1.13亿元。截至10月31日,比亚迪H股报收237.4港元/股,A股报收238.54元/股,合计总市值约6568亿元。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10月31日,港股三大指数集体下挫,截至收盘,$恒生指数(800000.HK)$跌1.69%,$国企指数(800100.HK)$跌1.65%,$恒生科技指数(800700.HK)$跌2.47%。港股汽车板块普跌,截至收盘,$零跑汽车(09863.HK)$跌15.84%,$长城汽车(02333.HK)$跌5.7%,比亚迪股份跌3.57%,$蔚来-SW(09866.HK)$跌3.34%,$理想汽车-W(02015.HK)$跌3.4%。消息面上,有报道称从各家车企披露的销量数据来看,截至三季度末,多家车企的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完成率堪忧。 巴菲特再次减持比亚迪H股 据港交所文件披露,据港交所文件,10月25日,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出售了82.05万股比亚迪股份,平均减持价格为每股245.86港元,持股比例从8.05%降至7.98%。 据悉,伯克希尔·哈撒韦在2008年以8港元/股的价格买入了2.25亿股比亚迪H股,持有时间长达14年,直至2022年8月首次开始减持。根据港交所披露易规定,大股东增减持股
巴菲特又减持了,减持比亚迪比例已超六成!
avatar银杏君
2023-09-05
$贵州茅台(600519)$ 茅台这次联合算是博了一波不少投资者的注意,市场回暖,经济也慢慢起来,暂时拿着,看后期吧。
@爱发红包的虎妞:【虎友投资说】瑞幸X茅台,脱圈背后是股价3年暴涨30倍
avatar银杏君
2023-09-05
今天大环境有些差,短线一时的盈亏可以不用太在意,今天入手中长线标$四川长虹(600839)$ ,以中长线为主,短线轻仓买卖就好,即使亏了也不伤筋动骨,保持良好心态,坚持做T。
avatar银杏君
2023-07-04

行情归来

昨天消费,今天医药。吃药喝酒,行情归来,大家整体的赚钱效应是比较好的。 也意味着行情在回暖。 一涨解千愁。 前阵子跌的时候,很多经济学家出来讲长期来对国内经济有多悲观。前期很多宏观分析师,你听他的分析,你的感觉是股市得清仓。 其实如果用长期的眼光来判断当前短周期的股市操作,是没有依据的。 短期的问题,短周期来解决就可以了。长期的问题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很多时候是经济学家自己的yy。有的时候,提出焦虑又没有给出解决方案,就是整个社会的负能量,带节奏了
行情归来
avatar银杏君
2023-06-25

“疯狂天才”马斯克的苹果梦,靠什么来实现?

外人看来鸡肋的自动驾驶,或许是马斯克实现苹果梦的一把钥匙。 6月16日,马斯克在法国的VivaTech会议上表示,特斯拉已经越来越接近全自动驾驶的目标,并强调这一技术是特斯拉品牌价值的主要驱动力。当天,特斯拉的股价上涨了3%,收涨1.81%。 尽管特斯拉目前的FSD只能提供辅助驾驶功能,但马斯克再三强调全自动驾驶的目标,相信不是单纯想要炒作概念。 马斯克对于特斯拉的定位,一直不是做高端豪华汽车,而是希望通过研发低成本造车平台、革新传统造车工艺的方式,制造平价汽车产品,从而打开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当实现量级规模后,再通过自动驾驶技术获取更多的盈利。早前,马斯克喊出愿意零利润卖车,通过FSD赚钱,就证明了这一点。 毫无疑问,马斯克押注全自动驾驶,不仅是看好自动驾驶的潜力,也是看好其作为一种软件技术的可复用性。如今,特斯拉已经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车企,这个近8000亿美元的新能源汽车巨头想要继续增长,光靠硬件是不行的,所以,马斯克才试图打造以硬件为土壤、利用软件获利的商业模式。 这种商业模式,显然与苹果十分相似,如果自动驾驶能让马斯克实现苹果梦,让特斯拉成为汽车圈的苹果,那么万亿市值就指日可待了。 虽然外界目前对全自动驾驶能否真的实现存疑,但凭马斯克执着且冒险的性格,相信不管如何,这位疯狂的天才都会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向前迈进。 要知道,无论是Space X还是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在早些时期无一被看好,这种未经证实且具有高度实验性的产品,也只有马斯克才敢全力投入。 这样敢想敢做的性格,与他妈妈的教育密不可分。 马斯克的妈妈梅耶马斯克是个掌握自身命运,飒到飞起的传奇女性。她用自己的努力,告诉孩子们人生的走向握在自己手里。 梅耶马斯克出生于飞行员之家,她的爸爸是飞行员,妈妈则是领航员,她经常跟随着父母的“螺旋桨”飞往各处冒险,这给她的生活带来了自由翱翔的真实感,也培育了她勇敢的性格。 梅耶
“疯狂天才”马斯克的苹果梦,靠什么来实现?
avatar银杏君
2023-06-21

