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二研究
不二研究
追逐商业深度,探索创新经济。
IP属地:未知
0关注
257粉丝
0主题
0勋章

营收净利双降、股东减持,大降价也救不了良品铺子

号称“高端零食第一股”的良品铺子(603719.SH) $良品铺子(603719)$ ,正遭遇部分股东的“用脚投票”。 5月17日晚间,良品铺子连发两份减持公告,其控股股东宁波汉意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持股5%以上股东达永有限公司,两者均计划减持。 其中,宁波汉意由良品铺子的创始团队杨红春、杨银芬控制,也即良品铺子的合伙人公司;此次减持也是良品铺子上市以来,创始团队的首次减持。 良品铺子在2006年成立于湖北武汉,创始团队有三人,分别为杨红春、杨银芬和张国强。2023年11月,杨银芬重新出任良品铺子的总经理及董事长,而杨红春则仅担任董事。 减持或有迹可循,良品铺子上个月公布的2023年报,并没有向市场传递乐观信号:2023年,良品铺子营收80.46亿元,同比下降14.76%;净利1.8亿元,同比下降46.26%;扣非净利0.65亿元,同比下跌68.82%。 这是良品铺子上市后首次出现营收负增长,且净利、扣非净利润也是近6年最低谷。 良品铺子解释称,营收下降是受市场及平台变化影响,来自线上渠道的营收下降。2023年,良品铺子线上业务的营收31.67亿元,当期主营业务占比39.83%;较去年同比下降32.58%。 在线下门店数量上,良品铺子去年新开了679家门店,包括455家直营店和224家加盟店;与此同时,关闭了612家门店,包括197家直营店和415家加盟店。 截至2023年年底,良品铺子拥有3293家门店,包括1256家直营店和2037家加盟店。 为什么良品铺子卖不动了?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线下渠道仍占休闲食品流通份额的85%以上,而电商平台增长则逐步放缓。 在零食连锁经营的浪潮中,良品铺子曾以高端零食为卖点切入市场,从低端零食中杀出重围;最终以“高端零食第一股”登陆资本市场。 新消费
营收净利双降、股东减持,大降价也救不了良品铺子

虎牙连续10个季度营收下滑,林松涛“三年计划“的游戏服务,没能扛起增收大旗

直播内卷的风,从大平台吹到了游戏直播的垂直赛道。 “游戏直播第一股”虎牙(NYSE:HUYA),已经连续10个季度营收下滑。 据虎牙最近发布的2024年一季报,当期营收15.04亿,同比减少23.1%。这已经是虎牙连续第10个季度营收下滑。 2018年5月,虎牙登陆纽交所,号称中国的“游戏直播第一股”。其IPO发行价为12美元/股;此后股价一度飙升到50.16美元/股,巅峰期的市值超过百亿美元。 截至5月22日美股收盘,虎牙报收5.83美元/股,对应市值13.27亿美元;市值下跌超9成。 对比上市后的单季度营收,2020年第四季度营收29.9亿元,是虎牙上市后收获的最高单季度营收。三年后,虎牙的单季营收已经较巅峰时期 “腰斩“。 此前的2022-2024年,虎牙在当年一季度的营收均出现同比下滑,分别同比下降5.38%、20.91%、22.84%。 作为一家游戏直播起家的公司,虎牙的营收主要来自于直播、“广告和其他业务”两部分。其中,直播业务是虎牙的支柱板块,撑起超八成营收。 2024年第一季度,虎牙来自直播的收入12.60亿元,当期营收占比83.8%,同比下降32.2%。这也是其直播收入连续五个季度下滑。 虎牙解释称,这主要是由于宏观经济和行业环境持续疲软,及公司为支持战略转型和审慎经营而进行的主动业务调整。 一季度的付费用户减少,也是导致直播收入下滑的原因之一。 尽管虎牙在2024年一季度进行产品升级,并举办系列创新的电子竞技活动和运营活动,但这些努力似乎未能有效提升用户的付费意愿和活跃度。 据一季报:虎牙2024Q1的付费用户为440万,同比2023Q1减少了80万。 目前,腾讯是虎牙的第一大股东;据虎牙一季报,截至3月31日,腾讯持股占比66%。 去年,虎牙经历了系列人事变动和战略调整:2023年5月,腾讯副总裁林松涛接替黄凌冬出任虎牙董事长;3个月后,虎牙首任CE
虎牙连续10个季度营收下滑,林松涛“三年计划“的游戏服务,没能扛起增收大旗

华熙生物跌落神坛,“玻尿酸女王“赵燕进退两难

昔日的“玻尿酸大王”华熙生物,交出一份营收、净利双降的年报。 截至5月22日收盘,华熙生物报收64.55元/股,对应市值310.9亿元;对比巅峰期的1500亿元市值高点,其市值已经缩水近8成。 作为国内最早入局玻尿酸原料市场的公司,华熙生物被称为“玻尿酸大王”,华熙生物创始人赵燕也被称作“玻尿酸女王”。 在A股“医美三巨头”中,华熙生物曾是头号选手,营收从18.9亿一路涨到63.6亿,凭借巅峰期千亿市值的玻尿酸“神话”,被视作医美界茅台。 据华熙生物发布了2023全年财报财报显示, 2023年,营收60.76亿元,同比下降4.45%;净利5.93亿元,同比下降38.97%。 华熙生物支撑营收“半壁江山”的功能性护肤业务,在去年首次出现下滑。2023年,华熙生物功能性护肤品业务营收 37.57 亿元,当期营收占比61.84%;较上一年同比下降 18.45%。 2023年上半年,其功能性业务以玻尿酸精华、面膜、手膜为主,润百颜、夸迪、米蓓尔、BM 肌活4大功能性护肤产品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在2023年报中,未披露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四大品牌的具体营收数据。 2023全年下滑有迹可循。在2023上半年,其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实现收入 19.66 亿元,已经同比下降 7.56%。 此前的2019-2021年,华熙生物功能性护肤业务一直保持超过100%的增速。即使在2022年,该业务也保持38.8%的同比增速。 有分析认为,华熙生物润百颜、夸迪、米蓓尔、BM 肌等多个品牌,在2023年最重要大促节点“双11“的销售额差强人意。电商平台竞争加剧、流量成本上升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都对华熙生物的功能性护肤品业务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华熙生物创始人赵燕称,华熙生物不只是玻尿酸生产商,而是一家“合成生物科技驱动的公司”。定位于生物科技驱动的华熙生物,在2023年的研发投入仅有4.46亿元,研发费率仅
华熙生物跌落神坛,“玻尿酸女王“赵燕进退两难

