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俱乐部

一起聊聊你的新能源车和新能源股票~

李斌金舸群访全记录:一场关于萤火虫的深度对话

刚刚过去的两个小时里,我参加了对李斌和金舸的萤火虫群访,两个人今天春风得意,整体沟通风格算是历年最轻松: $蔚来(NIO)$ $蔚来-SW(09866)$ $蔚来(NIO.SI)$ 1、想问一下萤火虫订单的问题金:风格还没有巨大的变化,蔚来是不公布订单数的。但是从昨天8点钟直播开始,到公布定价,大定数还是符合预期的。萤火虫有80种自在随心的配置,确实给用户一些选择困难,很多用户说要到店里看到之后才能做决定,今天很多门店都到了试驾车,据说已经开始排队了,还需要给一定时间,但是还是比较符合预期的。2、从14.88万到11.98万,中间经历了什么过程?金:14.88的逻辑很简单,因为当时MINI刚降价,是14.88起,我们需要一个价值锚点,因此这个14.88是需要的,让大家觉得这个车值14.88。但中国车企过去一段时间经历了两次大的价格调整,现在11.98主要是考虑两方面,一个是毛利盈利性,另一个是符合用户预期。我们的友商锚点永远是MINI,但是现在价格变了之后,覆盖的用户更多了,向上向下都会更多。李:我们现在价格本身还是有一定毛利的,我们希望这个小车能够超越传统的汽车档次的划分,比如你想买个8、9万的小车,是够得到的,你如果买个ET9,家里再添一个也可以接受。8、9万的用户想买个更安全的、更有品质的,可以选择萤火虫。BBA的用户、蔚来的用户,再买个自在的车,也挺合适,我认为是达到了这样的目的。3、萤火虫的换电模式和蔚来、乐道不太一样,需要重新建换电站,新的基建投入大概是什么样的成本?金:萤火虫的换电布局是用户很关注的,研发初期我们是做了一
李斌金舸群访全记录:一场关于萤火虫的深度对话