人形机器人时代渐近,哪些环节有望受益?

近日,特斯拉召开2023年股东大会期间,马斯克用大量篇幅介绍了人形机器人。马斯克认为机器人的需求可能会达到100亿台,甚至更多,而且他认为未来特斯拉大部分市值可能是由人形机器人贡献,凸显出人形机器人的战略重要性。 受利好消息影响,相关零部件厂商的股价表现活跃。从特斯拉、英伟达、小米等科技企业纷纷布局人形机器人来看,其发展是大势所趋,值得长期关注。 那么,人形机器人现状和未来趋势是怎样的?产业链的哪些环节可重点关注呢? 目前,全球及国内人形机器人的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并未大规模化量产。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未来人形机器人的投资机会有望超过汽车。马斯克在股东大会上表示,按比例来说,人与机器人的比例大于等于2:1,也就是说对机器人的需求将会达到100亿台,这个数字远超过对汽车的需求。 在特斯拉机器人发布之前,已经有不少科技企业布局人形机器人。如:波士顿动力Atlas为代表的液压驱动人形机器人、以日本本田ASIMO为代表的电驱动人形机器人。 在中国市场上,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较小,但增长速度非常快。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2019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大约为9.6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3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9.7%。 从国内的人形机器人厂商来看,有小米、优必选等。小米于2022年8月11日也发布了首款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Cyber One。优必选于2023年1月正式提交赴港 IPO 申请,若上市成功,公司将成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 由于成本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特斯拉的Optimusa(擎天柱)可复用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并复刻新能源汽车在中国规模化降本的经验,有望率先在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落地。 据马斯克的预测,未来Optimusa(擎天柱)的售价将不到2万美元,并计划量产百万台。预计将在3年内实现量产,5年内实现商用。 与此同时,国内零部件厂商也将迎来发展机遇
人形机器人时代渐近,哪些环节有望受益?
avatar银杏君
2023-06-20

阿里回归淘宝?