蕉下收割防晒智商税,创始人马龙”防晒黑科技“被质疑

当《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五季的姐姐们,室内训练也穿着防晒衣;防晒旺季又从线上卷到线下! 在00后西西的认知里,简单的涂抹防晒霜远远不够,必须360度全方位无死角防晒穿搭,防晒衣、防晒口罩、遮阳帽、墨镜、防晒口罩、防晒冰袖,越齐全越“硬核”防晒。 西西笑称自己夏天出门的全副武装,就是城市里的“养蜂人”。 这究竟是防晒“智商税“还是“悦已经济“? 提及“硬防晒“占据消费者心智,首先逃不掉的就是蕉下。 2013年,蕉下横空出世,以防晒为主要卖点的胶囊小黑伞,很快成为网红产品;此后,蕉下推出多款防晒产品,如防晒帽、防晒衣等,并扩展到城市户外产品线。 然而,关于蕉下防晒黑科技的争议从未停止。蕉下的创始人马龙和联合创始人林泽,两人都是85后的理工男,创业初期对外宣称自主研发出多项防晒“黑科技”。 包括自研推出L.R.C涂层技术、Air Loop面料等核心技术,早期成为蕉下的品牌加分项。但此前就有业内人士质疑,于运动产品而言,这些技术算不 “独特”,如Air Loop面料早已被广泛应用于户外运动品牌,以便夏日迅速降温。 尽管蕉下声称其产品采用了创新的黑胶科技,具有很强的防晒性能;但是,蕉下重营销轻研发的策略,引发公众对于其防晒黑科技真实性的怀疑。 据蕉下招股书显示, 2019年-2022年上半年,蕉下的总营收近60亿,其中广告及营销费用超10亿,但研发费用不足2亿。 具体而言,2019-2022年上半年,蕉下的营销费用分别为1.25亿元、3.23亿元、11.04亿元、7.25亿元,营销费率分别为32.45%、40.7%、45.9%、32.8%。 同期,2019-2022年上半年蕉下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990万元、3590万元、7160万元、6320万元,研发费率分别为5%、4.5%、3.0%、2.9%。 蕉下高营销低研发的策略,可能导致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的落后,反而成为消费者的一种负担,让
蕉下收割防晒智商税,创始人马龙”防晒黑科技“被质疑

辛选官方 “卡点”致歉,辛巴直播间解封

辛巴团队的道歉又是一出戏? 姗姗来迟的“卡点“道歉只是为了换来解封? 在辛选官方向快手致歉后,辛巴的快手号直播权限将于今天(5月20日)解封。 5月19日晚间,辛选集团在其官方快手号发布致歉声明。致歉声明显示,“辛选旗下主播辛巴在2024年4月20日的直播中,因未能很好控制情绪,发表了有损快手形象的不当言论。” 声明中还表示,未来,辛选将持续加强对于主播的日常管理,同时辛选也将积极配合平台共同建设良好的电商营商环境。 作为快手平台的头部主播,辛巴与平台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双方多次爆发矛盾,甚至对簿公堂。 不二研究曾在《辛巴惨遭“五连封“,快手”大主播“时代落幕?》分析,大主播时代逐渐落幕的时刻,屡次停播的辛巴只剩下重重迷雾。 此次辛巴直播间从封禁到解封,长达一月;快手官方可能借此提醒辛巴,未来在直播过程中需要更加谨慎和理性。 于辛巴而言,直面平台去“大主播“的洪流,江河与泥沙俱下,个人很难逆势而行。以下Enjoy: 快手头部主播辛巴的直播间又被封了,这次惨遭“五连封”。 有截图显示,辛巴直播间将于5月20日解封,但辛巴是否回归还待定。 辛巴在直播中多次出现不当言论和行为,曾公开diss董宇辉玉米价格过高,喊话撕逼太原老葛、马洪涛、四川可乐等站内主播,也多次公开表示与快手平台决裂。这些行为屡次触犯快手平台的规则,导致了其账号屡次被封。 在成为“快手一哥”后,辛巴似乎失去了自己的前行方向,机缘巧合之下,他接到了泼天富贵,但如何让团队从草根家族走向正规企业化管理,一直是他没有解决的难题。此外,辛巴的负面情绪很多,这可能是导致他与平台矛盾加剧的原因之一。 此次辛巴直播间被封,依然是“熟悉的配方”。4月20日,辛巴用大号辛巴辛有志开启直播带货,联动知名母婴品牌“好孩子”推出母婴专场;彼时,辛巴团队备货5万辆的婴儿推车,但直播中仅卖出1万多单,且付款率一半。 或许由于业绩
辛选官方 “卡点”致歉,辛巴直播间解封

喜茶降价裁员:从高端霸主到亲民选择,新茶饮江湖谁主沉浮?