问界M8 新车上市一线销售周报

周三上市,等了下周末,按照一周来算吧。具体情况如下: $赛力斯(601127)$ 1,订单情况:均店新增大定:55台进店量占比:70%进店量上涨:30%需要注意:-展车试驾车提前到店带动第一波下订,上市第一天客流订单暴涨,周末家庭客户到店,出现第二轮上涨。2,客户画像:35~45岁,男性比例:70% 需要注意:-BBA车主增换购为主,长期观望鸿蒙智行车型,对华为品牌认可,企业高管和事业单位比例明显较高。-一二线城市客户偏年轻,越往三四线城市走年龄范围越大,家庭集体看车,看重家人意见。3,配置选择:5座/6座 :3:74% max版78% max+版18% Ultra版外观颜色:鎏金黑(主销)内饰颜色:赤茶橘(主销)需要注意:-看重续航,所以绝大部分选择MAX+以上配置,因为是家庭使用,基本选择6座版本。-选装率较高的是轮毂、内饰和外观,如果老婆做决定,星云红比例很高,男性更偏向选择选装轮毂。4,竞品对比:10个竞品,5个对比理想L9,3个问界M9,1个领克900,1个宝马X5、腾势N9需要注意:-理想L9上市前对比较多,上市后对比快速减少,对比领克900客户数量极少,但是普遍同时有两家订单。-对比问界M9客户预算较为敏感,看重权益,认为问界M8更好看,上市后部分订单转M9。来源:微博 孙少军09
问界M8 新车上市一线销售周报
这现实吗?L4都要来了 广汽埃安与滴滴合作的L4级自动驾驶车型,前几天亮相,据说年底将实现量产交付。  这个消息还是挺令人惊讶的。毕竟目前,大多数车企的自动驾驶技术还处于L1至L2级别,吉利等少数车企正在逐步探索L3级别,而L4级别及以上仍处于试点和示范运营阶段。  L4级别是高度自动驾驶,车辆在特定场景(如封闭园区、固定公交线路或城市特定区域)下可以实现完全自动驾驶,无需驾驶员干预。如果年底广汽埃安与滴滴合作的L4车型真的能量产交付,必将助力加速自动驾驶的普及,前不久《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也正式生效,各地相关政策的不断落地,有望进一步推动自动驾驶的安全和便捷性。$广汽集团(601238)$$DiDi Global Inc.(DIDIY)$  
吉利控股3月新能源渗透率创下历史新高 最近吉利控股集团公布2025年Q1业绩,一季度总销量达946627辆,同比增长31%。 其中,新能源销量463,372辆,同比增长83%,新能源渗透率高达49%。 在保持燃油车销量的同时,吉利的新能源汽车也同样在飞速增长,其中新能源渗透率在3月单月达到了52%,创下历史新高。 从我们身边也可以发现,吉利的车越来越多了。包括吉利的星愿、星越,极氪001等车型都挺常见。 看来随着新能源市场的持续升温,吉利汽车有望进一步巩固其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吉利汽车(00175)$  
小鹏自研图灵AI芯片2025年Q2量产,将推动智能化发展 4月15日,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公司自研的图灵AI芯片将于2025年第二季度正式量产并上车。这一芯片的推出,标志着小鹏在智能化硬件领域的重要突破,将进一步增强其在智能驾驶和车载AI技术方面的竞争力$小鹏汽车-W(09868)$   图灵AI芯片是小鹏汽车自主研发的核心硬件之一,旨在为车主提供更加智能、高效的驾驶体验。何小鹏表示,除了应用于小鹏汽车的智能驾驶系统,该芯片还将在未来的小鹏AI机器人和飞行汽车中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推动小鹏在智能硬件领域的布局。 随着图灵AI芯片的量产,小鹏将能够在智能化技术方面实现更多自主可控的创新,增强与其他车企的差异化竞争。小鹏一直致力于打造高度集成的智能化生态系统,图灵芯片的量产无疑是该战略的重要一步。 这一举措不仅展现了小鹏在智能硬件领域的雄心,也彰显了其在汽车产业中日益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图灵AI芯片或将推动智能驾驶和AI硬件进一步深度融合,打造更安全、便捷、智能的出行体验。
2025年是长安产品大年 将上市20款新品 最近长安汽车透露,长安汽车将上市20款新品,包含阿维塔06、深蓝S09、启源Q07等12款全新新能源产品。未来五年,长安汽车将面向全球推出50款全新数智产品。 汽车产业新能源转型加速,2025年对于所有车企而言都是关键之年,大家都卯着一股劲儿大干一场。吉利仅新能源车型全年就将推出10多款新车;奇瑞新车规划有望超过20款;理想计划推出5款纯电车型、5款增程车型及1款超级旗舰车型;零跑计划推出5款以上全新及改款车型…… 看来2025年将是车市竞争更加激烈的一年,谁会表现亮眼,值得期待。$长安汽车(000625)$ 

一顿外卖换来ET9:车圈大佬们的投资友情链

刘强东10年前投资蔚来如今浮盈2倍,很多投小鹏小米比亚迪的赚了几十倍,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能够推动车企的正循环 $蔚来(NIO)$ $蔚来-SW(09866)$ $蔚来(NIO.SI)$ 李斌请刘强东吃个外卖就买蔚来ET9,王兴不遗余力支持理想,都指向一个真理:资本市场对车企来说,尤为重要先看这些大佬,与车企老板成为命运共同体后,最能共情,齐心协力给钱给资源再看普通投资者,在车企资本市场表现好的时候,这些股东不但自己会掏钱买车,还会积极劝身边的亲戚朋友买车反过来,在资本市场表现糟糕的时候,很多的股东及身边的亲戚朋友就都不敢买车了来源:微博 电车财金蒋开石
一顿外卖换来ET9:车圈大佬们的投资友情链

【新能源周榜】2025年第15周新势力车企销量(4.7-4.13)

$理想汽车(LI)$ $理想汽车-W(02015)$ 销量0.72万辆$小鹏汽车(XPEV)$ $小鹏汽车-W(09868)$ 销量0.67万辆$零跑汽车(09863)$ 销量0.64万辆$小米集团-W(01810)$ $小米集团ADR(XIACY)$ 小米汽车销量0.63万辆$蔚来(NIO)$ $蔚来-SW(09866)$ $蔚来(NIO.SI)$ 销量0.35万辆,乐道销量0.07万辆$赛力斯(601127)$ 问界销量0.32万辆
【新能源周榜】2025年第15周新势力车企销量(4.7-4.13)