5月下旬,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召集淘天集团各业务负责人,开了一场小范围内的沟通会。马云判断,接下来是淘宝而不是天猫的机会,阿里电商应该“回归淘宝”。马云在会上称,阿里过去那些赖以成功的方法论可能都不适用了,应该迅速改掉。他为淘天集团指出了三个方向:回归淘宝、回归用户、回归互联网。此外,马云认为淘天在组织上应该进一步扁平化。 消息真假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这个判断是对的。当年正是因为阿里走向高大上,才让拼多多抓住了机会,让数不清的小工厂上线拼多多,迅速以成本优势占领市场。到如今已经形成了和阿里相抗衡的实力。以至于马云说再不改变阿里可能成为下一个诺基亚和柯达。 巧合的是,前不久京东的刘强东也回归了,也模仿京东搞出了百亿补贴,也强调便宜的重要性,并指出如果再不改变,京东会成为下一个苏宁。 两位大佬的观点和说法惊人的一致,为什么张勇和徐雷两位职业经理人没能发现这些呢?以至于不得不换掉他们。 说句心里话,其实马云刘强东这些观点并不是什么高瞻远瞩,需要多大智慧才能看出来,而是普通老百姓都能知道的常识。类似的观点在雪球上已经有无数人说过,光是我的专栏里也早就说过多遍。奇怪的是普通小兵都能发现的问题,为什么张勇和徐雷却发现不了呢? 官僚主义是根本原因,他们很勤奋的忙于现在的工作,会见各路领导,参加各路会议,听取各种汇报,却忽视了最基础的用户。这也是马云说要组织扁平化的根本原因。想起了平安集团马明哲曾说过的一句话,如果我忙于今天,平安将没有明天。大领导一定要让自己闲下来,做个自己公司的产品体验官就好。 $阿里巴巴(BABA)$ @爱发红包的虎妞
阿里回归淘宝?
avatar银杏君
2023-06-19

苹果加入XR市场龙争虎斗 谁能拿下亚洲或将是胜负的关键

摘要:苹果的加入相当于为领域内的开发者打了一针“鸡血”,让大家相信这一片海洋不是死水。 本月6日,对XR领域也算是一个里程碑性质的纪念日了——在经历了数次跳票后,全球的科技老大苹果公司终于发布了自己的首款VR/AR头显,Vision Pro,一举跨入XR领域。 在苹果的这款产品发布之前,行业内几乎都在翘首以盼,希望苹果能以领头者的姿态,为行业带来新的活力。事实也确实如此。在Vision Pro发布的当日,“Apple Vision Pro”相关话题的热搜一度冲上微博热搜榜首,这对于近来一直被ChatGPT、AI大抢风头,面临行业寒冬的XR领域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 XR领域太广,苹果的这款产品到底瞄准哪个方向? XR领域已经发展了许久,最早或许可以追溯到90年代初。 1935年,美国科幻作家斯坦利·温鲍姆(Stanley Weinbaum)出版了《皮格马利翁的眼镜》(Pygmalion's Spectacles),其中主角使用一副护目镜探索了一个虚构的世界。这大概就是我们今天所知的VR的第一个预测。 接下来,VR和AR技术早期的例子也慢慢显现。1956年,电影摄影师Morton Heilig创造了Sensorama——这个电影亭将3D彩色视频与音频,气味和振动椅相结合,使观众沉浸在电影中,产生了“虚拟现实”的感觉,尽管当时这个定义还没有被提出。 基于这一想法,Philco的工程师于1961年开发了“Headsight”,专为军事用途而设计,这就是第一款采用运动跟踪技术的头戴式设备,几乎可以说是早期的VR头显雏形。随后,在1968年,哈佛大学教授伊万·萨瑟兰(Ivan Sutherland)发明了世界上首个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头戴式显示设备,被称为“达摩克利斯之剑”。 直到2010年,XR的故事真正开始了。2010年,18岁的Palmer Luckey为Oculus Rift
苹果加入XR市场龙争虎斗 谁能拿下亚洲或将是胜负的关键
avatar银杏君
2023-06-16

果链外迁东南亚,对于中国供应链企业有何参考经验?