因谐音“我爱你”, 5月20日也成为许多新人领证的大喜之日。 新茶饮品牌喜茶,每逢520推出的新人“喜上加喜”营销,常会借势出圈。 但是,今年的“喜上加喜”也没能平息有关“喜茶降价”的热议。 “4元一杯,喜茶急了”,起因是今年五一假期后,有喜茶北京用户发现,抢到喜茶买一赠一券后,原价8元的“纯绿茶妍后”,券后只要4元一杯,甚至比蜜雪冰城还便宜。 尽管这只是喜茶12周年庆的限时活动;甚至喜茶的高端新业态“喜茶·茶坊BLACK”首店,于5月15日入驻北京三里屯,更多的关注点还是聚焦在“喜茶竟然比蜜雪冰城还便宜了” 作为新茶饮的优等生,喜茶曾经一骑绝尘,站在在新茶饮赛道的金字塔尖。 2018- 2021年,喜茶门店数量分别为163家、390家、695家和约800多家。 时代红利之下,新茶饮品牌和创始人均迎来“高光”时刻。 据沙利文发布的《中国新茶饮行业发展白皮书》,喜茶在2020年的平均客单价为52 -56元,而当年的新茶饮行业的平均客单价为35元。 2021年,喜茶创始人聂云宸入选《胡润百富榜》,榜单显示他的财富值为100亿。 分水岭似乎也出现在2021年。新茶饮市场的行业增速,从2020年的26.1%下降至2021年的19%。 在创业邦一篇报道中,曾估算过喜茶的销售额:2018-2021年,喜茶的销售额分别为16.00亿元、35.00亿元、42.00亿元、53.53亿元,呈逐年上升趋势。 但在2022年,情况变得不再乐观,喜茶的销售额较2021年有所下降,估算的全年销售额为 46.94亿元。 在门店数量上,喜茶也遭遇了瓶颈。2022年,喜茶的门店数量依然在800多家徘徊;当时的分析认为,喜茶坚持的直营模式限制了其门店数量扩张。 行业增长“天花板“见顶,新式茶饮爆发式增长的传奇终将落幕。 “浓眉大眼”的新茶饮优等生,喜茶也开始走上裁员、降价、开放加盟的老路子。 早在2022
喜茶降价裁员:从高端霸主到亲民选择,新茶饮江湖谁主沉浮?

辛巴惨遭“五连封”,快手“大主播时代”落幕?

快手头部主播辛巴的直播间又被封了,这次惨遭“五连封”。 有截图显示,辛巴直播间将于5月20日解封,但辛巴是否回归还待定。 辛巴在直播中多次出现不当言论和行为,曾公开diss董宇辉玉米价格过高,喊话撕逼太原老葛、马洪涛、四川可乐等站内主播,也多次公开表示与快手平台决裂。这些行为屡次触犯快手平台的规则,导致了其账号屡次被封。 在成为“快手一哥”后,辛巴似乎失去了自己的前行方向,机缘巧合之下,他接到了泼天富贵,但如何让团队从草根家族走向正规企业化管理,一直是他没有解决的难题。此外,辛巴的负面情绪很多,这可能是导致他与平台矛盾加剧的原因之一。 此次辛巴直播间被封,依然是“熟悉的配方”。4月20日,辛巴用大号辛巴辛有志开启直播带货,联动知名母婴品牌“好孩子”推出母婴专场;彼时,辛巴团队备货5万辆的婴儿推车,但直播中仅卖出1万多单,且付款率一半。 或许由于业绩不达预期及评论区负面言论,辛巴在直播间的情绪逐渐失控,怒骂“快手是一个垃圾平台”… 随后,快手迅速出击,以违反社区规则为由封禁辛巴大号;“上头”的辛巴不满平台处理结果,火速动用辛巴家族中其他主播的账号进行直播,也很快被快手官方封禁或提前限制。 最终,快手对辛巴大号和徒弟账号进行“五连封”。 “大主播时代”正在落幕,去头部化的快手对辛巴可谓又爱又恨。据新榜数据:辛巴2023年全年带货的商品成交额预估为125亿元,在快手主播中排名第二,第一是徒弟蛋蛋;在全年上榜的前十名主播中,辛巴家族合计近400亿元。 据快手财报,2023年Q4快手电商全年GMV则超过1.18万亿;由此粗略估算目前辛巴家族约占据快手生态的3.4%。在快手与辛巴“相爱相杀”的多年博弈中,快手逐渐拿回平台对流量的控制权。 此前,辛巴曾因销售假燕窝事件而被封禁60天,这件事情对其直播生涯产生了重大影响。虽然他已经为此事道歉,并声称会加强品控,但这一事件无疑对其信任度
辛巴惨遭“五连封”,快手“大主播时代”落幕?