AI变革对车企而言,已是生死之战

人工智能(AI)正成为汽车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2025年被认为是AI技术全面应用于汽车行业的关键之年,AI不仅重塑了汽车产品的形态,更重构了整个汽车产业的价值链。在这场变革中,车企若不积极布局AI,将面临出局的风险。 AI技术与汽车产业的交汇是双方发展的必然结果。从2010年AI的循环神经网络算法到2021年GPT-4的出现,AI技术的进步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步推进。如今,AI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汽车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成为汽车产业智能化的核心要素。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长城汽车CTO吴会肖等多位车企高管均表示,AI是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关键。 AI技术的引入,使汽车从单纯的交通工具转变为智能移动终端。比如智能驾驶方面,AI大模型技术显著提升了感知和决策环节的性能,并降低了数据处理成本。此外,AI技术让大幅智能座舱体验,并推动传统零部件的升级,如汽车大灯的价值因AI技术的加持而大幅提升。 当下,车企纷纷加大AI投入,以构建核心竞争力。特斯拉计划年底搭建100EFLOPS智能算力,累计投入百亿美金用于FSD研发,奠定了其智能化的核心竞争力。小鹏汽车“All in AI”,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AI汽车公司,其2025款小鹏X9全系标配图灵AI智驾。理想汽车也高调宣布All in AI,2024年研发投入111亿元,近半数流向AI。传统车企如吉利汽车则完成了全域AI智能化布局,覆盖从底层架构到用户体验的全链路。 汽车产业的AI变革离不开生态合作伙伴的支持。阿里巴巴计划未来三年投入超过3800亿元布局AI和云计算基础设施,为车企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持。宝马集团与阿里巴巴深化战略合作,基于阿里通义AI大模型联合开发AI引擎,应用于宝马新世代系列车型。此外,阿里云还为小鹏、比亚迪等车企提供大规模算力支持,推动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的发展。 AI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技术伦
AI变革对车企而言,已是生死之战
3月车市自主品牌大爆发,市场份额达62.7% 3月乘用车市场迎来“爆发”,自主品牌表现尤为亮眼,零售销量达122万辆,同比增长31%,环比增长33%,市场份额高达62.7%。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自主品牌的强大活力和潜力,也体现了其在新能源转型上的成功。 从整体市场来看,3月全国乘用车零售量194万辆,同比增长14.4%,环比增长40.2%。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车领域的先发优势正转化为全面的市场竞争力,新能源车渗透率回升至51%,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高达72%。比亚迪、吉利、奇瑞等传统自主品牌通过快速布局新能源车型,抢占了市场先机。 相比之下,主流合资品牌零售量虽环比增长45%,但同比仍有小幅下滑,德系、日系、美系品牌份额均在下滑。豪华车市场也面临自主高端品牌和新能源新势力的冲击,3月零售量同比下降7%。 随着国家促消费政策的推动和各地车展等线下活动的开展,4月车市有望延续平稳增长态势。 $新能源汽车ETF(516390)$
《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正式实施 《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近期正式实施,根据条例,北京市支持自动驾驶汽车在个人乘用车、城市公共汽电车、出租车、城市运行保障等多种出行服务中的应用,并允许符合条件的自动驾驶车辆开展道路应用试点。 条例明确了自动驾驶汽车的定义,包括有条件自动驾驶(L3级别)、高度自动驾驶、完全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同时首次在立法中提出区域协作,推动京津冀三地政策互认、标准兼容。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目前已实现600平方公里路侧设施智能化部署,联合18家企业参与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验证,支持310余辆车完成19项功能服务产品的测试验证。 这一法规的实施,不仅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应用铺平了道路,还为汽车制造商和科技公司提供了明确的法规依据。但目前市面上大量L2+级智能车的出现,导致一些车企在宣传时将L2+和L3的概念混淆,使得部分消费者在驾驶L2+级智能车时,错误地认为可以完全依赖自动驾驶功能,进而可能带来安全风险。因此,明确区分各级自动驾驶技术的能力和限制,对于保障驾驶安全至关重要。 $新能源汽车ETF(516390)$
今天的港股车企涨得挺猛 今天的港股新能源车企板块迎来强势反弹。零跑、蔚来、小鹏、吉利、理想、长城等车企都表现不俗 此次股价上涨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国家队”出手稳住了股市情绪。4月7日,中国诚通宣布增持ETF和央国企股票,强调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并将持续大额增持。中央汇金公司也发布公告称已再次增持ETF,未来将继续增持。另一方面,本轮美国关税制裁对中国车企影响有限。交银国际研报指出,本轮关税对中国自主品牌影响为零,且中国车企海外布局主要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欧双方还重启了电动汽车反补贴案价格承诺谈判,有望跨越贸易壁垒。 整体来看,港股新能源车企板块的强势反弹,既体现了“国家队”对资本市场的信心,也彰显了中国车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零跑汽车(09863)$ $小鹏汽车-W(09868)$ $吉利汽车(00175)$

【新能源周榜】2025年第14周新势力车企销量(3.31-4.6)

【新能源周榜】2025年第14周新势力车企销量(3.31-4.6)

汽车未来如何发展,大佬们怎么看?