01 全球消费电子行业陷泥淖,中国果链企业阴云笼罩 全球消费电子行业尚未走出低迷困境,蝴蝶掀起的风暴已悄然酝酿。 苹果新一季财报显示,包括印度在内的亚太其它地区收入达81.19亿美元,增长15%;而同属亚太地区、曾被苹果视为增长引擎的中国,营收却同比下降2.89%。亚太地区小幅增长难掩苹果业绩颓势,出货量增速放缓、净利润持续下滑大形势下,苹果的自救,从供应链开始。 尽管坊间一直戏称“苹果吃肉,供应商喝汤”,但成为苹果供应商对企业的提升也确然是实实在在的。以2011年加入果链的立讯精密为例,2011年至2021的十年间,公司从iPad连接线供应商到取得AirPods整机代工资格,一路进阶为AirPods最大的代工厂商,整体营收上涨150倍,净利润上涨60多倍,区间股价最高涨幅超过40倍。尽管今天的立讯精密正逐渐尝试摆脱苹果依赖症,但其壮大脉络始终是无法避开“苹果”二字的。 同样,苹果供应商一旦遭遇冲击,其后果之严重也令人咋舌。去年年底,果链巨头歌尔股份发布风险提升性公告,称收到境外某大客户的通知,暂停生产其一款智能声学整机产品。虽未明言,但人人皆知这位“大客户”是谁。坏影响接踵而至:4月18日,歌尔股份发布了2022年及2023年一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歌尔股份营收保持增长,但净利润大幅下滑,同比下跌88.22%,出现了2019年后的首次负增长。当日,公司股价跌停,并于此后的几个交易日连续下跌,余波至今未完全消除。 纵然是优等生立讯精密,也在今年年初被爆出过苹果砍单传闻,而后也出现了股价迅速跳水、市值一日蒸发224亿元的“惨烈”境况。 同样让人忧心的是,苹果供应链的转移显露出加速征兆,“果链下南洋”“果链外迁”“库克要在印度复刻中国果链奇迹”的传闻和动作不断。尽管敏锐的中国厂商们也做出了相应调整,纷纷动身越南印度等国开辟新据点。但是,失去了主场优势的中国果链从业者,即将要承担
果链外迁东南亚,对于中国供应链企业有何参考经验?
avatar银杏君
2023-06-15

2.5万元的苹果头显,能再造一条“果链”吗?

图片来源:Piaxbay 从立项到正式发布,苹果的MR头显产品已经研发了多年。外界一直对这款产品寄予厚望,探讨苹果的Apple Vision Pro能否成为继iPhone、iPod之后,又一款“划时代”的消费电子产品。 不过,在产品正式亮相后,市场的争议也随之而来。 6月6日凌晨,在苹果开发者大会WWDC 23上,苹果发布了首款MR头显Apple Vision Pro。3499美元的售价,折合人民币约2.5万元,远超市场上其他头显设备,也高于市场此前预期的3000美元。 据悉Apple Vision Pro在明年初才正式发售,所有功能演示都是通过PPT演示,在这之前,苹果也从未发布过预售期长达半年的新品。 除了预售期长外,苹果不断下调的销售目标,似乎也表露出苹果内部对这款产品十分谨慎。据媒体报道,苹果最初预计的首年销量为300万台,后又降至100万台。在临近WWDC大会发布时,苹果的销售目标又变成了30万台。产品发布后,苹果将目标降至了15万台。 苹果能否给XR行业带来新的活力呢? 01 内部“打磨”多年 在过去几年里,AR/VR虽然一直受到关注,但发展依旧缓慢。 根据陀螺研究院统计,2022年全球VR头显出货量1014万台,较2021年下滑了8.65%。全球VR/AR行业投融资总额为491.5亿元,同比收缩了11.4%。 在这种背景下,苹果推出了MR头显设备。资料显示,MR(混合现实)兼具VR(虚拟现实)与AR(增强现实)的部分特点,指的是合并现实和虚拟世界而产生的新的可视化环境。XR(扩展现实)则是MR、VR、AR的统称。 在XR行业进入大众视野时,便有不少人关心,这个行业能否诞生新一代大众化的消费电子产品。从目前来看,手机依旧是最主要的消费电子产品,据IDC数据,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12亿台,同比下降了11.3%。因此大众对苹果的MR头显产品有着不小的期待。
2.5万元的苹果头显,能再造一条“果链”吗?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