被字节Pick的柠季,创始人汪洁也要直面红海

新茶饮卷,柠檬茶更卷;被字节、腾讯Pick的柠季,也没有护城河。 选择长沙作为大本营,柠季手打柠檬茶2021年2月在长沙开出第一家门店后;到2022年1月底,柠季门店总数超过300家。这意味着,柠季在创业初期平均1.2天就能开一家新店。 与此同时,柠季在2021年7月获得字节跳动、顺为资本数千万人民币的A轮融资;2022年1月完成A+轮,获得腾讯资本以及老股东超额认购的数亿元投资。 柠季的创始人是傅傅和汪洁,两位创始人分工各不相同。傅傅负责品牌、产品、开店规划等,汪洁则负责组织搭建、战略部署及融资规划等。 新茶饮浪潮下,柠檬茶的赛道更加垂直细分。据汪洁回忆,当初去广东考察时,发现“遍地都是”柠檬茶,但当地的柠檬茶因为口味太酸、太苦涩而阻碍向外扩张;汪洁和傅傅决定把柠檬茶的口味降下来,让柠季的口感普适度更高,也便于推广和破圈。 虽然有了字节跳动、腾讯的投资,柠季的直营门店能够得到扶持;但有媒体分析称, 字节投资新消费,核心需求是最快的方式拿到资本回报;为此,柠季也献出自己的投名状,最大速度扩张门店,半年开店150家。 完成融资后,柠季在2022年曾喊出全国门店数量再翻3番的目标。但是,在疫情“黑天鹅”阴霾之下,柠季放缓开店速度。 目前,柠季的门店扩张采取直营、加盟两种方式。据最新公开数据,柠季门店数量超过2000家,计划2024年门店数突破4000家。 2021年7月,汪洁曾透露,当时排队等待加盟柠季的已有1000多位加盟商。虽然加盟模式帮助柠季迅速完成起步扩张需求,但加盟的痛点在于质量难以把控,这是一把双刃剑。 柠檬成本低、研发门槛低;柠檬水赛道一定程度上,确是一条高毛利的赛道;曾有媒体分析称,柠季的客单价都在15-18元之间,一杯茶的毛利率接近75%。柠季创始合伙人汪洁曾表示,红海的是茶饮,而不是茶饮企业。事实上,柠檬水垂直赛道强敌林立,柠季直面红海竞争。 虽然柠季强
被字节Pick的柠季,创始人汪洁也要直面红海

降价的风吹到宜家, “中产偶像派”也扛不住了

“浓眉大眼“的宜家也扛不住了。 5月1日起,瑞典家装零售巨头宜家(Ikea)推出新一轮降价,从这也是其在一年内的第三轮降价。 降价的风也吹到了宜家中国:9.99元的肉丸+土豆泥套餐、13.49元的肉酱意面……宜家中国餐厅每周五的打折餐食,被网友戏称为“北欧穷鬼套餐”,继“疯狂星期四”之后,又玩起了“穷鬼套餐星期五“的梗。 事实上,早在去年8月,宜家中国宣布将对超过300款产品进行价格投资。所谓“价格投资”,宜家中国解释,在促进消费的大背景下,发现大众越发重视理性消费,同时也展现出更加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换言之,从消费者的直观感受而言,价格投资约等同于降价啦。 今年初,宜家中国宣布将投入超过一亿元,用于扩大价格投资范围,在2024财年将陆续推出更多的更低价格产品,预计全财年累积超550款,以及部分宜家食品。 具有代表性的降价产品包括:149元的芙萨工作灯降至99元、999元的百灵三斗抽屉柜降至799元等。 当宜家中国宣布价格投资策略后,多家家居品牌也纷纷跟进降价。 回顾宜家中国成长史,宜家品牌于1998年进入中国市场,凭借“中产生活方式”的贩卖标签,逐渐跻身宜家全球TOP10市场;2015财年,宜家中国的销售额以105亿元刷新纪录,同比增长超18%。 根据宜家官方资料,中国市场是其在瑞典以外、唯一一个拥有完整宜家价值链的市场。 4月,宜家中国高级副总裁弗朗索瓦·勃朗特称,将在未来3年内拟投资63亿元,以推动持续性降价策略,并聚焦全渠道的整合与优化等方面。据其透露,宜家中国实行降价策略后,消费者认知度提升了6个百分点。 这也意味着,“中产偶像派“的宜家中国彻底放下身段,抢夺更下沉的市场。 从宜家全球来看,降价策略对于改善财务数据已经略见成效。2023财年的最后四个月,宜家推出促销降价活动,降价期内零售额迅速上升,拉升 2023财年的零售额同比增长6.6%至476亿欧元。 但是
降价的风吹到宜家, “中产偶像派”也扛不住了

屡被约谈的货拉拉三闯IPO,CEO周胜馥IPO前套现11亿

近日,货运巨头货拉拉第三次闯关IPO。虽然其实现首次年度盈利,但光鲜数据背后的盈利模式却频遭诟病。 货拉拉的创始人周胜馥从美国高校毕业后,曾供职于贝恩咨询公司,并在期间对创业产生了浓厚兴趣。抛开履历中的高学历好工作的部分,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周胜馥曾是一名职业德州扑克手,据说他曾在8年内赚取了3000多万港元。 2013年,周胜馥在香港创办了货拉拉,并于2014年进军中国内地及东南亚市场。货拉拉通过共享模式整合社会运力资源,如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物流交易平台。 据货拉拉招股书,截至2023年12月31日,货拉拉业务范围覆盖全球11个市场,总计超过400个城市,除中国内地外,还包含有中国香港、泰国、菲律宾、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越南、马来西亚、墨西哥、巴西及孟加拉等多个国家。 更新后的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12月,货拉拉平台促成的已完成订单超过5.88亿笔,全球货运GTV达到87.36亿美元,平均月活商户约1340万个,平均月活司机约120万名。 此前,货拉拉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胜馥曾称希望十年之内不上市,然而仅仅两年后,货拉拉于2023年3月开启首次IPO,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 首次冲刺IPO失败后,货拉拉于当年9月28日再次递交上市申请,再次以失败告终;今年4月2日,货拉拉再度更新招股书三闯IPO。 值得关注的是,IPO之前,周胜馥在2021-2022年期间,先后三次将手中的原始股份转让给、腾讯在内的投资者,合计转让普通股共317.77万股;套现金额共1.6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亿元。 根据最新招股书,货拉拉2023年经调整净利润首度扭亏为盈;2023年上半年,货拉拉以44.0%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物流交易平台之首,中国物流市场的市占率为61.0%。 硬币的另一面,货拉拉收入的半壁江山,倚赖于司机会员费和佣金抽成;货拉拉的佣金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逐年上升,三年内从
屡被约谈的货拉拉三闯IPO,CEO周胜馥IPO前套现11亿