前几天,在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顺利结束,这次有不少重磅观点输出,我们一起来看看。 吴会肖:汽车正在成长为具像化的AI智能体 长城汽车CTO吴会肖指出,AI文明时代已至,汽车正从出行工具向AI智能体转变。长城汽车在知识和算法层面革新,搭建RAG知识架构平台,整合多模态知识;打造自研大模型中枢平台,推出“如影智能体”。其Coffee OS系统升级为端云AI分级系统,智能驾驶领域实现车位到车位全场景出行。未来将深化AI应用,开放知识、算法、算力生态,携手伙伴打造AI时代朋友圈。 何小鹏:下一个十年,小鹏汽车有三条发展曲线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披露未来十年“天地一体”战略布局,以AI智驾、全球拓展、具身智能“三驾马车”并行发展。计划将AI算力利用率提升至95%,端到端决策效率提升300%;2025年覆盖60个国家地区,重点突破高端市场。飞行汽车与机器人业务产业化在即,广州工厂首条脉动式生产线进入设备调试阶段,致力于开辟低空经济新路径。 段伟:增程技术应该追求油电同感和油电同价 重庆赛力斯凤凰智创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段伟分享赛力斯增程式电动汽车实践成果。202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超40%,增程式电动汽车销量达118万台,赛力斯问界系列累计销量突破60万台。赛力斯增程技术历经多轮迭代,第五代增程式发动机最高热效率达44.8%。未来增程技术应朝着油电同感、油电同价和融合发展方向进化,赛力斯牵头修订相关标准,呼吁行业共同努力。 张艳青:增程技术将实现多应用场景拓展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院长张艳青指出,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显著提升,增程式汽车占比快速攀升。其融合纯电优点,克服里程焦虑,成本更低,适用于多种场景。技术发展趋势为车端续航提升、智能化创新,动力端小型化、高效率、高静谧和智慧管理。未来增程式技术将在全价格区间拓展市场,与多种燃料技术结合,并在飞行汽车等领域应用拓展。
汽车未来如何发展,大佬们怎么看?
特朗普25%汽车关税生效,全球车企面临大洗牌! 特朗普宣布自4月2日起对所有进口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加征25%关税,政策立即生效且为“永久性”措施。这一决定将对全球汽车产业链产生深远影响: 日韩车企受冲击最大:通用、丰田、马自达、起亚等依赖美国市场的品牌首当其冲,其中通用竟成美国第一大进口车企,自墨西哥、韩国进口车辆将面临高额关税。 特斯拉或成赢家:由于本土化生产,特斯拉受影响较小,而奔驰考虑退出美国入门级市场,高端品牌或加速本地化。 供应链重构:现代宣布未来4年在美投资210亿美元,其他车企或跟进,全球汽车制造格局或向北美转移。 中国车企间接影响:比亚迪、长城等在墨西哥设厂的企业可能面临转口税压力,但欧洲、新兴市场或成新增长点。 $特斯拉(TSLA)$ $比亚迪(002594)$
起亚联手华为鸿蒙,智能化转型能否逆袭中国市场? 起亚正与华为深度洽谈,计划未来新车接入鸿蒙智能座舱,并进行“激进本土化”调整。 这一合作有望补足起亚智能化短板,通过采用华为Tier1模式,起亚能够快速集成鸿蒙系统,提升车机体验,对标小米SU7、问界M7等竞品。此外,起亚计划2023-2027年在华推6款电动车,此次合作或助其打开中国市场。 近几年,起亚在中国市场的布局不断加深,除华为外,起亚还与宁德时代、百度等合作,全面优化三电、补能体系,推动实现供应链本土化。接下来起亚是否会有亮眼表现? $新能源汽车ETF(516390)$
吉利3月表现强势 机构看好 摩根大通最近发研报,指出今年中国汽车股两大投资主题是盈利惊喜及全球市场份额增长。并且相信,在中国车厂中,拥有可防守产品和盈利的公司将在长期内表现优异,比如吉利、小鹏、比亚迪、零跑。 不得不说,吉利最近真是表现不俗。3月销量同比增长54%;1-3月累计销量703824辆,同比增长48%。其中3月新能源销量同比增长167%;1-3月新能源累计销量同比增长135%。 这暴涨的劲头,确实让人对其未来发展充满期待。花旗等多家机构最近也表达了看好预期。 $吉利汽车(00175)$