巴奴火锅翻车,杜中兵后悔暗讽海底捞

曾经喊出“服务不过度,样样都讲究”、内涵海底捞的巴奴火锅,又改回了2012年的广告语,试图重回“产品主义”。 巴奴火锅于2001年创立于河南安阳,彼时被视作火锅界的黑马。巴奴火锅创始人的杜中兵,坚信“产品主义”一定会超越“服务主义”,提出“服务不是巴奴的特色,毛肚和菌汤才是”。 创立之初,巴奴火锅采用“直营+加盟”模式,门店迅速扩张到100多家;此后,巴奴转型、不断压缩加盟门店数量,直至2015年前后,巴奴在全国的门店均为直营店。 据杜中兵透露,巴奴火锅从2020—2022年合计开店仅有30多家, 2023年合计开店约24家。有数据显示,巴奴火锅在2021年的全年收入超过15亿元。 根据巴奴火锅公布的数据,截至去年12月底,巴奴在全国的直营门店超110家。与其它连锁火锅品牌相比,巴奴的门店总量明显要少很多。 据窄门餐眼,截至2023年12月,国内门店数量超过200家的火锅品牌有30多个,其中海底捞门店数超过1300家、呷哺呷哺门店数超过800家、小龙坎超过600家。 曾经有一段时间,巴奴将广告口号改为“服务不过度,样样都讲究”,被指暗讽海底捞;但很显然,杜中兵后悔了,去年又将口号改回“服务不是巴奴的特色,毛肚和菌汤才是”。 针对服务与产品之间的偏向,杜中兵曾表示,围绕服务做餐饮,容易出现千奇百怪的活动。但是,他的“产品主义”屡次遭受挑战、其产品价格并不完全与其价值相符,而多次引发消费者质疑。 产品定价上,巴奴火锅一直以高价策略来区别其他火锅品牌,其整体定价在海底捞、凑凑之上,而杜中兵并没有打算让巴奴降价。 例如,巴奴火锅曾因售价18元但只有5片的“天价土豆片“而被推向热搜;此外,巴奴火锅收取的15%包厢费也让消费者感到不满。 曾有消费者反映,在巴奴火锅的“神秘顾客”体验活动中,存在诸多限制和套路。 例如,点菜时必须点毛肚和菌汤,锅底可选三味锅、五味锅或自选锅,且如果选择五
巴奴火锅翻车,杜中兵后悔暗讽海底捞

诺亚财富资管收入下降,汪静波“300亿萝卜章”风波未平

“300亿萝卜章”引发的舆论战,也向公众掀开了诺亚财富及创始人汪静波的行业隐秘,为何被戏称为“不坑穷人,专坑富人”? 诺亚财富是一家专注于为高净值人士及机构投资者提供专业筛选、资产配置以及多元化综合金融服务的公司。据诺亚最近财报,2023年,营收32.95亿元、净利10.09亿元,同比增长6.27%、3.37%;但资产管理业务的总收入同比减少8.4%,由2022年的8.391亿降至2023年的7.685亿,包括“300亿萝卜章“事件在内,或多或少影响诺亚财富的业绩和汪静波的行业声誉。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诺亚旗下歌斐的资产管理规模大致稳定在1,546亿元,较截至2022年略微减少1.6%,且诺亚财富的交易活跃用户数下降,多次 “踩雷”让汪静波的口碑和声誉受损严重,至今余波不断。 在诺亚CIO办公室近日发布的《把握小确幸,投资大趋势——2024CIO报告全球篇》中,汪静波称,财富管理机构应坚守金融行业的常识;并表示将持续致力加强投研建设的投入,并通过优化资产配置建议,保护客户来之不易的资金。 事实上,在过去几年,诺亚财富及汪静波早已卷入多个金融风波,接二连三的踩雷也或多或少影响到诺亚财富的业绩与汪静波的声誉。 据诺亚财富的历年金融风波统计,自2014年起诺亚财富便频频爆雷。 2014年,由万家共赢资产管理公司发行、诺亚财富支持募集的万家共赢景泰基金被爆出基金管理人景泰管理公司蓄意诈骗,擅自挪用通过诺亚募集存放在托管银行的巨额资金,被法院认定为“合同诈骗罪”;2016年11月,诺亚财富承销的酒店私募股权资金悦榕基金被曝出烂尾…… 自2017年以来,歌斐资产旗下私募产品还先后踩中辉山乳业、乐视网、暴风集团、承兴国际、新城控股、天神娱乐等诸多上市公司大雷。 其中,2017年,诺亚财富旗下歌斐资产踩雷乐视23亿元;2018年3月,投资新三板“深陷”套牢,曾引发诺亚财富中层与
诺亚财富资管收入下降,汪静波“300亿萝卜章”风波未平

00后抛弃新氧、上游抗议低价,金星又被打脸了

作为“颜值焦虑”的受益者,新氧也面临自己的焦虑。 据新氧最近发布的年报,2023年营收14.98亿元,同比增长19.1%;净利2130万元,同比扭亏为盈。但是,这仅是源于2022年公司业绩的低基数对比,并不能说明新氧科技业绩恢复。 据2023年报,新氧流量触顶、MAU连续4季度同比下降;其预订服务的收入2060万元(约合290万美元),在去年同期1.28亿的低基数上进一步下降21.3%。 新氧CEO金星曾预判“医美必将成为整个00后群体的生活方式之一”,但从平台用户数来看,2023年,新氧科技季度移动端月活跃用户数连续4个季度同比下降,Q1-Q4季度MAU分别为340万、300万、310万、270万,同比下降22.73%、14.29%、20.51%及32.5%,新氧流量触顶、核心业务运营并不乐观,00后似乎在抛弃新氧。 这份成绩单并没有带来资本市场的热烈回应,新氧市值蒸发严重,从巅峰期的20亿美元跌到不足1.5亿美元;作为“颜值焦虑”赛道的受益者,新氧创始人金星也要直面业绩、市值与战略的多重焦虑。 作为中国最大的医美服务在线平台,新氧的创始人金星却是一位技术直男,曾在多家知名互联网公司担任职,也曾于2007年创办国内最早的社交购物分享社区。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金星瞄准“颜值经济”赛道创立新氧。 此后,新氧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成为全球互联网医美平台的第一股。 金星曾在多个场合提出要改变医美的行业乱象,在他看来,医美行业是一个“技术驱动型”的行业,虽然线上交易量整体规模还比较小,但行业内存在的问题,如信息不对称、安全隐患等,使得行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 金星认为,医美行业的本质是医疗交付,只有真正进入到产业里,连接重构医生、机构、医疗器械等生产要素,才能提升行业医疗交付水平。 但是,新氧近期却屡次被上游生产商怒批低价宣传扰乱市场价格;其中,锦波生物两度公开 “
00后抛弃新氧、上游抗议低价,金星又被打脸了

科沃斯梦碎“扫地茅”,钱东奇跌落“风口”

昔日“扫地茅“不香了,科沃斯跌落神坛。 4月27日,科沃斯发布2023年报显示:2023年,科沃斯 $科沃斯(603486)$ 的营收为155.02亿元,同比增加1.16%;同期,净利为6.10亿元,同比减少63.96%。科沃斯的经营业绩早已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局,这也导致其股价下跌。 2020年初,科沃斯开启市值狂飙之路;直至2021年7月15日,科沃斯的股价已经飙升至247.09元/股的高点,被二级市场誉为“扫地茅”。此后,科沃斯的股价不断坠落,“扫地茅”神话破灭。 从最高位算起,两年间科沃斯股价已惨遭“膝盖斩”,跌幅超过了75%,市值缩水超过1000亿元,科沃斯创始人钱东奇的”风口战略“正在逐渐失效。 尽管市值与资本市场的整体走势息息相关,硬币另一面却是科沃斯的增长故事遭到严峻挑战。 由于一次次瞄准创业风口,科沃斯的创始人钱东奇曾被称为“风口之王”。 科沃斯的前身是专门代工制造吸尘器的实体企业泰怡凯,由于代工业务不可避免地陷入比拼成本和劳动力的“价格战”,钱东奇决定建立自主品牌,并选择扫地机器人赛道。 1998年,四十而立的钱东奇创立了科沃斯机器人(苏州)有限公司;2018年,科沃斯“家庭服务机器人第一股”登陆上交所。 上市后,钱东奇委任儿子钱程为科沃斯副董事长,将公司最重要的科沃斯机器人业务板块交由钱程管理。钱程于2019年接任科沃斯CEO一职,并数次入围福布斯富豪榜和胡润百富榜。 时年60岁的钱东奇则聚焦新风口二次创业,这次瞄准洗地机市场、创立“添可”品牌。作为洗地机赛道重要的定义者,添可赢得第一波行业红利;但添可的成功更多基于钱东奇的市场嗅觉,而非技术驱动;因此添可的护城河很脆弱,其市场领先势能注定无法持续太久。 钱东奇曾以“50%标准线“判断一个新品牌是否成功,即:当新品牌销售
科沃斯梦碎“扫地茅”,钱东奇跌落“风口”

和府捞面三年累亏7亿,李学林万店计划受阻

大面积裁员、使用预制料理包,曾经的网红高端面馆连锁品牌和府捞面深陷风波。 2012年,和府捞面以一碗“书房里的养生面”打开市场,其创始人李学林在面馆赛道另辟蹊径,门店设计引入了“书房”概念,走“高端”路线,并投入重金打造供应链和中央厨房;这使得和府捞面在众多面馆中脱颖而出。 创立和府捞面之前,李学林曾经营江苏手机零售行业的龙头企业。公开信息显示,2016—2022年,和府捞面共吸引6轮融资,总金额超16亿元。 李学林曾透露,和府捞面的目标是在未来10年内实现万店目标,并且已经将重点放在餐饮、零售和供应链的全面覆盖上。然而,这个目标的进展并不顺利。 2023年末,和府捞面宣布开启“找朋友、出海去、向下沉、深布局”集团战略,未来三年将寻求“5000+事业合伙人”进行联营,计划开设2000多家和府捞面门店,以及1500多家阿兰家门店;李学林这种大规模的扩张模式却引发业界质疑。 一方面,和府捞面在扩张过程中面临着租金价格上涨的问题,这可能会对其财务状况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有媒体报道称,和府捞面的门店没有拉面师傅和厨师,面是工厂里出来的,浇头基本也是预制的,只需要加热,汤则是料理包加水兑出来的。 从产品定价来看,和府捞面主要走中高端路线。和府捞面的创业初期,李学林曾制定了三条高压线:绝不能用不明原料、绝不能出现过保产品、绝对不允许违规操作。如今,和府捞面屡被曝光使用料理包和预制菜,已经与其宣称的“书房里的养生面”的品牌形象背道而驰,也踩到李学林的“3条高压线”。 料理包与预制菜风波之外,和府捞面的财务状况也不容乐观。 在过去三年,和府捞面累计亏损超7亿。李学林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2023年“降价”后,品牌的销售额比2022年增长超过50%。尽管和府捞面在2023年上半年实现扭亏为盈,但距离李学林的万店目标仍很遥远。 据报道,和府捞面的香港门店开业计划已经推迟了七年;而且在过去
和府捞面三年累亏7亿,李学林万店计划受阻