【新能源周榜】2025年第13周新势力车企销量(3.24-3.30)

【新能源周榜】2025年第13周新势力车企销量(3.24-3.30)

小鹏规划了5款增程车,包含轿车和SUV

小鹏汽车开始全面拥抱增程。 $小鹏汽车-W(09868)$ $小鹏汽车(XPEV)$ 36氪独家获悉,小鹏汽车目前至少规划了5款增程车型,包含轿车与SUV。“相当于P7和G6都会有增程版型。”“首款增程车型将是基于X9开发而来,在今年下半年量产,E、F、H 等平台都有增程车型,放在明年及后年,未来小鹏绝大多数新车都将采取增程和纯电双动力模式。”知情人士称。对于增程车型的规划,小鹏的决策也是一波三折。36氪了解到,早在2022年末,该公司内部讨论战略转型时,就存在两个方向,一是做低价,二是转向其他动力形式。但小鹏最终选择了低价方向。这就是如今的MONA。彼时增程市场也并不稳定,理想全年销量只有约13万辆,新势力年销量冠军仍是哪吒,市场前景并不明朗。但到了2024年,增程市场已经全面开花,理想、问界、零跑等车企不断验证着增程车型的市场竞争力,做增程已经是箭在弦上。除了特斯拉与蔚来,几乎所有纯电车企都有增程产品的规划,小鹏自然不甘落后,也重新把曾经放弃的增程路线提上日程。“后来发现,转型不是主动选择,而是整体市场的方向所在。”这也是如今小鹏大力规划增程车型的原因。于是,小鹏在2024年11月份官宣了增程的计划,发布了鲲鹏电动体系,但新车的具体车型、定价以及量产时间,并未官方披露。据介绍,鲲鹏电动体系中的增程车型,最大的亮点是搭载800V平台,具备5C超充能力,纯电续航可以做到超过400公里。这样的能力与宁德时代发布的骁遥增混电池如出一辙,也是在市场激烈竞争之下,未来增程车型都要必备的能力。在增程车型密集上市之前,小鹏已经凭借低价路线重新坐回新势力第一把交椅。2024年下半年,小鹏推出了11.98万元起的MONA M03,
小鹏规划了5款增程车,包含轿车和SUV

左手价格战,右手高端化 | 10 张图解读比亚迪 2024 年年报

汽车行业的价格战打了 2 年,比亚迪不但没把子弹打完,反而越来越赚钱。 $比亚迪股份(01211)$ $比亚迪(002594)$ $比亚迪电子(00285)$ $比亚迪股份-R(81211)$ $比亚迪ADR(BYDDY)$ 2024 年,比亚迪毛利率、净利率双增长,销量、营收均超预期。这一年,比亚迪的总营收约为 7771 亿元,归母净利润约为 403 亿元,期末现金储备达到 1549 亿元。在中国和全球新能源车市场,比亚迪蝉联销冠,总销量达到 427 万辆。排名第二的特斯拉销售了 179 万辆车,仅相当于比亚迪纯电动车的销量(177 万辆)。中国新能源车销量去年在补贴的刺激下同比增长 36%,而比亚迪的增速跑赢大盘,增长了 41%,既是增长红利最大的受益方,也是拉动增长的主要引擎。比亚迪一边打价格战,推动 “科技平权”,另一边,试图用出海和高端化,把降下去的利润涨回来。 这并不容易,2024 年,比亚迪 80% 的销量在 20 万以内,仰望、腾势、方程豹的销量占比不足 5%。 本文用 10 张图解读比亚迪左手价格战、右手高端化的 2024 年。打价格战,更赚钱2024 年,比亚迪用价格更低的 “荣耀版” 车型换来了更大的销量。这一年,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在补贴的刺激下继续高歌猛进,总销量达到 1287 万辆。其中,混动车是增长的主力,总共销售了 514
左手价格战,右手高端化 | 10 张图解读比亚迪 2024 年年报