IDG资本老了,熊晓鸽又失手了

近日,“慢病健康第一股”智云健康(09955.HK) $智云健康(09955)$ 交出喜忧参半的年报:2023年净亏损7510万元收窄,但营收增速近四年最低。截至5月6日港股收盘,智云健康的股价仅为3.30港元/股,相比上市之初已经跌去超9成市值。 回想2015年12月,智云健康曾获得IDG资本资本领投的1500万美元A轮融资;在资本加持之下,智云健康在港交所上市就即获179亿港元市值,但 “出道即巅峰”,而后市值不断腰斩。 IDG资本近年的投资与退出的案例中,类似智云健康股价崩塌、前途未卜的企业并不少见。曾经,IDG资本是中国风投界看不上“映客一年5个亿利润的“高傲存在;直到现在,IDG资本最著名的标签,还是被誉为 “中国VC教父”的熊晓鸽。 在熊晓鸽的带领下,IDG资本曾投中了百度、腾讯、携程、搜狐等著名的互联网项目。 但是,熊晓鸽成也互联网,败也互联网。2015年,熊晓鸽看中互联网金融风口,他曾预判“这个市场,足够大、门槛也足够高,有可能出现一家超越BAT的公司” 于是,在熊晓鸽的力挺下,IDG资本重磅押注互联网金融赛道,投资手段堪称激进:一度投资了摇财树、柠檬财富、网利宝、宜信等35家P2P企业。但是,互联网金融的野蛮生长很快出现问题,IDG资本投资的P2P企业连续爆雷,多家企业深陷法律风险和经营危机。 当熊晓鸽和IDG资本在互联网金融赛道惨遭“滑铁卢“;遭逢连夜雨的是,IDG资本投资的多家企业相继关停。仅在2021年,IDG投资的轻芒、快陪练、衣二三、傲梦编程、豆子科技、疯果网、盈乐商、咔啦酷8家公司已经关停,投资损失累积超过3.8亿美元,熊晓鸽的投资能力遭到质疑。 连遭失利,熊晓鸽试图带领IDG资本重振旗鼓,瞄准大健康、AI/半导体为代表的硬科技赛道等。但是,新赛道有新的玩法儿;以
IDG资本老了,熊晓鸽又失手了

毛戈平VS完美日记,暴利美妆还能走多久?

4月8日,毛戈平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毛戈平”)递表港交所申请主板IPO,中金公司为独家保荐人。 而完美日记的母公司逸仙电商控股有限公司 $逸仙电商(YSG)$ (下称“逸仙电商”,NYSE:YSG)此前公布了2023年财报。 「不二研究」据毛戈平招股书及逸仙电商年报发现:2023年,毛戈平的研发费用0.23亿元;逸仙电商的研发费用为1.1亿元。目前,毛戈平、逸仙电商均面临重营销轻研发等问题,在 「不二研究」看来,毛戈平和完美日记均未自建化妆品生产线,产品主要依靠外协加工模式进行生产,高额的营销费用或将稀释其毛利。 毛戈平是一家主要从事「MAOGEPING」与「至爱终生」两大品牌彩妆、护肤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化妆技能培训业务;逸仙电商是一家专注于化妆品行业的公司,旗下拥有多个知名品牌,如完美日记、小奥汀等。 截至美东时间4月12日收盘,逸仙电商报收3.04美元/股,对应市值3.33亿美元(约折合人民币24.10亿元);对比逸仙电商2021年3月的市值高点94.43亿美元(约折合人民币679亿元),其市值已经蒸发91.10亿美元(约折合人民币659.29亿元)。 「不二研究」据毛戈平和逸仙电商招股书及2023年报发现:2023年,毛戈平、逸仙电商营收分别为28.86亿元和34.15亿元;营收增速分别为57.79%,-36.54%。 同期,毛戈平和逸仙电商的净利润为6.64亿元和-7.48亿元,净利增速分别为88.60%、8.29%。 2024年1月的一篇旧文中(《国货美妆内卷,毛戈平、完美日记谁是“新宠”?》),我们聚焦于逸仙电商虽是电商赢家,但面临巨额亏损;毛戈平营收稳增,但研发贫乏。 时至今日,毛戈平、逸仙电商不仅面临重营销轻研发的问题,且直面直播电商流量退潮的风险。 随着国货美妆
毛戈平VS完美日记,暴利美妆还能走多久?

直营闭店400家、3年累亏16亿,“小酒馆第一股”海伦司失宠

被年轻人喝出来的“酒馆第一股”海伦司,仍经历疯狂开店之后的阵痛。 3月28日,海伦司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海伦司(09869)$ (下称“海伦司”,09869.HK)发布了2023年的业绩报告,其业绩增长背后仍有隐忧。 「不二研究」据海伦司年报发现:2023年,海伦司收入同比下降22.09%、门店数量减少288家。目前,海伦司主要面临营收下滑、门店规模减少等问题。在「不二研究」看来,这主要是由于海伦司门店数量下滑以及成本降低所致;与此同时,海伦司由平台型公司转向轻资产模式,主动调整直营门店网络,大力发展合伙人门店网络,也是其营收下滑的原因之一。 海伦司是一家酒吧连锁品牌,主要致力于打造针对年轻人的线下社交平台。 截至4月8日港股收盘,海伦司报收3.38港元/股,对应市值43.41亿港元(约折合人民币40.10亿元);对比2023年3月的市值高点205.49亿港元,其市值已蒸发162.08亿港元(约折合人民币149.71亿元)。 「不二研究」据其最新年报发现:2023年,海伦司营收12.09亿元,同比下滑22.49%;同期,净利润1.81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2023年4月的一篇旧文(《一年亏损16亿, 海伦司失去年轻人"欢心"?》)中,我们聚焦于海伦司关店上百家,但仍未摆脱“关店难止损”的困境。 时至今日,海伦司不仅面临营收下滑、门店数量减少下滑等问题未解,且直面盈利能力待解的挑战。 当海伦司重启加盟模式后,小酒馆还是一门好生意吗?由此,「不二研究」更新了12月旧文的部分数据和图表,以下Enjoy: 3月28日,海伦司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海伦司”,09869.HK)发布了2023年的业绩报告。 「不二研究」据其最新财报发现:2023年,海伦司的营收为12.09亿元,同比减少22.49%,净
直营闭店400家、3年累亏16亿,“小酒馆第一股”海伦司失宠

卫龙辣条卖不动了,去年销量下滑2.6万吨

频繁涨价后,年轻人吃不起卫龙了? 近日,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 $卫龙美味(09985)$ (下称“卫龙”)发布了2023年全年财报,其业绩增长背后仍有隐忧。 「不二研究」据卫龙年报发现:2023年,卫龙调味面制品(辣条)收入同比下降6.25%、销量同比下滑2.62万吨。目前,卫龙主要面临主营业务收入及销量下降等问题。在「不二研究」看来,这主要是由于原材料价格波动,导致辣条售价略有上涨,进而造成销量下滑;与此同时,卫龙营收来源高度依赖线下渠道,若推动线上营销折扣,可能会减少经销商的利益,也是其不可忽视的风险。 卫龙是一家辣味休闲食品的企业,旗下产品线涵盖调味面制品、菜制品、豆制品及其他品类。 截至4月3日港股收盘,卫龙报收5.61港元/股,对应市值131.9亿港元(约折合人民币121.91亿元);对比IPO巅峰市值235.58亿港元,其市值已蒸发103.68亿港元(约折合人民币95.82亿元)。 「不二研究」据其最新年报发现:2023年,卫龙营收48.70亿元,同比增长5.2%;同期,净利润8.80亿元,同比增长481.9%。 2023年5月的一篇旧文(《上市后首份财报,卫龙营收近四年首降》)中,我们聚焦于卫龙产品价格持续上涨,但并没有拉动其销量。 时至今日,卫龙不仅面临主营业务收入下滑、销量及产能利用率下滑等问题未解,且直面资线上渠道难转型的挑战。 随着休闲零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抛开“童年滤镜”的卫龙,如何抓住年轻人的胃?由此,「不二研究」更新了5月旧文的部分数据和图表,以下Enjoy: 当你吃辣条的时候,你在吃什么? 味道?口感?还是童年的记忆? 近日,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卫龙”)发布了2023年财报。 据卫龙最新年报显示:2023年,卫龙营收48.7亿元,同比增长5.2%
卫龙辣条卖不动了,去年销量下滑2.6万吨

净利增速下滑、市值接近腰斩,百果园万店计划搁浅

被戏称“月薪2万”吃不起的百果园,在今年315塌房塌得很彻底。 作为国内最大的水果零售商,“深圳百果园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百果园集团(02411)$ (下称“百果园”,02411.HK)近期公布了2023年报。 「不二研究」据百果园年报发现:2023年,百果园营收增速0.69%、净利润增速下滑至11.88%。目前,百果园主要面临营收增长乏力、净利润增速下滑等问题。在「不二研究」看来,这主要是由于加盟门店数量占比过高,导致水果在售卖及运输过程中的损耗持续居高不下,进而使得净利润增长缓慢;与此同时,随着高端水果零售市场竞争的加剧,百果园在资本驱动下的无序扩张使加盟店隐忧频现,其监管难度加剧,成为不可避免的风险。 百果园是一家中国水果零售经销商,主要销售水果、果干、果汁等果制品以及销售其他生鲜,旗下拥有“百果园”、“果多美”、“甜月亮”、“小鲜紫”等四个新产品品牌。 截止4月1日港股收盘,百果园报收3.15港元/股,对应市值50.04亿港元(约折合人民币46.26亿元);对比今年1月市值高点93.72亿港元,百果园的市值已经跌去近5成。 「不二研究」据其年报发现:2023年,百果园的营收为113.92亿元,同比增加0.69%;同期,归母净利润3.62亿元,同比增长11.88%。 据其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百果园线下门店共有6093家,其中,加盟门店6081家,自营门店12家。 2024年1月的一篇旧文中(《百果园上市一年股价腰斩,千亿营收“大饼”画不动了?》),我们聚焦于水果零售行业内卷加剧,但水果质量问题依然频出。 时至今日,百果园不仅面临营收增长乏力、净利润增速下滑等问题未解,且直面资金及加盟门店管理的挑战。 随着高端水果零售竞争加剧,仅依靠加盟店,百果园的万店“大饼”画不
净利增速下滑、市值接近腰斩,百果园万店计划搁浅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